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研究報告

      微生物研究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糖基轉移酶 探針 腫瘤 耐藥

      Annual Report-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ugar Chains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umor Cells

      Zhang Jianing1 Zhang Yan2 Yan Qiu1 Jia Li1 Wang Shujing1

      (1.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2.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new Y subfamily of ppGalNA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in glycosylation; characterizing their functions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ppGalNAc-Ts. Disulfide- and terminal alkyne-modified magnetic silica particles (DA-MSP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to covalently capture and reductively release azido glycopeptides via click chemistry and dithiothreitol treatment. Using DA-MSPs, an efficient and specific enrichment method for separating azido glycopeptid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alterations of integrin glycosyla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umor metastasis. Our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caveolin-1 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key a2,6-sialytransferase ST6Gal-I and fibronectin-mediated adhesion of mouse hepatocarcinoma cell. 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a2,6-sialylated a5-integrin in the adhesion of mouse hepatocarcinoma H22 cell. We demonstrated that caveolin-1 up-regulated cell surface a2,6-linked sialic acid via stimulating ST6Gal-I transcription. Cell surface a2,6-sialylation was required for integrin a5b1-dependent cell adhesion to fibronectin, and an increase in a2,6-linked sialic acid on a5-subunit facilitated fibronectin-medi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 phosphorylations, suggesting that a2,6-sialylated a5-subunit promoted integrin a5b1-dependent cell adhesion. B4GALT family consists of seven members, which encode corresponding enzymes known as type II membrane-bound glycoproteins. These enzymes catalyze the biosynthesis of different glycoconjugates and saccharide structures, and have been recognized to be involved in various diseases.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al profiles of B4GALT family in four pairs of parental and chemoresistant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s and i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C) of leukemia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4GALT1 and B4GALT5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four MDR cells and patients, altered levels of B4GALT1 and B4GALT5 were responsible for changed drug-resistant phenotype of HL60 and HL60/adriamycin-resistant cells. Thus, we propose that B4GALT1 and B4GALT5, two members of B4GALT gene family,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DR of human leukemia cells, probably by 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Hh signal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P-gp and MRP1.

