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機械傳動系統;概念設計自動化;策略分析

      0.引言

      機械傳動系統概念設計自動化的概念設計可以分為3個階段:需求階段、描述階段以及綜合階段。這三個階段的設計思想主要體現了一種組合創新的策略,在設計過程中的創新思維主要體現在對功能的分解和、功能與結構進行匹配和基于功能分解的結構重組之中。由于功能描述階段往往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和抽象性,這會給整個設計過程帶來一定的不便,因此就有國外的學者通過將機構用于功能與結構之間的搭接作用,從而形成“功能—機構—結構”的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基本機構的重組,而且能將系統轉化為一個全部由轉動副所組成的機構鏈。倘若進一步對機構鏈中的機架和執行構件等進行處理,便可以得到一個運動鏈。

      1.對功能原理的構思和選擇

      系統功能的方案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成功的機械系統設計項目的核心,系統功能的方案設計是否有效,將對整個機械系統以及機械的制造技術產生重要的影響,正因為這個,所以設計人員要詳細地設計機械系統的運動方案和功能原理,從而保障機械系統的有效性,因此在機械系統設計之中制定合理的功能設計方案顯得十分必要。對于功能原理的構思,主要是以使用者的要求以及機械系統設計的預期要求為主,對于符合上述兩種要求的方案進行探索和研究,并對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從中選擇出一個比較好的方案。以自動輸料板的設計為例,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對以下幾點進行考慮:第一,要貫徹機械推拉原理,以便能將物料從底層推出,使物料能通過夾料板被輸送到料板上;第二,運用摩擦傳動原理,將從底部推出的物料抽走;第三,通過底層吸取的方法以實現對于料板的固定;第四,運用底部的摩擦輪將物料滾出。通過這幾點對于功能結構的設計,可以將機械系統的使用目標得以實現,再通過對其進行功能設計和對比不同的方案,便可以實現機械傳動系統概念設計自動化。

      2.符號方案推理器

      2.1. 符號方案推理器的構成

      符號方案生成器的構成主要有涉及規則輸入、圖形載體庫、構件相似性分析和符號推理器四個部分所構成。在運行時,符號方案生成器的運行過程是:按照設計要求所規定的內容對設計規則進行確定,再通過對選擇好的圖形載體進行符合設計規則的邏輯操作。在推理器進行推理的過程中,要對每一條設計規則都要對圖形載體中的每一條邊(通常情況下可以稱為構件)進行相似性分析,從而確定推理過程中不會產生冗余的設計方案。相似性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對有規則操作的構件進行相似性分析、對沒有規則操作的構建進行相似性分析。

      2.2. 設計規則

      有三種渠道可以對設計規則進行生成,這三種渠道分別為:基于系統功能的分解、對現有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基于基本機構的重組。通過對運動鏈再生為機構的可能性進行分析,主要有下列9種情況:

      2.2.1.通過改變機架在運動鏈中的位置,用G表示機架。

      2.2.2.通過改變主動件在運動鏈的位置,用C表示主動件。

      2.2.3.通過改變運動鏈之中運動副的形式,用P表示。

      2.2.4.通過將二級組改變為齒輪副、凸輪副槽輪副、力作用構建的形式,用R、M、O、F表示。

      2.2.5.通過改變輸出構件在運動鏈的位置,用T表示輸出構件。

      2.2.6.將運動鏈上不同構件的點作為運動輸出,并用N表示。

      2.2.7.用S表示運動鏈中給定構件的位置。

      2.2.8.對運動鏈中作為動力特性約束的構件用D表示。

      2.2.9.用L表示運動鏈中不同構件實現的相對位置和軌跡。

      設計者可以通過這9個方面來實現對設計規則的定義。一般可以先將機架作為第一條設計規則,再去確定主動件的設計規則,然后才是其他設計規則,同時對于P副的規則應當將其寫在規則集的最后[1]。由于設計問題與運動鏈的再生環節都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設計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相關的規則和符號。設計規則的書寫格式可以如下表示

      A(B)[C|D…!E|F…] (1)

