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白城農業;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20-1

      1建設現狀

      (1)沼氣池建設。截至2013年末,已建成農村沼氣池23782戶,使用15872戶,利用率在67%左右;已建成大中型沼氣池4處,其中大型沼氣池3個,小型沼氣池1個,年產氣量0.13萬立方米,可供用氣戶數50戶;全市的服務網點共批復115個,現已建成101個,配備檢測儀器、維修工具、抽渣泵等設備,安置從業人員148人。

      (2)秸稈利用。白城市作為糧食主產區,2013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為1533.05萬畝,秸稈資源總量為945萬噸。農作物秸桿利用方式主要有幾種:一是用作燒柴,占農作物秸稈總量的55%左右;二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飼料,占農作物秸稈總量的10%左右;三是用作肥料,主要指秸稈粉碎還田,占農作物秸稈總量的10%;四是用作沼氣發酵、草編等原料,占農作物秸稈總量的5%;五是焚燒,占農作物秸稈總量的20%左右,而且焚燒量逐年遞增。

      2存在的問題

      白城市耕地質量差、農田基礎設施落后。農民重用地輕養地、重化肥輕有機肥,對土地進行驚奪式經營的現象還相當普遍。特別是秸稈大量焚燒的陋習,不僅造成了有機肥料、飼料和能源資源的大量損失,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工程性缺水問題較為突出,濕地資源的減少導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更加劇了農業水資源有效利用的難度。

      3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推行“種植+養殖+沼氣”三位一體模式,建設綠色生態農業園區。思路是:“以科技示范戶為先導,先做給農民看,再帶著農民干,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為了更直觀地揭示推廣沼氣技術的效益,這里以一個3~5人的基本農戶為例做一下具體分析和測算。一個居住在洮北區的3~5口之家,種2公頃耕地,建70平方米標準住房,20立方米全自動沼氣池,養小尾寒羊基礎母羊50只,種公羊1只,并配套建設畜舍、庫房、菜窖、儲氣罐、圍墻、地坪和溫室大棚,約需投入40萬元。

      3.1經濟效益分析

      (1)種植效益分析。根據洮北區土質和氣候條件,擬在兩公頃耕地中選1.5公頃較為平整的地塊,采用花生、食用紅干椒和地膜粘玉米(下茬種秋白菜)三大作物輪作法,其余0.5公頃零星地塊種植胡蘿卜、紫粒莧等青綠飼料。支出概算:花生、紅干椒和地膜粘玉米所需種子等生產資料折算金額合計8000元。收入概算:花生、紅干椒、地膜粘玉米、大白菜合計收入為70312元。種植部分收支相抵,凈收益為70312元-8000元=62312元。所產秸稈和青綠飼料全部加工成飼料用于養殖,這里不計收入。

      (2)養殖效益分析。養50只基礎母羊,1只種公羊,并且每年保持這個飼養規模,則每年可產羔羊數量為50只×300%×1.5胎×90%=202只。支出:合計73100元。收入:銷售種羊和肉羊收入合計186750元。養殖部分收支相抵,凈收益為186750元-73100元=113650元。

      (3)沼氣池與溫室大棚效益分析。沼氣池用的原料都是種植和養殖的廢棄物,只在開始啟動時需要2~3車化糞池抽出的污物,支出計入能源交通費,所以沼氣池部分不計支出。溫室部分種植蔬菜和水果,這里只就效益稍差,但是投入少、好管理的葉菜生產(如芹菜等)做一下效益分析。支出:溫室總的支出概算為56500元。收入:出售沼渣肥和銷售葉菜收入16000元。

      (4)總的效益為:種植、養殖、沼氣池與溫室大棚的凈收益減去勞務支出和能源交通費用,即62312元+113650元+16000元-56500元=135462元。投資回收期為總投資除以年凈收益,即400000元÷135462元=2.96(年),因此,3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入。

      (5)明顯的社會效益。以沼氣作為生活能源,農民可以徹底告別煙熏火燎的生活狀態,告別臟、亂、差的生活環境。

      (6)顯著的生態與環境效益。全年每戶相當于節約7噸混煤,可以減少10.22噸CO2、0.7噸SO2的排放。每年還能產出60噸優質沼渣肥,除了自家2公頃耕地留用40噸,還可以向社會提供20噸左右的商品肥。耕地在幾年內就可以實現“草死、苗活、地發暄”。

