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傳統哲學思想指導下的建筑美學觀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

      美學是一個來自西方的學術概念,西方人追求美的本質是因為他們認為客觀世界是可認識的,并可以表達為一套明晰的邏輯性概念系統、猶如幾何學體系,而且它與客觀世界是完全對應一致的。而中國文化并不認為語言符號與事物是完全對應的,在客體方面是“言不盡物”、在主體方面是“言不盡意”,語言只是認識客觀事物和主體心靈的一種媒介,而不是事物和思想本身。

      就思維方式而言。西方形式美學基于哲學世界觀,將人類的審美和藝術活動看作整個自然和宇宙生成和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自上而下地剖析美和藝術的形式規律,具有思辨性,因此其基本概念也必然是純粹的、抽象的、確定性的。而中國形式美學由于是建基于審美的藝術經驗之上,其思維方式也必然是從審美主體的意向出發,對美和藝術進行經驗的感悟,并通過渾整的、具象的概念進行意會性的表達,因而作為經驗形態的中國形式美學的一大特征就是主體性。

      就認識過程來說。如果說西方人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情到理性,那么中國人則是從感情到語言符號再至體悟,對事物最微妙處的把握只能是超符號的心的體悟。中國傳統美學是由哲學、藝術、生活美的理論所組成的一個松散的體系,而其核心都統一為中國文化的基本概念,如氣、道、陰陽虛實、情理、言、象、意等。

      江南古典園林空間觀念與東方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的空間觀是中國傳統宇宙觀的體現。宇宙是天地萬物之總稱,它是概括天、地、人以及萬物的時空綜合體。我國的多種哲學思想和流派都將宇宙看作是兩個對立力量和諧而又動態地共存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與相互轉化。早在殷周時代,中國哲學家就在《易經》中把“變”看作是宇宙的普遍規律。他們從自然現象的日光向背、晝夜遞承中建立了“一陰一陽謂之道”的陰陽學說,認為世上萬物來源于變化,而變化是對立的陰陽兩極互相作用的結果。《老子》說:“陰陽合德,而剛柔合體”,意即萬物萬象都存在于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作用、連接、轉化、滲透、融合或統一之中。然而,這種統一是對立的統一、變化的統一,故具有無限的運動性,周而復始。這種事物對立兩極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和諧共存的陰陽學說,構成了中國空間概念最根本的哲學范疇。歷史悠久的中國具有眾多的哲學流派,它們基本上能兼容共存。下面從道家、儒家和佛家來談:

      道家:始于先秦的道家對宇宙空間進行了深入的描繪,它認為空間不是事物實體的屬性,但存在于萬物之中。空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規定性的“無”,同具有一定形態的實體事物的“有”相互作用著的、是連續運動著的統一體。這里的“有”與“無”其實是上述陰陽對立、變化、統一、空間范疇的進一步發展。道家創始人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道德經》)。

      儒家: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奠基人,他繼承了《易經》的學說。孔子承認事物的變化,認為隱藏在事物后面的那不為人所看見的力量是事物發展的原因。孔子也講“道”,但他的道是“中庸”。他認為對于任何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上與下、左與右,如果只看其中之一都是錯誤的。主張“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無可無不可”(《論事。微子》)的中立而不倚的思想,并贊嘆地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孔子的哲學是入世的,認為“道”是成功之本,提倡“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禮記·中庸》)。

      佛教:佛教自公元67年傳入中國后,不久就圓滿地同中國文化進行了同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因在于它們具有共同的宇宙空間意識。佛教強調:“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經》)。“空”在佛教中并不意味著一無所有,而是指宇宙中那個同人們感覺器官能夠感知的“色”相對、不能為人們感覺器官所感知與認識的另一方面而言的“空”與“色”的對等隱喻著物質世界與非物質精神的共存與相互轉化。佛教教義中的因果、輪回都強調相互對立的兩極在更高層次的時空結構中相互轉化,不僅考慮到今世,還要考慮到前世與來世。

      由上可知,空間在中國,不論是從宗教的精神世界到自然界的物質世界都把它看作是兩個相互對立力量和諧共存的動態的統一體。陰陽,有無,虛實,大小,左右,色空,剛柔……等等對立的力量,始終處于一個互相對峙、滲透、轉化,周而復始、無限運動的關系之中。正是這個獨特的空間意識,使中國的空間概念具有不可度量性、相對性、模糊性、廣義性和無限性;只有通過人們的體驗沉思,通過人們的審美感受方能領悟其真諦,達到與宇審同一的最高境界。

      二、江南古典園林空間美學藝術特征與設計手法

      江南古典園林的主要空間美學特征是意境的追求,設計手法反映了中國文化中變化統一的辯證思維,下面將江南園林的典型造園手法總結如下:

