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節約理念;園林景觀設計;杜絕浪費
1 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浪費現象
在城市園林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只注重視覺效果而忽略節約與環境保護理念的現象。如水景設計不完善,造成水資源浪費,且后期維護費用增加;利用大面積的探照燈、霓虹燈等高耗能的燈具來打造城市夜景,浪費資源的同時造成光污染;綠地所使用的植物都是不科學地隨意搭配在一起,喬木灌木草坪的比例失調且不具備層次感,忽視了鄉土樹種的開發利用,一味的花高價引進外地的材料包括高檔進口石材、豪華裝飾木材,而放棄本地所擁有的材料,造成資源浪費。
2 建設節約型園林景觀
要充分發揮園林的綠化功能,園林建造要爭取一步到位,避免頻繁改造,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另外,城市園林最終是供人使用的,所以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各方面人員的需求,根據這些需求將城市園林設計成集生態、休閑、健身和文化為一體的公共建設,力求在最小的空間內發揮最大的利用率,從而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園林景觀在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2.1 所選物種質量要高,因地制宜
在選擇植物時要多選擇符合當地地理特點的經過國家改良的優秀植物,而不是選取國外高價的與我國氣候不適宜的植物,那些外來物種的采用,不僅不利于植物的生長還增加了資源浪費。在園林建設中應該合理規劃綠色植被,使之美觀又有層次感,突出園林景觀的地方特色,建設出獨特的城市園林景觀。
2.2 充分考慮植物種間關系
植物種間關系包括植物間的競爭力、適應力以及其它能力,這個會影響植物群落的演變,所以,在選擇植物的時候不能過于單一,應該選取多種植物增加彼此的競爭。物種相近的植物放置在一起,會受到彼此的影響,起到相互促進或者彼此制約的效果。
2.3 保證植物群落穩定
在園林景觀生態的設計中,為了保證植物群落的穩定,設計師應當選用與當地城市的氣候特征相適應的物種,這些物種能適應于當地的生存條件,有利于植物的生態循環。通過對物種的植被進行合理的分布,為動物和人類提供合適的生存環境,保障物種的生存的同時也可以調節生態平衡。
3 園林景觀的節約性設計
3.1 節水設計
任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而園林中最多的就是植物,所以,在園林設計中應該注重節約水資源,做到水資源重復利用。
3.1.1 根據地域特色設計水景。若是在北方這種缺水的城市,應該根據當地地理特色來設計多功能的水景,例如,建造溪流式的水景,在雨水豐富的季節就可以提供人們觀賞溪水,若是干旱沒有充足的雨水還可以利用溪流底部的各種各樣的卵石來吸引人們的眼光,真正做到節約用水。
3.1.2 水重復利用。若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噴泉或者是瀑布等水景,那么就可以利用潛水泵將水加壓提升,那么噴水池內的水就可以重復利用也不妨礙噴泉瀑布這些景觀的需要,另外,這些水景使用后的水還可以用來澆灌植物,沖洗廁所等等方法來實現一水多用。
3.1.3 采用意境水。意境水就是利用其它造景元素代替水資源, 創造并展示水的意境美, 讓人能通過想象來感受到水的存在。如在園林景觀中塑造一些符號如水車、假山、石橋、微地形變化來表達水的意境。
3.2 節能設計
①減少大規模的夜景照明,采用節能措施。在園林景觀建設中采用大量夜景照明不利于植物在夜間的生長,而且浪費了巨大的電力資源,所以,園林建設必須減少光污染,讓植被正常生長。②利用清潔的可持續能源。可以將風能、太陽能等一些清潔能源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去,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將風能轉化為電能,解決照明所需要的電能,從而實現園林設計綠色環保,安全清潔便于管理。
3.3 節資設計
增加野生植被,減少名貴花卉。名貴花種若不精心呵護,在室外園林建筑中不容易存活和過早凋謝,在花壇中增加野生植被不僅將花壇的觀賞性提高,還可以突顯園林的地方特色,而不是套用別人的模式,讓人們看到的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園林景觀。野生植被很容易存活,可以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從而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減少維護費用。
4 結語
建造節約型的園林景觀,便于實現城市生態化。只要設計師能夠進行科學精細的規劃,因地制宜,將園林景觀設計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節約資源,打造城市生態景觀。基于節約理念的景觀園林設計對于大力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園林景觀;細部處理;細部特征;
Abstract: Landscape design a garden art and technology in an integrated project, its value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function to use, but also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artistic beauty of its landscape and requirement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garden landscape detail treatment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tails part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 were analyzed.Keywords: landscape; detail treatment; detailed features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
前言
園林景觀工程的設計,細部的處理關乎全局的完美。目前,在很多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過程中,園林景觀細部處理還存在著重大的欠缺,也造成很多的現實問題。
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概述
1.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的概念
