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災害;災因;原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P6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0-0022-02

      目前,有關災害(Disaster,Catastrophe,Calamity)的定義有多種。筆者認為,應該根據災害的特征將災害定義為:由于社會—生態系統失衡,或者受到外因干擾,致使社會—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遭到破壞,對人類生命、財產或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損失的現象或過程。

      1 災害學基本原理

      1.1 災害的成因

      災害的成因簡稱災因,即形成災害的基本原因。從多學科綜合分析的整體研究觀來看,災害的形成往往是自然變異與人為影響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自然致災因素主要有天體原因、地質原因、地理原因、生物原因,人為因素主要有社會政治因素、生產管理失當等。

      1.2 災害的過程

      從物理過程看,災害形成的過程就是能量異常積聚。當積聚的能量超過承災體系統穩定性閾值時,承災體穩定性就破壞,從而形成災害。這一過程可以近似表示為:

      D=v-■f(N,A,T)dNdAdT

      式中:N—自然致災因子,A—人為致災因子,S—地理空間域,T—時間域,v—承災體系統穩定性閾值。D>0時,系統處于平衡狀態,系統繼續保持穩定,災害不會發生;D=0時,系統處于平衡臨界點,災害隨時可能發生;D

      D=f[g(N,A,T),h(S,T),v]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致災因子、人為致災因子作用于承災體,當累積作用強度超過v時,就發生災害。這一過程除了與自然致災因子、人為致災因子的作用強度直接相關外,還與作用時間(T)長短、所處的地理位置(S)和承災體的抗災能力相關。因此,自然致災因子、人為致災因子、地理空間域、時間域、承災體系統穩定性合稱為“致災五因子”。

      1.3 災害的控制

      從宏觀上來看,災害的控制一方面在于災害的預防,另一方面在于盡可能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從微觀上看,實現災害控制,減輕災害危害,可以從L=f(D)式入手,分析研究“致災五因子”,采取相應的“防災減災五策略”,預防災害發生,或減輕災害危害。

      1.4 災因管理

      災因管理就是對災因進行監測,把握關鍵災因,對其實行控制,以打斷災因鏈,預防災害發生,或者控制災害蔓延。

      1.4.1 災因鏈(Disaster Causes Chain)。一般情況下,災害事件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把災因、承災體用點表示,災因之間、災因與承載體之間關聯用邊表示,災因鏈則可以用圖表示。設承災體為O,災因為vi,災因之間關聯的邊為ei,j,災因與承災體之間關聯的邊為eoi,i,j=1,2,…,n,i≠j,則ei,j與eoi可以表示為:

      eij= eoi=

      顯然,eij≠eji,即=。災因之間、災因與承載體之間的關聯強度可以用邊的權數表示。這樣災因可以使用圖論或網絡分析等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與控制。

      1.4.2 災因流。從某一災因到災害發生的連續災因序列稱為災因流。其中,從起始災因到災害發生的災因流為該起始災因的完整災因流,起始災因是指激發災害發生的最原始的因素。從圖論上看,災因流就是從某一災因到承災體的連通的道路。在一條災因流中,對于某一災因來說,位于其前面的災因稱為該災因的上游災因,位于其后面的災因稱為該災因的下游災因。

      1.4.3 災因管理。其既可以對災因的“點”進行控制,也可以對“邊”進行控制,打斷災因鏈,實現災害的管理。

      1.4.4 確定關鍵災因。關鍵災因是指那些激發災害發生的關鍵性因素。對于災因控制來說,關鍵災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①有較多關聯邊數的災因“點”;②權數較大的“邊”;③控制成本較小災因“點”或“邊”;④若由于技術原因,或者控制成本原因等因素,使得通過方法①、②或者方法③獲得的災因“點”或“邊”不可控制,則使用方法①、②或者方法③對其上游或下游災因進行篩選;⑤綜合使用方法①、②、③、④確定關鍵災因[1-6]。

      2 災害管理原理

      災害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就是通過對災害的研究、預測、減災措施實施和災后恢復等活動,以預防災害的發生或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F代災害管理理論主要有危機管理理論、風險管理理論和GCSP管理理論。危機管理理論側重于災害的防治,風險管理理論更側重于災害預防,GCSP管理理論則是綜合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理論,側重于災害的管理方法。災害的危機管理理論和災害的風險管理理論,分別源自于管理學中的危機管理與風險管理理論[1-12]。

      2.1 災害管理模式

      模式是某種事物的標準性形式或固定格式,與管理模式有關的英文表達有:Management System(管理交流)和Management Model(管理模型)。從特定的管理理念出發,災害管理模式的定義可以在管理過程中固化一套操作系統。用公式和IOS模型分別表述為:

      災害管理模式=災害管理理念+災害管理系統+災害管理方法

      MS=f(I)+f(O)+f(S)

      式中:MS—Management System;I—Idea/Ideology;O—Ope-ration/Organization;S—Stratagem/Strategy。

      2.2 防災減災原理

      從“致災五因子”入手,采取積極的“防災減災五策略”,預防災害發生,或減輕災害危害。

      2.3 GCSP管理原理

      GCSP管理是分級管理(Graded management)、分類管理(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分區管理(Subarea management)、分期管理(Phased management)的英文縮寫,主要是針對災害的不同發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分級管理:根據災害源的危險性或災害的危害程度,將災害危害程度或災害源劃分等級,按照等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進行災害管理。分類管理:根據災害種類、災害源、承災體的不同,對災害進行分類,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分區管理:按照不同的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分期管理:災害的發生發展常遵循一個特定的周期,在災害不同的發生發展期,采取不同的應對管理措施。

      2.4 學習原理

      學習原理(Learning Principle)即通過災害事件學習災害管理技術,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水平。

      2.5 法治原理

      法治原理(Law Principle)即整個災害管理活動要依法進行,災害管理中要嚴格執行災害管理技術標準。也就是說,要完善災害管理法律法規,加強災害管理立法工作和災害管理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災害管理法律法規及其執行與監督、災害管理技術標準及其執行與監督要覆蓋災害管理全過程,徹底實現災害管理法制化[3]。

      2.6 災害管理周期

      災害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依據災害的發生發展過程將災害發生發展過程劃分為孕育期、潛伏期、爆發期、持續期、衰退期、平息期。災害管理是一項針對災害并隨著災害的發生、發展和結束而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的管理活動。因此,災害管理也隨之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預防期、預警期、救治期、善后期。

      3 災害的危機管理

      災害的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即通過對災害的監測預警、災前預防、災時應急處理和災后恢復等措施,防止災害發生或者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災害的生命周期,現代災害管理理論將災害管理過程劃分為4個過程,即災害預防、災害預警、災害治理、善后處理,其中災害預防貫穿于災害管理整個過程。災害危機理論是現代安全減災管理的重要理論,現代災害危機管理方式多采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模式進行災害管理。災害應急管理即為有效實施災害管理,降低災害危害,對災害誘因、過程、后果進行分析,有效地集成社會相關資源,對災害進行預警、緊急處置和善后處理的過程。應急管理過程一般包括預防、預備、響應和恢復4個階段,但在實際情況中,這些階段往往是重疊的,但他們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單獨的目標,并且成為下個階段內容的一部分。

      4 災害的風險管理

      風險(Risk)定義為遇到危險、遭受傷害或損失的概率。對災害來說,風險專門用來評述災害將要發生的概率,并且用高風險、中等風險、低風險等相應術語來表明概率值。根據致災因子風險分析、承災體易損性評價、災情損失評估等,分析是否保護或保護到何種程度、如何采取科學措施,以應對原先沒有采取減輕風險措施而潛在的災害影響。

      災害的風險管理(Disaster Risk Management)就是災害管理單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進行風險決策,對災害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妥善處理災害損失。災害風險控制的4種基本方法為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

      5 參考文獻

      [1] 張國慶.災害學概論[EB/OL].(2012-03-16)[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8423.

      [2] 張國慶.災害的基本概念與分類[EB/OL].(2012-04-10)[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3.

      [3] 張國慶.災害學基本原理[EB/OL].(2012-04-10)[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4.

      [4] 張國慶.災害的危機管理[EB/OL].(2012-04-10)[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6.

      [5] 張國慶.災害的風險管理[EB/OL].(2012-04-10)[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8.

      [6] 張國慶.和諧發展中的災害管理[EB/OL].(2012-04-10)[2012-04-11].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29.

      [7] 趙黎明.災害管理系統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3.

      [8] 黃崇福.自然災害風險評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9] 張國慶.我國災害管理體系現狀與對策[EB/OL].(2008-03-18)[2012-04-11].http://省略/log/user_content.aspx?id=18615.