      1) 藏與露

      西方人喜歡直率的表達對事物的態度,而中國人則喜歡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含蓄表達,顯而不露。蘇州園林空間受詩情畫意影響明顯,其空間中景觀的組合不喜歡淺顯的顯露,而每每采用欲顯而隱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華的景觀或藏于偏僻幽深之處或隱于山石、樹梢之間。所謂“藏”就是遮擋,擋與露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通過這對矛盾的強化,獲得了一種含蓄的意境,在本可一覽無余的有限視線中創造出超越有限距離或是無限的進深效果。蘇州拙政園的別有洞天處的曲橋向東南與“遠香堂”隔岸相望,其后的“繡綺亭”“玲瓏館”“海棠春鳴”均在綠樹叢中隱約顯露其身姿。

      2)疏與密

      疏與密的關系,在江南園林中反映出園林空間景觀要素的經營位置及在空間中集合的密集度。空間要素集合過密對視覺刺激的元素太多易造成緊張、郁悶感,而過疏則顯空間平淡無奇。只有疏密有致才能使人隨著空間的逐級遞進產生弛和張的節奏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寫琵琶曲暫停時的情景時寫到:“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造型藝術更講此法,中國書法繪畫有:“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蘇州園林是空間造型藝術,因而在總體布局和位置經營方面也毫不例外地遵循了疏密相間的原則。

      江南園林空間的排列均以散點式布局為其特點,這種空間組合表現為無定式,因而更需強調空間的疏密節奏,唯其如此才能在無法中見有法,無序中產生節奏。江南園林空間中的疏密關系,主要體現在園林中建筑、山石、植物、水體以及它們總量的集合程度。如蘇州拙政園和環秀山莊則為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拙政園的空門布局中建筑、山石、水體、隨勢而筑,星星點點疏密有致,空間體形態豐滿,其隨步移景移逐層展開。而環秀山莊的空間立意則很象中國畫的寫意手法,北面“房山”“補秋山房”“問泉亭” 嶙次節比而又與體量巨大的假山組合在一起,可謂密不透風;而園中南有“四面廳”和“有谷堂”,形式單純,且地勢平坦,可謂疏可走馬之處。(圖1、2 )。

      3)虛與實

      虛與實是一對即抽象又概括的范疇。從空間理論來說,蘇州園林空間是一個完整三維形態,包括園林構成要素這些實體,也包括產生在這些實體要素之間的虛體,即負的形態。蘇州園林中虛與實的對立關系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以山與水來講,山表現為實,水表現為慮,所謂虛實對比就是通過山與水的關系來求得的。蘇州園林空間特征是:“山令人靜、泉令人清”。這種石古、山靜和水遠、泉清正反映山石水體在空間中各自的表情特征。實體的力度和表情對虛空間的影響往往體現出空間的一種意境之美。(圖3 )

      4) 相互滲透的空間層次

      蘇州園林空間為了化解有限與無限之間的矛盾,追求“庭園深深,深幾許?” 深邃的空間境界,不遺余力地以各種方法來增強景的深度感。所謂藏與露、虛與實,從某種意義程度上講都不外是為了求得含蓄、幽深所采取的手段。而利用空間的滲透也可極大地加強景的深遠感。如果園林空間無圍透關系的處理,一目可窮盡園內所有景色,則視覺很易判斷出空間的實際大小。但如果隔著一個層次看,空間給人的感覺則要深遠得多,如隔著很多層次去看,則會造成一種更為強烈的視錯覺,使空間具有不可窮盡的深遠感。

      5)多重空間的滲透

      將不同景觀特色的空間結合在一起,在空間邊界上有所劃分,但彼此又有所因借,空間上相互滲透,形成圍中有透,透中有圍,則空間層次會更加豐富。如拙政園東南隔三個相互毗連的庭園——楷把園,海棠春鳴和聽雨軒,它們之間以實墻和花墻加以分割,而又以曲折游廊連接為一個整體。這三個庭園大小、形狀、特點各不相同,有的院內主植批把,有的以海棠為主景,有的滿植芭蕉及池塘睡蓮以觀賞雨景而得名,其有分有合,圍中有透,透中有圍,形成一個多層次空間組合,空間意境深遠。(圖4)

      6) 橫墻上的連續漏窗

      若是從室內空間中的花窗向外觀望,所能感受到的僅是空間自身在流動,但若是我們走在沿墻的游廊之中,而此半廊的墻上連續設置一列窗口,視點由靜止而運動,其動觀的效果則更加有趣。例如自獅子林立雪堂前院與復廊修竹閣一帶景色,廊的西部側墻上一連開了六個六角漏窗,透過這些窗洞攝取外部空間的圖像,隨著視點的移動時隔時透,步移景移的感覺分外強烈。又如,留園的入口即曲折狹長,又幽暗封閉,然而,由于中部景區的一面側墻一連開了十一個門窗洞口,而且各洞口無論在距離、形狀、大小和通透程度上都不相同,不僅大大降低了單調沉悶的空氣氣氛,還使人們透過這一列富有變化的洞口窺視外部景物,獲得了時暗時亮,時隔時透的空間印象。(圖5)