景觀細部是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在景觀工程的每個角落,它包括每個景觀元素的細節。通常可分為兩組:景觀設計中的細部和景觀建設中的細部。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是指在景觀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期間,所有關于景觀細部的構造、形式、材料、表達等的選擇和做法,即細部設計與細部營造的所有內容。
1.2 園林工程景觀細部處理的重要作用
1.2.1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觀賞性
良好的景觀,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感染,做到既可遠觀又可近賞;完美的細部,可提升觀賞的層次,增加觀賞的內涵,能更直接地把園林景觀所蘊涵的文化性、歷史性、地方性、民族性、時代性及美學特征體現出來,讓人身臨其境而獲得美的享受、愉悅身心。
1.2.2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實用性
以人為本的實用性理念,在園林景觀細部上也可充分體現。以人的尺度和視覺距離,真正接觸的園林景觀空間,多數都離不開細部的處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與人發生最直接關系的園林景觀,就是近在咫尺的細部。細部處理好了,可以提高園林景觀使用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實用性,如臺階的高度和寬度、欄桿扶手的收口、園路排水口的設置、燈光照明的色溫和照度等,讓人在使用園林景觀設施時,感覺方便、安全、舒適,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2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的構成特征
景觀中細部的范圍很廣,包羅萬象,且一個細部處理中又常包含更小的細部處理。如此繁多的細部元素的構成特征基本包括以下幾點:
2.1 材質肌理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紋理。由于物體的材質不同,表面的組織、排列、構造各不相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感、軟硬感。近距離情況下,肌理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覺是最強的,以致在視覺上和觸覺上均能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材質肌理給人不同的感覺,并能加強形象的作用與感染力。所以景觀的細部設計尤其應該注重設計對象材質肌理的選擇,以達到需要的質感,取得理想效果。
2.2 色彩
色彩主要作用于人的視覺感官,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同的顏色讓我們對外物有著不同的反應。每個物體都有它固有的顏色,明暗、冷暖、動靜、悲喜……色彩在一起的搭配,講求對比中求協調,協調中尋對比。通過色彩理論,可以輔助研究景觀環境中的氛圍營造,看它們是如何作用于景觀細部,使原本材質形態普通的物體從平淡無奇中跳脫出來,打破平面構型的單一。
2.3 形態
環境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其固有的形態。形態在樹立各個環境場地的個性、特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研究景觀形態,對設計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細部設計中,無論多小的節點的形態都值得大力挖掘。現有物體形態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固態三維,所以應該注重設計對象的平面立面的協同,以及其隨時間的運動變化、光影構成等,作全方位考慮。比如動態雕塑,不僅需要考慮其靜止形態,還要關注其運動姿態、運動軌跡及光影效果等。
2.4 施工工藝
在大多數景觀工程中,往往局限于現在的施工水平和技術,導致許多圖紙上的構想與實際效果偏差很遠。當我們驚嘆于中國古建筑上細膩繁復的磚雕圖案;絢麗、精致的梁棟彩畫;蜀錦般的地面鋪設;精巧別致的門框窗格時,自然由衷地對古代工匠們發出贊許,是他們精湛的工藝將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如瑰寶般展現給了后人。
3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處理的具體內容
3.1 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
景觀建筑是園林景觀工程中最大的項目,包括門廊、景墻、假山、水池、亭臺樓閣、景觀橋、駁岸、臺階、欄桿、圍墻、花基、樹池、平臺、鋪裝、花架及擋土墻、堆坡造型等,約占景觀工程總工程量的70%以上。因此,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是景觀工程最主要的環節,決定了項目的景觀效果。
3.1.1 壓頂
壓頂通常出現在景墻、花基、水池邊緣、跌水等部位,壓頂的形式和材料也多種多樣,有直線的、弧線的,有花崗巖的、板巖的、火山巖的、混凝土的、耐火磚的。壓頂細部處理的關鍵在于線條順暢,水平一致,模數合理,轉角位及端頭位收口細致,材料規格統一,色差均勻,與墻體相接處無明顯縫隙,不露砂漿,不滲水(尤其是水池壓頂)。
3.1.2 飾線
飾線常見于景墻收邊、亭子的梁與柱、門套、窗套等,形式多樣,材料有花崗巖的、木頭的、GRC的、石膏的、砂巖的等。飾線的細部處理需注意線條的完整和精致,接頭處的拼接方式應根據材料而確定,并注意飾線與周邊其他材料的過渡和連接處理。
3.1.3 檐口
檐口是指亭、廊、山門等的屋檐收口,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巖瓦的、琉璃瓦的等,細部處理的要點是檐口外觀平齊,模數完整,轉折處收口精細,考慮滴水處理,防止雨水倒流。
3.1.4 臺階
只要有高差變化的地方,通常都會有臺階,有木臺階、石臺階、磚臺階等,臺階細部的關鍵在于臺階的高度不大于15 cm,寬度在25~40 cm之間,臺階必須平整,踏面與踢面的模數最好相同,同一段臺階內要統一對縫形式。
3.1.5 平臺
有木平臺、石平臺、卵石鋪裝平臺等,平臺的細部主要是考慮平臺的周邊收口處理、如臨水的需結合環境和功能確定離水高度、平臺與欄桿、過道等的交接細節。
3.1.6 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是景觀建筑中平面面積最大的項目,它包括廣場、園路及亭、廊內的地面,形式和材料各種各樣,由于地面鋪裝是游人觀賞和使用頻率最高的項目,所以鋪裝的細部尤為重要,主要在于放線精確、模數合理、排磚嚴謹、收口細致、材料規格、尺寸、色澤均勻、做工精細,尤其是有圖案的花崗巖或卵石鋪地。
3.1.7 水池飾面
