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為分子生物學家提供了大量的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以探索其中隱藏的生物學奧秘需要綜合利用數學、信息科學與物理學等知識,生物信息學由此應運而生[1]。它是分子生物學與上述學科交叉結合的產物,其研究已經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并極大促進了生命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者強有力的輔助工具之一。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已開辦生物信息學課程,多種專業選擇其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生物信息學知識和方法進行生物信息提取、儲存、處理和分析的能力,但該課程的教學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教學模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在醫學院校開展生物信息學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1 課程開設的重要性

      生物信息學跨越了整個生命科學領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未來生物醫學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物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引領了一個生物醫學大數據時代,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地位也愈發重要。利用生物信息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深入挖掘和剖析海量生物學數據,進而探索隱藏在數據背后的生物學奧秘。無論是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闡述疾病病因,還是對疾病的預防、診斷、防治與藥物設計,生物信息學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無論對以后的科學研究還是從事一線醫務工作都具有比較深遠的意義。因此,在醫學院校部分專業(如:生物統計、藥學等)開設生物信息學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2 生物信息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內容與教學課時不成比例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理解和掌握該課程需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數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的背景知識。醫學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理科知識比較薄弱,因此,講解透徹該門課程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花費一定的時間普及相關背景知識。然而由于醫學院校學生課程門類眾多,客觀條件決定無法為生物信息學安排足夠多的課時。較之生物信息學繁多的內容而言,課時分配明顯不足。在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無法深入講解將每個章節的內容。

      2.2 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生物信息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要求任課教師精通生物學、計算機和統計學等相關知識。由于國內生物信息學興起時間較短,培養人才數量有限,且有限的人才都流向了一流的學校,普通高校無法招到專業對口的教師。因此,能夠勝任生物信息學教學任務的老師十分匱乏。以該校為例,生物信息學課程沒有固定的任課教師,基本由生物學、醫學統計學教師完成,這些老師中大多數無法完全勝任生物信息學的教學任務。最終致使生物信息學教學質量不高。

      2.3 教學模式落后

      雖然多媒體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物信息學的教學中,但由于該課程涉及內容多且有大量的數據庫和軟件知識,導致多媒體課件的容量非常大,教師在課堂上基本是照本宣科的讀完課件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雖然運用了先進的教學工具,但實質上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學習。

      2.4 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課程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實踐課往往流于形式,原因主要包括:(1)教學設備及手段落后。雖然有些學校有計算機室,但計算機配置較低且未提供連網服務,生物信息學很多知識的學習需要借助互聯網,例如:各種數據庫、在線軟件等,導致學生無法親自操作而降低實踐課學習效果;(2)課時少、內容多。生物信息學的章節往往涉及到很多軟件和平臺,甚至有些軟件需要編寫程序。在實踐課時少的情況下,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學校親自操作每一種軟件。

      3 教學改革

      3.1 針對不同專業精選教學內容

      針對生物信息學內容繁多的事實,應針對不同專業特點精心挑選課授課內容,在有限的課時中讓學生學到最基本且重要的生物信息學理論知識。另外,要善于挖掘課外時間,組建課外興趣小組,設置研究課題作為課外作業,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生物信息學的理解。

      3.2 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

      教師知識的淵博程度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應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措施,一方面挖掘該校教師的潛能,支持和鼓勵該校年輕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訪學和進修,著力提高該校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與技能;另一方面提供豐厚條件引進國內外生物信息學高層人才,為生物信息學教學隊伍增添新鮮血液。此外,還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講座等方式創造機會加強該校教師及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強學科建設,提高生物信息學教師的綜合素養。

      3.3 推進“教、學、研”一體化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生物信息學課程的特點,一方面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小型科研課題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另一方面鼓勵并指導學生申報學校、省級或國家級大學生科研項目,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積極開展“教、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教學模式,即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研”的過程于一體[2]。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激發學生對生物信息學課程的興趣和創造力,促使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生物信息學理論和實踐知識,有利于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與此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盡早地融入到生物學科學研究的大環境中來,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3.4 加強實驗課教學

