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移動支付的意義

      移動支付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移動支付的意義

      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and investigations from users' usage experience , the paper probes into users' adoption intentions of mobile payment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onsumers' usage intentions. Finally,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usage intention, the paper puts forth several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and spreading mobile payment business.

      關鍵詞: 移動支付;科技接受模型;信任;感知風險;網絡外部性

      Key words: mobile payment;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rust;perceived risk;network externality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1-0206-02

      0引言

      移動支付由于其獨特的支付方式,將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如何加快移動支付業務的普及和應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基于TAM模型對移動支付用戶使用意向進行研究,嘗試找出影響移動支付用戶使用意向的關鍵因素。

      1文獻回顧

      Davis以TRA為理論基礎,提出了適用于研究信息技術采納的科技接受模型(TAM)[1]。在技術接受的許多研究中,態度與行為意向具有一致性,態度顯著影響用戶行為意向。楊霖華和邵兵家在研究個人網上銀行使用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首次將感知風險、信任、計算機自我效能、結構保證同時引入TAM[2]。SY Hung等人認為已經存在大量理論文獻證明網絡外部性是影響網絡接受的一個決定因素[3]。鄧朝華、魯耀斌和張金隆在短信服務使用行為研究模型中提出使用費用也是影響短信業務推廣的重要因素[4]。

      2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設

      2.1 研究模型本文以Davis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并將網絡外部性理論作為本研究模型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加入使用成本、信任、感知風險三個變量,結合移動支付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和特征,在總結其他學者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圖1所示的概念模型。

      2.2 變量的定義各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2.3 研究假設基于上述模型和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感知風險與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意向呈負相關。

      H2: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感知有用與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關。

      H3:用戶對移動支付感知易用與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關。

      H4:網絡外部性與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感知易用性呈正相關。

      H5:網絡外部性與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感知有用性呈正相關。

      H6:移動支付的使用成本與用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意向呈負相關。

      H7:用戶對電子渠道的信任與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關。

      2.4 變量的測量

      2.4.1 量表設計本文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了各變量的量表,如表2所示。

      2.4.2 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

      2.4.2.1 問卷初測在問卷初稿設計好之后,先請專業人士提出了修改意見,修正了諸如問項語意表述,頁面設計等問題。在2010年1月初,發放10份問卷進行了小規模的問卷初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完善形成了共35個問項的正式問卷。

      2.4.2.2 問卷發放和回收在一移動營業廳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1份,問卷回收率為95.5%;由于部分樣本數據填寫不完整而無效,最終有效回收問卷為178份,有效回收率為89%.

      3實證分析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3.1.1 效度分析問卷數據的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觀測值為6313.688,相應的p值接近0。同時,KMO值為0.842,根據Kaiser給出的KMO度量標準可知原有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通過對35個問項進行因子分析獲得7個因子,與研究模型提出的變量個數相同,而且相應的子變量沒有差異,這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3.1.2 信度分析 對問卷數據進行Cronbach’s Alpha信度檢驗,得到其值均大于0.7,表明本文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2 模型驗證本文選取的路徑分析法為多元回歸分析。

      根據本文提出的模型,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任、感知風險、成本影響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意向。將五個變量作為自變量,使用意向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成本變量及信任變量的系數未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因此剔除成本變量及信任變量,構造新模型1再次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

      從表3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VIF低于10,表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強的共線性。回歸方程整體的F值為10.558(p

      使用意向=2.451-0.151*感知風險+0.247*感知易用性+0.279*感知有用性

      同樣方法,針對感知風險和感知易用性得到如下歸回方程,并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感知有用性=1.596+0.370*網絡外部性+0.154*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2.986+0.187*網絡外部性

      綜合以上分析,各研究假設的驗證結果如表4。

      4結論與啟示

      研究表明,網絡外部性和感知風險是影響移動支付用戶使用意向的重要因素。因此,通過適當的營銷策略,促成正向的網絡外部性,降低感知風險將有助于用戶形成積極的使用意向。

      參考文獻:

      [1]Fred D. Davis, Richard P. Bagozzi, Paul R. Warshaw.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8):982-1003

      [2]楊霖華.個人網上銀行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141-143.

