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慧生活的用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養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學科價值觀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化學知識,很多化學理論、化學規律都是生活現象的總結,結合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化學教學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現代學生信息來源本來就是廣泛的,因此,老師想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無菌的成長環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對這些現象進行深度剖析,正確引導。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酸和堿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根據硫酸在工業生產中的不同用途來給學生講解,硫酸是經歷了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才發揮這些用途的。當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現象如有給人硫酸毀容等,老師也要跟學生分析,同時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不應該的,讓學生對酸的使用有一個理性層面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向學生傳達科學智慧,還能夠幫助他們消除學習中的困惑,讓他們對知識形成一個正面的認知。
2.正視實驗成敗,引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
化學實驗也是初中生最感興趣的地方所在,老師要為學生多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理解化學知識與化學原理。例如在學習氧氣時,課本上就安排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制取出來的氧氣來探究氧氣的性質。在實驗之前,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普及催化劑的相關知識,什么是催化劑,它們在實驗中發揮著什么作用,在過氧化氫制氧的實驗中就需要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其次,要詳細講解實驗中要使用到的化學儀器、這些化學儀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收集氧氣后,讓學生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瓶中,如果木條復燃則是氧氣,如果木條沒有復燃則實驗失敗。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實驗失敗也會發生,老師要幫助學生尋找原因,針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再進行實驗,直到實驗成功為止。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傳達科學思想,也能夠讓他們避免出現實驗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3.敢于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科學智慧
自主學習是正面教學的重要手段,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只有學生具有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才能談得上科學智慧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習慣于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中,老師可以讓學生用過氧化氫、氯酸鉀、高錳酸鉀分別制取氧氣,比較不同的方法的反應原理,每一種方法分別發生什么化合反應。讓他們采用排空氣法和排水法兩種方法來收集產生的氣體,比較哪一種方法收集的氣體更純凈。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在固定試管時試管口要略低于試管底部,實驗結束時應該先停止加熱還是先將導管移開,為什么。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在實驗之前讓學生思考,避免實驗時出現差錯,有些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去探索。當然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老師也要注意各種問題,初中生畢竟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老師要多加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及時指點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壞的,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科學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4.