游泳池和水景在現代園林景觀工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水池飾面的形式和材料繁多,細部處理的重點在于飾面施工前水池的防水層和保護層必須做好并經過嚴格檢查,飾面材料鋪貼時必須保證滿漿,填縫處理時要做到毫無遺漏,同時黏結和填縫材料的選擇也很關鍵,防止水池反堿、吐白等通病,另外還要注意轉角處及與壓頂之間的細部。
3.2 景觀小品的細部處理
景觀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缽、水缽、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設施,其中最引人關注和最具觀賞性的應該是雕塑,而雕塑又可分為圓雕和浮雕等,雕塑的細部除了其本身的創作和制作必須精雕細作外,還要注意雕塑的安裝位置、高度、工藝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配合的細節,同時,雕塑與周圍環境的細部協調也很重要。
3.3 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
綠化種植就像是給模特穿衣服一樣,而種植的細部處理也就像給穿了時裝的模特,再搭配一些裝飾品、提包、手袋之類一樣,是錦上添花之作。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主要包括處理植物與景觀建筑、小品及給排水照明等的協調、過渡和銜接關系,合理選擇植物的形態、色彩和質感,加上層次的變化,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3.4 景觀給排水的細部處理
景觀給排水主要包括園林景觀工程場地內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給水(包括動力)、凈化過濾和溢水、排水,以及廣場、園路、平臺的排水和種植區的灌溉用水等,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游泳池周邊的排水和廣場道路的排水設施細部處理。
3.5 景觀照明的細部處理
景觀照明包括園林景觀場地內除市政路燈外的所有室外照明,需要特別關注細部的設施集中在特色景觀燈、特色煤氣或煤油火把及埋地燈、泳池燈、射樹燈等,在設計和施工中,如何把各種照明設施巧妙地融入到景觀環境中,對燈具的選型、密度、光源的色溫和色調、防眩目處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細節方面做出充分的考慮。
4 結束語
在園林工程的各個環節中注重細節,是一個作品成敗與否的關鍵。要想建成高質量的園林工程,需注重施工中的細節,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匠心往往透過細部傳達,似乎不經意間,實為刻意為之。
關鍵詞:節約理念; 環保;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1、 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浪費現象
在城市園林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只注重視覺效果而忽略節約與環境保護理念的現象。如水景設計不完善,造成水資源浪費,且后期維護費用增加;利用大面積的探照燈、霓虹燈等高耗能的燈具來打造城市夜景,浪費資源的同時造成光污染;綠地所使用的植物都是不科學地隨意搭配在一起,喬木灌木草坪的比例失調且不具備層次感,忽視了鄉土樹種的開發利用,一味的花高價引進外地的材料包括高檔進口石材、豪華裝飾木材,而放棄本地所擁有的材料,造成資源浪費。
1.1、浪費水資源
由于我國北方氣候較為干旱,所以,其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往往會加入相應的水景設計,從而滿足人們乘涼、觀賞的目的,而其使用的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地下水,從而就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而且建設噴泉、水池等設施也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后期的維護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往往會造成大量的資金及水資源的浪費。
1.2、.施工物資浪費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對物資的選擇及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物資品種及質量的不同使得設計人員不能準確的對其進行把握,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物資浪費的現象,而且設計人員往往追求使用價格較高的物資材料,從而造成成本加大,物資浪費的現象發生。
2、基于節約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的必要性
節約就是在達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資金投入。而對于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節約理念,不僅是指降低成本,而且還包含降低能源的使用量等等,使其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確保其自身的發展,從而達到保持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效果。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有了極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極大的提高,隨著能源緊缺現象的日益嚴峻,國家也逐漸加強了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視,因此,合理的規劃城市建設、合理的調配人與自然、城市與環境逐漸的關系,不單單能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而且還能有效的促進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實施。因此將節約理念融合到現代社會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就顯得非常的必要。
3、節約與環保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逐漸加大了對節約理念的重視,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某園林景觀建設工程在設計過程中以節約理念為指導,加大了對以下方面的重視,從而在滿足其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的減少了資源和成本的浪費。