      [10] 陳福今,唐鐵漢.公共危機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40.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第2篇

      關鍵詞:政府危機管理;公共政策;制度

      中圖分類號:D63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179-02

      春節前,一場近半個世紀以來罕見的冰雪災害襲擊了我國中南部地區,不僅給中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暴露出政府部門在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考驗了中國政府處理危機的執政能力。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危機管理,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已直接關系到政府的威望和效率,也影響著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一、政府危機管理與公共政策概述

      (一)政府危機管理?!罢C管理是指在政府管理國家事務中,針對突然發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經濟波動、恐怖活動等對社會公共生活與社會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組織相關力量在監測、預警、干預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機性事件的生成、演進與影響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盵1]危機管理不僅強調對危機反應的管理,還包括對事前預防和事后恢復的管理。它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是針對潛在的或當前的危機,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動,以期有效的預防、處理和消除危機。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國家機關、政黨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目標,所采取的政治行為或規定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系列謀略、措施、辦法、條例等的總稱。公共政策是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它是為解決某一具體政策問題而制定的, 必須付諸實施。

      (三)政府危機管理與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決策者以一定的理論原理和價值觀念為指導,對已確認的政策問題進行科學策劃、統籌安排、做出對策,使其轉化為行為規范的過程。政府危機管理是針對突發事件的管理,它可以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恢復社會穩定。在政府危機管理中,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及其良好績效,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效處理危機。

      二、當前我國政府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早在2003年SARS之后,中國就在加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各級政府制定了有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2007年11月1日,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正式實施,明確我國要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但這次雪災所暴露出的問題表明,目前我國的應急體制并不樂觀,在面對復合性突發事件時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政府危機管理機制不完善

      政府危機管理機制包括預警預防、應急反應、評估恢復三個階段的機制,其中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是兩項最基本的制度。目前,我國沒有建立專門的預警機制和預測機制,不能將危機的前期控制過程納入各級政府長遠的戰略目標、規劃與日常管理中,危機的信息預警能力不足,以致政府處理危機事件時比較被動。另外,對危機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也不能完全適應危機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現為應急反應遲緩,跨部門協調動員機制不順暢。在各級政府之間應急管理職責的劃分、應急響應過程中條塊部門的銜接配合等方面,還缺乏統一明確的界定、尚未完全形成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的分級響應體制。

      (二)政府危機管理機構不健全

      我國現有的政府危機管理系統主要依賴于各級政府的現行行政機構,危機爆發時,一般是針對特定危機,由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有關部門設立臨時機構。這種臨時性機構不能對危機準確預測和預警,加之缺乏政府危機管理專業人員以及缺乏對危機事件的處理經驗,嚴重影響了危機的處理效率。此次發生在南方各省的自然災害表明,我國現行的以部門為龍頭的突發事件應對組織機制存在很大問題,各級政府下屬的應急辦公室只是一種協調性機構,還不能真正具有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各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能力。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還存在以部門職能為中心的部門主義傾向,缺少單一的應急指揮組織管理系統。

      (三)應急預案缺乏情報學支撐

      應急預案應該是情報學基礎上的研究成果。應急體系的建立和運作,可以視為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和情報分析系統,缺乏情報學基礎就會導致信息不暢,難以作出科學的決策。此次雪災也暴露出在處理公共危機時信息不暢,部門和地方應急機制不夠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問題。1月25日京珠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現嚴重大堵車,與各方通車信息混亂有關,致使許多不知情的車輛進入湖南后無法出去。

      (四)政府和公眾危機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人們的安全觀一直固守傳統的國防和外交安全,而忽略了經濟、生態、信息、文化和公眾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對全社會防范風險和應急管理處置的教育、培訓和演練工作不夠,社會危機意識、風險防范意識、自救互救知識和能力、主動參與程度都十分薄弱。早在全國降雪的初期,1月份時,有些地方還在贊嘆瑞雪兆豐年,沒能對大雪成災有預期,更沒有將雪災與全國春運結合在一起全盤考慮,加之五個關于自然災害救助的國家應急專項預案中,并不包括雪災,所以導致了這一復雜性的全國性災難。

      (五)政府危機管理投入不足

      由于我國政府在危機管理中缺乏危機意識,沒有對危機的來臨做好科研、組織、人力、物力、信息等各方面的準備,在公共管理服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應對危機事件的公共財政支出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在危機出現時,各級政府不得不臨時集中各類資源,臨時研究。

      三、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在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中,危機不可能絕對避免,但卻可以管理控制,以減少危機的發生數量,把危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危機多發期,政府要加強危機管理就必須對其全過程實施控制管理,在危機預警預防階段、應急反應階段、評估恢復階段分別采取相應措施,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機制,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危機管理系統。

      (一)預警預防階段

      從危機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來看,危機預防比危機處理更重要。加強危機的預警和預防,就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避免危機的發生,并預見可能發生的危機,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1.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應急救治機制。各級政府必須將危機管理寓于日常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之中,建立完善的符合本地實際的危機預警機制,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建立快捷、通暢、及時、準確的溝通渠道,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2.建立統一的危機處理指揮機構和協調機制。我國目前正在推進的“大部委制改革”的思路,很適合改革現行突發事件應對組織體制的要求??煽紤]設立集中統一管理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具有大部委性質的“應急管理委員會”(或者“應急部”),設立常設性、專門性的危機預警部門,對危機事件進行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制定長期危機管理計劃,加強各級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