      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移動商務;系統分析

      中圖分類號:TP 202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交通一卡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便捷支付工具,是營造優質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提升公共交通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舉措,對方便市民的日常出行,U充運載工具的服務效能,提高行業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緩解交通擁堵,建設和諧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智能卡本身的研發、生產和應用能夠直接擴大就業、拉動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國研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整個城市交通卡的年市場容量預計為50億元,未來三到五年,每年至少需要3億張以上城市交通卡被售出。

      除了城市交通一卡通卡本身的市場規模外,城市交通一卡通卡的廣泛應用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并能夠帶來可觀的就業規模。同時也可以培育出一個城市通卡產業,包括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仿制、芯片封裝、讀寫模塊的設計制造、相關讀寫設備與系統等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本項目旨在研究新型的移動支付手段在區域性城市一卡通系統中的使用的可行性以及實現方案,深入研究各種需要整合的歷史遺留系統,根據現行系統的軟、硬件狀況,從技術上探討一個整體框架,使乘客通過各種手機移動支付手段,能夠乘坐公交、地鐵、出租等交通工具,并進一步探討使用手機進行小額消費支付的架構設計和實現方式,將手機支付用在高速公路休息區購物、景區門票、商場購物、自動售貨機、便利店、超市等場景。

      1 基于安卓HCE架構的手機支付模式

      Android4.4版本后引入了HCE(Host Card Emulation)模式的卡片仿真,不需要SE參與,CPU直接應答終端的指令。

      HCE提供了如下能力使得廠家能夠通過移動設備提供卡片功能:

      ?更簡便的支付方案;

      ?閉環的非接觸支付方案;

      ?實時的支付卡分發;

      ?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是,不必改變終端軟件即可實現便利的部署。

      采用HCE模式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不依賴于手機運營商;

      ?完全自主實現,創新性的實現方案

      缺點:

      ?安全性實現需要保證,如Token的使用、密鑰的存儲;

      ?成功案例少(2015年5月5日,工商銀行宣布與銀聯、VISA合作推出云支付信用卡產品),實現風險大;

      主要描述如下:

      1、持卡人在注冊應用時設置一用于持卡人身份的PIN碼,持卡人可通過手機客戶端對此PIN碼進行修改;

      2、HCE上存儲黔通智聯下發的Token(見4.3.2.2.2)及其對應的應用數據,此數據使用后臺保存的PIN碼進行加密;

      3、Token的時效性可設置,建議為1天;

      4、HCE中保存的是經過PIN碼加密后的Token及其對應的應用數據;

      5、在進行消費交易時,需要持卡人在手機上鍵入PIN碼(PIN碼保存在內存中);

      6、手機上的APP配合HCE應用對,保存在手機上的Token及其對應的應用數據進行解密后進行交易;

      7、可提供將PIN碼保存在手機中的選項,方便持卡人的交易。

      1.1 標記化(TOKENIZATION)

      EMVCo于2014年3月了支付標記(Payment Tokenization)框架,旨在通過制定全球通用的標準推動支付標記的應用和推廣。采用傳統的加密形式來實現數據保護有兩個潛在弱點:加密結果的可逆性和密鑰管理的復雜性。

      與加密方案有所不同,標記化是用數據替代的形式實現敏感信息的保護,不僅攻擊者不能通過可逆的方法來獲取原始數據,而且替代值的格式和結構可以同原有的數據完全一樣,以減少對業務和應用產生影響。

      方案中加以的TOKEN就是指數據替代的形式保護黔通智聯卡內的敏感數據,如卡號、有效期、密鑰等值。

      1.2 和賬戶同步機制

      手機黔通公交卡和實體卡不同,包括:

      1.2.1電子錢包和賬戶余額同步

      手機黔通公交卡內電子錢包與匯聯通在線賬戶內的余額同步,聯機(是指手機與后臺賬戶之間通信正常)時電子錢包余額與賬戶余額同步;脫機(是指手機與后臺賬戶之間無法通信)下,手機黔通公交卡采用記賬模式,但設置“脫機消費限額和次數”,在限額范圍內,手機黔通公交卡采用記賬模式支付;超過限額部分,需要手機聯機同步(如手機上網時Android后臺程序自動同步、或手機無法上網時在空中充值、客服中心等場所聯機處理)。

      1.2.2.終端上手機黔通公交卡與實體卡一致

      對終端而言,手機黔通公交卡與實體卡相同,支持交通運輸部《城市公共交通IC卡卡片技術規范》的卡片規范,支持規范中的指令和流程。

      1.3 電子錢包與后臺賬戶同步機制

      電子錢包與后臺賬戶保持一致,需要同步機制確保電子錢包的數據與后臺賬戶保持一致。同步方式有三種:手機發起同步;終端發起同步;系統發起同步。

      1.3.1.手機發起同步

      手機發起同步是指手機黔通公交卡刷卡支付后,手機端將最新的交易通知到后臺,由后臺對賬戶的余額等信息進行更新。

      手機黔通公交卡在每次支付后,后臺的服務將交易明細同步到后臺,同時同步賬戶余額與電子錢包余額。

      1.3.2.終端發起同步

      終端發起同步是指手機黔通公交卡刷卡支付后,終端將最新的交易記錄通知到后臺(例如手機不能上網,或手機發起同步不成功),由后臺對賬戶的余額等信息進行更新。

      終端發起同步時,手機參與到支付過程,因此也無需系統再次將賬戶的余額同步到手機端。

      所有實體卡電子錢包的余額更新均采用終端發起同步。

      1.3.3.系統發起同步

      后臺賬戶的支付方式除了手機黔通公交卡外,還支持其他方式的在線支付方式(例如通過網頁支付等),這種情況下需要系統發起同步,以通知手機黔通公交卡后臺賬戶余額發生變化。

