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翻轉課堂的核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2-0147-02
在高職類型的學校中,生源以初招生為主,信息技術課程主要由教師利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如電子教室、大屏投影或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但其本質還是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F代化的教學設備掩蓋不了其填鴨式的本質。這種新媒體手段只是給“鴨子”用新的設備來“填充”。學生們則“一言不發”、“各自為政”。有的學生昏昏欲睡,有學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神游,多數學生“人在教室心在外”,學生是被動接受式學習。這種信息轟炸式的教學,完全淹沒了學生自身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看不懂課本,題目不會做和考試之前發現還有難題時最需要老師。學生有問題不方便問或老師不在身邊的時候,學生有時會自己解決,但大多數選擇放棄……他們參與課堂與老師同學互動協作較少,很少能與教學進度同步,接受新知識也比較緩慢,因此學生的學習存在很大依賴性。時間一長便養成了被動的習慣。二十一世紀互聯網飛速發展,光纖技術成熟,覆蓋面持續擴大,網絡帶寬提升顯著,功能更強勁的智能手機和平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這一切硬件條件改善使信息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而各種各樣的軟件也是出現井噴。現代社會是一個微時代社會,信息和知識越來越碎片化,人與人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也越來越快捷、高效。中國大學慕課資源越來越豐富(例如網易云課程),云課程既有趣又有多種選擇。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安排內容的學習。離開課堂照樣可以學習知識,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多種途徑學習“干貨”。傳統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很多時候是迫于考試的壓力和校方紀律才來出勤。如果我們設計一些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課程呢?因此,在高職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作為老師要研究轉變現狀,更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
1 翻轉課堂的來源和教學理念
在21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也被稱為顛倒課堂或顛倒教室。是指翻轉傳統的教學結構,將課堂學習分為3個階段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課前老師做好準備工作,將學習視頻和PPT等資料上傳至網絡平臺,由每組學生自學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上也就是課中學生按小組展開討論和學習效果展示。課后學生進行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反饋。翻轉課堂是一種翻轉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受到了師生的歡迎,成為當前教育改革與研究的熱點課題。翻轉課堂的成功與探究性學習和主動學習息息相關。翻轉的重點是讓學生知識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有輔助工具更容易實現,沒有輔助也可以做到。
1.1 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么?
1)翻轉課堂組織結構。首先傳統教學模式是課堂上是教師教,學生聽。而翻轉課堂在教室內課堂上則要求小組內,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指導點評以及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把教師講授為中心變為以學生討論展示為中心,真正做到拋棄“滿堂灌”。2)傳統的教學流程被顛覆。該理念核心是將新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前,以網絡教學平臺為支撐精心設計課前學習形式與反饋方式,引發自主學習,為深度理解創設環境。并且完成一些課前小測驗,以幫助學生們針對性地掌握課前自學的知識并且思考自己的疑問在哪里。3)角色互換。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先學習再發問再領悟的方式,有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傳統課堂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翻轉課堂實現了學生提出課前疑難問題,教師來解答。翻轉課堂全面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
2合作學習
在1970年代初的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很有創意性和創意性被稱為合作學習。由于合作學習的方式使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效果顯著所以被人們推崇采用在課堂教學上。合作學習這種策略非常的結構化和系統化,由4至6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整個學習活動中,老師事先布置學習任務,學生以組為單位相互合作完成,獲取小組獎勵。合作學習可以實現諸多教育功能: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平等意識和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3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的合作學習模式
在學生成長的漫長過程中,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翻轉課堂 上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學習。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傳統教學中有一些問題比如學習內容是規定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存在依賴,而翻轉課堂則有效地避免了這些問題。這樣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遠遠比掌握某個知識點更為重要,學力上升必然帶動成績上升。