      3.建立危機管理教育、培訓系統。政府、學者、科研部門應通力合作,加強對政府危機管理的研究,為危機管理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要加強對政府官員的危機教育和危機處理培訓以演練,增強干部危機管理的能力。此外,政府還應通過社區、學校等機構加強對公眾的反危機宣傳和訓練,普及有關危機知識,提高民眾應對危機的能力。

      4.加大政府危機管理的投入力度。各級政府應該根據公共風險來決定財政支出,合理地調整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專款專用,確保應對復雜危機事件的正常運轉。

      (二)應急反應階段

      危機出現后,政府運用所有資源開展危機救治,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機的發展和升級,迅速解決危機,恢復社會的正常秩序。

      1.迅速啟動應急反應機制。政府應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采取多方面非常態管理措施,積極查找危機產生的根源,加大政府干預的力度,制定和執行帶有強制性的政策,及時化解危機。“在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候,由政府出面的有效組織、協調和調控是迅速控制危機,將危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證。”

      2.及時公正地信息。正確引導媒體進行公正的報道,將危機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地向公眾披露,避免社會的恐慌,穩定公眾的信心。要建立公共危機溝通機制,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召開例行的新聞會,公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并告知公眾在危機事件中的注意事項。

      3.加強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發揮非政府組織和公眾的參與作用。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社會公眾參與、尤其是非政府組織充當志愿者參與,將對危機事件應急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三)評估恢復階段

      危機消除后,各級政府應認真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科學地評估各種應對危機的預案和危機處理措施,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1.重塑政府形象。當人們度過危機后,政府應做好危機后的溝通工作,向公眾承諾今后的措施,表達政府的誠意,安撫公眾的恐慌心理,恢復公眾對政府的信心。

      2.強化責任追究。在應對重大突發性危機事件中,各級政府要建立政府官員承擔與職權相應的政治責任、行政責任制度。當政府公務人員不能履行或背棄責任時,必須受到相應的行政懲處。

      3.建立評估機制。政府應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和學者組成危機評估小組,進行有關方面的技術鑒定、事故分析和財產損失等方面的評估工作。對危機處理全過程工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為以后危機管理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之,面對錯綜復雜、難以避免的各種突發危機事件,作為承擔公共事務管理者和公共安全責任者角色的各級政府,必須制定出最有效的公共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盡最大的努力化解各種危機,保障國家、社會和公眾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維平.關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4).

      [2]劉剛.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84.

      [3]林爽.我國政府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8).

      [4]鄢龍珠.完善我國政府危機管理體系的幾點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05,(6).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was mentioned for the first time mentioned in 2008 whe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Committee started a major research program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it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 sudden and serious lack of information, particularity and contagion,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and strong coupling, regularity.In case of the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event, all kinds of emergency supplies will be transported to the affected areas in a short tim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ehicle scheduling, this paper uses Dijkstra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the reserves to the disaster area, then uses the interval number to make a fuzzy estim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 demand in the affected areas, and re-optimizes the inventory reserves establishes in line with the target and satisfaction of constraint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transportation rout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teria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nsport time and the total cost of transport system.

      關鍵詞: 非常規突發事件;區間數;應急資源;Dijkstra算法;運輸路線

      Key words: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interval number;emergency resource;Dijkstra algorithm;transportation route

      中圖分類號:U116.2;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4-0065-03

      1 概述

      非常規突發事件于2008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重大研究計劃“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中”首次被提到,我國對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的重視始于2003年SARS的大規模爆發,國內病例5327例,死亡348例,全球病例8437例,死亡813例。

      1.1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基本概念

      非常規突發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顯的復s性特征和潛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壞性極為嚴重,常規管理方式難以處置的突發事件,其應急管理重點關注監測預警與應對指揮。它具備以下特征:

      ①突發性和信息嚴重缺失:事件發生前毫無征兆或征兆很少,有很大的偶然性,以及事件的突發性,導致搜集和反饋的信息嚴重缺失,造成無法預測應急資源的調度情況,以及需要什么救援物資,給處突帶來了不利影響。

      ②特殊性和蔓延性:發生同類事件的頻率極低,使救援主體在處突過程中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同時,由于常規的處突管理方式無法應對處置當前的事件,它會迅速擴散、危害程度不斷加深。

      ③環境復雜性和很強的耦合性:事件的轉化方向不確定,而且在處置一個主要中心任務的同時須朝向多個目標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且這些目標并非可以劃歸為同一范疇,它會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和學科。

