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糧食安全專題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0 月11 日,由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世界農場保護協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14 中國動物福利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在論壇上舉行了福利養殖金豬獎頒獎儀式,北京清泉灣養豬有限公司、江蘇省東海種豬場等13 家企業從全國近百家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福利養殖金豬獎”。另外,福利養殖金雞獎、福利養殖金羊獎同時啟動,ICCAW 執行會長席春玲談到,獎項的開啟將會鼓勵中國更多的養殖企業加入到農場動物福利的養殖隊伍中,促進中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福利養殖金豬獎”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非政府組織——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創立的獎項,“好農場”系列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廣豬福利有突出貢獻的生產、加工、銷售企業,目前在歐盟已有超過600 家國際大型企業獲獎。
2013 年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與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合作,將“金豬獎”引入中國,首次在國內企業中評選“福利養殖金豬獎”,旨在鼓勵中國畜牧企業發展福利養殖,增強企業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什么是動物福利?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每幾分鐘里就有人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致病,食品安全不僅是中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困擾人類健康的嚴重問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等,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5 000人因食品安全問體而感染致病,投入超過40 億醫療資料用于有關問題的救助。最近越來越多的人畜共患病出現,包括SRAS、豬流感等都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因此,越來越多的政府和組織,包括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聯合國糧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都在關注人畜共患病和動物健康與福利,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起草了在農業領域的負責投資原則:支持動物健康與福利促進生產效率,產品質量與安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IOE)也提出了動物福利指導性原則,其中重點強調動物健康與動物福利之間的重要關系,人類要承擔照顧動物的義務,保證他們的福利,而提高農場動物福利就可以促進生產效率,保證食品安全,從而提高企業經濟利益。
不健康或者說亞健康的動物進入到我們的人類食物鏈中,就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所以動物的福利與食品安全是有密切的聯系的,所以說保證動物福利,給它們良好的養殖環境,就是保證人類的食品安全。除了養殖環境,在活體動物的運輸和屠宰中也要注重動物的福利,因為運輸途中導致動物應激,會增加動物對感染和傳染性的易感性,增加動物間的接觸以及疾病的傳播,為了減少疾病的傳播,我們應當減少活體動物運輸的數量以及距離。還有在動物運輸和屠宰中要小心處理動物的糞便,因為糞便中的大腸桿菌可能導致肉被污染最終使人類感染。
如何保證動物福利,比如減少活體運輸數量就要增加卡車數量,縮短運輸距離就要在養殖場周圍建立屠宰場,這樣就能避免運輸活體動物,從而減少動物應激,但這些措施就要增加成本,但可以讓動物的健康得到保障,前歐洲健康及消費者保護專員David Byrme 說過“雖然從短期來看成本較高,但從促進生物安全以及動物健康等長期受益來看,未來必將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
另一方面,就經濟角度來說,農場提高動物福利,動物疾病減少,就可以減少飼養成本,在售賣時因為肉質質量好、健康,銷售量高、價格也高,在提高動物福利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增加了經濟效益。
論壇邀請了,來自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國際活動總監史蒂夫·麥基佛、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EO菲利普·林伯瑞、韓國國立忠北大學教授宋萬康、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人道可持續性農場項目亞太區項目經理羅伯·格雷戈里、英國Midland公司總經理馬丁·巴克、宜家可持續發展經理安德斯·蘭納森,分別就《幫助動物、幫助人類——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為什么動物福利對中國社會至關重要》、《韓國肉牛產業的成功之道》、《中國高福利養豬——把夢想變成現實》、《英國福利養殖之道——福利養殖與企業利潤的雙贏》、《利益群體的參與是提高動物福利標準的關鍵》等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專題報告使更多企業了解了福利養殖和畜禽產品安全質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關系。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農業抗災減災成效突出。全市共投入冬季農業開發資金1518萬元,完成冬農開發392萬畝,超計劃4.5%。由于特大雨雪凌凍災害影響,346萬畝農作物受災,占種植面積的88%。災情發生后,全市農業系統緊急動員,全力開展抗災減災工作,一是迅速深入災區了解災情及時向省、市匯報,由于災情匯報及時,爭取了中央和省級救災資金3400萬元;二是及時印發了“*市糧食作物災后恢復重建方案”等六個技術方案,并先后派出7個技術指導服務組,對各地的災后恢復、春耕生產工作進行督促指導。抗災減災取得了明顯成效,春糧食損失由預期的70%降至為27%;小春油菜籽損失由預期的72%降至為14.1%。
