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道路規(guī)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園路的基本類型有路塹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等。在園林綠地規(guī)劃中,按其性質功能將園路分為:
1.1主要園路
主要園路聯系全園,是園林內大量游人所要行進的路線,必要時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車,道路兩旁應充分綠化,寬度4-6m。
1.2次要園路
次要園路是主要園路的輔助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筑,寬度2-4m。
1.3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導游人更深入地到達園林各個角落,雙人行走1.2-1.5m,單人0.6-1m,如山上、水邊、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1.4變形路
根據游賞功能的要求,還有很多變形的路,步石、汀步、休息島、踏級、磴道等。
2園路功能與特點
2.1功能分區(qū)
在公園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園分隔成各種不同功能的景區(qū),同時又通過道路把各個景區(qū)聯系成一個整體,能將設計者的造景序列傳達給游客。中國園林不僅是“形”的創(chuàng)作,而且是由“形”到“神”的一個轉化過程。園林不是設計一個個靜止的“境界”,而是創(chuàng)作一系列運動中的“境界”。游人所獲得的是連續(xù)印象所帶來的綜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積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帶來的感染力。園路正是能擔負起這個組織園林的觀賞程序,為游客展示園林風景畫面的作用。它能通過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鋪砌的圖案,引導游客按照設計者的意圖、路線和角度來游賞景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園路是游客的導游者。
2.2組織交通
園路對游客的集散、疏導,滿足園林綠化、建筑維修、養(yǎng)護、管理等工作的運輸工作,對安全、防火、職工電話、公共餐廳、小賣部等園務工作的運輸任務。對于小公園,這些任務可以綜合考慮,過于大型公園,由于園務工作交通量大,有時可以設置專門的路線和入口。
2.3構成園景
園路優(yōu)美的曲線,豐富多彩的路面鋪裝,可與周圍山、水、建筑、花草樹木、石景等景物緊密結合,不僅是“因景設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園路可行可游,行游統一。
除以之外,園路還可為水電工程打下基礎和改善園林小氣候。
3園路規(guī)劃原則
3.1園路在園林中的尺度與密度
園路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大一些;休閑散步區(qū)域則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
此外,現代園林綠地中還應增加相應的活動場地。園林過去多以參加游覽為主,游園注意自我感受,人們以思索、追溯領悟藝術中的哲理情感為主要欣賞方式,追求所謂“神游”;而現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種要求和參與的趨勢。人們不僅要求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要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從事文娛、體育活動,甚至進行某些學術活動,獲取知識,因此,需要設計相當數量的活動場地[2]。
3.2園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風景園林的道路系統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統,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點。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園路多表現為迂回曲折,流暢自然的曲線性,中國古典園林所講的峰回路轉,曲折迂回,步移景異,即是如此。園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們從不同角度去觀賞景觀。在私家園林中,由于所占面積有限,園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見大,延長景深,擴大空間。
除了這些自由曲線的形式外,也有規(guī)劃的幾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園林風格。西歐的古典園林中講究平面幾何形狀,采用一種形式為主,另一種形式補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
3.2.2立面成形布局
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收放寬度尺寸,采用變斷面的形式進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發(fā)現,不同轉折處有不同的寬狹,而且在中途還設有過路亭。在許多園林中,設置坐登、椅子在園路外延邊界,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寬狹變化,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3.3園路路口規(guī)劃
園路路口的規(guī)劃是園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規(guī)則式園路系統和自然式園路系統的相互比較情況看來,自然式園路系統中以三岔路口為主,而在規(guī)劃式園路系統中則以十安路口比較多,但從加強尋游性來考慮,路口設置也應少一些十字路口。
