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全民健身社會體育作用
1、前言
全民健身計劃是我國實施的一項跨世紀的偉大工程,它的實施重點是青少年兒童,實施目標在于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學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它擔負著培養造就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作為培養學校體育工作直接實施者(體育教師)的高師體育院系,在這項跨世紀工程實施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優勢,配合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這一良好機遇來促進本專業的全面發展,均是高師體育院系面臨的新課題。認真研究這一課題對保證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對促進高師體育院系面向21世紀求發展,均有十分重意義。
2高師體育院系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的地位與作用
2.1為全民健身理論與方法提供科學保證
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是一項宏偉的社會系統工程,它聯系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順利實施,必須以系統的全民健身理論為基礎,以科學的方法為先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擺脫全民健身實施中可能出現的盲目性,讓國民在科學健身活動中享受到體育強身的實效,達到增強國民體質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學理論,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學方法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首要任務。
2.2研究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是高師體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項任務。高師體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論與方法中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學科隊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和各類專業人才,具有學科門類廣,人才齊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為全民健身理論與方法提供科學保證,對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義。
2.3培養優秀體育教師,促進青少年健身活動開展是高師體育院系的基本工作。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責無旁貸地成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技能與習慣的教育者和指導者。他們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終身健康教育、培養鍛煉習慣、增強體質的多重任務。青少年是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他們的體育活動大部分集中在學校,學校體育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這部分人的體育活動質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工作質量的好壞無疑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從這一意義上講,通過高師體育院系培養出來的體育教師,能否勝此重任,將直接關系到全民健身計劃在青少年兒童中的實施效果。因此,培養合格的體育教師,開展好學校體育工作,保證全民健身計劃在青少年中的實施效果,是高師體育院系在這項宏偉工程中應起的作用。
2.4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
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面向全社會和全體國民,社會群眾體育活動與健身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社會群體健身活動的宣傳者、組織者和執行者。全社會推行全民健身計劃,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根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一定的體育專業理論知識,掌握體育健身活動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較強的社會體育組織管理能力。要達到《制度》規定的標準,必須進行培訓。作為高師體育院系在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具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與條件。充分利用教學人才優勢與教學條件優勢,培訓一大批優秀的體育指導員,對保證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高師體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訓作用。3把握機遇,利用優勢促進高師體育院系的發展
3.1改變教學觀念p加強學科建設,適應社會發展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掌握體育鍛煉手段與方法,促進體質增強是面向21世紀學校體育的歷史重任。作為培養體育教師的高師體育院系在培養目標上要主動適應學校體育的新觀念,改變過去那種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健身能力的培養,增設群眾體育課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體育健身方法等有關課程),加強全民健身的責任感教育,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專業方面,增設社會體育專業,擴大高師體育院系的辦學面,增強適應社會的辦學能力。
3.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師體育院系雖是人才聚集,但因過去舊的教學觀念,教師對體育健身和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變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以健身為目的教學觀,教師除在思想上更新觀念外,教學中也應更新教學手段與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的體育教師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3.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計劃》亟需科研為先導。高師體育院系應將科研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全民健身,積極開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強對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性別和種族)的生理特點、健身方法與手段以及體質測定標準的研究。這不但是高師體育院系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
3.4抓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
高師體育院系應發揮教學單位教學資源優勢,把為社會培養體育指導員作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以《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為依據,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高效計劃,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培訓出一大批有熱情、有能力、懂技術、懂理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關鍵詞】全民健身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前言
