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安全實用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
1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背景
目前的大數據技術包含了基于數據收集、數據儲存、數據清潔、數據挖掘和基于數據模型等。其中,數據收集主要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使用網絡爬蟲這一手段把出現在網絡和移動設備上的各類信息都收集了起來,并且有效地對這些信息加以了管理。另一方面,使用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收集各種行業的數據。數據存儲就是按照系統規定的形態來收集所需要的數據,例如物理和實測信息。顯而易見,互聯網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且仍在進步當中,這就導致了在世界范圍內的數據量已經增加到很龐大的地步,我們的生活的變化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目前大數據處理方法常用的大數據技術有Spark、Hadoop以及MapReduce。大數據技術在分析數據集背后隱藏的信息時,通過機器學習等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商業價值。大數據技術有很大的作用,目前的大數據技術包含了基于數據收集、數據儲存、數據清潔、數據挖掘和基于數據模型等。其中,數據收集主要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使用網絡爬蟲這一手段把出現在網絡和移動設備上的各類信息都收集了起來,并且有效地對這些信息加以了管理。另一方面,傳感器的使用,尤其是在各種傳感器類型的發展下,對不同行業內數據的收集起到了正向的促進作用。在對數據存儲工作時,大數據的發展可以在龐大的數據內按照系統所規定的方式收集需要的大量數據,比如對物理和實測信息的收集。數據清洗所指的是對收集到的缺陷數據進行篩選及相應處理工作的過程,通過這點來保證結構的完整性。數據挖掘工作是以機器學習的方式,智能化挖掘數據中能分析得來的隱藏信息。而對于數據模型使用工作則是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建立起智能模型并進行各種各樣的預測。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其在各行業的應用也愈發廣泛。例如,根據大數據技術對信息進行采集和分析而建立起的銀行信用卡詐騙檢測模型來預防詐騙犯罪行為,同時大數據技術在財務風險評估和基因信息分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
2網絡安全分析技術
(1)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的作用網絡安全分析收集、存儲和分析網絡安全日志、流量、用戶方向、業務行為等信息,分析網絡中存在的漏洞、潛在的網絡攻擊、和可能發生的網絡信息盜竊威脅,諸如此類的安全威脅都能通過大數據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進行預防,大數據帶來的網絡安全分析的結果,能夠幫助計算機在運行過程當中進行安全維護和保證計算機的穩定運行。所以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是網絡安全維護工作和計算機網絡穩定運行的基礎,網絡安全分析是網絡安全正常運行的重要步驟之一。(2)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技術的現狀目前,網絡安全數據分析是一種基于網絡全流量的分析技術,網絡攻擊給用戶留下了一個可以直接用于網絡跟蹤的印記,網絡攻擊時所生成的各種網絡數據不同于普通流量的網站所需要生成的各種數據,因此,通過對網絡跟蹤的分析,可以準確地認識和了解到網絡的威脅,迅速應對各種網絡攻擊,最終根據這些網絡攻擊的取證結果做出判斷。但是,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更新和發展,會使用戶在網上遭受各種形式的攻擊。只依靠網絡安全流程分析的技術,是無法滿足各種互聯網企業在保護和維持網絡安全方面需求。因此,自動識別各類網絡襲擊、具有自適應保護功能的創新型智能化網絡安全分析技術已成為當務之急。
3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用戶的不斷增多,帶來了數據量的激增,同時也給網絡安全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安全分析中要處理的數據量單位從TB階段正發展到PB階段,在分析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內容比原來詳細更多,分析時進行的維度也變得愈發多樣,信息數據傳輸率逐漸增加,并且0day等漏洞也在增加,同時有組織性的APT式攻擊發生的頻率也較以往更高。這就導致數據在長期保存的過程中丟失的可能性更大,難以跟蹤源頭。特別是在難以降低大量干擾的數據中,對數據的分析效率也很難滿足需求,分析出的結果精度也不夠高。而大數據技術的合理應用讓處理的效率和精度都有所提高,同時降低了處理成本和安全風險,加快了對安全問題的發現速度。與此同時,在網絡安全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挖掘的準確性有實質性的提高,二者的集成在未來有巨大的前景。