道路相交時,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盡量采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時斜交角度如呈銳角,其角度也盡量不小于60°。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過綠地;銳角部份還應采用足夠的轉彎半徑,設為圓形的轉角。路口處形成的道路轉角,如屬于陰角,可保持直角狀態(tài),如屬于陽角,應設計為斜邊或改成圓角[3]。
路口要設計有景點和特點。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設計花壇、花臺等,要注意各條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線與花壇的軸心相對,不要與花壇邊線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狀,應與中心花壇的形狀相似或相適應,具有中央花壇的路口,都應按照規(guī)則式的地形進行設計。
3.4園路其他要素
3.4.1園路與建筑
在園路與建筑物的交接處,常常能形成路口。從園路與建筑相互交接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設置一塊較小的緩沖場地,園路則通過這塊場地與建設交接。多數情況下都應這樣處理,但一些起過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設緩沖小場地。
常見的園路與建筑采用平行交接和正對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長軸與園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還有一種側對交接,是指建筑長軸與園路中心線相垂直,并從建筑正向的一側相交接,或者園路從建筑物的側面與其交接。實際處理園路與建筑物的交接關系時,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別是正對建筑某一角的斜角,沖突感很強。對不得不斜交的園路,要在交接處設一段短的直路作為過渡,或者將交接處形成的路角改成圓角,應避免建筑與園路斜交。
3.4.2園路與水體
中國園林常常以水面為中心,主干道環(huán)繞水面,聯系各景區(qū),是較理想的處理手法。當主路臨水面布置時,路不應該是始終與水面平行,這樣因缺少變化而顯得平淡乏味。較好的設計是根據地形的起伏,周圍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離。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橋,堤或汀步相接。
應注意濱河路的規(guī)劃,濱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觀要求又較高的城市干道。濱河路是城市中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道路,臨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寬度最好不小于5m,并盡量接近水面;濱河路比較寬時,最好布置兩條游步道,一條臨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來往,而臨近水面的一條游步道要寬些,供游人漫步或駐足眺望[4]。
3.4.3園路與山石
在園林中,經常在園林兩側布置一些山石,組成夾景構成景色,要有一種幽靜的氛圍。在園路的交叉路口,轉彎處也常設置假山,既能疏導交通,又有起到美觀的作用。
3.4.4園路與植物
園路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qū)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與兩旁綠化種植相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在園路的轉彎處,可以利用植物進行強調,比如種植大量五顏六色的花卉,既有引導游人的功能,又極其美觀。園路的交叉路口處,常常可以設置中心綠島,回車島,花缽,花樹壇等,同樣具有美觀和疏導游人的作用。
還應注意園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設計好的園路常是淺理于綠地之內,隱藏于綠叢之中的,尤其山麓邊坡外,園路一經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所以要求路比“綠”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園路規(guī)劃中應注意的問題[5]
(1)現代園林中,避免將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改成一馬平川,使園路失去立面上的變化,或將平地堆成“墳堆”,強硬的使園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
(2)園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規(guī)劃式和混和式三種,但不管采用什么園路形式,最忌諱的是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筑。
(3)園林綠地規(guī)劃中園路所占面積、比例不適應,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們行路擠占綠地現象。某些規(guī)劃設計中過多規(guī)劃園路,形如蜘蛛網,不僅影響景觀效果,同時給建筑投資也加大了負擔。
(4)某園路交叉口設計不合理,夾角太小,未考慮轉彎半徑。人們?yōu)榱朔奖悖忍げ萜骸S行┙徊婵谙嘟宦窋盗刻啵ㄈ缢摹⑽鍡l),造成人們在路叉處無所適從的現象。
(5)某些園路在與環(huán)境的處理上,不是很適宜。如與圓形花壇相切分布、在建筑物入口集散廣場處相交路口偏重于一側、道路與水體駁岸緊貼布置等。
5結束語
(1)嚴格執(zhí)行規(guī)劃規(guī)范,合理布置園路所占面積,滿足園路功能要求。
(2)遵循道路規(guī)劃設計原則,協調道路規(guī)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
(3)加強自身藝術素質及業(yè)務素質,避免矯揉造作,使道路規(guī)劃設計真正體現功能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唐明全.《城市道路建設》,1993(1):45~48.
[2]任如紅.《建筑美學》.浙江林業(yè)科技,1999(3):5~11.
[3]張鴿香.《淺談園路在園林中的重要性》.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4):58~61.