3.1 翻轉課堂合作教學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合作學習模式主要翻轉課堂在高職信息技術學科的合作學習應用主要由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節點組成。課前信息技術課任老師做好準備工作,將學習視頻和PPT等資料上傳至網絡平臺,盡早向學生呈現學習目標,幫助其快速進入課程學習的預備狀態,由每組學生自學完成所謂的“干貨”學習。課堂上也就是課中的學生按小組展開討論和學習效果展示。課后是學生進行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反饋。
在本課時開始前,老師首先創建本校本系的班課,然后組織學生注冊、添加任課老師的藍墨云班課。提前一周,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軟件學習任務,提供學習資料,包括三個文件:講課PPT、教學視頻、十道自測題。 在上課的前一天,教師通過云課程自由發言功能,收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予以解答,并把學生問題統計出來。課中,也就是師生上課時,先讓學生以小組互助合作形式完成PPT和教學視頻中重點內容的回憶,第二步,讓學生操練起來,不斷巡視發現問題并及時指導糾正,并把發現的問題作為典型讓其他小組思考并解決問題。最后一環是該節課內容的總結與反思,并點撥強化常見問題和困難之處。本課結束后,通過藍墨云班課討論發言功能,與學生進行交流,聽學生的反饋與評價,以及解決個別遺留問題。一個模塊的課程結束后,將所有的平行班3個班安排考試,對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得出結果是未使用翻轉課堂的兩個班的平均分、最高分均低于采用翻轉課堂的班級。
4 結論
高職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在網絡教學平臺包括手機APP平臺(如藍墨云班課)的支撐下,幫助學生實現課前自學、課上深度參與的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對傳統課堂沉疴的突破為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有效路徑。課前,學生圍繞知識和知識的衍生性問題自學,課中學生圍繞這些衍生性問題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爭辯、分享。課后教師學生把知識拓展開來,加深鞏固學習的效果??偠灾D課堂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探究的愿望提高。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個性、富有創新的趨向。創設了多維課堂互動環境,提高了學生合作互助能力,達到學習成績提升的目的。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合作學習,如何設計更能揚長避短達到最優化,這是我們研究翻轉課堂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 劉艷斐,乜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61-66.
關鍵詞:圖形圖像;視頻;音樂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教育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現在教學效率比較高的微課和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本文就對信息技術在微課和翻轉課堂上的應用展開分析。
一、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的定義
1.微課
微課,也就是微視頻課程,顧名思義就是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來進行教學。微課,其中的微就是指時間的短,所以微課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教學時間短,比起傳統的教學時間,微課的教學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所以在微課的課堂上,學生的集中度會比較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比較高。由于微課的教學時間比較短,因此微課的教學內容比較通俗易懂,而且微課的教學重點也非常突出,因此通過微課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很容易提高的。
2.翻轉課堂
所謂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地位進行翻轉,學
生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而老師則成為輔導者,所以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就是課堂的主導者。由于在翻轉課堂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因此學生的學習就更具有針對性,針對自己的學習進度來制訂學習計劃,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翻轉課堂也是基于信息技術而開展。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收集相應的學習信息。例如,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瀏覽相應的電子書、聽講座等來解答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翻轉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就更具針對性,所以在翻轉課堂上不僅可以提高
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微課和翻轉課堂上的應用
1.加強圖形圖像的設計與制作
因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因此信息技術在微課上的主要應用就是教學視頻的制作,而且在翻轉課堂上,教學視頻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要發揮信息技術在微課和翻轉課堂上的輔助作用,就必須做好教學視頻的制作。教學視頻的制作包括圖形圖像、背景音樂以及動畫的制作。所以,在制作微課和翻轉課堂的課件時,老師首先就要加強對圖形圖像的制作,確保所制作的圖形圖像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例如,微課的視頻就是教會學生使用PPT,那么老師所截取的圖形圖像就要清晰可見,學生要能清晰地看到截圖上的圖標,這樣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時才能清楚地了解操作步驟。
2.加強背景音樂的設計與制作
在制作教學視頻的時候,還應該加強背景音樂的設計與制作。比如,在設計PPT的教學視頻時,老師應該添加相應的背景音樂,從而提高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興趣。在制作背景音樂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Premiere來設計和制作背景音樂,比如在Premiere上,老師可以截取不同音樂中的片段來合成新的背景音樂,從而使得背景音樂更加符合教學主題。所以,在進行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借助部分信息技術來增強教學視頻的趣
