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校園暴力的感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你要問我: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三星級普通高中,你們學校拍攝的校園劇緣何能夠屢獲“國字號”大獎?我們的口號就是:拍攝自己身邊的故事。我校校園劇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拍,成為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德育途徑,把教育對象變成教育的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校校園劇中,學生演的是自己身邊的事,說的是自己想說的話,解決的更是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自我展示、自我啟發、自我改變的教育目的。
一、劇本的選擇
一開始,劇組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劇本的征集工作,并把優秀劇本印刷成集。例如,校園劇《差生》取材于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現象:在老師和家長眼里,主人翁是個不可救藥的孩子,打架、抽煙、逃課等,其實,他心里面掙扎過、努力過,我們注意到他們的進步嗎?學生編寫組將此現象進行有機整合,多次研討后定稿。此外,反映高中生早戀、青春期問題、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校園獻愛心、校園暴力事件等皆成為有價值的素材。都是學生寫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故事,然后,經過藝術加工形成劇本。
二、演員的選擇
首先在公告欄和校園網發出演員招募啟事,經過這幾年拍攝下來,大家對校園劇非常感興趣,報名場面十分火爆,很多在學習上比較自卑的學生踴躍地報名,我在選人上面都是不拘一格,有不少“差生”學習方面不行,不代表他們在別的方面也不行,我就是要提供這個舞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拾回久違的自信。有不少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感覺演的就是自己,他們會在重復的拍攝中,檢討自己的行為,拍攝成功以后,他們也非常在意別人怎么評價。當一個校園劇非常火,他們就是學生中的小明星,他們平時往往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也自信了。
比如:2007屆畢業生中有個姓貢的男生,帥氣但不求上進,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頭疼生”,常常打架,又早戀。自從參加拍攝一部《星愿》的校園青春劇后(該劇就是反映學生的早戀問題),他收斂多了,我感覺他改變了不少,通過自己的努力,他考取了民辦本科,在大學經常參加校園和社會上的微電影拍攝,還接到拍攝廣告的任務,他經常對我說,是校園劇改變了他。
三、播放渠道
校園劇拍攝時間都是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比如:中午、星期六和星期天。拍攝時,學生演員們都很投入,并且越拍越有癮,拍了這次,就問我下次什么時候開始,還想下次劇中有“我”。校園劇每次播放時,都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讓參與拍攝的演員很有成就感。這些短劇不僅在校園播放,有的學生還把視頻放在自己的網絡空間,讓更多人欣賞,在我們句容別的學校學生都很期待我們學校的校園劇。有次,在家長會上播放學生拍攝的校園劇,學生演員們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表演,表達著自己真實的內心情感和對家長的祈盼,同時也通過“畫外音”和 “旁白”與現場的家長進行心靈交流。播放之后,根據學生在劇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學校還組織學生、家長、教師和專家進行討論,孩子們展現出來的真實心理讓很多家長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觸動。
第一,學校重視不足。開學安排課務時,思想品德課永遠充當主課的配角。首先體現在排課上,上午第一、二節課從來不會排思想品德課,一般都是排在上午最后一節和下午,有時甚至排在第三節課體育課之后,上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某些學校的領導為了應付上級檢查,都象征性地帶一兩個班的思想品德課,遇到開會、出差等情況時直接讓學生自習。長此以往,學生都可以“自學成才”了!還有,很多學校為照顧即將退休的教師,讓他們改教思品,一個思品教研組里,竟然有語文、數學、英語等教師,而且整個思品教研組嚴重“老齡化”,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第二,教師流于形式。由于地處偏僻、信息閉塞等條件限制,鄉村中學教師外出聽課和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加上缺乏競爭意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難以提高,難以適應新時期時政教學的要求。甚至一些教師的教學水平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平時上課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照本宣科,考試前發幾張講義讓學生背一背,考出高分就行。這種重分數輕能力的做法,定會造成時政教學效果欠佳。
第三,學生自身的限制。鄉村中學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多由爺爺奶奶等長輩照看,由于無力監管,一部分學生整天沉溺于網絡和游戲,導致興趣愛好錯位,失去主動接受時政教育的家庭氛圍。還有部分學生是住校生,但鄉村學校教學設施相對落后,學生獲取信息途徑相對不足,信息來源匱乏,導致學生只能抱緊課本,“死讀書,讀死書”。
由于以上幾方面因素,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毫無興趣,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弱,影響了思想品德課的德育效果的發揮。為此,鄉村中學教師需要正確對待時政教學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師要從學生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鼓勵學生熱愛生活,關心時政。時政內容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時政教學就必須及時、準確地反映現實,緊緊把握住時代脈搏,同時緊密聯系教材內容,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鄉村中學時政教學策略
