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用電負荷;供電設計;配電設計;低壓線路;安全系統

      Abstract: Distribution design plays a decisive role of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life. Residents of the electricity demand increases the power suppl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ar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The residential supply process and security distribution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power supply design reference.

      Keywords: electric load; power distribution design; design; low-voltage circuit; security system

      中圖分類號:TM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建設高速增長,各種的商品樓房,住宅小區和花園別墅被開發建造。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趨緊缺,我國石油氣價格提高,居民對電能的需求不斷提高,對住宅小區供配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住宅小區弱電系統概述況

      住宅小區內的弱電系統一般由通信、安全、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組成,集成了居室報警緊急呼叫、邊界監控、遠程抄表、車庫管理、機電設備自動化管理、衛星接收和有線電視、互聯網和綜合信息服務等部分,便于為居民提供一個完整、舒適、幽雅的生活環境。現談談智能住宅小區弱電系統的功能和特點。

      1.2設備管理系統

      在住宅小區內設置物業管理中心,由物業管理部門對住宅小區的公共設備進行監控和檢測。比如對供電、供水、供熱、電梯、公共照明等系統設備狀態的監測。

      1.3住宅區為了便于管理,常與保安中心合建,主要包括水、電、氣自動抄表計費系統、停車場管系統、樓宇自控系統和家電自動控制系統。基于自動抄表系統的數據采集系統定時采集居民家的水表、電表、氣表的數據,在此之前要指定好當地水、電、氣三者的價格,就可方便地自動計算費用,并打印出讀數、計費的情況。并存儲在存儲器中。

      2小區內道路及景觀照明

      2.1住宅綜合小區的園林化,要求居住環境照明設計不僅包含以往的道路照明,還應包括草坪照明、樹木照明、小品照明、水景照明等,居住環境照明設計的重點要放在給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輕松的環境,設計中不僅要考慮照度,還要考慮燈光亮度的變化、色彩的搭配,以及對小品和水景照射的光效果。

      2.2出于節約用電的考慮,道路照明應采用小功率鈉燈和節能熒光燈等光源;配電應按功能的不同分類配線,以便于控制和節能。線路敷設以鎧裝電纜直埋敷設為主。其控制設備一般就近設在附近的變電所內,交流接觸器按工作電流的2.5倍選取。采用光控或時間控制。當夜幕降臨、照明度達不到設定值時,光電控制器自動接通電源,燈光點亮;當黎明到來時,燈光熄滅。如果小區范圍較大,可在一處安裝控制設備進行“接力”控制。

      3小區供電設計及配電設計

      3.1小區供電設計

      3.1.1資料收集和分析

      一個好的設計方案,設計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收集小區樓盤建筑圖紙和相關信息,通過仔細閱讀分析相關的資料圖紙,對小區的總體布局和風格有全面的了解;與開發商進行廣泛的交流,充分聽取他們的要求與建議;確定住宅小區的面積、戶型、套數及相關的配套設施。

      3.1.2負荷計算

      首先確定負荷等級,按我國現有的有關規范規定,住宅小區用電均按三級負荷供電,多層住宅客梯及消防設備按二級負荷供電。

      3.2小區配電設計

      3.2.1變配電所的設置

      變配電所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并且應考慮變壓器的搬運及消防搶修通道。變配電所的位置還應充分考慮其對住戶住宅噪音、熱量的影響。中小型住宅小區宜設1~2個變配電所,大型住宅小區設多個變配電所。具體可考慮從變配電所到住宅樓總配電箱的0.4kV低壓出線電纜不宜超過300米,避免由于電壓損失影響末端用戶的用電質量。對二級負荷備用電源的設置,一般設置備用電源配電房,設置發電機房。

      3.2.3配電系統

      一般采用單電源放射式供電或采用雙電源環網供電,具體需配合供電部門確定。變配電所10kV電源進線開關宜采用斷路器或帶熔斷器的負荷開關。住宅小區低壓柜宜采用GCK抽屜式配電柜。可采用發電機作為二級負荷的備用電源。根據各負荷情況設計出高、低壓配電系統圖,并進行變配電所電氣布置設計,當然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4小區用電的特點

      綜合性住宅小區用電的特點在于用戶的多樣性。小區內除了住宅外,還包括很多的配套服務設施,如物業會所、水泵房、鍋爐房、商業服務設施、停車場、學校和幼兒園等。其用戶既有一般用戶,又有重點用戶;既有多層和高層住宅,又有小區級公共建筑和少數市級公共建筑。生活用電包括居民住宅用電、給排水用電、集中供熱用電等;公共建筑用電一般包括物業會所、水泵房、鍋爐房、學校、小區道路照明、樓道照明和景觀照明等。因此,在詳細規劃階段,應針對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指標來進行用電負荷計算,通常采用單位建筑用地面積負荷指標法進行負荷預測。

      5小區的室內配電系統及供電安全

      在JGJ·T16-9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中,未對居民用電負荷作詳細規定。參照國際標準,結合我國小區居民用電現狀和發展趨勢,每戶計算負荷系數一般取0.4,因此,每戶計算負荷按4~12 kW 考慮較為適宜。廚房衛生間設置較多的插座,其供電回路可視住宅面積大小適當放大,配電線路可選為BV -3×4。每個單元內分戶計量表集中在首層電表箱內,采用放射式供電至各戶配電箱。住宅內的照明、插座、空調應分回路。GB 50096-1999(住宅設計規范》規定,除空調電源插座外,其他電源插座電路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實際上在現代多層住宅中,柜機已進入千家萬戶,并安裝在人員活動較頻繁的客廳。盡管其外殼絕緣,但一旦絕緣擊穿也會漏電,所以,對于柜機的預留插座電路也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在室內線路設計中,一般每個單元樓集中設電表箱,每幢樓獨立設總漏電開關,漏電電流≯500 mA。用戶內配電箱總開關設置能同時斷開火線及中性線的開關,其漏電電流為300mA,以防止照明、空調線路漏電而引發火災的可能。室內各插座支路除空調回路外,均設30 mA帶漏電保護裝置的斷路器。廚房、衛生間的插座應選擇密閉防水型的,其內的燈具、通風機電源應裝在漏電開關的插座支路上。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第2篇

