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型網絡建設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信息化工作也不斷深入開展。農民對上網的需求越來越大,農村WLAN無線網的覆蓋率也逐步增大,農村寬帶建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農村地形復雜、地域范圍廣,WLAN無線網的全面覆蓋有一定的難度,為更好建設需要制定農村WLAN無線網建設方案,對于不同類型的農村有相應的建設方案。
二、農村WLAN無線網建設模式
農村的WLAN建設模式主要有WLAN基站和室外大功率AP+CPE2種模式,這兩種模式的選擇由農村的用戶需求和農村自然環境決定。(1)WLAN基站的功率較高、覆蓋范圍廣,主要安裝在基站鐵塔上,根據具體場景的需要,建立Wi-Fi基站和扇區Wi-Fi基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Wi-Fi基站能夠進行波束賦形,而且具備通信指向能力,與發展初期的WLAN網絡相比,解決了初期WLAN網絡易受干擾的問題。(2)室外大功率AP+CPE模式一般用于對網絡需求較高的地區。其工作原理是CPE設備接收安裝在室外的大功率的AP發出的信號,大功率AP+CPE模式實現了農村WLAN網絡的大范圍覆蓋。
三、建設方法總結
1.場景分類
農村WLAN網絡建設方式按照農村場景的具體情況分為平原和山區。平原地區地勢平坦,農村人員分布較密集,人數多。300戶以下的村莊大多是平房,部分是較低的樓房;300戶以上的村莊比前者多一些較高層的樓房。山區地區地勢崎嶇不平,農村人員分布較分散,人數少。經濟較不發達,房屋建筑主要是平房。WLAN的網絡建設地點選擇的前提是有傳輸和基站資源。若農村人口集中且分布范圍較小那么選擇大功率AP;若用戶集中居住的區域距基站小于500m或者村莊最遠端距基站小于3km 則選擇基站型AP。
2.各場景建設方案
2.1平原型村莊
(1)對于平原小型村莊的WLAN網絡建設,設定用戶占村莊總戶的十分之一。若采用大功率AP只需在原有的基站鐵塔上安裝2-3個室外型AP就可以滿足用戶需求。若采用基站型AP,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站鐵塔上安裝基站型AP。(2)對于平原型中大型村莊、鄉鎮的WLAN網絡建設,因其用戶數多,覆蓋面積大,所以一般采用室外基站AP網絡建設,若村莊用戶集中分布幾個相距較遠的區域,則采用幾個基站型AP連接成組網的方式建設。在具體網絡建設時,最好將室外型AP安裝在現有的基站鐵塔上,小型村莊的安裝高度約為12cm,中大型村莊、鄉鎮的安裝高度高于12cm。天線的朝向最好對著用戶窗戶。
2.2山區型村莊
對于山區地區的WLAN網絡建設,因其地形復雜,建設方案要因其情況制定。(1)用戶大于20戶的建設方案。需要支桿安裝天線,一般安裝基站型AP,因用戶數較少,故一個基站便可滿足用戶需求。若用戶相距較遠,建議用CPE設備輔助網絡更好覆蓋。(2)用戶小于20戶的建設主要是采用室外大功率AP或基站型AP建設方案。
四、工程實施注意要點
1天線安裝要求
天線與天線支桿的安裝應符合要求,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實施工程。首先,天線的周圍最好不要有高大建設物或者樹木遮擋,否則會阻礙信號的傳輸。其次,室外全向天線必須與地面垂直,并且天線的水平輻射角度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安裝。最后,為防止雨雪天氣對WLAN網絡的影響,室外天線的借口必須要防水,注意防水膠泥的使用。此外,天線的標牌應該露在表面以便識別。
2防雷要求
小型的通信基站應該在鐵塔的上方安裝避雷針,用來保護天線及無線網絡設備。避雷針的材料應是直徑大于等于16mm的圓鋼或直徑大于等于25mm,鋼管壁厚度大于等于2.5mm的鋼管。并且,避雷針的高度應高于天線頂端1m。避雷針的地引入線宜采用Φ8鍍鋅圓鋼或截面積不小于35mm2的多股鋼線。
五、風險分析
Wi-Fi信號不穩定
室外區域的Wi-Fi信號不穩定受天氣因素的影響,Wi-Fi信號易在雨雪或大風天氣受干擾。此外,Wi-Fi信號也受障礙物的影響。無線的信號受障礙物損耗(PAF )和接收距離的影響。障礙物越多,無線電波傳播的距離越遠,PAF值越大;PAF值還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霧霾天氣和風雨天氣會使PAF值增大。距離一定時,PAF的值越大,Wi-Fi 信號越弱。
忙時用戶多,Wi-Fi網速低。
在滿足集團要求的單用戶吞吐量不低于500kbps 的前提下,單AP可支持的并發用戶數為20個。。當忙時用戶并發時,受管理、控制等的影響,導致寬帶的使用效果不盡人意,寬帶速率較低。
(3)風險三:頻率干擾
使用地點呈現更分散的特點:用戶隨時隨地的使用習慣,對網絡覆蓋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戶體驗需求的由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變化。
數據業務流量呈爆炸式增長趨勢,單一的宏蜂窩架構將很難突破頻譜限制,高效地滿足業務容量需求,實現用戶體驗不斷提升的目標。為此,除了傳統的宏蜂窩外,不同形態的小基站成為滿足用戶數據業務體驗的重要手段。
和宏基站相比,小基站的部署更加靈活,且有針對性。網絡的覆蓋和容量的要求都會決定小基站的部署位置以及方案,需要為每一種場景制定量體裁衣的解決方案。