時政教學的活動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經過多年探索,把時政教學大致分為兩大類:課內時政教學和課外時政教學。
(一)課內時政教學
課內時政教學形式大致有報道型、評論型、結合型等。
1.報道型。課前進行5分鐘“新聞報道”。在課前,由教師吩咐學生課后看新聞,搜集資料,內容大致包括國內外大事和本地區要聞。搜集資料的途徑是多樣化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獲取,也可以收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能夠引起思索的事件,這些都是報道的素材。報道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可以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呈現。這種方式一經推出,就受到學生的一致歡迎。上課時,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發言。短短的五分鐘,就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能增強學生參政議政、關心國家、熱愛家鄉的社會責任感。
2.評論型。即針對某一重大時政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從而達到認清社會現實,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目的。課前,筆者通常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了解當前的一些國內、國際的重大新聞,經分析后找出對學生有教育意義或有一定吸引力的信息,在上課時,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講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主發言,暢談自己的感想。如:你怎么看待《中國詩詞大會》爆紅?你如何看待中國人搶購日貨現象?因為涉及的信息都是學生耳聞目睹的,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找到了交流見聞的空間,在學生們中間也營造了學習時政的良好氛圍。
3.結合型。時政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大部分教師都把精力放在書本知識的講授和記憶上,造成課堂上“老師喋喋不休,學生昏昏欲睡”的現象。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將時政內容穿插于課堂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僅能完成教?W任務,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保護智力成果》一課時,筆者播放了自己剪輯的一段視頻資料《王老吉和加多寶的“紅罐”之爭》,學生在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時,明白了知識產權的價值,也明白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課外時政教學
時政教學的課外活動形式更是豐富多樣的,主要有舉辦時政知識競賽、開辟時政園地、舉辦圖片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
1.舉辦時政知識競賽。由教師將一定時期內的重大時政編制成多種形式的賽題,如填空、選擇、辨析、問答題等,要求學生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回答,回答方式為搶答、必答、輪答等,教師依據回答的正確程度評分,然后以得分多少決定名次。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喜歡關心時政的學生可以從中找到自信,他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時政知識競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自覺性。
2.開辟時政園地。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由學生們自己推選出有書法、繪畫特長的同學擔任組長,各組每周輪換一次。然后,在每班教室墻壁的醒目位置劃出一塊專區來作為時政園地,各組成員負責搜集各種時政資訊,書寫或粘貼在時政園地內。到了期末,由學生和教師一起評比出優秀組。學生從這小小的園區里汲取到了很多新鮮的新聞,課后他們還會聚在一起高談闊論,如: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如何應對校園暴力?這種形式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等。
3.舉辦圖片展。組織學生搜集各種與時政有關的新聞圖片、新聞的背景材料、名人軼事等,然后將這些東西粘貼在一起,放在櫥窗面向全校展出。最后,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根據作品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美觀度等方面評選出優秀作品。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后,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九(4)班第二小組的學生就制作了一組以“飛天夢”為主題的圖片展,圖片涵蓋了從“神一”到“神十一”成功發射的場景和歷任航天員的照片,并配上文字講解,圖文并茂,展出后轟動了全校,吸引了一撥撥的學生前來參觀。
4.參觀訪問。由教師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展覽館或者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訪問。參觀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觀訪問,最好設計好一些問題,這樣才能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活動。這種形式能夠使學生對某個時政問題有更多的感性認識和比較深刻的感悟,也可以讓他們接近現實,明白道理,激發斗志。幾年前,筆者帶領學生到我們本地某知名企業參?^訪問。通過參觀,學生對企業的高科技成果嘖嘖稱奇,無不興奮難抑,摩拳擦掌。此舉不但讓他們明白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明白了創新精神的重要性,也激發了他們長大以后創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