關鍵詞:道路規(guī)劃;城市綠化;環(huán)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TU986文獻標識碼: A
道路規(guī)劃設計是對公路修建繪制的基本藍圖,在設計內容上,包括道路的走向、道路車道劃分、道路使用的材料和道路綠化幾個基本方面,其中道路的綠化不但對道路本身作用的發(fā)揮起到幫助,對城市或道路周邊的環(huán)境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一、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綠化的基本形態(tài)
(一)道路綠化隔離帶
道路綠化隔離帶是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綠化的基本形態(tài),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道路上,綠化帶都是道路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中的道路隔離綠化帶以一條道路兩列或三列長條形的大花壇修建作為基礎,在道路鋪設完畢后,在花壇中培土并栽種綠色植物,作為車行道與兩側人行道的分隔或者來去車行道的分隔。城市道路綠化隔離帶主要以中低高度的茂葉灌木或多花灌木為主,基底部分鋪草皮,由園藝師傅進行定期修剪和養(yǎng)護。
鄉(xiāng)村和山區(qū)公路的道路隔離綠化帶是在道路的一側或雙側的土地上栽種綠植,作為分隔道路和民居、道路和山體的隔離帶。這些綠化帶中種植的綠植多以喬木和根系深、不需要經常養(yǎng)護在自然條件下就可以很好生長的植物為主,也不需要特別進行人工護理。
(二)城市交通廣場公園
城市交通廣場公園是導率規(guī)劃設計中綠化的另一種主要形態(tài)。在城市道路規(guī)劃中,常在車流量大、道路交匯口多的地方建設大型廣場,廣場周圍至少有四到五個車流進出口,將廣場作為分流中心,來維持交通的暢通。
廣場公園常以小型園林景觀的形式出現在城市廣場建筑中,一般是在足夠大的廣場面積里鋪設精美的道路,或者擺放景觀雕塑,并在四周種植綠植,也有將廣場作為純粹的城市綠地,不加進任何人工建筑的。廣場公園中的綠植多是以低矮多花灌木為主,中心以高大喬木為主,需要城市綠化養(yǎng)護人員的定期養(yǎng)護;而不講究廣場景觀造型的廣場公園則以高大喬木為主,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只需對廣場外緣的樹木進行修剪即可。也有的廣場公園規(guī)模較小,只由中低高度的花卉組成,花卉多是盆栽,可以按季節(jié)更換,但是養(yǎng)護比較麻煩。
(三)標志綠化造型
高速公路進出口或者城市不同城區(qū)的分界處,經常能看到作為城市或者區(qū)域標志的綠化造型,這些綠化造型多以鋼筋結構為骨架,在骨架中間填放泥土,然后按照設計方案在放置花盆或草皮,使多種綠植形成整體形象;也有的綠化造型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如在道路兩旁坡度較大的地方大面積鋪草皮,然后用不同顏色的低矮灌木鑲嵌在大片草皮中間,形成文字或圖案。
鋼筋結構為骨架的標志性綠化造型是立體的,以花卉、草皮為主,需要定期修剪和養(yǎng)護,而在道路兩側坡度較大的空間上進行的綠化造型設計,多是平面的,對技術要求較低,養(yǎng)護也比較容易。
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綠化的作用
(一)美化環(huán)境
綠化在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首先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在城市里,建筑多是鋼筋和水泥構造,即使建筑立面顏色再豐富多彩,也逃不過灰白的主色調,加上城市馬路和護欄等,也多以深色為主,在沒有綠化的情況下,城市的主色調是灰暗的,一眼望去十分缺乏生氣。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中,一條路上有三條綠化帶,綠化帶中植株的高矮錯落有致、顏色隨著四季更替顯得多姿多彩,一條路上沒有綠化帶,只有零星幾棵樹木,給城市居民帶來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評價一座城市是否“美麗”,將很多的評價指標都放在市容市貌上,道路綠化為市容市貌增添的光彩,顯然是有目共睹的。
(二)協助維護交通安全
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的綠化還起到協助維護交通安全的作用,以長途高速公路和盤山、跨河公路為例,如果沒有綠化帶,駕駛員要進行兩小時以上的駕駛,難免會引起視覺疲勞,對繼續(xù)行車十分不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綠化帶能夠使司機的視覺得以放松;另外,很多盤山公路和跨河公路的周邊環(huán)境都顯得比較危險,道路綠化起著遮擋的作用,能夠使司機暫時忘卻行車環(huán)境的艱苦,放松心情駕駛,注意力也能較多的集中在前方道路上而不至于分心,確保駕駛安全;道路綠化在駕駛中還扮演了參照物的角色,道路兩旁的樹木距離和植株數量為司機判斷與前面車輛的車距提供參考,避免因為快速駕駛導致追尾情況的發(fā)生。
(三)維護生態(tài)平衡
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的綠化還起著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綠化始終是建設發(fā)展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尤其是在城市建設中,大面積的地皮被用來修建各種建筑以滿足人們的需要,隨著道路的鋪設而貫穿在城市中的綠化帶為維護城市的生態(tài)平衡作出了巨大貢獻。樹木不僅能夠降低噪音、吸收汽車尾氣,為城市增添綠色,還對城市的濕度和溫度進行控制。綠化程度低的城市常年處在干燥、粉塵大的環(huán)境中,對居民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對城市其他物種的生存也造成威脅,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綠化程度高的城市則提供給人們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阻擋風沙和霧霾的侵襲,維護著城市的生態(tài)平衡。
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綠化建設的原則
(一)植被因地制宜原則
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的綠化在植物選擇上,并不是想當然的和隨心所欲的。植物本身對生長環(huán)境和土壤情況有要求,不同城市和地區(qū)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也十分不同,因此在進行綠化建設時候,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南方較為低矮的闊葉喬木和開花喬木雖然外形美觀,呼吸作用更強,但要求較為濕潤和溫暖的氣候,強行喬遷到北方,成活率極低,不僅不能起到綠化的作用,還會浪費大量的資金。
(二)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原則
道路規(guī)劃中的綠化建設還應該遵從從實際需要出發(fā)的原則,從道路的特點入手進行綠化設計和建設。例如,在盤山路等極其需要穩(wěn)定道路周圍土石狀態(tài)的需求下,應盡量選擇根系發(fā)達,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低,能夠抓牢土石的低矮灌木,防止自然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泥石流等災害對道路的破壞,而在多風沙的地區(qū)應選擇高大喬木作為道路綠化樹木,通過阻止風沙和吸收高空粉塵,保證道路能見度符合行車要求。
(三)平均分布原則