      關鍵詞:住宅建筑 ; 電氣設計

      中圖分類號:F40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住宅的電氣設計是住宅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對于住宅建筑的美觀、實現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財產安全、降低住宅造價,均具有一定的影響。目前,住宅電氣設計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雖然日趨成熟,但在住宅電氣設計實踐中,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1.設計范圍

      1.1高低壓變配電所及系統

      1.2應急電源系統(采用備用發電機組等作為應急備用電源)

      1.3低壓配電系統

      1.4照明系統及節能

      1.5防雷與接地系統

      1.6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

      1.7安防智能化系統(包括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可視對講系統、門禁系統等)

      2.住宅小區供配電設計

      按照地方的供電部門出臺的供電方案的條例,及其負荷屬性、環境、節能和電容量等因素考慮在住宅小區中進行供電電源的設計,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設置兩條電源來供電,來保證供電的安全與穩定。

      在小區的底層建立變配電所時,可以根據各地區不同的要求對其安裝不同形式的接地系統,因為在低壓的電配變系統工作接觸地面的時候無法與保護接觸地面的系統做到相互不產生影響且不可以相互分離。而面積是十幾或幾萬平方米的小區,常常會設置一到幾個變配電所,而且一般會把它設置在小區的一層或負一層,以此來節約面積。而且對于不會設置獨立變配電所的建筑,最好使用TN-C-S的系統來進行低壓的變配系統的配置。

      3.電氣負荷的估算

      電氣負荷在建筑電氣設計中是一個重要參數,他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隨著城市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在人們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若要準確地計算小區的電氣負荷是很困難的。一般在進行小區的規劃或初步設計中,可以采用負荷密度法來對小區的電氣負荷進行估算。

      4.住宅區的配電系統設計

      4.1工程設備電源由專用變配電所或小區內公用變配電所引來,電壓等級為0.4/0.23KV。供電范圍一般控制在200米以內。

      4.2配電方式:對于單臺容量較大的負荷或重要設備采用放射式配電,對一般設備采用樹干和放射式相結合的混合方式配電。

      4.3環境特征和配電設備的選擇:工程內大部分為一般正常工作環境特征,對電器設備無特殊的要求。

      4.4導線、電纜選擇及敷設方式:導線采用塑料絕緣導線,保護線采用塑料絕緣軟導線;電纜采用塑料絕緣及護套電纜。室外電力電纜主干線一般在道路中心線東南側沿電纜溝或予制排管內穿雙壁波紋管敷設,過馬路及進出戶均改為穿鍍鋅鋼管埋地敷設。

      4.5每套住宅室內設置一組合式終端配電箱,戶內照明、一般插座、廚房插座、衛生間插座及空調插座設單獨回路,所有插座出線開關采用30毫安漏電斷路器。

      5.照明系統設計

      5.1照明種類:照明分正常照明、應急照明、值班照明和景觀照明。

      5.2照度標準: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執行。

      5.3光源、燈具選擇,照明燈具的安裝及控制方式。

      5.4光源:一般場所為熒光燈或節能型光源,住戶內部及有裝修要求的場所視裝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應符合相關要求。用于應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點燃的光源。

      5.5燈具選擇:小區配套用房暫考慮熒光燈照明,住戶內暫考慮管線到位,并按每套一燈一插粗裝修要求安裝。

      5.6 應急照明:公共建筑內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內走道長度超過20米的內走道設置應急照明。

      5.7室外按道路及綠地要求設置路燈及庭院燈,并采用時控及光控相結合方式控制。小區內配套用房作一般照明設計,預留二次裝飾用電。

      5 .8照明、插座分別由不同的支路供電,所有插座支路均設剩余電流保護器。

      6.防雷與接地設計

      預防高壓電,預防直接的雷擊和預防接觸傳導感應的雷擊是防雷的三個內容。預防接觸傳導感應的雷擊和預防高壓電的預防方法就是在電管進出房間的地方將是絕緣體的支架鐵腳放在地面上,同時安置上電壓的保護機器或者是避雷針,以此來躲避雷擊,另外不要忘記連接的等電位,來避免接觸傳導感應的雷擊和預防高壓電的傷人傷物事件。而預防直接的雷擊,我們可以在房子里面容易被雷擊中的地方裝置電壓過大保護器、接閃器、電話的保安器等電氣設備來逃避雷擊,為了預防瞬間出現的電壓對家里面的大型電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我們可以在每家每戶配置的電源電箱輸入口或者是總的配置電箱里安裝電壓保護設備。 與此同時,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小區內的電器設備,我們在進行小區電氣設計的構建中必須要好好對安全的用電系統進行接地。

      7. 電氣消防設計

      7.1應急照明燈及疏散指示自帶蓄電池作為備用電源。在消防工作區域(消防控制室、變電所、水泵房、風機房)蓄電池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180分鐘;備用照明的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

      7.2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當生產、生活用電被切斷時,應仍能保證消防用電。其配電設備應有明顯標志。至于專用配電見外的消防配電箱,應采取防火措施。

      7.3消防配電設備的過負荷保護僅作用與報警,不作用于切斷電源;在每個消火栓處設置消防泵遠程啟動按鈕。

      7.4應急燈及疏散指示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安全標志》GB13495和《消防應急燈具》GB17945的要求。

      7.5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路應滿足火災時連續供電的需要。線路暗敷時,應穿鋼管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明敷時(包括敷設在吊頂內)應穿金屬管或封閉式金屬線槽,并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

