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分布式;節能;可再生能源;供電;環保

      引言

      在大電站建設周期長、投資高、環境污染嚴重,分布式電源系統因其較低的初投資,適合可再生能源應用等特點在世界能源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分布式電源與集中發電、遠距離輸電和大電網供電的傳統電力系統相比,克服了傳統系統的一些弱點,成為其不可缺少的有益補充,二者的有機結合,是新世紀電力工業和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1.分布式電源系統

      分布式電源是指各種集成或單獨使用、靠近小型用戶、容量在幾kW到50MW的模塊化發電裝置,其與能源管理和儲存系統(如超導儲能)相結合,用于改善輸電系統的運行。分布式電源可位于終端用戶附近,可為在不適宜建設集中電站的地區和輸電網末端的用戶及輸配電系統提供能源,能夠有效降低熱、電、冷等遠離能量輸送損失和相應的輸配電系統投資,為用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和清潔的能源服務。

      分布式電源根據燃料不同,主要有燃用化石能源、燃用可再生能源和燃用二次能源及垃圾燃料等幾種。燃用化石能源的動力裝置有:微型燃氣輪機、燃氣輪機、內燃機、常規的柴油發電機、燃料電池;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有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小水利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利用二次能源的有氫能發電技術。根據用戶需求不同,則可分為電力單供、熱電聯產方式(CHP)和熱電冷三聯產(CCHP)等方式。

      2.分布式電源系統發展的現狀

      隨著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新型發電技術和儲能技術不斷涌現,具有較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分布式電源系統得到了快速發展。美國在1978年頒布公共事業管理政策法后,正式開始推廣建設分布式電源系統,隨后日本、德國、荷蘭、丹麥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分布式電源系統也得到很大的發展。我國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面臨巨大挑戰,分布式電源系統是保證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鼓勵發展下列通用節能技術:推廣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提高熱電機組的利用率;發展熱能梯級利用技術,熱、電、冷聯產技術和熱、電、煤氣三聯供技術,提高熱能綜合利用率。

      2010年統計表明,中國、德國、美國、日本分布式電源裝機規模分別為3384、3346、2592、1555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分別為3.5%、22.8%、2.5%、5.5%,圖1顯示了我國分布式電源裝機的基本構成。

      圖1 2010年我國分布式電源裝機構成

      3.分布式電源系統的優勢

      3.1 節省輸變電投資

      分布式發電裝置直接安置于用戶近旁,沒有或僅有很低的輸配電損耗,無需建設配電站,可避免或延緩增加輸配電成本。

      3.2 供電可靠性高

      分布式電源系統的動力裝置相互獨立,與大電網并聯運行,可有效降低電力負荷波動對電網影響,電網一旦發生故障,分布式電源系統可以保證用戶的供電。同時,分布式電源系統自身出現問題,電網可以提供保障。

      3.3 滿足特殊需求

      對無法架設電網的西部等邊遠地區或分散的用戶,對供電安全穩定性要求較高的醫院、銀行等特殊用戶,能源需求較為多樣化的用戶,安裝分布式電源系統可有效減少輸電損失,并可按需配置實現熱電聯產或熱、電、冷三聯產,提高能源利用率。

      3.4 清潔環保

      分布式電源系統一般采用清潔燃料作能源,減少了粉塵、SO2、NO2、CO2廢水廢渣等排放,由于減少了輸變電線路和設備,電磁污染和噪聲污染很低,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

      3.5 綜合利用率較高

      分布式電源系統可在某一個小的范圍內實現熱、電、冷三聯產,解決了冷能和熱能無法遠距離傳輸的問題,且為能源的綜合梯級利用提供了可能。

      3.6 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辟了新的途徑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但可再生能源能流密度較低、分散性強,且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規模小、能源利用率較低,不適于集中供能。分布式電源系統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4.我國發展分布式電源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

      我國陸上離地50m高度風能的技術可開發量為23.8億kW,風能資源80%分布于“三北”和東南近海,適宜集中式開發。可利用的分布式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東部沿海以及部分內陸區域。可開發潛力為6000-8000萬千瓦。