      ④規律性:它仍然遵循發生、發展、衍生擴散到平穩、削減這一客觀規律。因此,我們在對應急管理的方式研究上,考慮到這一客觀規律,提煉出高效的應對措施,削減事件的危害性。

      1.2 非常規突發事件的舉例

      我國是遭受非常規突發事件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1975、1998、2016年的特大洪災,臺風“海馬”等自然災害,使上千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上千億元。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國際危險品爆炸的事故災難,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8.66億元。

      非常規突發事件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迫切問題,比如,美國“9?11”事件、美國“卡特里娜”隨風、金融海嘯,印度洋地震海嘯,秘魯大雪崩,喀麥隆湖底毒氣,印度鼠疫,造成經濟損失高達上萬億美元,使民眾對經濟、政治上的安全感嚴重被削弱。

      1.3 應急資源車輛調度的重要性

      應急資源的響應是減少事件的危害、保證搶先救災順利完成的關鍵環節,然而,應急資源的響應是離不開車輛調度的。應急資源的車輛調度是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提供了物資保證。在非常突發事件的處置過程中,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的救援物資、全球多國和地區無私援助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通過多種交通工具運送到災區,保障應急救援物資及時供應,同樣,受災群眾的疏散也需要多種交通工具轉送到安全地帶。

      車輛調度是以提供非常規突發事件所需的應急物資為目的,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時間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因而,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優化應急資源配置與車輛調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2 建立模型

      2.1 問題描述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的強烈地震,此次地震的重災區是蘆山縣、天全縣、寶興縣,尤其是蘆山縣龍門鄉、寶盛鄉、太平鎮等地受災最為嚴重。另外,受“4.20”蘆山強烈地震的影響,通往災區的省道、縣道、鄉村公路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給部隊向災區開進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蘆山縣以及寶興縣的受災點的鄉鎮及村的交通網絡圖如圖1所示,如何選擇行進路線可使救援人員到達災區的時間消耗最少物資運輸量最大。

      其中,圖中的頂點v1到v13代表蘆山縣和寶興縣的鄉鎮以及村莊,具體表示為:蘆山縣v1, 清源鄉v2,清仁鄉v3,隆興鄉v4,大溪鄉v5,靈關鎮v6,同盟村v7,圍塔村v8,龍門鄉v9,寶盛鄉v10,太平鎮v11,雙石鎮v12,寶興縣v13。本文以2個資源儲備庫向11個受災點運輸帳篷、水兩種物資為例,其蘆山縣的儲備量分別為10000、20000;寶興縣的儲備量分別為7000、9000;儲備庫到各受災點的需求物資的單位距離成本,如表1所示,受災點的需求量,如表2所示。

      2.2 預備知識

      定義1 若P是賦權圖G中頂點vi到vj的路,則稱w(P)=w(e)為路P的長度。由于頂點vi到vj的路有多條,因此,其中必有一條路P*,使得w(P*)=min{w(P)|P為頂點vi到頂點vj的路),那么稱為P*頂點vi到vj的最短路,頂點vi到vj的最短路的長度或距離,記為d(vi,vj)。

      定義2 [rL,rR]為區間數,其中rL,rR∈R,rL?燮rR,rL、rR稱為區間數的端點。

      2.3 建立模型

      2.3.1 Dijkstra求最短路

      在蘆山縣、寶興縣的受災點分布圖1中,不妨假設有蘆山縣、寶興縣兩個應急資源供給點Si(i=1,2),其余11個鄉鎮為應急資源需求點Dj(j=1,…11)。由求解最短路的Dijkstra算法,我們可得,供給點到需求點的距離如表3所示(單位:公里)。

      2.3.2 整數規劃模型

      設cijl為第l種應急物資從Si到Dj的單位距離成本,sil為Si庫存第l種應急物資的儲備量,rjl為Dj對第l種應急物資的需求量;xijl=1表示Dj的第l種應急物資由從Si供應,否則,xijl=0;yi=1表示Si被選中,否則,yi=0;0?燮?琢?燮1和0?燮?姿?燮1滿足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的解的可能性。

      3 算例分析

      4 結束語

      非常規突發事件一旦發生,短期內需將各類應急物資運送到受災區,為了提高車輛調度的效率,事先我們需對救援物資儲備庫針對不同物資的需求的儲備合理的數量,以減少運輸系統中的總成本。由于非常規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本文利用Dijkstra求出儲備庫到各受災區的最短距離,并用區間數來模糊估計受災區的對各種物資的需求量,在既定的符合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解的滿意度的情況下,重新優化了儲備庫的庫存量,以及車輛的針對不同物資的運輸路線,減少了運輸時間和運輸系統總成本。

      參考文獻:

      [1]張一文,齊佳音,方濱興,李欲曉.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熱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情報雜志,2010,29(11).