      該式中 A——整個步驟中再生的功能構件的類型

      ——構件的拓撲性

      (B)——構件之間的重疊關系

      [C|D…!E|F…]——構件的鄰接關系

      [C|D…——是該規則中的第一部分,代表著相鄰性的要求。

      !E|F…]——是第二部分,代表的是不相鄰性的要求。

      2.3. 圖形載體庫

      作為運動鏈再生符號推理的平臺,在缺乏圖形載體的情況下,符號推理是無法進行的。對于由運動鏈組成的機構,符號方案聲稱其中提供了十桿以下,三自由度以內的全部非同構運動鏈,對于一般多自由度復雜機構而言,完全可以滿足方案設計的需求[2]。

      圖形載體的初始狀態可以通過用字符串“00000000(12)”表示。在該字符串中,“0”的數目代表了八桿機構,而“(12)”則表示了八桿非同構運動鏈中的第十二種結構。符號方案的推理的本質其實就是對類似于“00000000(12)”的字符串進行符合設計規則的操作。在字符串的操作過程中,相似性分析對于減少冗余設計方案的產生,提高符號方案生成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3.結語

      為了適應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潮流,在現今的機械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從功能設計以及系統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對機械系統的設計。文章通過以上的闡述,給出了一種基于設計規則的機械設計自動化的思路,并以此來提高機械系統的自動化的程度,這對提高機械系統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促進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玉新,騫軍,顏宏森.構建相似分析的方法[J].天津大學學報.2010(3)

      [2]李潤芳,林騰蛟,陶澤光,韓熙.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其應用[J].機械工藝報.2010(9)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設計;創新實驗;機械性能

      0.引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人才的需求也開始發生變化。根據這個特點,各大高校都需要對教育內容以及教學結構進行調整。如今,我國各大工科院校都對課程進行了改革,開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實驗中,開發了新的創新實驗體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且更好的應對社會需求。

      1.機械課程設立創新綜合性創新實驗的目的

      如今我國對于高等工科院校的教育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參照研究型大學以及建設工程型的需求以及當代社會對于高級人才的需求,學生在大學中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夠用滿足當代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學生在掌握設計方法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創新實驗教學的磨練,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機械的產品性能,更好的解決問題[1]。機械系統屬于較為復雜的系統,主要分為連接部分、驅動部分、執行部分以及傳動部分構成。目前我國的機械工業發展迅速,大多數的產品以及模塊化,液壓缸(hydraulic cylinder)、電動機(Motors)以及氣缸(cylinder)都已經模塊化。目前我國的機械系統以及構成機器大部分都已經模塊化,機械設計的目標就是按照用戶的要求,通過這些模塊化的有機組合,構成完整的系統。各項機械模塊以及系統的設計為綜合性創新實驗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機械設計綜合性創新實驗主要內容

      機械設計綜合實驗應當由機械系統的軸系組合創新性實驗、傳動系統系能測試實驗、運動方案設計實驗、機械構成創新性實驗以及摩擦磨損性實驗等系統的實驗構成。上述這些實驗能夠完整的將機械設計課程的內容以及機械原理進行反映,且每個實驗都屬于獨立的整體,都具有自己創新點,更容易使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的知識。

      2.1機械運動方案的綜合性創新實驗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實驗是整個機械設計綜合性創新實驗的重點。主要包括了計算機控制模塊、機械的傳動模塊以及電氣驅動模塊等。機械模塊有能夠分為螺旋機、凸輪機構、齒輪機構、桿機構等組件連接。綜合性創新實驗能夠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由學生自己設計運動方案,可利用實驗室的條件(如各項機械的模塊)選擇合適的氣缸以及電機等,以此實現運動的輸入,對控制電路的方法進行選擇,在編寫控制程序的通過調試后,在進行分析和測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學會了能量與運動之間的轉換,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機器磨損方面的綜合性創新實驗