      1.4 脫機使用場景

      脫機使用場景是指手機和終端同時處于脫機狀態――手機無法聯機到后臺,終端也無法聯機到后臺。例如,脫機的手機黔通公交卡在公交POS機上使用。

      由于不同同步機制造成的賬戶數據不同步(例如客戶使用在線賬戶通過網頁支付,余額發生變化,但同步到手機失敗,這時手機上的余額與后臺的余額不一致),這種情況下手機的余額與后臺賬戶余額的數據可能有較大出入,有惡意透支的風險。因此,手機脫機使用時,設置“脫機消費限額”――脫機情況手機支付的最大限額,以降低資金風險。

      例如,設置“脫機消費限額”為100.

      如果手機一直脫機,最大消費金額為100;

      如果手機脫機消費的余額還剩下20,手機聯機并且數據同步成功后,“脫機消費限額”重新設置為100;

      手機脫機消費余額為0后,聯機同步(手機自身、客服中心等)成功后,“脫機消費限額”重新設置為100。

      對于部分實名制并且綁定了信用卡的高端客戶,可以考慮授權一定程度的額度進行交易。在規范的框架內可以使用“小額復合消費的透支限額”或者“脫機借貸記流程中的累計脫機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實現。

      對于上述兩種方式中任何一種的實現都需要POS流程進行單獨的修改。

      1.5 聯機使用場景

      聯機使用場景是指手機聯機或終端處于聯機。

      在聯機模式下,手機和終端需要將手機黔通公交卡在脫機模式下的消費明細同步到后臺,并且同步賬戶余額與手機電子錢包的余額。同步發起可由手機或終端之一或同步發起。

      2 基于藍牙卡的手機支付模式

      2.1 蘋果藍牙卡

      現在市場上的主流機型主要為蘋果和安卓兩大陣營。

      蘋果對于支付和NFC的態度比較封閉,NFC相關接口都在蘋果的控制之下,第三方App無法對其進行任何改動和使用(不論是作為卡片還是讀卡器)。這就意味著如果要在蘋果手機上實現移動支付則必須依賴外設進行。

      現有的解決方案一般是使用外置的手環、手表和異形卡等設備進行非接觸交易,通過藍牙4.0接口連接手機和外設并使用APP對其進行操作。

      通過在藍牙卡中增加GPS模塊,通過手機APP俘獲GPS信息,以滿足老人、小孩行動軌跡的追蹤和查看。

      2.1.1 標準藍牙卡

      制作標準大小左右的實體卡,內部含有藍牙4.0芯片、射頻模塊,手機通過藍牙與卡配對后通信,通過手機APP實現空中發卡、圈存等功能。

      2.1.2 手環卡

      可穿戴設備手環中含有藍牙4.0芯片以及射頻模塊,實現機制與標準藍牙卡相同。

      2.1.3 手表卡

      手表中含有藍牙4.0芯片以及射頻模塊,實現機制與標準藍牙卡相同。

      2.1.4 鑰匙鏈

      鑰匙鏈中含有藍牙4.0芯片以及射頻模塊,實現機制與標準藍牙卡相同。

      2.2 安卓藍牙卡

      安卓相對于蘋果來說就非常開放,現在主流的三種:

      ?SWP-SIM(和移動運營商進行合作)

      ?全終端(和手機廠商進行合作)

      ?HCE(APP所有者自主可控)

      三種方案各有優劣,針對黔通智聯不想受制于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廠商的現狀,HCE相對于前兩個方案來說是更加適宜的方案。

      當然 ,安卓系統同樣可以使用藍牙4.0連接外設的方式實現。

      2.3 藍牙卡支付方案

      基于藍牙卡的手機支付模式同樣采用HCE(APP所有者自主可控)方案,由移動設備的CPU直接對藍牙卡中的芯片進行讀寫。

      在線支付時,需要移動設備與藍牙卡先配對成功,才能進行支付操作;離線支付時,只需要藍牙卡直接與NFC射頻讀卡模塊接觸即可完成支付。

      在使用藍牙卡的支付模式中,同樣采用HCE的優化方案來加強數據安全性。

      3 脫機消費交易流程

      HCE模擬卡脫機消費交易流程主要涉及客戶端和消費終端兩部分。大致的交易流程如下:

      前置條件:

      (1)用戶將客戶端APP激活

      交易流程:

      (1)由終端發起交易請求;

      (2)客戶端發送token給終端;

      (3)終端判斷客戶端token的有效性;

      (4)客戶端判斷是否支持此處交易(判斷應用密鑰、余額等);

      (5)終端生成MAC1供客戶端進行身份確認;

      (6)客戶端確認終端身份后,進行扣費并產生MAC2供終端驗證;

      (7)終端驗證MAC2通過后,記錄交易記錄,結束交易。

      4 結語

      本項目研究了基于安卓HCE架構的手機支付模式、基于藍牙卡的手機支付模式。這兩種手機支付模式主要問題都集中在脫機支付時的安全性上,存放在HCE中的安全數據可能被非法讀取,用于卡片的復制、數據覆蓋等,有不可控制的偽卡風險。

      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第三方移動支付;科技接受模型;主觀規范;形象;網絡外部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71

      [中圖分類號] F7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8- 0116- 04

      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支付市場經歷著移動化發展的趨勢,一些成功占領互聯網支付市場的電子支付企業,進入移動支付市場,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目前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首先推出了支付寶錢包,擁有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社會化媒體――微信,與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聯合推出了微信支付。此外,還有銀聯、快錢、卡拉卡、易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也紛紛推出移動支付業務,加入到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戰中。這些由第三方平臺推出的移動支付業務,與其他移動支付方式相比,不僅可以大大提升用戶信息體驗感受,而且可以給用戶創造新的盈利模式,并提高電子商務服務商的市場收益。但是由于第三方移動支付是一種新型的移動支付方式,還沒有被大眾廣泛接受,因此針對第三方移動支付探討影響用戶采納的因素有一定實用價值。

      技術接受模型被認為是信息系統采納研究領域最廣泛使用的理論,對用戶采納意愿有很好的解釋能力。但是,技術接受模型只對組織內部員工的接受具有很好的解釋作用,模型僅涉及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兩個外部變量,解釋力度不足。在移動支付的研究方面,對籠統的移動支付采納研究較多,針對某一具體移動支付模式的用戶采納研究很少,由于不同移動支付應用模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對具體的支付模式的用戶采納研究是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針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特點,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礎之上,加入社會影響因素(主觀規范和形象)和網絡外部性因素,建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用戶采納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1 理論與假設

      1.1 技術接受理論

      Davis(1989)最早提出了TAM理論,認為當一個人對新技術的態度越積極,他使用該新技術的意愿也將越強。該模型主要是從用戶對技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兩個方面分析影響用戶接受信息技術的過程。當使用者感知到新技術產品的有用性越高,越容易使用,他對該產品的使用態度也將越積極。此外,Davis還認為,感知易用性會影響感知有用性,但感知有用性對感知易用性的影響不大。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1: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業務的使用態度對使用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業務感知有用性對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3: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業務感知易用性對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4: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業務感知易用性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1.2 主觀規范

      主觀規范,指的是個人感知到對其重要的人(如親朋好友)認為他/她是否應該采取某種行為,根據理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科技接受模型等理論,主觀規范對使用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信息技術領域,一些學者證實了主觀規范會顯著影響用戶的使用意愿。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5:主觀規范對消費者的移動支付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6:主觀規范對消費者的感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H7:主觀規范對消費者的感知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1.3 形象

      形象指用戶采納某項創新技術時,感知其個人形象和地位的提高程度。研究發現,若消費者認為使用某種技術能提高自身在公眾中的地位與形象,那么對這種技術的使用意愿也將提高。本文認為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對消費者感知的形象提升,將會對消費者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態度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8:形象對消費者的移動支付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9:形象對消費者的感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H10:形象對消費者的感知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1.4 網絡外部性

      Katz,Shapiro(1985)和ROHLF(1974)用網絡外部性理論來解釋產品的價值與使用產品的用戶數量緊密相關這一現象。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絡外部性。在信息系統領域,用戶對數量的安全感更為強烈。本文參考Wang(2005)的觀點,用感知的用戶數量來代替實際用戶數量,認為感知的用戶數量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意愿有直接的正向影響,也會通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間接對使用意愿產生影響。

      H11:網絡外部性對消費者的感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H12:網絡外部性對消費者的感知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H13:網絡外部性對消費者的移動支付使用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初步構建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2 研究設計