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實驗,講授有關化學史的故事,將教學內容聯系生活的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對化學興趣主要表現為對實驗的濃厚興趣,尤其是趣味性實驗。如化學的緒言課《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中,可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筆者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視頻片段播放,補充了一些能吸引眼球的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水中著火"等。通過這樣的實驗,一下子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喚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而對于與學生生活實際有緊密相關的物質及其變化的教學,筆者注意從化學視角尋找切入點,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識。例如,水是學生最熟悉的物質,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和性質;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了解水的凈化、水的污染和水資源保護。生活中存在著大量與化學有關的素材,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教學需要收集、篩選和使用素材,這樣既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5.正確的教學評價
不過實踐出真知,幾年的婚姻生活體驗下來,我覺得,對女人而言,丈夫更應該是拿來用的――
用他的錢包。女人總是喜歡用男人的錢,即使自己掙的錢夠花,還是要時不時從男人的錢包里“明搶”。如果一個男人連錢包也不肯與你共享,女人還愿意給他冠上丈夫的頭銜嗎?而且丈夫的錢包里總會時不時增加一些女人并不知道的意外收入,如果你不用,說不定就會有其他的女人來幫著用了。
每次和丈夫上街,我都會撒嬌地問丈夫:“今天準備為我花多少錢?”丈夫笑瞇瞇地說:“隨你。”對于丈夫的錢包,我堅持不用白不用,我肯用他的錢是給他面子。男人潛意識里都認為養妻育子方顯大男子英雄本色,于是我時不時誘導丈夫“放放血”,滿足一下他當丈夫的虛榮心,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甜蜜感覺。當然,我也不會忘了給予丈夫切切實實的獎勵,有時是一鍋靚湯,有時是一句肉麻的情話。
用丈夫的力氣。在丈夫面前,我從不逞強,購物袋這些東西當然得由丈夫拿了,爬上爬下清洗空調,安裝燈泡這些事情不可能要我做吧。真要是我去做了,一個大男人戳在旁邊,這不是擺明了瞧不起他嗎?我是絕對不會瞧不起自己的丈夫的――我自己千挑萬選、哭著喊著要嫁的人。我相當看好他,所以我很放心地對丈夫一揮手:“親愛的,你負責搞定。”
用丈夫的智慧。不可否認,他在某些方面非常弱智,比如說,把我私下里對婆婆的抱怨一字不差轉述給了婆婆大人,讓我氣得吐血,但是,在某些方面,他肯定比我有智慧。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和同事的人際關系遭遇了冰山,這些我都虛心向丈夫請教。時間長了,丈夫開始以我的軍師自居,一看到我愁眉苦臉,就會主動請纓:“來來來,夫人遇到了什么煩心事,讓山人為你解之。”
……
智慧北京 虛擬的現實
“智慧城市”由奧地利AEC電子藝術中心未來實驗室研發。“智慧北京”是“智慧城市”繼林茨、柏林之后在亞洲的第一個概念原型的試點。一本交互書、一臺觸屏電腦、三面投影、七塊屏幕,就可模擬整個北京的城市動態。智慧北京是亞洲首個概念原型試點,匯集三方智慧,共同解決城市復雜問題。循環播放的視頻不斷更新交通、人口、環境、氣象等實時數據,像信息爆炸般沖擊我們的眼球。通過交互板,與投影墻互動,我們就可以像科幻大片中的終極BOSS,把握北京的脈動,做出最明智的決策。通過信息可視化理解北京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復雜問題,匯聚人口、文化、交通、環境、社會媒體和未來仿真預測等信息到一個動態“總控臺”,用以研究北京城市流通性問題。“智慧北京”也為交叉學科研究帶來便利,同時給城市決策和規劃者以有效溝通信息,啟發城市各部門協同創新。
7080的集體回憶
由+86設計博物館舉辦的原創設計展——“7080故事設計邀請展”,以當代的視角,審視了7080兩代人的生活,意圖突破產品設計沒有意識形態的樊籬,通過產品設計表達當代人的體驗和批判。這個展覽讓我們共同找回屬于自己的生活故事。展覽將在今年設計周+86設計博物館進行展覽。展覽涵蓋了賈偉、劉峰、李劍葉、南林、設計小學、王豪、王楊、武巍、謝東、謝勇、葉宇軒等知名設計師的作品。
來自以色列的佩戴藝術
來自以色列的16位當代首飾設計師,約200件前衛設計首飾作品打破傳統首飾只是“裝飾和點綴”的功用目的,展現了“首飾是藝術,是個性”的新潮流。參展作品,風格各具不同,藝術思維和設計理念新穎獨特,打破傳統的貴金屬材質,采用高科技現代材料。這其中包括維莉?卡明斯基、詩莉?巴爾?阿莫茨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維莉?卡明斯基設計制作的胸針曾在2009年作為禮物由以色列總統佩雷斯贈送給德國總理。
