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門診醫院感染控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門診手術室是綜合醫院門診部的重要科室,也是醫院感染高??剖抑弧K袚恍枳≡旱拈T診急癥或擇期小手術的處置。如果不注意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必然造成病人的嚴重感染或院內交叉感染,影響病人的預后及醫療質量。
現談一下我們是怎樣開展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監控工作的。
1首先加強了門診手術室的硬件建設
原來門診手術室條件較差,無論房間布局還是醫療設備,都比較落后,我們借省廳、市局醫療質量達標檢查的東風,對門診手術室進行了全面改造,把急診狀態下容易造成感染的開放性損傷、清創、縫合與擇期無菌手術分離開,并配備了必要的手術器械與急救藥品,使門診手術醫院感染監控工作得到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2建立了手術室與門診各科室感染管理的網絡組織
在醫院感染科與護理部的統一指導下,成立了門診部醫院感染監控小組,主要負責科室微生物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檢查落實,每周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從而使門診手術室的院內感染工作得到了組織上保證。
3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知識,提高監控意識
我們組織手術室的醫護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感染監控知識,掌握監測方法,由手術室護士長負責組織培訓相關人員消毒隔離與無菌技術知識,增強了醫院感染監控的整體意識。
4門診手術室監測與控制感染的對策
4.1手術室空氣控制感染的對策。每日進行一次衛生清潔與術后消毒,用0.5%優安凈拖擦地板、天花板、墻壁,要求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并有排水系統,便于工作清洗與消毒。
4.2定時對手術室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監測。醫院感染監控提供了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依據。我們堅持了每周對手術室空氣物品滅菌(包括高壓滅菌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醫護人員的手、消毒液等進行一次細菌培養,對紫外線燈管的強度監測一次,做到每日常規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60分鐘,每周一次用75%酒精擦拭燈管。并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如(70W/CM2或超過1000小時)予以及時更換。
4.3嚴格區分污染區與無菌區。①我們把易造成污染的開放性手術與擇期手術嚴格區分開來,防止交叉感染。②明確的區分無菌區、有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并做出明確的標志。
4.4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貯存與處理的管理。對一次性的無菌物品,如口罩、手術衣、輸液器、注射器等,設有專柜存放,距地面30cm,柜內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并定時進行檢查,有無破損、失效、變質。一次性無菌物品用過后必須統一銷毀。
加強管理
醫護人員管理:在臨床診室環境中存在著許多潛在的感染源,如唾液,血液,創口分泌物和齲壞牙體組織等。醫務人員的手、頭發、工作服、治療器械和設備,牙鉆的氣霧等都可能成為傳播感染源的媒介。因此,切斷醫患之間的傳染鏈是口腔科管理的重要內容。醫護人員在診療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護目鏡或防護面罩。夏季要求女職工必須穿襪,不得穿涼拖鞋工作。在治療開始前和結束后要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秒鐘,減少回吸污染;在治療中,在乳膠手套外加戴薄膜手套后再拿取無菌的持物鑷,夾取治療臺上的敷料等。治療盤中分相對污染區、潔凈區;完成操作后立即脫去手套,再進行其他工作或接觸物品,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加強工作環境的管理:①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診療區。每日開窗通風。工作結束后用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2小時。②治療前要求護士了解治療方案。術前物品應準備齊全,以減少治療中反復補充物品時護士雙手對周圍環境或物體表面的污染。使用治療膜或一次性手套、口腔盤的包裝袋翻轉套在醫務人員雙手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綜合治療臺照明燈拉手、開關、三用槍等。每位患者更換1次。③診療中對已造成污染的診療環境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使用500mg/L的消毒劑,濕拖地面1~2次。④每月對口腔科治療器械進行監測,對空氣、醫務人員手、器械、物體表面進行細菌培養1次。
患者的管理:治療前要求患者用002%過氧化氫液漱口,以減少微生物的污染。使用一次性胸巾隔離,必要時為患者提供防護眼鏡,防止飛濺物對眼睛的傷害。
加強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前檢查有無過期、損壞等質量問題。使用后要進行分類處理,避免被污染的器械流入社會。
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加強口腔器械的消毒和滅菌:凡接觸患者傷口、血液、破損粘膜的器械,遵循加酶清洗-打包-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手機、車針、根管器械、拔牙器械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
手機的滅菌:通過手機清洗機,采用注油機對手機內腔進行注油。用75%酒精等中效化學消毒劑擦拭來消毒手機的表面,干燥后包裝。預真空高壓蒸汽滅菌后儲存,包裝完好后有效期為6個月。手機鉆頭一人一機一滅菌[1]。
牙髓治療器械:牙鉆、車針、擴大針,使用后以多酶溶液浸泡,手工刷洗后,超聲波加酶溶液清洗,漂洗后干燥,封口袋塑封后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
認真落實洗手制度
