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教育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健康教育路徑 ;跌倒; 老年病人
健康教育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綜合深化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1],能指導護士有預見性、主動性地開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有利于健康的護理過程中。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了120例跌倒的老年病人,我們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整體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我們的具體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男性108例,女性12例;年齡62~86歲,主要疾病:冠心病、高血壓16例、腦梗塞32例、短暫性腦缺血42例,頸椎病14例,帕金森氏病16例。按住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健康教育路徑:即在入院當天、各種檢查前、入院后及出院前給予健康指導。對照組采用傳統方式僅在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健康教育路徑:(1)健康教育路徑時間及內容制定:入院時:接診護士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介紹院規、病區環境、病房設施及使用方法,如病情允許,盡可能扶助患者親臨每一處環境,對易跌倒危險處給予特別提醒。入院24小時內:入院護理評估并和家屬交談以收集資料,分析致跌因素、制訂安全防護措施。各種檢查前講解檢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對有跌倒高危險性患者由專人陪同檢查。第2~6天:了解病人健康知識需求,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講解跌倒的預防及跌倒時自我保護相關知識。第7~8天:了解病人健康教育內容掌握情況及功能鍛煉情況,,必要時給予重復講解。出院前一天 :進行出院指導,并采用問卷調查表評價病人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2)健康教育路徑實施:責任護士每天根據健康教育路徑表上的要求予以實施,對易跌倒的老年病人扶助他 親臨每一處環境,對有拐彎、臺階、門檻、腳墊或安有玻璃門的地方應特別提醒,介紹呼叫器及扶手、護欄的使用,直到病人理解。制作跌倒預防專題講座,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進行伸展訓練、肌力訓練、平衡訓練、步行訓練。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指導患者試做各種姿勢的改變,并適當在墊子上做假摔預想軟著地練習:如快要跌倒時,立即低頭,屈肘團身,使身體自上而下順勢著地,不可直臂撐地。從而逐漸形成自我保護的習慣動作。對有髖部骨折史者,建議使用髖部保護墊[2]。護士長在晨會交班或查房時隨時檢查、督促。致跌危險因素評估,制訂措施,預防跌倒的發生:對有跌倒危險的病人、責任護士應做好相應的致跌危險因素評估。如:測量身體站立時的血壓,以確定有無直立性低血壓;通過“止步交談”現象的觀察、平衡功能的評測,正確評估病人活動能力。通過與病人交談,了解其暈厥、跌倒史,幫助病人分析致跌因素,制訂措施,預防跌倒的發生。交接班時,認真交接高危患者,對有跌倒可能的患者,護士應在護士站一覽表貼上醒目標志,使值班人員對患者的高危險性一目了然,從而給予特別注意。并認真做好床頭交接班工作,同時應將患者的病情,致跌的危險因素和采取的措施對家屬或陪護做詳盡說明,以取得配合。病人在出院時將路徑表以健康教育處方的方式交給病人。(3)健康教育路徑的評價:采取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病人掌握健康知識程度情況。問卷包括10個問題,讓病人能復述自身疾病及預防跌倒的相關知識,每個問題設三種答案: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別得分3、2、1分。病人出院前給予問卷測試,25~30分優,20~25分為良,15~20分為一般,15分以下為差。出院半年后采取家庭巡診的方式了解病人有無再次跌倒情況發生及跌倒后損傷情況。
2 結 果
2.1 兩組病人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實驗組健康教育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χ2=19.86,P
2.2 兩組病人再次跌倒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χ2=4.68,P
2.3 兩組再次跌倒患者損傷情況比較:對照組再次跌倒者15例,未出現損傷者2例,軟組織挫傷8例,硬膜下血腫3例,骨折者2例,再次住院者8例;實驗組再次跌倒者6例,未出現損傷者4例,軟組織挫傷者2例,再次住院者1例。
3 體 會
3.1 健康教育路徑是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4]。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老年易跌倒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將健康教育內容、時間及先后程序進行細化、具體化,使護理人員對教育內容有預見性、計劃性和目的性。
3.2 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使患者主動參與到健康教育計劃中來,融洽了護患關系,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連貫性,顯著提高了教育效果,滿足了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加強了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溝通,自然避免或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3.3 通過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老年易跌倒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所有護理人員都明確各自的職責,并能有預見性地,有計劃地向病人提供主動的、連續的護理,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延續性。解決了因護理人員短缺,健康教育不全面、不連貫的問題,并能及早發現病人易致跌倒的危險因素,及時采取護理措施,避免了跌倒的發生,并通過指導病人跌倒時采取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有效減輕了跌倒后的損傷情況,減少了因跌倒導致的反復住院次數,從而也減少了病人的醫療費用支出。
參考文獻
[1]耿俊梅.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3,17(12下):1455.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住院部自2013年6月至12月98例農村老年患者。男53例,女45例,平均年齡74歲。
1.2 方法 采用服藥狀況問卷,ADL問卷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2、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75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當中有60%不能遵從醫生醫囑進行正確服藥,服藥的依從性差。
3、討論
3.1、原因