      7.6一級負荷的常用電源與應急電源敷設在同槽布置時,應采用金屬板隔開。

      7.7為防止火災蔓延,在由配電所引出的電纜橋架上端,管線跨越防火分區處,電氣豎井穿樓板預留孔處,有電氣豎井水平方向出線空洞處,必須用防火材料封堵。

      8.安防智能設計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隨著微機自動檢測及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樓宇智能化的實現已成為可能。未來的住宅樓應有一個由檢測單元、執行單元、數據采集單元、控制單元和微機組成的智能監控系統,由該系統對樓宇內的設備運行、電氣故障、火災、盜情等進行集中監控。再設置綜合布線系統,將一定區域內的樓宇按星型拓樸結構建成小區局域網,進而所有局域網連接,同時與公安、消防、電訊、廣播住宅管理等部門連網從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網絡,實現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監控和管理。

      9.等電位聯結

      9.1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設置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并將建筑物內的各種豎向金屬管道每三層與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連接一次;電氣豎井內的接地干線應每三層與樓板鋼筋作等電位聯結。

      9.2在電源進出線進行總等電位聯結:在進線配電箱附近設總等電位聯結端子接地箱,將進線配電的PE(PEN)母排保護干線接地干線,總接地端子,建筑物內的輸送管道及類似的金屬件(如水管等)采暖及通風熱力管道、建筑物金屬構件等可導電部分互相連通成整體。

      9.3在衛生間、強弱電井等進行局部等電位聯結;衛生間內適當設局部等電位端子板,將衛生間(浴室)內金屬給排水管及其他金屬物等局部等電位端子板聯結具體聯結方法。

      10.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電氣設計的建設逐漸走向自動化、節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必然對建筑電氣設計有許多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廣大設計人員在設計中,既要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又要保證所有的圖紙審查按時通過,就必須認真把握好工程電氣設計的基本要點,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從而滿足建筑物功能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45-95).

      [2]《通用配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93).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照明,節能,控制,分析

      【 abstract 】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not too rich electrical energy, especially when the energy shortage brought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often focus on reducing the light bulb power, reduce the number of light or shorten the time of light, etc. China's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 the need to develop a new step.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residential energy-saving lamps selection, street light, landscape lamp,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ergy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 keywords 】 lighting, energy saving, control,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D6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新材料的發展,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重大進展,以電力調節和節能的技術突飛猛進,電力拖動,變頻調速節能日趨成熟,可控硅(SCR)、可關斷的晶閘管(GTO)、MOS控制的晶閘管(MCT)、絕緣門極雙極性三極管(IGBT)等大功率高壓開關器件的開斷能力不斷提高,這將引起傳統電力技術的一次重大革命。

      二節能的可能性

      近幾十年以來,能源消費已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通過使用好的燈具,光效光源類型和類似Philips調光控制器和Chronosense這樣最新的調光控制器,我們已經實現了很多設備的合理化運作。其中有些因數會在夜間或季節中的不同時期發生變化。因此,在整個晚上保持相同的照明等級并不是最適宜的照明方案。由需求對照明和照明等級進行控制很容易由遠程控制來達到,從而避免能源的浪費。比如說100 W SON-T型光源,則所選擇的光源就應與其相一致。如果需要更高功率的光源,照明設計者還將會選擇可利用的功率更高的光源,這當然會導致不可避免的“過量照明”。據估計,這樣損失的平均能量約占15 % 。而利用遠程控制,可以單獨地將150 W光源的實際功率調節至為 127 W,以校正過量照明的影響。因此,新設備或現有設備在更換相同型號的光源后將會產生20 % 的過量光通。這是導致過量照明的另一種原因。利用遠程控制,我們可以在數據庫的基礎上對光源燃點過程中的光通衰減情況進行校正。這就叫做CLOU功能(恒定光通輸出) ,可以節省總能量中近10 % 電能,同樣也不會對公共維護,安全或舒適程度造成任何負面影響。除了明顯的節能優點外,上面所提到的措施還可以減少光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弱溫室效應的影響。

      三、合理確定照明標準科學控制開關時間

      (一)在適當考慮光源顯色性的基礎上,使用高效光源,是照明節能的重要環節。通常以白熾燈作為第一代光源。熒光燈和高壓汞燈作為第二代光源。本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半透明氧化鋁陶瓷及其與封接工藝突破之后,高壓鈉燈被譽為第三代光源:高壓鈉燈是高強度氣體放電燈中光效最高的一種,可達到每瓦120流明,是高壓汞燈的2.2倍,白熾燈的8—10倍。而且高壓鈉燈的特性穩定,光通維持性最好,點燃八千小時后光遁黽仍可為初始值的80%-90%,壽命長達壹萬小時以上,加之其不銹蝕,透光性能強等優點,已成為用途廣泛又節能的光源,日前,高壓鈉燈已得到普遍的使用。

      (二)目前,小區道路公共照明時間的控制方法大致有:人工控制、時鐘控制、光電控制、微機控制等。

      除上述照明的控制方法外,還可采取半夜燈,當夜深人靜時,道路上車輛行人稀少,則可自動熄滅一部分燈,如有數排路燈的,熄滅其中的幾排或者隔盞熄燈,適當降低照明度,減少耗電量,這就要求設計人員設計時,就將半夜燈的控制、線路的敷設等各種因素考慮進去。

      四 選用優質電器元件

      高壓汞燈、高壓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等都是氣體放電燈,燃點時都是弧光放電、燈泡負的伏安特性,即電流增大時燈電壓不是升高而是下降,必須串聯一具有正的伏安特性的元件來平衡這種負特性,具有這種特性的元件稱為限流器或鎮流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智能路燈節電器。

      優質電感鎮流器具備阻抗穩定性和伏安性好,功率因數高,功率損耗低等特點。這樣才能穩定燈泡工作電流,延長燈泡使用壽命。

      五、合理選擇燈具 降低無功損耗

      (一)燈具的主要作用是把光源的光通量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和避免眩光。一般效率較高的燈具都采用高反射率的材料和先進的工藝制作,如電化拋光的高純鋁板;透光性能好的防護罩,如透光玻璃或有機玻璃;再就是密封性能要好,能防水防塵,盡可能地減少光的損失。任何材料制成的燈具對于光源幅射的光通量在經過反射和透射時,其效率總是小于1.假設同一功率的光源,一只配用效率較高的燈具,其光通量的70%-80%得到利用,另一只配用效率較低的燈具,光通量只有40%-50%得到利用。兩者比較,效率低的燈具其光源所消耗的功率將近30%白白浪費了,未能發揮其作用,這—點往往被忽視。因此,選擇燈具時應盡量選擇配光曲線好、效率較高的燈具。