口腔科診療操作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醫院感染多為接觸傳染,因此口腔科提高醫護人員洗手對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有積極的意義。每次治療后接觸下一患者前必須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認真洗手。擦干。每次沖洗不少于2分鐘。每治療一位病人前更換一次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禁止戴手套寫病歷、取物,打電話、開門等[2]。
參考文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口腔科門診2015年1月至6月作為觀察時間段,設為觀察組,同時隨機抽取此階段內就診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12~67歲,平均(45.5±2.5)歲。將2014年7月至12月作為對照時間段,設為對照組,同時隨機抽取此階段內就診患者80例為參照對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2~66歲,平均(44.5±2.6)歲。兩組性別構成、年齡結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門診常規管理,即定期檢測醫療器械衛生標準,將不達標器械清理出來重新清洗、消毒,同時及時觀察患者各方面情況,若有感染發生立即對癥處理或治療。觀察組:實施門診護理管理,即根據口腔門診科實際制定規范化護理對策并嚴格執行,詳細如下:①人力資源。合理配制足夠的口腔專業器械,確保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②規范消毒隔離工作。切實加強醫療器械物品消毒、衛生、污染等管理。③加強感染控制監督工作。對未按流程清洗、消毒者給予教育或處罰,對不合格器械嚴格返回再清洗及消毒。
1.3觀察指標:
①分別隨機抽取各組100件醫療器械進行檢測,對衛生合格情況進行評估,流程規范,檢測合格則評為合格,并用百分比表示。②統計記錄兩組患者醫院感染比例,用百分比表示。③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患者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滿意度,分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類,均用百分比表示。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1.4統計學方法:研究所有數據均錄用Excel統計,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醫院感染控制情況比較:
對照組例數80;醫院感染率18(22.50%);衛生合格率71(88.75%)。觀察組:例數80;醫院感染率6(7.50%);衛生合格率78(97.50%)。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率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5%,衛生檢測合格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醫院感染控制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例數80;非常滿意30(37.50%);一般滿意40(50.00%);不滿意10(12.50%);滿意率70(87.50%)。觀察組例數80;非常滿意50(62.50%);一般滿意27(33.75%);不滿意3(3.75%);滿意率77(96.25%)。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控制非常滿意50例,一般滿意27例,滿意率96.2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P<0.05)。
3討論
[關鍵詞]門診大廳;醫院感染;感染途徑;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248-02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陪住人員、醫院職工在診療過程中因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哥本哈根會議提出醫院感染的定義是:“凡是病人因住院治療、陪診或醫院工作人員因醫療護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臨床表現顯示癥狀的微生物疾病,不管受害對象在住院期間是否出現癥狀,均為醫院感染。”門診大廳是醫院預防感染的重點地方之一,是每個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及家屬陪同人員和外來人員的必經之地。是醫院掛號、收費、候診等地方。人口眾多,流動性大,易于傳播和擴散,很容易造成大范圍的感染。因此,做好門診大廳醫院感染預防顯得尤其的重要。因此,筆者現將門診大廳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總結如下。
1醫院感染的常見途徑
1.1門診大廳掛號和收費處交叉感染:通常許多的醫院都將掛號處和收費處設立在門診大廳,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所攜帶的病菌。因此,就造成了一些患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如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患者和一些患有感染性疾病,甚至有明顯傳染性的患者如流感、甲肝甚至霍亂等患者在同一個地方掛號和收費。當傳染病患者或帶菌者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病原體隨之被帶出,懸浮于空中,當被易感人群吸入時,即可造成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流腦、肺結核、腮腺炎、水痘等,都是通過這種空氣、飛沫的傳播。[1]2003年的非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于近距離的傳播,從而使得許多的醫務工作者也被感染。
1.2門診大廳公共設施引起的感染:在每個醫院,為方便患者就醫和候診,醫院都會設置一些公共設施為患者服務。如長椅、醫院自助導航器、ATM取款機、藥品價格查詢器、電梯、廁所等。甚至在有的醫院已經配備了飲水機等設施,極大程度方便了患者在門診大廳就醫候診。然而,這些設施,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導致醫院感染的罪魁禍首。然而,醫院對這些東西又無法做到及時的清洗和消毒,更不可能用一次性使用方式來代替。因此,這種通過接觸和共同使用公共設施的醫院感染在門診大廳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醫院及農村和城鄉交界處的醫院。由于患者地位和職業等特點,以及醫院對門診大廳消毒處理的力度不夠,常常引起大范圍的醫院感染。