      目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能力逐步提升,年產能超過2000萬千瓦,但機組設計、關鍵控制部件等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

      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約占國土面積96%以上,除四川東北、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太陽能發電年等效小時數低于900小時以外,其他地區年等效小時數均超過900小時,超過德國,具備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的條件。根據我國可安裝太陽能系統的屋面面積的10%測算,光伏系統安裝量可達1億kW。

      目前我國光伏組件年產能超過4000萬千瓦,約占世界3/4,產能過剩,但逆變器、控制及成套設計等核心技術仍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

      統計表明2012年,我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為5.5%,但我國天然氣儲量小,對外依存度高,存在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目前天然氣多聯供發電機組大多為進口。

      基于上述特點,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環保要求,跨區遠距離輸電、區內集中式發電與積極推動分布式電源三者缺一不可:大電網集中式供電是我國電力供應的主體方式,分布式電源是重要補充。各個地區應根據各地區的資源和經濟發展情況不同,開展不同分布式電源發展方式。

      5.小結

      推廣分布式電源可減少土地占用,節省投資,彌補大電網在安全穩定性方面的不足,且可滿足某些特殊需求、清潔環保。總體來看,我國對分布式電源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尚處在起步階段,需加大對分布式電源技術的研究力度和政策引導,吸引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注重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分布式電源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雷金勇,謝俊,甘德強.分布式發電供能系統能量優化及節能減排效益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23):29-36.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儲能技術

      作者簡介:姜書鵬(1987-),男,吉林延邊人,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

      孟祥龍(1988-),男,河北昌黎人,天津市電力公司城東供電分公司,助理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TM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4-0209-02

      風能是目前最具開發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大規模開發風電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但風電特性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調度等多方面造成負面的影響,且風電資源的地域特征明顯與需求呈逆向分布,資源難以有效配置。隨著風電規模化,對電網的影響愈加顯著,嚴重制約了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

      儲能技術的發展為大規模并網風電場的穩定運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途徑。在風電場及其附近配套安裝儲能系統形成風儲聯合發電系統可以達到平抑功率波動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風電功率的隨機性和波動性的問題,提高了風電的供電可靠性,且為電網提供一定的無功支持,提高風電電能質量,使風電成為一種靈活可控的電源。

      本文簡述了國內外儲能技術的分類及研究現狀,然后對風儲聯合發電系統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為進一步開展風儲聯合發電系統研究提供參考。

      一、國內外儲能技術研究現狀

      1.儲能技術的分類

      目前,全球儲能存儲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化學儲能,包括鎳系電池、鉛酸電池、液流電池、鋰系電池、鈉硫電池等;物理儲能,包括抽水蓄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電磁儲能,包括超級電容器儲能、超導儲能等。儲能按規模的大小可分為規模儲能和動力儲能。規模儲能主要指服務于發電站等較大功率的儲能形式,而動力儲能則為用于充當動力能源的小功率儲能形式。[1]

      2.國外儲能技術的發展

      在美國“電網2030”計劃中,把用于調峰的儲能、用于暫態限制的儲能列為2010年發展目標區域互聯電網的發展目標,把高壓直流儲能列為2020年區域互聯的電網發展目標、大容量儲能技術列為優先級最高的目標技術。

      目前,鉛酸電池存儲負載占美國電力消耗的1.5%,用于商業、工業和自動化設備的鉛酸電池市場29億美元,并以8%的年增長率增長。鋰電的市場也在快速增長,用于電能存儲的鋰電設備規模在2007年就已經達到10億美元,將來的年增長率會保持在50%~60%。

      美國將存儲技術作為新能源最優化配置的一個選擇策略。能源儲存技術不僅僅對任何特定資源不可替代,更是一個有價值的、用以銜接所有資源的節點,并允許傳輸容量增加。儲能作為一個發電設備、傳輸設備、配電設備或者用戶終端,其在電網中的作用為改善電網對大量能源的適應性,具體如下:幫助多變間斷新能源系統平衡的方式之一;幫助混合電力汽車入網;減少電網傳輸和配電基礎設施投資,以應付峰值需求,特別是傳輸損耗;為電網和運營商提供直接的附加服務。