在城區和密集城區,隨著移動終端和業務的發展,用戶對無線覆蓋和容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宏基站的站間距也越來越小。同時城區和密集城區,由于物業、城市建設和城市美觀等原因,增加宏站的新站址困難。
小基站由于體積小,易部署等特點,適用于解決城市無線網絡的覆蓋和容量需求。相對宏站而言,小基站安裝部署靈活,可根據場景制定有針對性地方案解決現網的實際問題。
在應用中小基站一般用于盲點、熱點覆蓋,其站點高度低,貼近目標用戶,通常內置天線單元。
從應用場景的角度,小基站產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室外型和室內型;從部署目的角度,小基站一般用于解決容量或者覆蓋的問題。其中基于容量和覆蓋的考量將決定小基站的部署策略,而且在網絡建設的不同階段,小基站的部署重點也會有所變化。
在LTE網絡建設初期,將會產生局部覆蓋空洞;小基站的站址、傳輸、供電等條件更容易滿足,可快速部署彌補這些覆蓋盲點和弱點。
同時,小基站也適合解決“熱點”話務的需求,幫助分擔周圍宏蜂窩的負荷。在室內覆蓋不易部署、或室分系統不易改造的場景下,小基站也大有用武之地。
場景類型一、吸收“熱點”話務
在熱點地區部署小基站,能解決頻譜緊張與話務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毋庸置疑,這樣的場景多出現在密集市區,典型區域如辦公樓、通訊設備市場、運營商體驗營業廳,以及商業中心等;但是這些地點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部署的問題,比如有些地點室分系統建設成本過高,有些地點對業務演示的要求極高,有些地點的用戶移動特性明顯、有些地點WiFi覆蓋切換效果不佳,在這些地區精準投放部署小基站,將會帶來很高的效益。另外,隨著數據時代的迅速到來,數據需求已被喚醒并成倍增長,數據連接和社交網絡需求成為每個人的基本需求,無論從連接的便捷性,還是網絡的性能表現方面來看,LTE網絡能提供給手機用戶超越WiFi的業務體驗。
除了應對固定話務熱點的補熱需求外,小基站也可靈活用于在大型展會、體育盛事、明星演唱會等話務量猝發的場合,用于靈活補足應急通信車無法滿足的更大容量需求。
小基站是宏蜂窩大網絡的一部分,因此考慮其分擔話務的功能也應與大網絡統籌起來。通過合理的業務預估并結合覆蓋規劃工具能更有效地找到需要部署的地點,并估算出投資回報的效益。
場景類型二、實現覆蓋補盲
對室外環境來說,由于地形條件或密集建筑物遮擋造成的室外覆蓋盲區,一般普遍存在,尤其是在LTE建設初期。
對室內環境來說,宏站覆蓋不到的較深的區域,則在比較長期都是W絡弱覆蓋的重點區域,需要實現覆蓋補盲的有效手段。具體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宏站無法提供良好室內覆蓋且無室分系統的建筑物,通過室外建設小基站的方式提供室內覆蓋。這樣的需求LTE部署初期就有,且LTE部署的中后期,此類需求將隨著室內覆蓋深度及容量需求增加而上升。
第二種情況:建筑物內無室分系統,需要通過增加小基站的方式從室內提供室內覆蓋,在網絡建設初期就有部分需求,LTE部署中后期將此類需求將更為迫切。
綜上所述,小基站的應用場景可以用下表進行總結歸納,針對不同的場景需求,部署合適的基站產品。當然,小基站除體積重量和安裝部署上有優勢外,電源、天線、傳輸等方面也較宏站更容易配合。對于小基站適應的場景,主要是從覆蓋和容量兩方面考慮:
小基站能解決由于密集建筑物遮擋所造成的室外覆蓋盲區,同時也能改善室內覆蓋薄弱的區域。
【關鍵詞】基層單位;網絡;信息技術;局域網
基層單位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部門,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基礎單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了推動傳統農業升級、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培養新時代農民的一種新途徑。
一、近年來,大部分單位的計算機還是報表處理、單機作業為主
日常通信也是簡單地文件傳送,顯然越來越不能滿足業務發展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Internet及其相關技術的出現和高速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的極好機遇。可以說,Internet/Intranet的發展為國內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企業單位迫切需要建立基于Intranet的企業信息系統,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為實現企業在21世紀成為市場的贏家,在信息化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企業Intranet內部網系統是一個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管理技術為一體的大型網絡系統。它以管理信息為主體,連接生產、經營、維護、運營子系統,是一個面向企業日常業務、立足生產、面向社會服務,輔助領導決策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