      [2]劉茂.應急救援概論[M].化工出版社,2004,5.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醫院;危機管理;理論;策略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復雜化,現代醫院面臨危機的種類以及發生的頻率與日俱增。醫院如何應對和處理各種危機,已經成為醫院領導者的必修課。只有不斷加強醫院對危機的認識,提高危機管理水平,才能從容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將危機給醫院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小程度,使醫院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將從醫院危機管理理論與醫院危機管理策略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醫院危機管理理論,提出提高醫院危機管理水平的策略。

      1 醫院危機概論

      1.1 醫院危機的定義

      醫院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是醫院面臨的危險與機遇。任何危及患者和醫務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對醫院的生存、發展、穩定構成威脅,社會信譽和公眾形象構成損害,都屬于醫院危機的范疇。危機不僅意味著威脅、危險,更意味著機遇。醫院危機是指對醫院正常運營或聲譽造成潛在破壞的事件。其具備以下特征:對醫院的生存、穩定構成威脅;缺乏關鍵的信息和(或)精于處理該事件的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做出決策。

      1.2 醫院危機的特點

      醫院危機具有不可完全預知性,進展的時間緊迫性,可能會有的嚴重破壞性,爆發過程中高度不可控性。醫院危機除具有普通危機的特點外,更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1.2.1 突發性和緊迫性

      醫院危機往往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發生。由于發生突然,要求醫院領導者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決策,以降低危機對醫院所造成的損害,如果在慌亂之中決策有誤,會造成巨大損失。當危機出現時,醫院對危機做出的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十分緊迫,任何延遲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醫院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啟動預案,收集信息,對危險程度進行盡可能準確的評估,安排合適的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并及時反饋、綜合。

      1.2.2 不確定性

      也可稱之未知性。醫學總體來說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還存在著諸多未知的領域,難以預料的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這種帶有偶然性和隨機性的醫療意外一旦出現,并導致嚴重不良后果,危機則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

      1.2.3 社會性與廣泛性

      從根本上講醫患關系緊張、醫療服務失誤的增多并不僅僅是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的問題,它是復雜的社會因素和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在醫療服務上的集中反映?!氨本┏栣t院京西分院孕婦缺少簽字導致死亡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類危機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突出問題。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速度的高速化,使危機迅速公開化,醫院的一點點的失誤都可能造成軒然大波[1]。

      1.2.4 不可控性

      醫院危機的發生,往往涉及人的生命或健康,可以說是人命關天。發生危機后,一般人都是本能地拒絕接收負面信息,不愿面對現實,更由于法制觀念淡薄而失去理性,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或舉動,這樣反而使情況惡化,終至一發不可收拾,加之公眾往往更同情患方,使危機不可控制。

      1.2.5 管理的薄弱性

      由于醫院的管理者大多都是業務干部,管理經驗不足,危機管理知識匱乏,危機意識淡漠,醫院防控措施不全面、不到位,改革創新緊迫性不強,經營理念、服務模式、管理手段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危機一旦爆發,或者驚慌失措,或者被動應付,應對危機的組織機構不健全,組織不起有效的應急處置與公關攻略。我國長期養成的就醫醫院和醫生說了算的意識根深蒂固,醫務工作者法制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淡漠,造成危機管理薄弱而易發。

      1.3 醫院危機的分型

      從危機分類角度看,醫院危機應屬企業危機或組織型危機。醫院危機有多種不同分類方法,田軍章等將危機分為常態危機和突發危機兩大類;時淑娟等將其分為經營危機、管理危機、公共形象危機、違法危機、自然災害危機及社會環境危機;詹俐根據醫院危機管理的內容,分為醫院經營環境性危機、醫院公共關系危機、醫院人力資源危機和公共衛生突發危機。無論哪種分類方法,目的都是研究醫院危機發生發展規律,采取積極策略加以應對,避免或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或破壞[2]。醫院危機的分型各有利弊,我們認為,將危機分為常態危機、突發危機兩大類和按醫院危機發生的原因分類更有利于危機管理,下面將重點介紹:

      1.3.1 按危機發生的性質將醫院危機分為常態危機和突發危機

      常態危機:主要指醫院正常狀態下可能發生的各種潛在危機。醫院常態危機包括醫患沖突危機、醫院運營危機、醫院競爭危機和醫療衛生政策危機。

      突發危機:主要是指醫院的突發事件。突發危機主要指應對突發事件,包括疫情,如SARS、禽流感等;災情,如洪災、旱災、火災等;傷情,如事故、震災等引發的重大傷亡救治等。