      歐洲電網技術發展的趨勢主要是面向可再生能源系統和未來的電力系統。在電網的近期、中期及長期的研究計劃中,將能量儲存系統和電能質量的保證放在重要研究地位。歐盟同樣關注儲能技術的發展,它是解決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問題的關鍵。

      3.我國儲能技術的現狀

      我國開展儲能技術的研究較早,部分技術的研究水平同國外差距不大,且液流電池方面通過技術收購方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當前,我國已涌現出一大批儲能制造企業,如鋅鎳電池的匯能科技、鋰離子電池的珠海銀通、釩電池的普能世紀、飛輪儲能的深圳飛能、超級電容器的集盛星泰、鋁電池的無錫歐力達等。這一批新興力量的涌現必然會為我國的儲能產業帶來光明的未來。

      二、風儲聯合發電系統研究現狀

      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具有動態吸收和釋放能量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在風電場中配置儲能能有效彌補風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改善風電輸出功率的可控性,增強穩定性,并改善電能質量及優化系統運行的經濟性。[2-3]

      1.采用儲能系統提高電能質量

      采用儲能系統提高電能質量主要是抑制電壓暫降和降低電壓波動等方面。

      文獻[4]研究了采用靜止無功補償器組成儲能系統來提高電能質量的問題。結果表明,該儲能系統能夠進行與系統功率的快速交換,有效改善電壓暫降、降低電壓波動等,可以解決風電接入電網所帶來的電能質量問題。文獻[5]采用在永磁直驅風機的全功率雙脈寬調制控制的電壓型變流器的直流側配置飛輪儲能系統。結果表明,儲能系統在對稱短路故障消除后的電壓恢復過程中,能夠將剩余的存儲起來用于電網電壓的平穩運行,提高了風電機組的電能質量。文獻[6]提出了采用超級電容器的串聯和并聯構成儲能系統的補償方案。串聯補償可以有效減小電壓的波動性,降低電壓暫降。并聯補償可以有效降低風電的不確定性。

      由此可以看出,抑制電壓暫降和降低電壓波動等電能質量方面問題主要是抑制短時功率波動,需要儲能系統具備對功率的快速調節的能力。因此,超導儲能、超級電容儲能以及電池儲能是較適宜的選擇。

      2.采用儲能系統增強風電穩定性

      儲能系統能夠快速吞吐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從而提高系統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平衡水平,增強風電穩定性。

      文獻[7,8]研究了采用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和超導儲能系統平滑風電功率輸出的相關控制策略。結果表明,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和超導儲能系統能夠有效改善風電功率輸出及降低系統的頻率波動。文獻[9]采用集中式儲能配置方式,直接將釩氧化液流儲能(VRB)配置在風場出口并網母線處,以此來平抑風電并入電網的功率,從而提高了大型風場并網運行的穩定性。文獻[10]提出了利用飛輪儲能優化風電運行的方案。結果表明,通過對飛輪儲能系統的合理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風電功率輸出的波動性及改善電網頻率波動的雙重目標。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具有快速響應能力的儲能系統可以有效提高風電并網系統的穩定性,如超級電容儲能、超導儲能、飛輪儲能和蓄電池等。一般情況下,對于增強系統穩定性的儲能系統的容量要求較小,但必須具備快速高功率輸入輸出的能力,并結合科學合理的控制策略才能取得最優效果。

      3.采用儲能系統優化風電經濟性

      由于風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大規模并網時必然會導致系統運行經濟性不高。科學合理地配置儲能系統為優化風電經濟性問題帶來了理想解決方案,實現風電場與電網的效益最優。

