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就業導向;失業保險;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

      一、引言

      在我國,失業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由政府、雇主和勞動者個人共同籌資建立失業保險基金,由政府負責管理失業保險基金,對非本人意愿遭遇失業風險而失去工資性收入的勞動者提供一定時期的物質幫助及就業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從失業保險制度產生的基本邏輯來看,失業保險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二:一是給予失業人員一定金額的生活津貼,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給予失業者就業幫助(比如,職業培訓、職業指導和介紹等)以促進失業者盡快再就業,從而抑制失業。從失業保險制度改革和發展趨勢來看,強調保障生活、促進就業和預防失業三位一體功能協同發揮的就業導向型失業保險制度,是目前西方國家失業保險制度主流形式。借鑒他國經驗做法,結合我國實際,近年來我國失業保險功能在實踐中經歷過三次擴展性嘗試,一是2006年1月由國務院批準發起、東部7省(市)開展的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工作,試點一致延續至今;二是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政府出臺了多個穩定就業的政策,其中涉及失業保險援企穩崗的措施;三是近幾年針對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富余人員,政府出臺了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的系列政策性文件,以幫助企業解決涉及職工再就業與安置問題。可以肯定,順應失業保險制度發展演變規律,借鑒西方國家經驗以及總結試點省市經驗,對我國現行失業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構建保障生活、促進就業和預防失業“三位一體”功能的就業導向型失業保險制度是我國失業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不僅僅要求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結構中直接用于促進就業和預防失業的比例增大,而且,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的設計(包括:失業保險金標準、計發基數、計發比例、給付期、領取失業保險金資格條件等)也應體現就業激勵的導向。本文以河北省為例,基于失業保險的就業導向,在對現行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議。本研究結論將對正在修訂中的失業保險條例相關條款的設計,尤其是對河北省失業保險條例或辦法的相關條款設計提供借鑒。

      二、失業保險金制度對勞動者就業積極性的影響

      失業保險金制度的主要功能即是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進而使得失業者能夠比較從容地去接受再就業的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以及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所以,失業保險金制度保障生活功能的發揮,除了對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動力市場運行效率、穩定社會有積極作用外,也有助于促進失業者高質量地再就業、防止失業者再就業后再失業。但是,失業保險金制度還可能對勞動者就業積極性帶來負向影響。上述情形可以通過勞動經濟學的工作閑暇模型得到合理解釋。對于效用最大化主體的失業者而言,不工作即閑暇給失業者帶來直接效用,失業期間領取失業保險金即非勞動收入帶來間接效用。首先,失業保險金的獲得,因其純收入效用,失業者會延長閑暇時間而減少工作時間,即對失業者的勞動供給產生負激勵影響;第二,在既定的工時制度下,失業保險金給付水平過高(包括每個月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數額即失業保險金標準太高、失業保險金領取時間即給付期太長),會抬高失業者再就業的保留工資,導致失業者再就業的動力不足,形成對失業保險金的依賴,產生“養懶漢”現象。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美國在1976年停止實行失業保險福利計劃,失業者當年的失業時間從4.3個月下降到2.8個月,而失業保險金對工資的替代率(失業保險金與失業者失業前原工資的比值)每上升10個百分點,失業時間會增加一周左右。如果失業保險金水平過高,一方面,因使得一定時期有限的失業保險基金用于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比例相對減少,弱化失業保險促進就業、預防失業功能;另一方面,因“養懶漢”問題的出現,使得失業群體規模和失業率指標難以降低,從而加大了再就業工作難度,失業保險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功能難以有效發揮。然而,過分強調失業保險金對失業者勞動積極性可能帶來的負向作用,過分壓低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保障失業者基本生活的支出,違背失業保險制度建立的初衷,也違背保險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忘記了已盡繳費義務的失業者的失業保險金與以合法公民但貧困為享受資格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區別。所以,失業保險金月標準額不應該等于,更不應該小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我國《社會保險法》第47條規定,“失業保險金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理論上講,恰當的失業保險金水平、給付方式和嚴格的領取資格條件,并與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多項舉措相結合,可以在保障失業者基本生活的同時,防止失業者對失業保險金的依賴并激勵失業者積極主動地謀求再就業,還可以預防在業者失業,實現保障生活功能對促進就業、預防失業功能發揮的積極推動。據美國學界研究,在美國,失業保險金按周計發,當工資替代率為65%時,失業保險金領取人尋找工作的積極性最高;如果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時間有限,最佳替代率的值應在60%以上;如果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時間無限延長,最佳替代率的值可以僅為24%。對于該問題,國內學界所做的實證研究還很不足。