1.3醫務人員引起的感染:由于門診大廳通常又是各個診室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必經之地,因此醫務工作者也常常活動與門診大廳,從而無形之中就將本診室的感染源帶入進來。并且醫務工作者在門診大廳和患者及其家屬交流的過程中,同時又有可能再次的感染門診大廳的感染源,帶入自己診室后形成診室里新的傳染源。造成更加嚴重的交叉感染。
1.4門診大廳垃圾的處理:由于門診大廳人口較多,甚至有些大型醫院醫療質量較高,患者通常掛號就耗費數小時,有的甚至出現打地鋪過夜掛號的情況。因此便出現了許多患者和家屬在門診大廳就餐的現象,同時,在許多的兒童醫院,醫院也特別在門診大廳設置小商店來方便患者。因而,造成許多的手足口病集中爆發現象。在患者用過的餐盒和其他食品包裝袋出現在門診大廳,若醫院護工沒有及時有效的清理這些垃圾,便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2預防與控制措施
2.1做好宣傳和教育功能工作:醫務工作者人員和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對醫院感染的意識程度和知識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和控制工作的質量。因此,建立一個健全的感染知識教育制度,加大對普通民眾感染知識的宣傳,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知識水平,是做好預防和控制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
2.2加強對門診大廳環境的消毒和處理:對于經常接觸和公用的設施,每天定期進行消毒處理。每天可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含氯消毒劑進行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物體表面及地面若被明顯污染,如具有傳染性的標本或培養物外溢、濺潑或器具打破,應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2000ml有效氯溶液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灑于污染表面30-60min,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內60min。[2]
2.3門診大廳垃圾的處理:對于門診大廳內患者及陪護人員所制造的垃圾,嚴格要求護工快速處理。并在大廳內做好宣傳和警示工作。對于隨地亂扔垃圾及吐痰等不文明行為給以嚴重處罰。堅決杜絕不文明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醫院感染。并實行問責制,對護工因垃圾處理不當或不及時造成的醫院感染,同樣采取相應處罰。
2.4合理規劃門診大廳布局:門診大廳人員眾多,流動性較大,保持大廳通風的順暢以及人員合理的流動,是預防門診大廳醫院感染的重要舉措。首先,對于傳染病較多的科室,如呼吸科、消化科、肛腸科、腫瘤科等易于感染的科室進行規劃處理,遠離門診大廳。同時,也可以將掛號和收費的地方進行科室處理。分散掛號人群,實行科室掛號。每個科室設置自己相應的掛號和收費處,從而避免不同科室掛號人群的交叉感染。
2.5實施必要的監測:定期和隨機對使用的消毒劑進行檢測,對供應室的消毒藥械進行排查,對供應室下發的各種無菌物品進行排查,以保證有效濃度和滅菌標準。[3]
2.6聯合控制醫院感染:門診大廳的醫院感染發生與否,與醫院的各個科室的感染控制程度是密不可分的。醫院做好各個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是門診大廳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證。
2.7健全組織和完善制度:設置一個相應的門診大廳組織,實行問責制。根據門診大廳的特點和工作性質,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職責并監督落實。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花果醫院婦產科,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加強護理管理對降低婦科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的意義。方法 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執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工作,如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大培訓力度、規范物品存放、嚴格執行消毒殺菌處理等,對比2010—2013年該院婦科門診部的環境檢測結果及實際確定感染人數。結果 加強護理管理后有效減少了實際確定感染患者的數量,使感染情況得以有效控制。結論 加強門診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的控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
關鍵詞 ] 護理管理;完善;婦科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b)-0094-02
醫院感染由于可能會引起各種不必要的疾病,加多診金,增加經濟負擔,一直受到很多關注。醫院感染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工作重點之一,加強護理管理是減少醫院感染率的有效手段之一[1]。其中門診部作為對外第一窗口,也是醫院中患者流動量最大的一個的部門,特別是婦科門診,大量各種病毒感染者的大量流動,如果對各種醫療垃圾不能有效處理、或是沒有進行徹底的無菌操作,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感染事件,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完善對婦科門診的護理管理工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實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回顧總結2010—2013年該院婦科門診的環境檢測結果、確定的感染患者數量,并對比完善護理管理之前的環境檢測結果、確定的感染患者數量。
1.2方法
執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制度是降低醫院感染率的前提條件。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按照相關規定構建符合婦科門診特點的護理管理體系,并成立相關的檢查小組負責感染質量控制的監督,此外還成立了相應的考核制度,至今仍在不斷完善。具體方法如下。