      文獻[11]構建了峰谷電價下風電與抽水蓄能聯合發電系統的能量轉化效益定量評估模型。結果表明,儲能系統能夠將低谷時段的剩余電能轉化為高峰時段的緊缺電能,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能有效改善風場功率輸出的波動性,降低風電場對系統備用容量需求。文獻[12]在風電出力特性和儲能系統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風儲聯合運行系統收益最大化評估模型,并進行了風速預測準確度和儲能容量對系統運行效率及經濟效益影響的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準確的風速預測和合理的儲能容量能夠實現風儲聯合運行系統經濟效益的最優。文獻[13]基于隨機規劃方法建立了風電場與儲能系統的最大效益模型,并制定了儲能系統的最優控制策略,采用遺傳算法和神經網絡混合算法優化求解。結果表明,儲能系統通過減小交易的不平衡和低儲高發套利能夠提高風電場的效益。

      可見,在風電場中加入儲能系統能夠有效改善風電隨機性引起的系統備用容量需求增加的問題,還可以提高風電設備利用率,有效降低發電成本,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改善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三、結語

      本文簡述了國內外儲能技術現狀,并對風儲聯合發電系統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從中可以看出,開展風儲聯合發電系統研究對解決風電發展難題、改善能源結構變化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吳佳梁,曾贛生,余鐵輝,等.風光互補與儲能系統[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57-60.

      [2]張文亮,丘明,來小康.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J].電網技術,2008,32(7):1-9.

      [3]賈宏新,張宇,王育飛,等.儲能技術在風力發電系統中的應用[J].可再生能源,2009,27(6):10-15.

      [4]M.G.MOLINA,P.E.MCRCADO.Contro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DSTATCOM with energy storage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s[J].Proceedings of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6:1-7.

      [5]胡雪松,孫才新,劉刃,等.采用飛輪儲能的永磁直驅風電機組有功平滑控制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13):79-83.

      [6]張步涵,曾杰,毛承雄,等.串并聯型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28(4):1-4.

      [7]Mohd.Hasan Ali,T.Murata,J.amura.Stabilization of power system including wind generator by fuzzy logic-controll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J].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Drives Systems,2005:1611-1616.

      [8]C.Abbey,G.Joos.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for wind energy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7,43(3):769-776.

      [9]畢大強,葛寶明,王文亮,等.基于釩電池儲能系統的風電場并網功率控制[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13):72-78.

      [10]孫春順,王耀南,李欣然.飛輪輔助的風力發電系統功率和頻率綜合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28(29):111-116.

      [11]李強,袁越,李振杰,等.考慮峰谷電價的風電-抽水蓄能聯合系統能量轉化效益研究[J].電網技術,2009,33(6):13-18.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第3篇

      要】本文通過簡述國際上新能源建設的發展趨勢和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分析我國新能源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在新時期條件下,智能電網與新能源建設的協調發展、高效經營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思路。

      【關鍵字】智能電網;新能源;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周邊各國政局的動蕩,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及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類今后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其對人類經濟發展的制約及對環境的影響愈加明顯,對構建和諧世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探索化石能源之外的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建設綠色能源產業已成為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1.新能源發展趨勢

      新能源也稱為綠色能源,是指通過新材料、采用新技術來替代化石能源以外的能源,其可產業化開發、系統性應用的可持續開發能源。其包含范圍之廣,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波浪力能等14種之多,但其共同的特點為除化石能源與核能之外的可再生能源。

      隨著氣候的變化和地緣政治等問題的影響,系統性的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提高使用效率、擴大使用范圍以應對彌補常規能源對現今人類正常工作生活需求的不足。

      2.新能源發展特點

      由于新能源具有低污染、低排放、高熱能、可再生等特點,符合國際各國對可持續發展能源的需求,因此,各國均加大了在相關領域的經濟刺激。雖然,經濟危機給新能源產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但是,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較而言,新能源依舊是朝陽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和經濟利益。

      3.智能電網及特點

      智能電網至今未有統一的定義,由其功能及特點可基本定義為:通過搭建高速和高集成性為特點的網絡通信平臺,以微機為載體,運用電力電子和智能控制決策等先進技術,結合現有輸配電網,達成電網的實時監控和災害預防,實現電網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終發展為在信息上實時可靠、在成本上經濟、在服務上高效優質的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型電網。智能電網具有以下特點:

      (1)自感及自愈性(Self-inductance and self-healing)。智能電網在信息上具有實時性,通過采集系統內部實時動態信息,對動態信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計算故障發生概率及發生后引起的系統震蕩。通過選擇智能控制決策和篩選數據庫解決案例,對自感隱患進行預警(發送信息至控制中心)、控制(隔離系統內部報錯元件)和恢復等手段,降低大面積停電發生的概率,保證轄區內用戶用電的安全性和連續性。

      (2)互動性(Interactive)。智能電網通過網絡平臺與用戶達成實時通信,增強與區域內用戶的溝通,為用戶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即電網實時運行狀態、用戶用電額度、最新電價、計劃或維修導致停電信息及恢復時間等各類服務信息。

      (3)安全性(Safe)。智能電網通過打造信息平臺,加強了電力系統與政府、企業間的溝通,增強了電網規劃中安全風險的比重,實現了電網運行中的自查自檢、預防報警、控制恢復,增強了電網內的運行安全和網絡安全,減少甚至避免了在突發事故中的經濟損失和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了智能電網的抗風險能力。

      (4)優質高效(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智能電網通過網絡通信平臺和優化策略,不僅可以實時監測電網內的設備,對電能質量進行等級區分,還可以通過調整運行狀態提升某個節點的使用效率,實現低運營成本下的優質電能輸送。

      (5)兼容和多元化(Compatibility and Diversification)。智能電網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以輸配電網為載體,以電力電子和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為決策,將系統內的設備監測、電能檢測、自查預警、控制恢復、能量調度、配電管理、信息服務等模塊統一集成在智能電網平臺中,實現了不同業務和各類的信息交互。

      同時,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智能電網,增強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力儲能系統的接入,擺脫了傳統的遠端集中發電,實現了分散發電的集中利用,擴大了電力系統的調節的資源范圍,滿足了用戶用電需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4.智能電網與新能源協調發展

      實現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的協調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基礎,大力發展作為今后電網發展方向的智能電網,是提升電網資源優化配置,滿足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大規模集中接入的需求。

      4.1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發展瓶頸

      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產業,作為兩個門類來講發展歷史較短,基礎設施和相應技術開發不全面,因此造成了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發電兩者在規劃上不協調、運行管理方法不一致、技術標準不統一、項目審批建設政出多門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發電的普及和發展。

      4.2智能電網與新能源協調發展

      實現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的協調發展需要從政策支持、發展速度、發展規模、開發技術等方面得到保障。新能源的發展應該在發展速度上與智能電網的速度匹配,在開發技術上,提升自身發電的可靠性與可控性,滿足智能電網分布式發電集中式接入的需求,提升電網的靈活度。智能電網應在建設為友好電網的前提下,在建設規模上與新能源產業均衡,平衡新能源發展的要求,為今后在政策配套的基礎上,新能源發電的并網提供條件。

      4.3智能電網與新能源協調發展體系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智能電網;技術;配電;輸電

      Abstract: With the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smart gridthis emerging technologyis increasinglyconcerned aboutthe power sectorat home and abroad.Smart Grid isnow thecountry'selectricity networkand systemconstruction of the maintopics.Because ofthe smart gridhas manyadvantages and features,so in modern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has beena great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smart grid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of itssmart grid technologiesproposedexplanation, combined with China'ssmart grid-related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has madebrief.Keywords:smart grid;technology;distribution;Transmission

      中圖分類號:F407.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智能電網的概念

      據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智能電網定義為:以物理電網作為為基礎,把先進的現代化控制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能電網的優點是,其可以滿足用戶對電量的需求,并且可以優化資源的配置,確保電力系統的電力供應的經濟性、安全性、可靠性。智能電網適應現階段電力系統對智能化的需求,也滿足人們對環保、電能質量、電力市場化的要求。