3.1、重視物資材料的節約
物資材料是園林景觀建設的基礎,因此,加強對其的重視必將會起到良好的節約效果。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常用的物資材料包含軟質材料和硬質材料兩種,而常用的軟質材料有花卉、木材等,常見的硬質材料有陶瓷、玻璃等幾種。該工程為了實現節約理念的目標,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加強了對本地材料的使用,從而降低了對新型材料等的是使用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資浪費現象的發生,同時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而且玻璃、陶瓷等材料在生菜的過程中也會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產生,而該工程中減少對其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可謂是一舉多得。
3.2、重視水資源的節約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然而水資源又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緊缺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加強對水資源節約的重視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該工程為了實現水資源節約的目標,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加大了對以下幾點的重視和運用:一是,使用節水器具,現階段的園林景觀中經常會出現由于噴灌系統不合理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現象,然而通過滴噴、噴灌等節水器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對水資源進行節約,其節約效果可達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該園林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就加大對其的利用,尤其是對微灌的利用,這種方式產生的水分蒸發現象最小,而且還能有效的抑制雜草成長,從而將水分直接供給到植物根部,促進植物生長;二是,利用中水回收技術,節約水資源的有效措施就是對廢水進行回收利用,該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就加強了對該手段的重視和應用,通過對中水回收技術應用有效的對日常生活所產生的污水及廢水等進行收集和處理,然后再將其應用到景觀的灌溉,工地施工,道路沖洗等方面,從而既滿足了景觀建設的需求又有效的對水資源進行了節約;三是,收集雨水,雨水是常見的一種有資源,然而卻很少被應用到園林景觀建設中。該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加強了對其的重視,利用居住區的建筑屋頂、人行道等硬質地表對雨水進行收集,然后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后期的園林灌溉、噴泉等方面,該方式的使用,不僅滿足了園林對水資源的需求,而且有效的節約了水資源,此外還有效的實現了緩解城市洪澇等問題,也可謂是一舉多得。
4、新型環保材料的應用
4.1、瀝青瓦
瀝青瓦是新型的高新防水建材同時也是應用于建筑屋面防水的一種新型屋面材料。瀝青瓦是應用于建筑屋面防水的一種新型的屋面材料。瀝青瓦是以玻璃纖維氈為胎體,經浸涂優質石油瀝青后,一面覆蓋彩色礦無粒料,另一方面撒以隔離材料所制成的瓦狀屋面防水片材,它具有良好的防水、裝飾功能和色彩豐富,形式多樣,質輕面細,施工簡便等特點。瀝青瓦是一種具有裝飾與防水功能的屋面材料。在美國與加拿大生產與使用量很大,主要用于居民住宅與商業建筑的坡屋面。在歐洲也生產使用瀝青瓦,但相對數量較小。與陶瓦,也就是琉璃瓦相比,瀝青瓦具有明顯的環保優勢。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傳統落后的陶瓦生產工藝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陶瓦面臨著被淘汰的邊緣。相比之下,瀝青瓦在應用與環境保護上更具有優勢。
4.2、人造石材
人造石材是以不飽和聚酯樹脂為黏結劑,配以天然大理石或方解石、白云石、硅砂、玻璃粉等無機物粉料,以及適量的阻燃劑、顏色等,經配料混合、瓷鑄、振動壓縮、擠壓等方法成型固化制成的。與天然石材相比,人造石具有色彩艷麗、光潔度高、顏色均勻一致,抗壓耐磨、韌性好、結構致密、堅固耐用、比重輕、不吸水、耐侵蝕風化、色差小、不褪色、造價低、放射性低等優點。具有資源綜合利用的優勢,在環保節能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名副其實的建材綠色環保產品。已成為現代園林建筑首選的飾面材料。
人造石材色彩豐富。人造復合石材由于在加工過程中石塊粉碎的程度不同,再配以不同的色彩,可以生產出多種花色品種。每個系列又有許多種顏色可供選擇。選購時,可以選擇紋路、色澤都適宜的人造石材,來配合各種不同的色彩和檔次,同種類型人造石材沒有色差與紋路的差異。而且人造石材主要的材料是用石粉加工而成,較天然石材薄,本身重量比天然石材輕。在鋪設過程中,人造石材不僅可鋪設成傳統的塊與塊拼接的形式,而且可以切割加工成各種形狀,組合成多種圖案。以白色石材為底色,中央鑲嵌七彩的顏色,會產生一種創造性及奇妙 的感覺。人造復合石材還能按拼接要求切割成圓、半圓、扇形等形狀,在直線條中配以柔和的曲線,給石材的冷硬中輔以柔和的感覺。同時人造石材鋪設的工藝也更簡單,人造復合石材的背面經過波紋處理,使鋪設后的墻面或地面品質更可靠。
人造石材環保。屬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利廢產業,發展人造石材產業本身不直接消耗原生的自然資源、不破壞自然環境,該產業利用了天然石材開礦時產生的大量的難以有效處理的廢石料資源,本身的生產方式是環保型的。人造石材的生產方式不需要高溫聚合,也就不存在消耗大量燃料和廢氣排放的問題。因此,人造石材產業是一個前途無量的新型建筑裝飾材料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大力發展人造石材產業的條件已經具備,人造石材產業必將獲得快速的發展。