      (二)目前,電網電壓日趨穩定正常,而到下半夜小區道路當用電明顯減少時,供電電壓升高,則照明用電量的功耗也隨之上升。這樣不但縮短了燈泡的壽命,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現在有關單位研制了一種節電器,安裝在照明線路內,能按照用戶設置的電壓值自動投入運行,當電網電壓低于設置電壓時,負載電壓直接由電網供電,節電器不工作,當電網電壓高于設置電壓時、節電器自動投入工作,電網電壓經節電器降壓供給負載,使照明設備始終在額定電壓下運行。而且,節電器本身功率損耗極小,這也節省了照明設備自身的電能消耗。

      六 小區園林要充分利用自然光

      (一)小區園中的步徑,寬度在1.2~2m之間。在這種小路上,照明的重點并不是給人以清晰地視覺識別,而應該保留一定的黑暗,是人放松精神,減少視覺疲勞,感受真實夜色。因此該類型園路宜采用間接投光燈、小功率埋地燈,矮柱草坪燈的照明方式。如果該區域離小區主路較近,則可以不設照明,以主路上的漫散光作為照明,亮度就足夠。

      (二)園中的小廣場,根據不同的主題可考慮在周邊設置庭院燈或草坪燈、地埋燈等,并應注意燈具的眩光保護。

      (三)對于小區園中樹木的照明應根據不同樹木的樹型設置不同的照明方式,可在樹木下方設置投光燈或埋地燈從而向上打光,照亮樹木的垂直面。也可在草坪中隨意放置仿石燈等,以表現自然情趣。燈具應盡量遠離小業主的臥室,且投光的方向避讓臥室,避免干擾居民的休息。

      (四)小型的水面、水池可采用光纖或發光二極管燈(LED)帶勾勒周邊作景觀照明,可采用在噴泉底部或水柱的升落處安裝小型投光燈的方式,使水成為流動的載光體。

      七結束語

      照明節能的潛力是很大的,是我們每個路燈管理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找到真正達到照明節能效果的方法,使有限的電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

      以省城市“四化”競賽活動為契機,以城市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為重點,緊緊抓住我市轉型向海發展的重要機遇,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營造城市景觀、提升城區品位、彰顯地域特色。

      二、活動目標

      (一)到年第十二屆全運會召開前,全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5%,新建城市主干路兩側要建15米以上的景觀綠化帶,并通過拆違增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等方式增加綠量,城市綠化管理得到加強,城市綠化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力爭年進入國家級園林城市行列。

      (二)城市建筑色調規范,主干路、臨街路建筑立面得到整治,戶外廣告和公共標識規范,戶外宣傳設施完善,城市空間得到美化。

      (三)城市道路和排水順暢,城區、城鄉結合部地區、施工現場、集貿市場、鐵路和公路沿線環境得到綜合治理,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得到凈化。

      (四)城市功能性照明完善,景觀性照明得到加強,消滅城區摸黑路,淘汰低效照明產品,推廣使用節能高效照明新產品、新技術,城市亮化檔次得到提升。

      三、工作內容

      (一)綠化

      1.大幅度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工程。以多種樹、種大苗為重點,年至年城區植樹120萬株,年均增加綠化面積100公頃,到年上半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5%。以公園、游園、廣場建設為板塊,營造城市精品綠地。提升城區街路景觀,實施公路、鐵路兩側綠化改造工程,建設綠色生態長廊。進一步完善棄管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構建宜居環境。逐步引進、推行立體、屋頂綠化,構建城市綠色空間。

      2.市、縣要按照1000米的綠地服務半徑規劃建設一批單位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公園綠地。年-年,在金寶渡假城西側建成總面積為6.25萬平方米的綜合性游園1處,改造湖濱公園1處,建設、完善小區、路側游園20余處。、躍進總干等防護林帶,形成城市綠色屏障。

      3.以河流水系為依托,高標準建設、、二期等景觀帶,進一步完善景觀帶、一期景觀帶建設,營造優美的水系環境,給市民提供足夠戲水、親水空間,使城市環境和觀水、戲水相得益彰。

      (二)美化

      1.規范城市建筑色調。編制城市色彩專項規劃,在對城市建筑色彩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與自然環境和諧、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城市功能分區原則,確定城市色彩定位,劃定城市色彩控制分區,制定分類控制要素,規范城市建筑色彩,營造和諧的城市色彩環境。

      2.整治主干路臨街建筑立面。拆除違規建筑和破舊廢棄建筑,對保留建筑要根據建筑風格和特點進行粉飾,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按照原有建筑的歲月和色調進行粉飾,歷史建筑、文化古跡周邊建筑的風格和色調與古建筑相協調,對破損、臟污的建筑進行修繕和粉飾,對“爛尾樓”采取措施妥善處理,保持主要街路建筑物、構筑物外立面整潔、完好,鼓勵樓頂“平改坡”,營造良好的視覺環境。

      3.規范戶外廣告、路牌和公共標識。拆除城區及鐵路、公路沿線破損、影響觀瞻及未經審批設置的廣告設施,在路、路、泰山路、向海大道、石化路、大街、公園大街、石油大街、大街、街等城市主要街路設置藝術化、路段特色化、效果景觀化的廣告牌匾。清理規范交通標識路牌。規范、完善車站、賓館飯店、旅游景觀等重點部位導向標識和內容。

      4.完善戶外宣傳設施。進一步完善現有電子廣告屏和公益廣告牌,在城市主次干路兩側和重點部位要至少新建20處電子廣告屏,用于全運會籌備和比賽期間播放有關全運內容的宣傳片、新聞片和旅游片,轉播全運會比賽實況,營造全運文化氛圍。

