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資源再生市場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財富咨詢臺
問: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養螞蝗項目是否真實,其前景怎樣?
答: 螞蝗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因此十分具有投資價值。螞蝗,學名水蛭,又稱金錢蛭,具有多種藥用功能。如水蛭唾液中有一種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能阻止纖維蛋白原形成纖維納蛋白,從而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古醫學科利用水蛭來吮吸外傷病人的膿血,達到清理瘀血的目的;中醫內科將干燥后的蟲體泡制成藥,治療瘕塊、血瘀、閉經、跌打損傷等。
近代醫學進一步研究證明,水蛭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具有特效。近年來用水蛭配制生產的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逐漸增加。 人工養殖水蛭比較容易,水蛭適應性強,耐饑能力強,具有極強的抗病力,人工飼養水蛭不受地區條件的限制,可池養、坑養、缸養、桶養等。水中浮游生物,小昆蟲、田螺、河蚌、動物血塊、蚯蚓、泥土上的腐殖質等都可作飼料,每周投喂一次即可。它具有不占勞力、飼養管理粗放簡單,飼料成本低,繁殖率高,無聲無味無污染,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
水蛭養殖市場前景看好
隨著人口的進一步老齡化,心腦血管病人增多,加上人們對中藥制品的偏愛,對水蛭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由于供需矛盾越來越大,也就引起價格不斷上漲。
純清水貨之售價已由前年秋天的每公斤80元左右,漲到了去年的每公斤150元左右,其漲幅上升了87.5%。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有多大改變。
造成水蛭價格上漲的原因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內地及香港的一些藥廠對水蛭的需求量較大;
二是歐美消費市場很大,近年來,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也從我國大量進口水蛭,造成國內對水蛭的需求量成倍增長;
三是由于近年來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及化學工業排污對環境的污染,導致野生水蛭資源銳減;
四是人工養殖水蛭在國內剛剛起步,具有規模的水蛭養殖場不多。
由于人工飼養水蛭市場前景看好和效益可觀,一些有識之士已開始組織大規模人工養殖搶占市場。
熱門行業(項目)點評
廢舊塑料制鉛筆環保好掙錢
全塑鉛筆全部采用廢舊塑料制造,甚至包括內裝鉛芯和外觀的彩色裝飾也不是涂上或烤上的油漆,它是由塑料鉛筆制芯機、造桿機、皮色擠出機3臺設備擠合一次成型,電控選色,生產的鉛筆外觀精美,不偏芯、斷芯,卷削硬度適中,克服了木桿鉛筆粘縫開膠、陰陽板和著色粗糙等不足。更為可貴的是它徹底淘汰了油漆,消除了有害毒素對人體的侵害;又告別了木材,合理有效地保護了國家林木資源;最為關鍵的是全塑鉛筆可使廢舊泡沫、農膜、飲料瓶、塑料飯盒等“白色污染”變廢為寶,生產成本很低,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曾經接觸過塑料制品制作的朋友很容易上手生產。現將其生產技術工藝介紹如下:
一、原料
經再生后的廢舊聚乙烯(簡稱Pe再生顆粒),助劑AC發泡劑、硬質酸鈣、石墨、400目滑石粉、白油、鈦白粉、瑩光色料等。以上原料化工商店均有售。
二、配方
1、鉛芯配方:聚苯乙烯20公斤,石墨76公斤,炭黑1.5公斤,硬質酸鈣2.5公斤。2、筆桿配方:聚苯乙烯8公斤,聚乙烯15公斤,滑石粉75公斤,AC發泡劑2公斤,色料少許。3、筆皮配方(鉛筆外皮可替代油漆起外觀裝飾作用):聚乙烯25公斤,白油0.5公斤,鈦白粉1公斤,色料0.2公斤,(根據著色要求可分別選擇赤、橙、黃、綠、青、蘭、紫及奶油,全白等色料)。
三、生產工藝及操作方法
1、污水處理市場前景巨大;
2、全方位、多技術線路水
上海巴安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安水務)是一家專門從事環保水處理業務,為電力、石化等大型工業項目和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市政項目提供持續創新的智能化、全方位水處理技術經濟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在多項技術領域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火電廠凝結水精處理市場中,公司在公開招標中對空冷機組凝結水精處理系統的中標率為42.6%,領先于行業其他企業。2008年-2010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106.38萬元、1994.99萬元、3113.51萬元,體現了良好的成長性。