      三、基于就業導向對現行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評價

      一個失業者的失業保險金水平包括月失業保險金標準(有的國家是按周領取失業金)和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總量兩個方面。前者決定于計發基數與計發比例;后者決定于月計發標準與給付期。公式1: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月計發基數×月計發比例公式2:失業者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總量=失業保險金月標準額×給付期可以推知,不僅失業保險金月標準,而且失業保險金的計發基數、月計發比例、給付期,因為影響著失業保險金的水平,從而也對失業者的勞動參與積極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失業保險金計發辦法設計不周,均會對失業者勞動供給帶來負向激勵。下面結合河北省的相關情況對現行失業保險制度和相關政策進行評價。

      1.關于失業保險金月標準和計發基數

      失業保險金月標準以及計發基數和計發比例的不同設計對參保人勞動參與的激勵程度是有差別的。目前,國內各省市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是依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按照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設計。包括河北省在內的多數省市,失業保險金月標準以失業保險統籌區的最低工資為計發基數;個別省市以失業人員失業前一定時期的工資為計發基數,例如,江蘇省。失業保險金計發基數的選擇對失業者再就業的激勵作用是不同的。相對于按照不同參保人統一的計發基數(如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而言,實行與失業者失業前的工資直接掛鉤的計發方法,體現了失業保險的直接目的是通過對參保者收入補償以保障失業者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而且也體現了失業保險制度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對失業者再就業更有激勵作用。根據勞動經濟學的工作閑暇模型,失業者考慮到自己的就業和繳費經歷將直接影響到日后失業時的待遇水平,提高了閑暇(失業期間)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提高了就業及其勞動報酬對失業者的價值,進而會提高失業者再就業積極性。國際上建立失業保險制度的國家中,70%是按照失業者失業前繳費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失業保險金,僅有6.5%國家參照最低工資計發。不過,關于失業前的工資如何界定,需要結合本國實際進行設計。目前,國際上有四種定義:一是失業前的最后一個月工資;二是失業前一定時期內的最高月工資;三是失業前一定時期的平均工資;四是整個參保期內的平均工資。以失業者失業前參保期內平均工資為計發基數的方法為較多國家采用。本人認為,與我國現行的當年的失業保險繳費以參保者上一年平均工資為基數相一致,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的計發基數也應與失業者失業前上一年平均繳費工資基數一致。關于計發比例確定的因素,目前,包括河北省在內的國內大多數省市,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的計發比例主要與失業者累計繳費年限直接相關,繳費時間越長失業保險金計發比例越高,從而月標準越高(參見表1),但同時還設定了最高領取額,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失業保險的權利義務對待原則同時注意避免可領取時間長對失業保險金的依賴;個別省市除了考慮累計繳費年限外,還考慮年齡因素,比如上海,同樣的繳費年限,年長者,計發比例比年幼者高,還體現著失業保險的保障性、公平性原則。本人認為:前一P.182種計發比例的方法對勞動者的就業更有激勵性,而對于年齡因素,因為在公共就業優惠政策中有體現,不應重復考慮。關于具體的計發比例,以河北省為例,2005年3月1日《河北省失業保險實施辦法》施行之前,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為當地最低工資的75%與85%之間;該辦法施行之后,失業保險金計發比例規定各年有變化,2015年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的計發比例為54%與63%之間。目前,發達國家失業保險金的月標準,一般為本人失業前工資的50%~60%,發展中國家一般在失業前本人工資的40%~50%。其原則是維持失業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考慮到:一方面,目前河北省最低工資水平較低,不到社會平均工資的40%(比如,2014年12月1日至今,河北省上調后的最低工資標準最高1480元,占2014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853.25元的38.41%),低于國際公認的最低工資應該占社會平均工資40%~60%標準;同時,按目前河北省的規定,失業保險繳費基數為參保者上年平均工資,如果參保者上年平均工資低于上年統籌區社會平均工資60%,則以統籌區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為繳費基數,所以,即使是領取最低工資的參保者,其繳費工資基數實際上大于最低工資標準。可以斷言,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河北省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是比較低的,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所可能帶來的“養懶漢”問題,在河北省目前是不存在的。不僅如此,在經濟下行、失業人員增加的情況下,發放失業保險金的數額占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的比例還不到40%(2013年為39.32%、2014年為38.51%),說明河北省失業保險金的月標準有過低之嫌。綜上關于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的討論,本人建議,河北省失業保險金的計發基數調整為失業人員失業前上一年月平均失業保險繳費基數,計發比例與繳費年限正向相關,在40%和50%之間,這一計發比例也與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做法一致。

