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音樂教育核心

      音樂教育核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音樂教育核心

      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第1篇

      一、音樂教育與審美的概念

      音樂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審美性雙重特征,基本的樂理和技巧并不足以代表音樂教育的全部內容,音樂教育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育功能外,教會學生音樂理論、作曲技巧、樂器演奏等內容,審美教育也是其必不可缺的部分,基于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符合音樂教育本質的。審美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一種特殊方式,審美體現的是人對事物內在的認同,是一種形象和情感上的關系,從廣義上而言,審美泛指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從狹義上來說,審美是指客觀事物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愉悅感。就音樂而言,音樂的音色、音高、旋律變化等都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

      二、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的審美核心已經提出了一段時間,在實際教育當中有了一定推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可否認,基于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首先,音樂教育的側重點錯誤。雖然音樂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這一概念,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依然只是采取音樂理論、音樂發展歷史和流派知識等內容為主的教學模式,音樂的審美教育根本沒有被執行,自然也就無法有效發揮音樂的審美功能,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音樂教育的方法較落后。在音樂教學當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傳統、落后的照本宣科,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學生處于被動教育的角色上,學習的是死板的音樂教條,缺乏對音樂的深入體驗,對于音樂沒有形成感情上的認同,音樂審美也就無從提起。第三,音樂教師審美能力較差。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執行者,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自身素質會直接決定音樂審美教育的水平高低,但就當前音樂教育情況而言,絕大部分的音樂教師并沒有樹立正確的審美教育理念,依然局限于傳統的宣讀教學模式當中,還有許多音樂教師本身并不是科班出身,自身音樂素質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這種背景之下,音樂審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難以有效深入,給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礙。

      三、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改進途徑

      基于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師習慣于傳統教育模式原因造成的,給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提升和音樂學習興趣的養成造成了極大破壞,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對于音樂審美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具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轉變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所以,轉變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十分重要,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充分認識的音樂審美教育的價值,組織教師進行音樂審美教學的交流,使教師逐漸形成審美教學理念,為音樂審美教育的進行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改進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樂審美教學中,應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各種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從各種角度對音樂進行審美,抒發自身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第三,改善音樂教育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環境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音樂教育對教學環境的要求更甚一籌。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盡量避免有其他雜音、噪音,保證音樂教學視聽氛圍的良好,同時,在教學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音質過于刺耳或者出現聲音過大、過小等問題,讓學生體驗真正美感的音樂,真正認識到音樂的內在美。

      第四,做好音樂作品的選擇。

      音樂作品的種類繁多,在長久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眾多優秀音樂,但是并不是所有音樂都適合于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理解能力,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養成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第2篇

      《音樂審美教育》一書中詳盡地探索了音樂和審美的關系,總結了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的實質意義。音樂既是一種藝術現象,也是一種音樂文化,更是一種審美方式。僅僅通過基本的音樂理論和創作、演奏技巧來鑒賞音樂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學的。鑒賞音樂只有從技術和審美兩個層面共同進行才能真正領悟到音樂的內涵和精髓。當前我國的音樂教育只是簡單地對音樂現象進行整合,這對音樂教育的職能發揮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從本質上來說,音樂是一個完整體,是在一定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對所有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審美功能,這是人類特有的一項技能。審美行為是人類對所看到事物表達情感的一種行為,從宏觀上來說,審美指的是客觀事物帶給人類的主觀感受;從微觀上來說,審美就是客觀事物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感受。音樂在被審美中有著主體地位,是一種重要的審美形態,音樂的旋律變化、音調高低等變幻莫測,這些都會帶給人們很多不同的審美感受??偠灾?,審美是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音樂審美教育》一書內容較為系統、詳盡,更加貼近時代,適用于教學應用。

      《音樂審美教育》一書指出,當今我國的音樂審美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抓不住教學重點,教學方式滯后,教學理念落實不到位等都是影響我國音樂教學開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在教學方面更重視文化課程,音樂學科的教學被忽視,這也導致了學校、教師和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轉變。音樂審美教育理念并沒有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很多學校還是維持著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音樂教師們也不愿意主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舊將音樂理論知識、演奏技巧、歌唱技能等作為音樂教育的重心。音樂審美教育課程只是單一地由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下面進行記錄和背誦,師生之間沒有交流,教師不能起到引導學生欣賞和鑒賞音樂的作用,于是音樂教育課程就只是一種傳遞形式。音樂教育的這種教學方式和當前學校采用的考評機制有著很大的聯系。學校的考評機制單一,考評結果會影響學生的評優,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帶有很強的功利色彩,學生更重視學習內容的實用性。

