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線通信技術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4-0350-01
前言:近年來,5G已經成為了國內外的通信領域研究的重點內容。目前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就5G的發展和應用需求以及關鍵的技術指標進行合理的研究,目的是為了能夠早日實現對5G技術的全范圍的應用和普及,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的發展創造更為積極的因素。為此,相關的人員有必要對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及相關應用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
1.5GT無線通信技術的相關概念介紹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無線網絡技術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無線通信網絡技術進行合理的升級和改造,形成了新的5G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我們在未來的技術發展過程中,能夠將此技術應用的更為完善。5G無線通信網絡技術主要是在國際通信工程發展的背景中提出來的一種重要的無線通信方式,其在未來的通信應用中,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在網絡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5G無線通信網絡技術能夠將納米技術給予更為有效的利用,并且實現對相關使用者信息的有效保護,使得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靈活性,提高其對信息傳遞的質量和速度,減少了能量的損害[1]。在5G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其具有最為明顯的優點,就是其能夠盡可能的對個人信息進行有效的保護,其中一旦出現問題,系統就會第一時間識別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其給予保護。
5G技術相比較其它的通信網絡技術而言,具有更多的優點,其不僅能夠將之前的一些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優點給予有效的保留,還能提高網絡技術應用的靈活性,提高競爭力,為人們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使得整體的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幫助用戶獲得更快捷的網絡使用體驗,讓人們體會到更為先進和更加智能的網絡服務,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2.5G無線通信技技術的關鍵性應用環節
2.1 新型多天線傳輸技術
在通信產業不斷發展的環境背景下,頻譜資源逐漸稀少。為此,如何有效的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已經成為了通信技術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關注的方向和重點。我們通過LSAS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帶來絕大的陣列增益和干擾增益,使得小區的頻率效率和邊緣用戶的頻率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LSAS技術還可以實現對空間位置的有效劃分,通過這種空間的合理劃分,使得服務能夠更好的滿足多個用戶的需求,不僅提高了通信的質量,還大大提高了通信的效率[2]。
2.2 高頻傳輸技術的應用
我們通過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低頻段的資源也逐漸變得緊張,而5G技術需要更大的寬帶,因此,我們需要做好頻率的調整,來更好的滿足5G技術的適應需求。我們需要進一步豐富頻段資源,使得5G的寬帶更能夠滿足人們對于5G網絡的需求。縱觀目前的各個國家的通信技術的研究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各個國家都在對高低頻的傳輸機械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通信的企業也在對此技術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例如:韓國三星公司已經對28GHx和37GHx頻段的信道傳播特性進行了測量,根據實際的情況,對相關的頻段的系統設備樣機進行了研發和驗證。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的證明了頻段在移動通信特定的場景下,可以實現可行性的應用。
2.3 密集網絡技術
我們通過5G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的提升無線網路的發展潛能,我們需要識別相應的網絡系統盲點,進一步保證5G技術的有效覆蓋,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用戶對于5G網絡技術的體驗,滿足人們對于數據和信息業務不斷增長的使用需求。我們應該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實現網絡技術的性能綜合,這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3.5G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隨著電子軟件業的快速發展,各個領域的產品更新面臨著更高的需求。為此,通信行業不僅要能夠提供有效的優質服務,更要保證網絡環境的質量。現代通信不僅要滿足日常的語音和短信服務,還要提供強大的數據業務。從某種程度上說,5G技術的發展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的體驗[3]。