      2.1 變量測量

      為確保變量測量的科學性,本文設計的量表都來源于已有文獻,且經過多次使用。并根據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研究背景進行了適應性的修改,使之更符合本研究的需要。在正式調查之前,我們首先對本校師生發放了預測問卷,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進行增減和修改題項,最終形成正式問卷。本文中所有的變量均采用Likert 5級量表,被測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在1~5之間進行選擇,其中陳述的“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對應1~5的分值。

      2.2 數據收集

      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用戶分布十分廣泛,由于本調查的時間、精力和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對全國范圍內的用戶進行調查不具有可行性。考慮到問卷的回收率以及時間限制,本文采用了網絡調查的方式。調查問卷首先在專業調查網站“問卷星”上。然后通社會化媒體(主要是微博、微信等)邀請用戶填答。正式研究在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間,為期3個月,總共發放了360份問卷。剔除問卷填答不完整、有遺漏項、 數據范圍(大于80%)相同、有前后矛盾的答案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37份,問卷有效率為65.8%。

      2.3 數據分析

      2.3.1 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使用SPSS 17.0軟件對調查樣本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樣本的個人特征情況分布見表1。

      2.3.2 信度與效度分析

      信度檢驗,通常使用Cronbach a系數和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來進行衡量。一般認為,Cronbach’s α在0.7以上、組合信度(CR)在0.6以上是可以接受的。本文運用 SmarPLS 2.0軟件來進行信度分析,從表2可以看到樣本中各因子的Cronbach’s α值和組合信度(CR)均大于0.8,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效度可以分為收斂效度與區別效度,收斂效度的評估標準是:①所有的標準化載荷系數(Factor Loading)要大于0.5且達到顯著水平;②各個變量的平均抽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要大于0.5。區別效度的評估標準是:各潛變量的AVE的平方根大于該潛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本文運用 SmarPLS 2.0軟件來進行效度分析,結果見表2,各變量在對應因子上的標準化載荷系數均大于0.7,各變量的平均抽取方差均高于0.6,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表3對角線上黑體數字顯示的各個變量AVE平方根均大于相應的相關系數,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別效度。

      2.3.3 模型分析與結

      果討論

      本文運用 SmarPLS 2.0軟件來檢驗模型中的各條路徑假設,結果如圖 2 所示。

      分析結果表明,用戶的使用態度和使用意愿的方差解釋率分別達到53.10%和69.92%,表明模型具有比較強的解釋力度。從路徑系數的顯著性分析,本文提出的13個假設中,7個得到支持。

      使用態度顯著正向影響使用意愿(路徑系數為0.836),H1得到驗證,表明用戶的態度是使用意愿的主要決定因素,其他的因子都通過使用態度對使用意愿發揮作用。

      感知有用性對使用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61),H2得到驗證,說明對用戶的使用態度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感知有用性,這表明感知有用性是最關鍵的因素;感知易用性對使用態度沒有顯著影響,H3沒有得到驗證,原因可能是感知易用性一般在信息技術使用初期對使用意愿的影響比較顯著,而隨著時間的增加,用戶的使用經驗不斷積累,感知易用性對行為意愿的影響會逐漸降低直至消失。目前來說,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研究對象對于移動終端等設備上的應用已經相對熟練,對于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可能并不會覺得太困難;感知易用性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14),對使用態度有間接的影響,H4得到驗證;這表明如果使用者在使用第三方移動支付時感覺困難,那么他可能不會覺得其有用,從而選擇其他的移動支付方式。

      主觀規范對使用態度和感知易用性沒有顯著影響,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影響(路徑系數為0.158),H5和H7沒有得到驗證,H6得到驗證;說明當對用戶重要的人(親朋好友)推薦用戶使用第三方移動支付時,將有助于提升用戶的感知有用性,間接影響其使用意愿。

      形象對使用態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可能是對于第三方移動支付這種實用型產品,用戶在進行采納決策時,不會考慮這種采納行為能否提高他們在公眾中的地位與形象。

      網絡外部性對使用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28),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55),對感知易用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22),H11、H12、H13得到驗證,這一結果說明用戶數量的增加對其他用戶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意愿有顯著的影響。對第三方移動支付來說,如果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使用,那么也會影響其他用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3 對策與建議

      對于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運營商來說,了解影響用戶采納的因素有著很強的實踐意義,根據本研究的結論,為增強用戶對于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使用意愿,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運營商來說,要從用戶的需求和習慣出發,開發能夠提高用戶支付效率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使用戶真正做到隨時隨地可以安全有效進行支付,同時,運營商在開發第三方支付平臺時也要考慮到系統的易用性問題,以方便用戶操作為出發點,提供更易操作的移動終端、更便捷的支付流程,從而能夠間接提高用戶的使用意愿。

      對于新用戶來說,周圍的親人朋友的推薦會影響其對與第三方移動支付有用性的感知,從而影響其采納決策,所以,第三方移動支付運營商可以借助社會化媒體這個平臺來發揮社會影響的引導作用,通過親朋好友的分享與推薦,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的用戶群體;也可以通過一些優惠措施來吸引老用戶帶動新用戶使用第三方移動支付;同時,第三方移動支付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針對目標人群,制定適宜的推廣策略。

      主要參考文獻

      [1]F Davi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13(3): 319-340.