      機器中的磨損、摩擦以及是機械維護、設計以及制造的關鍵環節。但是這些層面上理論知識在機械設計教學內容中相對薄弱。材料的摩擦,磨損性的相關實驗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摩擦對于機械工作性能的影響,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劑對于摩擦性能的影響:粘著和磨損性能、實驗金屬材料、聚合物的摩擦、非金屬材料;摩擦性能與材料的關系;摩擦系數與速度關系實驗等方面[2]。在進行綜合實驗時,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狀態的材料,自己對材料的滑速以及載荷進行調節,對的狀態進行改善,測試材料的摩擦學參數,使學生對摩擦的理論知識了解更透徹,再設計時更加注重于摩擦學設計。

      2.3機構創新設計方面的綜合性創新實驗

      機構創新的創新實驗屬于復雜機械設計中的關鍵環節。機構設計和選型都需要通過換圖和精確的計算來確定。因此,普通的機構復雜,需要制定多個方案。除此之外,機構設計通常需要經過多次改進,改進后才能夠獲得最準確的參數以及方案。機構創新實驗能夠采用搭接試驗臺或者搭接任意的平面機構,通過調整尺寸等,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機構創新的創新實驗能夠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4磁懸浮軸承方面的綜合性創新實驗

      磁懸浮軸承通常是指通過磁場力將軸承以及轉子進行區分,最終實現機電一體化。磁懸浮軸承的研究通常包括電磁耦合、機械動力學以及強度理論等。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磁懸浮軸承的用以及原理進行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設計中,將這一理論應用到其他相應的磁懸浮設備中[3]。自主的去了解控制磁懸浮的方法,在實驗中認清控制參數以載荷大小的關系。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到設備的支撐力不僅僅是直接接觸產生的影響,也能夠采用非接觸的磁力來進行支撐。

      2.5機械轉動系統方面的綜合性創新實驗

      機械轉動系統性能方面的測試實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性能測試的原理、機械轉動系統的構成部分等,更好的了解常用測量儀器以及相關的測量方法,使學生更加熟悉傳動性,在以后的設計過程中,合理的利用傳動設備的運行,提高學生在傳動系統的性能測試、設計以及應用方面的掌握能力。

      3.機械設計綜合性創新實驗的開發

      實驗臺的組合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執行部分、聯接以及過渡裝置、傳動系統以及動機部分。

      執行部分:實驗平臺通常包括高速成型機、振動螺旋推進機以及物料成型加工機等。

      聯結以及過渡裝置:實驗室需提供常用的離合器組建模塊以及聯軸器等,這些這作為預選的聯結以及過渡裝置[4]。除此之外,根據原動機以及傳統系統、傳動系統以及之間的過度關系以及功能,使學生自主的進行設計。對于聯結以及過渡裝置、新的性能以及優良傳動方面進行新的設計。

      傳動系統:轉動裝置通常包括空間機構以及平面機構兩部分。實驗室需要預先設置多種類型的增速模塊以及減速器等,主要內容為螺旋轉動、帶傳動、圓錐齒輪減速器、鏈傳動以及圓柱齒輪減速器等。在進行試驗時,學生能夠通過傳動系統的最優組合,以此實現執行機構以及原動機的運動傳遞。學生可根據功能的需求對機械傳動的模塊以及裝置進行新的設計。

      動機部分:實驗室需要提供步進電機、交流以及直流電動機等,除此之外,還需準備各種型號或者規格的電動機。

      機械傳動以及機構已經進行進入了傳統的模塊化階段,通過模塊化傳動組件(主要包括機構、減速器、各種聯軸器、鏈傳動等組件),綜合考慮速度要求、環境約束、工作條件以及功率大小等問題,實現條件的約束以及限制。通過執行裝置、機械傳動以及過渡連接等,設計出新的機械傳動模式。

      4.結語

      機械設計綜合創新性實驗室發貨的作用主要取決于項目的設立以及實驗項目的管理,實驗的內容需要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蓉,丑正汶,吳耀武,孫海順.《電氣工程實驗》課程建設[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10).