      《音樂審美教育》一書還指出,如果一直采用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就會持續下降,這對音樂教學和審美教育十分不利。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為我國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的推進、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了一些參考借鑒。深化推進音樂教育改革,首先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用新型的教學理念來統率教學工作;其次是改變音樂教育教學環境,為教育改革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再次是改進教學方法,將情感和體驗與音樂教學進行融合,實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培養學生欣賞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和水平,進而實現創造音樂。

      《音樂審美教育》

      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聲入人心》;音樂節目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容和人文內涵。中學音樂教育是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素質教育服務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具有大眾性和普及性特點。當今媒體時代的音樂娛樂節目具有同樣的特性,從前幾年的《超女》《快男》《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我是歌手》《星光大道》到《這就是街舞》、《聲入人心》等,這些音樂娛樂節目將音樂與娛樂有機融合,先后引發收視熱潮,成為觀眾的焦點。節目在電視和視頻APP播放,覆蓋面很廣,內容和人物設定都經過精心編排,特別能引起觀眾共鳴。中學生的音樂欣賞方向和對音樂的態度,無不受到這些風潮的影響。不可否認,近年來這些音樂娛樂節目已經超越了唱片、廣播的影響,在音樂知識普及教育和音樂文化傳播、審美培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音樂教師們常常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希望學生多聽聽古今中外的經典音樂,多高雅少低俗,但是卻收效甚微,學生喜歡的多是時下的流行音樂。而2018年湖南臺《聲入人心》節目的播出似“忽如一夜春風來”,節目大膽創新,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年輕化表達,讓大家瞬間愛上了古典音樂。節目播出僅一個多月,演唱者的實力和魅力讓一直陽春白雪的美聲、歌劇、音樂劇歌曲《聲入人心》,接了地氣。包括中學生群體的觀眾發現,原來有這么一個類型的音樂也非常好聽。節目中36位歌者在屏幕上一一亮相,他們不是業余歌唱愛好者,不是草根逆襲,而是專業學習音樂多年的中外音樂學院學霸。他們不再哈韓哈日,不畫濃妝,沒有無病,音準不會常跑偏,底氣十足,唱功深厚,氣質典雅。該節目在湖南電視臺這個以傳播流行文化著稱的媒體平臺出現,真是一次不媚俗的大膽嘗試。一首首經典的美聲歌曲在擁有眾多低齡粉絲的屏幕上流出。36位有風度有實力的年輕音樂人對經典音樂作品的精彩演繹,展示了高雅音樂獨特的魅力。超凡脫俗的表現使他們成為青年人學習的榜樣和新型偶像。播出不長時間,他們的微博粉絲量短時間就由原來幾百個變成十幾萬到幾百萬。尤其是他們的代表阿云嘎、鄭云龍,竄上了微博音樂人物榜的第一、第二名,他們出演的國產音樂劇歌劇原來觀者寥寥,劇院座位都坐不滿,現在要看都得靠搶票,而且票價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帶動了我國各地大劇院的歌劇音樂劇市場。有些歌劇音樂劇即使沒有他們出演,購票觀眾也突然多了起來,各地歌劇院為此打開了久未開啟的二樓、三樓的座位票銷售。節目播出期間音樂劇歌劇網頁的搜索量大增,似乎進入了興旺的古典音樂牛市之中?!堵暼肴诵摹饭澞縿莶豢蓳醯牧α孔屛覀儾坏貌恢匦聦徱晫W校音樂教育,如何利用音樂娛樂節目,讓中學音樂教材中的作品旺起來,讓音樂教育也能夠“聲入人心”呢?