在道路規(guī)劃中進行綠化建設,還應該遵循綠植平均分布的原則,不僅要保證綠植種類的多樣化,還應該保證道路每個路段上都有綠植,這樣才能夠使道路綠化的效果發(fā)揮到最大。
總結:
綜上所述,道路設計中綠化的基本形態(tài)有綠化隔離帶、城市交通廣場公園和標志性綠化造型三種;在道路設計中,綠化起到美化環(huán)境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而且綠色植物對緩解駕駛疲勞十分有效,能夠協助道路實現交通安全;在進行道路綠化建設時,應選擇與道路鋪設地區(qū)氣候和土壤條件相適宜的植物,從實際需要出發(fā),盡量使綠化平均分布在道路兩側,以保證綠化的效果達到最好。
參考文獻:
[1]俞明健.關于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提升環(huán)境功能的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2(06).
[2]衛(wèi)東.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注重人性化設計的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07).
[3]胡小凱,吳立涵,梁園芳.鄉(xiāng)村綠化道路規(guī)劃設計探討——以漢陰縣雙河口鎮(zhèn)綠道為例[J].山西林業(yè)科技,2013(08).
【關鍵詞】山地城市;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
作者簡介:陳星斗(1974-),男,四川南充人,曾任職于重慶市規(guī)劃局,現任職于重慶保稅港區(qū)開發(fā)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重慶交通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碩士,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會員
對于城市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在城市規(guī)劃編制體系中,城市總體規(guī)劃階段確定交通發(fā)展戰(zhàn)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總體布局,落實公交優(yōu)先政策,確定主要對外交通設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設施布局;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階段根據交通需求分析,規(guī)定各級道路的紅線、斷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點坐標和標高[1],規(guī)劃設計人員一般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等規(guī)劃規(guī)范進行規(guī)劃設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有關規(guī)定,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道路技術參數是規(guī)劃管理部門進行城市道路項目具體規(guī)劃管理的法定依據。在城市道路工程進入項目層面進行項目設計時,需要開展城市道路設計。在開展道路設計時,設計單位依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等工程設計規(guī)范要求和控規(guī)確定的城市道路技術參數,對道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路面結構、邊坡、橋隧結構、交叉等方面進行工程設計。對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為直線、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夠按照控規(guī)確定的道路規(guī)劃參數進行設計,并滿足工程設計規(guī)范要求。但是對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質地貌也十分復雜,規(guī)劃的道路網絡通常依山就勢,呈現出自由式和組團式布局的特點,道路在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因為與控規(guī)編制時所依據的設計規(guī)范不同、設計深度要求不同、項目所在區(qū)域建設內容綜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很難滿足控規(guī)所確定的道路技術參數,比如重慶、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島等一些東部城市。筆者在本文中將對山地城市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存在的主要差異進行一些探討。
1山地城市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在規(guī)范方面存在的主要差異
筆者通過梳理道路設計規(guī)范和道路規(guī)劃規(guī)范,現將兩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異闡述如下:
1.1平面線形
緩和曲線:系曲率漸變的曲線,一般采用回旋線,以使與汽車由直線進入圓曲線時行駛順暢,不存在曲率突變。加寬:按道路設計規(guī)范,當圓曲線半徑小于或等于250米時,應在內側加寬,其加寬值經過計算確定,并在兩端設置加寬緩和段,以適應行車轉彎時的橫向寬度需求。平面線形方面的差異,導致控規(guī)成果既有可能圓曲線和直線在半徑、長度等線形方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也有可能在道路寬度等方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從而致使道路設計與控規(guī)成果有很大的差異。
1.2縱斷面
由于變坡點設置、坡度、坡長、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等方面的不同,實際設計標高與規(guī)劃道路標高會有較大出入,影響規(guī)劃道路本身和周邊地塊高程。
1.3橫斷面
實際設計橫斷面可能會超越控規(guī)確定的道路寬度,或者只有縮減控規(guī)確定的道路寬度。
1.4平縱橫斷面線形協調方面
在道路設計中,需要按規(guī)范進行平縱斷面的協調設計,如平曲線和豎曲線應盡量重合,以避免所產生的視線誘導突變和排水困難;平曲線和豎曲線大小要保持均衡;避免在凸型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型豎曲線的底部,設計小半徑的平曲線和反向曲線的變曲點,否則會引起視線誘導錯誤而引發(fā)危險;在一個平曲線內,必須避免縱斷面線形的反復凹凸,即避免規(guī)劃多個變坡點等等[2]。而上述原則,在規(guī)劃規(guī)范中沒有要求,規(guī)劃設計通常沒有考慮。
1.5其他交通設施方面
道路設計規(guī)范對停車港、展寬段等設施均有直線和緩和曲線長度、轉彎半徑大小等方面的技術要求,而規(guī)劃規(guī)范沒有詳細的設計技術要求。因此,在道路設計時,這些設施的平面線位將會與控規(guī)確定的平面有一定出入,從而影響道路本身和周邊地塊用地。
2山地城市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在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異
2.1工程地質方面