全民健身關系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健身計劃的目的旨在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完善體育健身設施,讓人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學校體育主要是為了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強身體素質,能夠為學生畢業后參加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的實踐打下基礎。因此,全民健身運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學校體育的配合。高校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成熟的最后穩定階段,這個階段比較容易引導大學生,使其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畢業后可以帶動或指導他人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有利于全民健身運動的順利開展。雖然全民健身運動已經開展了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對其了解不多或存在錯誤的認識,這其中也包括高校中的教師和學生。全民健身運動對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配合好全民健身運動的順利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要抓住時機,大力宣傳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意義,轉變教學觀念和思想,及時更新豐富教材內容,以促進學生在實施全民健身運動中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
1、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當前就業形勢已經十分嚴峻,競爭也越發的激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就相應的開始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體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主要方面。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陳舊,課時也較少,并沒有發揮出高校高校體育教學應有的作用。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使得學校更加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開展,以致體育教學的開展只是流于形式,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也沒有培養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1.2教學模式陳舊、觀念落后
據調查,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了實踐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加忽視了對學生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多只重視了短期效益,偏重于競技技術的傳授。教學的組織形式處于陳舊、呆板、封閉的狀態,學生很少有選擇的余地,是被動的。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督。
1.3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不高
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個性鮮明,性格突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合他們。如果體育教師不轉變教學模式,學生們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只會逐漸喪失。另外,體育鍛煉大多是刻苦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較多,從小嬌生慣養,能夠堅持不懈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較少。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來轉變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提高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堅持進行體育鍛煉。
2、如何將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改革中
2.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的思想認識
將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改革中,首先就要加強全校師生對全民健身理念的思想認識。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學校的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基地,加強學校及學生對全民健身理念的認識和重視,最終達到國家倡導終身體育的目的。因此,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宣傳,利用多媒體平臺循環播放全民健身理念相關的宣傳片,或者利用宣傳欄等向學生講述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從而才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健身觀,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2.2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體育教師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觀念,要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養成。針對不同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基礎的學生,要分組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上有所收獲。另外,體育教師還可通過考試、測驗和組織各種小型比賽,促使學生經常地進行體育練習,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
2.3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發揮高校體育組織管理人才的優勢
教師是促進學生知識以及能力培養的領路人。學校應加強老師們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學校應定期組織老師進行學術研討會,為老師們創造一個溝通的平臺,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與體會,改進工作中的不足。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是一個具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完善的技能體系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的群體,這對于全民健身運動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豐富的潛在資源。如加以科學有效的利用,必將會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健康、持久的發展。
2.4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勢
相對于社會體育來說,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較為豐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阻礙就是體育健身設施匱乏,然而,寒暑假期間高校體育教學資源又得不到利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針對這一現象,可以加強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間的聯系,高校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等健身設施和場地,一方面,有償的開放可以給學校帶來部分資金,緩解了科研資金短缺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體育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促進了社會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運動處方;終身體育;全民健身;價值
【abstract】motion prescription has security, effect, pertinency, teleonomy in lifelong sports, is the concrete measure carrying out the physical fitness plan for the entire popul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ports for the entire people body-building. the article is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visual angle moving prescription, try to pass discussion to school sports, family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explain that moving prescription is essential one content in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be the present stage one of the science method, guides practice in sports have an effect most, most thereby better.