3.1 具有較高的速度
我們從相關的系統官方數據顯示上可以發現,4G的下載速度能夠滿足高清視頻、高質量的音樂等大數據量傳輸的數據業務的需求。而5G的下載速度更大,其突破了讀寫瓶頸的硬盤的書寫速度,這就意味著,傳統的儲存設備在5G網絡的應用中失去了位置。我們按照這樣的思路,可以進行大膽的假設,未來的移動終端可能是沒有儲存設備的,針對于有存儲功能的設備,我們可以直接通過“云技術”去進行實現存儲目的。從新興的4K現象的技術來看,未來的視頻清晰度能超出視網膜的視覺程度,將視屏的數據大小提升一個更高的程度。
3.1.1 5G無線通信技術在安卓系統的應用
眾所周知,安卓系統主要是利用一種自由和開放的系統來進行操作,其主要適用于移動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安卓的系統框架結構和其它的系統操作結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從加工的層次上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從高到低依舊是:應用層,粗框架層,系統運行層和系統內核層等等。其中,在系統內核層中,我們可以運用5G納米核心技術來實現安卓系統基礎文件和硬件渠道的完美脫離,可以無縫隙的將硬件驅動從云儲存段同步于終端,有效的節省了儲存空間,豐富了硬件裝置。與此同時,5G納米技術中的高保密性也能夠通過量子密碼學進行加密處理,從而實現對通信中信息泄露形成有效的保護。
3.1.2 光場相機
光場相繼是一種可以先拍照然后再焦的設備,我們通過對光場技術的應用,在拍照的時候不需要對焦,這樣就會對傳統的拍照習慣進行改變,而這樣的技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抓拍利器,只要其能夠在焦距范圍之內,就可以實現成功的對焦。而且這種光場照片的陣容量非常重大,5G高度和云存儲剛好滿足這樣的需求。此類產品對于將來的安全監控工作具有較大的作用,其也進一步的增強了儲存空間和安全服務的質量,拓展出更多的數據業務[4]。
3.2 5G的高兼容性
5G是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為此,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提供更好的資源,大大的節約了資源的成本,提高服務的質量。通過5G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實現比特幣的應用。隨著5G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其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很多概念性的產品,比特幣就是一個重要的代表。比特幣是一種網絡虛擬貨幣,其不需要貨幣及來發行,而是通過特定的算法來進行大量的查收,其具有很多優勢,逐步獲得世界認可,充分的發揮了其自身的價值。在經濟一體化的環境背景下,比特幣為世界經濟貿易提供了一個新的支付平臺和方式,而5G通信技術的安全和兼容性剛好為比特幣的交易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保障。
結語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背景下,5G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和時展的需求,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為此,企業人員應該對此技術給予合理的完善和優化,不斷增強其價值,促進通信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周士捷.基于Android和REST的大規模營銷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東南大學,2016.
[2] 張洪麗.淺議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及相關技術[J].通訊世界,2015,12:41.
[3] 趙康I.若干無線MIMO通信系統分集實現技術研究[D].南京大學,2014.
[4] 翟冠楠,李昭勇.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及相關應用[J].電信網技術,2013,09:1-6.
關鍵詞: 無線通信技術 發展歷程 未來趨勢
隨著移動化浪潮的興起,我國的無線通信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移動通信市場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局面,全球的寬帶無線接入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十分活躍,熱點不斷出現,包括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WLAN技術、WiMAX技術、UWB技術等。這些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給整個無線通信產業注入勃勃生機。
一、無線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無線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問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領域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就是無線通信技術。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無線通信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如今每一天大約有15萬人成為新的無線用戶,全球范圍內的無線用戶數量已經以億計算了。