      一、借鑒娛樂節目,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當前學生對于學校音樂課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材內容多為古典音樂,讓他們產生距離感,似乎有一個無形的鴻溝阻隔著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音樂教師可以借鑒《聲入人心》音樂娛樂節目的心理模式,走近觀眾,開設微博抖音賬號和觀眾進行話題互動。音樂教學也要走近學生,理解學生的感受,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音樂娛樂節目特別注重貼近觀眾的心理和參與性。有一個小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打開了。鐵桿很奇怪:“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1]學生常常說:“老師,聽一聽流行歌曲吧,真的很好聽!”的確,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音樂生活一無所知,怎么引導他們呢?因此教師也應走進學生的內心,主動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音樂文化現象和熱點問題,因勢利導,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在課堂或校園研究性學習平臺上敞開心扉,自主交流,發表獨特的見解。[2]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和導師們各獨特色,他們普遍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對節目輕松氛圍的營造起到重要作用,他們的專業水準和實力也使節目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可信度。這值得我們教師反思,要讓音樂教學“聲入人心”,音樂教師們在專業上一定要努力提高,可以保證示范時保持一定的水準。在教態和語言上也要追求簡練風趣,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或代溝,能疏導學生對音樂教學的抗拒心理,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利用音樂節目,進行審美教育

      (一)感受多元音樂文化。《聲入人心》節目中的歌曲有各國歌劇、音樂劇的經典作品,如《圖蘭朵》《歌劇魅影》選曲,還有一些經典老歌、世界名曲的改編,如《友誼地久天長》《山楂樹》等,具有古典、創新、民間、流行等不同的多元化曲風。將這些優秀作品適當引入音樂課堂,可以學生體驗到各類音樂不同的音樂理解和表達,能夠重新認識和愛上古典音樂。(二)樹立文化自信。目前大家熟悉的歌劇、音樂劇大多是國外的。國內原創作品往往在教材中介紹的少,社會上演出場次也少,普遍大家不太熟悉?!堵暼肴诵摹吩诠澞恐型瞥龆嗍字袊瓌撘魳穭∽髌?,如作曲家三寶的音樂劇作品選段《心臟》《天邊外》等。讓觀眾發現中國也有優秀的原創作品,并且它們的音樂風格更符合中國審美,看到中國還有音樂人在本土原創音樂劇、歌劇上的堅持、努力和付出。另外一些中國民族風格的歌曲《青春舞曲》《希拉草原》《九兒》等作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播很有意義。學生在欣賞這些中國作品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體會到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三)學習音樂常識。優秀的音樂節目,都是經過編導精心策劃和準備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的專業音樂知識,如音域、音色、和聲等等。如周深和王晰的音色對比,獨唱、二重唱到小組唱,音樂劇歌劇民歌作品的展示,這些視頻資源讓教師們對音樂常識的講解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在課堂上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四)提高音樂鑒別力。我們的娛樂節目也有部分是缺失社會責任意識,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追逐庸俗的,給學生的審美造成不良影響。中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知識、經驗都還比較欠缺,教師在音樂文化的選擇上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課堂上引進好的音樂節目,屏蔽格調不高的娛樂節目,提高學生分析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學會判斷哪些音樂是高雅的,哪些是低俗的,提高他們鑒別音樂的審美能力。

      三、利用音樂節目,進行品德教育

      媒體節目中所包含的人與事要比青少年在學校所學習和接觸到的豐富得多。娛樂節目中傳播的文化與思想,逐漸地影響著青少年價值觀的發展。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榜樣示范的力量非常重要。[3]《聲入人心》節目中有著帥氣的外形、非凡的才華和鮮明的個性的偶像們,正是他們追求的理想形象。社會媒體中出現的熱點人物良莠不齊、各色各樣,教師也要及時加以引導和教育?!堵暼肴诵摹饭澞恐械姆疵娼滩漠攲佟鞍淹鶎蒙矸莞某蓱獙蒙钡馁谀?,對違法違規的事情,不以為恥,在公共場合說話毫無顧忌,其不誠信的行為受到公共輿論的廣泛譴責,相關人員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節目中我們看到以阿云嘎、周深為代表的《聲入人心》大部分成員對事業的追求,他們克服生活困難,不追求流量,不急功近利的心態,百折不撓的奮斗過程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召著學生們像他們一樣,希望將來也能懷著對事業熱愛的初心,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展的步伐日新月異,我們看到新的媒體音樂娛樂節目在從單純追求收視率,開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宣傳社會正面現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播積極健康的音樂文化,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局面。中學音樂教育也要像媒體做娛樂節目一樣與時俱進,音樂教師應主動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音樂節目資源,積極創新,拓展音樂教學的內涵和方法,努力消除音樂教材內容與學生的隔閡,做到讓高雅音樂在課堂上真正“聲入人心”,探索出適應新時期的中學音樂教育新模式。也希望類似《聲入人心》的好節目越來越多,除了聲樂類的,還可以有器樂類的“聲入人心”節目出現,讓健康的社會音樂環境和學校音樂教學聯動,促進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羅曉燕.信息技術在高中音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18,(7):96-97.