      生物信息學實驗課教學離不開計算機和網絡,加強實驗課教學需要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升級計算機配置,并為每臺計算機提供上網功能,保障實驗課教學順利進行。積極鼓勵學生自帶計算機,方便課后繼續學習。此外,充分利用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創建網上教學平臺并將教學內容,最新分析軟件等傳遞給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內容上,要精簡實驗課內容,選擇有代表性的軟件和數據庫進行深入講解,將其它的軟件、數據庫等相關知識設計成小型研究課題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摘要:師范教育改革下高師院校課程的重新建設已成為重中之重。如何在改革的新背景下建構合適的課程體系,成為高師院校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師范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需求,針對《生物信息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就其在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標準的編寫、考核方法的改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通過不斷的完善從而提高《生物信息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師范教育改革;生物學信息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102-02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師體制也不斷發生改變,順應發展的趨勢,教師資格證的改革開始不斷推進與完善。2012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和教育部部署啟動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改革試點工作,2013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出臺并規定:試點啟動后入學的師范專業學生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考試。2015年我國正式實施教師資格證國考制度,并實行五年一個周期的注冊制度。教師資格證制度的變革是對高師院校實施教學改革的促進同時也是對師范生的挑戰。改革制度下更要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學生能力的培養,而《生物信息學》所具備的專業性與前沿性正是師范教育對學生著重培養的方向與目標。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包含了對生物信息的獲取、加工、存儲、分配、分析、解釋等在內的所有方面,運用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的各種工具闡明和理解大量數據所包含的生物學意義。隨著大規模的基因組測序工作的開展,生物學數據獲得了大量的積累,生物信息學悄然興起并得以蓬勃發展。生物信息學使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和新技術進展,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但目前多數院校只將其設為選修課程,重視程度很低,而且在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師范教育改革對師范生要求不斷提高,課程的學法和內容也要與時俱進,怎樣建構新的課程體系是高師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現狀

      1.師資力量薄弱。生物信息學不僅對教師專業知識要求高,同時也需要有計算機理論基礎的教師來授課。但目前教授生物信息學課程的教師大多都為其他生物學課程的教師,這些教師往往缺乏專業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操作訓練和計算機基礎,不能將各學科更好融合。

      2.教學方法滯后。生物信息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常見,這種授課方式不僅效果欠佳也沒有發揮此學科的優勢。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對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的認識,所以學生認為該課程只是理論學科,認識不到其對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和生物數據分析的意義。

      3.實踐教學不足。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因為生物信息學對于網絡高度依賴,但由于受學時限制,課堂教學的內容有限,實踐教學課時數較少,內容也比較簡單,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過程,學生也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4.考評方案簡單。生物信息學的考核重點是學生對生物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軟件操作的掌握程度及生物數據分析解釋的能力。但一些學校的考試形式還全部是理論知識,缺少實際操作能力的檢驗,這種考評辦法的評價效能差,而且不能體現學科的特點。

      二、課程體系建設優化

      1.提高教師素質。教師是教學的核心資源,其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師素質首先要對任課教師開展《生物信息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專題講座,其次鼓勵教師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課程的特點及發展,組織大家進行討論,再次,也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科研活動,提高科研新能力,在科研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內容。

      2.編寫教學標準。如今的教師專業化不只是強調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實踐能力。所以生物信息學的課程建設改革要組織新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學時特別是實驗學時。課程標準對生物信息學的研究內容、現狀和發展前景做具體的介紹,主要對生物信息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進行講解,重點是分析軟件的操作方法和生物學數據庫的使用方法的講解。

      3.改進教學方法。師范教育改革意味著對師范生各方面要求的逐漸提高,學生不能只被動接受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直觀教學,演示生物學數據庫的瀏覽與檢索,軟件的使用,基因序列的檢索、基因閱讀框架的找尋、序列比對、進化樹的構建等操作。教師也可以提供課件和DNASTAR、DNAMAN、MEGA、BIOEDIT等軟件安裝程序及使用手冊等擴大學生的自學空間,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也符合師范教育對學生創造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

      4.教學科研結合。生物信息學教學強調能力的培養,且學科的交叉性也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之結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學校也可以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性研究的科研項目中,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鞏固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使學生掌握生物信息學課程的實踐技能,也更好的體現對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