      三.總結

      園林將建筑、山水和花木一體化地高度融合,歸根到底是要把自然與人統一起來,從游賞者的審美觀賞運動出發造景,借助詩文繪畫進行審美點化,創造一個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這也是中國傳統(文人)藝術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在園林藝術中審美意境應當是象存境中、境生象外而又滲透著主體情致的完整和諧的空間。它既是“實”的空間,又是“虛”的或稱“心靈”的空間,二者互滲互補,契合而成令人品味不盡的審美境界。園林藝術的意境感染力還綜合源于游賞者的全部感官,具體包括:視覺:園林中除了形、色之外,還有文學、繪畫又多了一層三度空間,于是就有了曠與奧、高遠、平遠等視覺感受。聽覺:自然界的聲音如松濤之聲、雨打芭蕉、泉瀑飛濺之聲等,以及蟬、蛙、鳥等的鳴叫,還有古剎鐘鼓、塔鈴之聲等。嗅覺:所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說的就是自然花木的氣味。園林是一個真實的境域,人在其中可望、可行、可游、可居,在與環境的直接接觸中引發多種感受。

      作者介紹: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古典園林;設計;特點;手法;啟示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4-0006-04

      1 引 言

      中國古典園林,從秦朝的上林苑、隋煬帝的西苑、北宋時期東京汴梁和西京洛陽的園林,到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園林,無一不展現了一種和諧完美、生態良好、景色如畫之境界,體現了中國園林技術之精湛、設計之靈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見證。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特征是以山、水、石、泉、植物、亭、廊、軒、榭、樓、閣、橋,以及云崗煙藹等為造園題材;放懷適情,游心玩思而造園,園的意境常以山水為骨干來創造;而園林建筑除滿足游樂、休息、居住外,又是園景的構圖中心和造景的依據,再有樹木花草合理配置,使得山水“得草木而華”,因山就勢布置建筑,樹木花草點綴其間,創造出“妙極自然”的園林藝術意境。

      2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特點

      2.1 師法自然,順應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多表現自然的氣韻,師法自然,順應自然。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正是以這種自然觀作為園林文化源泉,主張以親近、和諧的態度去對待自然,提倡因地制宜、順應自然。也就是說,在造園過程中,一方面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講究對自然的抽象模仿和創造,按自然山水風景的形成規律來塑造園中的風景,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力求再現自然中的各種事物、景物,使園林中的山水花木具有自然神韻,使園內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2.2 山水畫式的格局

      中國古典園林的格局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山水畫”式。中國園林從來沒有間斷過對自然山水的崇尚。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有智慧的人通達事理,喜歡流動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義理,喜歡穩重之山。中國古典園林以山水為主體,建筑物只作為點綴山水之用,整個園林設置景中有景、園中有園、峰回路轉、曲折幽深。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在總體布局、各因素組合上合乎自然規律,盡量減少人工的痕跡,如:假山在疊砌時模仿天然巖石的紋脈,水池常作自然曲折狀,花木布置疏密相間,喬灌木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中國古典園林在原生自然與人工自然之間反復歷程,巧妙運用假山、疊水、池塘、花木、曲廊、橋、臺、樓、塔等,順自然之理而成,使整個園林形成多種景觀,實現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致的完善融合,達到“大巧若拙”、“大樸不雕”效果。

      2.3 寓情于景,寓意造景

      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創造呈現出“寓情于景”、“寓意造景”的特點。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于寓意造景,選用花木常與比擬、寓意聯系在一起,如松的蒼勁、竹的瀟灑、楊柳的多姿、蠟梅的傲雪、芍藥的尊貴、牡丹的富華等,并利用植物的形態和變化,表達人的思想情感或某一意境,如“夜雨芭蕉”表現一種寧靜的氣氛。同時,“無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中國古典園林對書畫墨跡也作出了恰到好處的運用,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把以山水、建筑、樹木花草構成的景物形象,升華到更高的藝術境界,達到潤飾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總之,中國古典園林巧妙地利用自然、歷史和文化的結合,將詩情與畫意巧妙地融為一體,讓人產生聯想,使園林中的一景一物都表現了人的情感,情景交融,使之蘊含了詩的情趣和畫的意韻,展現出比眼前風景更為豐富的意境。

      3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在園林景觀設計上,主要是順應自然,用人造景觀來模仿自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在城市中造園要宛若自然,在城外造園要有山林野趣,以達到“人化自然,勝似自然”。