總結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能源緊缺現象及環境問題,因此,加強對節能環保園林景觀的建設已成為現代社會城市發展的重點,而能源緊缺現象也促使國家加強了對節約理念的重視,這也就對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高度人性化,生態化和可持續化,在園林設計中,滿足基本的園林綠化環境需求已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其生態功能與可持續性,這使得園林綠化設計完成它美化環境的功能后,不會成為對環境的二次災害,這也符合未來環境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選用新型的環保材料就是園林設計可持續發展以及向著綠色環保方向發展的一個趨勢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陳瑤紅.城市生態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探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5(2):190-192,。
關鍵詞:園林設計;茶文化元素;美學意義
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在特定的環境或區域內,利用設計手段和藝術思維對區域環境的地形、植物、園藝、建筑等開展人工再造活動,以此賦予園林景觀新的生命力,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園林景觀設計活動在滿足人們對園林布局、規劃、空間結構等方面要求的同時,致力于增加園林嶄新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性,同時能夠保護神態環境的發展,促進生態條件的優化。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項建筑活動,更是一項社會性的活動,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和人民的價值取向。園林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實用、美觀,在實用、美觀的基礎上追求深層次的審美價值。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茶文化的傳承、升華與融合過程,也是彰顯美學意義的過程。
1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傳承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城市化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而園林景觀的設計也已成為現代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促使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并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要求對茶文化元素獲得較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將茶文化的精華部分進行展示[1]。此外,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眾多部門,需要經歷長期的過程。因此,也就為茶文化元素傳承的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使得文化的傳承在一個較長時期中進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傳承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大茶文化元素的影響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升華
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不同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蘊及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城市與城市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其文化底蘊的差異,而文化底蘊的差異又是通過城市一系列的生產、生活活動來體現的。其中,園林景觀設計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深刻的反映了一個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自然環境,也是見證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設計,在彰顯茶文化元素內涵的同時,也能賦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審美意義和社會價值。文化元素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文化發展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民族人民生產及生活方式的縮影。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同時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產的過程,通過社會群體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內涵得到極大的豐富,并逐漸得到升華,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更加鮮明。
1.3茶文化元素與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園林景觀設計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園林景觀設計作為一項客觀存在著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現象[2]。從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角度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也是園林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隨著園林景觀設計的繁盛,社會上已形成一種特殊的園林文化,并對社會成員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園林文化的形成是離不開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說,園林文化中包含著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蘊含著園林文化的因素。通過一系列的社會生產、制造活動,兩者不斷融合,在融合中促進園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發展。園林文化作為小范圍的環境文化逐漸受到大范圍茶文化的影響,最終帶給社會成員嶄新的藝術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園林景觀設計與茶文化元素結合更有藝術感和社會價值