from余杭 從米蘭到北京
在今年的米蘭設計周上,張雷品物流形設計團隊以余杭的靈感,獲得了全場最佳設計獎項,讓余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成為首個在米蘭設計周展覽的中國地方城市。名為“From余杭”的設計展,包括了雷,chris,jovana和他們的品物流形設計團隊歷經400多天,拜訪了12個村落和8位手工藝師傅,研究了17個傳統工藝后,在余杭考察傳統手工藝、傳統生活方式,最終設計的10余件作品,基于余杭的竹,清水絲綿,陶瓷和竹紙四個傳統材料進行設計,用現代設計思維重新演繹自然材質,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是設計師和傳統工匠的碰撞。
青花瓷家居
黃一川一直用殘碎的青花古瓷制作首飾,青花瓷系列作品也讓他獲得了諸多關注與欣賞。此次北京國際設計周,黃一川除了帶來新款的青花古瓷首飾作品外,還帶來了以青花古瓷作為裝飾的家居用品—醉系列作品,這是設計師為此次北京設計周做的限量產品。設計師通過對殘碎瓷片和廢棄酒品的利用和再設計,將其作為新的用途來呈現在設計之中。手工銀飾、殘碎的古瓷片、臺燈、廢棄的酒瓶子,看似沒有關系的事物在設計師的手中有著微妙的關系,并將它們美妙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聽見中國藝術
“聽·見”中國傳統民藝與當代藝術品特展亮相于北京國際設計周,將中國最頂級文化、藝術、設計資源展現,旨在傳遞強大的精神主旨——當代人在以虔誠之心尊敬傳統的同時,重建信念,安住當下生活。作為“世界看見”項目的一部分,音樂家、“世界看見”項目發起人朱哲琴特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先生共同策展,聯合、施慧、劉建華等多位當代藝術大師,與設計師、手工藝傳承人一起,將聲音、影像、裝置有機結合,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從傳統手工藝源頭,到當代民藝設計產品的生發過程,呈現智慧和生活之美,表達人們對傳統材質及工藝的發現及尊重,探討原始工藝對當代設計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在傳統基礎上的衍生和再創造。
移動博物館的巧思妙趣
由Fabrica設計的移動博物館是一間可以隨處移動的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不同的是,移動博物館的收藏品會根據博物館所處的位置而不斷更換與演變,位置本身決定著博物館的主題。這個博物館以巡游的形式展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帶來一個新的策展主題,其展品也千奇百怪。無論是藝術家,設計師,插圖畫家,攝影師還是任何其他領域的佼佼者,作品都可被收錄于其中。至今,移動博物館的足跡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如米蘭家具展、英國V&A博物館、布魯塞爾設計九月、赫爾辛基設計博物館等。
動手體驗新中式家具
2010年底,武巍創立素元創意機構,從事設計工作十余年,曾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究生項目指導,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豐富設計背景讓素元在一片新中式家具中更加安靜自然。此次展出作品為新中式的原創設計家具,從傳統中式家具中提煉關鍵的形態要素進行簡化和再設計,在現代簡潔與中式厚重間追求良好的平衡,傳統榫卯結構,結實耐久。而素元也致力于通過創造自然雋永的原創家具影響人們的生活,啟發人們的思維,倡導積極、自然的生活態度。同時開設以“動手思考”為理念的木工訓練營,影響了一批熱愛生活的手工制作者。
糖葫蘆 中式色彩游戲
常駐北京的設計師Amélie Peraud和PierreYves Babin五年前創造了兒童服飾品牌Tang’ Roulou(糖葫蘆),富有詩意、田園的設計童裝如同一場游戲,將東方樣式與西方設計巧妙聯結。設計周期間,兩位設計師將暫時離開他們的三里屯店,在大柵欄的朱家胡同7號的臨時商店開門迎客。而胡同也曾是他們獲得靈感的靈感之地。Amelia和Pierre-Yves用生動鮮艷的復古設計,并通過一系列產品表達了一個獨立品牌對手工藝的理解。穿梭于昨天與今天,東方與西方,“FABRICKOLOR”將利用最日常的中國材料,展示Tang’Roulou如何讓我們重溫童年記憶和幻想。
失物招領的中國式書房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商品物質的豐富,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審美價值觀念,民族傳統與生活習俗受到了現代文明強烈的沖擊。土家織錦作為家庭傳承,母教女學,自織自用,滿足本民族審美和生活需求的手工藝產品,首當其沖地面臨威脅,土家織錦已逐步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出現了衰落和蛻變的趨勢,亟待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保護。我想,我們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尤其是作為一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大學教師,應該在傳承與弘揚這一中華民族優秀的民間工藝上,作出自己一份貢獻。首先,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深埋在民間的這一民族特色工藝品挖掘出來,把這一民族瑰寶,向學生介紹與展示,讓學生了解在我們湖南湘西還有著這樣一種稱譽海內外的民間工藝――西蘭卡普,讓更多的人認識他們,欣賞他們。同時,我們還可利用課堂這一平臺,讓學生了解西蘭卡普的圖案和色彩特征,并試圖讓學生設計出具有民族風的現代設計作品。