      5.優化理論課結構。師范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方式,所以課堂可以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如小組合作或學生講述等以此豐富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由小組成員討論研究學習,課堂也可以以自講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學科在臨床醫學、藥物產業等方面的應用以及在后基因組時代的主要研究內容等,不僅掌握了前沿知識同時也鍛煉教師技能,對于師范教育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6.加強實驗課建設。師范教育在強調師范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實際的操作能力,所以實驗教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通過生物數據庫的使用,可以提高學生處理生物信息的能力。生物學數據庫均可以通過網絡提供數據檢索服務,學生可以根據理論知識進行相應的實際操作。學院可以進一步開放實驗室,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自學實驗環境。

      7.改革考核方法??荚囀菣z測教學效果的方法,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力手段。如何考核需要制定詳細的評價指標體系。生物信息學的考核改革是在基礎考核之上增加了小組答辯和論文成績。小組答辯以生物信息學在疾病研究中的應用為擬設計命題,培養學生協作收集整理相關文獻并展示其整合分析結果的能力。論文以蛋白質生物信息學分析在藥物靶點挖掘和藥物設計中的應用為題。最后根據論文結構完整性和內容獨創性、條理邏輯性和學術水平進行評分。

      三、課程體系構建的進一步設想

      進一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慕課擴展生物信息學的理論深度與新技術發展,學生可以進一步接觸并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對大數據進行處理,或基于手機客戶端讓學生隨時可以查詢及學習,這樣的構建既是生物信息學課程建設的發展,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體現。生物信息學課程建設改革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加強了理論聯系實踐的操作能力。生物信息學能夠培養學生全面掌握生物學知識,對今后選擇生物學科領域的工作有推動作用,也是師范生成為合格人民教師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藍秋燕.教師資格證“國考”下師范類教學法課程變革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4,(3).

      [2]林玉生,汪磊,久梅.談教師資格證國考框架下的高師心理學教學改革[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3]趙屹,谷瑞升,杜生明.生物信息學研究現狀及發展優勢[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2,33(5).

      [4]于嘯,孫紅敏.計算機專業設置生物信息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4).

      [5]湯麗華.淺談大學本科生物信息學課程建設與教學[J].高校講壇,2010,(17).

      [6]陶嫦立.關于提高生物類專業《生物信息學》教學的一些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

      [7]石春海,肖建富,吳建國.構建優質教學體系 促進《遺傳學》精品教育[J].遺傳學教學,2013,35(1).

      [8]王彬,韓贊平,張澤民,等.《遺傳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

      [9]吳建盛,李政輝,張悅.強化創新型開放性實驗 促進生物信息學課程建設[J].信息通信,2013,(6).

      收稿日期:2016-11-21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關鍵詞】組合數學 教學方法 生物醫學 生物信息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32-02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特別是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生物信息學這門科學的出現使得原來的生物醫學研究向低通量的臨床數據轉向高通量分子生物學數據。組合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數學分支,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廣泛,面對多因素高通量的生物醫學問題,增加高等學校,特別是生物信息學專業學生的組合數學知識,培養他們運用組合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生物醫藥科學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必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組合數學的興趣,建立組合數學的邏輯思維用于解決醫學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高等學校組合數學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組合數學是一門研究離散對象的科學,在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理科及工科院校的一門必修課,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日益發展,組合數學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組合數學對于生物醫學專業基礎課有著直接的衍射作用。目前,部分開設組合數學課程的生物高等學校的主要面向生物信息學、統計學等等專業開設,講授學時30到60學時。在大部分生物高等學校并沒有該類課程的設置,也是導致高等學校組合數學教師隊伍的匱乏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組合數學授課考核形式也比較單一。組合數學主要是以理論授課形式為主的教學方式,考試成績是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考核。信息時代學科的交叉發展體現在組合數學在各個學科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生物高等學校學生的組合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運用組合數學的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改進組合數學教學措施,提高學生興趣

