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廢物處理與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兩組患者2HRZE/4HR標準短程化療方案,且給予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觀察組治療期間。對治療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情緒狀態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且對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差異進行比較。
結果:相較于干預之前,在SAS評分和SDS評分方面,兩組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在改善程度方面觀察組要優于對照組,P
結論:將護理干預應用到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初診肺結核期間,可以對患者情緒狀態進行明顯改善,不良反應發生率可以得到顯著降低,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異煙肼初診肺結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21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89-0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重,肺結核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肺結核作為一種重要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1],不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臨床上通常采用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如利福平、異煙肼和鹽酸乙胺丁醇等。本文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兩組患者2HRZE/4HR標準短程化療方案,且給予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觀察組治療期間。結果顯示,將護理干預應用到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初診肺結核期間,可以對患者情緒狀態進行明顯改善,促進患者的康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年齡為20-66歲,平均年齡為36.45歲,其中男70例,女30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患者為40例,高中學歷患者為3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患者有30例。痰涂片結果均顯示為陽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中華醫學會結核分會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2]。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學歷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00例患者均給予2HRZE/4HR標準短程化療方案,包括利福平、異煙肼和鹽酸乙胺丁醇等藥物,同時給予所有患者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在20ml生理鹽水中加入0.3g的異煙肼,超聲霧化吸入,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接受4周的連續治療[3]。
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觀察組治療期間。初診肺結核患者往往沒有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容易出現抑郁或者恐懼等心理,嚴重的話會失去生活的信心;護理人員在健康宣教時,緊密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來進行,讓患者熟練掌握相關疾病知識。要增強患者的歸屬感,讓其盡快認可和接受住院環境,將隔離制度嚴格執行和落實下去。對患者的飲食習慣進行指導,保證營養充足,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等,注意多引水。指導患者在咳嗽時咳出痰液,避免堵塞氣道。將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給患者,叮囑其注意觀察自身的病情變化,如出現了問題,需及時上報。將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的原理和優點告知患者,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向患者介紹霧化吸入的正確方法,促使其熟練掌握,選取正確的,深緩吸氣,快呼氣。要嚴格消毒含口器,并且堅持專人專用的原則。在霧化吸入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狀態進行仔細觀察,如果有劇烈咳嗽或者胸悶加劇等現象存在于這個過程中,需要將霧化吸入及時停止。完成了霧化吸入之后,幫助患者輕叩背部,一般自下而上進行,借助于外力作用,促使患者排出粘附于氣管、支氣管的痰液。同時,指導患者做好口腔護理工作,堅持漱口,避免出現二重感染問題,要消毒浸泡導管和含口器,之后晾干,以作備用。
1.3判斷標準。痰涂片連續三次陰性,且相較于治療前,X線片提示病灶吸入一半以上為顯效。痰涂片連續三次為陰性,且相較于治療前,X線片提示病灶吸入一半以下為有效。痰涂片為陽性,相較于治療前,X線片提示病灶無顯著變化,甚至出現了擴大等情況為無效。
(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X2檢驗,P
2結果
情緒狀態比較:相較于干預前,在SAS評分和SDS評分方面,兩組治療后均出現了下降,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治療效果比較: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有著更高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不良反應比較:相較于對照組,在治療期間,觀察組有著更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初診肺結核期間,應用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可以對痰液進行稀釋,排出體內比較容易。引抗結核藥物直達屏鎖,病灶局部耳道藥物濃度可以得到提高,直接抑制或殺滅結核菌,有利于空洞閉合。因為肺結核需要較長的治療過程,且抗結核藥物存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耐藥性也會產生,這樣很多患者都會感到生命無趣,失去治療的信心,因此采取護理干預,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
通過實踐研究表明,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在治療期間患者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初診肺結核期間,讓患者擺脫不良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堅持規范用藥,積極接受治療,實現早日康復。在結核患者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是結核病健康教育,特別是將健康教育應用到初診患者中,讓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充分了解[5],對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進行改變,配合治療,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的康復,對于預防復發也很有幫助。
在本組研究中,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兩組患者2HRZE/4HR標準短程化療方案,且給予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觀察組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熟練掌握相關疾病知識,增強患者的歸屬感,讓其盡快認可和接受住院環境;指導患者堅持正確的飲食習慣,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營養,對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行改變,戒煙戒酒,多喝水。同時患者在咳嗽時,需要指導患者將痰液刻出來,這樣氣道就不會遭到堵塞。向患者告知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患者也需要對自身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如果出現了變化或問題,需要及時上報。為了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需要向患者告知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治療的原理和優點。
研究結果表明,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初診肺結核期間,患者的情緒狀態可以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可以得到明顯降低,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同剛.兒童肺結核用異煙肼-利福平治療6個月[J].國外醫學,1991,2(5):123-125
[2]沈陽芳.異煙肼霧化輔助治療初診肺結核期間的護理干預分析[J].中外醫療,2013,2(1):87-89
[3]胡暉,鄧思東.初診肺結核患者中識別AIDS的要點與護理對策[J].護理學報,2007,2(2):87-8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擁有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這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都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在醫療廢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然而,醫療廢物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控制醫院感染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2009年1月開始我院領導與院感科根據醫療衛生機構出臺的醫療廢物管理的各項法規,對照標準,查找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與對策,層層落實,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