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沒有進行工程地質勘探,也基本無法考慮工程地質對道路的影響。而在道路設計階段,因為工程地質勘探,可能會造成道路方案重大變更。筆者曾在重慶某一地區(qū)開展道路設計時,先按規(guī)劃道路進行設計(圖3中實線所示),在K0+700-K0+850段有高挖方,將產生四級邊坡,防護工程量巨大。同時,地質勘探表明該路左側山體屬于順層地質,道路將位于順層中間,將會較高切割順層巖層,極易出現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規(guī)劃道路在設計階段出現了工程量和地質等方面的問題,最后,通過調整道路平面線形和道路設計標高,線路向右偏移約30多米,既使得道路平面位于山體底部,又使得設計標高與巖層標高相適應,從而不切割巖層,保障了道路安全,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調整該條道路設計,將引起該路和涉及周邊規(guī)劃道路的規(guī)劃參數調整。
2.2土石方方面
在控規(guī)階段,道路主要依據地形制定規(guī)劃標高,沒有進行道路和周邊地塊的土石方詳細測算。但是在道路設計階段,一般不僅會對道路本身土石方平衡進行設計,還會綜合周邊地塊開發(fā)性質進行一定區(qū)域的土石方平衡設計。比如,一般而言,對于工業(yè)倉儲等需要地塊平整的土地,需要考慮其場平土石方,對于居住地塊,由于開發(fā)商的開發(fā)模式和建筑形態(tài)具有很大不確定性,一般不考慮其場平土石方。在綜合了道路土石方和地塊土石方情況后,出于經濟考慮和工程實際需求,道路設計標高可能會對控規(guī)道路標高做出較大幅度的調整。
3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存在差異的對策探討
由以上不難看出,在山地城市中,道路規(guī)劃與道路設計在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原因是設計時所依據的規(guī)范不同以及設計深度不同。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階段道路規(guī)劃主要是依據《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和《城市規(guī)劃編制辦法》等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路網系統的規(guī)劃,而這些規(guī)范規(guī)定并沒有對道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提供設計層面的具體技術性規(guī)范性要求。同時,受設計階段、編制費用、技術力量、軟硬件設施等方面的限制,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階段的道路規(guī)劃不可能達到道路設計深度。但是,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確定的道路參數相比較地塊性質、容積率、綠地率等指標,其恰恰又具有外部控制性、精確性等特點,在規(guī)劃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規(guī)劃管理日趨精細化、精準化和程式化的今天,這就形成了目前道路規(guī)劃在山地城市中的最大問題,即規(guī)劃成果不能達到具體項目規(guī)劃管理要求的深度,導致在山地城市實際道路建設和規(guī)劃管理中,經常需要用道路設計成果來修正控規(guī),增加規(guī)劃管理流程,并增加了修改規(guī)劃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經濟成本等不必要的社會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為了盡最大努力消除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存在的差異,從而實現城市規(guī)劃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筆者試圖提出以下對策以供探討:
3.1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階段增加工程設計部分內容
山地城市在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編制階段,可以增加道路網絡工程設計部分內容。該工程設計內容包括道路工程設計和片區(qū)土石方平衡設計。在道路工程設計部分,增加片區(qū)地質初步勘探,對每條道路進行工程設計,包括平縱橫設計、交叉口設計、邊坡設計等內容;在片區(qū)土石方平衡部分,對道路、周邊地塊進行土石方平衡綜合考慮,修正道路設計標高。道路工程設計與片區(qū)土石方平衡兩者應緊密配合,相互協調。
3.2研究制定山地城市道路規(guī)劃規(guī)范
重點對道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等方面研究制定道路規(guī)劃規(guī)范,可在道路設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適當提煉簡化,并適當放寬標準,以便道路設計時有充分余地,而不致重新按程序調整控規(guī)道路規(guī)劃引起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人力成本等社會成本的無謂增加。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會浪費部分道路沿線用地,造成用地利用不經濟,因此,需要出臺靈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4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地質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與平原城市存在很多不同,本文僅對道路規(guī)劃與工程設計存在的差異進行了探討。我們還需要對山地城市中豎向規(guī)劃、地形適應性、建筑物與交通設施關系、濱水臨山地區(qū)等很多獨具特色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市規(guī)劃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城市 園林道路規(guī)劃設計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oads, directly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garden green space division is reasonable, the traffic flow is smooth, landscape organization of properly, the green garden overall planning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words: Modern City Garden Road Plann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S75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園林道路是園林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像人體的脈胳一樣,貫穿于園林各景區(qū)的景點之間,它不僅導引人流,疏導交通,并且將園林綠地空間劃成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間。本文對園林道路的特點、設計原則等作一初步探討,旨在為同行們在造園實踐或設計中提供一些參考,以創(chuàng)造出更加豐富的園林景觀。
1.園路的類型