企業Intranet內部網系統是一個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管理技術為一體的大型網絡系統。它以管理信息為主體,連接生產、經營、維護、運營子系統,是一個面向企業日常業務、立足生產、面向社會服務,輔助領導決策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針對企業當前的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計算機網絡建設的策略應以應用促發展的網絡發展思路,不是馬上投入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全面的信息系統,而是以實際應用帶動網絡系統的發展,反過來再促進應用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二、單位內部網絡的總體規劃
局域網的基本設計通常可以分為5個步驟:確定用戶需求,設計局域網類型、分布構架、帶寬和主干設備類型,確定局域網的帶寬和網絡設備類型,進行局域網布線方案設計,設計局域網服務設施。
1.確定用戶需求
確定用戶需求,首先應該了解下列基本問題:局域網建設機構的工作性質、業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局域網建設機構的目前的用戶數量,目前準備入網的節點計算機數量,預計將來的發展會達到的規模。規劃建設局域網的最終分布范圍。局域網建設機構是否有建立專門部門進行信息業務處理的需求。局域網建設機構對網絡安全有哪些需求等。
2.設計局域網類型、分布構架、帶寬和主干設備類型
首先確定適合的局域網類型和分布構架。目前在局域網建設中,由于以太網性能優良、價格低廉、升級和維護方便,通常都將它作為首選。是選擇百兆位以太網還是千兆位以太網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和條件決定。如果網絡建設機構存在布線方面的困難,也可以選擇無線局域網。企業干線網絡的設想,主干網大多采用采用快速以太網,快速以太網是一個全面支持網絡管理和多媒體通訊的全動態交換式網絡。主干網應選用企業級交換機,如Catalyst 5000,3Com、Intel、Bay公司的高檔交換機系列。整個主干網以企業的計算機中心應以機房為中心節點,向外輻射。通過各部門、單位等幾個節點構成主干網。中心節點機房配置企業級交換機作為網絡中心交換機。為實現網絡動態管理和虛擬局域網,在中心節點交換機上還配置第三層交換模塊和網絡監控模塊。主干各節點及服務器采用100M連接,普通工作站采用交換式10M連接。
圖1所示是一個典型的內部網絡結示意圖。網絡建設采用新型的背板堆疊技術,根據功能區劃分由Intel Express 510T交換機組成2個交換機組。適當的分配堆疊數量,提供48個100M交換端口,所有工作站都通過100M網卡連接到交換機組上,使100M交換到桌面。擴容時只需增加一臺IntelExpress Gigabit Swith千兆位交換機,在510交換機組端增加GB2模塊與Intel Express Gigabit Switch千兆交換機相連。這時,在交換機組之間可達到1000M的帶寬。而同一交換機組通過背板技術相連后內部可達到最高4.2Gbps的帶寬。中心計算機房的Web服務器、E-mail服務器、文件服務器、notes服務器等設備直接與100M交換機上的100M以太網模塊連接。然后確定局域網的網絡分布架構,這與入網計算機的節點數量和網絡分布情況直接相關。建議設計系統的結構,推薦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
建設的局域網是由空間上集中的幾十臺計算機構成的小型局域網,設計就相對簡單許多,在邏輯上不用考慮分層,在物理上使用一組或一臺交換機連接所有的入網節點即可。
接著確定局域網的帶寬。一般而言,百兆位以太網足能夠滿足網絡數據流量不是很大的中小型局域網的需要。如果入網節點計算機的數量在百臺以上且傳輸的信息量很大,或者準備在局域網上運行實時多媒體業務,建議選擇千兆位以太網。
最后選擇網絡主干設備的類型。建議網絡主干設備或核心層設備選擇具備第3層交換功能的高性能主干交換機。如果要求局域網主干具備高可靠性和可用性,還應該考慮核心交換機的冗余與熱備份方案設計。
作為網絡系統,必須是一個支持多種協議和接口的開放式網絡,能夠與現有的和未來的網絡系統互連與集成,能與國家公用網絡和國際網絡互連,因此該網絡系統要有良好的開放性和互連能力。由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關鍵數據,因此網絡的設計必需考慮防止內部,主要是外部非法訪問的措施。如果局域網系統使用多種網絡設備,就要求網絡設備具有很好的可管理性,以便于管理和維護。利用先進的網絡管理軟件,使得可以通過網管工作站監測整個網絡的運行狀況,合理分配網絡資源、動態配置網絡負載、迅速確定網絡故障位置。
3.進行局域網布線方案設計
局域網布線設計的依據是網絡的分布架構。網絡布線必須有較長遠的考慮。對于大型局域網,連接各個建筑物的網絡通常選擇光纖,統一規劃,冗余設計,使用線纜保護管道并且埋入地下。建筑物內又分為連接各個樓層的垂直布線子系統和連接同一樓層各個房間入網計算機的水平布線子系統。如果設有信息中心網絡機房,還應該考慮機房的特殊布線需求。在局域網布線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將來網絡擴展可能需要的最大接入節點數量、接入位置的分布和用戶使用的方便性。若整座建筑物接入局域網的節點計算機不多,可以采用從一個接入層節點直接連接所有入網節點的設計。
4.確定局域網操作系統和服務器