      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第2篇

      由于我對外星很感興趣,便做了研究報告

      二、 調查方法

      1查閱相關資料

      2走訪有關部門

      三、 調查方法及資料整理

      渠道

      具體內容

      電腦網絡

      科學家聲明火星上的地底下有微生物的存在,大氣也有微弱氧氣可生存生命

      天文望遠鏡

      通過天文望遠鏡看看火星上是否有綠色存在

      圖文

      “海盜號”曾今發現火星上有河流跡象

      四、 結果分析:火星上有生命

      1火星上以前有過生命存在

      2現在火星的地低下也有微生物存在

      3只要火星上的干旱期過了,火星的地底微生物便活躍起來了

      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第3篇

      查看更多《發酵科技通訊》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發酵科技通訊》編輯部

             研究報告

              (1)利用味精廢水制備生物農藥的嘗試 谷豐

              (4)響應面法優化谷氨酸溫度敏感突變株生產l-谷氨酸 梁靜波 郭軒 張大龍 徐慶陽 謝希賢 陳寧

              無

              (9)在環境污染嚴重的單位,種子培養應采取哪些措施? 無

              研究報告

              (10)酶法水解l-苯丙氨酸菌體蛋白工藝探討 蔡玉鳳

              無

              (12)何謂“增殖檢查噬菌體法”?何時使用? 無

              研究報告

              (13)酶法制備豆粕水解液應用于谷氨酸發酵的研究 程姜科 李國良 張恒志 楊玉玲

              (16)雙酶協聯糖化纖維素的條件優化 馬玲琪

              (21)木聚糖酶合成菌株的誘變選育 陳鳳蓮

              (25)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高密度發酵的研究 翁雪清

              (29)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水中氰尿酸的含量 何建紅

              綜述與專論

              (31)谷氨酸分離提取工藝進展 哈志瑞 郭寶芹 陳崇安 孟剛

              無

              (35)通知 無

              綜述與專論

              (36)穩定提高夏季谷氨酸提取收率的幾點體會 張帆

              (38)天冬氨酸生產工藝的研究進展 馮志彬 殷日彩 米陽 孫雨

              (42)淺談蘇氨酸發酵中噬菌體的控制方法 馮珍泉 董力青 董吉子

              無

              (43)檢查噬菌體應注意什么問題? 無

              綜述與專論

              (44)微生物生產生物燃料的研究進展 黃淳

              無

              (48)怎樣選育抗噬菌體的突變株? 無

              綜述與專論

              (49)基因敲除策略在氨基酸產生菌代謝工程中的應用 黃欽耿 施巧琴 吳松剛

      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西南地區 少數民族 地方院校 微生物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Q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016-02

      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驗課教學是微生物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紐帶,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微生物應用技術的重要途徑,它對整個微生物教學和應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是一塊資源豐富的神奇地方,這里少數民族種類眾多,文化底蘊深厚,但這里交通不甚便利故經濟發展緩慢,專業人才匱乏故教育事業落后。在這塊資源富饒而發展滯后的地方,太多的微生物資源沒有開發利用或詳細研究。鑒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地方院校的微生物實驗設備落后、實驗實踐較少,投入經費不足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因素,該文就當前微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多方面探討,期望在開發當地微生物資源的同時,也能提高當地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

      1 強調微生物實驗在就業和畢業論文設計的重要關系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將大多數的微生物實驗和學生的就業崗位培養目標密切聯系起來。近年來,西南地區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和當地資源的大量開發,給微生物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遇。比如說貴州省的“老干媽”、凱里酸湯、臘肉、青酒及華潤雪花啤酒等遠近聞名,這些工廠的工作內容與微生物實驗中的微生物的滅菌、生長繁殖和控制等都有關。另外,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大多數的就業方向是教師,目前各地區的高考試卷中微生物的知識也占有相當的比例,比如血球計數板的使用曾經是高考內容的難點之一。微生物實驗授課老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置“乳酸菌與泡菜”、“微生物與現代農業”、“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和“微生物技術與大學生自主創業”等課程論文與讀書報告題目,同時鼓勵學生參與相關微生物科研項目,讓學生學會分組查閱文獻,完成微生物實驗技術課程論文或者畢業論文設計。另外,加強實踐實習也是微生物實驗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加強野外生態考察和相關單位或工廠實習,讓學生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技能,也讓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工作內容有所了解。在微生物實驗設計中,增加綜合實驗考核內容,讓學生能結合實習內容進行自我設計或者團隊合作完成設定的實驗項目,加強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必須具備高水平的職業道德和科研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微生物實驗學習。

      2 把微生物實驗內容與民族特色的科學研究結合起來

      西南地區的民族特色包括當地的飲食特色,這些飲食習慣與微生物有很重要的相關性,如果讓學生在微生物實驗過程中明白身邊很多事物與本門課程的聯系,必將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以當地的酸湯為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可以說酸湯家家必備。在給學生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先介紹酸湯的做法,讓外省學生也有所了解,增加了解欲望。可做如下的內容介紹: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而成,即可用來煮肉,煮魚和煮菜。酸湯是苗族地區一種傳統的發酵型食品,分為紅酸湯和白酸湯兩種。紅酸湯是在白酸湯的基礎上添加辣椒、番茄發酵而成的。白酸湯是以米湯為基質,由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參與共同發酵而成的天然食品,具有清熱解暑、調節人體腸道微生態平衡,增進人體健康及預防消化道疾病的營養保健功效[1]。在這部分內容中讓學生對酸湯中的微生物種類有所了解,并可以讓學生在顯微鏡下鏡檢細菌和酵母菌,學習革蘭氏染色技術等。另外,在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控制這部分實驗內容中,可以介紹一下苗族的食物保存,這與微生物控制的實驗有關。可以做如下的講解內容: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他們喜歡將蔬菜、雞、鴨、魚、肉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再比如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這部分與微生物實驗有關的內容。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筆者曾經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做過相關的研究,讓學生通過微生物實驗技術在糊辣椒中分離出7種霉菌,并在授課過程中以圖文的形式和觀察菌種方式在課堂上講解,讓學生掌握身邊的微生物菌種及這些微生物對他們的影響[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實驗中觀察曲霉的實驗中,我們根據科研分離的菌種,可以讓學生看到同屬不同種的微生物菌落,比如說黑曲霉、煙曲霉、土曲霉和黃曲霉等,所以學生的實驗過程中做過比較觀察,就會對這類微生物有更深的理解。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民族特色都與微生物實驗中的特征觀察、微生物發酵和生長繁殖控制有關,但是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微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卻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所以,通過多年科研探索實踐,結合西南地區生物資源,將與微生物資源相關的科研成果化為教學資源,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將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與本學科的科學前沿研究工作聯系起來,將新近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學科前沿知識,啟發學生結合老師所講的具體科研內容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這也是對將來畢業論文設計的一種鍛煉。筆者所工作的凱里學院教師在微生物實驗授課過程中,將微生物方面的多項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內容,體現出該實驗教材的先進性與高水平。