1.2.1加大培訓力度為了從根本上減少感染的概率,我院加強了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包括護理專業技巧、相關教育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責任心,使護理人員能夠規范護理操作,從而減少感染的發生率,具體做法是:①定期開展預防感染相關的基礎理論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業務績效掛鉤,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自覺性。②針對婦科門診的特點對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感染操作技術培訓,包括隔離、消毒、滅菌等操作,以提高護理人員日常操作的規范性。
1.2.2加強各類醫療用具及藥品管理嚴格按照醫療用具、藥品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管理。如: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的物品按照日期進行存放;使用過的如聽診器、體溫表等醫療用具,進行消毒干燥后再進行保存;對門診部流通空氣、敷料等進行定期細菌檢測;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醫療垃圾進行處理,并送往指定地點進行回收處理;所有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應檢測包裝是否完好,避免污染的可能性。
1.2.3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消毒殺菌處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必須穿戴醫用手套、口罩等保護用品,并洗手消毒;定期對門診部操作臺、婦檢床等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對臀墊等消耗物進行妥善回收焚燒處理[2];酒精等常用醫療藥品要妥善保管,并對容器進行定期消毒;對標明無菌藥品或溶液等要在規定時間內使用,一旦超過時間不得再使用。
1.2.4加強環境檢測工作定期對門診部的環境進行檢測,有利于控制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并及時查明感染源頭并處理,從而能夠有效預防醫院感染。因此,監管部門要對醫院門診部空氣、敷料等進行定期抽查,以便掌握門診部的環境情況,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改進。
1.2.5增強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由于很多病菌都具有入侵性,加上一些如刺傷、割傷等微小意外事故,每日接觸各類感染源的護理人員很可能會受到感染,所以要增強護理人員自身的感染防范意識??刂崎T診部感染也是對護理人員自身的一種保護。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2010—2013年的環境檢測結果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
2 結果
對比2010—2011年間與2012—2013年間該院的環境檢測結果及實際確定感染人數,見表1,可見2010—2011年該院實際感染人數與2012—2013年的實際感染人數有了明顯的下降,而環境檢測平均合格率有明顯的增長,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各界對醫院感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必須提高對醫院的感染控制質量。而門診部作為醫院對外的第一窗口,具有病人多,流量大等特點,尤其是婦科門診,經常要接觸各種病毒攜帶者,若不能進行有效處理,極易發生交叉感染,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到患者的生態健康,也極大的損害醫院的整體形象。而不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護理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加強護理管理,充分發揮護理工作對預防感染的作用,除了要加強醫院領導對感染預防的重視,不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以外,還要發揮護理工作在預防感染中的帶頭作用,要有護士長以身作則,并對相關護理操作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利用考核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自覺性。在加強培訓方面,不但要包括護理專業技巧、相關教育等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責任心,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技巧,減少感染的發生外,還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預防感染教育,在門診部宣傳預防感染的重要性,增強全民感染預防的認識[3]。此外,還要加強各類醫療物品的規范化管理、嚴格進行消毒殺菌工作,減科門診部的感染源。最后,要加強環境檢測工作以及護理人員的感染防范意識。相關部門應該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手、空氣、物體表面等進行抽檢,以掌握婦科門診部的環境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4-5]。
根據該研究結果可知,加強門診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的控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
參考文獻]
[1]潘楚云,鐘時汝,朱維,等.婦科病房無縫隙護理的管理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6):34-36.
[2]鄭敏.加強護理管理在預防與控制老年病房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6):12-13.
[3]王莉.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疾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價值觀察[J].當代醫學,2013(3):79-82.
[4]龔冬芳.無縫隙護理婦科手術患者的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