      3.1 疊山

      假山疊石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和獨立的造景作用,是古典園林中最富表現力和最具有特點的藝術形象,為了表現自然,將婀娜多姿的山石疊置于園林之中,是古典園林藝術的一種風格,也成為園林創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國幅源遼闊,名山眾多,是造園家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造園家在園林中塑造出具有峰、巖、壑、洞和風格各異的假山,喚起人們對崇山峻嶺的聯想,使人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石峰輪廓跌宕、參差、變化,姿態玲瓏奇特,立之可觀,臥之可賞,可使人猶如步入丘壑,如神游名山。

      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島,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明人計成在《園冶》的“掇山”一節中,列舉了園山、廳山、樓山、閣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魚缸、峰、巒、巖、洞、澗、曲水、瀑布等17種掇山形式。清人創造了穹形洞壑的疊砌方法,用大小石鉤帶砌成拱形,頂壁一氣,酷似天然峭壑。現存的蘇州拙政園、常熟的燕園、上海的豫園,都是明清時代園林掇山的佳作。

      不同的石置于園林,可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如同我國的書法、篆刻、繪畫等藝術的創作一樣,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則風骨剛健,有的典雅寧靜,有的又有如懸瀑飛注,極富自然情趣。園林中的山石,經過造園家的巧妙疊置,在咫尺空間中也能表現出名山大川的奇、幽、險、秀、雄的藝術效果,這正是“高低曲折隨人意,好處多從假字來”。如北京恭王府邸的飛來峰,近有洞府懸巖,滿壁蒼苔,遠有飛閣勝跡,浮云崖樹。一石聳立,既是障景,又增空間層次,更有淡雅之趣;揚州個園的半壁假山,凹凸、散聚、懸挑,參差結合,有層次,多變化,意境幽深,有盡端而無盡意。

      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造園家也常依據地形的傾斜坡注,因勢就勢,巧妙布局,造就出雄奇、峭拔、幽深、平遠,或深澗絕谷,峭壁危峰等豐富的園林藝術境界。如蘇州虎丘的擁翠山莊和杭州的龍井兩山地園,正是造園家依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的神韻,通過藝術的加工,創造詩情畫意之境,使之形神兼備,把人為景物與自然景色和諧統一,有機的聯系,巧妙的運用山石于園林中,以此創造園林藝術的更高境界。

      3.2 理水

      在美學上,中國園林中的假山提供的堅硬、石質的“陽元素”,在與軟的、反射的溪流江湖的“陰”元素取得陰陽平衡上是必要的。

      和山石一樣,不論何種園林,水也是構成古典園林的基本要素之一,造園必須有水,無水難以成園,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正所謂無水不活。因水而異,人工為之,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園林意境和美好的形式。中國古典園林在表現靜態的水景時,以表現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淼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在表現水的動態美時,不是采用噴泉和規則式的臺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經人工美化的自然。水體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湖泊池沼,河流溪澗,以及曲水、瀑布、噴泉等水型。

      《園冶》中有所謂的“納千頃之,收四時之爛漫”的情景,描述的是湖泊、池沼等大型開闊的水面。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構建中,這些大型的水體大都是利用天然水體而略加人工或依地勢“就低鑿水”而成,在開闊的水面上,往往使用安排島嶼,布置建筑的手法,增進曲折深遠的意境,形成一種離心和擴散的格局,更加豐富了水面空間的變化,如太液池、西湖。規模小的園林或宅園,或大型園林中的局部景區,水體的形式以水池為主。池岸常筑以廊榭軒閣,駁以參差石塊,植以垂柳碧桃,清池倒影,自有妙境。庭園里還常在“池上理山”,或就水點石,別有情趣。

      我國古典園林以水作動態時,常模擬瀑布這一自然水型。通常是將石山疊高,山下挖池作潭,水自高瀉下,擊石噴濺,儼有飛流千尺之勢,自然的呈現出一種野趣來。溪澗也是常見的設計手法,水一般利用大小水池之間,挖溝成澗,流因勢回繞,不受拘束,使庭園空間變得更自如。此外,園林中還常出現泉、潭、灘等水型。造園家將園林建筑同泉池溶為一體,形成一個個清幽而又意趣無窮的園林藝術空間。如濟南的趵突泉。

      在園林建筑與自然結合得體的園林中,無一不有水,不論何種類型的水景,也無論是“靜水”還是“動水”,其形式絕大多數是自然式的,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使水與山石、建筑渾然一體,宛若天成。

      3.3 花木

      花木是掇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隨著四季時令、天氣變換都有所不同。對于花木的選擇,一講姿美,二講色美,三講味香,最好四季常有綠,月月有花香。花木在山石、水景之中,既具有豐富空間層次變化與加大景深的作用,又具有表現園林意境的作用,如:古木繁花,就可形成古樸幽深的意境。

      3.4 建筑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要與山水林木相配合,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在總體布局上,皇家園林為體現封建帝王的威嚴,和美學上的對稱、勻衡效果,采用中軸線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錯落、疏朗有致;私家園林則是突破中軸線布局,比較靈活且富有變化,通過呼應、映襯、虛實等手法,造成充滿節奏和韻律的園林空間,常見的建筑物有殿、閣、樓、廳、堂、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