味性。
3.加強視頻的設計與制作
所謂教學視頻并不是簡單的教學過程的拍攝,除了教學過程的拍攝外,還包括老師制作的教學動畫,因此在進行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時,為了更好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在制作教學視頻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借助視頻的制作軟件。比如制作教學動畫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Flash的幫助;如果是要將幾個動畫或者圖片合成一個視頻,那么就可以借助繪聲繪影來制作教學視頻,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視頻的質量,更好地提高微課和翻轉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
4.確保網絡的暢通
因為在翻轉課堂上學生要利用互聯網來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就要借助相應的信息技術來確保網絡的暢通,從而確保學生在查找資料的時候不會出現斷網的情況。除了要確保網絡的暢通外,為了更好地確保老師在翻轉課堂上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防止學生在課堂上玩游戲,還要使用相應的監控軟件。例如,老師可以使用相應的程序來控制和監控學生的電腦。
所以,要發揮出信息技術在微課和翻轉課堂上的輔助作用,首先就要認識微課和翻轉課堂上借助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內容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根據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加強信息技術在微課和翻轉課堂上的應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 翻轉課堂 項目化教學 教學模式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2
Abstract The project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flipped classroom, built on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 achie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Java core technology courses as an example, from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project In vocational classroom.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project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design
1 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也稱“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它顛覆了傳統教學過程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兩個階段――知識傳授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在課堂完成。翻轉課堂讓學習者成為主體、主導,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而教師成為指導者,輔助者。
2 項目化教學與翻轉課堂
目前,項目化教學是高職學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施是選取學生未來工作崗位上的真實項目為載體,要求學生完成從項目中分解的任務來逐步培養學生能力,鼓勵學習者自主學習。但是,項目化教學目前普遍存在實際項目情境難以在課堂上重現,學生層次不一,無法同時滿足學生需求等問題。另一方面,縱觀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其前提條件之一是必須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這樣一來,項目化教學的困難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來解決,高職的項目化教學與翻轉課堂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同時,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高職教師都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能夠開發、制作和應用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網絡教學;高職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熟練使用各種學習平臺,具備網絡化學習的能力。因此,在高職的項目化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是完全可行性的。
3 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1 整體框架設計
項目化課程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是“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所以,結合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須以項目為主線安排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課前的“自主學習,自測檢驗,留言提問” 實現知識獲??;第二是課中的“問題解析,探討交流,任務答疑”實現知識內化;第三是課后的“拓展深化,總結提高,項目提升”實現知識的固化升華。
3.2 教學活動設計
根據翻轉課堂的理念,教學活動設計需要從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進行。
(1)課前教學活動設計。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要求教師的課前準備非常充分。首先,教師需要完成對課程內容項目化設計,并將項目進行分解和重構,設計出一系列與課程內容,課時進度相吻合的子任務;其次,教師需要收集、制作完成相關的學習資料,具體包括:課件PPT、微視頻、任務測試題、拓展閱讀資料等;第三,教師要利用實施翻轉課堂的網絡交流平臺及時項目學習任務單,具體包括學習目標,任務要求,學習導圖,答疑檢查時間等;最后,教師要在課前的某個時間點,檢查學生的自學、自測情況,評估學生對項目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研究學生的疑問和難點,為課上的教W活動做準備。
作為學習者,在課前需要根據教師的學習導圖,了解自己要完成的項目和任務,明確學習目標,通過翻轉課堂實施的學習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料自主完成視頻的觀看,項目任務和測試,并提出疑難問題。