      5.設置公共藝術小品。城市主次干路兩側、十字路口以及公園、廣場、體育場等公共場所要設置一批體現城市特色的建筑小品、雕塑和植物花卉景觀,營造內涵豐富、景物宜人的藝術氛圍。

      (三)凈化

      1.治理城市道路和排水。全面治理城市道路,城市主次干路、火炬傳遞路線和全運會“吃、住、行、游”涉及道路要達到路面平整無坑包、邊石順直無破損、步道美觀無缺失、井蓋平穩無松動,完好率達到100%;支路完好率達到95%以上。提高排水能力,確保城市主干路、出口路,以及立交橋、汽車站、火車站、比賽場館等重點部位遭遇暴雨時路面不積水。

      2.治理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環境衛生。按照現行環境衛生管理體制,市、區、街道、社區相互配合,做好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和排水糞便及時清掏工作,搞好樓道清掃、庭院保潔、臨街單位環境衛生。

      3.治理施工現場和集貿市場環境衛生。加強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清理整治,施工現場實行標準圍檔,建筑垃圾及時清運,防止揚塵污染。加強集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取締違規占道經營的馬路市場、馬路加工廠、攤點、流動商販、店外經營、露天燒烤等。

      4.治理鐵路和公路沿線環境衛生。鐵路和公路沿線環境整潔美觀,無私搭亂建的建(構)筑物及其附屬物、無破舊建筑及殘墻斷壁、無亂堆柴草、無暴露垃圾渣土及“白色污染”物、無河塘漂浮物。

      5.治理公共場所衛生。清除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碼頭、商業街、公園、比賽和接待場館等公共場所的不衛生等現象,做好各項衛生工作。

      (四)亮化

      1.優先發展和建設功能照明,合理設置景觀照明的范圍、亮度和能耗密度,限時全部淘汰低效照明產品。全部實現城市街巷路、小區、單位和居民樓道亮化,消滅城區摸黑路,方便群眾出行。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照明新產品、新技術及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2.編制和完善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和城市設施建設年度計劃。在現有城市主干路兩側樓宇、標志性建筑亮化的基礎上,在世紀廣場、湖濱公園、景觀帶、濕地公園、市府大街、路等道路以及興隆大街、向海大道城市出口處和車站、碼頭、比賽、接待場館周邊,高水平規劃、設計和建設一批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節能環保的景觀照明體系,形成簡潔大氣、點線面結合、動靜適宜的城市整體亮化夜景。

      3.建立健全城市照明巡視、維護管理責任體系。加強亮化設施維護和管理,杜絕照明燈飾設施不亮、缺失、損壞、斷條現象,保障亮化效果。認真落實《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和《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有關節能規定,健全城市照明設施節能管理機制。

      四、責任分工

      (一)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及縣、縣人民政府按照我市城市“四化”競賽活動的工作內容,并對照《全省城市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星級和范例獎評價標準》(試行),分別負責做好各自轄區內的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工作。

      (二)市、區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作責任分工如下:

      1.綠化。城市主街主路、新建道路、公園、路側游園的綠化工作由市住建委負責;城區各居住小區、庭院的綠化工作由區人民政府負責;沿街各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綠化工作由各單位自行負責

      2.美化。組織編制城市色彩規劃工作由市規劃局負責;整治主干道臨街建筑立面、規范戶外廣告和公共標識工作由區人民政府和市綜合執法局負責;市交警支隊負責城市道路交通標志的整治;市交通局負責城區外公路控制區及長途客運站的整治,兩區政府負責轄區內鐵路沿線及周邊的整治(含企業內部專用鐵路),火車站負責火車站內的整治;完善戶外宣傳設施工作由市委宣傳部和市體育局負責;設置公共藝術小品工作由市體育局牽頭負責,市住建委和兩區人民政府配合。

      3.凈化。街路和居民區環境衛生工作由區人民政府具體負責,市住建委做好督促、檢查、協調、指導;施工現場環境衛生工作由區政府和市環保局負責;集貿市場環境衛生工作由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市愛衛會負責;火車站內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由火車站負責,鐵路沿線(含企業內部專用鐵路)及周邊地區綜合整治工作由所在區域內縣區政府負責,公路沿線綜合整治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工作由區政府及市工商局、市體育局、市衛生局、市愛衛會、市綜合執法局負責;地方轄區的城市主干道道路維護工作由市住建委,次干道和城市排水排澇由兩區政府負責,油田承擔的城市主要街路、重點部位的道路排水維護工作由油田公司負責。

      4.亮化。城市照明綜合及建設管理和維護工作由市住建委負責。

      市政府糾風辦、政務公開辦負責競賽活動中各項工作的“民心網”民意測評和初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城市“四化”競賽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競賽活動的組織、檢查指導和迎接省城市“四化”競賽活動的考核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責,互相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科學組織到位、貫徹落實到位。

      (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政府網站的作用,通過開辟專題或專欄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城市“四化”競賽活動的重大意義和先進經驗,宣傳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關心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社會氛圍。

      小區道路照明設計規范范文第5篇

      關鍵詞:建筑樓宇電氣技術發展

      建筑電氣技術的發展,是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電氣科技的發展而同步的。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數字技術、顯示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建筑電氣技術實現了飛躍性的發展。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上進行廣泛的技術交流,國際上許多先進的新產品、新技術不斷進入中國建筑市場,使建筑電氣行業邁出了新的一步。

      70年代末,建筑行業是我國大的支柱產業之一,建筑電氣專業處于無標準規范、無科技期刊、無專業學會、無科研機構、無情報交流的狀態,這與國家經濟發展是很不相稱的。建筑電氣專業存在的上述問題不解決,勢必要拖建筑行業的后腿。經過短短幾年時間,這一情況得到了巨大的改觀。大專院校先后在電氣自動化專業開設與建筑電氣有關的基礎課程;成立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學術委員會、全國建筑電氣設計技術協作及情報交流網、出版發行《建筑電氣》雜志,部標《建筑電氣設計技術規程》也于83年頒布。為建筑電氣專業設計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推動建筑行業同步發展的動力。

