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公共建筑 室外空間 功能探析

      中圖分類號: TU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的含義、類別以及特點

      1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概念解析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從范圍上講,包含了公共建筑入口的一邊或兩邊,并與樓梯轉彎位置圍合成開放性質的室外建筑空間。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間這個大范圍內,該空間屬于較次的位置。城市公共建筑在設計室外空間時應和建筑本體以及主體建筑的設計理念相互協調,通過設計反應出建筑本體以及主體建筑的特點。在此類空間內進行活動的人員來源廣泛,空間內活動一般為必要性活動,也夾雜其他活動,所以室外空間在設計時應凸顯其適應性及包容性。

      2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類型

      以使用功能為標準將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分為三大種類,包括封閉性、半封閉性和開放性。由于我國眾多大城市修建的公共建筑設計有圍墻,并將公共建筑和城市之間在用地上互相隔絕,將其封閉起來,致使公共建筑難以定義為廣場或者庭院,因此被統一稱為“城市公共建筑環境空間”;有的醫院和體育館的內部設計有環境空間或花園,僅開放給病人或體育館觀賽的人群,其性質為半封閉。

      二 設計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間時應注意下面幾點

      城市公共建筑應遵照“公共化”、“城市化”的設計理念。越是大型公共建筑越要注意其開放性,室外空間在設計時應做到部份或全部對外開放。并將城市大空間與其相連接,擴大建筑室外空間,防止堵塞,并使活動場所給人帶來更舒適的感覺。

      1 在建筑室外空間進行分級

      建筑內部的室外空間其作用是完成公眾性與私密性之間的過渡,應進行分層和分級。人位于室外時會下意識尋找一個空間區域,既滿足對背部的保護,又能擁有開闊的視野,同時這個區域要被排除在觀察空間之外。所以,角落空間是最佳選擇:首先角落是一個小區域,既能觀測大空間又易于給人“靠背”感覺;其次位于其開口處觀察范圍更高一級,形成有效空間等級。

      2 設計交通流線

      通常來講,室外空間應設計不少于兩個出入口,并使用自然路徑完成連接。路徑在分布上應迎合人們散步需求。所以交通流線在設計階段時,就應使用道路將目標之間連接起來。連接的道路既能選擇直線又能稍微彎曲實現目標連接;道路鋪設時應將其放大并對目標進行圍繞;在道路中間位置設為人提供駐足的位置。

      3 布置室外空間設施

      室外空間布置的設施,尤其要注意座位布置,有些地區的室外空間會存在座位不夠的情況。室外空間在進行座位位置選擇時需要對氣候以及景觀加以考慮,使座位能夠被充分利用起來。所以布置室外座位時,用心選擇合適的位置要比用盡心思在座椅樣式設計上更加重要。

      4 完善室外空間環境綠化

      建筑室外空間進行綠化時應著重對主體建筑進行襯托,若建筑外部景觀優美,綠化時可使用草坪和花壇以及低矮綠籬。若需種植樹木,品種上應該選用樹冠比較小、樹干高大的樹木,每株間適當拉大距離,避免將人看向建筑景致的視線阻隔住。

      建筑室外空間的位置若離公園以及城市廣場較近,在環境綠化設計時應注重層次的分化,并和城市綠地相接。豐富層次主要使用植物類型完成分化,通過改變植物造型以及色彩組合,凸顯本空間綠化的特點。

      三 外部空間的利用

      1經濟效益

      建筑的設計可以看做是一項藝術,其中既含有工程和藝術元素,同時也含有經濟學元素。建筑在設計階段必須有經濟支持,但是優秀的建筑設計不能被經濟因素所完全轄制。我國有一句古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由上可知,建筑設計若完全不存在限制有可能難以設計出優秀的建筑作品,而優秀的建筑作品常常誕生在充滿限制的環境中。

      2對城市功能進行創新

      公共建筑屬于城市的必須部分,其不但要滿足人們的功能需求,更需擔負起城市功能責任。公共建筑內外空間的設計都應看做是城市空間設計的一部分,建筑環境設計的是否優秀,會直接影響到人和人以及人和城市之間的感覺。公共建筑不能提供較為寬闊的活動場地給人,較差的空間環境難以使人長時間逗留的,人和人之間不能建立和諧關系,人和城市也會產生相互排斥的感覺。與之相反,設計較為優秀的公共建筑,親和感強,有力促使人和人之間和諧共處,促進人和城市之間互相協調。所以,城市在進行公共建筑功能創新時,應著重將創新方向放在城市環境改善上。