園路的基本類型有:路塹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園林綠地規(guī)劃中,按其性質功能將園路分為:①主要園路:聯系全園,是園林內大量游人所要行進的路線,必要時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車,道路兩旁應充分綠化,寬度4-6m。②次要園路:是主要園路的輔助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筑,寬度2-4m。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導游人更深入地到達園林各個角落,雙人行走1.2-1.5m,單人行走0.6-lm,如山上、水邊、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④變態(tài)路:根據游賞功能的要求,還有很多變態(tài)的路,步石、汀步、休息島、礓、礤、踏級、磴道等。
2.園路功能的特點。
(1)劃分園林空間。中國傳統園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徑盤蹊”、“曲徑通幽”等都道出了園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間內忌直求曲,以曲為妙。“斗折蛇行”、“一步一換形”、“一曲一改觀”,追求一種雋永含蓄、深邃空遠的意境,目的在于增加園林的空間層次,使一幅幅畫景不斷地展現在游人面前。園路規(guī)劃決定了全園的整體布局。各景區(qū)、景點看似零散,實以園路為紐帶,通過有意識的布局,有層次、有節(jié)奏地展開,使游人充分感受園林藝術之美。
(2)引導游覽。我國古典園林無論規(guī)模大小,都劃分幾個景區(qū)、設置若干景點,布置許多景物,而后用園路把它們聯結起來,構成一座布局嚴謹,景象鮮明,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園林空間。所以,園路的曲折是經過精心設計,合理安排的。使得便布全園的道路網按設計意圖、路線和角度把游人引導輸送到各景區(qū)景點的最佳觀賞位置。并利用花、樹、山、石等造景素材來誘導、暗示,促使人們不斷去發(fā)現和欣賞令人贊嘆的園林景觀。
(3)豐富園林景觀。園林中的道路是園林風景的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線,豐富的寓意,精美的圖案,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與周圍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觀緊密結合,形成“因景設路”、“因路得景”的效果,而貫穿所有園內的景物。
(4)功能分區(qū)。在公園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園分隔成各種不同功能的景區(qū),同時又通過道路把各個景區(qū)聯系成一個整體,能將設計者的造景序列傳達給游客。中國園林不僅是“形”的創(chuàng)作,而且是由“形”到“神”的一個轉化過程。園林不是設計一個個靜止的“境界”,而是創(chuàng)作一系列運動中的“境界”。游人所獲得的是連續(xù)印象所帶來的綜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積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帶來的感染力。園路正是能擔負起這個組織園林的觀賞程序,為游客展示園林風景畫面的作用。它能通過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鋪砌的圖案,引導游客按照設計者的意圖、路線和角度來游賞景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園路是游客的導游者。
(5)構成園景。園路優(yōu)美的曲線,豐富多彩的路面鋪裝,可與周圍山、水、建筑、花草樹木、石景等景物緊密結合,不僅是“因景設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園路可行可游,行游統一。
3.園路規(guī)劃原則
(1)園路在園林中的尺度與密度。園路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大一些;休閑散步區(qū)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此外,園林綠地中還應增加相應的活動場地。另外園林過去多以參加游覽為主。游園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們以思索、追溯領悟中的哲理情感為主要欣賞方式,追求所謂“神游”。而現代人的方式有一種要求與參與的趨勢。人們不僅要求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要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從事文娛、活動,甚至進行某些學術活動,獲取知識,因此,還要理解相當數量的活動場地。園路廣場的占地比例:在兒童公園、專賣公園、居住區(qū)公園一般可占10%-20%,在帶狀綠地,小游園可占l0%-15%,其它專賣公園可占l0%-15%。
(2)園路的布局。①平面成形布局:風景園林的道路系統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統,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點。園林綠地常見的園路系統布局形成多為套環(huán)式、帶帶式和樹枝式三種。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園路多表現為迂回曲折,流暢自然的曲線性,中國古典園林所講的峰回路轉,曲折迂回,步移景異,即是如此。園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們從不同角度去觀賞景觀,在私家園林中,由于所占面積有限,園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見大,延長景深,擴大空間除了這些自由曲線的形式外,也有規(guī)劃的幾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園林風格。西歐的古典園林中(如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當然采用一種形式為主,另一種形式補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現代園林綠地中也比較常見。②立面成形布局: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收放寬度尺寸,采用變斷面的形式進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發(fā)現,不同轉折處有不同的寬狹,而且在中途還設有過路亭。另外在許多園中,設置坐登、椅子。園路外延邊界,除此之外,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3)園路路口規(guī)劃。園路路口的規(guī)劃是園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規(guī)劃式園路系統和自然式園路系統的相互比較情況看來,自然式園路系統中則以三岔路口為主,而在規(guī)劃式園路系統中則以十安路口比較多,但從加強尋游性來考慮,路口設置也應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點三岔路口。道路相交時,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應盡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時斜交角度如呈銳角,其角度也盡量不小于60%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銳角部份還應采用足夠的轉彎半徑,設為園形的轉角。路口處形成的道路轉角,如屬于陰角,可保持直角狀態(tài),如屬于陽角,應設計為斜邊或改成圓角。要有景點和特點。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設計花壇、花舌等,要注意各條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線與花壇的軸心相對,不要與花壇邊線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狀,應與中心花壇的形狀相似或相適應,具有中央花壇的路口,都應按照規(guī)劃式的地形進行設計。