(2)課中教學活動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課中。這種課中不是傳統的教學灌輸,而是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情況,自主測試結果,反饋的疑難問題而精心組織的一場研討會、答疑會和交流會。課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習者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和反饋,更要作為學生項目完成的指導者,通過答疑解惑、探討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習者完成項目任務。最后,教師還要對項目相關知識進行總結,要求學生進行項目展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形式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習者在課中的角色是主體,是項目真正的實施者和完成者,必須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向老師和其他學習者請教、交流,協同完成項目和任務。通過項目演示、答辯等方式檢驗自己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3)課后教學活動設計。課后的教學活動是對項目學習的知識鞏固,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將一個項目的技能知識遷移運用到另一個項目上,以及將零散的子任務技能整合為完整項目技能的階段。教師在課后可以給學生提供拓展學習的資料,布置與課中類似,但又有所提升,綜合性強的課后拓展任務,并在其后的某個時間檢查學習者拓展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指導和評價。
學習者則要在課后利用學習平臺上提供的拓展學習資料對拓展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拓展任務,達到對知識的提示和對技能的掌握。
4 應用與實踐
Java核心技術課程是一門計算機類的專業基礎課,涉眾面廣,且實踐性較強的,適合開展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以Java核心技術課程為例,具體討論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實施過程。
4.1 整體框架設計
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項目來實施翻轉課堂的,是讓學習者在項目的開發、測試、實施等一系列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實施這種教學模式的首要任務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項目,再把項目細分成多個子項目或子任務。將項目或任務設計成學習任務單,在學習任務單上描述該項目的情境、內容、目標等,有利于學習者了解該項目的主要知識點和學習任務。
對《Java核心技術》進行項目化設計,如表1所示,是子項目1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情境設計和任務。
4.2 教學活動設計
(1)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翻轉課堂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取決于學習者課前是否有效地完成了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是否合適、有效、豐富。教師一方面可以自己原創微視頻、課件PPT等,也可以引入慕課、教學資源庫中的優質教學資源。Java核心技術課程的教學資源可以參考借鑒例如慕課網(http:///)、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http:///home/)等。 在Java核心技術的課程資源庫中,依據課程的整體框架設計,建設了單元設計資源庫、視頻資源庫、教案資源(下轉第94頁)(上接第91頁)庫、課件資源庫、課堂筆記資源庫、自測習題庫、技能試題庫、實訓資源庫、拓展資源庫。
(2)課前學習。在課前學習中,教師要利用翻轉課堂的實施平臺新一講課程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并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導讀內容。Java核心技術的學習導圖設計如圖1所示。圖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超鏈接,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問題的自主探究中去。
(3)課中學習。在java核心技術中實施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整個課堂活動主要分兩種形式進行實施。第一,是針對課程的基礎知識部分,具體實施的方法是學生提問、教師答疑、教師個性化分類指導。第二,是針對課程的應用性技能部分,實施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協作探究完成項目的開發、測試,在課堂上進行項目展示,要求小組成員把項目解決方案和實現步驟詳細地展示出來,接受其他師生的提問。圖2是單元2多態的課中實施的PPT。
(4)課后學習。java核心技術課程在學習平臺上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拓展學習資料,要求學習者完成拓展資料的學習,教師給予指導和檢查。
5 小結
將項目化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充分發揮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構建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Java核心技術課程中進行的實踐應用表明,這種教學模式能利用翻轉課堂的網絡實施平臺,設置項目情境,錄制項目開發微視頻,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學習的需求,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深化知識,培養和訓練技能,具有^好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JK014BZY014);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大數據下的高職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XJK016BZY017)
參考文獻
[1] 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 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2] 金陵.用“學習任務單”翻轉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3):20.