      (1)城市環境的優化離不開暢通的交通環境,擁堵的交通環境將會導致城市空間缺乏充分聯系,并使城市空間充滿枯燥的感覺。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交通環境難以滿足現代城市空間的聯系需求。公共建筑需要擔負其聯系交通的責任,而且,復合化的建筑空間出現,也使得公共建筑能更好起到聯系交通的作用。城市公共建筑功能創新設計的重要方向,就是將建筑與交通相互融合。首先,公共建筑空間內部引入了交通要素,并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建筑空間也起到了交通樞紐的作用,成為集散中心;其次,公共建筑之間使用道路進行連接,使得建筑之間避免因道路出現分離,交通也日益呈現立體化發展趨勢。

      (2)城市區域內的公共建筑不應僅看做是一項建筑設計藝術,優秀的建筑作品往往能有效的融入周邊環境。城市公共建筑具有多項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間創造。影響城市公共建筑的功能創新,既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城市環境,不論公共建筑處在怎樣的環境里,在設計時都應將周圍環境特色考慮進去,并據此尋找創新思路。

      3作為標志展示城市形象

      文化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是指社會歷史進程中人類所有的物質以及精神成果。狹義則僅包括精神文明成果。城市公共建筑的功能創新設計,特別是具備重大影響力的公共建筑,和普通建筑物相比,其具有更強的精神、物質影響能力,此類建筑一般體積非常大,作為地標對城市的精神風貌起著重要的承載作用,并將城市形象展示出來,同時建筑也是歷史及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致力于建設高層建筑以緩解城市用土緊張問題。高層建筑的出現不僅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空間,同時也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其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層公共建筑的設計理念常包含城市文化特色。以城市形象的視角看高層公共建筑,其會對城市輪廓線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的整體輪廓線分為實體以及虛體兩種,實體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之間外延所連邊線,虛體是指市內各個建筑物最高點之間的連線。人們在離城市較遠位置就可對城市整體輪廓有較深印象,因此輪廓線也是人們對城市的第一印象。高層建筑也因城市輪廓線的作用,將城市標志特色反應出來。所以,目前眾多建筑設計人員都致力高層建筑形體創新,希望通過高層建筑將城市形象甚至國家形象完整展示出來。

      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展館的設計者何鏡堂將“尋覓”作為設計主線,并將設計理念展示在展館內部的的流水展線上,并將展館分為“東方足跡”和“尋覓之旅”以及“低碳行動”三大區域供游人觀光。并將我國30多年的城市發展進程,全面展示給游人,讓游客感受到我國的城市發展成果,并將我國目前的發展以及中國人民的智慧進行充分的展示。展覽最后,一道綿延長遠的“智慧之旅”引領游人展望未來,使游人充分領悟到中國人民的價值觀以及建設未來城市的高超智慧。展館的外觀,將“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作為其創新的設計理念,并在色彩元素上采用富含中國特色文化中國紅,同時在外形設計上使用中國傳統建筑的斗拱體系,對該體系進行一系列簡化以及變形操作,使其既具備現代特色又不失去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氣質。

      4歷史文化韻味的表達

      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淀才能形成一定的文化特色,同時文化特色也能看做是該國家或地區文化代表。建筑作為一個地區的文化載體,宣揚文化特色以及活躍文化環境也是建筑環境的主要功能之一。公共建筑不僅能對城市以及國家的給人的印象產生重大影響,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城市文化脈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位置和尺度以及細部的選擇都將影響城市傳統文化發展。

      小結

      公共建筑將歷史文化的綿延作為設計理念主導因素,設計中應將歷史文化以及文脈作為創新基礎,并要將公共建筑作為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建筑由于長期受到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社會情況、社會習俗以及審美情趣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以及制約,導致建筑在位置分布、建材、外表、結構形態以及色彩裝飾等各個方面都顯現出多樣化的形式狀態。

      參考文獻

      [1]楊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間探究[J],新建筑,2011年02期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規范;條文;商榷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泌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1)07-0193-01

      局部修訂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6月份終于與廣大讀者見面了。作為建筑給排水領域的一部重要技術法規,《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 5-2003(以下簡稱“規范”)不僅是設計依據,更是處理糾紛、打官司的法律依據,因此,其條文應力求準確、嚴謹,不生歧義。例如新《規范》自2010年4月1日起實施,但5月份才第一次印刷,顯然“4月1日起實施”無法做到,這里就出現了漏洞。鑒于此,筆者根據學習新《規范》的體會,結合多年的設計、審圖經驗,就新《規范》個別條文存在歧義、不夠嚴謹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借以拋磚引玉。(以下加黑字表示規范條文)。