①園路與建筑:在園路與建筑物的交接處,常常能形成路口。從園路與建筑相互交接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設置一塊較小的緩沖場地,園路則通過這塊場地與建設交接。多數情況下都應這樣處理,但一些有過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設緩沖小場地,根據對園路和建筑相互關系的處理和實際工程設計中的經驗,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處理二者之間的交換關系。能上能下就是我們常見的平行交接和正對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長軸與園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還有一種側對交接,是指建筑長軸與園中心線相垂直,并從建筑正同的一側相交接;或者園路從建筑物的側面與其交接。實際處理園路與建筑物的交接關系時,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別是正對建筑某一角的斜角,沖突感很強。對不得不斜交的園路,要在交接處設一般短的直路作為過渡,或者將交接處形成的路角改成園角,應避免建筑與園路斜交。②園路與水體:園林常常以水平為中心,則主干道環(huán)繞水面,聯系各景區(qū),是較理想的處理手法。當主路臨水面布置時,路不應該是始終與水面平行,這樣因缺少變化而顯得平淡乏味。較好的設計是根據地形的起伏,周圍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離。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橋,堤或汀步相接。③園路與山石:在園林中,經常在園林兩側布置一些山石,組成夾景構成景色,要有一種幽靜的氛圍。在園路的交叉路口,轉彎處也常設置假山,而能疏導交通,又有起到美觀的作用。
結束語;
【關鍵詞】城市發(fā)展;道路規(guī)劃;規(guī)劃設計;
1、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的現狀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在歷史的浪潮中,取得巨大的輝煌必然會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中國的城市建設已經取得讓世人所羨慕的成績,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大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被合理迅速的解決,那勢必會對我國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有一定的影響。
1.1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的現狀
1.1.1 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隨意性
城市的建設,道路規(guī)劃先行。道路的規(guī)劃在建設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設依附與道路的規(guī)劃。所有的城市建設例如,城市的廣場,社區(qū)街道,旅游景觀等等的建設都應列入到城市道路規(guī)劃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設中,很難看到完整的道路規(guī)劃,通常表現的很隨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的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計劃沒有變化快;其次,從中牟取相應的利益,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個體的經驗者,他們更愿意在利益的驅使下,為尋求更多的財力,將土地出讓,這都將影響到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的問題。
1.1.2 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缺乏權威性和嚴肅性
在城市中一些領導為了自己的仕途得意,使得許多的城市道路規(guī)劃都是由人為而改變的,缺少嚴肅性。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作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中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權威性和嚴肅性應突出地表現出來。一旦城市的整體道路規(guī)劃確定下來,不能因為人為的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但目前的城市道路規(guī)劃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即換屆、換領導,道路規(guī)劃馬上就變,僅僅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沒有考慮到道路規(guī)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導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的資源,影響城市的發(fā)展速度和質量。
1.1.3 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中沒有體現出“以民為本”的原則
首先,從道路規(guī)劃過程看,人們群眾參與的程度是不夠的。其次,在道路規(guī)劃過程中,領導們總是以自己的意志進行判斷好壞是非,使道路規(guī)劃的獨立性和公開性被打破,人們的需要得不到反應。最后,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的約束力不強,降低了人們對道路規(guī)劃的信任和關注。
1.1.4 道路規(guī)劃中有一系列不良的影響
首先,在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中,完全忽視了對文化的保護意識。一個城市的發(fā)展壯大,需要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伴隨長期的歷史過程必然會有大量的文化遺產遺留下來。在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的過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蘊的文物古跡,名勝風景,文化遺產已經遭到嚴重的損壞;其次,在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中,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在城市建設規(guī)劃一方面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卻對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強烈的沖擊。再次,在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視質量。有些城市完全是為了早日完成任務,早出功績,僅僅是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設速度,完全忽視質量的問題,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嚴重損失。