      我國提出的“堅強智能電網”,注重電網的“堅強”兩字。其目的就是加強電網應對故障的能力。“堅強智能電網”是在特高壓電網的基礎上建設的,是在通信平臺上進行智能化控制的,在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各個電壓等級創建出堅強的、高效的、環保的、經濟的智能化電力系統。

      2智能電網的特點

      智能電網有以下五方面特點:

      堅強:意為電力系統中的網絡分布可學、合理,適合于各大環節、各個電壓等級協調發展,且對電力系統的保護措施到位。電力系統具有良好的靜態、動態穩定性。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干擾時,能及時處理。

      集成:擁有統一平臺和規范,來實現電力系統信息的整合。電力企業、電力生產等部門的管理具有更標準的、更細致的流程和考核評估體系,這樣可以不斷的提高企業或國家部門的管理和運營能力。

      兼容:電網系統可是適應分布式發電、集中式發電模式,并還可以適應多種能源接入電網中,尤其對環保的、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進行接入。其目標是建立起一個環保的、節能的電力系統。

      互動:用戶的接口銜接良好,可以實現人與機的大規模互動、模擬、聯系,從而實現對整個電力系統網絡的優化建設。

      自愈: 電網利用廣域測量系統等先進檢測技術實現對全電網系統的測量、檢測,工作人員可以實時了解電網系統中各個環節的運行狀況,并且準確、快速的診斷出故障,并積極的進行預防故障措施。發生故障或干擾時,系統自動進行最優化的故障切除,且準確、快速,其目的是確保電網中的無故障部分可以安全運行,從而使整個電力環網系統得以自動的恢復正常。

      3智能電網的相關技術

      智能電網的相關技術的對象為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各環節的電力系統,其運用現代化的先進電網控制技術,并將其可學有效的進行結合,從而實現電網中各個部分、各個環節的信息可以進行有機的聯系和智能的交流,將發電、輸配電、使用三個環節進行充分的優化。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是以先進的通信、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所以電網的發展方向是更安全、更靈活、更經濟、更清潔的“智能電網” 。

      (1)智能發電的主要技術領域

      ①常規能源技術:對大型的能源基地機組群的接入電力系統的協調控制系統、設備進行研發:對核電、火電、水電機組控制系統進行優化;研究開發故障診斷和設備、機組運行狀態監測等的系統;研究開發常規電源的調峰、參數實時檢測、常規機組迅速調節技術等。

      ②清潔能源技術:研究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站綜合控制和其安全性、可靠性評估系統、研究大規模的、可再生的能源接入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研究風光儲互補發電及接入系統、研究可再生能源功率預測等系統;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系統仿真、并網運行控制、功率預測、光伏電站、風電場的建模等現代化先進技術研發。

      ③儲能應用技術:對各種儲能設備的技術特點進行綜合研究,可以在化學電池儲能裝置、抽水蓄能電站的智能調度和運行控制系統等方面進行重點的技術攻關;對大容量的儲能設備進行研究。

      (2)智能配電網的主要技術內容有:

      ①配電網的數據進入通信網絡。

      ②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

      ③先進的保護控制技術。

      ④配電系統自動化。

      ⑤高級測量體系,此體系可以按照要求或者既定的模式催用戶用電數據進行收集和測量。

      ⑥DER 的并網技術 ,其包括微網和DER 在智能配電網中“即插即用”模式。

      ⑦DFACTS是柔流輸電技術在配電網中的延伸 ,其包括動態潮流控制和電能質量。

      ⑧故障電流的限制技術,其是利用高溫超導和電力電子技術來限制短路電流。

      (3)智能輸電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

      ①柔流輸電技術:進行柔性的輸電智能運行、智能調度、重要設備的智能控制、監測等基礎理論研究;研究發明大容量,高電壓等級的柔流輸電裝置,包括靜止同步補償器、靜止無功補償器、可控并聯電抗器、晶閘管控制串聯電容器、故障電流限制器等;研究在酒柔流輸電裝置配制時出現的常規控制保護配合問題和全局性技術問題。