      3.5 書畫墨跡

      書畫墨跡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題景、匾額、楹聯、題刻、碑記、字畫。筆情墨趣與園林中的景色渾然交融,使園林設計更加典雅完美,正如《紅樓夢》中所說:“若大景致,若是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可見書畫墨跡能夠起到點景的作用,正像陳從周在《說園》所說:“有時一景,相看好處無一言,必借以題辭,辭出而境生。”

      3.6 構景

      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巧妙的構景手法,突破空間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以求得漸入佳境、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效果,以達到“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果之致”。中國古典園林多建造在相對封閉的空間環境中,與外界的自然相對隔絕。因此,如何通過巧妙的構景手法,形成整體性園林景觀,起到擴大園林空間效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構景手法有以下三種。

      (1)抑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歷來講究含蓄,“景貴乎深,不曲不深”,所以園林造景上采取抑景的辦法,在園林入口設置促使視線轉移方向的屏障物,使之自成一景,將園中佳景加以隱障,增加園林空間層次,“先藏后露”、“欲揚先抑”,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效果,使園林更加具有藝術魅力。如:蘇州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常用假山、漏窗、樹叢等作為屏障,適當阻隔人的視線,使人們入園時只能看到園景一角,幾經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全貌。抑景因材料不同可分為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樹叢、樹群或數者結合。

      (2)隔景。隔景是用以分割園林空間或景區的景物,其材料有各種形式的圍墻、建筑、花木、山水、堤島等,其方式有實隔、虛隔和虛實相隔。中國古典園林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采用隔景的方法,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使之融于自然,表現自然。如:蘇州拙政園巧妙利用山、池、樹木、亭、榭作為隔景,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亭臺樓閣時隱時現,在空間上起到互相滲透的作用,形成豐富的層次。

      (3)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傳統手法就是“借景”,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景的方式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將園林遠景借入園中,叫遠借;將園外或景區外近景借入園中,叫鄰借;借空中的飛鳥,叫仰借;登高遠望、俯視所借園外或景區外景物,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應時而借。借景既起到擴大空間效果的作用,又加強了空間之間的聯系,使各個空間相互滲透、形成整體,以達到“納千頃之,收四時之浪漫”的觀景效果。如:蘇州滄浪亭,因園外有濱河水繞園而過,所以不設圍墻,而是以漏窗的復廓對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到園內,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可謂借景的典范。

      4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啟示

      傳統與創新是對立統一的,如果傳統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傳統就會出現斷層,創新也將成為無源之水。雖然中國古典園林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就像楊鴻勛先生所說:“今天,……古典園林已成為歷史陳跡,并不是完全適合現代人游覽實用的公園。然而其中蘊藏著的自然美景構成的原則和技術,則仍然是新園林創作的重要借鑒。”因此,現代園林設計既要向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學習,走上民族化的道路,又要注重吸收和借鑒西方設計領域先進技術、優秀設計觀念及運作模式,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

      4.1 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觀

      正如威廉•錢伯斯所說:“中國園林的藝術精華是師法自然,范本就是自然,目的是要模仿自然之美。”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而這與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是相吻合。現代園林設計要從更理性、科學、客觀的觀點去審視和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自然環境的美化和改善,實現設計的方案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現代園林僅僅從形式上擁有自然的景觀是不夠的,要兼顧景觀與功能使用,使之能真正合乎自然生態的要求。

      4.2 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技巧

      一是,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二是,采用掇山、理水、花木、建筑、書畫墨跡等方法,形成園林的動靜變化,豐富園林的空間層次與變化。三是,巧妙運用抑景、隔景、借景等構景手法,突破空間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以求得漸入佳境、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效果。當然,這不會再是簡單地重復傳統形式,而是在深刻理解與感悟的傳統的基礎上,把傳統的設計技巧,當作現代園林設計的源泉,并注入科技的力量,凸顯時代精神。

      4.3 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創造

      中國古典園林區別于世界上其他園林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追求的是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這就是意境。中國古典園林所表現的意境,使游人在觀賞這些景象時,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感悟到景象所蘊藏的情感,甚至體驗到某種人生哲理,享受到審美的愉悅。現代園林設計也應該要具有這種文化底蘊,把歷史、傳統、文化和自然景觀結合起來,重塑符合現代氣息的園林意境,使人們去體驗人、社會、自然之間的情感,激發人們對美的自然追求,陶冶現代人的心靈情操。