      3 改革實驗考核方法,加強綜合訓練

      “重理論輕實踐”是當前教育事業的弊端,微生物實驗往往都是在老師準備就緒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是依葫蘆畫瓢,根本弄不明白實驗的目地和要求,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一點沒有得到提高。另外,實驗考核方法不合理也是弊端。在以往的微生物實驗考核中,通常是在理論試卷中設置一定比例的實驗考核問題,讓學生在試卷上敘述實驗的原理或實驗的操作過程即可。這種實驗考核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根本無法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實驗考核內容單一不靈活,難以全面檢測學生的微生物實驗學習情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師都對這種傳統模式持反對態度,但由于種種原因微生物學實驗考核制度的改革一直難以成行[2]。

      為了盡量減少這種弊端,很多學校采用綜合訓練方式進行微生物實驗考核。這種綜合實驗訓練可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學有所用,并且讓一部分有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為日后的畢業論文設計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綜合實驗考核的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實驗操作能力,而且激發了潛在的創新意識。據調查,當前多數院校的實驗室大多是實驗課時間開放,非實驗課時間不開放。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狀況已完全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保證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畢業設計等實驗的正常開設,使學生真正深入到實驗研究中,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就必須全面開放實驗室[4]。參考云南農業大學的中心實驗室的設計,將大多數的微生物公用設備擺放在中心實驗室中,并配置兩位專業實驗教師在內指導入室的學生實驗。比如高壓蒸氣滅菌和干熱滅菌等。這也避免各個研究室重復配置實驗儀器,減少設備浪費和實驗設備花銷。可以說開放實驗室的采用無論對實驗室還是學生的畢業論文實驗設計都是很有必要的,也為學生的綜合實驗設計和實驗考核提供基礎。

      另外,為體現微生物實驗考核的公平性和隨機性,可多方面布置實驗考核內容及考核形式。考核內容包括器皿的包扎,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和接種,制片技術、顯微觀察菌種、微生物的培養、微生物的計數和大小測定、培養基的配制及滅菌等。考核形式以動手操作為主,口試為輔。口試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試劑的用途、注意事項和結果分析等。實驗實踐課程部分注重基本實驗技術訓練、科學思維與實踐動手能力養成的結合,將開設綜合性實驗(以分離純化微生物為主,含培養基制作與滅菌、微生物的分離計數、菌落觀察、鑒別染色和顯微鏡操作等基礎內容、設計性實驗等)。目前部分院校如凱里學院采用了綜合實驗設計方法,既給學生團隊合作的機會,又給了因故缺課的同學一個補做、重做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本實驗的興趣。