【key words】move prescription; lifelong sports; the whole people builds body; value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一名句至理名言。自1995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民健身活動就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全社會關心體育,男女老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局面。實行全民健身計劃這不僅符合我國體育改革的形勢和要求,也符合國際體育發展潮流,是我國與世界接軌和文明發展的標志。全民健身活動不但能增強國民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調節身心,而且能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娛樂生活,培養人的堅強意志和行為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藥物和其他方法無法替代的。但是,過于激烈或是過渡的運動對健康是有害的。而運動處方是一種把科學理論和方法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指導人們進行科學鍛煉,是現階段最有效、最科學的方法之一。本文對健身運動處方進行探討,旨在為從事健身活動人們提供參考。
1 關于運動處方的概念
“處方”是醫生通過診斷,給病人開出的藥方。它包括藥物的名稱、劑量、用藥的次數、藥量和時間。用于防治疾病的“運動處方”也是這樣的,它規定運動的項目、次數、強度、時間、方法、運動量和頻率。
美國生理學家karpovieh(1954年)首先提出這一概念。他認為:“運動處方類似醫生給病人開的醫藥處方,是指符合個人狀況的運動程序。”日本學者加賀長熙彥、淳(1983年)提出:“運動處方”是以獲得個人期望的體力為目標,并以適應其體力現狀所決定的運動的質和量。我國康復醫學家周士枋(1990年)則認為:在運動療法的治療中,常以處方的形式來確定運動的種類和運動強度、運動量,并提出在運動中應注意的事項,即為“運動處方”。
國內外學者對運動處方的概念都表述不一,但是從本質上來看都是一樣的,綜合各學者的看法,運動處方的概念可以這樣認為:運動處方是根據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人群、年齡、性別、健康、體力狀況和運動愛好等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運動的種類、運動量、運動強度,并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的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地,即為運動處方。
2 運動處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2.1 運動處方教學是學校體育中開展全民健身的關鍵所在。
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是21世紀的一項偉大工程,它能否徹底貫徹人們中關系到中華民族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對象是青少年,學校是青少年的教育場所,學校體育要培養青少年從小愛鍛煉的習慣,賦予青少年鍛煉的方法和手段,為以后出社會體現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全民健身的關鍵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行科學化全民健身的關鍵。學校體育進行的效果可以直接影響國民體育的另外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的開展。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程序是“運動—人—運動” 其以不適合現階段健身的要求且實用性差,難以持久,對終身體育活動不利,更對今后一生的科學化健身不利。運動處方的教學模式就彌補了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不足,其教學程序為“人—運動—人”。此程序以人為中心,改變了過去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轉變到生理、心理上來,從而根據學生性格、興趣愛好加以培養,并及時對學生的鍛煉情況進行評價和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其項目上取得一定的優越感。在全面鍛煉原則下指導學生培養某一方面的專門技能,作為其堅持一生的基點和支柱,形成保持一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2.2 家庭體育運用運動處方進行鍛煉是實施全民健身的基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體育的開展對學齡前兒童體育、中壯年和老年體育至關重要。家庭體育開展得好,對學齡前兒童、中壯年和老年體育的終身體育影響意義深遠。中壯年人一般都是成家立業的,平時由于工作繁忙、壓力大、家務繁重和參加社會活動時間少,針對此類的人應機動靈活地安排一些在室內活動、動作簡單、持續時間短、頻率高、針對性強的活動項目,適合青壯年沒有大塊時間的特點,并且鍛煉有明顯效果的。如健身操、聳肩運動、十字運動。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能否堅持體育運動對學校體育和老年階段的終身體育活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開展《全民健身計劃》十分有利。而老年人退休以后社會活動少了,余暇時間多了,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部分機能都有所下降,家庭體育開展的好壞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延緩衰老,防治疾病尤為有意義。而運動處方恰恰可以保證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安全有效性。
2.3 運動處方將為社區體育的持續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指導,進一步加強對全民健身計劃實施。
社區體育就是人們聚集在社區健身場所進行體育活動,其特點就是有一定的場地和設備,鍛煉者性別各異,身體健康狀況較大,鍛煉的目的為增強體質,調節心理緊張度,平衡心理;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或達到減肥減重目的;調節身體激素分泌情況和增強免疫機能治療疾病等。而運動處方則為體育參加者提供最適宜運動的形式,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其要求,見效者則堅持不懈的進行體育鍛煉,在思想和生活上不再過度地依賴諸如藥物等其它方式,更好地堅持體育鍛煉。對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3 實施運動處方的具體措施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體育鍛煉越來越科學化。為追求更好的鍛煉效果,運動處方也就應運而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體育鍛煉對人體的作用也是如此。人們只有依據相關科學知識,制定出合理的鍛煉方法,并以此來指導運動實踐,才能使鍛煉起到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功能,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良好作用。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采用“運動處方 ”這一名詞來詮釋這種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科學鍛煉的方法,并在國際上得到確認。運動處方是根據個體的健康、體力狀況及心血管功能狀態,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和運動負荷,并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經常鍛煉,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而預先設計的體育鍛煉方法。運動處方可根據個人所需,制定周、月、季、年、多年鍛煉內容及要求,其制定步驟如下:
3.1 了解鍛煉者的基礎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疾病史、過去及現在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還有鍛煉者的飲食、睡眠和精神狀態等。
3.2 對鍛煉者健康程度的判斷,是制定運動處方的重要依據之一,可采用直接的醫學檢查,也可以直接索取近期的身體檢查證明,來獲取人體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況指標。
3.3 對鍛煉者進行運動負荷測定,是鍛煉者身體功能對運動承受能力的檢測和評定。一般進行安靜和運動狀態下生理功能的檢測,主要應測定心跳頻率、最大吸氧量等功能指標。
3.4 對鍛煉者身體素質的測定,內容包括身體各部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等。為便于評價,可將測試指標與較大樣本的同項指標對比,以確定該項素質的優劣程度。
3.5 實施鍛煉方案,完善處方。根據各項調查及測定的結果,結合身體鍛煉的原則,制定鍛煉者的鍛煉內容、強度、時間等在內的鍛煉方案,即運動處方。按運動處方的要求鍛煉一個階段后,應再次進行健康檢查、運動負荷測定和體力測定,這樣一方面可以評價運動處方的實效和鍛煉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根據身體的變化,修改和調整運動處方,使處方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4 結論
運動處方是人們健身的一種有效方法,它的出現標志著體育訓練和體育鍛煉的科學化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運動處方的內容與形式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緊密相合,能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促使人們樹立和強化科學健身觀念,從而普及推廣科學健身知識,設立運動處方研究機構,把我國全民健身計劃推向一個新的層次,為把我國建成一個體育強國提供有力的科學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雷芬芳.不同健身運動處方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05, (3): 317~321
[2]張中垓.體質測定和運動處方是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基礎[j].四川體育科學, 1999, (9): 30~32
[3]喬玉成.運動處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體育學刊, 2000,(4): 7~8
[4]張中垓.體質測定和運動處方是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基礎[j].四川體育科學, 1999, (3): 30~32
[5]陶勝國. 淺析運動處方在踐行終身體育中的價值[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
領導在全民健身日活動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老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8月8日,我國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舉世矚目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展示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文化、體育文化和嶄新的競技體育水平。為永久紀念這一特殊日子,從年起,國務院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國“全民健身日”,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全民健身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黨和政府關注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人文關懷。今天,在第三個全國“全民健身日”來臨之際,我州近名老年朋友齊聚芒市廣場,隆重舉行德宏州“全民健身日”慶祝活動,旨在大力宣傳全民健身活動的重大意義,集中推廣展示科學健身項目,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同時,激發起全州人民共同建設繁榮、文明、富裕、和諧新德宏的巨大熱情。在此,我謹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并以個人名義,向由州老年體協和州直老年體協組織的“我參與、我健身,我快樂——全民健(養)身操展演”活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蒞臨現場指導的老領導們和觀眾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參加展演活動的各基層老年體協會員和全體工作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向多年來關心支持我州老年體育事業及全民健身活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謝!體育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社會進步的鮮明象征。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和“促進城市,發展農村,重在基層,面向全體”的老年體育工作方針,在廣大老干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州老年體育健身組織得到鞏固和健全,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得以蓬勃開展,老年健身設施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城鄉廣大老年朋友們都積極參與到健身鍛煉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基本做到了“天天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全州老年朋友共同創造了一個“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以及“安康、和諧”的生活環境,為構建平安、和諧德宏做出了極大地努力。“每天健身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各位老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積極投身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健康的體魄、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到我州經濟社會事業建設中去,在把德宏建設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黃金口岸”的進程中作出我們老年朋友的應有的、積極的貢獻!謝謝大家!