      [2]V Venkatesh,F D Davis.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 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4.

      [3]魯耀斌.基于Trust-TAM的移動服務消費者采納研究[J].信息系統學報,2007(10):46-59.

      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第4篇

      (①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 221008;②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221008)

      (①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Xuzhou 221008,China

      ②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摘要: 文章對移動應用內支付第三方支付方式中平臺接入協議和技術存在的難點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種用于實現應用內支付的聚合支付平臺的設計方法, 整合了目前主流的多種支付渠道,在用戶端界面設計、開發者自服務平臺、平臺服務端設計、SDK設計四個方面進行了設計分析,其目的是降低應用開發者的技術門檻接入難度。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echnology and access protocol in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this paper studies a polymerization payment platform to implement the application within the aggregate payment platform,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mainstream multiple payment channels, and also carries on a detailed elaboration in users´ interface design, developers´ self-service platform, platform server design, and design of the SDK, thus reducing the degree of the difficulty for the developers´ application.

      關鍵詞 : Android;移動應用;IAP;第三方支付;支付平臺

      Key words: Android;mobile application;IAP;third-party payment;payment platform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216-03

      作者簡介:李國慶(1966-),男,江蘇徐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網絡技術;程林鳳(1967-),女,河北樂亭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論、密碼學。

      0 引言

      隨著手機等移動終端進入智能化時代,手機提供給人們的不再只是傳統的電話、短信功能,通過在手機上安裝各種移動應用程序,時刻為人們提供了包括衣食住行等各項服務。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出現更是將移動應用推到了應用的新時代,各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被推上市場,隨之也出現了各種移動應用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平臺得以快速發展及推廣,移動支付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并使用。

      1 IAP(In-App Purchase)應用內支付方式

      縱觀Android應用市場上各類應用或游戲,每一款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盈利模式,有些應用目的是品牌多維度延伸、有些是構建新平臺,但大部分開發者或公司最終希望是通過應用本身獲取一定盈利。其中IAP(In-App Purchase)應用內購買是當前采用較多的一種模式[1]。

      IAP(應用內購買)模式是指用戶不離開應用程序,直接使用應用內綁定的支付渠道進行付費購買,購買成功后自動返回應用。其模式是給予用戶較好的使用體驗,后續讓用戶產生付費,優點是用戶在支付過程中不需離開應用,在支付完成后應用立即開通對應服務,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支付體驗。IAP模式較其它模式而言,在支付計費策略上更靈活,支持的應用類型更廣泛,同時為開發者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當前,IAP支付方式主要有短信支付、直接網銀支付、第三方支付渠道。其中短信支付方式由于屢屢發生的短信詐騙案件和惡意軟件“暗扣”事件,目前應用市場中基本上很少使用;直接網銀支付在用戶體驗上相對第三方支付較差,用戶在使用網銀支付時需每次輸入19位銀行卡號,手機網上銀行的ActiveX控件在移動設備上支持上不夠良好,導致支付過程中出現問題;第三方支付有支付寶、財付通兩種支付平臺,其支付渠道發展迅速,目前基本上已實現了全平臺覆蓋,能夠向用戶提供了快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2 聚合支付平臺設計思路

      從以上三種支付方式分析來看,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IAP支付方式的主要平臺,采取種類主要是接入支付寶等,但是對于開發者而言,此種方式需仔細研究第三方平臺接入協議和技術,增加了開發難度,同時延長了開發周期,已經成為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難題。當前應用內支付的主要架構如圖1。

      聚合支付平臺的提出即為解決這一問題。聚合支付平臺的目標是將多種支付渠道進行整合,包括技術整合——降低開發者接入時的技術門檻;簡化支付流程——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支付界面、提高用戶體驗[2]。聚合支付平臺的架構如圖2。

      通過圖2可以看出,應用APP通過使用平臺SDK與聚合支付平臺集成,聚合平臺實現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互,聚合支付平臺即架起了應用APP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橋梁。APP開發者只需將應用APP在聚合支付平臺上提交申請進行注冊、同時為APP提交申請需開通哪些支付渠道,然后按照SDK要求接入即可。SDK中包含了開發者APP的開通的支付平臺信息等,對于未開通的支付渠道,SDK會自動判斷不顯示給用戶,并且若以后申請開通,可在不修改APP的前提下,SDK將會自動更新。