2.糧油生產穩步增長。據農業部門統計,全市糧食作物播種820萬畝,比去年的775萬畝增加45萬畝,增5.8%;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達22.55億公斤,比去年的21.97億公斤增加5800萬公斤,增2.6%。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06萬畝,產量2.24億公斤;秋糧播種面積614萬畝,產量20.3億公斤;油料種植76萬畝,產量達7774萬公斤。全市八項重點農業科技措施的推廣961萬畝,比去年的916萬畝增5%。全市種植業實現產值92.6億元,比去年的80.6億元增加12億元,增15%。種植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1元。
3.特色產業規模效益同步增長。全市特色產業種植276.5萬畝,比去年的252萬畝增加24.5萬畝,增9.7%,特色產業產值46.58億元,比去年的32.75億元增加13.8億元,增42%。其中:蔬菜178.8萬畝,產值27.9億元(含辣椒32.5萬畝,產量3.2億公斤,產值3.2億元;生姜23.5萬畝,產量3億公斤,產值3.9億元;秋冬馬鈴薯65.8萬畝,產量7.9億公斤,產值5.9億元;食用菌120萬平方米,產值0.8億元;其它蔬菜57萬畝,產量8.6億公斤,產值10.5億元)。蠶桑25.1萬畝,產繭量1230萬公斤,綜合產值3.1億元。魔芋17萬畝,產量3.3億公斤,產值4.7億元。花卉種植17.2萬畝,產值2.9億元(含萬壽菊15.7萬畝,產量2.3億公斤,產值1.38億元;鮮切花1.5萬畝,產鮮花6億枝,產值1.52億元)。中藥材12萬畝,產值2.15億元。水產養殖面積26.4萬畝,水產品產量6.2萬噸,產值5.8億元。全市農業六大特色產業較好地完成了年度規劃目標任務。
4.農村勞務產業進一步壯大。全市新增轉移就業人數達11.2萬人,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達125萬人。教育培訓完成223062人,其中,職業學歷教育完成8936人,職業技能培訓27029人,實用技術培訓138480人,陽光工程引導性培訓完成48617人,培訓后轉移就業人數達67339人,預計*年轉移就業總收入將突破百億元。
5.科技樣板工程示范活動成效明顯。結合全國“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市農業局提出并廣泛開展“科技樣板工程示范年”活動。全市共建立了46片糧經作物“百千萬”高產創建示范區21.6萬畝,示范區共涉及27個鄉鎮、46個行政村,農戶2萬戶、受益群眾7萬多人,實現了各級有樣板、每個產業有樣板。在高產創建活動中,全市農業系統廣大科技人員以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為核心,將高產創建與良田良制、良種良法、農機農藝有機結合,做到“三定三配套”,即:定標準,定產量,定人員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措施集成配套,科技人員的工作績效獎懲配套。狠抓高產攻關示范建設,實現了高產示范區良種覆蓋率100%,測土配方施肥100%,科技措施普及100%,使全市糧經作物單產取得了新的突破,帶動全市大面積糧經作物增產增收。
6.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一是龍頭企業引進培育成績突出。全市引進了一批投資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了全市零的突破。二是龍頭企業經營情況良好。全市87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產值185522萬元,銷售收入226111萬元,利稅總額10137萬元,上交稅金3472.24萬元,凈利潤7568.48萬元;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加工222268噸,實現產值108200萬元,出口創匯1108萬美元。三是品牌培育及市場開拓成效顯著。宣威市宣泰火腿有限公司生產的宣泰牌宣威火腿被認定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填補了全市無國家級名牌農產品的空白。四是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運行良好。萬壽菊種植項目和羅非魚養殖項目順利通過省市驗收,沾益、羅平兩縣申報農業部“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項目獲得批準。
(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1.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全市累計新建高穩農田約188萬畝。完成2006年省級下達的1萬畝高穩產農田建設項目和1.5萬畝糧食安全綜合示范區項目,2.5萬畝高穩農田建設和糧食安全綜合示范區建設項目順利實施,會澤縣以工代賑項目和國債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成高穩農田1.07萬畝。成功申報*年重點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完成《*市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規劃》編制工作。
2.農業機械化邁出新步伐。一是農業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全市爭取到中央財政購機補貼資金970萬元,帶動農民投資2235萬元,受益農戶2000戶,新增農機總值3800萬元。全市農業機械總值達11億元,比上年增加0.5億元,增長4.2%;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2億瓦特,比上年增加0.3億瓦特,增長4.7%。全市有大中型拖拉機7968臺,微耕機4881臺,聯合收割機109臺,農用載重汽車5049輛、農副產品加工機械41572臺排灌動機械13945臺。二是農機作業量明顯增長。機械耕耙完成215萬畝,比上年增長11.6%;機械播種11萬畝,比上年增長0.9%;機電灌溉43萬畝,比上年增長17%,機械收獲11萬畝,比上年增長20.9%。三是產業與農機配套快速推進。市煙草公司累計投入農機補貼1000萬元,補貼農戶購買大型拖拉機200臺,旋耕起壟機100臺,烤煙移栽機20臺,加快了產業與農機配套發展的步伐。
(三)科技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一是科研合作不斷深化。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云南農業大學開展了玉米品種多點試驗研究、玉米良種培育協作、新品種抗性鑒定評價協作,搭建起較高水平的院所校合作平臺。