【關鍵詞】《全民健身條例》高校 體育文化 建設
一、《全民健身條例》對高校體育文化的要求
《全民健身條例》的頒發與實施,就是要從制度上規范全民健身的開展,保障全民健身的基本權利。全民健身的重點實施對象是青少年,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體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導其將來參加體育活動是《全民健身條例》賦予高校體育工作的新的歷史使命。高校體育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相協調,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教會他們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體育能力,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在體育鍛煉的熱潮中,為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礎。從而有力地促進《全民健身條例》的全面實施,達到全民健身,構建和諧社會的最終目的。
二、高校體育文化在《全民健身條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校體育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基礎。社區體育的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隨的,人們自身對體育功能和作用認識的深化,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廣泛普及的重要原因。在高校里,大家看到的是充滿活力的青年人,對體育知識的渴望和對體育活動的需求,使得學校體育以促進青年身心發展,增強體質為目的,其教育性、階段性較為突出。因此加快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順應《全民健身條例》的發展勢在必行。大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多少,對體育愛好程度的高低和體育能力的強弱等,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在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的過程中,人們要鍛煉,就需要掌握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時間。只有學校體育才能使人們接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人們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熱愛體育運動,自主、自發地參加體育運動,在促進身心發育的同時,自然地享受運動的快樂和運動的本質,使體育文化成為將來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全民健身條例》促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建議
1、加強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建立適用的體育場館
體育場館屬于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實施校園體育文化的物質保障。它直接影響學生參加運動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數量急劇增加,致使現有的體育設施滿足不了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所以,加快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建立高效、合理的體育場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迎合《全民健身條例》的頒發與實施,高校體育場館建設必須結合高校學生規模龐大的實際,要體現以人為本的高校辦學宗旨,建立起能夠滿足多種層次要求的舒適、安全、現代、充足的運動場館和器械, 以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 并對社會體育活動起到吸引和推動的作用。
2、注重高校體育人力資源開發
人力資源開發是高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關鍵,我們必須重視以體育教師為核心的高校體育人力資源的培養與開發。因為,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全民健身條例》對高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加大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使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高校領導要重視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工作,通過職后培訓使體育教師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其次,體育教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職后培訓,嚴格要求自己,本著通過培訓來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培訓中來。體育教師職后培訓要堅持校本培訓和院校培訓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學歷教育和素質提高并舉的原則。校本培訓可以解決青年教師的提高,以及同事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院校培訓相對更具系統性和完善性,可以開闊視野,引進先進的思想和觀念。在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過程中,既要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也要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
3、加強高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所有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文化活動,是《全民健身條例》實施的根本要求和目的,也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通過調查發現,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還是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所以,建立校園體育文化的組織機制,加強各部門的組織管理,保障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在學校宏觀調控下進行勢在必行。首先,學校各級單位應該成立專門的體育領導小組與相應的基層組織,層層抓落實,積極組織、開展、管理本單位的體育文化活動,保證體育文化活動順利、富有成效地開展。其次,要出臺有關體育文化活動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實現體育文化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學生會體育干部、學生體育積極分子是一支強大的主力軍,在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基層組織,吸引廣大學生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實行學生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促進體育文化活動的民主化管理,為《全民健身條例》在高校的深入實施起到保障。
4、體育精神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
《全民健身條例》的實施需要把人們的體育精神意識放在首位,高校體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大學生的體育精神、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方面,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在為《全民健身條例》的目標實現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園體育文化中可產生各種新的觀念和新的思想。在大學校園里,充分利用黑板報、校廣播電臺及校報等媒體,宣傳運動健兒奮力拼搏、挑戰自我的精神,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風尚。
四、結語
《全民健身條例》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也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高校體育文化作為社會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因此,在《全民健身條例》頒發與實施的今天,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練華偉. 試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適應全民健身計劃的需求[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5).
[2]石金亮,任莉英. 論通才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 職業時空,2009(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