      [2]李文斌,成建平,劉混舉,馮曉寧.機械類本科生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抽油機;自平衡;雙井;電機換向

      1.研究背景

      傳統的抽油機主要有:游梁式抽油機、鏈條式抽油機、皮帶式抽油機等。近年來世界抽油機技術發展,其向著更好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和先進性發展;并且提高了抽油機平衡效果,改善了抽油機的運動特性、動力特性等平衡特性;增大了抽油機的使用范圍,強化了抽油機智能化程度。

      傳統的抽油機的換向多采用機械換向。游梁式抽油機的換向是利用曲柄帶動連桿上下往復運動,皮帶式抽油機利用單鏈條連接曲拐和滑車架在框架中上下往復運動實現上下抽油,鏈條式抽油機通過齒條鏈輪實現換向。隨著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將電氣控制技術應用于抽油機,直接利用電機實現上下沖程也在實際生產中得以運用。

      目前,國內油田采用的抽油機多數是游梁式抽油機,游梁式抽油機―有桿抽油泵個系統的總效率在國內一般地區均只12%~23%,先進地區至今也小到30%美國的常規型抽油機系統效率較高,但也僅有46%系統效率低下,能耗大,耗電就多。

      本文設計出一種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利用叢式井抽油機利用兩口油井距離近的特點,用一臺抽油機同時抽油,采用雙井平衡方式,利用調節兩口油井下泵深度、抽油桿組合和抽油泵直徑大小,使兩口油井的載荷相互平衡,可取得更精確的平衡和節能效果,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不再利用傳統機械式的上下沖程換向,而是采用現在已在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大慶油田、新疆油田已實用的智能換向電動機,通過其正反轉即能實現雙側抽油桿同時作業,實現了傳統的抽油機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改進與發展。

      2.結構與工作原理

      2.1結構簡介

      通過兩塔架1中間放置電動機2經減速箱3輸出動力到同步帶輪6,利用同步帶輪帶動同步帶8運動,而同步帶兩側連接兩個抽油桿4,即可實現兩口油井抽油桿自平衡運行,代替了傳統皮帶式抽油機的平衡塊,實現一個上下沖程能滿足兩口井同時完成一次作業。

      而在運行過程中,采用開關磁阻調速電動機拖動,由可編程控制器進行準確的位置控制。保證了實現了兩側的抽油桿的上下往復抽油作業。

      圖2.1 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結構圖

      1-傳動塔架 2-智能換向電機 3-減速箱 4-抽油桿 5-天輪 6-同步帶輪 7-底輪

      2.2 傳動皮帶(同步帶)設計

      如圖2.2所示電機通過減速箱減得到軸的低速轉動,從而帶動同步帶輪的轉動。利用主動同步帶輪軸、兩個塔架底部同步帶輪軸的垂直高度不一致,其中心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在此基礎上將雙面同步帶輪繞過主動同步帶輪軸頂部,再從下側繞過底部的兩同步帶輪,從而實現了同步帶輪的張緊,能始終保持與帶輪的嚙合。

      圖2.2 同步帶及同步帶輪位置設計

      2.3 換向實現

      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采用雙換向方式,保證精準換向。采用開關磁阻調速電動機拖動,由可編程控制器進行準確的位置控制。為了防止控制上偏差以及突發失靈的發生,同時還在在同步帶上,根據抽油機沖程設置撥針,從而實現在同步帶的極限位置撥動限位開關,電氣控制調速電機反向運轉,從而實現了換向的目的。

      圖2.3 動力輸出

      1-同步帶輪 2-動力輸出軸及齒輪

      2.4剎車的實現

      在底部兩個導輪1處同樣設置同步帶輪2,在需要臨時停止運行時,通過設置的剎車裝置2實現及時剎車。剎車裝置如圖2.4示,類似于普通的汽車的剎車片工作原理一樣,即內圈抱緊同步帶輪,實現在第一時間制動。

      圖2.4 底輪傳動及剎車

      1-底輪耳板 2-同步帶輪 3-剎車裝置

      3.分析與討論

      3.1節能分析

      常規抽油機所用的電動機為鼠籠電動機,電動機在啟動時電流為額定電流的6-7倍。而電動機換向智能抽油機的電動機為先進的開關磁阻電動機,功率因數近似為1,電動機啟動電流小。