無線通信從固定方式發展為移動方式,移動通信發展至今大約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軍事領域,采用短波頻及電子管技術,至該階段末期才出現150MHZVHF單工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MTS。
第二階段為50年代至60年代,此時頻段擴展至UHF450MHZ,器件技術已向半導體過渡,大多為移動環境中的專用系統,并解決移動電話與公用電話網的接續問題。
第三階段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頻段擴展至800MHZ,美國Bell研究提出蜂窩系統概念并于70年代末進行AMPS試驗。
第四階段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為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興起與大發展階段,并逐步向個人通信業務方向邁進,此時出現D-AMPS、TACS、ETACS、GSM/DCS、PDC等各類系統與業務運行。
第五階段為90年代中至今,隨著數據通信與多媒體業務需求的發展,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及移動多媒體運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始興起,其全球標準化及相應融合工作與樣機研制和現場試驗工作在快速推進,實現從第二代移動通信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平穩過渡。
二、當前無線通信技術熱點
1.WLAN與WiFi。
目前,WLAN在熱點覆蓋、家庭網絡中的應用日漸成熟,繼承VoWLAN和移動功能的手機終端已商用,對傳統語音業務帶來一定的沖擊。802.11n技術將進一步擴展WLAN的應用,其物理層速率可達150Mb/s,有效速率近100Mb/s,QoS機制的引入和足夠的帶寬保證,使WLAN可以提供數據、語音和視頻等多種業務,Mesh技術在國外的實際應用日漸增多。
WiFi俗稱無線寬帶,全稱Wireless Fideliry。無線局域網常被稱做WiFi網絡,這一名稱來源于全球最大的無線局域網技術推廣與產品認證組織――WiFi聯盟(WiFiAlliance)。作為一種無線聯網技術,WiFi早已得到業界的關注。WiFi終端涉及手機、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視、數碼相機、投影機等眾多產品。目前,WiFi網絡已應用于家庭、企業及公眾熱點區域,其中在家庭中的應用是較貼近人們生活的一種應用方式。今后WiFi的應用領域還將不斷擴展,在現有的家庭網、企業網和公眾網的基礎上向自動控制網絡等眾多新領域滲透。
2.WiMAX。
WiMAX全稱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統,可以替代現有的有線和DSL連接方式,提供最后一英里的無線寬帶接入,其技術標準為IEEE802.16,目標是促進IEEE802.16的應用。相比其他無線通信系統,WiMAX的主要優勢體現在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和傳輸速率上,因而它的主要應用是寬帶上網和移動數據業務。但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其較高的建設成本和良好的網絡基礎使其望而卻步。
3.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UWB。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通過在較寬的頻譜上傳送極低功率的信號,UWB能在10米左右的范圍內實現數百Mb/s至數Gb/s的數據傳輸速率。UWB具有抗干擾性能強、傳輸速率高、帶寬極寬、消耗電能小、發送功率小等諸多優勢,主要應用于室內通信、高速無線LAN、家庭網絡、無繩電話、安全檢測、位置測定、雷達等領域。
對于UWB技術,應該看到,它以其獨特的速率及特殊的范圍,將在無線通信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蓋的特點,很適合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網絡。它對藍牙技術有一定的沖擊,但對當前的移動技術、WLAN等技術的威脅不大,反而可以成為其良好的補充。
三、無線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1.無線通信領域各種技術的互補性增強。
無線通信技術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有不同的接入技術,有不同的覆蓋范圍和適用區域,這就體現出領域內各種技術的互補性。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實現互補效應。3G可解決廣域無縫覆蓋和強漫游的移動性需求,WLAN可解決中距離的較高速數據接入,而UWB可實現近距離的超高速無線接入。因此,在政策上需要推進各種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實現不同領域不同覆蓋面積內不同用戶對移動業務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解決移動通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2.寬帶化是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從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看,全球該領域發展十分火熱,該領域的發展呈現出向高帶寬快速躍進、覆蓋范圍逐步擴張的趨勢。未來,該領域還可能出現更強大的新技術,也從另一個角度對整個無線通信產業起到推進作用。