      4.5.7廁所、盥洗室等需經常從地面排水的房間,應設置地漏。

      與老《規范》比,該條刪除了“衛生間”一詞。條文解釋為“本次局部修訂不強調在衛生間設地漏。”意思是衛生間可不設地漏,但正文又要求廁所應設地漏。正文與其解釋自相矛盾!從正文看不出“衛生間可不設地漏”,因為衛生間俗稱廁所。根據《民用建筑設計術語標準》GB/T50504-2009第2.5.6條,衛生間是“供人們進行便溺、盥洗、洗浴等活動的空間。”,即只要是能進行“便溺”或“盥洗”或“洗浴”活動的空間,均可稱為衛生間。設計規范沒有關于廁所的定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廁所是“專供人大小便的地方。”顯然廁所亦屬衛生間。現實生活中,衛生間、洗手間、化妝間、廁所等是同一個意思。因此,條文應該明文規定哪些衛生間不設地漏,以便操作。

      4.5.14在排水管上設置檢查口應符合下列規定:

      2 埋地橫管上設置檢查口時,檢查口應設在磚砌的井內;

      注:可采用密閉塑料排水檢查井替代檢查口。

      3 地下室立管上設置檢查口時,檢查口應設置在立管底部之上;

      4 立管上檢查口檢查蓋應面向便于檢查清掃的方位;橫干管上的檢查口應垂直向上。

      第2款應刪除“磚砌”二字,任何檢查井都可以。

      第3款可刪除。在立管上設置檢查口,自然會在立管底部之上,不可能在立管底部之下,否則就到橫管上去了。

      第4款“橫干管上的檢查口應垂直向上”,規定過于呆板。如果樓層的橫干管緊貼樓板,檢查口垂直向上反而不方便檢查清掃,側向或者朝下可能更方便。宜改為“檢查口檢查蓋應面向便于檢查清掃的方位”。

      4.6.2下列情況下應設置通氣立管或特殊配件單立管排水系統:

      2 建筑標準要求較高的多層住宅、公共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高層建筑衛生間的生活污水立管應設置通氣立管。

      與老《規范》比,2款主要增加了“衛生間”,“住宅”后面的“和”改為“、”,“宜設”改為“應設”。

      首先,“建筑標準要求較高”這一定語涵蓋范圍不清。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只涵蓋“多層住宅”;第二種是涵蓋“多層住宅、公共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高層建筑”。從“10層及10以上高層建筑”分析,這類建筑不必要求“建筑標準要求較高”,確實應設置通氣立管,筆者以為還是應作第一種理解。

      其次,建筑分類重疊,缺乏邏輯性。民用建筑分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條文應從這兩類建筑進行規定。根據本條規定,應設通氣立管的建筑包括:

      1)公共建筑(含高層和多層);

      2)部分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如宿舍等):

      住宅:高層住宅、建筑標準要求較高的多層住宅;

      非住宅類居住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

      綜上所述,只有10層以下的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建筑標準要求不高的多層住宅,可不設通氣立管,其他建筑均應設通氣立管。故本條文宜改為“公共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居住建筑、建筑標準要求較高的多層住宅衛生間的生活污水立管應設置通氣立管。”這樣,既無歧義,建筑類別又更加清晰明了。

      4.6.5建筑物內各層的排水管道上設有環形通氣管時,應設置連接各層環形通氣管的主通氣立管或副通氣立管。

      4.6.3~4.6.5條文解釋圖1,結合通氣管的連接層數還是沿用老《規范》每隔2層連接,與4.6.9第4款“每層或隔層與專用通氣立管、排水立管連接”規定不符,易造成誤解。

      4.6.9 6當污水立管與廢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氣立管時,H管配件可隔層分別與污水立管和廢水立管連接;但最低橫支管連接點以下應裝設結合通氣管。

      不宜強調污水立管與廢水立管,應擴展為兩根排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氣立管的情形。

      宜改為“當兩根排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氣立管時,H管配件可隔層分別與2根排水立管立管連接,但最低橫支管連接點以下應裝設結合通氣管。”

      4.6.13通氣立管長度小于等于50m且兩根及兩根以上排水立管同時與一根通氣立管相連,應以最大一根排水立管按本規范表4.6.11確定通氣立管管徑,且其管徑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徑。

      表4.6.11通氣立管均比排水立管小一號,由于規定通氣立管“管徑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徑”,表4.6.11的規定就失去了意義。

      宜簡化為“通氣立管長度小于等于50m且兩根及兩根以上排水立管同時與一根通氣立管相連,其管徑不宜小于最大排水立管管徑。”

      本條規定了多根排水立管共用一根通氣立管,且通氣立管長度小于等于50m時的情形,也應明確規定通氣立管長度大于50m時,是否允許多根排水立管共用通氣立管。

      4.6.16當兩根或兩根以上污水立管的通氣管匯合連接時,匯合通氣管的斷面積應為最大一根通氣管的斷面積加其余通氣管斷面積之和的0.25倍。

      不必強調“污水立管”,宜為“排水立管”。

      4.9.22A滿管壓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管徑應經過計算確定。

      新增條文,疑畫蛇添足。任何給排水道管徑均應經過計算確定。壓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系統使用了多年,并非新技術,亦無需強調。