二是良種選育有新突破。5個玉米新品種進入國家玉米品比試驗,引進30多個玉米新品種開展試種鑒定和區域性試驗,承擔國家級試驗品種138個,省級試驗玉米品種39個,市級試驗品種191個。推薦5個玉米品種報請省級審定,篩選出3個有苗頭和推廣前景的油菜新品種。全市農作物新品種試種鑒定、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規范性、有效性和代表性均較高,在省內具有較好的輻射帶動效應。鹽溶蛋白電泳技術成功應用于鑒定玉米種子純度,水稻花培育種工作有序進行。開展不育化制種和霧培法生產馬鈴薯原原種技術的嘗試取得初步成功。
三是科技應用與創新并舉。糧油生產重點推廣八項科技措施,特色產業力求創新和突破。萬壽菊:科技與產業配套不斷加強。開展了新品種選育、肥料配比試驗、栽培密度試驗、熟制改革等工作,可望選育出抗倒伏的矮化品種和生育期短的品種,引進了5個優良新品種,篩選出更加合理的栽培密度和肥料配比,并初步掌握了種植兩季萬壽菊可行性技術;魔芋:開展了軟腐病防治試驗,初步篩選出了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施藥時間和最佳種植種球。完成了10萬粒魔芋原種繁育工作,為一級種芋繁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是測土配方施肥全面展開。制定54個施肥配方,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02萬畝,制定54個施肥配方,建成化驗室1849平方米,分析土樣和植株樣7614個,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試驗312組和新型肥料試驗60余組。五是農業科教工作取得新成效。宣威、會澤、陸良、富源獲準*年部級新型農民培訓項目。
(四)農村經營管理穩步推進
一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穩定。引導農戶自愿互換、鼓勵實行規模生產,簽訂土地流轉合同9944份,同比增加40%;流轉面積達4.83萬畝,同比增加2.17萬畝。二是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全市共獲中央、省農資綜合補貼、玉米良種補貼、水稻良種補貼、購機補貼、37668.39萬元,人均71元。三是農村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農村財務委托制全面鋪開,實行“雙代管”的鄉(鎮)和會計集中辦公的鄉(鎮)突破100個,農村村務透明度明顯增強,村民委員會全面開展了正常的村務公開工作。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發展。至今已有35家合作社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五是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成效明顯。18個村實施省級財政扶持發展集體經濟項目,58個村啟動村容村貌整治項目。
(五)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
“三品”認證有新進展。77個產地獲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證書,*年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18個,比上年增8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認證40個,比上年增18個,產地面積達353萬畝,累計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16個;綠色食品認證19個,比上年增1個,有機食品認證5個,比上年增5個。
(六)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強
農業信息工作取得新成效。圍繞宣傳政策、落實措施、生產發展等方面,共報送農業綜合信息1388條,被各級采用544條。三是以“農信通”為載體,共農業短信1548條,推進了農業信息入戶工作。合作制作“珠源大地”電視專題8期,農業工作宣傳力度明顯加大,宣傳渠道進一步拓寬。
“數字鄉村”工程建設成果進一步鞏固。開展上傳視頻文件試點工作,各縣網頁視頻文件陸續上傳,“數字鄉村”平臺作用進一步發揮。各地通過已建成的信息網絡交流平臺,本地產業、特色產品等信息,宣傳了產業發展,提供了供求信息,提高了農產品的知名度,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流通渠道,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七)依法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加強農資監管。開展農資打假行動,查獲假劣農藥7.3噸,查處違法種子30130公斤,查獲假劣肥料454.6噸,立案查處132件,挽回經濟損失百萬元。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普及相關法律法規、識別假劣農資、科學使用農資等有關知識。啟動“12316”農業公益投訴電話試點工作,做好毒鼠強和高度高殘留農藥的監管工作。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整治工作,對蔬菜基地、農貿市場、超市、批發市場及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抽樣監測、不定期抽檢,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控制在指標以內。三是加強漁政執法管理。認真查處漁業污染事故。受理并妥善處理了漁業污染案件15起,維護了漁民利益。開展漁業安全生產百日督察專項行動,加強漁業船舶監管,保障漁業安全生產。四是加強農機監理。培訓了46名農機執法人員和32758名農機從業人員,加大了農機年檢工作力度,開展了安全生產百日督查、農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和“農機安全示范”、“安全生產月”活動,組織了農機安全大檢查、農機監理執法檢查。農機事故率、重傷率、死亡率控制在省、市下達的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范圍內。五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開展了稻飛虱、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粘蟲、馬鈴薯晚疫病等病蟲害監測,共病蟲害簡報69期,完成100萬畝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任務。完成植物及植物產品調運檢疫1560批次,18萬噸,產地檢疫20.56萬噸。六是農業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扎實推進。沼氣池建設完成4861戶,占13.8%。組織申報2009年度“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26424戶,鄉村服務網點80個,聯戶沼氣池3個,大型沼氣池建設項目6個。完成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農業外來入侵生物調查、農產品產地安全質量狀況及產地周邊重點污染源展開調查,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業源的普查。