[3] 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關鍵詞]幸福教育 翻轉課堂 王安石變法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78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情況創建教學視頻,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傳播,學生課前在家中或課外自主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思考問題,從而達成知識的傳授;課堂中經教師的幫助與學生的協助而完成知識內化,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也隨之發生變化,使課堂教學能在和諧互動中進行,同時也凸顯個性化學習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學生在課堂接受教師講解知識,而后回家寫成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促進課堂和教師角色的優化,推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正是幸福教育的初衷。因此,校本翻轉課堂模式是踐行幸福教育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之一。下面筆者以“《王安石變法》校本翻轉課堂模式的創建的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遵循三大原則優化教學視頻
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看教學視頻,完成相關知識的儲備,并有所思考,在此基礎上,通過課堂討論、質疑、釋疑,實現知識內化,能力提升,形成翻轉課堂??梢姡虒W視頻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學生對課前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課堂教學設計及效果,是翻轉的前提。一段優秀的教學視頻能很快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維,不僅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妙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創建優秀的教學視頻,有效促進課堂翻轉?筆者認為要遵循雙突性、通易性、核素性三大原則。
1. 雙突性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創建優秀的教學視頻不僅要求教師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會使用相關的軟件,更要求教師把實現教學目標放在第一位,掌握重難點知識就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所以,教學視頻的內容一般選取一節課的重難點(如果是一節課的濃縮視頻,也應當偏重重難點知識)。這樣,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思考,課中討論內化,直至破繭成蝶,實現能力提升,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成就幸福感。筆者在設計《王安石變法》第2課校本翻轉課堂時,考慮到本節課的重點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和作用”,難點是“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重難點的交集是“變法的內容及作用”,確定以“變法的內容及作用”作為教學視頻內容;在創建視頻中,又考慮到篇幅的限制及知識與能力培養示范效應,最終確定以《王安石理財》作為視頻的內容。事實證明,學生課前反復看了《王安石理財》視頻后,在課堂上能有所討論,并順利地對王安石變法做出評價,有所啟示,本課的教學目標也達成了,師生都有幸福感。
2.通易性即“通俗易懂”
重難點知識往往晦澀枯燥,學生大都望而生畏,自主在課前看教學視頻完成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問題的生成的概率較低,更談不上做到課堂有效交流討論,實現課堂翻轉。要想讓課堂翻轉,成為一段師生共度的幸福時光,呈現“學也愉悅,教也快樂”的教學過程,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視頻中投入情感,用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快樂,引起學生往下看的興趣;深入淺出地分析,激發學生思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化繁為簡,降低難度,觸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重難點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例如,《王安石理財》涉及宋朝的商品經濟、賦役、金融知識,這對今天我校高二學生是有相當難度的。所以,筆者用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將措施的背景、做法、利與弊一體講清楚;引用葉坦《大變法》的論述,講清均輸法背景、利弊,既權威又易懂。通過具體的事例化深奧為淺顯,讓學生容易理解。用市民魏繼宗對市易法的期待與失望的故事,使學生深刻牢記市易法的積極作用與局限性;最難理解的是青苗法,教師先及時提醒,接著就用淺顯的語言講清其背景、王安石意圖,然后引用史料分析其執行中的局限性。所有這一切,都為下文評價變法,探究變法失敗原因打下基礎,為改變學習方式、課堂翻轉提供思路。
3. 核素性即體現培育“學科的核心素養”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及其培育》一文中說過:“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意義。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因此,我們堅信學科教學的深遠意義在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感受幸福,創造幸福能力的提升。
《王安石變法》是歷史課,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筆者在《王安石理財》教學微視頻中,并不是單純地介紹理財措施及其作用,而是引用了五條翔實的史料,引導學生辨析,力圖重現王安石理財措施的利與弊,形成對王安石變法全面而客觀的認識,有助于后面正確評析王安石變法并得到相應的啟示,寓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核心素養培育于其中。我們創建翻轉課堂,不是為了玩轉信息技術,玩視頻,而是借助翻轉課堂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而促成幸福教育。
二、建立監督機制確保課堂翻轉
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收到效果需要相應的監督機制,督促學生安排時間觀看視頻,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合理的監督機制,既能確保課堂翻轉,又能培養學生打造幸福人生所應具備的自律和管理時間的能力。如何監督?