3.移動通信技術與無線寬帶接入技術走向融合。
當前,移動、無線技術領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各種創新移動、無線技術不斷涌現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動、無線應用市場異常活躍,移動、無線技術自身也在快速演進中不斷革新。在網絡融合的大趨勢下,3G、WiMAX、WLAN等各種移動、無線技術在演進中相互融合。移動通信不斷強化寬帶傳輸性能,無線寬帶接入不斷增強漫游性能及安全性能。這種融合,成為推動“無線+寬帶”發展的重要力量。
1引言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作為一種介于無線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雙向無線通信技術,以其距離短、功耗少、速度慢、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點,正一步步進入無線通信領域的浪潮中。
該技術是基于IEEE批準的802.15.4無線標準研制開發的有關自組網、安全和應用軟件方面的技術[1]。ZigBee協議框架如圖一所示。ZigBee無線通信技術主要適合于對距離、功耗以及傳輸速率要求不高的各種電子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場景。
2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優勢
(1)功耗低。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傳輸速率較低,且其發射功率僅為1mW,故采用ZigBee技術的設備非常省電。同時,ZigBee技術運行時,采用休眠模式,更有效的減少了功耗。
(2)成本低。含有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模塊,起始時成本在大約在6美元。不過隨著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普及,在未來幾年,很有可能降到1.8美元左右。ZigBee無線通信協議免專利費也為ZigBee技術的廣泛使用奠定基礎。
(3)時延短。通信時延和從休眠狀態激活的實驗都非常短,故對實驗要求較高的無線控制設備上面可以采用ZigBee無線通信技術。
(4)網絡容量大。每個ZigBee網絡最多可以容納的設備數量有255個。網絡容量大且網絡組成較為靈活為ZigBee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做了鋪墊。
ZigBee無線網絡網狀拓撲結構如圖二所示。
(5)可靠性高。ZigBee無線通信技術采取了CSMA/CA方法。其為需要固定帶寬的通信業務預留專用時隙,避免了發送數據時產生的競爭和沖突。在MAC層采取了完全確認的數據傳輸模式。每個發送的數據包都必須在等待接收方的確認信息后才可以進行下一個數據包的傳輸。在傳輸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可以進行數據包的重發。
(6)安全性高。ZigBee技術提供CRC(循環冗余校驗)的數據包完整性檢查功能,同時,支持鑒權和認證。在保密方面,其采用了AES-128的加密算法,各個應用可以較為靈活地確定其安全屬性。
3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起初是希望發展一種易于建構的低成本無線網絡。在其發展的初期,ZigBee無線通信技術主要以工業或企業市場為主,致力于工業或企業的感應式網絡,如提供感應辨識、燈光與安全控制等功能。隨后,將逐漸把市場拓展至家庭應用,給整個社會提供便利。
采用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如下,通常滿足其中之一即可:
(1)設備預算少,成本低,數據傳輸量小;
(2)設備整體體積小,無法放置較大的模塊;
(3)只能使用一次性電池,不能進行足夠的電力支持;
(4)頻繁更換電池或者反復充電難度較大,不易實現;
(5)在通信時需要較大范圍的通信覆蓋,但網絡中僅用于監測的設備繁多。
4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是一個針對傳感器網絡、建筑自動化等應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規范[2]。隨著網絡和無線通信技術的迅速興起,ZigBee技術在未來將很快成為全球高端的無線技術。在應用上,ZigBee技術與其他標準幾乎沒有交叉,以其傳輸速率低,較好地彌補了無線通信技術在這方面的空白。在實際應用中,低速率和低成本的無線通信在自動控制、無線傳感網絡、家居自動化等諸多領域更貼近日常生活,具有廣泛的市場[3]。
ZigBee技術以其超強的生命力和優勢,應用前景被十分看好,在傳感器網絡、工業、農學、醫學等方面值得廣大技術人員研究。
【關鍵詞】綠色電網 需求 通信技術 發展前景
綠色電網屬于一種新型的電網模式,主張生態環保、資源節約、技術先進、標準規范,同時也是現階段電網發展的一種主流趨勢,為未來電網的清潔、可靠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如何才能將現有電網逐步轉變為綠色電網,是無數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點話題。應該認識到,綠色電網的建設必須立足通信平臺的基礎之上,可靠的通信網絡能夠保障電網業務信息的有效傳輸,為電網的管理提供保障。
1 綠色電網發展的現實需求
綠色電網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電力通信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在智能電網建設中,作為其中關鍵環節的電力通信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左營,而且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帶動下,電力通信傳輸網絡已經由原本的載波通信發展為寬帶通信、無線通信、光纖通信以及載波通信共存的局面,極大的提升了信息傳輸的質量和速度。面對綠色電網進行智能通信網的構建,必須立足現有的網絡基礎,將骨干傳輸網全光網絡與全IP網絡融合在一起,對通信系統的容量進行擴充,對網絡架構進行完善,確保新業務的順利計入,滿足實時業務信息的可靠傳輸。