      3.2廣闊的發展前景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這種模式發展潛力大。白城市有10%的農戶推行“種植+養殖+沼氣”三位一體模式,僅此一項每年凈收益就有47.41億,除可安排3.5萬農戶勞動人員就業以外,還可再安置3.5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并向社會提供700萬只種羊或商品肉羊。可使10.5萬公頃耕地得到改良優化。

      4發展建議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水資源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改善

      中圖分類號 TV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08-0013-01

      水是國家戰略資源之一,在改善國家整體自然環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黨的十高度重視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并將其歸屬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中,希望借助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的良性發展,為國家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各地區都應該保持對水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水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希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水資源管理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

      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進行解讀,水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核心要素,加強水資源管理,對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效果,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水資源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優化開展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定的基礎性支撐和實現保證,只有全面加強對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視,促進水資源管理作用的發揮,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夠逐步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離開水資源管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必將最終流于形式。同時,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水資源管理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水資源管理由此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資源管理工作在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日漸凸顯出來,在促進完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同時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踐中,為了促進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借助水資源管理工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應該對生態文明建設與水資源管理之間的關系形成正確認識,明確水資源管理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也能夠促進水資源管理現狀的改善,有效推動我國水資源供需平衡,促使我國水資源管理工作在新時期也能夠取得相應的發展成效。從這一角度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新時期背景下應該全面加強完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建設,以制度體系為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為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 加強水資源管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發展

      由于水資源管理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應該全面加強對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視,并積極探索借助水資源管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夠借助水資源管理工作逐步改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現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期背景下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2]。具體來說,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踐中要想借助水資源管理的力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1 全面貫徹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

      基于水資源管理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新時期在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健全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將其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方面的重要內容,在提高水資源管理成效的同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在具體操作方面,應該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構建完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的內容,將水資源制度建設工作作為切入點和落腳點,借助水資源制度建設貫徹落實“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良好推進創造有利條件。此外,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在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指導思想的基礎上,也應該構建相應的管理體制,推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考核工作的開展,促進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用的發揮,保證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3]。

      2.2 全面提高對水資源的調控和配置能力

      基于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精神的指導,在加強水資源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并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以及水資源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借助科學的規劃和利用實現三者之間的平衡發展,在促進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在工作實踐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水資源戰略配置格局進行新的優化,因地制宜的加強對配置制度的構建,保證能夠實現對水資源的統一調度,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唯有如此,水資源管理工作才能夠真正發揮其輔助作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化開展。

      2.3 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環境的修復

      在水資源管理工作中水資源的保護和水生態的修復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要想確保水資源管理工作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還應該將水資源的節約和水生態的修復作為重點工作[4]。通過制定水資源強化論證措施、有償使用措施以及水功能區管理措施等,增強對水資源的節約,促進水資源的循環使用,推動節能節水型社會的構建。在水生態環境修復方面,相關部門也應該保持高度重視,通過積極探索河流健康評估工作和河流環境修復工作等,加強對水環境和水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視,保證在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撐下,生態文明建設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凸顯,為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4 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創建工作

      水生態文明創建思想的提出是貫徹落實十以來一系列會議精神的結果,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具體工作部署,在社會建設發展過程中,要想保證水資源管理效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逐步提高,就應該深入貫徹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試點工作,并將水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內容,希望能夠構建人與水環境、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水利體系,為生態環保工作的逐步推進提供有效支撐[5]。首先,基于全面統籌思想的指導和因地制宜原則的支持應該科學合理的建設湖水聯通系統,促進現代湖水網體系的構建,爭取在社會上形成完成的水生態體系,保證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其次,在水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水生態文化的宣傳,讓社會大眾和社會上的水利工程設計和建設組織能夠認識到水生態環境維護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探索相應的水生態環境維護措施,爭取實現對水資源有效利用和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雙贏,促進生態環保工作的優化開展。

      3 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國家建設過程中要求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相應的支持。而在此背景下水資源管理工作也日漸受到廣泛關注,借助水資源管理工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發展成為相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所以新時期將水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優化開展提供相應的理論參照。

      ⒖嘉南

      [1]王芳.淺析水資源管理與生態文明建設[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6):293.

      [2]吳美霖,李美臻,金輝,等.探究水資源管理與生態文明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5).

      [3]張建云,王小軍.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水利,2014(7):1-4.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第3篇

      但是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生態人”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而其遭遇的種種難題都脫離不開與其密切相關的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問題。可以說,造成“生態人”的理論困境的原因之一即是不同的“生態文明”理論之間的分歧。

      那么,我們就要明確什么是生態文明?不同的生態文明理論的分歧又是什么?

