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村全年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文化工作有序開展
文化站是政府的宣傳機構,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喉舌,是加強將神文明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其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著我鎮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半年來,在鎮領導的統一部署和 指導下,結合我鎮實際,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1、陰歷正月十二組織開展了第五屆民間文藝大賽,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活躍了我鎮的春節氣氛,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要。其中我鎮的龍獅舞和大盤鼓參加了市民間藝術大賽,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2、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館專業人員對我鎮31個行政村開展第五套“幸福健康舞”培訓。為了積極響應市第五套“幸福漯河健康舞”推廣活動,我鎮參加培訓的業務骨干有75人,增強民間文化氛圍,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素養,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為群眾搭建展現自我風采的機會。
3、2019年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自5月份以來在各個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1場。上半年截止目前,共放映64場。河南省豫劇團舞臺藝術送農民下鄉演出2場,市豫劇團文化下鄉演出2場,市雜技團下鄉演出9場,觀眾人數達到13000人次。
4、配合市局對我鎮“掃黃打非”、文化市場、音像市場的管理,嚴厲監督網吧超時經營、未成年人擅自進入等違規行為。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進行。
5、做好非遺上報工作,把我鎮的非遺底子摸排上報,做到不遺漏上報。
6、文體工作,經過與上級部門對接協調,2019年為3個村配備健身器材,廣大宣傳發動群眾興起健身熱潮,爭取做到全民健身總動員,讓群眾都運動起來。
7、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推動村級的文明、和諧發展,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營造平等、和睦、友愛的家庭關系,團結、互助、融洽的鄰里關系,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在構建平安和諧家庭和村內的特殊作用,塑造更多的具有家庭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全鎮開展評選“好公婆、好媳婦”、文明衛生家庭戶評選工作。
二、存在問題
半年來,雖然圓滿地完成鎮黨委、鎮政府的文化體育中心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但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還遠遠達不到基本要求,文化站辦公室的硬件設施還未完備,缺少舉辦文藝演出的場地和其它基本條件,農村文化陣地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群眾的素質普遍偏低,文化創新思想較為保守,嚴重地阻礙了經濟開發。
三、2019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委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進一步加強文化陣地建設。
2、加大力度,爭取農村文化陣地發揮作用,使農村文化百家爭鳴,農村文化是提高群眾素質的發源地,爭取農村陣地的發展,下半年,在財力的允許下,加大對各村的娛樂投入,讓群眾閑余之時,不再將心思放在打牌、斗嘴、東家長西家短之上,全身心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之中,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引導農村文化進入千家萬戶,形成健康的精神糧食,逐步提高農民的文化函養素質。
3、抓好文化市場的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4、進行公益電影放映工作,保證每村每月放映一場,圓滿完成全年放映任。
5、繼續進行健身廣場建設工作及基層綜合中心建設提升工作。加大文化宣傳,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扶持文化骨干的培訓學習。
關鍵詞:長治;新農村建設
一、國內新農村建設概況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糧則亂”。農業、農村、農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71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1%,;我國是人口大國,經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2010年,我國人口已達到13.7億,這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億,占總人口的50.32%;農田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4.9%。
三農工作一直是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國家在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助推農業發展。2005年10月,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此后的歷年政府工作計劃中,新農村工作都作為重點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持。
自2005年以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研究也得到了廣泛開展,根據萬方數據統計,2006年至2011年,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期刊論文4.6萬余篇,學位論文5500余篇,會議論文5100余篇,年均9000余篇。
二、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概況
山西省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8.76萬畝,總人口3374余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00多萬,占總人口的71.1%。自2005年以來,山西省新農村建設得到蓬勃開展,成立了山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組,通過多方調研、征求意見,出臺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2011年,山西新農村網開通,推廣農業信息,普及農牧科技,宣傳優秀人物,并與臨汾、大同、忻州等市的新農村網站建立了網絡互聯。
三、長治市新農村建設概況
長治市區域總面積為138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2萬公頃。長治總人口3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2萬人,非農業人口70萬人。2006年4月,長治市出臺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長治市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途徑和工作重點,并在此后先后出臺了《推動供銷社參與新農村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實施意見的通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為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每年向社會公布長治市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名單,并對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支書主任進行專題培訓。開展了百村競賽、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活動,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活力,宣傳了長治市新農村建設。2010年,長治市屯留縣榮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先進縣”稱號。2012年,長治市成為建設新農村開發性金融試點市。
四、推進長治市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隊伍建設工作
要完善新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隊伍,一方面要加大對人才的引入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這一先進制度,吸引大學畢業生深入農村基層,利用大學所學的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知識,帶動農村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隊伍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對干部隊伍、執法隊伍、監管人員開展定期培訓,提高隊伍素質,使其成為一支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促進農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一支排頭軍。
2.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
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于農民的進步,要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采取通俗易懂的內容,以標語、傳單、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長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充分調動起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送科技下鄉、建立鄉村圖書室等形式,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送到農村基層。實踐證明,今年來,我市開展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在基層受到了廣泛好評,廣大農民利用這個機會向科技人員咨詢相關農業知識。因此,要將這種活動范圍推廣、力度加大、時間加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
3.加強新農村建設的經濟發展工作
建設新農村,必須發展生產力,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核心,開展經濟工作。一方面要根據地方特點,強化區域特色,發展地方特色農業和旅游業,貫徹落實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政策,實現地區產業化,為農民增收起到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視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力度,針對長治范圍內的一些貧困地區,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技術人員要走出實驗室,經常性走入田間地頭,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4.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工作
開展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優秀文化的保護工作,農村優秀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開展新農村建設,不僅要同時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要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為新時代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對一些落后思想和封建迷信予以擯棄,對于一些不良習俗和不良風氣要堅決改正,打擊社會丑惡現象,改變精神面貌,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