園林景觀設計與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兩者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其他元素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社會實踐活動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則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園林景觀藝術與茶文化元素的結合,使園林設計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也大為增強,兩者的結合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人們價值觀念變革的結果,同時也是城市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其他領域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享用園林景觀和茶文化元素的結合物,人們將會感受到巨大的美學意義,并開展更富有效性的社會活動,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2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應用的美學意義
2.1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比德”與“悅心”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項社會性的生產實踐活動,也是彰顯文化美學意義的重要途徑之一。園林景觀設計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藝術形式,受到了美學思想的熏陶和影響,也是美學思想在建筑領域的生動體現。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是美善統一,同時將遵守倫理道德作為美善的行為準則和基礎,倡導在藝術創造活動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而茶文化元素的社會美學觀點是“比德”,即將社會倫理道德、道義轉移到自然景觀上,自然景觀則成為抽象道德的物質載體和表現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之一[3]。植物配置是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比德”則在植物配置環節得到了生動體現,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挺拔虛心有節”等古代詩詞都體現了園林景觀中“比德”的設計理念和美學思想。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蘭、竹、菊及“歲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強調的是儒家學派的社會審美觀念,主張利用道德倫理對社會成員進行約束,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通過欣賞并運用自然之美,達到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狀態。雖然自然中的花鳥植物并沒有思想意識,但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即園林景觀設計活動,實現了自然物的社會價值,擴大了生命形式。而“悅心”則主要是針對園林景觀的空間結構設計而言的,合理的空間劃分及設計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愉悅的精神體驗,園林的功能不僅在于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還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會聯系、優化社會關系的重要支撐。中國園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則是情感、觀念及思維方式的綜合,通過欣賞園林景觀的設計,滿足了人們精神和物質的雙向需要,產生愉悅的社會體驗和身心感受。
2.2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形態-“樂而不、哀而不傷”
茶文化元素中所蘊含的“樂而不、哀而不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涵:第一,人與人之間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適當;第二,人對自然、歷史、規律懷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態度;第三,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愛惜,追求本心的真摯和純潔。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樂而不、哀而不傷”,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為實行方式,最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會制度,即要求各個社會群體嚴格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社會規范。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更是要嚴格服從宗法制度的約束,而社會階層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統的社會禮節。“樂而不、哀而不傷”的美學特性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則體現為景觀設計的層次感較為分明、具有規則意識。園林景觀設計追求的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價值準則,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調和折中,十分推崇溫而不厲、威而不猛、惠而不費的處世態度,如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追求的恬淡、靜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體現。