      ②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大力研究開發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和柔性直流輸電系統的核心設備;研究柔性多端直流輸電技術;研究開發大功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的技術。

      ③輸電線路智能化巡檢技術:研究開發直升機或者無人機智能巡檢技術;研制開發標準化、模塊化、小型化的空中機載巡檢設備,從而實現空中機載智能巡檢系統的嵌入式、低功耗、集成化;研發小型無人機飛行平臺;對無人機飛行控制、導航系統準度和精度控制技術進行研究,長距離實時通信技術;對線路巡檢實時數據分析診斷系統進行研究。

      4、我國的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智能電網技術相比較為落后,不過國內的科研機構和電力企業都很關注智能電網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一天我們會趕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并且超過他們。我國的電力龍頭國家電網,提出要以自動化、信息化、互動化、數字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

      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現狀:

      (1)東南沿海地區電負荷較大。

      (2)分布式發電模式較少

      (3)對用戶側智能的要求低。

      (4)側重發展長距離輸電

      (5)我國側重發展的力度由大到小,依次為輸變電側、配電側、用戶側

      7結語

      智能電網是把電力系統和先進的設備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成的。此電網可以在電力系統失去控制、發生故障之前進行自我預控、自愈,它擁有更高的自我調控性。對電力用戶來說,它供應的電力可以更安全,更可靠。對于電力發電供電部門來說,它的能源消耗更低。智能電網在運行中,以更低的成本換來了更優秀的服務。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智能電網技術起步晚,相關領域比發達國家落后較多。因此,我國要努力發展智能電網技術,我們必須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發方向,并為之制定行之有效的計劃,科學的展開對智能電網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并將新技術應用在試點項目和示范性工程中。相信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帥軍慶.瞄準世界前沿建設智能電網[J].國家電網,2008,(2):55-57.

      簡述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建筑節能設計;重要意義;原則;措施

      一、加強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意義

      當前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存在嚴重資源浪費的問題,這與我國的國情不相符。因此加強建筑節能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現建筑節能,能有效緩解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能源供應緊張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護環境,從而更合理地利用和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利用。節能建筑的科學定義,是在建筑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陽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節水節電。而建筑行業是用能大戶,因此,發展節能建筑正好適應了整個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

      二、建筑節能設計的原則

      2.1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注重使用過程中的節能,還應考慮蘊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鋼材、鋁材這些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垃圾的產生量。盡可能的選用地方性的材料,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2.2以人為本

      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任務是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確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熱環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綜合環境。盡可能地采用低毒或無毒材料,如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甲醛或 Voc 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裝修地面等。選擇材料時盡量減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織物等潛在的對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組織自然通風,設置進風口和必需的出風口。改善室內熱環境,提高人體舒適性。合理進行自然采光,即滿足人類健康的需要,又滿足視覺美學的需要,同時達到節能的效果,采用吸聲材料來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3減少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建筑使用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耗,應重點從建筑本身來做好節能設計。 可通過建筑體形設計達到節能效果,如總體布局、平面形狀、體形系數和朝向等因素,都與建筑的節能有很大關系。合理設計建筑的墻體、門窗、屋頂及有效遮陽,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也對建筑節能有著重大意義。

      三、建筑節能設計的措施

      3.1建筑外墻保溫節能的設計

      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建筑節能設計可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的建筑節能改造模式,改造時可多考慮節能保溫涂料與輕型保溫板材等技術的復合運用。目前,高效建筑絕熱材料的使用和復合墻體的做法在國內不斷推廣,其中,性能最好的還是聚氨酯保溫材料及其施工技術,施工實踐證明,粘貼聚苯板外墻外保溫體系和澆筑聚苯板外墻外保溫體系相比,聚氨酯硬質泡沫的保溫性能更優越、更接近于節能65%的要求。對某些較為重視建筑視覺形象的特殊工程,節能設計可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和外墻內保溫技術相結合的節能改造模式。改造時,因其支撐結構相對獨立,各種技術運用的空間較大,可考慮以原有墻體作保溫加固處理后再進行外包,宜采用各類型節能保溫板材輔以保溫輔料,并配合節能保溫門窗等共同使用。