      4.9.36A下沉式廣場地面排水、地下車庫出入口的明溝排水,應設置雨水集水池和排水泵提升至室外雨水檢查井。

      新增條文。不應限定提升到雨水檢查井,排到溝、渠、湖泊等均可。后句宜改為“應設置雨水集水池和排水設施。”

      5.1用水定額、水溫和水質 宜改為“熱水定額、水溫和水質”。

      5.4.1水加熱設備應根據使用特點、耗熱量、熱源、維護管理及衛生防菌等因素選擇,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2生活熱水側阻力損失小,有利于整個系統冷、熱水壓力的平衡;

      第2款像條文解釋。作為條文應只提要求,不闡述理由。結合5.4.1的要求,該款宜改為“生活熱水側阻力損失小。”

      5.4.3醫院熱水供應系統的鍋爐或水加熱器不得少于2臺,其他建筑的熱水供應系統的水加熱設備不宜少于2臺,一臺檢修時,其余各臺的總供熱能力不得小于設計小時耗熱量的50%。

      醫院建筑不得采用有滯水區的容積式水加熱器。

      老條文。如果豎向有分區,應規定各區的水加熱設備不宜少于2臺。

      條文解釋邏輯混亂。“醫院建筑不得采用有滯水區的容積式水加熱器,因為醫院是各種致病細菌滋生繁殖最適宜的地方,帶有滯水區的容積式水加熱器,其滯水區是水溫一般在20℃-30℃,是細菌繁殖生長最適宜的環境……”這里談的細菌繁殖生長環境是指“容積式水加熱器滯水區”,非“醫院環境”,顯然是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因此,應規定“所有建筑不得采用有滯水區的容積式水加熱器”。當然,直接淘汰“有滯水區的容積式水加熱器”最省事。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消防;建筑防火;整合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analysis of the safet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song and dance entertainment show entertainment venues, building the bridge between the design and the atrium, put forward a mor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prevention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Fire control;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TU99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建筑工程呈現出綜合化、多元化和高層化的發展趨勢,各類建筑潛在的火災危險性不斷增大,建筑防火設計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為《建規》、《高規》)依據建筑高度劃分建筑種類、確定火災防范等級的做法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安全度不足或安全度過高;而且兩本規范相互獨立,無論與國家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還是與其他建設工程的防火設計規范之間都存在一些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給規范的執行帶來了較大困難。為此在新的整合版本出臺之前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提出幾點修改意見,供同行商榷。

      一、部分數值重新確定問題

      如《建規》中火災延續時間和防火門的耐火極限已經不符合現在時展的步法。其火災延續時間和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時長所參考的統計資料都是按照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各項數據資料、統計資料綜合確定總結出來的。以《建規》第8.6.3條規定的公共建筑的火災延續時間應按2h來說,一個小商品批發市場和一個簡單裝修的辦公樓可燃物數量和火災荷載有較大差異,火災延續時間時卻都是2h。但由于火災危險等級不同,火災延續時間也不應該相同。所以在規范整合時火災延續時間和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時長應該加入裝修程度等客觀條件因素加以判斷。為今后的火災撲救提供有效的水量計算數值以及有效阻截火勢蔓延奠定基礎。

      二、新型場所的屬性界定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大分工的不斷細化,導致現在新型場所的層出不窮,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酒吧、氧吧、新型按摩場所、美容美體中心、足浴、足療之類的新型娛樂場所,根據規范中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定義(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包括:歌舞廳、錄像廳、夜總會、放映廳、卡拉OK室(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廳)、游藝廳(含電子游藝廳)、桑拿浴室(不合洗浴部分)、網吧等),此類場所又不屬于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范圍。按照公安部第39號令《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此類場所屬于公共娛樂場所。因為規范條文的不明確導致各地對這類新型場所的防火要求標準不一。有的執行規范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要求,有的執行《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導致我們在執行規范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

      三、條文內容闡述不夠明確的問題

      根據《建規》2.0.13條:重要公共建筑(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定義:人員密集、發生火災后傷亡人、損夫人、影響大的公共建筑。“重要公共建筑”較難界定,實踐個無法判定。因為現在公眾聚集場所人員流動性大,萬一發生火災都可能造成以上設定條件的發生。所以應該按照而積、投資、建筑內設備和人員等指枷量化,采取“定量”分組。

      根據《建規》第5.3.12條第一款規定: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平面上有2個或2個以上防火分區相鄰布置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墻上1個通向相鄰分區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須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首先條文中沒有明確安裝防火門的級別,其次沒有指明安裝防火門的類型以及開啟方向,因為根據《建規》的精神防火門的開啟方向應為疏散方向,將哪邊確定為疏散方向又成了一個問題。