“致中和”便是園林景觀中常見的處理辦法,即世間的萬事萬物可以通過統一的調配和導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狀態。可是社會經濟總是向前發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隨之產生,要想達到“致中和”的狀態,必須使得世間萬物各得其位,在合適的時機進行社會活動,促使自然、社會、宇宙達到和諧共存。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注重通過對自然景觀的協調,使自然景觀達到和諧統一。同時,“致中和”的美學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們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情趣。因此,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講究寓意于物的表達方式,不斷探究園林景觀的美學特性,發現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的美學意義,以此帶給人們豐富的美學享受和美學熏陶。通過對茶文化元素的不斷發掘,逐漸增強園林景觀設計活動的繼承性和創新性,提高其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是茶文化的傳承、升華與融合過程,深刻體現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比德”與“悅心”、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形態-“樂而不”與“哀而不傷”的美學意義。同時,隨著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茶文化也逐漸得到繁盛,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不僅僅極大推動了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也為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作出了貢獻,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的美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曉晴.羌族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劉寧.土家族文化元素在其聚集地域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意義
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起步較晚,但其發展較快,尤其是具有濃郁地域特色文化的園林景觀設計,例如:拙政園、園博園、清暉園等等,都以園林景觀為載體將地域文化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地域文化的園林景觀設計越來越少,園林建筑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小。在筆者看來,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應該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并融合外來文化進行創新,通過這種融合創新的方式設計園林景觀,能對我國地域文化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地域文化和園林景觀的簡述
1.1地域文化的簡述
地域文化的概念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學術上專指秦朝以前在中華大地上不同地區流傳下來的文化;另一種是指我國特定地區的獨樹一格、悠久歷史并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簡單來說,地域文化就是在不同地理環境和人文特征經過時間的演變,隨著自然變化、經濟發展、政治中心的遷移形成的特色文化。
1.2園林景觀設計的簡述
園林景觀設計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利用園林工藝和技術工程等方法,將區域地形、植物種類、局部建筑進行計劃性的改造,在人為手段的參與下,使城市的景觀的設計更加合理,也使園林景觀更加具有觀賞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園林景觀設計是以設計為主要表現手段,在綜合各種因素的前提下,設計出符合生態環境,通過設計人員的創作靈感,建設出美好的人類生活環境,讓人們能從園林景觀設計中感受地域文化所帶來的歷史厚重感,充實人們的精神文化層面,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品質。
2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聯系
園林景觀的建筑是設計師表現設計思想的一種具體體現,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多方考慮,尤其是對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思考。在建設園林景觀時要符合生態地理環境的走勢,同時還應該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從而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豐富養料,有利于我國地域文化的發展。
2.1園林景觀設計創作的來源是地域文化
園林景觀的設計是以人文藝術和自然環境為基礎方向。園林景觀藝術的設計思想會隨著地域的變化隨著發生改變,而不同的地域文化恰恰為園林景觀的設計提供了特色性素材,使園林景觀的設計披上了不同的色彩,以期呈現出帶有地域特色的園林景觀建筑。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對傳統的地域文化進行篩選與挖掘,充分了解當地的地域文化后結合地域的風土人情,在設計中展現地域文化的魅力,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園林景觀設計理念。所以,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從組成區域文化的每一部分中尋找設計靈感,從區域的自然地理現象中尋找設計素材,完整的體現了以地域文化為基礎而設計出的園林將景觀建筑。
2.2園林景觀設計是展現地域文化的媒介