4大數據時代計算機信息數據安全問題有效應對策略
(1)加強主機保護設置在計算機安全問題的案例中,實際上,各種病毒的攻擊的對象往往是計算機的主機,所以說對主機做好保護,就能大大提高對攻擊防范的有效性。在采用大數據對用戶的主機的保護機制進行增強的前提下,用戶可以做到只通過相應的功能按鈕進行重置,而無須重新啟動計算機,這一改進可以有效保護系統的主機,進而維護網絡安全。加強主機保護是保護計算機系統安全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須有效地應用這一措施(2)提高終端的安全性能在大數據時代,存儲在網絡終端上的數據量也在增加。持續加強終端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能,保證有效地執行網絡管理規則,是保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有效對策。為了加強網絡終端的安全,不僅要及時修復網絡漏洞,還必須選擇有效的防范病毒入侵、使用新技術有效抵御黑客攻擊的有效對策。此外,還必須實施有效的安全保護,加強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不斷更新云計算模式。應用新技術可以徹底消除攻擊力強的病毒,消除惡意代碼等相關風險因素,從而有效地運行網絡終端設備,保證網絡信息安全。(3)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能力在大數據時代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存在著越來越多種類的計算機病毒,病毒數量也在增加,對計算機病毒的應對變得困難。在計算機網絡的實際運行過程中,想要實現對信息安全的有效維護,病毒處理能力的加強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可以選擇合理的對策進行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范工作。同時計算機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網絡的過程中,應當形成定期的殺毒習慣,重視網絡安全,在網絡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遵循規則,規范自身的行為,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進行維護。
5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中的應用
(1)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網絡信息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當中,要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為了對這些信息進行合理妥當的處理和分析,可以使用將Flume和Scribe采集系統,有效地采集數據。(2)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網絡信息存儲傳統的網絡數據很大,通常存儲在硬盤上。雖然磁盤容量在穩步增長,但磁盤的讀取速度并未跟上時代的發展。而Hadoop大數據技術和YARN分布式文件系統中使用HDFS存儲數據后,無論是數據的讀取速度還是精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夠滿足實際的要求。(3)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網絡信息處理分析所需要的各式信息隱藏業務行為以及互聯網上生成的其他各種信息的背后,大數據的應用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了對數據的高效分析。例如MapReduce框架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數據集質量問題導致的錯誤和不良分析結果,如數據過濾、刪除不完整的數據和改進數據集。同時,還可以使用MapReduce分析經過機器學習預處理的數據集,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建立預測模型,準確分析網絡安全性。機器學習具有良好的一般化性能,可以應對各種網絡攻擊。
6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整合分析平臺
由于大數據技術優于分析、存儲和檢索的傳統方法,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具有從海量信息數據中消除安全問題和隱患的能力。以嵌入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分析平臺為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大數據技術的好處。(1)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網絡安全分析平臺架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網絡安全分析平臺從上到下構成了數據獲取層、數據存儲層、數據挖掘層和數據顯示層。從數據類型的觀點來看,平臺在計算機網絡的運用中生成,如DNS流量信息數據、Netflow流量信息數據、用戶行為信息、網絡結構信息、Web應用信息等。