      四、條文內容模擬兩可的問題

      《建規》第11.4.1條第八款規定: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場所包括老年人建筑、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平方米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平方米的旅館建筑、療養院的病房樓、兒童活動場所和不小于200床位的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手術部等。由于條文內容的模擬兩可,導致對于療養院的病房樓、兒童活動場所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界定不明確,是必須設置,還是按照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平方米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平方米的標準執行,這點在條文說明中也未明確。所以我們在一般情況下執行規范時,考慮到療養院和兒童活動與老年人建筑比較接近,使用人員都屬于老弱病殘群體,缺乏自救能力,發生火災時,疏散比較苦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在執行規范時應參考老年人建筑執行。當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存在困難按照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平方米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平方米的標準執行。筆者建議在兩個規范整合時時,將這一問題做進一步明確,同時考究其他內容,杜絕產生歧義的情況發生,提高規范的嚴謹性、可行性。

      五、部分條文內容、數值有待明確的問題

      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于消防車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大功率水罐車、高噴車、登高平臺車等一些列大噸位的車輛應運而生,所以對消防車的作業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根據《建規》第六章的內容中,沒有提及消防車作業面以及其大小的相關內容,給實際火災撲救中帶來了一些弊端。

      六、結語

      消防工作事關人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所以規范的重新整合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筆者衷心希望在此次規范的整合中能夠將盡可能考慮周,消除認識上的分歧,以達到項目設計安全實用,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1]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2]GB50045-95,2005年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3]許珊珊,賈娜.對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若干問題的探討[C]2011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1.

      [4]孫麗薇.關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一些問題的探討[J]建筑工程,2011,(6).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防火規范 問題 成因與后果分析 展望

      0、 引言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下稱《建規》) 、《高層民用建筑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2005 年版,下稱《高規》) 是我國現行建筑防火的用性規范,通用性、綜合性強,對防火設計和管理有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編制中的《高規》、《建規》合編版解決了部分矛盾,克服了兩本規范不協調弊端,但未做出實質性的改善。關于國內防火規范和防火設計存在問題的探討頗多,但往往著眼于局部條文分析或某項突發重大火災的檢討,缺乏用系統方法對規范本身全面分析,沒有立足于建筑與消防這一矛盾統一體的高度之上研究。

      1、 規范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

      1. 1規范與建筑需求出現脫節問題。

      (1) 規范設定的疏散模式與現代建筑錯綜復雜的平面布局不協調。《高規》6. 1. 7 條對觀眾廳、營業廳等大廳疏散距離做了規定,6. 1. 5 條對公共走道式平面的房間門疏散距離做了規定,《建規》的規定與之類似,這兩種平面布置固然常見,但仍過于理想化,對于大廳空間仍需要通過走道到達安全出口時,規范就缺乏其疏散距離要求以及該大廳是否可設于袋形走道端,盡管這在工程中經常出現。

      (2) 如果高層建筑底部樓層與上部完全分隔,其防火分區、疏散樓梯、安全出口完全獨立。本人認為,底部樓層的安全性與建筑總高度并無直接關系,仍然要求這些樓層嚴格執行《高規》并不必要。這些底部樓層防火分區面積可按《建規》5000 m2 ( 應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控制,目前僅允許裙房( 主樓與裙房間設有防火墻等防火分隔設施時) 的防火分區按此劃分。

      ( 3) 防火門窗規定與建筑功能存在脫節。《高規》5. 4. 2 條“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后應能從任何一側手動開啟。”本條一般來說很有必要,但對于一些設備用房、管道井檢修門等防火門,并不承擔疏散功能,要求過于苛刻,而對于有防火要求的住宅戶門,不可能做到外側手動開啟,這些房間的防火門,應予另行規定。

      1. 2 規范缺失或滯后于建筑實踐要求

      ( 1) 《建規》5. 3. 13 條和《高規》要求除四層以下的民用建筑外疏散樓梯應直通室外安全出口,但大型商業中心、展覽館、體育館、航站樓等建筑平面尺寸巨大,底層平面人員疏散距離超出規范要求,且部分疏散樓梯間不能直通室外,無法滿足規范要求。規范對建筑體量的認知仍然建立在20 世紀80 年代的建筑水平上。

      ( 2) 《高規》4. 1. 7 條: 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 /4 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 的裙房。本條考慮消防車作業夾角,對高層建筑消防登高面一側裙房體量作了規定,對一些體型復雜的高層建筑,當主樓側面突出布置有高度大于24m 的附屬建筑體型( 其已屬于高層) 時,是否可作為登高面,或作為登高面有什么要求,則沒有任何規定,容易出現不利于消防撲救的設計。

      ( 3) 內院、天井短邊尺寸小于防火間距要求時,規范未明確其是否可作為室安全區,防火分區面積是否應按上下層疊加計算。尤其是高層住宅中的小天井把各層住宅串聯,火災隱患很大,且產生煙囪效應。