      關于什么是生態文明,我國比較早的論述生態文明的著作是1999年劉湘溶主編的《生態文明論》一書。在這本書中,劉湘溶教授指出:“生態文明是文明的一種形態,是一種高級形態的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追求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追求生態進步,它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協同進化,經濟、社會與生物圈協同進化的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擺脫生態危機的總對策。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文明的全面變革,它既是歷史的必然,又是主體的自覺選擇,既是我們所憧憬的理想境地,又是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

      但是,在關于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系、生態文明理論與現代性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等問題上,學術界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一派的觀點認為生態文明是一種新型的文明形態,它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應該是在揚棄并超越工業文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種觀點對工業文明和現代性持激烈的批判態度,它認為工業文明追求人對自然的完全控制以及對資源最大限度的掠奪,其目的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貪欲。工業文明下人的價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已經完全被物化,其結果是消費主義盛行,過度生產、虛假消費層出不窮,而這些正是造成當下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根源。因此,可以說,工業文明的基本框架與生態文明是不相容的。只有對工業文明進行徹底的批判和揚棄,生態文明的建立才是可能的。這一派我們可以看作是激進派。

      而另一派則對現代性和現代工業文明持比較溫和的態度。他們認為生態文明只是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文明是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B文明等在內的總體。生態文明就是人類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健康的文明行為。現代工業由于缺少了生態文明這一維度,所以才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為此我們應該補上生態文明這一部分。只要這樣做,工業文明就會解決好自身的問題,現代工業文明的偉大成就就可以得到繼承和發揚。這一派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溫和派。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派的分歧體現在三個方面:1.關于文明的界定;2.關于生態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系;3.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技進步的關系。

      關于文明的界定。激進派認為文明并不是指人類創造的所有的文明成果,而是專指一個民族或族群的生存狀態。我們將迄今為止的文明分為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時就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了“文明”一詞。而溫和派的文明指的是人類創造的積極成果。因此,我們所說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就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的“文明”一詞。

      關于生態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激進派認為,市場經濟與資本的邏輯是密切相關的,而資本就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想要限制增長,實現“綠色資本主義”是不切實際的。美國的左派思想家布克金就是這一觀點的典型代表。而溫和派則認為不能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他們認為經濟發展才是我們當下最重要的課題。發展以經濟增長為指標,經濟增長又以物質財富的增加為標志。我們不能為了環保放棄了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溫和派大多是經濟主義者。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技進步的關系。激進派認為,現代科技盲目追求對自然的全面掌控和征服,造成了科技的濫用,引發了生態危機,因此我們必須進行科技的生態學轉向。而溫和派則認為,科技就是人類的文明成果,是一種進步的力量,無所謂科技轉向。只要人們善用科技,就可以完成生態文明建設。

      肯定地說,兩種不同論點的交鋒對于深化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上,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生態文明一詞也更多地采用的溫和派的觀點。這是因為相較于激進派來說,溫和派由于其更加切近現實因而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我們逐步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變。但是,相較起來,激進派的理論更具有理論的徹底性和深刻性。

      除此而外,“溫和派”生態文明理論也給“生態人”假設帶來了理論困境。依據上文所說,“生態人”是新型文明的主體承擔者,是具有充分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意識的人,他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為其出發點和歸宿點的。也就是說,“生態人”的定位是激進派生態文明理論的踐行者。而我們現在建設的生態文明是溫和派主張的生態文明,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工業文明的修補和改善,仍然是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的,因而是無法徹底剔除工業文明的弊端的文明形態。它們二者的不同定位就會造成“生態人”的理論由于難以契合當下的生態文明理論最終變成一種空泛的理想主義的設想。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述評

      黨的十召開以來,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也得到了貫徹和落實。農業部辦公廳于2013年2月了《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使全國范圍的“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正式開始。“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分為產業發展、生活舒適、民生和諧、文化傳承、支撐保障五個部分二十個目標。創建活動按照“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的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目標引導、試點先行、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政策、人才、科技、組織為支撐,以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生態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為途徑,構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管理。

      一.“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義

      1.“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

      黨的十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較為重要的位置,因而,“美麗鄉村”活動的創建便是落實十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表現。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要首先將農村的發展建設納入重點考慮的范疇,進而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在生態環境不斷受到威脅的今天,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開展,無疑為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從這一方面來說,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也確有其必要意義。