一、概念
在土家語里,“西蘭”是鋪蓋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蘭卡普” 又稱“打花鋪蓋”,即土家族人的花鋪蓋。花鋪蓋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愛,視之為智慧、技藝的結晶,被稱作“土家之花”。
二、起源和發展
西蘭卡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時期。作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善于紡織,其“桑蠶、麻”成為貢品。因而“禹會諸侯于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華陽國志?巴志》)秦漢時期,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所發展,所織的“布”成為納貢之名品。三國時期,在蜀國諸葛亮“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的決策下,土家族地區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漢族先進的染色技術,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土錦”。唐宋時期隨著土家族地區與漢族經濟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女勤于織,戶多機聲”的社會風氣,當時土家族的“布”,被漢人稱為“溪布”、“峒布”或“峒錦”。元、明、清土司時期,西蘭卡普被稱做“土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飾。
三、用途
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族的傳統文化物象,它和土家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它是土家族民族的標志象征,另一方面它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用途,按照其用途特點西蘭卡普可分為鋪蓋、服飾、佩飾三大系列。
一)在土家族人們的生活中,西蘭卡普被廣泛地用于鋪蓋的蓋被,是重要的臥具之一。作為臥具也派生了許多其它用途,例如,作節日的活動用具;在跳擺手舞時須披“西蘭卡普”,作舞蹈的飾品。有的則在敬神時用作香案上的幃子,為宗教活動服務。戰場上軍隊也用西蘭卡普作為儀仗、巾幡。這些都與社會、宗教、禮俗有緊密的聯系。
二)西蘭卡普的另一個用途就是作為土家族傳統服飾,據沈從文先生考證,八幅羅裙是正宗的土家裝。羅裙以不同顏色織繡而成。過去土家男女不穿襪,興打綁腿,男子穿對胸衣,雙排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衣料多為自紡自織的青藍土布或麻布,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為主,包成人字形;將褲筒裹成人字形,配以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這是土家兵戰爭裝束,有“兵農合一”傳統制度的痕跡。土家族女子穿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為主,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掛銀銅佩飾,下穿八幅長裙或肥長褲,長褲在褲腿邊沿有寬帶式花紋飾。發挽髻,女人則多為青絲帕或白印花頭巾纏頭。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八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纏頭入葬。未出閣少女著花衣,講究大紅大綠;小孩喜戴菩薩帽、虎頭帽;男鞋多為青藍布,女人穿繡花鞋;姑娘出嫁時必穿“露水衣”,上著鮮艷花繡衣,下著八幅羅裙。改土歸流之前西蘭卡普的主要用途是男女日常服裝。至于作為嫁裝的土花鋪蓋則是明清之際盛行的。
三)西蘭卡普還有一個用途就是作為佩飾。如背包、掛包與錦袋,也是應用西蘭卡普獨特工藝縫制,色彩鮮艷,構圖奇特,圖案別致。此外,也有作床罩、窗簾、桌布、椅墊、藝術壁掛、枕巾、腳扎被、茶幾墊、桌圍、綁腿、壁掛等。
四、民俗意義
西蘭卡普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著實用、禮俗和審美三方面的意義,不僅以經久耐用著稱,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妝,客觀上是女家經濟地位的標志和女兒有無教養的憑證,在受人觀賞的嫁妝行列和任人品評的新房陳設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時都有自己親手編織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鋪蓋陪嫁為榮,娶媳之家也以此來推測新娘針線活的巧拙賢愚。
五、藝術特征
一)圖案紋樣樸素而夸張,寫實與抽象結合,極富生活氣息