      1. 3 條文架構的邏輯問題透視

      (1) 《高規》術語存在沖突。綜合樓為“由二種及二種以上用途的樓層組成的公共建筑”( 2. 0. 7條) ,商住樓為“底部商業營業廳與住宅組成的高層建筑”( 2. 0. 8 條) ,按條文術語商住樓完全符合綜合樓的定義,可以屬于綜合樓,但兩者在防火的建筑分類標準、消防用水、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要求上并不相同。建議在綜合樓定義中排除商住樓類型,即可解決此矛盾。

      (2) 《建規》表5. 3. 13 對各種建筑類型的疏散距離做了專門規定,分為托兒所幼兒園、醫院療養院、學校、其它民用建筑四類,但是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距離如果按其它民用建筑類型的標準設計卻是錯誤的,需另行按5. 1. 15 條規定,位于袋形走道的房間門至安全出口距離不應大于9m。這種表述邏輯不嚴謹,客觀上形成了誤導,建議將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要求統一整合在表5. 3. 13,在《高規》存在類似問題也應同此修改。

      (3) 《高規》6. 2. 1 條規定防煙樓梯間“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本條陽臺、凹廊與前室并稱,且規定“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 00m2 ,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 50m2”,按此邏輯,陽臺、凹廊不屬于前室,因此無面積要求,將難以起到前室的緩沖作用。

      1. 4 言表述不夠清晰嚴謹,基本物理量存在錯誤

      (1) 《高規》1. 0. 3. 1 條,誤把商業服務網點僅僅定義為住宅首層,實際可以包含二層,在其他條文中( 如2. 0. 17 條) 已有明確規定; 商業服務網點的疏散應獨立設置,但規范對其疏散設計無具體要求,疏散樓梯、疏散距離、滅火系統均無設計依據。

      高層公共建筑的定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面積多功能公共建筑;室內消火栓管網;檢修;可靠性保障

      中圖分類號:TU242文獻標識碼: A

      0、前言

      大面積多功能公共建筑指單層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集商旅、娛樂、辦公、餐飲、會展等多種功能組合的多層公建,包括大型高層公共建筑的大面積裙樓部分。具有單層建筑面積大,空間跨度大;內部功能多,人流密集疏散設計復雜等特點。目前現行設計規范并沒有對這種體形大、功能區分復雜的大面積綜合公建提出針對其特點和特殊要求提出對應的具體設計指引。設計者往往在設計時因為其特殊性及相對復雜的業主需求,需要面對一些相關規范和技術措施未明確定義和判定模糊的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思考。

      本文以筆者曾參與過一些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的思考過程,對該類大面積公建工程在關于室內消火栓設計過程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1、大型多功能公共建筑工程的室內消火栓系統設計問題概述:

      綜合性多功能大型公建,其室內消火栓系統在設計時,在系統選擇時主要面對需要滿足國家現行規范、技術措施關于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的同時,要能很好符合建設方和業主關于建筑功能特點和相對復雜的裝飾布局上的實用性、經濟性、美觀以及管理可行性等利益化主觀要求。客觀上兩者并不矛盾,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單純按規范的典型設置方式并未能很好滿足建設方需求,仍需要經過仔細斟酌選擇和分析優化,具體問題體現為:

      ① 單層面積大,(通常超過一萬平方米),功能劃分復雜,不同層有不同的布局方式和獨立的管理維護需求。并且內部建筑布局、通道和疏散設計等差異甚大,各層的消火栓數量、設置位置和保護范圍都有差別甚遠。如何在消防規范框架下保障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滿足這些特殊要求,是需要針對具體項目進行具體分析的問題。

      ② 多功能公建因為體形大、功能多,各部分區域對不同業主進行分拆租、售。建筑物總體驗收后,還必須按要求進行二次裝修設計或多次的后期修改設計。不同業主的進場、裝修時間不同步。設計上就必須考慮到這些日后的變化,預見性地在最初設計時考慮到在可靠性、功能管理以及變化寬容度上很好地滿足日后多次后期更新設計的需求。避免因這些后期變化對系統進行顛覆性的修改重建導致建筑整體設計需要重新論證,造成設計誤工和業主的損失。

      以筆者曾參與的廣東某大型城市綜合體工程設計為例,該項目多層建筑區域單層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按層劃分功能,每層也根據不同的業主需求進行功能細分。建設方提出針對日后招商帶來不同業主要求和功能布局變化,在進行二次設計時,不能同初始施工圖設計沖突。二層的大型超市的業主方也明確提出該層機電設備必須獨立系統,獨立管理、計量的要求。另外,還需要考慮可能出現部分樓層已經開業投入使用,而另一些樓層仍在招租和裝修準備,施工樓層不能影響使用樓層正常運作的要求。