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廣闊
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產業政策的支持推動了市政污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末,我國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約1100座左右,日處理能力達到8664萬噸/天,城市污水處理率達72.3%。
我國市政污水處理與回用行業正處于逐步從達標排放到“低排放”及污水處理回用的發展過程當中,預計未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據悉,“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我國廢水治理投入將分別達到12781億元和15603億元,其中用于工業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資將分別達到5753億元和5578億元。
隨著國內水資源日益緊張,市政污水處理和基于污水再利用的再生水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假定“十二五”期間,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和再生水日利用能力保持“十一五”期間要求,則需新增日處理10萬噸的中型再生水項目至少70個,按照再生水處理系統造價3,000萬元,市場容量在21億元以上;需新增日處理10萬噸的中型污水處理廠450個,按照符合污水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系統造價1,500萬元,市場容量在60億元以上。
全方位、多技術線路水處理企業
目前,水處理的常規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通用,水處理設備系統集成服務商主要是合理的運用各種技術,然后根據整體設計方案,選擇適用的水處理設備,再將各設備集成為成套的水處理系統,以滿足各種水處理需求。整體而言,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可以分成兩個層面:
(1)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巴安水務作為創業型企業,一直都重視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目前公司已經取得了14項專利。公司掌握了所提供的主要水處理系統如凝結水精系統、中水回用系統、市政給水系統、市政污水系統等相關技術,并不斷創新,這使得公司在整體系統的設計和理解上具有不斷創新的優勢。
(2)水處理系統設計資料庫齊全
巴安水務成立10多年以來,已經完成了近200個水處理項目,這樣幫助公司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料和實例資料。資料庫的業務涵蓋工業和市政水處理行業,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系統設計能力和系統改進、創新能力。
綠色能源是指不影響環境的可再生能源,在使用過程中不排出溫室氣體、有害物質、放射性物質,主要類型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核能、潮汐、地熱、生物質能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周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綠色能源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中用來發電是一個重要領域,并且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1.1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清潔、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進行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的理想能源。我國太陽能儲量十分巨大,調查顯示,只需要開發1%面積的太陽能用于發電,其發電量就相當于目前我國火電、水電、核電發電總和,對滿足人們用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不過,盡管太陽能儲量十分豐富,但分布比較分散,將其集中起來進行大規模利用是十分困難的。目前利用太陽能發電過程中,主要采用兩種不同方式。第一種是將太陽光通過凹面鏡聚焦加熱金屬管,集聚高溫水蒸氣,再轉化為機械能發電。為實現較大規模發電,需要鋪設上萬平方公里的聚光設備。