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內容幾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西蘭卡普的裝飾紋樣風格,是在原始的幾何紋、漢代的云氣紋、六朝的蓮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蓮等各歷史時期的典型圖案基礎上,經藝術變形、技術處理挑織而成。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200多種,如:以植物花卉為題材的,有九朵梅、蓮花、牡丹花、韭菜花、藤藤花等;以動物形態為題材的,有陽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馬花、貓腳跡等;以生活物品為題材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等;以幾何圖案為題材的,有單八勾、雙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以文字類為題材的,有萬字花、王字花、喜字花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有鳳穿牡丹、鷺鷥采蓮、雙鳳朝陽、二龍搶寶、喜鵲鬧梅等;此外,西蘭卡普圖案還有漢字題材的“福祿壽喜、長命富貴、一品當朝、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繡球”等。由此可見,西蘭卡普的題材選用與土家人生活和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體現土家人與自然關系的生動藝術寫照。近些年還推出了擺手舞、母子情、湘西行、姊妹舞、熊貓圖、月是故鄉明、湘西邊城等等。這些圖案設計獨特、造型奇異、生動逼真,真實地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活、歷史、風俗習慣等,表現了土家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其圖案紋樣包括了自然物象圖案、幾何圖案、文字圖案各個大類,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
1)圖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現的手法,直線造型,連續對稱,呈單一型的演進變化。幾何圖案占著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于自然物象的描寫性較強的圖案,為適應彩織而化成了多為平行線、垂直線和斜線的三線構成圖形,形成典型的格律點陣式排列組合的折直線造型裝飾風格。
2)圖案紋樣富于變化,就單幅被面(三幅為一床)來看,有大塊的紋樣,像“四十八鉤”、“浪苦妹”之類,有小塊的紋樣,如“粑粑架”之類;有以長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椅子花”之類;有以六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鉤花”、“二十四鉤花”之類;有以八方形為主要紋樣者,如“桌子花”之類;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紋樣作四方連續者,如“小白梅”、“實心花”、“衣張蓋”之類。被面兩端的“檔頭”(又名“欄干”,土家族語叫“卡它”),其紋樣也有多種,如常用的“月亮”、“猴掌”、“壽字”、“澤羅里”、“蘇匹”、“扎土蓋”、“藤藤花”等等,對整個被面圖案有襯托之效。
3)喜用吉利、喜慶的寓意和山區花草、鳥獸的母題:“鳳穿牡丹”象征榮華富貴,“野鹿銜花”象征壽考千年,“萬”字以祝人萬福萬壽,“龍”以喻高貴顯要, “福祿壽喜”、“長命百歲”、“富貴雙全”、 “鯉魚跳龍門”等文字圖案的立意就更為明顯了。從中可以看到勤勞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環境的深厚感情,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
二)強烈的裝飾色彩
西蘭卡普圖案的色彩鮮明而熱烈,對比強烈,屬于裝飾色彩的范疇。西蘭卡普的這種裝飾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礎上,概括、提煉、想象、夸張后的色彩。西蘭卡普在色彩運用上,它既有唐代五彩繽紛的強烈對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調調和。
西蘭卡普的編織者絕大多數都是些從10余歲左右到20來歲的青年女子,她們正處于愛情萌芽及對未來滿懷著希望和幻想的年代,她們特地從深山里找回紅花、竹葉菜、姜黃、馬桑樹葉、黃枝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將自紡的棉紗染出各種顏色。為了應用這些自加工的材料,她們不能太多顧及和考慮抽象對象所具有的固有色,多依據主觀的意愿和對事物的判斷,重視畫面的裝飾效果,并依此而進行配色。她們用最強烈的色彩,傳達出自己熱情、激烈、復雜的情感。在西蘭卡普的色彩中,夸張是色彩的本質,是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色彩反映,所以西蘭卡普的色彩是真正感人的色彩形式。
1)色彩對比
西蘭卡普中大量使用對比色,這些補色配置,使畫面對比強烈,形成了西蘭卡普圖案色彩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土家族的西蘭卡普工藝是在母教其女,姊傳其妹,長授其幼的方式下,代代相傳,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一整套獨特織錦技術與用色彩表達自然物體的方法。如:“黑配白,哪里得!紅配綠,選不出。藍配黃,放光芒。”這是色彩學上關于對比色的最精辟的表述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時產生的色彩差別,其中色相對比中的互補色對比是色彩構成中的亮點,是色彩構成中最富魅力的部分。西蘭卡普中大量強烈的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分別在色相、明度和冷暖對比上對比配置,為了突出對比效果,往往要把其中一方強調出來,而另一方則使其弱化處于從屬地位。
