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多樣性措施

      生物多樣性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多樣性措施

      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園林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住行等物質條件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升,尤其是近年來城市中霧霾的出現,不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更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園林綠化已成為城市的發展戰略。在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涉及到植物多樣性,在城市園林規劃中必須得到重視。

      一、城市園林綠化概述

      城市綠化是在改進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融合天然的生態游憩空間和安穩的綠洲的基礎上,運用生態學原理和技能,學習地帶性植物群落的品種構成、構造特點和演替規則,以植物群落為綠化根本單元,科學而藝術地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綠洲。從城市綠底系統視點思考,綠地的規劃、布局應重視城市景象構造軟弱和薄弱環節的補償,思考功用區、人口密度、綠地服務半徑、生態環境情況和防災等需要進行規劃,按需求建綠和擴綠,并從市民生存空間和天然進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出發,重視綠地的鑲嵌性和廊道的貫通性,將人工要素和天然要素整合成綠色生態網絡;從綠地群落視點思考,應適應天然規則,使用生物修正技能,構建層次多、構造復雜和功用多樣的植物群落,。

      二、城市植物多樣性與園林綠化的關系

      1、生物多樣性是衡量生態園林的重要指標

      由于當今世界上生態環境的破壞,城市園林綠化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其主要的發展趨勢是生態園林。雖然,生態園林是人工生態系統,但其主體仍然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或模擬的自然生物群落。依據種類多樣性導致群落穩定性的生態學原理,生物多樣性是有助于城市生態園林的穩定、生態系統的平衡,是城市園林綠化自然化的基礎,是提高園林綠地生態系統的前提,因此,城市園林綠化應充實園林的生物多樣性。由上述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是衡量生態園林的重要指標。

      2、植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和保障

      生物多樣性包含遺傳基因、物種、生態系統3個層次的研究,其中有關物種的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在城市園林中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內容是植物植物多樣性,即增加植物種類和數量。作為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是生命之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多樣性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水土,促進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植物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的基礎,因此,植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和保障,植物種類和數量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

      3、植物多樣性是城市生態園林的基礎

      城市的建設,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并且,城市環境的異質性,時空上條件的多變性,導致不同地段光照、濕度、土壤等生態條件的很大差異,僅用少量的植物難以適應不同的生態條件。較少的植物難以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并且,景觀多樣性、綠化面積的增加需要多種植物。因此,植物多樣性是城市生態園林的基礎,有助于適應城市園林綠地條件的復雜性。

      三、基于植物多樣性的城市園林綠化的具體措施

      1、城市斑塊中的植物多樣性

      在城市中,斑塊對植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包括城市公園、花園、廣場等空間。首先,增加城市園林斑塊的植物多樣性。在選擇植物種類時,優先選擇本地的植物種類,再根據不同斑塊的生態條件不同,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并充分考慮外來植物與本地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選擇抗逆性強的綠色植物,注重景觀的觀賞性。其次,建設多樣化的城市園林斑塊類型。斑塊類型多樣性是景觀多樣性的1個方面,斑塊類型的增加帶來植物多樣性的增加。園林根據主體和基礎不同可分為生產型、觀賞型、抗逆型、保健型、知識型和文化環境性6大植物群落,不斷增加斑塊類型,隨之增加群落數量,提高植物多樣性。最后,建設城郊大型森林斑塊和環城綠化帶。斑塊面積不僅影響植物分布,還會影響能量和養分的分布,面積越大,植物多樣性越高。

      2、城市廊道中的植物多樣性

      廊道影響斑塊之間的連通性,分為綠道、藍道、灰道。綠道主要以綠色植物為主,植物應以鄉土植物為主,以地帶性植物類型為設計依據,合理配置喬、灌和草本植物,立體設計,上、中、下3層植物分布。藍道以河流、水渠為主,在增加植物多樣性時,要注重保護河流的生態功能,營造有利于濕生植物的繁衍環境。

      3、對退化生境的恢復重建

      對退化生境的恢復重建,主要是針對城市中的山地、丘陵地區。由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山地、丘陵的原生生態系統得到破壞,因此,應當進行生態恢復重建。應當選擇有恢復可能的次生生境,通過封山育林恢復植物群落結構。另外,還有工業廢棄地的恢復難度較大,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業區的潛能,建設新的工業區,或進行植物種植,盡可能地降低工業區帶來的不利影響。