      2.“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是實現農村發展的需要

      創建“美麗鄉村”活動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下的農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局限。面對不斷發生變化的時代形勢,農村的經濟如何得到良好發展,是一個亟需考慮的問題。而“美麗鄉村”活動的一個主要建設目標就是加快農村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的提高,進而打造具有高效率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因而農業部進行“美麗鄉村”活動的創建,對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是當前農村發展的實際需要。

      3.“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農業部開展“美麗鄉村”活動的創建,能夠有效改善農村的生態文明,為人民的生活創造一個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此外,“美麗鄉村”活動的創建還能夠加快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地區的物質方面極大豐富,從而保障農村人民的生活得到物質方面的有效保障,加之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改善當前的農村生活水平,加快農村地區現代化進程。因此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對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內容與效果

      1.“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原則

      在“美麗鄉村”活動的創建過程中,秉持相關原則,從根本上保障“美麗鄉村”活動的有效性得到實現。基于此,農業部“美麗鄉村”建設時將以人為本,強化主體;生態優先,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等作為基本原則,活動開展過程中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規律,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的特點進行具體的規劃和制定不同的目標,并在同時發揮一些“美麗鄉村”的典型建設模式的榜樣作用,推動整個活動有條不紊的展開。

      2.“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目標

      “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建設目標包括產業發展、生活舒適、民生和諧、文化傳承、支撐保障等方面的內容。而經過活動的有效開展,農村地區的產業形態、生產形式、資源的利用方面、生活的環境與基礎條件方面、人民權益的維護方面以及鄉風民俗的傳承方面都取得了極大進展,無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這些目標設置也比較符合創建活動的基本情況,適宜農村地區的建設基礎與發展水平,對“美麗鄉村”活動的良好開展提供了有效方向指導。

      3.“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重點

      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開展,首先要確定一些重點內容,這對整體的創建活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具體的工作中,組織鄉村試點、創建發展典型、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利用科學技術保障創建活動的開展都是農業部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內容,如此使試點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評選出了一些建設典范,極大改善了鄉村的生態環境并有效推進了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促使農村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故而“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多選擇的工作內容重點對整體建設的重要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結

      總之,“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開展,對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以及文化的傳承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農村地區“美麗鄉村”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農村的傳統發展模式,為當前的農村建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發展方式。“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的和諧發展實現了當前農村建設中的總體目標,為人們構建了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發展了農業生產,也傳承并發揚了生態文化,這一積極的農村建設發展模式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人們生活幸福程度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秋紅,于法穩.美麗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進展綜述[J]. 學習與實踐. 2014(06)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生態城市;城市規劃;生態建設;

      Abstract: in the eighteen major "five-in-one" party policy appeal,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to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a ste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gradually in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在當今社會,伴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走向城市。但是由于各行各業的迅速發展,城市環境面臨著重重的考驗。所以在城市的規劃中,構建生態城市是不容忽視的。在本文中,詳細講述了生態城市規劃的各個層次的問題。

      一、什么是生態城市規劃和它的重要意義

      1、什么是生態城市規劃

      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一個具有創造性、價值性又符合現實的城市策劃是必不可少的。在對十的響應下,結合城市發展的現狀,打造一個環境宜人生態和諧的生態城市是當今城市規劃的一個新的主題。在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中應該摻入人、社會、文明、發展等諸多因素,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構造一個生態城市規劃的基本藍圖。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良好的以人、城市、環境為主體,結合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市是生態城市規劃的主要組成部分。“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這三個方面的和諧與發展是生態城市的規劃的最終目標。

      2、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意義

      在城市的生態規劃中,對人、社會、自然都有著重要的而且不容忽視的意義。它們表現在各個層次和領域上。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它能夠改善人們的消費方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人們開始形成了健康節儉的生活方式,減少了許多的鋪張浪費現象,樹立了良好的消費觀念。這樣有利于現在文明的發展,生態文明的建設。第二,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可以良好的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這樣做有利于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兩個方面雙管齊下,不僅提高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而且鋪墊了一條適合城市發展的道路。第三,它有利于完善傳統模式下的產業發展。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將傳統產業與生態文明相結合,形成了良好的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道路。第四,有益于減輕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問題對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阻礙。第五,良好適宜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促進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鄉經濟發展模式。第六,我國的生態城市規劃有利于顯示出生態經濟的重要性,保證經濟的有效平穩發展。第七,它可以改善在我國愈來愈凸顯的人和土地的矛盾沖突,形成良好的人與資源和諧的氛圍。第八,生態城市規劃的實施,可以構建一個城鄉發展平衡的良好模式。見笑了城鄉之間的差距。第九,生態城市規劃有益于自然、社會和城市三個方面的發展。有效的實現了自然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保障了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和諧。