1.2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首先,盲目的將道路拓寬,我國的城市道路紅線寬度普遍較窄,主干機動車道的道數較少,一般只有幾條。近些年,我國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斷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許多機動車的要求,許多城市沒有經過具體的規(guī)劃就將一些舊的街道巷子拓寬,將機動車的道數增加到10條左右甚至更多。機動車的道路是越來越寬,占地面積越來越多,使得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設計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個城市各類交通匯合、轉換、通過的地點,更是交通控制的地點,在交叉口范圍內,車速運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發(fā)地。在交叉口的設計中,交通設施不夠完善,主干道數不足,通行的能力與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設施不暢,在下雨陰天雨水堆積;其次,與公路相比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區(qū)別。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樣性,組織很復雜,建筑密集,無論在地上還是地下布線很多,建設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標準。有許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沒有采用科學的原理建設,由于基礎建設的不夠牢靠,許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現路面斷裂,下沉等一些現象,嚴重影響了道路的使用質量。最后,在道路規(guī)劃建設中,忽視了我國的人口密集,行人與非機動車的交通量也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在機動車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行人與非機動車的交通量依然沒有變化。在九十年代末期,為了滿足機動車輛的增長,大幅度的壓縮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的占地面積,許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 000m都沒有一個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致使行人們過街不方便,隨意的穿梭在大街上,輪闖紅燈的現象很普遍。導致了交通事故發(fā)生率逐年增高。
2、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的基本措施
2.1 解決在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的城市的道路紅線是普遍較窄,主干道的機動車道是比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將一些舊的街道建造成超寬的機動車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緊張。在交叉口增強交通的信號,避免行人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相互的干擾對交通信號產生影響。對于道路上的排水設施要經常的檢查和維護,不能使雨天的積水對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對與道路中的路面設計的問題,要根據科學來建造,不能因為政府的影響而違背科學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將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剛剛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斷開等問題產生。還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規(guī)劃中工作的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一個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沒有一個高的道德標準,不能完全的保證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有序的進行。
2.2 在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過程中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
在城市道路規(guī)劃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來規(guī)劃城市的建設,要依據本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處地位,給城市做一個好的定位,制定一個有效的城市發(fā)展目標。城市道路規(guī)劃要堅持維護權威性和嚴肅性,不要頻繁的變換,否則必將導致建設工作的失誤。不能脫離實際的問題,可以從基礎著手,根據形勢進行研究,這對于城市的建設規(guī)劃很重要。要不斷的結合本身的問題,不斷完善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體系,因地制宜,編造出更詳細更專業(yè)的道路規(guī)劃設計。要不斷加強對于城市道路規(guī)劃的宣傳力度,要人人參與,發(fā)動廣大群眾,多多為城市的道路建設提出寶貴的意見。
2.3 加強規(guī)劃實施監(jiān)督
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發(fā)展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要保證城市的道路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順利進行,各級城市行政主管部門需要將規(guī)劃實施的監(jiān)督工作落到實處。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審批,使用,建設工作,嚴格監(jiān)督正在進行的規(guī)劃工程,按照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完成。要經常進行監(jiān)督檢查,若發(fā)現有些違法的行為,要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糾正或處理。只有相應的制度才能維護監(jiān)督的權益,使得管理規(guī)劃工程更順利的進行下去。
2.4 提高道路規(guī)劃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
城市道路規(guī)劃管理的工作需要進一步落到實處,需要具體的操作,而規(guī)劃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道德水準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道路規(guī)劃管理的效果,關系到能否正確的實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規(guī)劃管理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道德水準,是保障規(guī)劃道路切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