      4 建立精品課程創新團隊

      微生物學課程組采用“教學研究―團隊協作―考評激勵”的授課質量保障機制。在提高微生物實驗授課質量的過程中以教學研究為先導,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調研論證,要求課程組的成員積極申報、參與各類各級教改研究課題,撰寫教改研究報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定期進行“課程設計討論”、“教學方法研究”、“互相聽課”等教學合作與交流,交流教學經驗或教訓。優化以現實性、前沿性和研討性為特點的選擇性(或應用性)教學內容。培養教學隊伍團結協作,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微生物學實驗》是面向植物生產類、資源環境類和生物科學等各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課程的主題與日常生活或職業目標相互聯系,就會讓同學們對這門實驗課產生更大的興趣。另外,引進國外優秀的新版教材可以充分利用國外教育資源,吸收最新的教學經驗和實驗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并結合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尤為重要,結合當地企業,建設實踐平臺,完善多媒體內容及視頻的使用,這些都為《微生物學實驗》這門課的改革探討提供了更好的依據。另外,鼓勵團隊成員申報微生物方面的科研項目,支持學生參與科研工作之中,并將科研成果與學生分享,這也是微生物實驗技能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和就業都有較深刻地影響。此外,讓學生參與微生物實驗準備工作,參與實驗結果分析過程,對學生的微生物實驗技能的提升最為直接快速。

      綜上所述,中國高校已經進入了追求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深化教學改革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5]。筆者在微生物實驗教學的實際教學中深感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需要改進之處,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把握教學與科研的平衡與結合,把科研成果轉為教學資源;二是在微生物實驗授課過程中實現課程教學與就業創業和能力培養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后立瓊.苗族酸湯中乳酸菌的分離鑒定及發酵動力學模型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2.

      [2] 羅躍中,李忠英.淺談高職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3):127-128.

      [3] 張文華,張國輝,楊秀麗,等.貴州糊辣椒真菌分離鑒定與污染狀況初步分析[J].中國調味品,2014,39(4):85-88.

      微生物研究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醫院感染; 易感人群; 微生物檢驗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5-005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29 

      臨床上將醫院感染定義為患者在醫院就醫診療的全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影響,導致感染發生及其相關癥狀出現的情況。醫院感染均具有潛伏期,故臨床將出院后患者因醫院因素發生的感染也歸屬于醫院感染的范疇[1]。現代臨床治療不斷引進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療效的同時也增加院內感染風險。醫院內感染的發生通常有以下因素:院內存在易感染人群;具備傳播途徑;院內具有傳染源。醫院為院內感染發生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環境”,這使院內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院內感染防控任務艱巨。在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及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檢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微生物檢驗能幫助臨床醫師更加準確的對傳染源進行鑒別,并阻斷院內感染發生環節,利于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2]。選取筆者在所在醫院收集12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微生物檢驗工作在院內感染防控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旨在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按院內感染預防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觀察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16~74歲,平均(42.8±6.2)歲;住院時間2~12 d,平均(8.3±2.0)d;外科16例,內科24例,骨科22例。對照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17~73歲,平均(43.5±4.8)歲;住院時間2~13 d,平均(8.2±2.1)d;外科17例,內科24例,骨科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體征實際情況并結合醫護人員自身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定期進行微生物檢驗,使用ID32試條(生產公司:法國梅里埃)檢測細菌;使用ATBG-5行藥敏試驗;K-B進行確診試驗,頭孢泊肟/克拉維酸10 g/片,頭孢泊肟30 g/片,頭孢他定/克拉維酸10 g/片,頭孢他定30 g/片,將上述四種藥敏紙片在MH平板中貼放好,在37℃環境下進行18~24 h恒溫培養,試驗中對患者加以克拉維酸的抑菌環進行檢測,若抑菌環直徑增大超過5.0 mm,視為超廣譜的β-內酰胺酶菌,醫師結合微生物檢驗結果給予患者藥物治療[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及感染程度,根據患者感染情況進行分級,其中輕度感染為Ⅰ級,中度感染為Ⅱ級,重度感染為Ⅲ級[4]。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輸入Excel,采用spss 1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感染率為1.61%;對照組的感染率為9.68%,觀察組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65,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程度對比 

      觀察組僅1例感染為Ⅰ級感染,Ⅱ、Ⅲ級感染率為0;對照組有1例Ⅰ級感染,4例Ⅱ級感染和1例Ⅲ級感染,Ⅱ、Ⅲ級感染率為8.06%;觀察組Ⅱ級+Ⅲ級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醫院內的感染發生要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要素,只有同時滿足這三要素才會引起感染。所以,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重點是消除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將易感染人群與已經感染人群隔離,保護易感染人群。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把微生物應用到對感染的預防中,不僅可及時發現感染的情況,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感染進行控制,阻斷感染的傳播,對易感人群采取對應的保護措施。針對三個關鍵點進行治療是醫院控制感染的職業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對感染的控制效果佳。目前關于院內感染的研究報告較多,普遍認為上述三要素與微生物學檢驗密切相關。通過微生物檢驗能及時發現院內感染,并控制感染,是院內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5]。 