      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第4篇

      關 鍵 詞 :審美教育 教育理念 音樂教師教育

      我國高等師范院校正在進行著教師教育的改革,既是積極應對時展與學校發展的主動選擇,也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背景下的必然趨勢。20世紀我國基礎音樂課程改革確立了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不僅讓學習和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充滿關愛,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本著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思想,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把美育作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供多種音樂體驗,深化美感、開闊音樂視野、培養音樂審美鑒別能力,建立起適應基礎音樂美育教育的高師音樂教育教學體系。

      一、歌唱的審美

      聲樂是音樂教育專業中的主干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在培養基礎教育合格音樂師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聲樂教學是以培養人對音樂和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高尚的藝術情操的教育活動。

      歌唱審美就是歌者對美的感受,通過演唱把自己的審美感受和愛憎情感呈現給其他人,同時聽者從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聲樂教學的過程是我們審美意識和情感追求的過程,在演唱時就要有意識地把思想、感情和情緒注入到歌聲中去。通過氣息和聲音自然地結合,準確地吐字、咬字,語言的抑揚頓挫等使聲音具有美感;情緒和情感越深,歌聲的美感就越強、越鮮明。培養聲音的美感,除了老師的指導外,主要是通過自己感覺的心理去深入體驗和領會,不僅要尋找聽覺上美的感受,還要尋找內心視覺的美的感覺,審美心理通過想象和聯想,形成同欣賞五光十色一樣的美感。除此之外,對聲音音色的審美也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演唱者都應該對歌唱聲音的音色進行專心研究,音色是演唱者心理上的審美思維反映,沒有豐富多彩的音色就不能生動表現歌曲的情感內涵,特別是學習的初級階段,要在心理上建立良好音色的審美觀念,以使其盡快獲得優美動聽的音色。

      二、音樂感覺的審美

      音樂感覺的美感是音樂審美的重要方面,是在演繹作品內容過程中產生的客觀直覺上的感受,是音樂審美愉快和審美情感的心理感覺;感覺得好與不好是建立在豐富的實踐和廣博的知識積累之上的表達,是理解情感、通過技巧來準確再現情感,準確表達作品內容、風格的藝術化手法,是綜合文化素質的反映。

      在學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音樂審美感覺的訓練,除了刻苦進行音準、節拍、節奏、速度、強弱等基礎訓練外,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不同人物和事件,體驗不同人的情緒和心理活動狀態;多接觸社會,增加豐富的閱歷,拓寬知識面;還要深入細致地觀察景色景物,體驗大自然的美感;經常觀摩、觀看名家的演唱、演奏,多聽和看錄音、錄像,從中領略聲音、韻味與風格的美感,情感與形象的美感等,這些都是豐富音樂感覺美感的必修課。音樂的審美教育不同于說教,只有自身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美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特定的藝術情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心靈的陶冶。

      三、情感審美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一首歌(樂曲)能否達到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與演唱(奏)者的準確反映、深刻揭示作品的真實情感有很大的關系。演唱(奏)者既要傳達感情,又要使別人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這就要求表演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動,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審美素質,這樣的歌(音樂)才具有美的感染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挖掘各類音樂作品內涵的情感因素,準確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努力點燃內心的情感火花,讓自己在熱情、活潑、歡快、雄壯、豪邁等健康的音樂情感基調中,獲得積極的審美情感體驗,陶冶審美情操。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和學會創設溫馨、融洽的藝術氣氛,和諧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也是音樂教學優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藝術不是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音樂審美媒介就是交流審美的信息,在今后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自己所表露的任何趣味、喜好等情感因素,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人們常說,要想給孩子一杯水,教師就要準備一桶水。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和全面自己的審美修養,才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極大地提高音樂教育實施美育的主動性、自覺性,才有利于音樂教育真正地實現以審美為核心的目的。