      1.3.2 按危機產生的誘因將醫院危機分為[3]:

      醫院內生型危機:由于醫院方面原因,如醫務人員素質低下或醫院內部管理不善所引發的醫院危機。

      醫院外生型危機:由于醫院外部環境變化給醫院帶來的危機。

      內外雙生型危機: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管理不善共同作用使醫院陷入危機。

      1.3.3 按危機發生的層次關系將醫院危機分為

      1.3.3.1 醫院內部關系危機

      1.3.3.2 醫患關系危機

      1.3.3.3 醫院與醫院關系的危機

      1.3.3.4 與政府或者主管部門關系的危機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概論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公共危機;預警機制;政府責任

      目前中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利益和權力將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進行重新的分配、轉移,形成諸多不穩定因素,我們要站在復雜和綜合的角度上,對危機的性質、狀態和前景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把握、估計和預測。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人,在公共危機的預警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試圖分析政府在公共危機預警中的責任缺失,以明確政府責任問題,進而在理念上實現由強調公民義務和政府權力到強調公民權利和政府責任的轉變。

      一、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及政府責任

      (一)公共危機的概念界定

      按照國際社會的一般看法,公共危機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突然發生的、嚴重危及社會秩序、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而美國學者羅森豪爾特認為,社會公共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我國學者認為公共危機是由于某些無法預測的因素誘發產生的對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脅的事件。

      (二)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

      公共危機預警機制是指在危機演變的不同階段中,對可能引起危機的各種要素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危機信號和危機征兆進行嚴密監測,對其發展趨勢、可能發生的危機類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合理科學的估計,并向有關部門發出危機警報的一套運行體系。

      建立一個有效的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需要政府做的工作有:

      1.建立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控系統,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

      2.制定各種科學意義上的應對控制措施,努力探究危機形成、爆發的一般規律及其解決的一般規律和控制策略。

      3.開展政府雇員危機管理培訓和全民危機管理意識教育,增強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雇員危機管理的意識和技能。

      4.在危機的潛伏期和初顯期,政府應對可能導致其爆發的因素做好控制工作,努力把一切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化解于爆發之前。

      二、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具體表現

      (一)危機監測不力

      危機預警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對各種潛在風險進行隨時評估,我國現行的政府危機管理體系中就缺少風險評估機制,對危機發生或能發生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的調查、評價和預測。再加上沒有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控系統,未能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缺乏敏銳的危機判斷能力,很難做到對危機的詳細預警分析。

      (二)預案粗陋,缺少演練

      要做到預案求實,不僅要有危機一旦發生應對各種可能情況的多套行動(遏制危機、處理、消除危機,重建或恢復正常狀態)方案,而且要通過教育、培訓、演練或計算機模擬、培養,提高領導者的指揮能力和群眾的應變能力,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使危機一旦發生,預案能夠切實地發揮作用。我國現實存在的問題,不僅是預案粗陋,更重要的是缺乏培訓和演練,停留于應付上級檢查,做表面文章,甚至多發的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的預案也是如此。

      (三)沒有及時準確地信息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在信息傳遞方面喜歡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致使內部信息渠道嚴重阻塞或扭曲;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缺乏規范、及時的信息披露制度,宣傳主管部門又習慣用計劃經濟的辦法管理大眾傳媒,大眾傳媒缺少必要的法律保護,這諸多原因使大眾傳媒的信息傳遞作用和社會監督作用受到極大限制。再加上各級政府為了“保穩定”,各級官員為了“保烏紗帽”,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過分看重吸引外資、發展旅游等方面的近期局部利益,使得各級政府在預防和救治危機進透明度極差。

      三、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危機意識淡薄

      在全球化背景下,危機的來源發生了變化,不只是戰爭會引發危機,環境、金融、病毒等也成為誘發危機的重要因素。而且,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聯系的日益緊密,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和小概率事件的觸發下都有可能誘發大規模的危機。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保持著和平穩定的發展勢頭,各級政府部門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經濟建設,忽視了危機意識的培養。

      (二)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政府職能的劃分不夠清晰,許多事項管理的權力、責任存在嚴重的條塊分割、部門封鎖現象,溝通存在比較明顯的障礙。在這種制度下,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困難。當危機爆發時,對于一些重大事項誰負責、對誰負責的問題更是難以明確,許多事項往往要由中央政府統一下令才能協調一致,導致了政府應對危機的反應能力大打折扣。