另外,綠色電網要求通信網絡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必須具備良好的經濟性,在現有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最小限度的改造,在滿足現有通信需求的同時,為網絡的后續升級預留出一定的空間。不僅如此,在智能通信網中,還必須采用有限通信和無線通信的靈活組合,確保通信系統具備較強的應急能力,在出現故障和問題時,也能夠保證網絡的通暢性,避免業務中斷帶來的嚴重后果。
由此可知,基于綠色電網需求,加強對于通信技術的深入研究,推動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2 基于綠色電網需求的通信技術發展研究
2.1 發展現狀
立足綠色電網對于信息交互的各種全新的需求,在構建智能通信網絡時,首先,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最佳的通信方式,實現對于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的靈活搭配,構建電網通信綜合接入平臺,結合統一的接口,實現了對多種通信方式的統一管理;其次,在通信介質的選擇方面,基本上都是采用光纖或者光纜,尤其是電力特種光纜,其相對于普通光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長的壽命,為智能通信網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在實際應用中,光纖通信的分配方式缺乏靈活性,而無線通信本身的帶寬不足,因此,結合了光纖通信和無線通信各自優勢的光載無線技術得以產生,其利用光纖作為介質,傳輸無線信號,使得接入更加靈活,而且避免了電磁干擾問題,有效提高了信息傳輸信道的容量;然后,在通信技術方面,能夠滿足綠色電網需求的技術包括了光傳送網、分組傳送網、自動交換光網絡以及軟交換、無源光網絡等,為通信網絡的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不僅如此,在IP化浪潮的影響下,電力智能通信網已經能夠為IP提供一個可靠性高、交互性強的信息傳輸平臺。
2.2 發展趨勢
2.2.1 無線通信的全覆蓋
就目前而言,在電力系統中,通信網絡采用的仍然是以載波通信和光纖通信等為主的有線通信,而從長遠的發展分析,綠色電網應該結合可靠的PON技術,將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技術作為補充,逐步實現無線通信的全網覆蓋。例如,在一些農村地區或者偏遠的山區,光纖的鋪設困難,成本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可靠通信。無線通信可以作為一種過渡或者補充的手段,推動通信網絡向著智能化的方向平滑過渡。不僅如此,在綠色電網中,無線通信技術在應急通信中意義重大,無論是暴雨狂風還是其他自然災害,無線通信技術都能夠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通信,從而為應急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2 統一時間系統的建設
構建統一的時間實習,是確保智能通信網穩定可靠運行的基礎所在,通過時間同步,能夠將不同系統之間的時間偏差控制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以滿足電網對于信息傳輸及時性的需求。從綠色電網對于通信系網絡的需求出發,只有具備統一且精準的時間源,同時對節點和鏈路的布局進行優化,利用最佳的通信信道,進行同步信號的傳輸,才能夠實現對于各個系統的運行控制以及故障分析。應該首先在電力系統中構建統一的時間系統,結合多元化的時間同步基準,基于混合同步形成樹狀網絡,避免節點成環問題,同時應該保證統一制式,強化對于時間同步設備的管理,提升同步網的時間精度和授時質量。
2.2.3 多種通信網的融合
結合NGN理念,將電力系統中的多種業務在基于IP的基礎網絡平臺上實現相互融合,是智能通信網建設的一個遠景目標。在綠色電網未來的智能通信網中,傳輸介質、網絡形式和通信技術都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網絡都需要具備相應的交換設備,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相應的網絡融合技術和統一的接口規范,不同網絡之間想要實現互聯將會非常困難。軟交換技術的出現,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決,可以在一臺交換服務器中完成對于多種介質信息的交換,不僅省略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轉換環節,而且能夠提供跨域控制,為通信多網融合的信息交互提供了可能性。
3 結語
在智能電網背景下,綠色電網逐漸興起,對于通信網絡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智能通信網是實現高效、可靠、安全的電網業務信息管理的基礎,通過多種通信技術的相互配合,組建相應的智能通信網絡,能夠為綠色電網的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撐平臺。相關技術人員應該立足綠色電網需求,加強對于通信技術的研究和分析,構建起智能化、全覆蓋的電力通信網絡,推動綠色電網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其東,王延濤,趙利,吳玉娥.面向綠色電網的通信技術發展研究[J].通訊世界,2016(02):198.
[2]李芹,龔宇,羅云龍.面向綠色電網的通信技術發展研究[J].電力系統通信,2013,34(243):1-5.