      各省市也在此基礎上陸續成立了相應的學術機構,為本地區的建筑電氣發展和進步積極努力,通過介紹、交流建筑電氣設計中的新技術,達到了培養在職廣大技術人員業務提高的一條卓有成效的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國際技術交往、合作愈加頻繁,從70年代末期的南京金陵飯店首開高層建筑國內外合作設計的先例后,相繼在廣東、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陸續建設了一批高層建筑。有的是合作設計,有的則是國內設計單位獨立完成。在此期間,廣大設計單位紛紛感覺到建筑電氣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是我們閉關自守這么多年所始料不及的。我們可以回顧改革開放初期建筑界的形勢,國家以鄰近港澳的沿海城市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全國許多省市的建筑設計院則以在沿海特區開辟分院、公司作為了解新技術的窗口。這種舉措,在當時確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逐步了解了國外建筑電氣發展的情況。通過與國外同行的交流,引進新產品、新技術用到建筑中來。促進和加快了我國的建筑電氣技術的進步。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基本建設的推進,建筑電氣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尤其是從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經過撥亂反正,認準了方向,全國基本建設的形勢歷時十余年,以令世界矚目的勢頭持續高速發展,使建筑電氣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

      建筑電氣包括強電和弱電兩部分,強電部分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變配電系統、電力和照明系統、防雷接地系統等。一般來說,建筑中變配電系統主要包括:高低壓系統、變壓器、備用電源系統等;電力系統主要包括電力系統配電及控制;照明系統則包括室內外各類照明;防雷接地系統包括防雷電波侵入、防雷電感應、接地、等電位聯結和局部等電位聯結、輔助等電位聯結等等。在這短短二十多年中,這些系統的技術和產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設計的理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高壓系統中的高壓開關柜,其最早采用的斷路器為油斷路器,后逐漸發展到少油斷路器,不僅體積大,而且不防火。所配置的高壓開關柜體積大,還必須獨立設置在自己的隔間內,占用了很大的建筑面積。現在所采用的真空斷路器和SF6斷路器,不僅體積小,而且短路容量也高,柜體尺寸也比原來的柜子小了許多,由于斷路器無任何油,防火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可以與其它低壓設備共置一個房間內,既節省了空間,又方便了管理。低壓斷路器已從過去的體積大、短路容量小發展到大電流、高分斷能力、體積小、性能穩定,使系統更加安全可靠,并給設計帶來了方便。近些年低壓斷路器又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可將斷路器的多種參數通過工業控制總線,直接將信號傳送給計算機。

      干式變壓器的出現,為建筑電氣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由于不存在由于變壓器油泄漏而發生火災的可能,使之可以方便地設置在建筑物的內部,更直接深入到負荷中心。另外也消除了建筑內對油變壓器容量的限制,建筑中干式變壓器可以采用更大容量。在曾設計過的工程中,就采用過4臺2500kVA干式變壓器。

      應急電源所采用的發電機組,從其性能和體積上看,都比過去有很大進步。除在工程中采用柴油發電機組外,作為應急照明,可采用EPS,對于允許中斷供電在毫秒級的設備,則可采用UPS。

      電力設備的控制,從過去的單一繼電控制走向了自動控制,除了各類元器件性能更好、體積小,使控制箱體體積減小外,更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數字技術控制,使受控設備處于最佳控制狀態,進一步達到了節能的效果。

      照明工程更是從過去的光源單一、光源和燈具效率低的狀況中走向了更廣闊的前景。目前在建筑中所采用的光源,有多種品種可供選擇,光源朝著發光效率高、光色好、顯色指數高方向發展,燈具也在不斷提高其效率和配光形式,以利于各種不同場合的應用。光源的附件,例如用于熒光燈的鎮流器,從過去的普通電感式鎮流器發展到節能型電感鎮流器、電子鎮流器,而且針對諧波分量的大小,生產出低諧波電子鎮流器。眾多的光源、附件和燈具,能滿足設計人員的各種選擇和設計,并充分滿足各類建筑、各種場所對照明的要求。不管是室內的工作照明還是裝飾照明,不管是道路和庭院的室外照明還是建筑物的泛光照明,無一不顯示出照明技術的發展給建筑照明帶來的方便和好處。

      另外在電氣設計中所采用的其他裝置和設備,例如雙電源互相切換的互投開關,也從傳統的產品走向了專業化的生產,除了滿足常規的電源切換外,還出現了能滿足電子設備雙電源互投,能在1/4電源周波內互投的產品,大大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和連續性。

      供電電纜和導線是建筑電氣中大量采用的產品。查看過去的電纜和導線樣本,其品種顯得貧乏,而如今,各種纜線不斷推出,從普通PVC纜線到阻燃、耐火、低煙無鹵輻照環保型纜線;從普通絕緣材料到礦物絕緣;從普通絕緣母線到封閉型母線、預分支電纜等等。這些技術均為建筑電氣的安全、可靠、便利、環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針對特殊建筑的配電需求,一些新型的裝置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大型醫院手術室采用醫療場所的漏電保護,剩余電流監視系統等。

      強電系統的技術發展,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有目共睹的,也是我們所親身經歷的。如此巨大的發展,為我國的建筑電氣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建筑的安全用電創造了條件。

      隨著建筑智能化技術的深化應用,有些設備或系統的控制,逐漸走向由專業的控制系統進行監控,并向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開放其通信協議,達到系統間的互聯和互通。例如建筑物的電力自動監控系統,采用現場總線技術實現數據采集和處理,集中進行監控,達到對變配電系統的遙測、遙調、遙控和遙信,實現變配電所無人值守。系統能不斷進行采集和分析,提前給出必要的提示或警告,便于系統的安全運行。電力自動監控系統采用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控制技術、傳感技術、通信網絡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可基本取代傳統的二次回路,具有接線簡單、性能可靠、易于維護等優點。與此同時,對建筑物中第二耗能大戶照明系統的節能控制也開始被普遍重視,專業的照明控制系統在許多建筑物中被廣泛應用。照明控制方式由單一的定時開關控制向實時感應控制、減光控制等方面發展。此外,場景控制、遙控器控制、現場控制等多種靈活的控制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實現節能的同時,還實現了照明系統的舒適性、功能性和人性化。