2)色彩調和
除了色彩的對比配置,色彩的調和效果也是西蘭卡普的另一特色。畫面多以同類色為主調,并自覺地從明暗關系上將色彩進行有層次的分布。而對比色配置后出現色彩的強烈沖擊則通過黑色(深色)的經紗或淺黃色勾邊(土家人有尚黑忌白的傳統)來緩解對比關系,起到了一定的調和作用,使并置的對比色不會因反差大而顯得刺眼。在色彩配置上,對比強烈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因差別大而不調和時可增加或改變同一因素,賦予同質要素,降低色彩對比,即同一調和。
六、主要技藝
西蘭卡普多以絲、棉、麻為原料,一般以紅、藍、青三種顏色的絲、棉、麻線為經線,自由選擇各色絲、棉、麻線為緯線,西蘭卡普使用古老的純木質腰式斜織機(把經線拴在腰上)織造,民間織機一般長約5尺,寬約2尺多,高約3尺,織機由機頭、滾板、綜桿、竹筘、梭羅、踩棍、滾棒、篙筒、挑子、撐子、地樁和布鴿(又稱魚兒)等組成。西蘭卡普的工藝比較復雜,全部是手工技藝,主要工藝流程有:紡捻線、染色、倒線、牽線、裝筘、滾線、撿綜、翻篙、撿花、捆桿上機、織布、挑織等12道工序組成,織時從織物背面用挑花刀(竹、牛骨制成)挑經夾粗緯,眼看背面,手織正面,這就必須對紋樣及色彩有嫻熟的記憶和表現能力。傳統的挑織方法(反織法),使經緯線浮沉均勻,結實耐用,光澤持久不敗。 這種采取“通經斷緯”反面手工挑織的技術,分為“數紗花”“對斜”平紋素色系列和“上下斜” 斜紋彩色系列兩大流派,這在我國各種織錦中是獨一無二的技藝。
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電腦技術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領域,但萬能的電腦,卻永遠無法替代西蘭卡普紋樣自由變換色緯的人,民間手工藝品的身價亦在于此,它不是機械可以成批標準化生產的工藝品,而是一種“小玩意、大文化”的有著制作人情感技藝的工藝美術品。雖然如此,西蘭卡普這一民間手工藝絕活卻后繼無人,少有投身到這一民間手工藝改革開發的志士能人。如何傳承與發展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是我們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想,我們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可發揮我們自身教學的優勢,在課堂上向廣大學生大力宣傳西蘭卡普這一珍貴的民族瑰寶,讓他們了解西蘭卡普獨特的圖案特色和個性特征,并培養他們對這一優秀民間工藝的自覺學習(以豐富他們創作的元素),將西蘭卡普圖案與色彩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保護、搶救與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中來。
關鍵詞:居室設計;墻面裝飾;現代藝術;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6-0205-01
一、現代居室墻面設計釋義
(一)墻的定義與用途
墻在建筑學上是指一種重直向的空間隔斷結構,用來圍合、分割或保護某一區域,是建筑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根據墻在建筑物中是否承重,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墻身兼兩重作用:一方面作為建筑物的外維護結構需要提供足夠優良的防水、防風、保溫、隔熱性能,為室內環境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墻又是設計師進行空間劃分的主要手段,來滿足建筑功能、空間的要求。
(二)居室墻面設計闡釋
墻面在“家”這一居室空間中是處于基礎核心地位的,對于它的設計是一門綜合力學、環境學、心理學、設計學、經濟學等的多項科目的集中反映。此外,墻面設計在居室設計中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用途,有助于協調整個居室空間氣氛、合理空間布局。它無論是簡單的單色墻體,還是經過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適合于空間環境的裝飾墻面,它們都得滿足既實用又美觀的目的。
在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代居室墻面設計中,無論采用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都得堅守“以人為本”的原則、恪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最終達到物與物、物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二、現代居室墻面設計的裝飾藝術表現形式
(一)壁紙
壁紙,也稱作墻紙,早在中國的唐朝時期,人們運用在紙張上繪圖來裝飾墻面。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壁紙是用于張貼在墻壁上的具有裝飾意味的、采用科學技術加工的紙張或布。在現代居室設計中,它以式樣多樣、施工方便、性能穩固等占據重要位置。
(二)墻貼
墻貼是一種精心設計的不干膠墻紙,具有攜帶方便,設計靈活,裝修快捷等的特點。自從2007年巴黎家居博覽會后,風靡歐美,成為設計師在點綴居室空間時首要考慮的點綴裝飾品。在現代國內居室墻面設計中,墻貼的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彰顯主人獨特氣質個性的同時,一方面它由于受到氣候、溫度等的影響,容易出現腐化、墜落等的現象;另一方面,較為平面化,空間的層次感不足。