      2.關于失業保險金的領取資格

      防止失業保險金“養懶漢”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配套辦法即是相關法規中明確規定體現就業激勵導向的失業保險金領取資格條件。我國《社會保險法》第45條中提到“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是失業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一個必備條件;第51條中提到了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情形,尤其是提到“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適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河北省失業保險實施辦法》第13條規定:“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無正當理由三次拒不接受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介紹的工作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這些約束條件的主要目的之一即是通過將由于失業者自己原因造成的失業排除在失業保險制度提供保障之外,防止參保的勞動者自愿失業和促進其失業后盡快再就業。這些規定符合國際慣例,是積極有效的,應該繼續執行。不過,隨著公共就業服務制度的完善,為了激勵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者盡快再就業,借鑒其他國家經驗,還可以再附加一些限制性條件。比如,加拿大、歐盟國家等在失業保險金給付上增加了如下條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要制定個人尋找工作行動計劃,包括培訓計劃等。制定行動計劃時,要求先向職業顧問或就業咨詢人員進行咨詢。再就業行動計劃一旦制定,公共就業機構還要定期進行審查并幫助其實施。按照規定,失業者一旦就業就失去了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資格。從工作閑暇模型可知,在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既定的情況下,如果制度不能保證失業者放棄失業保險金和閑暇而選擇再就業獲得勞動報酬所帶來的效用水平遠遠大于失業期間失業保險金和閑暇給其帶來的總效用水平,則失業者會選擇繼續失業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并享受閑暇。因而,在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既定的情況下,失業保險金給付期的長短以及失業者再就業后其剩余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如何處理直接影響著失業者再就業的積極性,詳見接下來的討論。

      3.關于失業保險金給付期

      《社會保險法》第42條給出了與不同繳費時間直接掛鉤的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并明確,在給付期限內提前就業者,其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期限,在再次失業時合并計算。目前各省給付期的規定是對《社會保險法》相關規定的細化。表1展示了河北省的相關規定,失業保險金的最長給付期與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時間直接掛鉤,繳費時間越長,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時間越長,由最低的3個月到24個月不等,實行統一規定。這一規定體現著社會保險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對比其他國家標準,24個月的失業保險金最長給付期明顯偏長,給付期確定所考慮的因素較為單一。目前,世界各國失業保險金給付期限,大多在3至12個月之間。給付期確定的影響因素,最主要的是參保繳費期限;有的國家還考慮失業者的年齡、家庭經濟狀況;有的國家,還要考慮地區失業率因素,如美國聯邦統一規定,一般的給付期限為26周,但失業率相對較高的州可以再增加13周。考慮到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的本質區別,結合包括河北省在內的多個省份,經濟發展水平有限以及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現實,不僅失業保險金月標準,而且給付期的確定,也不宜更多地考慮參保者年齡、家庭狀況,而應繼續主要考慮參保繳費期限這一因素。但是,美國考慮地區失業率指標確定給付期的方法值得借鑒。綜上關于給付期問題的討論,本人建議河北省失業保險給付期的計發方法為:(1)仍然主要以參保者累計繳費期限為決定因素,失業保險金給付期應該縮短,一般年份為1年并細化與不同繳費年限相對應的給付期時間;(2)當經濟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如2008年金融危機或者政策性的經濟結構轉型如當前化解過剩產能等,導致國家、省(直轄市)或失業保險統籌區范圍內失業率超過某一警戒線時,可以通過特殊規定適當延長。如美國2009年規定,全國總的失業率超過6.5%時,各州可自動順延失業金給付期限13周,超過8.0%順延20周。