      2、大面積多功能公建的室內消火栓系統方案分析:

      這類大型公建的室內消火栓系統設計,技術上并不復雜。現行設計規范――主要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簡稱建規);《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簡稱高規)等相關內容并未對這種多功能大型公建的特殊性提出區別于其他相對功能單一、體形小的公建的額外要求。按《高規》、《建規》的要求,室內消火栓系統的設計原則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①、消防水源要求;②、給水增壓系統要求;③、給水管網設計要求;④、可靠性保障及管理維護要求;⑤、發生火災時系統的操作使用要求。而大面積公建在系統的設置模式的選擇上,建筑本身的特點、建設方及業主的要求帶來更多需要思考探討的課題。主要體現在第③、④點上。

      按規范要求,室內消火栓的環狀管網系統設計模式,是水平環狀和豎向環狀并存。本文以多層大面積公建的室內消火栓系統為例,提出的兩種典型方案,并論證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優缺點。其論證過程也適用于高層公共建筑中的大面積裙樓部分。

      方案A(見圖一):

      圖一:方案A室內消火栓給水管網示意圖。

      方案A屬于典型的底部和頂層水平環狀,各層多立管豎向成環的立體網絡標準方案,各層水平環狀管網用閥門分隔成可以獨立檢修維護的若干段,立管底部和頂部設閥門,各立管均為雙向供水。可以保證底部和頂層環管分段檢修管道時,立管不需要關閉;檢修單根立管時停用的立管不會超過一根。(滿足《建規》8.4.2.6;以及《高規》7.4.4的要求)。優點為:當需要檢修管網時,在同一層平面上只影響一根立管所連接的消火栓。在設計上按規范要求建筑物內每一個防火分區內任何部位在兩支水槍的充實水柱保護范圍內,所以檢修環狀管網上任何一段,都可以保證任何地點至少受一只消火栓保護。可靠性及保障能力較高。技術上能很好的符合《高規》《建規》的相關條文以及用意的要求。

      但這個方案在對于上文所述對大面積多功能公建的兩個特性時,難以很好適應滿足業主要求:

      ① 立管的位置各層相同,設計上難以滿足各層不同布局導致消火栓數量和位置完全不同的實際狀況。為了滿足不同樓層不同布局的設計,往往導致因為布置需要單根立管在同一層連接多個消火栓,立管轉折、分支過多。這違背了檢修停用盡量少消火栓的設計初衷。

      ② 因為各層消火栓是由立管提供的垂直方向的雙向供水,因此檢修時關閉任意立管都將影響所有樓層。例如,一個大型公建,功能劃分按首層電器城,二層超市,三層餐飲娛樂,四層辦公會展分拆租售。各層不僅由不同的業主獨立管理,并且各自的二次裝修設計、施工進駐時間也不同。這種綜合多功能劃分在大面積公建比較常見。按方案A設計,就可能出現首二層已經投入使用,三層業主進場裝修時會遇上本層施工時關閉消防立管可能影響其他樓層的正常運作,而各層功能區也無法按自身實際情況獨立計劃進行整頓和檢修。

      以筆者參與的多個大型公建項目的實際后期情況,按方案A都會遇到這種問題。技術上滿足要求但建設方和業主都并不滿意。經過分析思考,提出方案B作為可行性研究。

      方案B(見圖二):

      圖二:方案B室內消火栓給水管網示意圖。

      方案B為較具爭議的按層設置獨立環狀管網方案。供水方式為底部設置環狀給水主干管,各層獨立水平環管。各水平環管設兩處獨立的給水立管接底部環狀主干管網雙路供水。各給水立管間由閥門分隔,可獨立檢修。各層的消火栓根據本層布局布置,單獨接入本層水平環狀管網。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各層消火栓管網相對獨立,可以根據各層不同的裝修布局布置消火栓,并且不同功能區的業主可以獨立對各自的消防管網進行維護管理和計量。不同的業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在不同的時間進行二次裝修設計、施工,也為后期功能區變化,業主更換、重新修改布局的施工提供便利性。能很好地滿足大面積綜合公建的使用特點。而可獨立維護的雙路供水水平環狀管網也具較高可靠性。