(三)彩繪
顧名思義,從原始社會的石壁巖畫到洞窟壁畫,它們都見證了彩繪這一藝術形式的演變與發展。勤勞智慧的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雙手裝點著自己賴以生活的居住場所。至今,現代人依舊保留著這種傳統的思維模式,運用丙烯等綠色、純凈、無害的顏料或噴漆等,按照適合于空間圖案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對居住環境進行理性的美化裝飾,旨在給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好意境。這種從心出發又為心服務的設計,充分呼應了家是人們心靈港灣的宗旨。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種墻面藝術表現形式雖然也較廣為大眾所喜愛,但是耗時較長,費用普遍較高,需求量的目標受眾相對狹窄。
(四)材料創意墻面設計
大自然是一切藝術設計的源泉,設計師們將這些材料重新加工設計運用,進而用心創作著不同風格的居室設計。因此,在居室墻面設計中,對于材料創意性的運用更是別具生輝的靚麗風景線。它可運用石材、木材、鐵藝、雕塑藝術、數字影像藝術和纖維編織手法等作為墻面的裝飾藝術形式。在近年來,這種獨特的墻面藝術創作手段掀起一股居室設計的熱潮,它可以有效地形成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積極互動的空間氛圍,在美化空間環境的同時,也秉承著綠色環保的理念。
(五)實用性墻面
實用性墻面是在以墻面作為設計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加法”或者“減法”等的藝術手段處理的藝術空間造型設計,這種墻面的設計經歷了從平面到立體,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例如墻面隔斷、儲物間的設計,不僅采用形式各異的規則的或者不規則懸空的形狀對墻面進行美化裝飾,而且還可以達到盛放物品、節約空間的作用,令“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彰顯的淋漓盡致。在整個墻面的布置中,無論是單獨一個墻面隔斷,還是儲物間的設計都可視作為一幅畫。對于整個居室的空間而言,整個墻面的實用性墻面設計更是一幅別開生面的設計師與客戶、家人與家人互動的立體式畫面,在整個空間中洋溢著實用與美觀的氣息。
三、現代居室墻面裝飾的文化內涵美
在豐富多彩的現代居室墻面設計的裝飾藝術中,其不同風格的裝飾手法、不同樣式的裝飾圖案中都洋溢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美、舒適美、趣味美。
(一)舒適美
在居室設計中,墻面裝飾是其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最終目的是服務大眾,一切的設計動機都應以“以人為本”、“綠色設計”為出發點,以協調整個居室空間的美感、舒適度為宗旨。居室墻面的舒適美體現在:造型材料的適用,色彩的適觀,結構的適度。
選取一組以“傳統圖案”為主題的居室墻面設計為例,在居室設計中,不乏根深蒂固的宣揚著中國傳統的“厭勝祈福”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之一的傳統圖案,深受儒道互補中國古代文化主脈的浸。思想家孟子的“充實謂之美”,充實是飽滿旺盛的生命力,是自信、開放、繁榮的映射,是儒家樂觀、積極、進取的入世態度,鍛造了中華民族“盡善盡美”、“完美無整”的心理期待特征和心理傾向。祈福納祥是居室墻面設計中揮之不去的現象和特征,占據、籠罩、鑲嵌和附麗于居室設計中的重要部位和視線范圍。
(二)趣味美
成功的設計,在物質方面而言,必須符合實用、方便、經濟及質優等原則;而在精神方面則必須具備美觀、有品味、富創意和風格獨特等條件。居室墻面設計的趣味美旨在給人輕松愉悅的氛圍——有志。
近些年,伴隨“慢設計、慢生活”的熱潮,以注重生活節奏與溫暖度為題材的設計層出不窮。在居室墻面設計中,照片墻等意念墻的設計也是較為流行的居室墻面裝飾手法,前者是將家人的幸福瞬間裝飾于墻面中,增加“家”這一空間的趣味幸福指數;后者是工作臺前的墻面設計,選取有利于激發靈感的圖片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組合排列,形成有趣的秩序感,從而達到美化空間環境的用途。
四、結語
在日趨進步的社會發展中,人們對于居室的要求與品位也日益增高。人們越來越多的主動參與“家”這一居室環境的設計中,體現了人人都是設計師、設計為人人的宗旨。現代居室墻面設計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居室墻面的設計也因人而異。總而言之,藝術具有時代性,一件藝術形式的興衰就注定它被更為先進的、符合時展的藝術形式所代替或者發展。在居室墻面設計的去與留問題上,一方面現代居室墻面設計“去”中應該摒棄糟粕,一切以人為本,去除陳舊的費時費力的、不利于環境健康、社會和諧發展的設計;另一方面在“留“中應吸取精華,在承傳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更應該注重創作實用與裝飾美觀相協調的居室墻面設計,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走得更長遠。
參考文獻:
[1]杭間,何潔,靳埭強.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視覺設計.山東:山東畫報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