      二、目前中國的生態城市規劃的現實情況

      中國是在世界上崛起的新秀,在生態城市規劃方面的發展比較晚。國家在生態城市的建設方面的經驗缺乏,對生態城市規劃的政策力度不夠。因此,中國目前城市的生態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大多數的城市重點著手于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忽視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導致了大部分的城市出現了城市的功能結構過于單調,城市的生態環境發展緩慢。所以,我國加大對生態城市規劃的政策支持,鼓勵提高城市發展的科學化,減少在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的環境狀況堪憂。基本表現在環境的整體性惡化,雖然在部分的地方進行了改善與修整措施,但是也只是杯水車薪。工業的產業的迅速發展,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同樣的帶來了環境的問題,污水、廢氣的排放在一步步的加大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綜上所述,將生態文明建設加入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攜手生態文明,有利于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環境和諧有序發展的生態文國家。

      三、堅持生態城市規劃的基本有效原則

      1、堅持生態城市建設生態位最優化原則

      什么是生態位?它是指在群落中,物種在環境和營養層次方面所占據的位置。而城市生態位則是人們在城市中所得到的各種生態因子以及人與城市所形成的生態關系所組成的整體。通過這些方面,生態位展現了人在城市環境中的作用和影響,還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環境、資源、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優良。所以針對一個城市的發展,生態位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2、堅持生態城市規劃成長性原則

      任何事物都是在動態的過程中發展和進行的,城市的各個方面的發展也不例外。所以城市的生態規劃建設是根據城市的發展而逐漸變化著的動態的一個過程。在生態環境中,各個物種在不停的進化繁衍,生態系統雖然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但是也是在動態的過程中體現的。所以在城市的規劃過程中,成長性原則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生態城市規劃中,堅持和維護成長性原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內容。

      3、堅持生態城市規劃生態的承載力原則

      任何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承受范圍,城市也是一樣。我們的城市是人民生活、工作和發展的地方,但是城市有著不可更改的范圍和規模,這是有限度的,我們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這一方面是必須考慮在內。因此我們在城市的生態規劃過程中要對城市進行各個方面的科學化系統化統計。合理的評估城市的環境承載力,環境的自我完善能力的檢測,城市的各個產業的數量,環境資源的多少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

      四、如何構建生態城市規劃

      生態城市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所以必須進行一個系統全面的規劃。完善和協調城市的發展狀況,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構建環境與城市的穩步發展等等是構建生態城市的過程。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合理的生態城市規劃,實現城市的平穩有效發展。

      1、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重視人民的參與。讓全民把城市的生態建設為己任,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自覺維護環境,為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2、城市是人民居住地,所有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把人性化因素考慮在內是必不可少的方面。降低城市大樓的高度,噪音的工廠搬離人們的集聚地等等。

      3、在生態規劃中體現城市的個性與獨特之處。在城市的建設中,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開展環境與城市建設的發展的攜手發展,展示城市的美好環境。

      4、加強城市之間的協作與溝通。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市之間可以合作協調,實現兩個城市的共贏。

      5、建設綠色城市。在城市的生態建設中,提倡綠化,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金錢,而且可以綠化環境,清潔空氣。

      五、城市生態建設的未來

      生態城市規劃這是涉及各個層次和領域的生態建設。它不但包含城市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的建設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統一。從而,實現全方位多領域的共同發展。在21世紀,環境是各個國家所關心的問題。在生態城市的建設這個機遇中,我們要迎接更多的是人、自然、社會所帶來的挑戰。城市的將來可以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建設一個符合中國特色的生態城市是一條任重道遠的使命。所以,要響應國家的政策,積極開展相關的措施,密切聯系人民,構建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攜手自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德芹.關于天津市武清區建設生態新城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03)

      [2] 馬杰,張洪波.大城市都市農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初探[J]. 四川建筑. 2006(04)

      [3] 朱濤.關于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的綜述[J]. 廣西城鎮建設. 2009(04)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 亚洲XX00视频|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