      四、愉悅審美

      審美愉悅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之一,是審美教育發生情感體驗和優化效應的心理機制,是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的心理感應過程。正是因為音樂具有愉悅性,人們才可能在心情舒暢的前提下去主動參與音樂審美活動;良好心態以及音樂興致的保持,來自于自身所獲得的內在愉悅體驗的強化和教師或其他人所給予的外在積極肯定的強化,這也是音樂審美教學的目的之一。

      在音樂學習中,要有意識培養與他人之間的情感共鳴,來形成同一音樂審美對象,共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獲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體驗,并相互給予尊重和欣賞。同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境,使自己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這是音樂學習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當處于愉悅狀態的時候,最有利于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使之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獲得充分的美感滿足,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于主動接受的色彩。音樂學習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戲化,不僅給人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人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動力。

      高師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學與學習模式,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經歷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并使整個過程貫穿著所有的審美因素,以美感的發生為根本內容。這樣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不斷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使自身審美情操日趨完善,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基礎音樂教育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

      [1]俞子正編著.聲樂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9.

      [2]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1.

      音樂教育核心范文第5篇

      關鍵詞:心理素質 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 心理修養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熱愛學生、激勵進步是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皭邸笔瞧浜诵?,有了“愛”,師生原先的對立關系將會隨之淡化乃至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親密的朋友關系,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的喜悅,共擔挫折的煩惱。教師平時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個性心理特點,主動與學生溝通思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課堂上,不搞與少數學生的“雙邊活動”,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給優生以褒獎,中等生以扶持,差生以鼓勵,使所有學生在一種心里平靜、愉悅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形成積極、健康、活潑的課堂心理氣氛。如在教學《鷹》一課時,我出示了一幅“山谷”的簡筆畫,啟發學生自己用語言描繪、用發聲練習模仿空谷回聲,共同來創設了一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使教學活動在情境中自然展開,并以此作為載體,把有趣、審美結合起來,美麗的圖畫,加上形象的描繪和模仿,使學生仿佛來到了一個美妙、虛幻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在模仿回聲的過程饒有興致地親身體驗運用力度進行曲歌唱的效果,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

      二、增強合唱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合唱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一種好途徑。合唱歌曲的訓練要求學生按“規范的節奏、諧和的聲音、交替的旋律、變化的音量、統一的音色”等集體活動表達出優美、動聽的音樂,因此,任何脫離群眾,獨自表現的個人,只能成為破壞音樂完美性的要害。所以在合唱教學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相互合作、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的協作心里;當一些生性膽小、自卑怯懦的學生在教師熱情積極的鼓勵下,勇敢的站在全班面前放聲歌唱后,他那種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障礙也能得到糾正;當學生在合唱比賽中獲獎后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時,教師及時施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教育,會幫助學生克服自滿的心理缺陷;當學生在合唱比賽中失敗后,灰心喪氣、痛苦流淚時,教師對他們進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思想教育,可以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堅韌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合唱能帶給學生享受分工合作的興趣,使他們提高注意力,建立起一種集體凝聚力的向心力,從而清除當今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孤獨感”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心理。

      三、發揮音樂欣賞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首先,美的音樂要在美的環境中才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音樂欣賞的環境一要物質美,如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室、濃厚的音樂特色、柔和的色調等;二要心里氛圍輕松、和諧。教師的行為、語言、氣質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師生間、學生之間具有友好、親密的人際關系等,這些都能起到心里協調的作用。其次,要選擇恰當的、不同風格氣質的音樂欣賞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性別、興趣愛好和當前的心理、情緒狀態等特點,選擇那些容易理解的、深情的、優美的、明麗的、平和的、抒情的音樂,從撫平情緒的作用上說,本民族的音樂最為有效,因為音樂里蘊涵著本民主源遠流長的傳統感情。應盡可能避免那些令人過度興奮的爵士樂、搖滾樂,還應少聽那些會增加悲哀絕望情緒的哀婉的音樂。最后,音樂審美活動具有審美愉悅的心理效應,音樂的愉悅性是多層次的,音樂欣賞教學不能停留在滿足純生理的聽覺感官的上,而是應充分發揮音樂的功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把音樂教育的愉悅性從悅耳升華到悅意、悅神的更高層次,使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能力的同時,完善精神人格,大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練就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