      4.關于失業保險金剩余給付期以及給付期內不同的失業保險金標準

      失業保險金最長給付期并是失業者真實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理論上講,失業者一旦再就業,就應該失去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資格,但是,如果是這樣,必然誘導失業者一旦失業便會盡力推遲再就業直到其法定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期滿,以避免因提前就業而損失自己的利益。遵循保險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以及出于再就業激勵的考慮,在法定享受失業保險給付期限內提前再就業的失業者,其剩余失業保險金期限應該足額補助給提前就業者。具體方法:(1)如果失業者創業的,可以將其沒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支付,使其有更多資金投入創業;(2)如果失業者受雇于他人再就業的,可以保留其沒有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累計到下次失業時繼續使用,而且,只要失業者主張本期領取,也應該滿足其要求。在失業保險金給付期內,失業者所領取的失業保險金計發標準不同,對失業者再就業的激勵作用是不同的。與失業保險金給付期內統一的計發標準相比,失業期越長、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越低,亦即建立失業保險金遞減機制,對失業者再就業產生的正向激勵作用要大些。目前,河北省失業保險金計發標準在這方面不僅體現不明顯(參見表1),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具有隨著領取時間延長月領取標準略顯增加的趨勢,過多地關注了繳費年限長短的影響,有調整的必要。

      四、結論

      就業導向型的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設計的目標在于在保障失業者基本生活的同時,減少在業者自愿失業,防止失業者對失業保險金的依賴并激勵失業者盡快實現再就業。運用勞動經濟學的勞動閑暇模型,理論上可以找到一個恰當的失業保險金水平和計發方法并與預防失業和促進就業的相關做法配套實施,來實現上述目標。從就業導向型失業保險制度構建和促進就業、預防失業功能需要強化角度出發,現行的失業保險給付制度中,在失業保險金月標準和計發基數、失業保險金的領取資格條件、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期、給付期內提前就業者剩余期限失業保險金的支付以及給付期內失業保險金月標準等多個方面均需要調整。以河北省為例,失業保險金月計發基數由現在的最低工資調整為失業者失業前的12個月平均繳費工資基數、計發比例為40%~50%;失業保險金的領取資格條件需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進行細化并附加相關資格條件;隨繳費時間不同而不同的給付期長短應該細化,最長給付期一般年份應該縮短為1年,當失業率超過某一警戒線時,可以通過特殊規定適當延長;給付期內失業保險金的月標準歲領取時間的延長應遞減,失業保險金月標準在最初領取時段內應適度增加;將給付期內提前就業者的剩余期限的失業保險金補足給提前就業者。

      綜合失業保險給付制度的各個方面,我們仍然需要發問:基于就業導向型的失業保險制度,究竟失業保險金是多少(包括了單位時間的失業保險金標準、給付期等)?怎么才能既可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又不減弱甚至還會增強其再就業的積極性?這方面的實證研究是本文的不足,也是作者擬意中的研究課題。

      作者:時金芝 蘇志霞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鄭秉文,和春雷.社會保障分析導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侯立平.美國失業保險:特點、績效與問題[J].上海保險,2007(2)

      [3]呂學靜.社會保障國際比較[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4]宮春子,秦悅.國外失業保險的啟示與思考[J].遼東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1)

      [5]阿塔•侯賽因.歐盟各國的失業保險計劃[J].中國社會保障,2009(1)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第2篇

      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現將調整北京市失業救濟金發放標準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失業救濟金調整后的發放標準:

      (一)連續工作時間不滿5年的,失業救濟金月發放標準為224元;

      (二)連續工作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失業救濟金月發放標準為240元;

      (三)連續工作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失業救濟金月發放標準為256元;

      (四)連續工作時間滿15年以上的,失業救濟金月發放標準為272元;

      (五)從第13個月起,失業救濟金月發放標準一律為224元。

      二、調整后的失業救濟金發放標準從1999年5月1日起執行。

      三、各區、縣失業保險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積極做好失業救濟金標準調整后的核定和發放工作。

      一、失業保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北京市國有企業職工失業保險規定》

      二、失業保險的實施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按照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

      國家機關及其城鎮合同制工人、鄉鎮企業及其城鎮職工依照本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

      上述單位的失業人員依照本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上述城鎮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及各類聯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它城鎮企業。

      三、失業保險金的繳納

      (一)失業保險費的繳納

      1、用工單位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

      2、職工個人,按每人每月2元的標準繳納失業保險費。

      (二)職工個人繳納的的失業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為扣繳。用人單位及職工個人應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市、區(縣)勞動局委托用工單位的開戶銀行按季度代為扣繳。

      四、享受失業保險金的條件

      失業人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才能享受失業保險金及其它失業保險待遇:

      (一)失業人員本人及原所在用人單位按規定標準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以上的;

      (二)失業人員具有本市城鎮戶口,而且與用人單位終止勞動關系后,在規定時間內辦理了求職登記和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