(八)部門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工作穩步推進。積極穩妥開展試點工作,各試點單位把科技人員的工資、獎勵、職稱與產業發展掛鉤,通過明確職責,考核獎懲,提高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深入開展。制定了*市農業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方案,召開了全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動員大會和局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和專題報告會。領導干部撰寫心得體會64篇,全局職工廣泛參與學習討論,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新的理解新的認識。
關鍵詞: 北辰區;耕地地力評價;數據處理
中圖分類號:F323.2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16
Data Processing for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of Beichen District
LV Xiong-jie1, SONG Zhi-wen1, WANG Jian-chun1, LI Feng-ju1, XU Lian-gang2, LU Bao-an2, HAN Shi-hong2, ZHANG Wei2
(1.Information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2.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Bureau of Beichen District , Tianjin 300400 , China)
Abstract: Taking Beiche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cessing of data for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detailedly, including the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f data, the rectifying and the digitizing of maps, the making and evaluating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ell map.
Key words: Beichen district;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data processing
耕地地力評價是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數據,挖掘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和近年來土壤監測等在內的歷史數據,摸清耕地生產潛力、土壤障礙因素,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和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對不同尺度或區域的耕地的基礎地力(耕地養分狀況、肥力狀況、地力狀況)進行評價,并開展成果應用[1]。
耕地地力評價是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摸清耕地資源狀況,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為耕地質量建設、指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施肥、糧食安全生產提供科技支撐和決策依據。為政府部門進行耕地管理和農業決策提供技術信息支持,為農業結構調整、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低產田改造、修復土壤等提供科學依據[2-4]。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作為天津市北辰區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技術依托單位,承擔了耕地地力評價基礎數據的處理工作,筆者將詳細介紹工作流程及步驟。
1 數據來源
以北辰區土地利用現狀圖(最新)、行政區劃圖(最新)、北辰區土壤圖(1982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圖件)[5]作為北辰區耕地地力評價的基礎圖件[6]。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數據來自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中北辰區采集的1 798個樣點分析數據(測土配方施肥采樣地塊基本情況調查表和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測試結果匯總表)。
2 數據處理
由于收集到的行政區劃圖、土壤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都是紙質的,首先需要對圖件進行掃描。掃描分辨率設置為300dpi以上,彩色圖采用24位真彩色,保存為柵格圖片,TIF、JPG等格式均可。然后在Arcmap中利用Georeferencing模塊分別對這些柵格圖片進行幾何校正和屏幕數字化。下面分別詳細介紹土壤圖、行政區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以及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的處理過程。
2.1 土壤圖、行政區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處理
利用掃描好的土壤圖4個頂點的經緯度坐標(都轉換成以度為單位)對該圖進行幾何校正,然后進行屏幕數字化。給數字化的矢量圖層增加一個屬性字段“代碼”,按照土壤圖圖例給每一個圖斑輸入代碼。在Excel中建立一個DBF文件,包含“代碼”和“土種名稱”見表1。土壤圖數字化完成以后,在Arcmap中將矢量圖與表1通過共有屬性字段“代碼”進行關聯,從而完成土壤圖的處理工作。