      (一)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目前的組合數學內容主要有: 鴿巢原理、排列與組合、容斥原理、遞推關系、生成函數等基本的組合數學知識及其在數學中的應用。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學完必要的知識,更新和精選教學內容顯得尤為必要,將以組合數學內容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進成以生物醫學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由于面向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從內容上應著重選擇與醫學知識聯系緊密的內容,采取精講和略講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專業背景更新組合數學的教學內容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們在講解排列與組合一章時的一個教學實例:“生物遺傳信息是由DNA分子中4個堿基核苷酸就像電報密碼似的以不同的排列順序記錄下來,它載著人類的全部基因或全部遺傳信息,人的DNA約有30億(3×109) 堿基對,按照排列的思想可知人類基因組可能的排列方式有N=4■=(4■)■≈(1.52)■種,然而人類僅從這無窮多的方式中選了一種作為全人類共同的遺傳密碼,可見我們的基因組是祖先們留給人類的最寶貴的財富!”。這樣的實例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課堂知識,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的運用,更重要的與生物醫學問題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興趣小組討論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組合數學的興趣,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組合數學傳統的授課方式是在黑板上將定義、定理的內容進行逐步嚴密的推導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緊跟授課教師的思維和建立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然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利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策略成為下一階段組合數學教學模式的主要教學手段。對于繁瑣的定理公式例如容斥原理避免推導證明,結合多媒體的幾何圖形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應用。以我們在教授容斥原理時的一個實例,容斥原理的根本思想是將難的問題分解成若干簡單問題,通過間接計數來解決直接計數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我們用多媒體幻燈片分別展示兩集合和三集合的容斥原理(圖1A和B),并按照容斥原理的邏輯順序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控制每一部分的出現順序,不僅避免了大量繁重枯燥的板書推導,最重要的是圖形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容斥原理建立更直觀的理解。可見在組合數學的教學過程多媒體的充分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1 多媒體在組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容斥原理實例

      (三)增設組合數學實驗課,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組合數學除了基本理論課之外還應該開設適當的實驗課,在實驗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一些與生物醫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通過讓學生自己編程實現排列組合的算法,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排列與組合的深入認識,也能夠培養學生利用排列組合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下是我們的一個實驗教學實例:“任選一種排列生成算法,編程實現自動生成n個(如n=6)不同元素中取r個元素的排列,并輸出指定任意n和r的所有排列?!?,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課堂上講解的排列原理,還鍛煉了編程能力,初步體驗了科研的樂趣,由消極的被動學習升級為積極的主動學習??梢娡ㄟ^組合數學實驗課更能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四)精挑細選課后練習,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組合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數學課,需要學生掌握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這就必須加強組合數學課堂后練習。因此習題是組合數學課程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理論教學必不可少的補充。然而習題課并不意味著單純地大量做題,教師應根據課堂內容,精挑細選出質量比較高的少量題目,供學生課余時間認真研究,要在習題中體現組合數學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獨立給出解決問題的新觀點和新方法。設置習題時,應以問題為導向,即給定一個實際的有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組合數學理論進行解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細節的理解和掌握,并讓學生舉一反三熟練掌握所學內容,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課后習題實例:“一位國際象棋大師有11周的時間備戰一場錦標賽,他決定每天至少下一盤棋,但是為了使自己不過分疲勞他還決定在每周不能下棋超過12盤。證明存在連續若干天,期間這位大師恰好下了21盤棋?!?,該實例引起了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組合數學的一個熱潮。

      總之,面對高等學校生物信息學學生的專業特點,傳統的單一的純理論的組合數學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應該考慮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快樂進取的氛圍里學習組合數學,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仍有待教學工作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盧開澄,盧華明.組合數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蘇建忠,張巖,劉洪波,王芳,崔穎.組合數學在生物信息學教學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2,6,142-143.

      作者簡介:

      劉洪波(1983-),男,漢族,山東德州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學,計算表觀遺傳學。

      王芳(1982-),女,漢族,吉林松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學,計算表觀遺傳學。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UK

      Larry Kerschberg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USA

      Peter J.H.King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Alexandra Poulovassilis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Eds.)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ata Management

      Modeling,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Data

      2004,483pp.

      Hardcover EUR:69.95

      ISBN 9783540003755

      數據管理的功能方法

      建模、分析和綜合異質數據

      彼得M.D格林萊瑞.克斯伯格,

      彼得J.H 金, 亞歷山大.波洛瓦斯里斯 著

      功能數據模型和功能編程語言首次引入到計算領域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數據庫技術在生物信息、國家安全、犯罪調查和高級工程領域的卓越應用,數據庫技術的重要性日漸凸現,本書所提出的更成熟的方法就越顯得重要。

      本書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如何將數據管理與功能語言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功能語言是最新發展起來的運用于計算和規范用途的工具,在本書中主要是數據模型和計算的功能方法,能夠帶來語義網絡的新時代和網絡世界的資源分流。這比相關模型更具靈活性,而且很適合半結構數據。