平臺保障任務驅動教學微視頻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通過一定的平臺傳播,讓學生課前反復觀看。教師可將視頻拷在班級多媒體設備上,方便學生課余隨時反復觀看,甚至可利用自習課組織觀看;還可以借助學生學習群(QQ群、微信群等)進行傳播,方便學生課前學習。由于多媒體及手機網絡的普及,翻轉課堂的平臺是有保障的。但是,學生是否會觀看視頻,思考問題?或者,抱著看視頻學習的初衷反而被網絡形形的資訊吸引而荒廢了教學視頻。為確保學生能在課前看教學視頻,教師一定要布置相關任務, 讓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做出合理評價,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任務單是對學生進行督促指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行動指南、導學地圖。在視頻《王安石理財》中,教師設置任務:假如你是北宋時期的一個農民、官僚地主、高利貸、大商人,王安石理財的哪些措施對你有影響?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具體變化?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引發思考,對王安石理財措施有初步認識。另外,教師要求學生把思考結果形成書面文字,上交教師。教師對于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在學期總評中加分;沒完成的、不認真的,也得到相應的懲處。正因為監督到位,學生才能在后來的課堂上互動交流,較順利地對王安石變法做出評價,并有所啟示。平臺保障、任務驅動及其配套監督的確能保證學生完成課前學習,確保課堂有效翻轉。
家長學生合力監督翻轉課堂優勢之一就是家長也能參與交流互動,幸福著教與學的幸福。隨著校本翻轉課堂的創建,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內容改變了。以前,家長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是否專心聽講,是否主動回答問題等。在翻轉課堂后,真正的問題是:學生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筆者經常在家長群中與家長探討教育教學問題,在《王安石變法》課前,就在家長群中談到該課思路,并《王安石理財》微課及學習任務單,希望家長督促孩子完成,有的家長甚至和孩子一起看視頻,一起探討問題,共創學習的幸福感,分享學習收獲的快樂。
另外,筆者還給班級4個小組分別重點指定農民、官僚地主、高利貸、大商人的身份去體驗變法給他們帶來的沖擊,以便生成有質量的問題,促進課堂翻轉,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互相監督、促進。教師適時恰當評價各小組學習情況,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增進小組學習。在教師、家長、學生合力監督下,課前學習任務確保完成,不僅大家都有收獲的,而且為課中討論交流互動,實現課堂翻轉打下基礎。
由此反思:課外,我們建立自主評價制度,對每個學生進行他評和自評,形成定制。課內,建立了小組合作制度,按學習水平劃分4人或6人合作小組,明確結對幫教和組內討論交流制度,確保人人都有參與合作和交流展示的機會;建立小組間競爭機制,從交流討論、回答問題、作業完成、改錯等諸方面對各小組進行評分量化,以小組間的競爭促進小組內的合作,達到面向每一個學生,人人主動學習有發展的目標,為翻轉課堂實施提供課前保障體系。
三、強化教師主導有效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之于傳統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評價方式、課堂內容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表面上看,學生在課前看教學視頻并思考,自主學習催發能力;課堂上交流討論,研究問題,內化知識,培養能力;課后作業,固化知識,提升能力。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凸顯,那么教師的傳統的教學主導地位淡化了嗎?沒有,非但沒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課堂活動的引導者、教學改革的研究者,教學的主導地位更重要,表現在:課前基于學情、教材、課標選定的內容,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制作的教學視頻,制定的學習任務單;課前調動家長學生合力監督,加強方法指導,思路啟發,促進課前學習任務完成;課中,組織交流討論,把握交流討論的主題,適時適度評價,推動課堂翻轉;課后,指導作業,多角度、多方式評價。
在《王安石變法》(第2課)課前,筆者了《王安石理財》微課及學習任務單,經檢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教學視頻內容理解不夠,學困生更是云里霧里,更談不上生成什么問題,這將直接影響翻轉課堂的進行。筆者補充了一些變法時時人及后人的看法,幫助學生理解理財措施,引導學生從變法利弊兩方面去認識變法的影響,啟發學生思路,為翻轉課堂的翻轉打下基礎。在課堂交流時,雖然討論不夠熱烈,質疑也不多,但較以往傳統的課堂,學生學習方式已有很大改變。每一組的學生都能推出代表發表意見,原本不愛發表意見的學生也在課堂上有所表現。新晉二級達標校的中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難免卡殼、偏離方向,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及時梳理引導。在討論王安石變法給官員帶來怎樣的影響時,學生一直在講官員執行法令中的弊端,教師及時提醒學生“王安石理財指導思想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這勢必限制官僚地主”。這就把學生思路引回到法令本身打擊了官僚上,進而探討哪些法令打擊了官僚、如何打擊官僚的,就向完成教學目標逐步靠近。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主導作用,使得課堂翻轉有效性大大提升,大大增強了師生教與學的幸福感。
翻轉課堂在中學是新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創造幸福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和信息技術素養隨著翻轉課堂創建而提升,從而享受著專業成長提升的幸福感。但師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翻轉課堂與現行諸多課程的矛盾等,這都是我們實踐翻轉課堂的困惑。同時,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盛行于西方,中西方教育理念、功能不同,我們也不能照搬。鑒于各中學層次不同,生源水平不同,翻轉課堂可以研究與嘗試,可以與傳統課堂優勢互補,但應該因地制宜,具有校本個性,不斷完善。校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建、實施、完善的過程是師生家長感受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提升幸福的過程,讓我們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成長、成功、幸福。
[ 參 考 文 獻 ]
[1]牛同和.實施“翻轉課堂”中的問題與思考[DB/OL].http:///studio/niutonghe/Article/
18525.