      例如80年代末編制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l6—87;90年代的《民用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Jl33—90;《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92;《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l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93;《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等等。為建筑電氣設計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據,也為建筑電氣走向規范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弱電方面在70年代末其主要是語音通信的電話系統和簡單的廣播擴聲系統,進入到80年代,隨著共用電視天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應用,弱電系統的內容越來越多。尤其是進入到90年代中期,綜合布線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弱電系統的設計內容從當初的幾個系統逐漸擴展到十幾個子系統。

      “智能建筑”開始在我國出現,在國內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為摸索和實踐階段,這一階段在智能建筑的概念、設計理念、建設標準等方面的認識還較為模糊;第二階段是90年代中末期至今,為大規模的建設和高速發展階段,經過第一階段近十年的實踐應用,行業中和社會上對智能建筑的認識逐漸趨于清晰,從早期的較為盲目到回歸理性、客觀。與其相對應的建筑智能化技術及其應用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關智能建筑的設汁、施工、驗收規范和相關的法規逐步得到建立和健全。到90年代末期,國內智能建筑的建設己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建筑智能化系統己成為許多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智能建筑的設計、系統集成商隊伍不斷擴大,已發展成為建筑行業中的一股新興力量,與其相配套的產品制造行業也向國產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并賦予了建筑全新的概念。

      自1996年1月建設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智能建筑研討會以來,我國的智能建筑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這次會議從智能建筑的定義、概念、建設標準等到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技術應用形成了較客觀的認識,并提出了應理性對待智能建筑的建設和發展,對智能建筑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智能建筑從最初房地產商開發的商業建筑逐漸擴展到政府辦公樓、賓館、商務樓、醫院、銀行、證券、圖書館、博物館、展覽中心、航站樓等各類公共建筑,并逐漸向住宅小區拓展。

      為了加強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設計管理,規范工程設計、保證工程設計質量,1997年和1998年,建設部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和《智能建筑設計及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規定》。1998年底,建設部頒布了<1998>194號文件,即“關于建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和系統集成專項資質及開展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關于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及系統集成商的資質標準的附件,這是對于參與智能化設計和承包的市場準人資格,在建筑智能化行業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至今為止,獲準進入該市場的設計和系統集成商已達一千多家。為了協助建設行業政府部門進行相應的管理及技術支持,在建設部設計司的領導下,1998年6月成立了第一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委員會。在2003年1月,將專家委員會進行改組,由建設部的部領導親自負責,成立了建設部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建筑智能化技術專家委員會作為其中的一個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作為政府的顧問和助手,協助政府進行行業管理和技術服務,開展示范工程和試點工程的技術咨詢等方面的工作,為相關部門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

      隨著智能建筑在中國興起。迫切需要有相關的規程、規范及標準作為設計和施工的指導性技術法規。1995年3月,中國工程建沒標準化協會通信工程委員會頒布了《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規范》。1995年7月,上海市由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我國第一本地方性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隨后,全國多個省市也相繼編制了各自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2000年7月建設部頒布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設計標準》。2000年2月,由信息產業部主編,建設部批準的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及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正式頒布。這些技術法規的制定,為我國智能建筑健康有序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2000年8月,建設部修改頒發了《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重點增加了智能建筑弱電系統中大量電子產品防雷擊和防止雷電脈沖破壞的條款。2004年又頒布了《信息系統防雷設計規范》C-B50343—2004。

      為了能更好地與設計標準銜接,對工程質量做到公正、客觀的評價,為智能建筑工程的質量驗收提供依據,建設部于2003年7月頒布了GB/T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從而基本上達到了從設計、施工到驗收各重要環節均有章可循。

      智能化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是通過對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備,強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實現節約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建筑的實施,要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注重生態、注重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通過多年的實踐,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從工程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實用和適用為標準,不盲目跟風、片面追求智能化系統的先進性和全面性,而是以在技術上適度超前,又做到投資合理的設計理念,針對不同工程的使用功能、投資標準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找出先進性、可靠性、合理性與經濟性的最優交點,這一觀念目前己成為智能建筑行業的共識。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全國各建筑高校紛紛針對此項技術開設了相應的專業課程,并培養出了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至今為止全國已有數千座智能建筑相繼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矚目,同時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也相繼建成。經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評估通過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實際采用、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科技成果。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多學科、跨行業的系統工程。

      建筑智能化技術主要包括: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廣播系統、有線電視系統、數字會議及視頻會議系統、系統集成等十幾個子系統。國內的建筑智能化技術已從最初獨立的各子系統發展到系統集成。

      (一)建筑設備監控技術

      二十世紀80年代主要采用計算機集中監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較差,運行速度較慢,90年代以后已經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9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結合,建筑設備監控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突出表現在:

      1.現場總線的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應用軟件的開發平臺與工具、現場總線的應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現場總線技術在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在對控制網絡的組網技術、實時網絡操作系統、可靠性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出現了以太控制網絡。

      3.控制網絡與信息網絡的集成成為控制網絡技術發展的一個熱點,各種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與信息網絡的集成技術日益成熟。

      4.各種控制網絡的新技術在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中得到應用。計算機領域的OPC技術、Web技術、TCP/IP已逐漸融合到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中,大大推動了建筑設備監控技術的發展。