[3]張利軍,馬平,項肖峰.基于智能配用電網的通信技術研究與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4(01):47-49.
關鍵詞: 無線通信技術;衛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動通信
1 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
近幾年隨著科技術的發展,現代通信又進入了數字化的時代。人類就更加需要寬帶的無線通信技術來滿足多媒體化、普及化、多樣化、全球化和個性化的信息交流。無線通信是指采用電磁波進行信息傳遞的通信方式。從2 0世紀 40 年代到 50 年代產生了傳輸頻帶較寬、性能還是很穩定的微波通信,成為長距離大容量地面干線無線傳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模擬調頻傳輸容量高達 2700 路,亦可同時傳輸高質量彩色電視信號,爾后逐步進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數字微波傳輸。80 年代中期以來,隨著頻率選擇性色散衰落對數字微波傳輸中斷影響的發現及一系列自適應衰落對抗技術與高狀態調制與檢測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微波傳輸產生了一個革命性變化。特別應該指出的是 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展起來的一整套高速多狀態自適應編碼調制解調技術與信號處理及信號檢測技術,對現今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全數字HDTV 傳輸、通用高速有線/無線接入,乃至高質量磁性記錄等諸多領域的信號設計與信號處理及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無線通信也從固定方式發展為移動方式,移動通信發展至今大約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20 年代初至 50 年代初,主要用于艦船及軍有,采用短波頻及電子管技術,至該階段末期才出現 150MHZ VHF 單工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 MTS。第二階段為 50 年代到 60 年代,此時頻段擴展至 UHF450MHZ,器件技術已向半導體過渡,大都為移動環境中的專用系統,并解決了移動電話與公用電話網的接續問題。第三階段為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初,此時頻段擴展至 800MHZ,美國 Bell 研究所提出了蜂窩系統概念并于 70 年代末進行了 AMPS 試驗。第四階段為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為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興起與大發展階段,并逐步向個人通信業務方向邁進;此時出現了 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 等各類系統與業務運行,頻段擴展至 900MHZ~1.9GHZ,而且除公眾蜂窩電話通信系統外,無線尋呼系統、無繩電話系統、集群系統、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等各類移動通信手段適應用戶市場需求同時興起并各顯神通。第五階段為 90 年代中至今,隨著數據通信與多媒體業務需求的發展,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及移動多媒體運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始興起。此外,為接續 Internet移動游覽應用的無線應用協議(WAP) 與無線連接技術藍牙(Bluetooth)已經產生。從網絡的角度來看,接入網可分成有線接入網和無線接入網、光纜同軸混合接入網、銅線電纜、對絞線、電話(一般為銅線)接入網等等;無線接入技術是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領域,它從概念上產生了一個重大的飛躍,即不需要纜線類物理傳輸媒質而采用無線傳播手段來代替部分接入網甚至接入網的全部,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靈活性和擴展傳輸距離的目的。
2 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特點
21 世紀的電信技術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時期、在未來十年里將是技術發展只為最為活躍的時期。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寬帶化、分組化、綜合化、個人化、主要特點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寬帶化是通信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隨著光纖傳輸技術以及高通透量網絡節點的進一步發展,有線網絡的寬帶化正在世界范圍內全面展開,而無線通信技術淺談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也正在朝著無線接入寬帶化的方向演進,無線傳輸速率將從第二代系統的 9.6Kbit/s 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最高速率 2Mbit/s 發展。②核心網絡綜合化,接入網絡多樣化。未來信息網絡的結構模式將向核心網/接入網轉變,網絡的分組化和寬帶化,使在同一核心網絡上綜合傳送多種業務信息成為可能,網絡的綜合化以及管制的逐步開放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將進一步推動傳統的電信網絡與新興的計算機網絡的融合。③信息個人化是下世紀初信息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移動智能網技術與 IP 技術的組合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個人通信的發展。④移動通信網絡結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網絡中數據業務量主導地位的形成,現有電路交換網絡向 IP 網絡過渡的趨勢已不可阻擋,IP 技術將成為未來網絡的核心關鍵技術,IP 協議將成為電信網的主導通信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