      然而該方案存在爭議的地方,就是可能存在單層水平管網維護時,停用消火栓過多。《建規》和《高規》雖然并未明確指出方案B不可用,但都明確對管網檢修時停用的消火栓數量作出限制。多層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過24米的高層建筑裙樓,按《建規》8.4.2.6條“室內消防給水管道應采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對于多層民用建筑和其它廠房(倉庫),室內消防給水管道上閥門的布置應保證檢修管道時關閉的豎管不超過1 根,但設置的豎管超過3 根時,可關閉2 根。” 《高規》7.4.4條“......室內消防給水管道應采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閥門的布置,應保證檢修管道時關閉停用的豎管不超過一根。當豎管超過4根時,可關閉不相鄰的兩根。” 則指出管網檢修時同一平面上不應停用相鄰的消火栓。2014年初的《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以下簡稱新消規,該規范將于201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8.1.6條合并了多層和高層建筑對管網檢修的要求:“......室內消火栓環狀給水管道檢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室內消火栓豎管應保證檢修管道時關閉停用的豎管不超過1 根,當豎管超過4 根時,可關閉不相鄰的兩根;2 每根立管上下兩端與供水干管相接處應設置閥門” 其目的就是確保管網檢修時,同一層任意地點至少在一支水槍保護范圍內。由此可見,各層獨立水平環管的設計思路雖然較好地迎合大面積綜合公建的使用特點,但要符合現行規范及即將實施的《新消規》要求會帶來較高的設計難度――要實現水平環管檢修時只能停用不相鄰兩只消火栓,需要在水平環管上每消火栓間設檢修閥門,這是難以實現的。

      3、問題的改善方式和一些建議:

      對比以上兩種方案,可以發現按A方案,能較好滿足規范對管網檢修的相關要求,但對于大面積多功能公建后期二次、多次設計、分區施工和業主獨立維護管理上會遇到不少困難。而方案B則相反,能較好的滿足大型公建的特性和業主需求,但設計上滿足規范要求上卻有一定難度。如何優化設計做到在符合規范和相關技術要求的基礎上滿足業主,值得思考。毋容置疑,設計必須符合規范要求,直接采用方案B是不可取的。但作為設計者,滿足功能使用要求和業主需求也是基本義務。筆者結合一些工程設計上的經驗,試圖找出適當途徑,結合兩者的優點使設計能進一步完善滿足規范和使用要求。

      方案A的缺陷在于對大面積公建的特點和內部管理需求不能很好滿足,針對這點,采用各層立管按實際需要兩兩連接橫管,橫管兩端設閥門雙向供水,各層消火栓連接橫管而非直接接入立管。依靠增設的水平環網來滿足復雜的裝修布局變化帶來的消火栓位置和數量不同的需求。這種方式較好地改善了大面積綜合公建內消火栓布置的問題,并且檢修立管時各消火栓仍可使用。但同時也帶來同層管網過于復雜,檢修環節過多,建設成本偏高的問題,后期因各種因素導致布局變化、改造等仍難以適應,對于某些業主要求能獨立管理維護消防管網的要求仍然無法滿足。

      上文提及的廣東某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基于業主提出的二層大型超市的機電系統必須設計上獨立的要求。則以方案B為基礎進行設計,并針對其弊端提出改善措施,包括:1)層間水平環管增設多個次級供水環路,各防火分區、功能區形成獨立環網,分支管兩端設閥門,降低檢修管網影響的區域。2)連接消火栓數量超過三個時,給水支管另行成環雙向供水,支管兩端設閥門,使水平環管檢修時停用的消火栓不多于2個。3)當檢修管網時可能導致相鄰2只消火栓同時停用時,該區域增設檢修段外引接的消火栓使以保證該區域檢修時仍可受消火栓保護。該設計已通過圖審和專家組論證評審,項目已投入使用。此設計同樣存在管網設計過于復雜,建設成本高,可靠性仍不如方案A的憂慮。

      對于大面積的大型多功能公建,設計上需要權衡各因素限制和需求。設計、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情況,反映了現行消防給水相關規范經過多次研究和更新,仍未能很好適應不斷發展的建筑物的大型多功能化的特點,不同地域不同實際環境因素的需求也不同。當嚴格按規范設計會導致實際使用性能妥協時,往往帶來圖紙無問題但在實際執行,后期使用過程帶來偏差,違背了設計初衷,導致保障效果不理想。而為了更好滿足使用性能采用非常規的設計,則需要按相關法規經專門詳細研究、論證后方可采用,給項目帶來額外成本和時間延誤的同時,也存在技術上的不確定因素。

      4、結語

      筆者認為,一幢建筑物的良好使用是建造的目的,所有規范法規等的限制,都是使之更好更安全的必須手段。工程設計嚴格遵守相關規范法規,與最大限度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并不矛盾。當前建筑設計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型化特殊化,相關的規范也應該加快更新速度,日益詳盡和完善。有必要針對一些典型問題,在消防給水規范里增加篇幅去更加明確而詳細的定義和解釋,使之能更好地滿足工程需要。當一個建筑出現非常規設計需要組織專門論證時,該課題應該成為案例引入到技術規范中去,是否可用,應怎么處理,都能從法規層面更明確地指引工程設計。這樣,需要耗時專門論證的舊問題將越來越少,規范也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2009版

      [2]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youjizz亚洲|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