      第二部分是介紹異質數據庫和生物信息學的一體化數據。在這部分中介紹了有關異質數據庫和生物信息學的一體化數據新近的研究成果。至關重要的觀點就是功能性的提取數據創造了獨特的觀察數據的方法,不論這些數據是如何被存儲的,這對于程序員來講或許有些陌生,主要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操作數據內部的特定排列或者憑借記憶中記錄的結構。不過當來自不同信息源的資料一體化之后,隱藏存儲細節并且在一個更高的概念層次上作業就變得重要了。

      第三部分是理解力表。從計算的角度講,功能方法允許我們調定功能然后重新書寫并利用有參考性的圖片轉化功能表達。在這一部分中,將運用到設計、常規分析和功能數據語言最優化,包括了重要的精煉理解,并以數學結構為基礎,這些原理的應用貫穿了全書。

      第四部分介紹關于管理半結構化的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功能方法。本部分各章均采用XML語言來描述半結構化數據,或者使用以XML語言為基礎的開放標準的描述語言。XML語言能夠將數據描述語言和數據本身放在一起,使描述數據的元數據成為數據自描述的一種形式。本章還強調了不同來源的信息源數據整合和互操作。當來自不同信息源的異質數據放到一起時,需要通過數據整合來構建一個分布式資源的概念模型。這部分內容向人們展示了功能方法在建模、執行、管理和整合這些系統中的效用。

      第五部分為指南。它能夠使讀者將全書的各部分統觀貫穿起來,并加深對其他部分的理解和應用。

      本書適合于有志鉆研本項目的讀者研讀、學習。對于正在這一領域工作的人來說本書不啻為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劉麗,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管理工程學院)

      生物信息學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中西醫比較研究。中西醫結合是一門新的綜合性學科,有許多問題還正在探索。正因為在探索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創造。中西醫結合這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在目前有許多不成熟的方面,兩套體系在理論上具有不可通約性,那么,中西醫比較應該是中西醫結合的重要內容。要從兩種醫學不同的文化背景,兩種醫學的源頭及各自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尤其是兩種醫學的當代形態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多方位的比較;還要從兩種醫學的不同認知方式和臨床思維進行方法論的比較等等。這種比較有助于對兩種醫學體系特質作深刻的把握,有助于從他者觀點更好地理解自己,從而突出自身優勢以更有效地進行優勢互補和融合,中西醫的比較同時也有助于擴展人們的視野,以推進醫學科學的多元化發展。進行這樣的比較是參與和更新人類生命科學建構的重要途徑。中西醫結合是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崛起的,全球化給中西醫結合事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中西醫的比較肩負著中西醫兩套理論體系的對話、溝通的使命,它不僅能在這種對話、溝通過程中啟發人們的思考,努力探索中西醫結合的途徑,探尋中西醫結合的具體運作方式,同時也將對中醫理論的創新和西醫科技發展中的困惑提供不可或缺的借鑒。比較方法已經不再是普通研究中的比較手段,它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思維方式用于學術研究的產物。比較學科已成為當代學術研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它在眾多學科中正在迅速成長為一門“顯學”。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們就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中西醫比較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我們主編和參編了全國高校統編教材《中西醫學史》以及《醫學科技發展與社會》等,對本科生、研究生分別開設了不同層次的《中西醫比較》選修課。為了進一步廣泛深入地開展中西醫比較研究,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編撰《中西醫結合導論》教程。