網絡操作系統的選擇與局域網的規模、所采用的應用軟件、網絡技術人員與管理的水平、網絡建設機構的投入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網絡操作系統是應用較廣的有微軟公司的Windows NT/2000/2003系統、UNIX系統、Linux系統,以及Novell公司的NetWare系統等。
各種服務器既是局域網的控制管理中心,也是提供各種應用和信息服務的數據服務中心。服務器的類型和檔次,應該同局域網的規模、應用目的、數據流量和可靠性要求相匹配。如果是服務于幾十臺計算機的小型局域網,數據流量不大,工作組級的服務器基本上就可以滿足要求。對于一個需要與外部世界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通信并且有聯網業務需求的機構來說,選擇功能與檔次合適的服務器用于電子郵件服務、網站服務、Internet訪問服務及數據庫服務非常重要。根據業務需要,可用一臺物理服務器提供多種軟件服務器,也可能需要多臺服務器共同完成一種軟件服務。
5.設計局域網服務設施
一個局域網建成后能夠正常運行,還需要相應服務設施支持。若需要保障小型局域網服務器的安全運行,至少需要配備不間斷電源設備。對于中、大型局域網,通常需要專門設計安置網絡主干設備和服務器的信息中心機房或網絡中心機房。機房本身的功能設計、供電照明設計、空調通風設計、網絡布線設計和消防安全設計都必須考慮周全。
三、總結
本文所論述的基層單位局域網建設的指導思想可以簡單概括為“簡單起步,迅速發展。例如,單位實施系統后,很快就會發現實施以協同工作、工作流自動化為特點的群件應用的必要性,而隨著群件應用的進一步深入運用,必然要求與單位的數據系統如大型關系數據庫或管理信息系統等發生聯系。又如,企業建立了對外信息的Web站點,很快就會發現建立更強大的、能夠支持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的直接聯系的需要,最終必然導致電子貿易的需要,此時企業外部的用戶在安全性控制之下,直接訪問和利用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和各種業務應用,從而使企業Intranet系統與Internet相融合,構成Extranet;因此成為促進單位辦公自動化,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中型三甲醫院;網絡建設:建設方案: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4-0259-01
隨著醫院信息化應用的發展,需要建設一個支持現代化醫院發展所需要的先進的基礎網絡平臺,并保證基本能夠滿足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中長期要求。網絡方案的設計與實用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正常運行,如何保護醫院網絡的安全成為管理者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幾年來工作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醫院網絡系統的設計與安全管理。
1、醫院信息系統的基礎網絡建設
醫院網絡平臺建設是一項大型系統工程,其設計方案對醫院網絡的未來發展和管理信息系統作用的發揮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經濟實用的網絡應該能夠保證網絡系統具有完善的功能、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安全性。
1.1 設計原則
根據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一般采用服務器一客戶端模式,醫院網絡平臺建設必須要穩定、安全、可靠,且便于管理和維護的基礎網絡,實際應用中能支持與外部網絡的兼容,在確保院內網絡能互通互聯的同時,保證醫技、管理、檢驗等職能科室的相對獨立,接入層支持百兆到桌面,核心層支持全千兆向萬兆速率平滑擴容的能力,同時支持八里湖分院網絡系統與潯陽區總院聯合辦公。根據這一要求,網絡關鍵節點必須具備高寬帶、高安全、高性能的特質,且能保障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
1.2 綜合布線和機房建設
網絡布線應能滿足當前和一段時期內網絡通訊技術發展的要求,同時確保醫院影像(PACS)、檢驗數據(LIs)、電子病歷等系統的彼此相連,并可與外部網絡連接,確保遠程會診的需要。
1.3 劃分子網
1.3.1 虛擬子網
根據醫院不同職能部門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醫院網絡系統可以使用虛擬局域網(vLAN),VLAN可以根據醫院各職能部門、不同權限用戶組或者將不同方位、不同樓層的網絡用戶劃分為一個邏輯網段。大大減輕了網絡管理和維護工作的負擔,降低了網絡維護費用。
1.3.2 應用子網
現在醫院已建立自己的HIS系統,但是由于地域上的距離和網絡發展的不平衡,醫院與醫保中心、衛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醫療衛生分支部門等網絡之間缺少互聯互通。網絡間的資源不能共享,造成網絡的割裂。可采用最常用的傳輸技術――VPN。充分利用公網資源,建立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傳輸鏈路。在VPN技術的支持下,位于不同地點的醫療部分只需聯入當地互聯網,就可以組成一個可靠高效的虛擬專用網絡。便于門診收費人員及時結賬報銷醫療費用,為醫療衛生行業提供一個高性能,高質量,高可靠性的信息訪問的解決方案。