盡管采用這種方式利用太陽能發電,具有較高熱效率,但投資大,成本高,風險也比較大。第二種是利用硅晶體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光激發半導體大量電子來發電。如果太陽能電池轉換電力效率低,投入又巨大,該方式所取得的效益較低。通常在太陽能充足的地方,鋪設大面積太陽能電池板,或在屋頂、幕墻鋪設復合建材電池板,以收集太陽能,利用太陽能發電。就目前技術水平來看,硅晶片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約15%~18%。第三種是非晶體、微晶硅薄膜光伏板,成本較低,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低,只有8%~9%。另外,太陽能發電必須在白天,夜晚和陰雨天不能發電,為確保供電持續穩定,必須解決太陽能存儲問題。[1]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較高,約2萬~3萬元/千瓦,并且在荒漠、沙漠地區發電還需要采取防沙塵措施,注重環境保護,其成本會更高。
1.2風力發電
空氣自然流動形成風,風能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綠色能源。利用風吹動葉片,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滿足人們用電需要。風力發電將可再生自然能轉化為電能,不需要消耗燃料,成本主要為設備折舊和管理成本。并且風力資源分布廣泛,調查研究顯示,80米高度以上的風力資源全球約700億千瓦。目前在風力發電技術方面,存儲技術、聯網控制技術已取得較快發展和進步,并且技術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對推動風力發電得到更好應用產生重要作用。在西歐國家,風電是他們實施減排的主要綠色能源之一。當前風力發電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影響其推廣和應用,主要體現在投資成本高,約為煤電的2倍,風電成本電價約5.6元/千瓦時,約為煤電的14倍;風電存在不穩定性特征,受季節、氣象影響,穩定性較差;風電對控制要求較高,機組運行管理經驗不足,經營管理比較困難,容易出現虧損現象。[2]這些問題都是今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妥善解決的。
1.3水力發電
水電發電是一種優質綠色能源,發電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氣體。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水能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約6.94億千瓦,目前裝機約1.6億千瓦,約占總存量20%,水能資源仍然存在巨大開發潛力。水力發電需要修筑大壩,投資大,風險高,并且會淹沒村莊、農田,需要移民,影響經濟魚類回游,對周圍自然環境、氣候、降水等也會造成影響和破壞。這些都是在修建水庫,進行水力資源開發需要注意的問題。
1.4核能發電
核電是利用放射性重元素原子分裂,或利用較輕元素原子聚合反應產生的能量來發電,屬于綠色能源發電技術類型之一。201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約1000萬千瓦,今后幾年是核電快速發展時期,預計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可達1億千瓦。到時候核電將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更好滿足工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用電需求。
1.5潮汐發電
潮汐差較高為13~15米,平均3米就有用于發電的價值。全球潮汐能儲量約27億千瓦,可用于發電的約10陳文:試論綠色能源發電的市場前景物流工程與技術億千瓦,并且很多地方適合修建大型潮汐電站,促進潮汐能得到更好開發和利用。我國潮汐能儲量約1.9億千瓦,可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并且80.9%潮汐資源集中在浙江、福建。目前已有10個潮汐電站在運行,總裝機容量約1萬千瓦。潮汐發電是通過利用自然能發電的,對周圍環境無污染,是典型的綠色能源。[3]我國潮汐能集中在浙江和福建,這些地區資源、能源缺乏,為緩解當地資源能源緊張局面,應該鼓勵開發潮汐能。
1.6地熱發電
地熱是離地表較近的熔巖通過地下水傳出來的熱能,各類溫泉、地熱泉都是地熱能的具體體現。世界上可用于發電的地熱泉約9000兆瓦,其中冰島、美國、墨西哥等都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我國地熱資源也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已經開發的是羊八井地熱電站,地熱泉溫度207.16℃,裝機23.18兆瓦,年發電140吉瓦時。地熱是一種持續平穩的能源,投資成本不高,約1萬元/1千瓦,年滿負荷發電小時數6310~6660小時,為風電3.6倍,太陽能5.4倍。因而今后應該重視對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更好滿足人們用電需求。