行政區劃圖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圖的配準和數字化過程跟土壤圖類似,在此不再贅述。北辰區行政區劃圖見圖1,由北辰區行政區劃圖合并鄉鎮界線可以得到北辰區轄區邊界圖;北辰區土地利用現狀圖見圖2,在Arcmap中設置提取條件為“地類名稱” = ‘一般耕地’ OR“地類名稱”=‘園地’OR“地類名稱”=‘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可以得到農用地地塊圖,設置提取條件為NOT (“地類名稱”= ‘一般耕地’OR“地類名稱”= ‘園地’OR“地類名稱”=‘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可以得到非農用地地塊圖。
2.2 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處理
在Excel中將測土配方施肥采樣地塊基本情況調查表另存為DBF4文件,然后在Arcmap中加載該DBF4文件,單擊“Tools”菜單下的“add XY Data”,指定X Field為東經,Y Field為北緯,顯示北辰區耕地地力調查點的位置,輸出成Shapefile格式文件得到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此時的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還不包含土壤測試結果。將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測試結果匯總表另存為DBF4文件,在Arcmap中通過共有屬性字段“統一編號”,將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與DBF4文件關聯起來,得到完整的包含土壤測試結果的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
2.3 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處理
2.3.1 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制作 用土壤圖(土種)與行政區劃圖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圖疊加產生的圖斑作為耕地地力評價的基本單元,這樣形成的評價單元空間界線及行政隸屬關系明確,地面類型及土壤類型一致,利用方式及耕作方法基本相同,這樣得出的評價結果不僅可應用于農業布局規劃等農業決策,還可用于指導生產實際的農事操作,為測土配方施肥及實施精準農業奠定良好的基礎[7-8]。
根據北辰區實際情況,在土壤圖中剔除水域;從土地利用現狀圖中提取一般耕地、園地、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得到農用地地塊圖;對土壤圖、農用地地塊圖和行政區劃圖疊加求交集得到北辰區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北辰區共劃分為611個評價單元。
2.3.2 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賦值 利用ARC/INFO的地統計分析模塊(Geostatistical Analyst),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對耕地地力調查點位圖中的屬性字段: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灌溉保證率、耕層含鹽量、耕層厚度、潛水埋深、pH值、電導率、全氮、堿解氮、緩效鉀、有效鐵、有效錳、有效銅、有效鋅、水溶態硼、有效硫,進行空間插值,將這些離散點數據插值形成連續的表面(柵格數據)[9],再利用ARC/INFO的空間分析模塊(Spatial Analyst)中的區域統計 (Zonal Statistics) 方法以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來統計這些柵格數據,即可獲得相應的屬性數據。
最后按照《縣級農業專業圖件制作規范》要求,分別對土壤圖、行政區劃圖、轄區邊界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農用地地塊圖、非農用地地塊圖、耕地地力調查點點位圖以及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進行投影變換,都統一到Beijing_1954_GK_Zone_
20N坐標系下,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基礎數據的處理工作。
3 小 結
耕地地力評價基礎數據的處理,是以“3S”技術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調查分析田間試驗數據、土壤監測數據以及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為建立規范的縣域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和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是進行耕地地力評價的前期工作,將為指導農民科學施肥、耕地改良利用及種植業合理布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成武縣農業局. 成武縣耕地地力評價與測土配方施肥專題報告[EB/OL]. (2011-11-10) 省略/news_view.asp?id=67&csub=測土施肥.
[2] 天津市武清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天津市武清區耕地地力評價圓滿通過專家組驗收[EB/OL]. (2011-11-10) 省略.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1400.
[3] 舒錕,何騰兵,王仕,等. 基于耕地地力評價的基本農田調整研究――以貴州省金沙縣城關鎮為例[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2):42-46.
[4] 朱靜華,王正祥,黃峰. 土壤養分狀況系統研究法在土壤診斷施肥中的應用[J]. 天津農業科學,1999,5(3):36-41.
[5] 北郊區農業區劃委員會土壤普查辦公室.天津市北郊區土壤普查成果圖[M]. 天津:北郊區農業區劃委員會土壤普查辦公室,1981.
[6] 田有國,辛景樹,栗鐵申,等.耕地地力評價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7] 張炳寧,彭世琪,張月平,等.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字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