      電動機換向智能抽油機機械傳動線路短,從電動機聯軸器至一級減速器聯軸器工作機構的機械傳動效率在80%以上。而常規抽油機機械傳動線路長,機械傳動效率低,僅在40%左右,該抽油機比常規抽油機機械傳動效率提高1倍。

      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巧妙運用抽油桿重力自平衡,實現扭矩平衡,能實現叢井同時業,將傳統的配重塊設置為另一個對稱分布的抽油桿,減少了能源的損耗。

      3.2智能換向分析

      傳統的游梁式抽油機、鏈條式抽油機、皮帶式抽油機其換向均為機械換向,通過設置曲柄、鏈節帶動導向實現換向。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將其從機械換向方式轉換為現代油田中新興的電機換向方式,隨著電動機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伺服電機、調速電機等不再僅僅局限于高速輕載的領域中,例如包裝機械、電子機械、印刷機械,逐漸應用于石油領域中低速重載的場合。該類電機如加上微控制器單片機,通過編程即可實現本地或者異地控制電機的運轉,監視實時運行的轉速、扭矩、電壓、電流等情況,實現自動化控制管理。

      剎車系統能實現抽油機立即停轉,防止慣性繼續運轉。

      四、結論

      目前我國很多油田為了提高產量往往打了很多密井;一些新發現的大油田打了很多叢式井;海洋平臺上也有近距離油井。這些密井使得高效、節能環保的雙井抽油機有了用武之地。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電機智能換向結構簡單,抽油效率高,節能明顯。其傳動設計突破了傳統抽油機的機械傳動的方式,使抽油機整體結構簡單。雙塔自平衡式抽油機還可以適用于叢式井、密井、海洋平臺油井的開采。

      參考文獻:

      [1]孫慶紅,溫澤民,王善政等.電動機換向智能抽油機應用與分析[J].石油機械,2002,30(5):31-33.DOI:10.3969/j.issn.1001-4578.2002.05.011.

      [2]任志剛.油田抽油機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化工貿易,2014,(17):123-123,125.DOI:10.3969/j.issn.1674-5167.2014.17.108.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機械原理,教學;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隨著機械原理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深化,課程內容在不斷更新和增加,教學學時相對減少,但教學目標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學時與內容形成了突出矛盾。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既能掌握主要內容,又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設計能力,成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根據社會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教學中,不僅要強調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而且還要注意促使學生在掌握和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具體工程對象思考和研究問題。利用實驗室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的開放條件,組織學生觀看常用機構和科研產品,啟發學生思考和總結,以探索新的設計方法,提高其創新設計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一體化培養。機械原理課程的許多基本理論都經過嚴密的推導和論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使用的cAI課件中引入栩栩如生的機構運動仿真模型,可以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把抽象的邏輯推理和形象的機構運動時空關系結合起來,促使其建立工程實踐觀念。

      力求把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機械原理中的許多圖解法都具有概念清晰的特點,如機構運動分析和力分析的圖解法、凸輪輪廓設計和基本尺寸確定的圖解法等,而解析法又往往被認為難以給出形象的概念。教學中,通過計算機圖形功能和可視化技術,把許多解析法、數值法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可視化處理,使之超出原來圖解法的概念清晰程度,并可以改變參數,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把機械原理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工程素質和創新設計能力培養轉變

      轉變教學觀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正確認識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內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革“灌輸式”教學方法,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達到師生互動,改變被動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選擇部分課程內容由學生主講,老師總結點評,讓學生撰寫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小論文、讀書報告等,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體現。

      在課堂教學中,強調結論與過程的統一,堅持感知(具體)一概括(抽象)一應用(實際)的認識過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建立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用實物、模型、掛圖或多媒體展現機構和機械零部件的結構、工作原理,然后通過抽象概括,得出知識的結論并應用于實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既掌握知識,又提高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基礎理論與設計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將新的概念、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課堂,增加課堂信息量,引導學生涉足活躍的學科前沿。

      在課堂教學中,講、練結合,安排設計性大作業,如機構運動分析和力分析、凸輪機構設計、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和創新設計意識。安排學生上機,進行機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強化學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和繪圖能力。