2、醫院網絡系統安全管理
隨著醫院信息化戰略的推進,網絡安全問題也被越來越多的醫院所重視。如何讓醫院擺脫網絡安全的威脅,是醫院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2.1 硬件系統的物理安全措施
硬件系統的安全措施是整個網絡系統運行的物理基礎。是指網絡系統中各計算機通迅設備的物理保護,避免其受到外界和人為的破壞。硬件系統的主要安全隱患有中心機房的供電、網絡和設備等幾個方面的故障。
2.2 軟件系統的安全措施
2.2.1 病毒安全防治
醫院與醫保中心、衛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醫療衛生分支部門采用VPN聯,個別終端用戶不可避免的與外界網絡有了連接,也就有可能會遭受到病毒的攻擊。由于醫院網絡實行集中式管理,可以采用各終端安裝網絡版殺毒軟件,客戶端自動分發安裝,服務器定期實時升級,各終端病毒自動升級。建立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經常升級操作系統的安全補丁。
2.3 服務器及工作站管理
2.3.1 服務器管理
及時安裝操作系統和服務器軟件的最新版本和修補程序。加強登錄過程的身份認證,設置不易猜測的登錄口令,嚴密保護帳號口令并做到定期變更,防止非法用戶輕易猜出口令,確保用戶使用的合法性。
2.3.2 工作站管理
工作站是用戶操作管理系統的直接平臺,遵循“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各工作站使用部門要定期檢查電腦使用情況、密碼管理、防病毒設置等。各工作站電腦一律只裝入需要的程序。
2.4 網絡用戶的安全管理
由于醫院網絡用戶涉及操作人員、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等諸多使用者,覆蓋面大,給系統帶來了不少的安全隱患。因此,對于網絡用戶的安全管理也成為網絡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4.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通常應當建立的制度包括工作站管理維護日志、工作站系統操作規程、機房管理工作制度、機房計算機系統管理操作規范、機房數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信息系統故障應急方案、信息系統保密制度、病毒防范制度等。
2.4.2 加大人員培訓力度
人員培訓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要由技術精湛的技術人員負責人員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減少失誤,并對其進行考核,把操作人員計算機知識考核納入員工總體考核目標,只有考核合格的操作員才能上崗。
2.4.3 強化用戶安全意識
定期舉辦網絡安全講座,經常強調網絡安全關系到醫院工作的正常運行,要使每個工作人員都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要督促各操作人員嚴格執行規章和操作規范。
關鍵詞:地市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網絡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30-0071-01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應用領域的普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發展軌跡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而改變了方向。運用網絡獲取信息的手段,不僅發生在科技信息情報領域,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所應用的信息資源幾乎都源自于網絡。可見,強化科技信息服務網絡的建設對于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駐馬店市的科技情報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進入到90年代后,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信息網,并與國內相關網絡建立鏈接,實現了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網絡化的運行模式。在信息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信息技術給情報工作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給科技情報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要將科技情報工作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就要對地市級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的未來發展途徑進行探索研究。