關鍵詞 微課資源;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2-0062-03
Half Flipped Classroom: New Model Explo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lassroom//WU Dongqin, REN Ka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is booming, and the quality is improved,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lecture resource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e teaching mode of Half Flipped Classroom, using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as the cor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s the support, emphasiz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posit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pro-
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micro-lecture resources; hal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1 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微課資源的建設得到蓬勃發展。由知網等主流數據庫檢索發現,現有研究側重于微課資源的共享共建與微課質量的提升,關于微課資源應用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網絡教育與網絡學習中,對于微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明顯不足。在微課使用效果方面,由于微課自身“微”的特性,導致學生通過微課所習得的知識多呈現碎片化狀,很難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導致微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對于微課資源而言,不管是下載于網絡,還是自己動手制作,只有將它投入實踐應用中去,才能充分體現自身價值。本研究以微課資源應用為核心,探討微課資源的應用與課堂教學實踐之間的深度銜接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微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新模式――“半翻轉課堂”。該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微課資源的利用率,避免資源的荒廢與僵化;另一方面可以豐富翻轉課堂的理論研究,拓展翻轉課堂使用的外延。
2 微課與翻轉課堂
微課與微課的應用 微課的概念最初由胡鐵生老師在2011年正式提出。他認為,微課指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視頻[1]。在微課提出后,關于微課的討論,如微課的定義、構成,微課的設計與開發、微課的質量提高與評價等,引起教育領域的高度關注,各種類別的微課競賽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各級各類學校均投身微課建設的陣營中,微課資源日益豐富。
然而,微課的高關注度、高產出并沒有產生與之相稱的應用效果。目前,微課資源主要應用于網絡教育和遠程教育中,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中應用并不普及,甚至有學者提出“微課的未來在網上”的觀點[2]。微課的應用前景只在網絡教學嗎?顯然,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畢竟課堂教育在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中仍然占據主體地位,微課在傳統教學中的應用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亦有諸多一線教師投入相關研究中。眼下,微n資源未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究其原因,很多一線教師不清楚微課究竟如何使用、微課與自身的課堂教學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導致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3]。因此,對微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深入且實用的研究是必要的,這對教學改革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微課與翻轉課堂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一樣,翻轉課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是將傳統課堂進行翻轉,教學組織形式從“課堂授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轉變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協作探究”[4]。課前的自主學習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主要是觀看授課視頻完成,知識的內化則是通過面授課程和信息交互平臺的師生協助來完成,以此實現“教”與“學”的翻轉。
自翻轉課堂提出后,美國的部分中小學利用可汗學院成熟、系統的課程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且在實施過程中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5]。除中小學外,美國邁阿密大學的三位教師在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使用了翻轉課堂,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的教師在統計學導論課程中使用了翻轉課堂[6],且均收到一定的成效。翻轉課堂在國外應用成功后,已逐步被國內的學者所接受,且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中。
隨著翻轉課堂模式的流行,國內已有學者對微課資源如何有效引入課堂中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策略。比如黎加厚教授希望微課不要僅僅作為配合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源而存在,而應該通過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以帶來課堂教學的根本變革[7]。
雖然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得到教育界的認可,但由于種種原因,在我國教育一線的實際應用并不樂觀。有國內學者通過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我國推行翻轉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盧強指出,翻轉課堂沒有明顯提升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水平[8];學者馬秀麟等也認為拔尖人才實驗班的學生更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9]。綜上所述,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想要長足發展,必須要對其重新定位與思考。
3 半翻轉課堂的提出
翻轉課堂研究基礎的不確定性 微課作為翻轉課堂課前環節的重要載體,是翻轉課堂開展的重要條件,在翻轉課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以微課為核心的翻轉課堂始終成效有限,并沒有帶來讓人驚喜的效果。究其原因,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學生要有高度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
但這是一種假設的研究基礎,實際上在一線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學生整體的自覺性達不到研究者所預期的理想狀態。因為無人約束,在獨立學習的環境下,常常有缺乏自制力的學生,在課前本該學習微課視頻的時間,玩游戲、看電影,影響了微課視頻的學習;有時因為其他學科的負擔過重,或者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會導致學生無法正常開展學習,以此為基礎的研究必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群體的不確定性,導致翻轉課堂難以真正地翻轉,不能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
半翻轉課堂的價值定位 鑒于上述情況,為了促進學生對視頻的自我學習,國內已有中學采用特殊的翻轉課堂,比如上午在學校統一上翻轉課堂,下午統一安排學生觀看微視頻。這種形式的翻轉,對學生觀看視頻的行為進行了必要的約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這樣的安排過于機械,甚至在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時,還會占據學生較多的時間。因此,這種形式的翻轉也無法得到廣泛應用。面對學習群體的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性,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如何有效地應用在教學中呢?關于這個問題,尚未有明確的、行之有效的理論研究結果。
傳統課堂以講授為主,學生主動性不足;在翻轉課堂中,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當自我約束與自我學習不能成立時,不能保證學習效果。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考慮我國教育的基本現狀以及學生的學情、學習習慣,尋找到微課資源與翻轉課堂有效結合的價值點,以期應用于一線教學活動中,改善課堂教學,增強學習效果。
半翻轉課堂的界定 在概念定義上,這里的半翻轉課堂中的“半”并不是指時間對半分,也不是形式上的對半,而是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既能彌補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不足,也能顧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首先,在組織形式上,半翻轉課堂仍以學生主動學習、觀看微課視頻為主,但不拘泥于傳統翻轉課堂在時間、地點上的翻轉,而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將視頻觀看引入課堂教學這個封閉的空間中,將微課的觀看放到課堂上,作為整課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整課相互呼應。但并不意味著以課堂視頻觀看代替教師講授,而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以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為主線,協調好微課視頻與課堂教學中各種活動的關系,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積極有意義地進行知識建構。
其次,在師生的角色定位上,半翻轉課堂不再拘泥于課外學習和課堂講授的翻轉,更多強調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身份的翻轉。它秉承翻轉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環境中,不僅僅是指導,更應該發揮主導、引導、輔導的作用,引領學生學習與活動的總方向。在課堂內,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內化和應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4 半翻轉課堂的模型與應用策略
半翻轉課堂模型結構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半翻轉課堂模型究竟該如何組織與實施,如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呢?微課在半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中處于什么地位?在這其中,教師、學生的角色如何定位?學生又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參與課堂活動呢?