      (二)安全防范技術

      安全防范包括閉路電視監控、入侵報警、通道控制(門禁)、巡更、對講、周界防越等子系統。安防系統從最初的各子系統相互獨立,發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統之間的聯動,極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嚴密性、可靠性和實時性,為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也從以往的模擬技術向數字化方向發展,整個安全防范系統也朝著系統規模化、數字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三)通信網絡技術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網絡包括計算機網絡、雙向有線電視傳輸網絡和電話通信網絡等,前兩者作為智能建筑寬帶骨干網集中了幾乎全部的信息應用和信息管理資源,連接了幾乎全部的用戶站點。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各種類型的網絡均有一定的市場和用戶,但在90年代后期,以太網以其投資合理、布線靈活、性能優越、使用維護方便等優點,逐漸在各種網絡通信技術中獨占鰲頭。以太網的傳輸速率,已從最初的10Mbps、100Mbps發展到1Gbps、10Gbps甚至更高的速率。智能建筑的電話網(包括ISDN、xI)—SL),目前除用于語音通信外,還可兼備數據、圖像等的窄帶數據通信,使人們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實現電視會議、電話會議等功能。接入網技術是智能建筑與外部網絡連接的關鍵,它使有形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使人們的工作、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智能建筑接人城域網或Internet,要求接人的帶寬越來越高,以滿足用戶數據通信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有線網絡發展的同時,無線網絡以其接人的靈活性,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從最初的11M到2003年通過54M,如今又發展到百兆以上,它為人們的移動上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在許多領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正成為網絡發展的潮流。

      (四)綜合布線技術

      綜合布線是智能建筑中數據、語音以及多媒體通信的基礎平臺,自該項技術進入我國市場以來,由于其優異的性能,給國內的智能建筑市場帶來了一種新理念、新技術,并立即在建筑行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各類智能建筑所廣泛采用。為了適應網絡傳輸帶寬和速率的發展,綜合布線新產品相繼問世,從最初的3類線、5類線到6類線,甚至出現了超前于標準的7類布線系統產品,以滿足千兆網的需求。隨著網絡傳輸速率的提升,為適應其發展的萬兆光纖網也已投入市場,新型的多模和單模光纖將作為良好的傳輸介質得到廣泛的應用。銅纜從三類到五類、超五類、六類甚至更高類別,從銅纜發展到光纜,技術和產品不斷更新,充分體現了汀發展的迅速以及智能建筑應用新技術的廣闊前景。

      (五)系統集成技術

      在智能建筑內的每個子系統,一般來說均由各自的網絡連接起來,在各自的操作站下完成預期的工作,但尚未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為了達到管理的方便快捷,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應進行系統集成。

      在系統集成過程中,集成所選擇的系統平臺不同,網絡結構不同,所集成的子系統范圍不同,有不同的集成模式。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的發展,使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與其它子系統相連,由此產生以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為主的系統集成方式。還有以各自系統平等進行集成的方式,建立系統集成管理網絡,將各子系統視為下層現場控制網并以平等的方式集成。各子系統的實時數據,通過開放的工業標準接口,轉換成統一的格式存儲在系統集成的數據庫或服務器中,系統集成管理網絡通過程序對各子系統實現統一管理、監控及信息交換。

      系統集成,利用開放的協議以達到各相關子系統之間的聯動控制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并達到了節能和節省人力的目的,這就是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MS)。系統集成不是目的,而是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技術手段,集成的內容不是多多益善,而應根據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在技術成熟、系統可靠、投資合理、管理高效等前提下,按需集成。

      (六)住宅小區智能化

      二十世紀90年代受國際智能住宅及電子屋理念的影響,建筑智能化技術逐漸延伸到住宅小區,最初在我國沿海少數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取得成效。建筑智能化技術開始從公共建筑向住宅和居住小區發展,建筑智能化技術迅速向小區智能化延伸,己成為智能建筑發展的重要市場。從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到住宅的智能化,這是市場的需求,也是實際發展的需要。全國各地設計院均將住宅智能化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住宅給智能化提供了平臺,而智能化又是住宅設計中具有前沿性和挑戰性的領域。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系統設計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應兼顧各層次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并處理好安全性與舒適性的關系、先進性與實用性的關系、功能配置與合理投資的關系。安全防范系統從一個個獨立的安防子系統發展為家庭與小區、技防與人防相結合的綜合安防體系。信息通信方面由單一的寬帶接人方式發展為多運營商可選方式,寬帶接入網絡由xD—SL、雙向有線電視網絡等向組建小區計算機局域網方向發展,小區居民可享用的信息通信服務從單一的寬帶Internet接人服務向小區局域網上多樣化的增值服務延伸。機電設備自動監控、水電氣表遠傳抄送、音視頻系統、物業管理信息化等系統的應用,使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家居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小區居民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了信息時代為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和精彩,使家庭辦公、網絡生活等概念成為現實。

      為了引導我國智能住宅小區的健康發展,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于1999年12月頒布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要點及技術導則》(試行稿),對進行示范的工程做出了詳細的規定與要求。這對于規范住宅小區智能化市場,推動住宅小區智能化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住宅智能化示范小區方案示范,用以指導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的健康、有序發展。住宅小區智能化在我國各地發展迅速,在每年全國城鎮住宅開發總量的數億平方米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并且已逐漸成為住宅建筑發展的主流。在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于2003年2月頒發了《居住小區智能化系統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作為小區智能化設計、施工的依據。這也表明住宅智能化從示范工程正式走向了全面的住宅小區智能化建設。

      由于我國居住環境和條件的特殊性,智能住宅小區的產品難以成套引進,促使國內產品供應商大量開發智能住宅小區所需的各種產品,從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產業。由于寬帶網進入小區以及小區規模的擴大,現在又提出了數字社區的理念,將智能住宅小區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數字社區進一步加強了網絡的功能,具有完全的局域網和廣域網、國際互聯網寬帶接人。通過完備的網絡可以實現社區機電設備和家庭電器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控,安防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控。數字社區應用現代傳感技術、數字信息處理技術、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采集、傳輸、處理、顯示的性能,增強了安全性。數字社區提高了智能化系統的集成程度,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統的優化程度。數字社區是數字城市的單元節點,數字社區的建設為數字城市創造了條件,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物流等技術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丝袜美腿视频|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