1.7生物質能發電
主要是將農業、林業、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經過氣化之后用來發電。我國每年農業秸稈約6億噸,其中4億噸可燃燒、氣化用來發電,林業總生物量約3億噸可用來發電。已經建成的生物質能直燃電廠15個,裝機容量550萬千瓦,到2020年可達3000萬千瓦。[4]生物廢棄物大量堆積會造成環境污染,通過對其進行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害,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用電需求,還能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有效保護。
2綠色能源發電市場面臨的挑戰
2.1技術問題
例如,在綠色能源發電設備的一些關鍵部件上,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兆瓦級變速恒頻風電機組的控制器、變流器等,尚無自主知識產權。太陽能電池制造、電池新結構設計、硅材料切片技術等都存在不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異。
2.2市場問題
大量閑散資金涌入綠色能源發電市場,但不同能源發電技術程度不熟練,存在投資過熱現象。相關管理工作不到位,市場發展存在盲目性。
2.3政策支持問題
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不完善,不能完全適應綠色能源發電需要。例如,綠色能源發電審批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導致裝機容量與實際并網裝機容量不相符合。[5]
3綠色能源發電的市場前景展望
3.1重視技術創新
加大科研和技術攻關力度,劃撥專項款用于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綠色能源發電品牌,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發展,促進綠色能源發電技術得到更好應用。
3.2培育市場體系
發揮市場的基礎性調控作用,注重政策扶持和引導,完善市場準入體系,做好市場管理工作。促進市場更加規范有序,讓投資主體更為理性地做出各種選擇,以市場為導向,理性投資,避免投資過熱,從而促進綠色能源發電市場穩定有序發展。
3.3重視政策支持
完善各項政策措施,例如,完善綠色能源發電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導外國資本和民間資本流向綠色能源發電市場。成立專門銀行辦理貸款業務,緩解綠色能源發電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6]。政府部門要做好引導工作,采購綠色能源電力,讓綠色能源發電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
3.4培養專業人才
制定專業人才發展戰略,建設綠色能源產業復合型人才,為促進綠色能源發電技術得到更好應用提供人才支持。可以在普通高校設立專業學科,為企業和科研機構培養專業人才,讓他們為推動綠色能源發電做出更大貢獻。
4結論
關鍵詞:光熱發電;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供應
中圖分類號:TQ17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產業的飛躍發展及社會對清潔能源需要的不斷增大,光熱發電已逐漸于很多國家及地區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新投資熱點,可是與光伏發電產業相較,光熱發電技術尚處于發展之中,產業尚處在成長階段,市場尚處在開拓之中,尚需要具備有效的政策與有益的發展環境給予支持。光熱發電稱得上是具有戰略意味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雖然光熱設備制造技術在我國出現較晚,但進步速度確很突出。槽式熱發電之聚焦集熱管作為光熱發電設備關鍵部件在全球發展已近三十年的歷史,并且世界上只有德國肖特與西門子兩個企業能夠批量生產,可我國僅僅用了兩到三年的時間,就出現有十三家企業試制生產出樣管。客觀上來說,光熱發電于我國盡管起步較晚,可在西班牙、美國等歐美地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
一、大力發展光熱發電有助于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電力供應結構轉型