成功的園林景觀設計是極富張力的,它能夠展現出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區域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是人們的文化思想。在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傳統地域文化的意義,不斷地吸收傳統地域文化中的精華,將區域文化和現代文明相結合,設計出具有時代特點和歷史韻味的園林景觀,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讓游客能從園林景觀建中體味歷史的發展進程、體味前人的智慧結晶。
3園林景觀設計中表現地域文化應遵循的原則
3.1地域環境的全局性原則
地理環境是園林景觀設計時設計師考慮的首要問題。因為,區域的環境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是體現地域文化的載體。所以,在設計園林景觀的時候,要從全局考慮地域環境的各個方面,在不破壞地域環境、遵守地域環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來建設園林景觀,以保證園林景觀和地域文化相統一。例如: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的設計,它以自然的地理發展為中軸線,完美的將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潮流相融合,顯現了世界上“最美中軸線”的園林景觀設計。
3.2園林景觀的奇特性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在加入地域文化色彩時,要考慮區域獨有的人文理念、風土人情、建筑格調、歷史景觀等等,在設計時更要充分展現區域文化的奇特性,發展園林文化的文化內涵,使園林建設呈現出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爭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展現出別出心裁,不具一格的園林景觀。
3.3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性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統一,特別是融入區域文化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如果設計師不考慮園林景觀的整體性,就會失去園林景觀的特色,更嚴重的還會對設計全局造成影響,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僅僅指的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包括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對區域中的現存資源進行詳細分析,以保證原有景觀可以長久利用和有效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園林景觀的設計其一,要合理利用歷史古跡,保證歷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其二,要科學計劃區域內的自然環境,以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地域文化在園林設計中所體現的意義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加快,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的樣式越來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園林景觀也失去了其靈動、絢麗的色彩。所以,需要在城市的園林景觀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還能促進特色城市的建設。文化的傳承歷史發展過程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先人精神精神文明的智慧結晶。然而,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地域文化在時間的長河中褪去了顏色。因此,在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時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有利于將地域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并通過園林景觀的建設體現出來。另外,加強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辯證統一”,能夠為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注入新鮮活力,賦予園林景觀更多的歷史感與時代創新感。
5結束語
由本文可知,地域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園林景觀設計,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了重要的設計靈感與創作素材,而另一方面園林景觀設計又為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媒介。因此,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上要注入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去粗取精”的態度來保留地域文化中的優點,通過與外來文化的融合,設計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帶有時代感的園林景觀,給予園林景觀更加深沉的文化內涵,讓園林景觀設計在發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礎上,設計出能符合時代潮流發展的優秀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郭永久.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1):6673-6675.
[2]周育文.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361.
[3]李婷.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現代園藝,2015(22):101.
[4]朱方超,趙國恒,楊群銘等.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現代農村科技,2014(12):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