      5 結 語

      園林之美,在于意境。以情造景,以景寓情,師法自然,以達到詩情畫意的境界,這是中國古典園林所獨有藝術特點。通過研究古典園林,更深刻的了解園林藝術的本質特征,探求園林藝術的普遍規律,對現代的園林風格設計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 楊鴻勛.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研究•江南園林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徐德嘉.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4]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5] 計成.園冶[M].陳植,注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6] [明]文震亨.長物志校注[M].陳植,校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7]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8] 朱建寧.情感的自然-英國傳統園林藝術[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9] 安懷起.中國園林藝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10] 周武忠.尋求伊甸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On the Inspiration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Wang Junyan1,Gujuan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bei Wuhan, 430070)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現代園林;設計手法;應用

      Abstract: Chinese garden development so far, showing 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ll flowers bloom together. The good situation, gardening practices also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classical, modern, innovative, have everything that one expects to find. Whi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how to apply it to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 of academic deb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garden, summariz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he garden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help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1-0020-03

      1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與現代園林特點

      1.1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法:按擁有者身份與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進行分類。本文采用第一種分類方法。

      1.1.1皇家園林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古人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統治階級看來,國家的山河都是屬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建筑體型高大。現存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1.1.2私家園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賈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存的私家園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私家園林的另一個特點是園林的游賞功能與居住功能的密切結合,即所謂“游”和“居”的統一。

      1.2現代園林的特點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東西方園林的區別也在逐漸縮小。和古典園林比較而言,現代園林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現代園林是為大眾服務的。古典園林一般都是供少數人使用的,只有王公貴族才擁有雄厚資金能建立屬于自己的園林。而現代園林服務的是人民大眾,充分考慮大眾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第二,現代園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設施與園林藝術的和諧統一。古典園林都是私家園林,不允許外人參與其中,都會用高聳的圍墻將其與外界隔起來。這導致與周邊的環境沒有任何聯系,是一個完全獨立于外界的園林。而現代園林理論要求園林去關注整個城市的整體性,即在規劃設計的城市生態環境中,科學地設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設施。換一句話說,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廣場等城市設施,與城市綠地共同構筑一個整體性的城市大園林,實現“城市即園林,園林即城市”的構思。

      2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從苑囿發展到現代園林,歷經3 000多年的歷史演進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政治思想、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和自然觀念發展的全部精華,同時也累積了很多優秀的造園手法。

      2.1師法自然

      《園冶》相地篇:“園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工之事”。中國古典園林崇尚師法自然,追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對自然山水的藝術提練和加工,在有限的空間內疊山理水,因勢利導而創造出“巧奪天工”的山水園林。

      2.2因地制宜

      《園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可見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要造園首先要選擇合造的場地。怎樣的場地才算合適呢?當然是要符合造園者的需求。相地合宜后就必然要根據場地的特點,隨形就勢,宜山則山,宜水則水,順應場地的特點而建造。正如《園冶》所云:“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謂[精而合宜]者也”,“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

      2.3詩情畫意

      中國古典園林的擁有者大部分是文人騷客,受中國山水詩畫的影響,園林著重表現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狹小的空間中表現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勢。奇山怪石、茂林幽泉等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素材,入畫是園林設計的基本要求。因而所造之園都追求意境的表達,表達造園者的審美情趣、人生經歷、思想抱負等。每一個景點、每一個角度都追求畫面感和意境的表達,結合楹聯和景點名稱突出園林的內涵,以求達到方方勝景,區區殊致。

      2.4小中見大

      中國古典園林除皇家園林外,都以“小”和“雅”見長,在有限的空間中如何讓空間變得豐富多彩,曲折幽深,造園者獨具匠心,運用了各種手法,欲揚先抑、象征手法、借景等,不勝枚舉。

      3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應用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與現代社會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創作理念和造園手法對現代園林的設計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中國現代園林應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園林創作手法之精髓,結合時代要求,運用現代技術,再創中國園林之輝煌。

      3.1細致勘察,精心分析

      場地是糾集自然和人文而成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變化的平臺。而園林設計的目標就是在于對場地中實質環境與文化內涵的整體設計。任何一個場地都有其獨特的地理特征和精神內涵,園林作品作為載體就要展示其特征和內涵,只有正確了解分析好場地所蘊含的特征和精神,才能因地制宜,創造出賞心悅目的作品。

      任何一個好的設計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閉門造車不可能做出好的設計,只有正確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場地特征,因地制宜,才能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園林,亦即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追求的園林個性和場地特征,而不是照搬照抄,景點堆積的“產業化”園林景觀,同時也節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體現節約型園林的原則和理念。即所謂“相地合宜,構園得體”。

      3.2節能環保,生態自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環境惡化日益嚴重,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城市綠地作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途徑之一,應盡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出“自然”。中國古典園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現自然美,現代園林可借鑒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綠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組合模式和生長模式,創建城市中的“森林”,讓森林在城市中生長,城市在森林中發展。實踐證明,這種復層式的植物群落,不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也節約了后期的養護成本。