數據存儲層可以通過分布式存儲實現各種非結構化數據的長期存儲。在分析平臺上,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分析和數據顯示可以形成整體。(2)主要技術方法數據挖掘技術:主要實現網絡數據的在線分析和日志信息與交通信息的離線統計,信息數據的統計主要通過Hive實現。為了集成在線信息收集和離線信息收集,該平臺集成了Strom和Kafka計算體系結構。在線信息數據和離線信息數據整合可以實現分布式、非結構化、可靠、高效的海量信息收集和收集,并在整合后將數據發送到相應的分布式存儲點。與常見的數據挖掘方法不同,平臺可以使用Kafka來保證流數據的有效處理,Strom可以傳送各種實時消息,因此計算機網絡在運行中可以連續讀取、發送數據。數據存儲技術:所挖掘的網絡信息數據主要存儲在目前成熟的分布式文件存儲技術HDFS中,可以在不同的數據節點中存儲不同類型的非結構化數據。對于大量的信息數據,HDFS還支持數據的相互導入。數據分析技術:平臺數據分析由成熟的編程模型MapReduce實現,主要用于超過1TB的數據集的并行操作,可以實現數據分布式存儲海量數據。此外,平臺還使用Hive生成數據統計信息,并使用HDFS快速發現和查詢非結構化數據。
【關鍵詞】互聯網+ 入侵監測 安全防御 遺傳算法
1 引言
入侵檢測是一種網絡安全防御技術,其可以部署于網絡防火墻、訪問控制列表等軟件中,可以檢測流入到系統中的數據流,并且識別數據流中的網絡包內容,判別數據流是否屬于木馬和病毒等不正常數據。目前,網絡安全入侵檢測技術已經誕生了多種,比如狀態檢測技術和深度包過濾技術,有效提高了網絡安全識別、處理等防御能力。
2 “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應用到了金融、民生、工業等多個領域。互聯網的繁榮為人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同時互聯網安全事故也頻頻出現,網絡病毒、木馬和黑客攻擊技術也大幅度改進,并且呈現出攻擊渠道多樣化、威脅智能化、范圍廣泛化等特點。
2.1 攻擊渠道多樣化
目前,網絡設備、應用接入渠道較多,按照內外網劃分為內網接入、外網接入;按照有線、無線可以劃分為有線接入、無線接入;按照接入設備可以劃分為PC接入、移動智能終端接入等多種類別,接入渠道較多,也為攻擊威脅提供了較多的入侵渠道。
2.2 威脅智能化
攻擊威脅程序設計技術的提升,使得病毒、木馬隱藏的周期更長,行為更加隱蔽,傳統的網絡木馬、病毒防御工具無法查殺。
2.3 破壞范圍更廣
隨著網絡及承載的應用軟件集成化增強,不同類型的系統管理平臺都通過SOA架構、ESB技術接入到網絡集群平臺上,一旦某個系統受到攻擊,病毒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到其他子系統,破壞范圍更廣。
3 “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入侵檢測功能設計
入侵檢測業務流程包括三個階段,分別是采集網絡數據、分析數據內容和啟動防御措施,能夠實時預估網絡安全防御狀況,保證網絡安全運行,如圖1所示。
網絡安全入侵檢測過程中,為了提高入侵檢測準確度,引入遺傳算法和BP神經網絡,結合這兩種數據挖掘算法的優勢,設計了一個遺傳神經網絡算法,業務流程如下:
(1)采集網絡數據,獲取數據源。
(2)利用遺傳神經網絡識別數據內容,對數據進行建模,將獲取的網絡數據包轉換為神經網絡能夠識別的數學向量。
(3)使用已知的、理想狀態的數據對遺傳神經網絡進行訓練。
(4)使用訓練好的遺傳神經網絡對網絡數據進行檢測。
(5)保存遺傳神經網絡檢測的結果。
(6)網絡安全響應。
遺傳神經網絡在入侵檢測過程中包括兩個階段,分別是訓練學習階段和檢測分析階段。
(1)訓練學習階段。遺傳神經網絡訓練學習可以生成一個功能完善的、識別準確的入侵檢測模型,系統訓練學習流程如下:給定樣本庫和期望輸出參數,將兩者作為遺傳神經網絡輸入參數,學習樣本中包含非常典型的具有攻擊行為特征的樣本數據和正常數據,通過訓練學習得到的遺傳神經網絡可以與輸入的期望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直到期望輸出的誤差可以達到人們的期望值。
(2)檢測分析階段。遺傳神經網絡訓練結束之后,使用權值的形式將其保存起來,將其應用到實際網絡入侵檢測系統,能夠識別正常行為或異常行為。
4 結束語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但同時也潛在著許多威脅,采用先進的網絡安全防御技術,以便提升網絡的安全運行能力。入侵檢測是網絡安全主動防御的一個關鍵技術,入侵檢測利用遺傳算法和BP神經網絡算法優勢,可以準確地構建一個入侵檢測模型,準確地檢測出病毒、木馬數據,啟動病毒木馬查殺軟件,清除網絡中的威脅,保證網絡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徐振華.基于BP神經網絡的分布式入侵檢測模型改進算法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24(2):111-112.
[2]劉成.試論入侵檢測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與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24(2):74-75.
[3]周立軍,張杰,呂海燕.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網絡入侵檢測技術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6,18(6):121-122.