黨的“十”倡導要推進能源生產與促進消費革命,而可再生能源屬于此方面是不能缺少的路徑之一。二零一二年尾我國風力發點電與光伏發電并網運行,裝機容量風力發點電達六千二百三十七萬千瓦;光伏發電達七百萬千瓦上下,百分之八十以上容量用在我國的西部和北部的集中開發上,因為光伏發電同風力發電均都很難存儲,已經顯露出嚴重的并網及受限出力問題,一些地區的限電數值已超過百分之三十,可光熱發電能夠借助技術可行、成本相對較低的儲熱裝置達到按電力調度需要發電,不僅能夠看做基礎支撐電源,而且具有比較靈便的調峰能力。大力開發利用光熱發電能夠緩解西部及北部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限制出力的狀況,并且共同構成清潔發電系統,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于電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
二、發展光熱發電具有顯著的拉動經濟和相關產業作用
與光伏發電相較,光熱發電具備系統工作效率高而發電技術成本低的優勢,其規模效應具備能同常規能源火電相比拼的潛力,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的產業鏈都很長,與光伏發電產業鏈不一樣的是,光熱發電產業鏈的大多數環節屬于傳統制造業方面,例如太陽集熱島所大批需求的鋼材和混泥土以及儲熱材料等,一個五萬千瓦裝機配置四到八小時儲熱的光熱發電系統,大概需用鋼材十萬至十五萬噸、玻璃六千噸、混凝土一萬噸,發展光熱發電能夠適量緩解我國鋼鐵、水泥等方面產能過剩矛盾,除此之外,發電機汽輪機等在我們國家都是傳統行業,光熱發電技術作為新生產業潛力很大。光熱發電不單單是指出一項清潔能源供應策略,尤為重要的是能夠拉動經濟及諸多傳統及新生產業的發展。
三、光熱發電市場具有應用面廣發展潛力大的優勢
光熱發電即將將作為新能源的主要角色,因為其光照不夠時可利用儲熱發電,光熱較比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更加有助于電網的穩定;并且免掉了光伏發電中成本較大的硅晶光電轉換,降低了成本、免除了污染。太陽能在我國的資源很豐富,特別是西部與北部地區,土地及太陽能資源能夠適合光熱發電大范圍發展需求。相較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水資源,能夠與西部煤電基地產生默契,建成數千萬千瓦到上億千瓦光熱發電系統,從太陽能、大地、水源方面看是可行的。光熱發電產業未來發展可從兩大類市場方面闡述,一方面是建立配置儲能裝置的大型光熱電站和建立光熱與天然氣聯合型電站等,另一方面采取光熱發電的分區布置式應用,包含在海島、偏僻地區運用光熱發電促成供電、熱以及海水淡化,在具備工業用熱所需領域推廣建立光熱熱電聯合產業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了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目標,到二零一五年達到一百萬千瓦,針對此目標,業內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目標還能夠增大,另一部分人認為當前光熱發電建設狀況達到目標很難,可此目標最為關鍵的意義在于其顯露出我國發展光熱發電的信心與導向。因此,若是光熱發電在技術方面與經濟性方面再前進一步。在設備制造方面保障系統集成方面及運作管理方面獲取充足的經驗,那么光熱發電產業中長期目標將會大幅度增加。
四、結合我國光熱發電形勢及發展需求提出幾點建議
(一)制定相關政策 啟動和擴大市場規模
結合我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實際經驗,光熱發電業已在技術與產業方面做好準備,就要邁進商業化運用的門檻。這便需求國家制定適應的政策,以快速啟動市場,并且結合市場反饋及此產業建設程度,依據適宜的速度拓展規模。國家需要出臺合理的電價政策,主張直接采納諸如與風電、光伏電相近似的光熱發電標桿電價方法,抑或借助一兩輪的招標來確立標桿電價,為光熱發電投資單位、制造業提供準確的信號,并且于金融信貸等層面提供扶持及優惠政策。
(二)注重自主技術的創新,為光熱發電市場發展提供支撐
我國光熱發電制造設備產業不僅需要行動快速,短期內完善產業鏈建構,而且還需要引鑒國外光熱發電產業和國內光伏發電產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應當加大自主技術創新力度,基于我國疆土環境與條件研究開發技術并且實施產業鏈建設,不僅需要符合我國特殊情況,而且需要更加注意避免重復光伏產業大批引進技術及生產線、同類產業惡性競爭、對外貿易矛盾糾紛不斷的舊路,建設真正屬于我國自主技術力量研發投入的光熱發電產業。
結語
總之,光熱發電具有市場需求范圍廣,產業發展潛力很大的優勢。我國目前的光熱發電電站規模比較小,主要是靠獲得了支持技術研究開發示范的科學研究經費的資助。所以,國家應當借助有效的政策引領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光熱投資市場。光熱發電仍需借助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借助政策扶持啟動市場并且逐漸擴大規模,最終促成光熱發電技術成本的不斷下降。
參考文獻
[1]馮晉霞,王帆.可再生能源態勢下中國光熱發電的前景探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1).