3.1.1自身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老年人的各種能力均下降,包括記憶力、聽力、視力、日常生活能力等,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老年人依從性差。
3.1.2 缺乏對藥物的了解 農村老年人的主觀意識強,習慣憑經驗、直覺判斷事物。固執、偏激、多疑的思想導致對用藥存在偏見,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感到害怕,擔心誘發其他疾病,出現擅自停藥或減少劑量的做法。從而使得服藥依從性變差。
3.1.3 文化知識欠缺 學識對服藥的依從性也有一定的影響。[1]農村老年患者普遍文化低,接受能力差,不能正確掌握服藥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故出現少服、漏服、誤服現象,還有對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不了解,對病情暫時的穩定誤認為是疾病痊愈,不能堅持用藥,誤信廣告藥偏方藥,對普通藥不信任,崇拜貴重藥。
3.1.4疾病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組織器官發生進行性的變化,決定了老年人慢性病并發癥增多,增加聯合用藥機會,服藥的復雜性增加,亦導致服藥依從性下降。
3.1.5 活動不便與缺乏照料 社會轉型加快,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空巢家庭越來越多,老年患者由于各種疾病導致活動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缺乏子女照料,得不到家庭與親屬的支持,而使得老年患者依從性差。
3.1.6 心理護理 在調查中一些老年人求治心切,違背醫囑、盲目的超劑量地服藥,也有一部份老年人或由于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為節約費用,或由于不服老心態在疾病狀態稍有改善便擅自停藥[2]。
3.2 護理對策
3.2.1加強健康宣教 根據農村老年人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護患溝通,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老年人服藥后的感受,幫助其解決顧慮,干預其不依從性的原因。從而提高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
3.2.2 合理用藥,簡化治療方案 根據農村老年人的經濟情況差,合理用藥。特別是長期服藥者,盡量選用價格適中療效肯定的藥物,使病人可以長期堅持用藥,提高服藥依從性。
3.2.3 心理護理 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讓老年人更多了解疾病,藥物的相關知識及告知不遵守醫囑的嚴重后果。建立各種提醒裝置,用各種忘記方式提醒服藥。
3.2.4 家庭配合及社會支持 護士應該加強與老年患者身邊親屬進行溝通,爭取家屬配合,指導家屬觀察病情變化,監督指導老年人用藥,同時協助取得社區服務機構的幫助,定時提醒和協助老年人服藥,從而提高老年人服藥依從性。保證老年人的健康。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0-0146-03
老年人受到自身身體機能的影響,一旦發生骨折,極易導致疼痛和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影響到自身的正常生活[1]。為了促進老年骨折患者的恢復,需要做好相應的臨床護理。但常規護理往往無法獲得滿意的效果,將中醫理論應用于對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則可以更好地針對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等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本研究中筆者即探討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并發癥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齡61~88歲,平均(69.7±1.3 )歲。骨折部位統計:股骨頸骨折35例,尺橈骨骨折32例,肱骨骨折20例,脛(或)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3例。骨折類型統計:單純骨折55例,不穩定骨折25例,穩定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受傷原因統計:車禍傷55例,自行摔傷30例,其他原因13例。排除合并神經、血管受損者及合并骨腫瘤和嚴重臟器等疾病者。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骨折類型、年齡、受傷原因和骨折部位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常規訪視和健康教育,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交流,保證治療和護理的正常進行。術后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和常規飲食指導等,并于術后1~2 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予以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①治療前。在患者入院之后,即及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大多會受到疾病以及陌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出現焦慮和緊張、煩躁等情緒。從中醫角度進行分析,異常情志的出現會對患者機體造成不利的影響。中醫認為“憂思悲觀,后情志內傷”,以及“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等。要注意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對患者的情志干預等,對患者的情志失調種類予以辨別,并結合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和情志疏導。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患者自身疾病及手術治療相關情況介紹給患者,以引導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放松心情,解除心理負擔。積極指導患者學習各種放松的技巧,并指導患者家屬配合護理人員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從而更好地引導患者配合醫務人員的各項工作,保證后續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②治療后。在完成相應的手術之后,待患者病情穩定,及時將患者送回病房。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表現,并做好對患者的拍背和排痰等基礎護理。注意維持良好的病房環境,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生活和飲食指導,積極預防各種術后并發癥的出現。從中醫角度進行分析,受到骨折損傷以及手術創傷的影響,患者機體會出現異常的變化,存在中焦滯化及血氣虧損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在病情穩定之后,適當食用一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以維持良好的機體氣血狀態,緩解術后疼痛程度,促進骨折的愈合。如果患者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術后出現明顯的血氣虧損現象,則可以指導患者在飲食過程中聯合食用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包括當歸、枸杞以及肉桂等,以維持良好的氣血狀態,促進術后恢復。③恢復期。在術后的功能恢復階段,護理人員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掌握必要的鍛煉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并指導患者學習科學的康復鍛煉方法,以加快骨折的愈合,促進患肢的功能恢復。