      三、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是驗證理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工程素質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為以后的創新實踐打基礎的工程訓練方法;是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的現場實踐。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改變以往那種重知識灌輸、輕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方式,要對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實驗內容的設置在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創新思維過程的前提下,應將其分為兩個層次來設置。第一個層次是將認知性、驗證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相結合,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較基礎課更加接近工程實際,要理解和掌握技術基礎課程的一些內容,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單靠邏輯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展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把機械產品和各種機構的復雜實物形態信息轉化為能夠被人的感觀接收的具有客體特征的信息,然后再將其轉換為適于主體思維進行操作的觀念編碼信息,有了這樣一些信息,在進行機械產品創新設計過程中才能夠做到才思噴涌,舉一反三。第二個層次是分析性、設計性與創新性實驗相結合,這對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經歷了一定階段的理論學習和實驗認識,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時開設一些具有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積極性,挖掘創造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方法。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要變以教師傳授實驗技能和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方法。學生應根據實驗要求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實驗步驟,教師在實驗過程中主要起引導和啟發作用,留給學生足夠的創新空間,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四、改革課程設計模式,培養學生工程設計的整體觀念和創新意識

      大多數高校的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課程的設計都是單獨進行的,均以消化本課程內容為基本目的。前者側重于機構的分析、設計和機械系統方案設計;后者側重于零件的選材和結構設計。不考慮總體、不考慮多種因素的限制和聯系,達不到各自設計的要求。兩門課程設計融合在一起,變成綜合性課程設計后,可從機械設計的全過程出發,做到課程設計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兩門課程設計合二為一后,要同時滿足兩者的設計要求。設計內容要能覆蓋兩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既要包括機構和機械系統方案設計,又要包括機械傳動裝置和典型零件的設計。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集中式教學為先分散后集中式教學。將執行機構設計的一部分內容融于機械原理教學中,連桿機構內容講完后,就將課程設計任務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將執行機構用連桿機構組合而成,以后每講完一種機構,學生就可以在原有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最后,學生可通過參觀樣機、查閱資料、討論及教師輔導構思出多種執行機構的運動方案,并對各種執行機構的運動方案進行運動分析和力分析,優選出最佳方案。隨著機械設計課程的進行,當機械傳動部分講完后,就要求學生進行傳動方案的擬定,同時選擇電機,進行傳動裝置運動和動力參數的計算,并對傳動零件進行設計計算。當軸系零部件部分講完后,要求學生完成軸系的結構設計。這些工作讓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借助計算機完成,同時加強對學生結構設計能力的培養。這樣,既可使學生在集中教學時間段內輕松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又可使基本設計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更加扎實,還可以大大改善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避免理論與實際脫離。

      機械傳動方案設計范文第5篇

      1.1傳動方案的設計與計算

      依據設計任務書給出的工況條件和要求,設計傳動形式、計算傳動功率、選擇電機、合理分配傳動比、確定方式。

      1.2減速器的結構設計與計算

      經過初步的設計與計算,計算出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齒寬,估算出各軸的最小直徑,并開始齒輪減速器的結構設計。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部分與繪制圖紙是相輔相成的。

      1.3繪制圖紙

      結構制圖的設計絕不是簡單的對照著例圖抄圖,整個設計過程要遵循嚴格的先后順序。首先,根據計算出的數據估算整體尺寸,以利于圖幅圖面的選擇和布置。其次,畫出大小齒輪的大體輪廓,定內壁線。根據預留螺栓要求的扳手空間確定凸緣尺寸,畫出減速器輪廓的寬度。另外,由軸的最小軸徑和軸承型號確定軸各段的尺寸。最后,就要根據內壁和壁厚來確定外輪廓及吊耳吊孔,根據齒輪嚙合位置和透視窗設計準則來確定透視窗的大小和位置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知識,整個設計也將知難行易。

      1.4設計說明書的編制

      這部分是將整個設計過程記錄下來,重點是軸和其他重要零件的校核。它所涉及的是傳動方案設計與計算的依據,結構設計的說明,標準件、外購件的選擇與計算等。若有一個模版就會使編寫思路更加清晰。