      為實現上述功能,聚合支付平臺需完成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3-4]:

      ①支付綜合處理平臺:完成APP的認證鑒權,各支付渠道的支付邏輯和接口的封裝;②用戶端界面設計: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支付入口界面,且可根據開發者申請的開通情況自動更新,支持用戶提交問題反饋。③支付數據統計:對于每個APP的支付進行統計,包括記錄APP渠道、支付渠道名稱、商品名稱、商品數量、支付金額等信息。④APP開發者自服務平臺:用于開發者注冊、申請及管理支付渠道,獲取下載平臺SDK、獲取開發者ID、安全檢驗碼及賬單等。⑤平臺SDK設計:SDK包用于分發給APP開發者,APP開發者通過調用SDK中相關API函數顯示支付界面,引導用戶完成支付,最后從SDK中獲取支付結果。

      3 聚合支付平臺的實現

      3.1 用戶端界面設計 聚合支付平臺核心功能是將多種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支付邏輯予以整合,以簡化開發者的接入流程,同時為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支付入口,提高用戶支付體驗。用戶界面設計應遵循一致性和可用性原則,對于移動應用界面設計還應綜合考慮屏幕尺寸大小、用戶易操作性等因素,因此移動應用界面設計還應遵循直觀操作、簡單易用性、即看即點、注重反饋等原則進行精細設計。

      在應用APP內,當用戶點擊購買時彈出的支付入口界面和問題反饋界面設計[5]如圖3和圖4。

      3.2 開發者自服務平臺 開發者自服務平臺是提供給APP開發者自行維護其APP在聚合支付平臺中的信息,包括獲取APP ID和安全檢驗碼,管理開通第三方支付渠道等。開發者在自服務平臺中申請注冊后,即可為多個APP申請開通聚合支付,且可為每個APP指定開通的支付渠道。

      平臺中保存開發者信息包括開發者登錄名、密碼、登錄日志信息、APP名稱、APP ID、APP安全KEY,開通支付渠道名稱、開通開始及結束時間、支付明細信息。開發者自服務平臺功能結構如圖5。

      ①開發者信息管理模塊:此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了開發者注冊、登錄、獲取開發者ID和安全檢驗碼KEY,開發者個人或公司信息管理。②APP管理模塊:此模塊允許開發者在平臺中注冊APP,為APP申請開通第三方支付渠道,及進行APP管理。③支付明細查詢模塊:平臺服務端會對用戶每一筆支付進行記錄,開發者可以在開發者管理平臺即時查詢用戶記錄。④統計報表模塊:管理平臺會按月進行報表輸出,以便開發者與平臺進行按月對賬。

      3.3 平臺服務端設計 平臺服務端是整個平臺中最核心部分,服務端負責APP與第三方支付渠道通信,服務端將各種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支付流程、協議數據進行封裝、簡化,針對不同支儲渠道進行二次封裝為統一的支付接口提供給APP開發者[6-7]。服務端與APP交互流程如圖6。

      應用APP與平臺服務端交互的流程總體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始化認證階段。

      應用APP使用平臺下發的SDK完成支付的所有工作。APP在支付時的初始化即調用SDK中初始化函數來完成。APP在初始化時指定APP ID和安全檢驗碼,SDK開發包將此信息發送到平臺服務端進行驗證,判斷此信息是否正確。若驗證成功則返回認證令牌Token給APP,此令牌作為后續支付的依據。令牌由平臺服務端生成并在服務端注冊,設置有效期。平臺服務端授權的令牌作為接入平臺的支付標識。此令牌不會發送給第三方渠道,對于類似Paypal貝寶、Alipay支付寶等支付時返回的令牌信息在聚合支付平臺中向APP開發者是透明的。

      在認證通信協議上,平臺采用HTTP協議,數據采用JSON格式。JSON格式是目前互聯網應用中使用最廣泛的數據格式之一,其具有跨平臺、體積小、可讀性好等優點。應用APP認證時向平臺服務端發送的數據格式為:

      第二階段:應用APP發送支付請求及處理階段。

      在經過認證獲取服務端授權令牌后,應用APP可以向服務端發送支付請求。對于應用內支付而言,其支付請求大多為游戲內道具、關卡等;對于普通應用而言,其可能為某項服務(打印服務,圖片處理服務等)。發送支付請求時可以單筆或多筆發送,服務端自動匯總結算[8]。

      支付請求發送數據格式為:

      平臺服務端在收到支付請求后,其處理流程如圖7。

      ①服務端首選取出APP發送的授權令牌,從服務端緩存中驗證此信息是否為有效令牌。若不是有效令牌,則返回錯誤信息至APP。②獲取支付渠道參數,到服務端數據庫中驗證APP是否開通此渠道,若未開通則返回錯誤信息至APP。③獲取支付明細信息,包括產品名稱、金額、貨幣類型。服務端收到此數據后封裝為支付渠道所需格式發送到第三方支付平臺。④用戶完成支付。由于不同支付渠道要求支付方式不同,此部分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在手機瀏覽器完成支付,由于目前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會渠道更加注重支付安全性,因此要求用戶必須在其官方網站上完成支付整個流程,對于此種方式SDK將返回一個瀏覽器對象(Android中為WebClient對象)給應用APP,用戶在支付過程中SDK會監控進度,待完成后將第三方支付平臺返回的支付結果(支付狀態、訂單號等)傳給應用APP,APP再進行后續業務處理,平臺服務端同時再回調APP服務端程序發送支付結果。第二種情況為不使用瀏覽器,直接由平臺服務端與第三方支付服務端進行通信交互,支付完成后獲取支付結果返回給APP,同時回調APP服務端程序[9]。

      3.4 SDK設計 SDK開發包是聚合支付平臺核心部分之一,開發者在管理平臺下載包含其自身標識的開發包(SDK最終封裝形式為jar文件),將其打包至APP中。開發者調用SDK中認證和支付API完成支付功能開發。SDK開發包的結構如圖8。

      SDK開發包在架構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10]。

      ①基礎API:提供了數據加密算法、系統常量、字符串處理等工具類。②用戶界面API:提供統一的用戶支付選擇界面,問題反饋界面。③支付邏輯封裝API:此部分是SDK開發中核心內容,SDK中所封裝的支付邏輯為不同第三方支付的簡化后的支付流程,不包括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交互的數據內容,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交互的數據由平臺服務端發送。④前置接口API:這部分內容由APP開發者調用,前置API封裝了聚合支付在使用時的整個流程,從初始化認證到最終獲取用戶支付結果的全過程。

      4 結束語

      本文研究和討論了一種用于在APP應用內進行支付的聚合支付平臺,其目的是將目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進行整合,從而降低APP開發者實現移動支付時的難度。從應用范圍來看,Android應用市場和游戲推廣公司兩者都擁有大量的移動應用資源,而且都依靠其線上或線下渠道進行推廣,特別是游戲類應用是本平臺的典型應用場合,Android移動應用內聚合支付平臺的開發為上述公司目標用戶提供了良好的應用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軍偉,谷瑞軍.一種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中心的移動商務支付模型[J].華金金融電腦,2008,16(7).

      [2]黃言態,錢碩.移動支付平臺的設計及實現[J].農業網絡信息,2009(5).

      [3]鄒杰.基于Android的移動支付客戶端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1.

      [4]熊水柔.基于Android系統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2.

      [5]范榮真.基于WAP的手機支付平臺研究[J].華南金融電腦,2010(03).

      [6]殷舒.面向移動支付業務領域的軟件框架設計和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09.

      [7]張周群.第三方安全支付平臺設計與實現[D].復旦大學,2008.

      [8]王會進,古鵬程.一種基于J2ME的移動支付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07(01).

      移動支付的意義范文第5篇

      現金支付實際是個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如果換算成費率的話,完全不低于當前市面上所有的電子支付手段。原因包括:假幣殘幣風險,現金保管風險,員工人力成本高(收銀過程煩瑣,清點儲存問題,兌零問題)。之所以現金支付還是主流,主要是因為顧客的支付習慣。

      2013年12月23日,美宜佳成為首家上線支付寶錢包條碼支付的便利店連鎖店,用戶打開支付寶錢包客戶端,亮出條碼,店員用掃描槍掃一下,完成付款。

      這個合作很打動我們的一個點是,沒什么成本。不需要加硬件,掃碼槍我們本來就有。我們做的只是在收銀系統上進行小的軟件改動。從開始對接到完成,兩周時間就完成了。

      收益方面,這種方式不需要找零、簽名,收銀效率能提高一倍。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是實時到賬的,比銀聯刷卡支付的T+1到賬還要快,可以提高門店到總部的現金歸集效率。費率方面,現在推廣期免費,未來即使收取費率,相信也不會高過銀聯。

      一個月下來,單日成功交易筆數超過1萬筆,增長很快,但分攤到5000多家門店,這個數字還是很小。雖然廣東地區支付寶錢包客戶已經有1300萬,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裝,或者裝了不會用。條碼支付在支付寶錢包里入口位置不如余額寶、轉賬這些這么顯著,加之比較新,要喚醒用戶對這個功能的認識,還需要一個不短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克服用戶對于手機支付安全性的不安心理。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亚洲天堂中文资源|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