      (三)失業人員尚未達到退休年齡。

      五、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標準、期限

      (一)失業保險金現行發放標準是:

      1、連續工作時間不滿5年的,月發放標準為217元;

      2、連續工作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月發放標準為233元;

      3、連續工作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月發放標準為248元;

      4、連續工作時間滿15年以上,月發放標準為264元;

      5、從第13個月起,失業保險金一律按本市最低工資的217元。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全市最低工資標準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

      (二)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

      根據失業人員失業前連續工作時間確定:

      1、連續工作時間1年以上不滿2年的,可以領取3個月失業保險金;

      2、連續工作時間2年以上不滿3年的,可以領取6個月失業保險金;

      3、連續工作時間3年以上不滿4年的,可以領取9個月失業保險金;

      4、連續工作時間4年以上滿5年的,可以領取12個月失業保險金;

      5、連續工作時間超過5年,其超過5年的部分,按每滿一年增發一個月失業保險金的辦法計算,確定增發的月數。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

      六、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享受哪些待遇: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享受的其它保險待遇有醫療補助費、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救濟費。其具體標準是:

      (一)失業人員因病到失業保險機構指定的醫院就醫的,可以補助本人醫療費50%-80%,累計醫療費數額不超過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額的80%.醫療費的管理原則是先個人支付,后申請醫療補助的辦法。

      (二)失業人員符合國家計劃生育規定生育或采取計劃生育措施的,可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三)失業人員死亡的,參照本市在職職工社會保險有關規定發給喪葬補助費、一次性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救濟費等。

      (四)失業職工在領取失業救濟期間,從事個體經營或者考入中等以上學校的,憑其營業執照或者學校入學通知書,可以一次性享受其應領取的失業救濟金的剩余部分。

      七、申領失業保險金的程序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第3篇

      第一條為保證失業人員及時獲得失業保險金及其他失業保險待遇,根據《失業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參加失業保險的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以及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規定參加失業保險的其他單位人員失業后(以下統稱失業人員),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適用本辦法;按照規定應參加而尚未參加失業保險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經辦失業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按照本辦法規定受理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申請,審核確認領取資格,核定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期限及標準,負責發放失業保險金并提供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二章失業保險金申領

      第四條失業人員符合《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是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和辭退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第五條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應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7日內報受理其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備案,并按要求提供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參加失業保險及繳費情況證明等有關材料。

      第六條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60日內到受理其單位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

      第七條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應填寫《失業保險金申領表》,并出示下列證明材料:

      (一)本人身份證明;

      (二)所在單位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

      (三)失業登記及求職證明;

      (四)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應由本人按月到經辦機構領取,同時應向經辦機構如實說明求職和接受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情況。

      第九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患病就醫的,可以按照規定向經辦機構申請領取醫療補助金。

      第十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其家屬可持失業人員死亡證明、領取人身份證明、與失業人員的關系證明,按規定向經辦機構領取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失業人員當月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可由其家屬一并領取。

      第十一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應積極求職,接受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求職時,可以按規定享受就業服務減免費用等優惠政策。

      第十二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期滿后,符合享受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三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發生《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不得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和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三章失業保險金發放

      第十四條經辦機構自受理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申請之日起10日內,對申領者的資格進行審核認定,并將結果及有關事項告知本人。經審核合格者,從其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發失業保險金。

      第十五條經辦機構根據失業人員累計繳費時間核定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失業人員累計繳費時間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一)實行個人繳納失業保險費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工齡視同繳費時間,與《條例》后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合并計算。

      (二)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不滿一年再次失業的,可以繼續申領其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

      第十六條失業保險金以及醫療補助金、喪葬補助金、撫恤金、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等失業保險待遇的標準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失業保險金應按月發放,由經辦機構開具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

      第十八條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即將屆滿的失業人員,經辦機構應提前一個月告知本人。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發生《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辦機構有權即行停止其失業保險金發放,并同時停止其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九條經辦機構應當通過準備書面資料、開設服務窗口、設立咨詢電話等方式,為失業人員、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咨詢服務。

      第二十條經辦機構應按規定負責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的統計工作。

      第四章失業保險關系轉遷

      第二十一條對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與本人戶籍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其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提供由兩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協商,明確具體辦法。協商未能取得一致的,由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確定。

      第二十二條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關系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轉遷的,失業保險費用應隨失業保險關系相應劃轉。需劃轉的失業保險費用包括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和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其中,醫療補助金和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按失業人員應享受的失業保險金總額的一半計算。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第4篇