重慶地區地表水資源豐富,長江、嘉陵江、烏江三大水系在重慶有大范圍的流域面積。江水全年溫度變化范圍均適合于水源熱泵運行,有利于水源熱泵機組運行及獲得比較高的運行效率;江水水質良好,除兩江水的濁度存在波動較大和超出允許值較多外,其余指標從總體上說均能滿足空調冷卻水的水質要求,在工程上可以直接利用,水處理成本較低。
地質構成內主要以砂巖、泥巖地層為主,導熱系數大,熱物性很好,且可鉆性等級低,鉆孔難度小,費用不高。地下水主要以基巖裂隙水、脈狀裂隙水為主,有利于地下換熱器的傳熱和地下熱平衡。
城市污水排放量大且穩定,污水溫度受氣候影響小,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同時大量的溫泉資源產生的洗浴廢水仍蘊含大量的熱能,也具備開發潛力。
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差,但是在夏季太陽能資源的分布情況卻相對豐富,在每年的6~10月里,約有60%左右的時間達到了三類地區的水平,在這些月份,太陽能資源的可利用程度較高。
2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市場前景分析
重慶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利用地表水、生活污水、溫泉廢水、土壤采用熱泵技術為建筑供冷、供熱(生活熱水),利用生物質能制取沼氣,在渝東南部分區縣太陽能豐富地區利用太陽能制取生活熱水,后兩者因使用規模一般較小,在此不予考慮。
地源熱泵相對于常規空調系統,區別主要在于冷熱源部分,這也是造成其比常規空調投資成本要高的原因,如地表水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要增加取水和水處理設備,地埋管地源熱泵需要打孔安裝地熱換熱器。近幾年,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地源熱泵的投資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圖1、圖2所示的是2007~2010年地表水地源熱泵增量投資成本和增量投資靜態回收期走勢示意圖,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變化。同時,從已投入運行的地表水水源熱泵系統工程項目實際效果來看,冬、夏季節能率平均在34%以上,節能效果顯著,業主也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
根據有關單位對重慶主城九區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評估,不考慮空調系統末端,包括地表水地源熱泵、地埋管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即可提供約1700億的市場。應該說,重慶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產業化前景良好。
3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產業化發展建言
3.1 規劃先行,合理布局
堅持規劃先行原則,對可再生能源進行統一規劃。可再生能源可以重復利用,但并不是能夠無限制的開發,必須有事先的和整體的規劃。規劃應建立在對可再生資源基礎數據調研基礎上,可按照主城、一小時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區縣城市順序,有條件的地區也可先行,由點到面,逐步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專項規劃。同時,出臺指導性或強制性的政策,根據各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將每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列入考核范圍。
3.2 建立長效推廣機制
發揮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政策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建立建筑節能專項資金制度,加大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設項目及技術含量高、推廣價值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設備研發和產品生產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培育建筑節能服務體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特許經營管理模式。
制訂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應用水資源費優惠政策。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只是提取地表水中的熱能實現供冷、供熱,在排放水不做景觀用水等其它用途條件下,基本可全部排回,也不會污染水體。建議免收或減免部分水資源費,以利于推廣。
3.3 開展關鍵技術研究
建立具有標準接口、開放式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水文地質數據信息資料庫,為熱泵系統的設計和運行優化提供依據,減少熱泵推廣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資。開展江河水和湖水在不同水質情況下對熱泵機組換熱器的傳熱、阻力特性及性能影響等方面的基礎研究,為水處理設備和水源熱泵機組的研究開發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
針對江水含沙量大、濁度高、湖水含藻類大等問題,研制或采用高效除沙、降低濁度(對江水)和除藻(對湖水)的水處理設備。研制、開發、或采用高效并具有防腐、防堵、防沖擊和自清洗能力的水源熱泵機組,降低水處理要求,減小水處理設備投資。針對長江、嘉陵江取水落差大的情況,開展水輪泵、水輪發電機等方面的排放水利用方案及一水多用技術,降低取水泵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