1.3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并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相關內容來評估治療效果。其中:①痊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功能活動均恢復至正常水平,經X線片檢查可見骨折骨性愈合;②顯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功能活動均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經X線片檢查可見骨折臨床愈合;③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功能活動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經X線片檢查可見骨折遲緩愈合;④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較之治療前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功能活動未恢復,經X線片檢查可見骨折遲緩愈合。最終統計時,痊愈和顯效以及有效均計入總有效率中。(2)患者疼痛評分變化情況。利用四級評分法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分為無疼痛;1分為輕度疼痛,可耐受,不影響正常生活和休息;2分為中度疼痛,需要藥物處理;3分為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正常休息。(3)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泌尿系統感染和肺部感染以及便秘和壓瘡等。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予以χ2檢驗,患者的疼痛評分予以t檢驗,并用(x±s)表示。P
2 結果
2.1兩組臨床效果分析
觀察組痊愈25例,顯效15例,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疼痛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經統計比較,治療前兩組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變化情況分析(x±s,分)
2.3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經統計比較,觀察組分別有1例出現肺部感染,1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1例出現便秘;對照組有1例出現肺部感染,3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2例出現壓瘡,3例出現便秘,所有患者均經積極治療后明顯好轉。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75%(P
3討論
老年骨折患者受到自身身體機能的影響,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后較易出現疼痛和各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隨著醫療護理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護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護理要求。而通過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康復鍛煉時期對患者實施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則可以更好地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并減少各種并發癥的出現。
在患者入院之后,即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中醫角度進行分析,患者會存在情志異常現象,不利于手術治療以及術后恢復等[3]。為此,要注意對患者的情志失調種類予以辨別,并予以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情志疏導,從而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為患者之后的手術治療以及術后恢復等創造良好的條件[4]。骨折術后患者大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現象。中醫理論認為,骨折患者體內會出現氣血異常,形成血瘀,導致氣血運行失常。骨折對機體的氣血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氣血在體內瘀積不散,因此導致疼痛情況的出現[5]。為此,在手術之后要做好相應的基礎護理,并注意從中醫角度分析患者的機體狀況。要認識到骨折損傷以及手術創傷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影響,導致中焦滯化以及血氣虧損的出現[6]。術后初期在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要注意指導患者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各種油膩的食物[8]。在病情穩定之后可以指導患者適當食用一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以維持良好的機體氣血狀態。通過有效的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達到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的效果[9]。到術后恢復的后期階段,已經有骨痂的形成,這一階段需要充足的營養作為支持,以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氣血狀態,對于存在血氣虧損的患者,可指導其在飲食過程中聯合食用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以促進術后恢復[10]。另外在術后的功能恢復階段要做好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并嚴格控制鍛煉強度以促進功能恢復[11]。
潘麗然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廣西南寧 530021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對老年患者進行髖部骨折手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研究,并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觀察老年患者在接受髖部骨折手術后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對對照組的患者只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首先,考察實驗組患者對功能鍛煉知識的理解情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其次將功能鍛煉包括的術后進行足背或足趾運動等的依從性5個共條目,按照功能鍛煉的時間分為1~5分五個評定等級,總的得分范圍為5~25分。最后對于心理疏導的影響,可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對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減輕程度和緩解率進行測量。