      1.5設計總結與答辯

      在設計總結與答辯階段,老師會根據教學經驗對學生的設計理念、方法或者設計中容易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這需要學生以扎實的功底認真的態度來做好設計中的每一步,而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中的感受

      2.1在實踐中學習,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理論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具體運用這一原則時,要防止片面性,要在理論和實際的內在統一性上下功夫,要廣泛地聯系實際,聯系學生的思想狀況、理論水平、知識需求和接受能力,從而科學、完整地貫徹教學原則。

      1)在課程設計的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其學會查閱和使用標準規范、手冊、圖冊及相關技術資料,培養計算、繪圖、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在設計與計算中,與傳統作業大不一樣,不能僅靠公式計算來確定參數。而且,課本和設計指導書中給出的很多參數都是范圍,所以必須根據設計的具體情況選出具體數值。例如,V型帶可選擇的傳動比是2~7。這些數值究竟在自己的方案如何選擇?這需要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參考手冊,通過各種方式查閱現有的減速器在特定條件下各級傳動比的分配來對比,最后總結出自己的“經驗”。而這種“經驗”會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會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綜合運用到課程設計中,鍛煉結合生產實際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展有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

      2.2科學的方法

      設計過程中,方案設計與計算同基礎理論知識聯系很多,而且有設計模板,學生做起來不算很難,但進入減速器結構設計階段,很多學生沒有任何經驗,不知從何下手。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1)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繪圖練習。如果學生在機械設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高質量地完成螺紋連接、鍵連接、皮帶傳動設計、齒輪、鏈輪設計,特別是對其結構部分的設計(制圖)作業,則在減速器的具體結構設計與制圖中的小零件就不會是學生的阻礙了。

      2)善用圖示圖解法。齒輪減速器結構設計一直是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的經典教學內容,各類參考書目非常多,用圖示圖解更加直觀清晰,容易被學生接受。利用老師總結編制的一套教學解析圖,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設計錯誤和難以理解的地方,用圖形的方式突出重點,并加以強調,減少設計過程的失誤和時間浪費。例如,當學生對起蓋螺釘的規格不太清楚時,圖上會以簡明扼要的話語告訴學生這種零件在設計手冊的位置及使用注意事項。

      2.3變被動學習主動學習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成為課堂上學生的引導者.這樣學生才會集中精神去思考、去參與課堂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當確定了本次課程設計的重點是減速箱的設計,明確了減速箱的目的是為了減速之后,學生可以思考其學過的達到減速目的的多種方式,如齒輪減速,蝸輪蝸桿減速,鏈、帶傳動減速或利用液壓氣壓來實現減速等。但為何市場多選用齒輪傳動減速而不選擇其他方式,這就需要學生比較各種減速方式的優缺點及適用情況,借鑒前人的經驗,根據機械設計的實用原則來解決這些問題。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過程。

      3設計過程的探討

      當一張設計圖基本完成的時候,很多細節問題也往往被學生忽略。例如,螺紋連接件的類型有很多,我們常用的有螺釘、螺栓、雙頭螺柱、螺母和墊圈等,而這些連接件的尺寸和結構形式都是有標準的,所以設計時要根據相關標準來選擇繪圖。起吊裝置中的吊環、吊耳等應該按起重重量來選擇,結構和尺寸也應按照標準來繪制,特殊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修改。為保證安全起吊,吊環的螺釘也應完全擰入螺孔。同時,定位銷、油標尺、通氣器也是標準的,甚至標題欄的制作更是需要我們找到確定的依據,這些依據會使整張圖紙更具標準化、正規化與完整性。另外,有些參數需要圓整,盡可能不帶小數,如軸徑尺寸;有些參數必須取標準值,如齒輪模數、螺栓螺母;有些數值即不需要圓整也沒有標準,如斜齒輪分度圓直徑尺寸值等。設計零件圖的重點是尺寸標注、公差選擇與標注、加工工藝要求與檢驗要求。這些都是學生特別容易輕視的。細節決定質量,只要在此階段把握好細節,一切有理有據,那么學生的設計必然是高質量的設計。

      4結束語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永久精品ww47|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