      2、利用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探索中西醫的結合點。我校是一所融匯西醫、中醫、理工及人文社科于一體的綜合性醫科大學,充分利用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探索中西醫的結合點,是我們的突出特色和顯著優勢。我們擁有各項配套的設施,積極地利用現代生物醫學科技,促進了中西醫結合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我校的許多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和重點課題就都是圍繞中西醫結合創新這一目標展開的,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當前,分子生物學已廣泛地滲透到醫學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學科分化越來越細,新的分支學科不斷產生;隨著研究在深度和廣度的發展,各學科廣泛交叉、滲透,新的邊緣學科和交叉科學不斷形成。這些都使人們有可能進一步向細胞、分子以及更深的層次發展,在微觀上日益深入地認識各種疾病以及生命現象的本質。同時,人們認識現象本質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每一個較大的問題都涉及到若干以至許多方面和領域,特別是現在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因此利用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探索中西醫的結合點,將有可能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突破口,又可以成為新學科的生長點?,F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理論和方法與醫學的結合使醫學獲得日趨細微、高效、快速、精密和簡便的手段和技術,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醫學研究和疾病防治的水平?,F代生物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必將揭示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作用規律和療效機理,從而推動中西結合在理論上的創新與突破。我們積極利用現代生物醫學科技,充分吸收中醫、西醫兩種醫學特長、發掘、整理研究、闡釋中醫藥學的經驗真知和理論精華,以提高臨床療效和學術水平為核心,以中西醫結合基地建設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重點,以研究中西醫結合點為主線,積極探索,開拓創新,促進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理論和學科內涵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3、積極探索中醫藥復雜性系統科學研究方法,促進中西醫結合。復雜系統的研究是當代科學的前沿??茖W界普遍認為,復雜系統研究目前急需在具體研究領域里取得突破,科學工作者必須在具體的復雜科學問題的研究中應用和發展復雜系統科學的方法論,總結復雜系統運動的一般性規律。復雜系統科學問題與生命科學中大量的關鍵科學問題密切相關。生物,特別是人體,是公認的復雜系統。在現代生物醫學研究中,還原論方法的局限性也已經暴露出來,整體觀的重要性開始被科學界重新認識。而中醫藥理論體系與復雜系統論的思維方式非常相似。人們發現把復雜事物分解為基本組成單元,再用實驗加上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已經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以“還原論”為基礎的西方醫學界由于在解決許多復雜疾病方面一再受到挫折,逐漸出現了循證醫學、系統生物學、系統醫學等新興學科。西方的科學和醫學也開始探求整體論,從而與注重傳統平衡的中醫之間開辟了很多可以對話的渠道。中醫強調整體論,西醫則強調還原論,多年來許多學者認為兩者格格不入,但事實證明,到了系統生物學時代,我們完全有可能找到共同語言。中醫和現代醫學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將為醫學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能抓住這樣一個趨勢,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以認識人體機理為基礎的預防科學體系。所以我們認為,中醫藥與系統生物學結合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系統生物醫學,將是一個極富創造性并可能引領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之舉。在大量的中西醫結合科研實踐中,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應立足于中醫學基本理論如“證”、“藏象及病機”等整體論,以及中藥復方的多層次、多靶點治療的協同性和“方證”對應性,探索循證中醫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可行性途徑,嘗試用“現代語言”詮釋中醫理論的科學性,開展以中醫方劑為載體的“方證相關”內在規律、臨床療效及其作用機制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力求在中醫藥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上有所創新,在中醫“病-證-方相關性”的基礎研究方面形成特色與優勢,推動現代醫學向預測、預防和個體化的模式轉化并為其提供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學,走出一條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新路。目前,我們正在著手進行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重視整合和整體性的研究,采用多學科交叉從細胞水平、動物模型、臨床研究等多個層面上開展工作,并要善于將不同層面的研究結果進行整合;二是采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生物技術進行研究,其中代謝組學由于更能整體性地反映研究對象的病理和生理狀態而將成為一種主要研究手段;三是注重生物信息學,因為數據的整合和整體性、系統性的研究和評價都要借助于生物信息學的應用,中醫生物信息學將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四是應積極開展人體微生態包括腸道菌群的代謝和變化的研究,這個領域將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成為一個熱點;五是注重中醫理論指導下的復方中藥研究,中藥的研究重點將從單味藥、單體、單個活性部位逐漸轉到復方和合理配伍的活性部位群上來,中藥藥效和臨床療效的評價將出現更能反映整體調控和平衡的新方法和新標準。

      4、加強中西醫結合科普創作,拓寬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廣度。近年來,我校專家、學者創作了不少中西醫結合的科普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這些作品使廣大群眾初步了解了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意義、內容、性質以及中西醫結合的方向和未來。這些作品通俗易懂,切合實用,從中西醫結合角度普及了人類健康衛生和防病治病的科學知識,受到社會大眾熱烈的歡迎。它不僅是中西醫結合工作在面上的擴張,同時也是研究視角多樣化的體現,表征了中西醫結合醫學強大的生命力。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13p|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