      4、建立健全有關法律保護植物多樣性

      法律是社會公眾普遍認可并遵守的行為規范,并體現了有關部門對該類事件的重視,因此,應建立健全有關法律保護植物多樣性,防范破壞。一方面,公民可根據法律進行保護植物的相關行為,自身不破壞植物,并監督他人的行為,共同保護植物多樣性,嚴懲破壞植物多樣性的行為。另一方面,城市建設人員可有法可依,嚴格控制用地,科學規劃,保護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植物多樣性。

      四、城市園林綠化之中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與方案分析

      針對城市園林綠化之中的生物多樣性工作進行加強,需要從多個環節來同步的進行。首先需要建立起承載城市生物多樣性發展的一個綠地結構,其次,還需要合理的、科學化的、有效的引入自然群落的基本結構,進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群落功能。

      生態環境的保護開發以及生物的多樣性保護是不斷的完善自然環境功能的基礎環節。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當中,一個最基本的內容就是重新修建并且逐漸的恢復城市物種和生物形態的多樣性,促進城市美觀和景觀的發展,并且在空間范圍之內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協調,使得城市的綠化建設可以顯示出地方的特征。另外還需要全面的滿足城市外部形象建設的要求,體現出自然性的美觀,這一點是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項目。城市綠化應貫徹生態優先準則,同步參與城建項目規劃和建設過程,而不是工程建設的最后補漏和修飾。盡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把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綠地規劃布局。建立城市居民與環境協調有序的結構。

      另外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可以為城市之內的諸多野生動物提供大量的棲息地點,這一點對于有效的開發和建設起現代化的自然環境保護觀念和保護的理念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針對城市的綠化改造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能夠僅僅的局限在大型的郊區地點,還需要通過不斷的綠化工程,使得城市內部可以適宜野生動物的居住,使得其成為可能,最大程度之上挖掘出城市的原始環境和生態方面的巨大潛力,運用豐富的水土資源為動物提供棲息地點,最終建設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植物選擇和群落構筑上,模擬潛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壞野生狀態的自然多樣性。綜合上述的分析,通過上述方案的實施,可以全面的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進步,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良好以及和諧的發展,構建出一個更加健康以及繁榮的自然環境。

      結束語

      總之,城市植物多樣性與園林綠化有重要聯系,植物多樣性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基礎和保障。植物多樣性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對城市居民、城市發展有重大意義。在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中,應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郭麗萍.生態園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8,(06).

      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第2篇

      ;評價了自然保護區對生物多樣性各組分保護的效果;分析了存在問題并提出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 就地保護

      1. 前 言

      一般而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分為“就地保護”(in situ conservation)和“遷地保護”(ex situ conservation)兩種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補充措施。普遍認為,生境的“就地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為有力和最為高效的保護方法。就地保護不僅保護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種個體、種群或群落,而且還維持了所在區域生態系統中能量和物質運動的過程,保證了物種的正常發育與進化過程以及物種與其環境間的生態學過程,并保護了物種在原生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種內遺傳變異度。因此,就地保護在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三個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護,它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根本的途徑。

      就地保護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有效管理,從而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的人為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廣,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自然保護區8619個,面積達79226.6萬hm2,約占全球土地面積的6%[1]。

      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城市綠地 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統

      一、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城市綠地也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城市綠地,指面積較小、設施較少或沒有設施的綠化地段。廣義的城市綠地,指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各種綠地。一般來說包括六大類型:公共綠地,即各種公園、游憩林蔭帶;居住區綠地;交通綠地;附屬綠地;生產防護綠地;位于市內或城郊的風景區綠地,即風景游覽區、休養區、療養區等。

      1995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給出了生物多樣性一個較為簡單的定義: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她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按照生命組建層次分為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