      失業保險金,是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支付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是對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失去工資收入的一種臨時補償。更多蘇州失業保險金申請條件指南點擊“申請條件”查看。

      蘇州失業保險金申請書市失業保險機構:

      茲有本單位職工 同志,因公司發展需要,需實行生產承包制,公司領導決定辭退 同志,并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現特申請前往你處申請失業保險金。

      該同志于 年 月 日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在本單位參加失業保險時間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經辦人: 公司名稱

      年 月 日

      蘇州失業保險金申請條件申請條件:

      1、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按照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

      3、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且有求職要求。

      注:失業人員在申領失業保險金前,原用人單位應已辦妥退工備案登記,當月不存在單位參保繳費。

      停發條件: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補助金期滿、重新繳納失業保險費、死亡、應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被判刑收監執行,以及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應停發失業補助金。

      蘇州失業金怎么申請領取一、符合申請條件:

      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

      已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

      提醒:

      失業人員在申領失業保險金前,原用人單位應已辦妥退工備案登記,當月不存在單位參保繳費。

      二、在線申請:

      1、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

      (12333.gov.cn/)注冊后登錄申請(如已注冊賬號,直接登錄)。

      登錄賬號后,點擊“在線服務”,依次進入“社會保障”-“失業保險”模塊,點擊“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界面,填寫信息(不建議上傳附件)。

      2、填寫完成后,點擊“提交”。

      3、失業保險金申領成功后,您可以使用“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審核結果查詢”服務,在線查詢辦理進度。

      蘇州市區失業補助金申領政策受理期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申領條件

      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

      保障范圍為2021年1月1日之后新發生的參保失業人員。

      補助標準

      1.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按照每人每月990元標準;

      2.對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

      3.符合條件人員可以申領最長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

      失業補助金只能申領一次,領取期間不辦理失業保險關系轉入(轉出)。領取失業補助金期間不享受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停形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補助金期滿、被用人單位錄用并參保、死亡、應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被判刑收監執行的,停發失業補助金,剩余未領取月數不予保留。

      申領方式

      參保失業人員可憑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件申領失業補助金。

      線上辦理:全面推行“全程網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可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失業補助金申領入口(si.12333.gov.cn)進行網上申報。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范文第5篇

      答: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社會團體及其專職人員。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及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鄉鎮企業及與之建立勞動合同的城鎮職工,依照執行。

      問: 用人單位和職工如何繳納失業保險費?

      答: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1.5%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總額的0.5%繳納失業保險費。用人單位和職工申報的繳費基數低于上年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上年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繳費;超過上年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上年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基數繳費。

      問: 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應具備什么條件?

      答:必須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2)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3)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問: 參保的失業人員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答:(1)失業保險金;(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統籌;(3)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補貼;(4)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失業人員的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5)個人未繳費的農民合同制工人失業后的一次性生活補助;(6)物價補貼。

      問: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如何計算?

      答: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根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繳費時間確定:

      (1)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每滿1年可以領取3個月失業保險金;(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的可以領取14個月失業保險金;(3)累計繳費時間超過5年的,每超過1年,增發1個月失業保險金,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在國家或自治區規定實行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制度前,失業人員按國家規定計算的工齡視同繳費時間。在確定失業人員繳費時間時,其視同繳費時間與實際繳費時間合并計算。

      問: 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如何計發?

      答: 2016年1月1日起全區失業保險金的具體發放標準為:(1)累計繳費時間不超過15年的,按我區最低工資一類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2)累計繳費時間超過15年以上的,在我區最低工資一類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70%的基礎上,每超過1年,以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增加一個百分點發放。

      問:失業人員在什么情況下,不能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

      答: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1)重新就業的;(2)應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5)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適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

      問: 返鄉的務工者能否在異地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答:職工失業后,可根據實際需要申請回本人戶籍所在地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經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同意后,辦理失業保險關系轉遷手續。失業保險費用隨同失業保險關系相應劃轉。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關系轉遷后,其享受的失業保險待遇由遷入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按當地標準提供。

      問: 符合什么條件的企業可以申領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補貼?

      答:對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員、少裁員,穩定就業崗位的企業,由失業保險基金給予穩定崗位補貼。根據規定,企業申請穩崗補貼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依法參加失業保險并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2)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低于統籌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AV波多JI|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国产91在线|亚洲|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