      院內多數診療工作需由醫護人員動手完成,雙手滋生的微生物無疑增加了院內感染的風險。此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通常要借助醫療器械,在使用醫療器械的過程中難免會造成一定創傷,如皮膚損傷、黏膜損傷等,微生物經創傷處進入患者體內可引發感染。院內各科室患者多,病原體種類繁多,患者易被病原體入侵,發生感染[6]。醫院環境、患者及醫護人員均是感染源,醫院感染預防的最基本措施是嚴格把關病毒、病菌消滅工作。醫護人員必須以身作則,嚴格遵循洗手制度,做好醫療器械、日用品滅菌消毒工作。醫護人員應做好雙手細菌學檢測,定期對辦公室、病房進行微生物檢測,及時發現傳染源,隔斷傳播途徑是醫院感染防控有效辦法[7]。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院內感染率為1.61%,較對照組9.68%低(P<0.05);且觀察組Ⅱ級+Ⅲ級感染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6%(P<0.05)。由此可見微生物檢驗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杜絕Ⅱ、Ⅲ級感染發生。微生物檢驗目前在臨床防控感染方面的應用較為廣泛,是臨床醫師對感染類型進行確定,并制定治療方案的理論依據。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感染源后即刻對病原微生物進行鑒定,同時完成對菌株的分離鑒定,對耐藥細菌進行分型。通過上述方式可對醫院感染可能存在的流行性和范圍進行預計,有助于治療過程中醫師針對控制感染方案的制定,以患者實際的感染情況采取有效治療方案,對傳染源進行控制,然后將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是感染的關鍵,病房和手術室的患者特別需要進行微生物的檢驗,迅速確定感染是否存在,便于保護患者。阻斷感染的傳播對保護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對易感人群采取保護性措施[8]。易感染人群對細菌的抵抗力低下,故其容易感染,治療過程中微生物的檢驗對感染者耐藥性有良好的反饋作用,有利于保證患者正常菌群的功能,同時對環境中的細菌也具有檢出效果,對病菌的殺滅具有輔助作用[9]。

      筆者總結醫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檢驗中的作用,發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便于及時發現傳染源。該檢驗能在短時間內對病原菌進行鑒別,幫助醫師準確診斷和治療。當下細菌分型常用方法包括細菌素分析、質粒圖分析、分子分型、血清分型、噬菌體分型等,分子分型是最可靠的方法。分子分型能準確判定流行可能性及流行范圍,幫助醫師明確感染源頭,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感染發生。(2)降低手術室、病房感染發生率。病房、手術室是院內感染重要場所,微生物檢驗的目的在于發現這些場所有無感染發生,并及時將感染情況匯報院內感染控制中心,協助控制中心將感染源隔離,處理廢棄物,消毒器械,阻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一部分人群對某些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被疾病感染。冷桂榮等[10]研究發現,易感染人群以條件致病菌及機會致病菌引發的感染居多。微生物檢驗可測出病原菌的耐藥性,能檢測呼吸道、腸道正常菌群和環境菌群,使易感人群不接觸感染源。 

      綜上所述,微生物檢驗有利于發現和阻斷傳染源,保護易感染人群,在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孟良.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與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9):1317. 

      [2]付元元.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4):146-147. 

      [3]蔣淑宏.微生物檢驗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監控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13-14. 

      [4]楊建國.醫院感染檢測時臨床微生物學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4):81-82. 

      [5]梁玉金,何鳳君.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4-6. 

      [6]張宗建,何麗珍.模擬實際工作開展微生物檢驗實驗教學的探索[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138-139. 

      [7]黃軍垣,鄭利平.加強住院患者臨床微生物檢驗對控制醫院感染的影響觀察[J].四川醫學,2013,34(4):563-564. 

      [8]李坤坤.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2(8):168-169.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