      3.2合理布局,改善微氣候

      為了保障生態系統的平衡,使得建筑融入周圍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規劃中必須具有一種整體觀,必須根據氣候、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做好建筑區位以及建筑類型的選取工作,另外建筑師必須根據場地的氣候環境、地勢、地貌等對建筑群做好合理的布局,使得各個不同的建筑物相互和諧,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構造良好的建筑群落內的微型氣候環境。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1)建筑物朝向要有利于采光。基地應選擇在向陽的地段上,“坐北朝南”是我國北方民居的建筑朝向定式,對于嚴寒和寒冷區住宅朝向,應以南北向為主,這樣可使每戶均有主要房間朝南,對爭取日照有利。各地城市最佳建筑朝向范圍不同,因此合理選擇建筑朝向對爭取更多的太陽輻射量是有利的。另外選擇滿足要求的日照間距。住宅建筑高密度的開發和建造容易造成樓棟之間因間距不足形成日照遮擋,為此各地區均有針對本地區所處地理緯度、日照衛生標準及城市環境條件而確定的日照間距標準。(2)利用建筑物組合,爭取有利風向。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的不同的組合對空氣流通的不同作用合理確定建筑群的平面形式以及豎向布局,從平面形式來說,有自由式、錯列式、斜列式等,這些方式能夠使得建筑物前后形成正負風壓,有利于組織風壓通風,從豎向布局來說,應當錯落有致,但是較低的建筑要布置在夏季迎風的前端,從而有利于季風的滲透。(3)利用植被改善微氣候。要充分利用植被綠化改善建筑群內的自然親和力,美化環境,降低城市熱島強度,調節局部微氣候,實現良性氧循環。對此,喬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選擇,它們能提供足夠氧氣,而草坪能夠提高綠化率,但供氧效果不佳,因此在居住環境中要堅持喬灌草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其科學配置來保證植被的生態功能,防風降噪、滯塵降污、殺菌放氧、降溫增濕、涵養水源等健康功能、對建筑風環境的優化功能以及微氣候的調節功能。

      3.3建筑門窗結構節能設計

      在對建筑節能設計時要重視門戶的保溫效果,建筑設計工作人員要不斷的降低門窗結構的導熱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其建筑的整體保溫性能。建筑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如增加玻璃層數或者厚度,采用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等方法。現階段我國建筑節能設計中采用密封中空玻璃或者平板片玻璃較多,設計時一般采用隔框進行分開,以進行密封,使玻璃層形成干燥空間,還可以借助在密封空間放置干燥劑實現玻璃內表面和外表面溫差平衡,從而保持建筑窗戶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潔凈度,密封空間內部的空氣具有靜止的特點,可以提高整個窗戶的保溫性,同時,建筑建筑的窗戶大小也對建筑的整體保溫效果產生影響,建筑窗戶的大小要根據相關設計的比例,主要是參考建筑設計門窗比例,只有保持合適的窗墻比例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節能降耗、提高入住舒適度的目標。

      3.4可再生能源利用

      (1)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通過利用該類型空調可以使使住宅外的空調外掛箱消失,提高建筑外立面原有的平整。地源是一種通過利用地熱資源的高效節能、零污染、低運行成木的高效節能空調系統,包括土壤式(垂直埋管和水平埋管)、地下水式等多種應用方式。(2)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人類的主要能源來源,而太陽能發電的商業化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對于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系統以其易于安裝、功率穩定、壽命長久等優勢而成為當前重要的光伏應用。而在經濟、技術較為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已經基本具備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大規模安裝條件。

      四、結束語

      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節能將是我國未來建筑設計一個發展趨勢。因此加強建筑節能設計,合理地使用節能設計方法,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必將促進全社會建筑節能技術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芮菲菲.住宅房屋建筑節能設計關注點探析[J].中華民居,2012(2)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精品456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少妇30p|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