[4]謝勝軍.云計算時代網絡安全現狀與防御措施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26(2):41-42.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防火墻;數據加密;內部網
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檢測中心(以下簡稱:新鋼檢測中心)是獲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實驗室,檢測工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為社會提供冶金產品原燃料,中間產品,鐵、鋼、材產品的理化檢測及環境監測等檢測(監測)服務。其公正性措施中聲明:“客戶可對新鋼檢測中心的檢測服務提出任何保密的要求”,而新鋼檢測中心各種檢測工作信息均需通過計算機內部網進行溝通。作者等身為新鋼檢測中心計算機內部網的管理員,如何確保本檢測中心計算機內部網信息安全也就成為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1、網絡信息安全的概念與知識要點
1.1網絡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技術領域及其概念
網絡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不中斷。
1.2網絡信息安全的知識要點
網絡信息安全的知識要點大致包括:網絡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網絡安全的主要技術、常見網絡攻擊方法及對策、網絡安全建設等方面。
2、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什么說當前網絡安全問題嚴重?這些安全問題是怎么產生的呢?綜合技術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筆者就互聯網的開放性、局域網自身的脆弱性、攻擊的普遍性和管理的困難性四個方面結合新鋼檢測中心內部網絡的實際情況進行如下討論。
2.1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網絡,TCP/IP是通用的協議
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接入進來,如果不加限制,世界各地均可以訪問。
2.2互聯網的自身的安全缺陷是導致互聯網脆弱性的根本原因
網絡的脆弱性體現在設計、實現、維護的各個環節。設計階段,由于最初的互聯網只是用于少數可信的用戶群體,因此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安全威脅,互聯網和所連接的計算機系統在實現階段也留下了大量的安全漏洞。互聯網和軟件系統維護階段的安全漏洞也是安全攻擊的重要目標。盡管系統提供了某些安全機制,但是由于管理員或者用戶的技術水平限制等因素,這些安全機制并沒有發揮有效作用。
2.3互聯網威脅的普遍性是安全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攻擊網絡的手段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普遍。目前攻擊工具的功能卻越來越強,而對攻擊者的知識水平要求卻越來越低,因此攻擊者也更為普遍。
2.4管理方面的困難性也是互聯網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由于企業內部的對網絡傳輸的需求越來越高,受業務發展迅速、人員流動頻繁、技術更新快等因素的影響,安全管理也非常復雜,經常出現人力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現象。
3、網絡安全的主要技術
3.1防火墻技術
3.1.1防火墻技術的概念。“防火墻”就是一個把互聯網與內部網(通常指局域網或城域網)隔開的屏障。
3.1.2防火墻的技術實現。①防火墻的技術實現通常是基于所謂“包過濾”技術,而進行包過濾的標準通常就是根據安全策略制定的。在防火墻產品中,包過濾的標準一般是靠網絡管理員在防火墻設備的訪問控制清單中設定;②防火墻還可以利用服務器軟件實現。早期的防火墻主要起屏蔽主機和加強訪問控制的作用,現在的防火墻則逐漸集成了信息安全技術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都具有加密、解密和壓縮、解壓等功能,這些技術增加了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安全性。
3.1.3防火墻的特性。防火墻具有以下特性:①所有從內到外和從外到內的數據包都要經過防火墻;②只有安全策略允許的數據包才能通過防火墻;③防火墻本身應具有預防侵入的功能,防火墻主要用來保護安全網絡免受來自不安全的侵入。
3.1.4防火墻的使用。個體網絡安全有特別要求,需要和Internet聯網的企業網、公司網,才建議使用防火墻。
3.2數據加密技術
3.2.1數據加密技術的含義。所謂數據加密技術就是使用數字方法來重新組織數據,使得除了合法受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復原先的“消息”變得非常困難。
3.2.2常用的數據加密技術。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術有對稱加密技術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對稱加密技術是指同時運用一個密鑰進行加密和解密,非對稱加密技術就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鑰不一樣,它有一對密鑰,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這兩個密鑰必須配對使用,也就是說用公鑰加密的文件必須用相應人的私鑰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3.2.3數據加密技術的發展現狀。在網絡傳輸中,加密技術是一種效率高而又靈活的安全手段,已不斷地在企業網絡管理中得到推廣。
3.3訪問控制
3.3.1身份驗證。身份驗證是一致性驗證的一種,驗證是建立一致性證明的一種手段。身份驗證主要包括驗證依據、驗證系統和安全要求。