以微課資源應用為核心的半翻轉課堂模型,宗旨是將微課資源有效地嵌入課堂教學中去,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傳統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經典的Robert Talbert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學習新內容部分集中在課前。由于學生課外自己看視頻,缺少現場參與感,約束力較差的學生甚至無法完成視頻學習任務;學習主體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模型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在不增加n業負擔的前提下,微課如何與整課進行銜接,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在這里結合半翻轉課堂的界定,提出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1所示。
半翻轉課堂的關鍵點與應用策略 基于微課的半翻轉課堂,在課堂內應用微課視頻,這里不是用視頻學習代替教師講解,而是一種混合式教學,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將自我學習、討論與測驗、教師指導整合為一體。在具體應用中,關鍵點與對應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微課資源的選擇。微課小而精的特點,使得它很容易被整合于課堂教學上。在微課資源的選擇上,教師首先要明確,使用微課是為了幫助或輔助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選擇或者制作的微課視頻必須目標清晰明確,內容短小精悍,將上課需求和學生需要放在首位,這樣使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才能讓學生準備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2)BYOD―視頻觀看。在2015年的地平線報告中,提出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半翻轉課堂中,微課仍然是學生自我學習的核心,可以通過BYOD的形式,由學生自帶設備到課堂上來學習微課。雖然現在很多學校有機房,可以供學生觀看,但學生使用自己的設備觀看,更有親近熟悉之感,有利于投入學習中去。
3)課堂活動的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微課要和整課相互配合,促進教學目標的深層次達成。在課堂中使用微課進行教學,因為是事先制作好的視頻,不能很好地支持臨時性、突發性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使用時能夠動態適應新情況。
在半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中,將傳統的課堂45分鐘劃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視頻觀看,時間控制在5~8分鐘以內,由學生自帶設備觀看,可以成對觀看。
第二階段:快速測評,這個主要針對微課中的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問,或者做簡單的測驗,時間2~3分鐘。
第三階段:教師講解,目的一是對知識的重難點加以點撥,二是理清該節微課在整門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節微課和其他知識的結構關系,時間在15分鐘。這個環節很重要,學生通過微課所習得的知識多呈碎片化,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將它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中,這與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是一致的。
第四階段:應用練習,時間約15分鐘。
第五階段:總結,時間控制在5分鐘。
4)教學評價的開展。在半翻轉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采用被認可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將學生視頻觀看、自我練習、合作、應用等各個環節均納入評價體系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時關注學生,以期給出合理的評價。
5 結語
在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下,通過教師有策略地將微課資源應用于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微課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幫助學生完成積極的意義建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微課資源對于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作用。同時,半翻轉課堂模型的研究可以豐富翻轉課堂理論,拓寬翻轉課堂使用的外延,豐富翻轉課堂的相關理論。最后,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著實踐推廣價值,可以為各類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促進素質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王竹立.微課:課堂還是網絡?[J].中國教育網絡,
2013(10):16-18.
[3]趙興龍,詹偉華.“微課”再解:回歸應用價值的認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4):53-59.
[4]翟雪松,林莉蘭.翻轉課堂的學習者滿意度影響因子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4(4):104-109.
[5]張一川,錢楊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M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6]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7]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