      中國現在面臨著水資源的緊缺,筆者在以往的設計中也嘗試模仿自然,減緩地表徑流,收集部分雨水,以期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通過反復多次的實踐,有了一些小的收獲。如在設計邵陽市紅旗河生態走廊時,便將這些成果付諸運用,一改以往硬質的河岸設計,以自然的植物河岸為主,減緩地表徑流,并截流部分雨水滲入地下,以保持地下水源不缺失,同時形成淹沒區,錯開洪峰的時間,達到防洪防汛的要求。

      3.3挖掘文脈,寓情于景

      寫文章講究“意在筆先”,園林設計也不例外,需要一個好的立意和內涵,就如古典園林運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觸類旁通,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

      現代園林中根據場地內在的精神特征,巧妙地以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或以平面構圖突出主題,或運用景名、匾額、楹聯等文學手段對園景作直接的點題,或用小品雕塑宣揚主題,都是對場地文脈的表達。如長沙烈士公園以高聳的烈士紀念碑宣揚紀念的主題,深圳的世界之窗以世界各地的建筑與雕塑融入場地,長沙的岳麓公園以楓香入畫,這些都是對場地內在的精神的具象表達。所以一個成功的園林設計,就必須挖掘場地的地域文脈,將其融入景觀之中。筆者在韶山南環線景觀設計中以《回韶山》這首詩為立意,將詩句所描繪的意境融入南環線兩側景觀之中,為人們創造了美麗的風景,讓人們產生美好的聯想。

      3.4巧于因借,拓展外延

      中國古典園林盡管建造在封閉的空間中,但并不局限于園址邊界的限定,而是以場地的視覺邊界為設計范圍,通過巧妙的借景手法來形成完整統一的園林景觀。現代園林追求大地景觀規劃,將園林的規劃建設放到城市的范圍內去考慮,園林即城市,城市即園林。它強調城市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滿足人們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需求;滿足人們對建筑室內外空間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閑、交流、運動、活動等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需求;滿足人們對建筑等硬質景觀與山石、水體和植物共同構筑的環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創造集生態功能、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大園林。

      4結束語

      中國古典園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詩畫、雕塑等多種藝術配置的綜合體。園林意境產生于園景空間的整體藝術效果,給予游覽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喚起人們對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和審美感受,產生“物外情”、“景外意”。在遵循上述意境營造的基礎上,在現代園林設計時,巧妙地運用古典園林的各種造園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則,有機的組織各個景點,使它們既服從于整體布局,又各具姿態,既協調統一,又獨具魅力,從而形成現代園林與古典園林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古典園林;現代園林;發展方向

      中國古典園林以自己的獨特造園形式和深刻內涵,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中國的造園藝術深浸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蘊,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審美旨趣,是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造就的藝術珍品,代表著中華民族內在的精神品格。

      1 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哲學理念,也強調“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觀念,最終強調的是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并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礎上,輔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多以詩文、詞賦和繪畫的意境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標。

      2 中國園林意境美的體現

      2.1 “堆山與疊石”的意境體現

      由于石頭種類的不同,所傳達的意義也不同,在園林藝術中的山石造型,一般采用假山的形式來傳情,如象征春回大地的春石,象征生機勃勃的夏石,象征萬物蕭索的秋石。在園林設計中,“一水三山”是中國傳統建筑山水美學體系的體現。在疊石藝術中,亦能以小見大,只要設計者能抓住石材本身的特性,便能充分發揮其特有的意境美。

      2.2 “庭園理水”的意境體現

      將水分割成若干個相互連通的小塊,這樣各空間環境既自成一體,又相互連通,從而形成一種水陸縈回,島嶼間列和小橋凌波而過的水鄉氣氛。不論是池還是大面積的水,不論是私家園林小范圍的造水,還是皇家園林氣勢磅礴形成的島嶼。水除了起到調節整體環境氛圍的作用外,還能體現“庭園理水”園林意境。

      2.3 “花木配置”的意境體現

      花木的配置只有考慮具體氣候,才能正確地傳達出其完美的意境來。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之意境在于遵循畫理詩情,還常常賦花木以人性,這也是中國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花木配置上,要注意根據地域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花木種類。觀賞樹木和花卉還按其形、色、香而“擬人化”,賦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園林造景中盡量顯示其象征寓意。

      2.4 “建筑小品”布局中的意境體現

      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時將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相一致。因此,其類型十分豐富,主要有亭、廊、榭、橋、墻、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種類型。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園林建筑,具有豐富變化的屋頂形象和輕巧、空靈的屋身以及隨意布置的特點。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觀景點和風景點上,或作為主體建筑陪襯。廊是各個建筑之間的聯系通道,是游覽路線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起到遮蔭蔽雨、休息、交通聯系的作用,而且又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榭一般的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臺,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主要是供游人休息、觀賞風景的臨水園林建筑,對景致也起到一種點綴作用。橋聯系風景點的水陸交通,組織游覽線路,點綴水景,增加水面層次,兼有交通和藝術欣賞的雙重作用。