      (三)缺乏常規性危機管理部門

      危機爆發時,訓練有素的危機管理機構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確的反應。危機管理機構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因此,必須把懂得危機管理的人員組成專業機構固定下來,持續累積信息和經驗。使危機剛出現時,及時控制。而我國現有的政府危機管理體系,主要依賴于各級政府現有行政機構,既缺乏專門機構和完善體系,又缺乏專業人員和應急運作機制,對于危機處理方式經常是遇事就成立一個指揮部或領導小組,具有濃厚的臨時色彩,因此在進行跨部門協調時工作量非常大,效果也不明顯。

      (四)法制滯后

      法律制度是各種制度中最強硬的一種,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稀缺資源,同樣地,法制建設也是危機管理制度建設中關鍵的一環。在西方發達國家,危機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學術成果就體現在立法上,如美國、日本、俄羅斯就有《緊急狀態法》。而我國在危機管理的法制建設則相對滯后,政府在處理危機時仍然習慣于運用人治方式,相對忽視了法治方式。

      (五)問責制度缺失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把自己視作管理者,把民眾視為被管理者,這種理念必然造成問責制度的缺失。我國政府官員經過授權擁有公共權力,必須接受監督并負有責任。但是實際過程中過于強調官員個人的主觀動機而不論其工作成效,缺乏一種權力與責任對等的意識。有時即便是對責任官員做出了處理,也通常是久拖不決,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

      四、強化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

      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一方面導致危機的擴大,增加危機處理成本,另一方面破壞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強化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勢在必行。

      (一)建立敏感的信息系統

      1.加強危機管理軟件系統建設。應當利用IT和網絡技術,建立和完善全國性的信息網絡,覆蓋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基層自治組織、科研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團體、民間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從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有效的政府信息管理系統,形成自己專用的、暢通的、可靠的信息采集、加工系統。政府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從靜態上講,包括三個方面的信息庫:涉及各種社會現狀與發展情況的信息庫;危機防治與救治的資源信息庫;危機管理中的技術數據信息庫。從動態上講,政府危機管理信息系統除上幾個方面的信息庫所涉及到的信息收集能力外,還包括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

      2.整合外部力量。一方面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功能發揮必須有廣大民眾的積極配合,因此必須加強民眾的危機意識和科學精神。從科學決策的角度看,政府應該對危機涉及的各個方面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智囊機構的作用。他們帶來的是新的視角,新的邏輯,新的對策,他們常常能夠使決策出現柳暗花明的氣象。另一方面在危機管理上,我們要積極爭取國際性的組織和地區性的組織在資金、人員、技術、教育和培訓、以及道義上的支持,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在信息方面的溝通。通過全球合作,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諒解,維護國家的國際形象,一方面可以提高危機管理的效率。

      (二)強化危機預警的組織保證

      1.建立分權式的組織結構。面對越來越多的決策,分權式組織結構可以讓“下面”或“外面”做出更多的決定,減輕政府做決定的負擔,有利于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提高危機預警的效率。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自身自上而下的行政組織系統,在各省、市、縣、鄉鎮(街道辦事處)都設置專職專業人員負責各種與危機有關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傳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的力量,吸收各類社會組織尤其是基層自治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社管會)的參與。通過這兩方面的結合,形成一個上下聯動、內外協調的危機應對組織網絡。

      2.設立常規性危機管理機構。在中央一級政府這個層面上,應盡快建立起具有會商決策和綜合協調的常設性危機管理機構,并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和任務,組織有危機處理經驗的專家和政府官員對各類危機開展分析總結工作,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上制定長期的反危機戰略和應急計劃,并協調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各級政府之間的工作,加強他們協同運轉能力。在地方各級政府層面上,地方政府應在上級政府的指導下,設立相應的對口管理部門,并根據本地區不同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具體的職能部門及組織形式,加強各部門間協調運作和快速反應的能力。

      (三)加強制度建設

      1.加強緊急狀態立法。我們可以借助國外的危機管理經驗和相關的法律制度,結合國內處理各類危機的經驗,制定出一部統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緊急狀態法》。對危機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權力義務、管理機構各職能部門的權力義務、組織運行程序、政府緊急權授予的規定、社會各階層和公眾的責任和義務、緊急管制措施規定、政府社會動員和征調規定、公民權利保障規定、政府信息通報規定、危機處理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及責任追究等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

      2.建立行政問責制度。所謂行政問責,是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社會公眾等對公共行政行為進行質疑。權責對等是“行政問責”制的一個基本原則。它認為官員在接受權力的同時,也就接過了責任。不肯或未能承擔起應有責任,則其便沒有資格或不必再持有權力。它更加強調的是工作效果。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主要有:司法機關追究行政機關及公務員的法律責任;各級黨委行使人事任免權,追究行政首長的領導責任,行政機關對公務員的責任追究;行政相對方的追究。其中行政相對方的追究是構建我國公共危機責任機制中最重要最有力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王成,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