      二、城市綠地多樣性建設中人的認識誤區

      (一)生物多樣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態系統最穩定。

      在城市建設中,我們注意到很多的設計都很重視增加綠地植物的多樣性,盡可能栽種多種植物期望獲得穩定的生態功能。而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物種多樣性并不一定代表生態系統穩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靠構成生態系統的各個成分之間以及它們與生存環境之間形成的復雜關系來維持的,更主要的是要有相互協調的關系。比如,我們只引進種類繁多的植物,而不適當放生一些鳥類,那么這些植物很可能被病蟲害所毀。

      (二)生物多樣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態系統最高效。

      除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們還應該注意生態系統的高效性,很多人認為生物多樣性就表示生態系統最高效,其實不然,生態系統的高效性,主要取決于物種能否發揮其最大的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如一些城市的商業區、住宅區綠化很好,但是在工礦區綠化極低,或者一些吸附灰塵能力極強的植物,如大葉黃楊等植物種在了住宅區,在工礦區只是種植一些松柏樹等,這些植物沒有處在能發揮最大作用的地方,這樣的生態系統當然不是最高效的生態系統。

      (三)生物多樣性高也可能意味著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樣性高也可能意味著生境的破碎化,這種破碎化可以分成顯性破碎化和隱性破碎化兩個方面:一、顯性破碎化。我們很多城市綠化面積很大,但是在實地觀察中我們發現,城市中的綠地被人工建筑不斷擠占和分割,沒有連接性,單個的空間很小。二、隱性破碎化。這是在顯性破碎化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深層次的生境破碎化。在顯性破碎化的條件下,綠地被分割成許多小塊,許多動、植物需要的生存環境遭到隔離,即雖然整個城市范圍內的綠地面積很大,但對于某種特定的生物來說,它能夠生活的綠地相對面積很少或處于被其他地類和植被類型隔離的狀態,使它的棲息環境和遷移通道受到破壞。

      (四)引種熱情高,忽視本土優良樹種。

      增加生物多樣性的主要途徑是大量引進外地園林植物,這是最基本的措施,也是最容易的途徑。但是從效果來看,“外來客”并不一定能適合本地的氣候條件,有些引進的樹種雖然在人們的管理下可以活著,但是并不繁榮,已經失去了作為綠地的生態功能,這與城市綠地多樣性建設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更有甚者,盲目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

      三、提高人們對城市生物多樣性認識的措施

      (一)加強公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

      公民是城市綠地的使用者,也可以說是綠地的消費者,加強公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公民在日常行為中,會減少對綠地的破壞,其次,公民會自覺參與到對綠地的保護中來。方式可包括:發行相關知識手冊;編制有關百科知識叢書,也可以通過網絡、社區及公共場所的宣傳櫥窗、新聞欄等宣傳。

      (二)鼓勵公民參與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建設上來。

      保護和建設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在于公民的支持,公民每天都在使用綠地,鼓勵公民參與到保護和建設綠地的工作上來,不僅可以對綠地實施更好的保護,同時可以集思廣益,對綠地進行更好的優化和改良,并提高公眾對政府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相關政策的落實。公眾參與的內容主要包括:為城市的綠地規化制定提供建議;對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進行監督;鼓勵公民參加綠地建設的志愿者活動等。

      (三)在栽種和管理方面多加研究。

      城市綠地生長受到高強度的人為因素干擾,受人為的控制和影響較大,如城市混凝土地面不透水而造成的土壤干旱,“熱島”效應、城市污染等等,因此,城市綠地多樣性植物在栽種和管理上相對復雜,在栽種上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和土壤,推廣人工介質為基礎的種植土。在管理上一定要重視,不能重栽輕養,在管理上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植物的生長速度、生長狀態一定要時時觀察,這樣就做到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也可以了解到該種植物的生長特性、該種植物是否符合本地氣候等,記錄下來,為以后提供參考。

      當前,在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對建設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可與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互相促進,一方面,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的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與行動可以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對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公民在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建設方面的認識,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理念,不僅有利于城市環境的美化,更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實施以及和諧社會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于元飛,于仲華.城市綠化中的生物多樣性[J].工程技術.