      3 中國園林植物配置藝術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園林植物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成為現代園林的發展重點。在傳統的中國園林藝術中,植物造景大多離不開花卉樹木,或作為建筑物或構筑物的陪襯,或用其點綴庭院空間,園林藝術與文學藝術得到最好的融合。植物造景兼備了生態、文化、藝術、生產等多種功能,在現代園林中,植物配置充分利用園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創造符合現代要求,極具時代特色的園林景觀。

      3.1 造景原則

      3.1.1 主體性原則。造景主體性體現了植物造景的思想,是植物造景的基礎。根據園林綠地的類型和性質,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題,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確定主題,才能運用各種造景手法,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植物景觀。古典園林講借景,追求層次豐富、意境深遠、詩情畫意、曲徑通幽、曲折多變,講究游人靜坐細品,講究人的情性,觸景生情。

      3.1.2 藝術性原則。遵循一定的造景藝術性是避免植物造景孤立運用的處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藝術原則,必須統一考慮建筑造型、自然環境、畫面構圖、功能特點和透視色彩效果等,與建筑設計同時交互進行,并在植物造景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環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顧每種植物的形態、色彩、風韻、芳香等的同時,保持各自的園林特色,采取變化與統一、襯托與對比、節奏與韻律及均衡等手法達到情景交融的園林藝術效果。

      3.1.3 生態性原則。在植物造景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如溫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氣等因子對園林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同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不同的生態關系,不同植物之間,以及與動物之間也存在不同的生態關系。

      3.1.4 文化性原則。根據現代社會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們物資世界和文化世界的豐富多彩。古典園林常被稱為文人園林,其是主觀的意興、心緒、技巧趣味和文學趣味以及概括創造出來的山水美。因此,應把傳統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礎。

      3.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緊扣主題,同時還要盡量避免人工之態的顯現。栽植的過程中,根據地形等疏密相間,園林綠化要自然栽植。利用各種植物的色澤、形態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享受。

      3.2.2 季相變化景色宜人。在植物造景時,可根據各種植物特點或突出一季景觀兼顧三季景觀,或突出一種樹種景觀兼顧其它樹種景觀。選擇好背景樹種和陪襯樹種,豐富植物景觀,使人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景色。用不同樹種的季節變化,適當配置部分草本花卉,顯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3.2.3 開放空間圍而不閉。該手法在學校、小區體現較多。一般通過圍欄把園內景觀漏透與園外以豐富城市景觀;現代公園追求自然流暢、簡潔明快、立意新穎、實際高效、新奇驚險,追求大色塊、大效果,疏朗明快。

      3.2.4 邊線清晰韻律變化。通過高矮的喬灌草結合,考慮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前栽后植,成塊和斷續的穿插組合,半隱半現,互相襯托,互為背景,加大了景深,豐富了景觀在體量線條、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錯落的種植及合理應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緣線和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4 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范文第5篇

      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意義

      我們一方面需要做好保護,另一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繼承和發揚,使中國優秀的園林文化藝術得以傳承。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好繼承方式就是讓它重新煥發活力,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現代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和住宅小區園林規劃設計上傳承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和美學[2]。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被公認為是世界園林之母,中國的園林造園繪景藝術手法一直被世界各國推崇和模仿。中國的園林藝術立足生活,力求實現自然精神境界為其最高藝術追求,真正體現“雖為人工,宛如天成”的審美理想,融入中國豐厚的文化意蘊,帶著中國5 000年的藝術成就,是中國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外化和生動展現。今天的城市園林造景和住宅小區園林綠化需要很好地將之吸收和發揚,不僅能夠點化我國現代城市建設和住宅生活,同時能將古典藝術和現代審美科技有機統一,影響現代城市生活、現代住宅建筑,影響現代生活和審美追求,豐富人們的生活情趣,提升人們的藝術品味。中國的現代城市園林和住宅園林需要注重和各種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聯系,很好展現現代都市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和諧統一,尤其是黨的十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把我國的城鎮化和生態文明統一起來,就更加需要重視城市園林的規劃和設計,更好體現中國城市的規劃的品味。

      中國古典園林融入現代園林設計的重要元素

      中國現代城市園林或者住宅園林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市民的生活和休閑需要,為市民提供良好的觀賞景點,營造一個小型生態自然,調節小區和城市的微型氣候環境,幫助市民更好地生活和休閑,提高城市的品味和魅力。因此,在現代城市園林設計時需要將中國古典園林的元素融入現代城市園林,結合當地的區域文化環境和建筑特色,融合現代審美情趣,實現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比如,濟南市的城市園林規劃就結合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的風格,融合當地多“泉”的地域特色,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整體設計,呈現出現代感非常強的城市園林和住宅園林設計,突出了本地特色和現代風情,又不失古典意蘊,成為城市的一大名片。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遴選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欧洲久久av|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