3.3.2存取控制。存取控制規定何種主體對何種客體具有何種操作權力。主要包括人員限制、數據標識、權限控制、類型控制和風險分析。存取控制也是最早采用的安全技術之一。
4、常見網絡攻擊方法及對策
4.1網絡攻擊的常見方法
①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戶的帳號和口令登錄到目的主機,然后實施攻擊活動。
2006年4月17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近期危險化學品事故情況的通報》,總結了危險化學品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其造成危害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運輸車輛嚴重超載,車輛和槽罐質量狀況差;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違規駕駛;承運單位無資質,違規運輸;生產、充裝企業違規違章;道路運輸安全監管不嚴,路面控制措施不利;發生事故時不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在發生事故時,人為延遲或因特殊情況無法及時獲得事故位置信息;不能及時得到運送貨物的詳細情況;救援措施不得力。
目前,無論是美國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條例》、歐盟的《薩維索指令||》,還是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都是從管理的角度對危險品的生產、存儲、運輸和使用進行規范,還沒有從技術的手段來解決危化品運輸的安全問題。針對此情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交通部、公安部聯合提出了“科技興安”的指導方針,希望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減少事故的發生,在發生事故時提高救援處理的效率。然而,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實現對危化品本身的狀態、泄漏狀態、罐體狀態、車輛狀態進行全方位監測與跟蹤的系統。基于此,我們開發了“基于衛星定位與先進傳感技術的危化品運輸監測與跟蹤網絡化系統”,通過傳感和網絡通信技術實現危化品運輸的智能與安全。
系統功能
基于“衛星定位與先進傳感技術的危化品運輸監測與跟蹤網絡化系統”將先進的MEMS傳感技術與衛星定位和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智能安全與可視透明化,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實現運輸容器的數字化
當前行業應用的危化品運輸罐式集裝箱和槽罐車基本都是通過傳統的壓力和液位傳感器將其壓力和液位的模擬量值傳遞到模擬量表盤上。要了解某一罐式集裝箱的壓力和液位時必須通過肉眼直接觀察表盤。司機在運輸途中出于安全的需要,要密切觀察罐式集裝箱內部的壓力和液位值,以確保沒有泄露和壓力增高而可能引起的罐體爆炸等。目前這種通過肉眼觀察表盤來了解罐式集裝箱內部壓力和液位的方式,其缺點一是信號不準確,另外由于表盤附在罐體上,司機在運輸過程中要觀察壓力值必須轉頭方可觀察到表盤值,增加了運輸的危險性。
本系統中通過壓力和液位MEMS傳感器,將壓力和液位變送為電信號,并通過信號處理模塊對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處理,將壓力和液位的模擬量變送到數字量,并傳輸給顯示終端。這樣,實現了罐式集裝箱狀態檢測的數字化,其特點是這些經過變送的數字量信號,可以傳輸給本地的顯示終端或司機駕駛室的顯示終端,司機可以在駕駛室表盤位置觀察到車后罐式集裝箱的狀態。除對運輸介質的壓力、液位進行數字式探測外,還可對部分介質的溫度進行探測。同時,這些數字量信號將通過公共通訊網絡如GMS/GPRS將罐式集裝箱的狀態遠程傳輸到監控中心,從而實現對罐式集裝箱的遠程跟蹤與監控。
2 實現介質泄露的實時探測與遠程監測
運輸介質有無泄露,發生泄露時泄露的是何種介質,泄露程度如何都是需要關注的。行業經常發生危化品泄露后司機逃逸的現象,救援人員不清楚具體泄露的是何種介質、危害程度如何、如何處理等。這就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指出的“發生事故時不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不能及時得到運送貨物的詳細情況而造成救援措施不得力”。
本系統的危化品泄露探測器采用MEMS氣體傳感器,可以準確實時探測危化品泄露的全面情況,包括介質品類、泄露的是何種氣體、泄露等級和危險程度、泄露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從而使發生事故處理時能夠采取有效直接的應對措施。
3 實現運輸載體的智能化
運輸車輛和罐體有無危險?監控中心如何進行應對和預防?如何對運輸車輛進行監管?該系統中的加速度和空間姿態傳感器實現對運輸載體監測,遠程監控中心通過傳感器上傳的數據來判斷車輛有無撞車、傾覆等危險事件發生。在此類危險事件發生時,即使沒有危化品泄露,也要采取緊急應對和處理措施。
4 實現運輸貨物的安全化
危化品,特別是汽油、煤油、航空燃油等非有毒介質的防盜是個嚴重的問題。如今集裝箱運輸中貨物安全(偷盜、掉包)事件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幾乎天天都有發生,其中大部分發生在集裝箱載體上。全世界每年因為集裝箱貨物被盜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200~5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在2000億美元以上。據統計,公路運輸的不安全因素已經導致全球一年至少損失900億到1500億美元。在國內,集裝箱貨物被盜的事件也屢有報道。
本系統開發的腔體開關探測器采用接近開關實時檢測的原理,內部集成微型探測傳感器、低功耗的微處理器和短距離無線發射模塊。針對罐箱與槽罐車偷盜點的不同,設計分別適用于罐箱的腔門開關探測器和槽罐車的閥門開關探測器的結構和探測電路。當閥件開關時,安裝在罐箱和槽罐車的開關探測器內的微處理器會探測到門的開關狀態,并將開關狀態以有線或短距離無線的方式發送給運輸載體檢測終端的中央處理器,并發送給本地和遠程監控終端,實現了對運輸過程中貨物運輸安全的有效監管。