      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威脅因素;保護對策;安徽

      中圖分類號:Q16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1-0134-03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把生物多樣性提到了與和平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地球上已知物種的25%已消失,20%~30%還有消失的危險,現在植物以每天1種的速度消失[1]。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不可逆的,對人類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

      安徽省跨暖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3個氣候帶,兼跨長江、淮河、新安江3大流域,境內山丘、平原、湖泊鑲嵌交錯,自然景觀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蘊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但近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導致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也在迅速減少,嚴重威脅安徽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安徽省生物多樣性的現狀與問題

      1.1 安徽省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現狀

      1.1.1 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 安徽省境內的淮河、巢湖等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部分重要濕地退化。內河湖泊的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淡水漁業資源大量減少。安徽省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至今圍湖造田達1 667平方公里,占原湖泊面積的32.3%,而同期天然闊葉林面積由近1.2萬平方公里減少到9 1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則由全省總面積的7%上升到20%。

      1.1.2 物種瀕危程度加劇 據估計,安徽現有384種野生物種正處于瀕危狀態,占全省同類物種總數的3.2%;其中脊椎動物210 種,瀕危比率達28.3%,大大高于全國的7.7%和世界10%的瀕危程度。安徽的野生揚子鱷、丹頂鶴、白冠長尾雉、香果樹等珍稀物種若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可能會在50年內滅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明顯。

      1.1.3 遺傳資源不斷喪失和流失 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如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品種資源喪失,如曾經遍布安徽的華南虎已滅絕,野生揚子鱷、白豚(即下加魚) 和大靈貓也面臨類似的命運。

      1.2 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2.1 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 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和政策體系尚不完善,生物物種資源家底不清,調查和編目任務繁重,生物多樣性監測和預警體系尚未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投入不足,管護水平有待提高,基礎科研能力較弱,應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問題的能力不足,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尚需進一步提高。

      1.2.2 經濟社會發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城鎮化、工業化加速使物種棲息地受到威脅,生態系統承受的壓力增加。生物資源過度利用和無序開發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加劇。環境污染對水生和河岸生物多樣性及物種棲息地造成影響。外來入侵物種和轉基因生物的環境釋放增加了生物安全的壓力。生物燃料的生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形成新的威脅。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有待評估。

      2 安徽省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因素分析

      2.1 環境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

      環境污染指的是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由于經濟的粗放式高速發展,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和生活污水嚴重破壞了安徽省的自然環境,致使動植物遭受巨大傷害。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在帶來農業豐收的同時,也使農業污染越來越嚴重,尤其對那些周圍無林地的湖泊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少林地的凈化,農業污染源導致湖泊富營養化加快,例如五大淡水之一的巢湖每年接納化肥約20萬噸,致使N、P嚴重超標,成為重富營養化湖泊。

      2.2 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

      水利水電、圍湖造田、航道航運等工程建設破壞了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及其生存環境,造成大量物種的生存空間被擠占、洄游通道被切斷、產卵場遭到破壞。如巢湖拒江倒灌后,鯽魚、觸科魚類、馬口魚、胭脂魚、銅魚在湖區已屬罕見[2]。

      由于大面積的森林采伐、自然災害、修路架橋、開發旅游等原因,安徽省原生的天然林不斷遭到蠶食和破壞,其面積已不超過2 667平方公里,嚴重影響了野生動植物的正常生長和森林群落的演替。同時,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斷島嶼化和片斷化,造成一些珍貴野生動物數量銳減,如20世紀30~40年代安徽沿江南岸的支流湖泊隨處可見的揚子鱷,目前野生種群數量不足200條,且被分割在六個縣(區),近親繁殖導致其變異性下降,處在滅絕的邊緣。

      2.3 生物資源被過度利用

      盡管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的資源保護管理措施,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野生無主,誰獵誰有”的思想依然存在,亂捕濫獵現象普遍。另外,由于長期重捕輕養,許多湖泊經濟魚類捕獲量明顯下降,魚類資源銳減又影響食魚鳥類和獸類的食物來源,從而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穩定性。

      2.4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入侵種由于生存環境和食物鏈發生改變,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某個生物種群數量急劇增加時,就會改變食物鏈各能量營養級的組成,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空心蓮子草和鳳眼蓮分別于20世紀30~50年代在安徽作為豬飼料廣泛種植,后因農民不再將其當作豬飼料而逸為野生,由于其繁殖速度極快,造成了堵塞河道、阻礙排灌航運及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等危害。