將實驗組的評定標準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 首先,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后,其對髖部骨折手術后功能鍛煉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有24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優,優秀率為60%,有11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良好,良好率為27.5%,有5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為及格。所有患者都達到了及格的標準。對照組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優秀,優秀率為32.5%,有11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為良好,良好率為27.5%,有8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及格,及格率為20%,還有8例患者對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得分等級為不及格,不及格率為20%。其次,實驗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為12~25分,而對照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為8~18分。再次,最后,實驗組患者的GDS檢測平均得分為7.2分,對照組患者的GDS檢測平均得分為8.9分,可見對照組患者的抑郁程度較高。結論 經過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的老年患者,對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理解較為深度,同時抑郁程度明顯降低,并且對從能鍛煉的依從性情況較好,所以術后恢復情況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的意義重大,值得推廣。
[
關鍵詞 ] 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老年;髖部骨折;功能鍛煉;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68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a)-0130-03
髖部骨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困擾老年人正常生活的嚴重性損傷疾病。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多以股骨頸骨折及粗隆間骨折為多。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后由于醫療費用、傷殘、心理困擾等原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嚴重的問題,目前臨床對采用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骨折治療的目標是使骨折愈合,使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最大限度的恢復正常生活。因此,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及時全面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1]。醫學界長期以來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的方法進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老年髖部骨折術后的功能鍛煉效果,本文作者對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8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80例的臨床資料,排除老年癡呆、膝關節病變等,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分布在64~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1.3)歲。骨折發生部位:股骨頸骨折45例,股骨轉子間骨折35例。手術方式:內固定43例,全髖置換37例。文化程度:文盲30例,小學32例,初中9例,高中及以上9例。根據患者意愿,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骨折部位、手術方式等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的髖部骨折術后護理方法。常規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的觀察、記錄,術后并發癥如泌尿系統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的預防護理,術后功能鍛煉等。對實驗組患者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首先,向患者解釋并普及髖部骨折手術后進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鼓勵患者要堅持進行不要間斷,并通過隨訪、電話訪問等方式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監督,對患者在鍛煉中遇到的問題,要耐心的進行解釋和解決。其次,及時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心理狀態不好或有抑郁傾向的患者,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排查患者出現抑郁的原因,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功能鍛煉中來,最大限度的為患者提高物力和心理支持,免除患者的后顧之憂。再次,向患者介紹通過功能鍛煉取得良好恢復效果的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鼓勵患者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最后,鼓勵患者之間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互相勉勵,患者家屬要做好堅強的后盾工作,讓患者有良好的功能鍛煉環境。當發現患者有進步或成功之處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并鼓勵患者堅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的功能鍛煉康復過程中,要做好相關數據的記錄工作,一方面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問題所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后期的研究。
1.3觀察指標
我們所選擇的觀察指標主要有三個。
觀察指標之一:問卷調查。在患者進行了三個月的功能鍛煉之后,通過問卷的形式,考察所有患者對功能鍛煉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問卷調查可以是患者進行自我評定,也可以由家屬代為評定,對于無自我評定能力的患者,要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評定。問卷的制定,要有相關的專業人員,如護理專家、一線工作人員等合作設計,問卷應該包括兩個部分,即:一般資料和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一般資料應該包括如患者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發病部位、手術方式等;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制定。可以設定為單選或多選題,按照難易程度設定計分,設定的評分的等級為:<60為不及格,<75分為及格,<85分為良好,<100分為優秀[2]。