1 駐馬店市科技情報工作的初步展開
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屬于綜合性信息研究機構,所承擔的重點工作是收集各種科技信息,并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建立數據庫以便對有效數據進行存儲,做好數據信息傳遞工作,確保信息傳遞順暢,此外,還要通過建立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向用戶提供電子期刊、論文等數據資源的閱覽、檢索和下載服務。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源服務對象主要是黨政機關各部門、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等等,對信息的收集和也要從根據這些單位的需要出發,向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從20世紀90年代,駐馬店科技信息網絡初步建立,到進入21世紀,駐馬店科技信息服務網已經發展成為功能全面的科技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已經從傳統的實用技術收集與,發展成為集科技信息網絡管理服務、文獻檢索下載、項目成果申報與查詢以及信息咨詢服務與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2 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駐馬店市科技情報工作為適應信息科技的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了信息共享平臺,各種創新服務也隨之展開。在網絡運行過程中,不僅運用了網絡信息技術,而且還對國內外的信息資源合理利用,充分地實現本單位的公益宗旨,構建戰略性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促進了科技創新環境的改善,使科技情報研究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使駐馬店市的產業競爭力得以提升。同時,以推進科技信息服務為強有力的支撐,推進駐馬店市科技跨越式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
2.1 建立科技文獻資源數據庫
建立了以萬方數據、同方知網和重慶維普期刊數據為主的科技文獻資源數據庫。以“萬方數據”資源庫為重點建立駐馬店鏡像站點,以“中國知網”和重慶維普期刊的數據資源為輔助,建立了功能齊全、服務多樣的中文科技文獻資源服務平臺,為駐馬店市的科技文獻、論文檢索等工作提供了便利。隨著數據庫的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運行和使用效率也在不斷提高。
2.2 建立地方特色數據庫
建立了以大型科學儀器數據庫、科技成果、科技項目和專家人才為主的地方特色數據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庫分4類,收入大型科學儀器數380多項;科技專家庫收集錄入了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人才1 900多人,科技成果1 900多項,科技項目 1 300多項,包括科研課題以及科研難題等等,都在科技信息管理平臺上及時公布。
2.3 建立決策服務系統
建立了以萬方創新助手、科技120服務平臺為主的決策服務系統。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各種資源的共享,其中包括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科技人才資源、科技成果、科技項目資源以和各種期刊、論文等數據資源的共享。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搞好信息服務,駐馬店市信息所引進了“萬方創新助手”和“科技120咨詢服務系統”兩個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決策服務,為用戶提供項目決策調研報告和科技120信息咨詢服務。
2.4 建立以實用技術為主的信息收集、加工和系統
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網建立以來,實現了實用技術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并在網站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農業技術信息在網絡平臺上,推進駐馬店市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促進農戶與企業的合作,共同走產業化道路,提高了農業效益。根據專家統計,農業技術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共享,不僅提高了農戶的農業科技發展意識,還促進了農業生產,例如,運用農業新技術種植管理的芝麻畝產量會明顯增加25%~35%。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大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3 地市級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發展思路