      3 保護安徽省生物多樣性的對策

      根據安徽省現有的地情、民情和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

      3.1 建立明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是通過不減少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不毀壞重要生境和生態系統的方式,來保護和利用生物資源,以保證生物多樣性的持續發展[3]。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三個基本組分:挽救生物多樣性,研究生物多樣性和持續、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樣性。安徽省在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時,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建立明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還要制定短期、中長期的實施規劃,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保護工作。

      3.2 加強宣傳教育,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體系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其中就包括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安徽省應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力度,讓人們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強化人們的生物保護意識,提高民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另外,應根據本省實際,加快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法規,用法律來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意識。

      3.3 主體功能區劃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

      根據安徽省不同地區的資源情況、生態狀況、環境容量、人口數量以及國家、全省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合理劃定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優化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將安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和關鍵物種列入禁止開發區,使區域經濟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齊頭并進,有機結合。

      3.4 加大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治理力度

      嚴格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加強環境執法,確保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確保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嚴格履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努力做好源頭控制。要重點加強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對道路、港口、水庫等破壞生態項目的監督管理;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水平,積極降低酸雨的影響程度和范圍。

      3.5 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

      建設自然保護區是實施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重要措施。目前,安徽省的自然保護區數量、面積比重相對全國而言十分滯后。應進一步加大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力度,建立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完善自然保護區的空間布局,擴大自然保護區的規模,力爭將所有的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珍稀瀕危物種和地方特有物種納入保護范圍,同時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監管力度。

      3.6 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風險評估體系

      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監測、評價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努力實現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特別是加強珍稀瀕危物種、關鍵物種、特有物種、指標物種以及外來物種的監測,全面、及時地掌握全省生物多樣性動態信息。建立完善、準確的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對全省境內不同區域的物種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問題,依據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及時處理。

      3.7 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投入

      必須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渠道,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研水平和管護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馬克平.試論生物多樣性的概念[J]. 生物多樣性,1993,1(1):20-22.

      生物多樣性措施范文第5篇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履行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高全社會保護生物物種資源以及生物安全意識,增強社會各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形成公眾共同廣泛參與的氛圍,更好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我州各部門和各縣市精心組織,圍繞“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主題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此次宣傳,進一步喚起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人人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多樣豐富的物種,保護生態系統,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大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西昌:

      州林業和草原局、州生態環境局、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和西昌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在月城廣場聯合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解答等形式開展,呼吁廣大群眾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積極投身生態和環境保護事業,自覺保護野生動植物,倡導健康、平衡、綠色的生活方式。

      據統計,共設立展板10余個,懸掛宣傳標語8條,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500余份、環保袋500余個。

      德昌:

      5月22日上午,德昌生態環境局、德昌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開展了宣傳活動。

      本次宣傳活動地點設立在德昌縣城人流較為集中的育才路半邊花園。活動采取現場答疑、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向市民介紹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生物多樣性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據悉,此次活動現場懸掛宣傳標語1條,發放《德昌縣森林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單》等宣傳資料各2000余份。

      甘洛:

      5月22日上午,甘洛生態環境局和甘洛縣林業和草原局在縣城人口聚集區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宣傳活動主要以懸掛條幅、印發資料和咨詢服務等方式進行。活動通過向過往群眾介紹“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重要意義、作用及甘洛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發放宣傳資料為群眾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知識;現場為群眾解釋答疑,讓不少群眾深刻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存的重要關系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美姑:

      5月22日,美姑縣生態環境局積極會同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在人流較為集中的縣城美美廣場,圍繞2019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開展宣傳活動。

      宣傳現場通過廣場大屏幕滾動宣傳環保宣傳片,設置宣傳臺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宣傳資料500余份,環保手提袋100余個,設置咨詢臺向群眾介紹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口頭講解了污染防治、森林防火、污染普查等相關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教育部門結合教學實際在全縣中小學師生中廣泛宣傳。

      寧南:

      在今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寧南縣圍繞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主題“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共同開展了2019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通過LED電子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號召大家行動起來,保護生態、熱愛自然。

      普格:

      5月22日上午,普格縣生態環境局聯合縣林業和草原局,在縣文化廣場共同開展了宣傳活動。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