5 實現物流信息的可視透明化
“在發生事故時,人為延遲或因特殊情況無法及時獲得事故位置信息”,也是危化品運輸造成損失的一個原因。2006年6月23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交通部聯合《關于加強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管理的緊急通知》的安監總危化[2006]119號文件。文件要求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裝的GPS要符合《危險化學品汽車運輸安全監控終端》(AQ3004-2005)要求。已安裝的不符合要求的GPS,要加快改造進程,達到聯網監控的要求。
本系統中采用符合AQ3004-2005標準的車載GPS定位系統,實現對危化品運輸載體的準確定位,并通過手機網絡和衛星通信網絡將位置信息實時傳輸到監控中心,實現對運輸車輛的運輸路線、歷史軌跡、行駛速度的實時跟蹤和事后監管。
本系統實現了所運介質、裝載容器和運輸車輛的相關監測信息的實時傳輸,實現危化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物理量(壓力、液位、溫度等)、機械量(碰撞、傾覆、剎車等)、化學量(成分、泄漏、等級等)等主要參數的本地監測與跟蹤。并結合GPSIGSMIGPRS網絡、USSD、衛星網絡和Internet等通訊技術,通過危化品運輸遠程監控中心,實現危化品運輸全過程的遠程監測與跟蹤,確保危化品運輸安全、可靠、高效、環保,實現供應鏈信息透明化,為資產管理和運輸物流提供實時信息流平臺,大大提高企業效率與行業效益。
系統架構與技術指標
“基于衛星定位與先進傳感技術的危化品運輸監測與跟蹤網絡化系統”能夠確保一旦危化品運輸容器、車輛、船舶等發生危化品泄露事件,可以實時探測到泄露的全面情況,包括介質品類、泄露等級、泄露地點、泄露時間等。同時,可以對運載介質和運輸載體進行監測,包括介質溫度、壓力、液位,運輸載體速度、加速度、空間姿態以及環境溫濕度等,來實現對危化品運輸過程中的介質狀態、運輸工具碰撞、傾覆、超速等的狀態監測。
另外,隨著國際上反恐要求和措施的不斷提升和加強,要求盡快實現對危化品的運輸全程實時監測,通過在各罐口加裝開關探測傳感器,判別運輸途中貨物運輸的安全,防止被盜,避免和預防惡意攻擊等恐怖事件。通過配置GPS/GPRS系統、衛星通訊系統,實現危化品在運輸全過程中的全程監測與跟蹤。在確保貨物運輸安全、可靠、高效、環保的同時,也實現了供應鏈信息透明化,為資產管理和現代物流提供了實時信息流基礎。
>> 深化教學改革 培養土木工程應用型高級人才 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大學英語高級人才培養模式解析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網絡教學 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物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 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探討 關于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獨立院校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獨立學院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探與實踐 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中職學校雙師型高級人才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教育改革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立足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計算機專業創客教育模式構建 “三本”高級應用型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新華社.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EB/OL]. (2006-05-08)[2011-05-21]. /jrzg/2006-05/ 08/content_275560.htm.
[3] 鄢光哲. 國內網絡安全人才匱乏[EB/OL]. (2009-07-23)[2011-05-21]. /news/info/41951.
[4] 周順先,甘金明. 地方高校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梧州學院學報,2010(4):82-85.
[5] 陳昕,蔣文保. 信息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21):105-108.
[6] 賈鐵軍. 網絡安全管理及實用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8.
[7] 賈鐵軍. 重點課程特色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0(6):91-94.
[8] 李世明,周國輝,夏曉冬. SMTM教學模式在信息與網絡安全課程上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0(8):100-103.
[9] 賈鐵軍. 堅持重點課程建設 改革實踐教學方法[J]. 黑龍江教育,2010(5):62-63.
Reform on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Applied Talents in Network Security
JIA Tiejun, WANG Xiaogang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