觀察指標之二: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所包括的五個因素,即每天堅持按計劃完成足背、足趾運動,每天堅持按計劃完成踝關節的運動,每天堅持按計劃完成股四頭肌的運動,每天堅持按計劃完成床邊功能鍛煉,每天堅持按計劃完成使用拐杖下床行走。每個鍛煉內容為5分,患者按照完成的程度,即從來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等分配5分,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總得分進行比較。
觀察指標之三:GDS檢測。采用老年抑郁量表測量所有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之前進行的GDS值,然后經過三個月的功能鍛煉后,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測量。量表共設有25個問題,包括患者是否出現情緒低落、活動減少、脾氣暴躁、易動怒、喜怒無常等。GDS量表的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記錄兩組患者的得分情況并進行比較[3]。
1.4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2.0對兩組患者所得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比較采用檢驗,保證P<0.05,從而保證統計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問卷調查結果
對所有患者均發放與功能鍛煉相關的問卷,患者可以通過自我評定或代評定的方法進行答卷。經統計,實驗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優,優秀率為60%,有11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良好,良好率為27.5%,有5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為及格。所有患者都達到了及格的標準。對照組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優秀,優秀率為32.5%,有11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為良好,良好率為27.5%,有8例患者的問卷得分等級為及格,及格率為20%,還有8例患者對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得分等級為不及格,不及格率為20%。其對比結果如表1。
經過對比可以發現,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后,其對髖部骨折手術后功能鍛煉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
2.2 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結果
本次調查了功能鍛煉的五個相關內容,即足背、足趾、踝關節等,根據患者的功能鍛煉情況,合理分配5個分值。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為12~25分,而對照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為8~18分。其具體分布如下:實驗組患者中,有超過50%的患者按照總是可以按照計劃完成所有的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61.6%的患者可以經常性的按照計劃完成四個及以上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70.4%的患者可以“有時性”的按照計劃完成三個及以上的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82.1%的患者可以偶爾完成兩個及以上的相關功能鍛煉。而對照組患者中,有超過35%的患者按照總是可以按照計劃完成所有的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40%的患者可以經常性的按照計劃完成四個及以上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47%的患者可以“有時性”的按照計劃完成三個及以上的相關功能鍛煉,有超過55%的患者可以偶爾完成兩個及以上的相關功能鍛煉。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實驗組患者可以更好的完成功能鍛煉,其依從性情況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2.3 GDS檢測結果
在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之前,對所有患者進行GDS檢測,在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一個月、兩個月和三個月的時候,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GDS檢測,以第三次檢測結果為例:實驗組患者的GDS檢測平均得分為7.2,對照組患者的GDS檢測平均得分為8.9。詳見表2。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對照組患者的抑郁程度要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的抑郁程度。
3討論
老年患者發生髖部骨折后,其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很多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會由于恢復較慢或恢復程度不良等情況,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會嚴重影響老年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在本次調查中,老年患者多為農民或者單位退休員工,由于時代的影響,其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對功能鍛煉等相關知識的了解較少,加上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常常忘記進行功能鍛煉,或者不能正確的進行功能鍛煉,對于某些家庭條件不好的患者來說,可能就不會進行功能鍛煉。因此,當前老年患者在接受手術后的恢復情況并不理想,其恢復情況較差又會引起患者出現某些心理問題,如此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4]。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影響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的要素有很多,如害怕疼痛、懶惰無督導、條件不具備等,這些影響因素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恢復情況。如在隨訪中發現,有60%的患者因為懼怕疼痛不愿進行功能鍛煉。其實,術后疼痛不僅是身體機理的反應,更是一種心理反應,不少患者害怕疼痛又不愿使用止疼藥物,在復雜的心態中產生對疼痛的恐懼感。又如,某些患者因為身體虛弱、體力不夠等難以進行功能鍛煉,這部分患者多是由于年紀較大,難以適應手術帶來的巨大創傷,或者身體存在其他合并癥,使得患者的身體在手術后變得脆弱難當,無法進行功能鍛煉。另外,對醫學知識的缺乏,擔心進行鍛煉導致骨折移位等不良情況的患者也會拒絕進行功能鍛煉。