3.1 網站的建設要及時升級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網站建設也要不斷地升級,所以運用網絡開展各項業務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在根據需要不斷調整網站欄目和服務項目的同時,還要跟得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進行網絡建設的升級。當信息服務網絡建設起來之后,還要對網絡軟件系統的運行情況和硬件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信息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以提高信息資源的質量。科技信息網站還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對頁面結構進行調整并優化。為了實現信息多樣化,在不斷更新網頁設計的同時,還要將網站創新工作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以獲得更新的資料,使網站平臺各欄目內容得到及時更新。
3.2 建設通用型、標準化數據庫
隨著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各項業務功能的網上展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要運用通用型、標準化數據庫,才能夠實現數據庫的資源共享,并將資源共享擴展到全球。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網絡工作的展開,在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必要的時候可以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擴大數據庫資源容量。為了提高數據庫的使用操作性,提升數據庫資源的易檢索性和可傳遞性,要確保信息資源的兼容和共享。在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要在數據庫建設上具有超前性,保證數據的擴充性。
3.3 科技信息網絡建設要體現地方特色
科技信息服務網絡運行要持久而穩定,就要注重在網絡建設中體現地方特色。特色是生存之本。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數據庫建設上特色化發展,要將特色擴展到整個的網絡建設,就要從公益性的角度出發開展平臺建設,網絡平臺上所提供的信息要與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體現特色,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網站資源合作、實現信息共享。比如,在定購萬方、知網和維普等大型數據資源的時候,要突出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網絡數據庫的特色。對科技信息服務機構而言,要定位特色服務,要求特色資源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以避免被淘汰。隨著信息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加之信息資源快速膨脹,就要在建立特色化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的同時,做到“聯合協調發展”,以改變原有的各自發展格局,形成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4 結 語
綜上所述,駐馬店市的經濟建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認識到科技創新是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就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迎接更多的挑戰。駐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科技信息的傳遞與服務工作。從目前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情況來看,在科技信息服務方面不僅實現了網絡收集與、檢索與下載、以及咨詢一體化功能,而且還實現了科技項目網上申報與管理的創新服務。但是在網絡建設中,還存在諸多需要完善之處,在制定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發展思路時,多思考、多探討、吸收其它地市的成功經驗是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 默曉玲.城域數據網工程建設創新方案和實踐[J].科技致富向導,201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