蘇敏[5]在《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的認知和依從性的調查及對策》的研究中對100例患者從功能鍛煉的認知、依從方面進行分析,討論了相關影響因素并提出結論。該研究并沒有對患者心理方面的指導進行相關研究,忽略了老年患者在接收治療以及后續的恢復中會有一定的心理波動。本次研究中就從心理方面也加以分析,對于患者拒絕或不愿進行功能鍛煉的原因,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應對。首先,要對患者做好疼痛教育,鼓勵患者正確的使用止痛藥、止痛方法等,開始鍛煉時要采取小幅度、小范圍,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鍛煉。其次,要提高患者對康復的正確認識,給患者講解成功的案例,及時發現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緒并加以疏導。再次,家庭成員要做好堅強的后盾工作。老年人由于體力有限或記憶力較差等原因,在進行功能鍛煉時,需要家庭成員給予及時的幫助,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最后,相關部門要做好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幫組患者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了解足夠的知識,愿意并自覺進行功能鍛煉。
通過本文的對比試驗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在經過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了緩解,患者可以自動進行功能鍛煉,并且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情況良好。通過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實驗組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功能鍛煉,使得肢體的恢復速度加快,大大縮短了康復的時間,同時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消極心理等得到了及時的排解。因此,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要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早日康復的信心,提升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6]。
綜上所訴,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需要得到醫生、護士和家庭成員的幫助,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積極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提升患者鍛煉的依從性,使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
[
參考文獻]
[1] 方漢萍,杜杏利.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訓練新進展[J].中國衛生產業,2012(2):126-127.
[2] 陳梅,陳曉文.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訪視與康復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2013(3):683-686.
[3] 劉素林.心理疏導配合康復訓練在老年人髖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09(3):892-893.
[4] 靳學芬, 蒲容.健康教育在老年髖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1(7):22-25.
[5] 蘇敏.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鍛煉的認知和依從性的調查及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2):2044-2045.
>> 老年癡呆病人生活飲食能力的臨床調查和護理對策 中職護理專業臨床實訓課教學現狀調查和對策 對“留守學生”問題的調查和對策建議 西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和思考建議 對物理實驗開出率低現狀的調查和建議 我國老年護工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五年高護學生化學學習現狀的調查和分析 延邊地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需求的調查和分析 績效管理方法在老年癡呆病區護工管理中的應用 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調查和教育對策 職業院校師生信任危機的現狀調查和應對策略 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廣東某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在職培訓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高校日本文學課教學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對我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科研現狀調查和對策 新時期高校社團的現狀調查和對策思考 順德區危險廢物現狀調查和處理對策淺析 村鎮建設檔案工作的現狀調查和對策分析 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施永興. 中國城市臨終關懷服務現狀與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 124-127.
[4] 王涌, 阮列敏, 史定妹, 等. 大型綜合性醫院護工規范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醫院, 2011, 15(5): 70-72.
[5] 劉秀芳. 從日本老年介護事業看中國護工管理與發展[J].護士進修雜志, 2005, 20(7): 596-598.
[6] 劉鑫. 護理執業風險防范指南[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 358.
[7] 林玉霜. 現階段護工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體會[J]. 護理與康復, 2010, 9(6): 529-531.
[8] 劉華, 蔡霞. 對護工安全管理的認識與管理對策[J]. 護理研究, 2006, 20(8): 2050-2051.
[9] 吳欣娟, 馬麗莉. 北京市各級醫院護工的管理現狀調查[J]. 護理研究, 2005, 19(4): 591-592.
[10] 原志芳, 張清. 天津市三甲醫院護工管理及使用現狀調查與對策[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13): 1750-1755.
[11] 錢虹. 護工護理引發的若干問題及應對措施[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6, 19(5): 104-105.
[12] 陸巍. 護工職業態度調查及教育對策[J]. o士進修雜志, 2000, 15(12): 933-934.
[13] 李秀云, 林成娟, 曾, 等. 醫院專職陪護人員壓力因素調查研究[J]. 護士學雜志, 2005, 20(5): 45-48.
[14] 王玉梅, 鄭艷, 任偉, 等. 清遠地區各級醫院護工現狀調查及對策[J]. 衛生職業教育, 2015, 33(19): 102-104.
[15] 尤彩珠. 護工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醫藥衛生, 2006, 6(11): 59.
[16] 郭晶. 淺析科學發展觀的人文關懷的價值意義[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 (1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