概念區分不清:醫院廢物與醫療廢物概念混淆,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醫務工作者與一些醫院的實習生。不知道醫院廢物是屬于無危害垃圾。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工作中產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廢物。
對醫療廢物分類不清:醫療廢物分為5大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在工作中常常發現感染性廢物中混有藥物性廢物,藥物性廢物中混有損傷性廢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醫療垃圾,如輸液袋外包裝,藥物包裝盒等醫療垃圾屬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黃色垃圾袋內。
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過沾有血液的中單、棉簽、棉球及醫務人員的口罩與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內,還有個別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療室的黃色醫療垃圾筒內。
醫院廢物暫存庫房管理不到位:庫房無專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積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沒有照明設施,沒有水龍頭及地下排污水條件,沒有防鼠、防蚊、防盜等設施,也沒有各種消毒、洗手等必備設施與條件。
制度制定不夠全面:領導與相關職能部門缺少重視,制度制定不夠健全,管理與檢查的力度不夠。
缺少培訓:醫務人員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管理條例和辦法學習培訓不到位,各科處理醫療廢物及管理暫存庫房工作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大多是醫院從農村招進來,年齡偏大,對醫療廢物處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驅使下有個別勤雜工把一些醫療廢物如橡膠手套等私自出賣。
職業防護不夠重視:各科廢物處理人員與暫存庫房管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薄弱,在收集醫療廢物與處理醫療廢物時沒有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醫院發放的防護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膠鞋等。
管理對策
領導重視:醫院加大投入,與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理公司簽定合同,使用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所要求的各種包裝容器,如防刺破的帶蓋利器盒,各種型號的黃色廢物袋,黃色腳踏醫療廢物桶、黃色醫療廢物周轉箱等,從而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醫療廢物處理流程、防護措施、各種警示標識及監督考核等,各部門負責人與專職人員要經常督促、檢查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確保工作制度的落實。
暫存庫房的設置:庫房位置應遠離醫院醫療區與生活區。應有嚴密防鼠、防蚊、防盜設施,地基保證不受雨水沖擊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暢。具備良好照明設施和通風條件,每天用紫外線燈管對暫存庫房進行空氣消毒。庫房內廢物按醫療廢物五大類分別放入周轉箱內,相應位置設有醒目的警示標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各交接記錄要齊全,簽名要完整。
加強學習與培訓:對所有的醫院工作人員加強有關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培訓。在工作中嚴格按醫療廢物處理流程正確進行分類收集、運送、儲存。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強職業防護意識,堅決杜絕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等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 醫療廢物;管理;認知
加強醫院廢物管理的規范化, 可有效控制疫病擴散傳播[1]。為了解縣區二級醫療機構對醫療廢棄物規范化管理的認知與態度, 隨機抽取72家醫療機構進行問卷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72家基層醫療機構。
1. 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 加蓋單位公章后回收。使用Excel錄入和分析回收問卷。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72家醫療機構基本情況 在18個省轄市隨機抽取72個縣區, 每個縣區抽取1家二級醫院, 共計72家醫院。72家醫院均為縣區級醫院, 其中公立醫院64所, 占88.9%, 民營醫院8所, 占11.1%;綜合醫院60所, 占83.3%, 專科醫院12所, 占16.7%。
2. 2 醫療廢物管理部門和人員的設置情況 72家醫院, 60家專門設有醫療廢物管理的監控部門, 并設有專職人員負責醫療廢物管理, 占83.3 %;6家醫院沒有設置醫療廢物管理的監控部門, 但設置了專職人員負責;有6家僅設置了兼職人員負責醫療廢物處置, 占8.3%。
2. 3 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的認知 72家醫院均知道醫療廢棄物危害性, 占100%。70家醫院了解醫療廢棄物處置的基本過程, 高度重視醫療廢棄物的處理, 并實施規范化操作。但有60家醫院建立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 占83.3%;58家建立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 占80.6%;55家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占76.4%。
2. 4 人員防護措施狀況 72家醫院高度警惕開展相關方面工作的回收人員的防護措施, 開展員工防護知識培訓的醫院占90.3%;實施個人防護措施的醫院占93.1%;開展健康體檢的醫院占93.1%;總體來看缺乏各個防護措施保護認知的機構, 所占比例都低于10%, 見表1。
3 討論
醫療廢物是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通常情況下, 都一般處理醫療廢棄物。但是, 醫療廢物較一般的生活垃圾更為復雜。醫療廢棄物多具有有害物質, 在傳染、流行過程中起到擴散疾病的作用, 若相關人員未認識到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 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會嚴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氣等資源, 同時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帶來相應威脅[2]。
在本次研究調查中發現, 縣區級醫療機構大部分能夠認識到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和規范化管理醫療廢物的重要性。醫療廢棄物管理護士基本明確認識到自我防護的重要性, 因此能夠做到健康體檢, 同時醫療機構也會加強護士的安全意識及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多數護士認為有必要采取防范措施。但真正采取規章制度、規范管理、建立重要性醫療機構的只有少數。且只有
通過研究發現,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響醫務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的認知:①醫院領導層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管理, 有較為完善的醫院管理, 醫務人員較為明確認識到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的重要性。②醫務人員的教育程度和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程度越高, 認識相對較好。③不同科室醫務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的了解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和自己的科室相關度, 相比之下醫院感染科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的管理比較清楚, 也比較重視[3, 4]。
為了提高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的認知, 相關醫療機構必須要加強相關護士的培訓工作, 開展崗位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安全防護、應急處置等知識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針對醫療廢物處置中的各個環節, 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工作制度和人員崗位職責。優化醫療廢物處理流程, 使之更安全、方便。加強宣傳, 全面提高護士的認識水平, 樹立法律意識, 責任意識。
總之, 醫療廢物處理作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科學、規范處置醫療廢物關系著整個環境的安全和人群的健康[4]。基層醫療機構相比于三級醫院, 在醫療廢物規范處置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 這對醫院管理著和相關監管部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周慶云, 劉洋, 朱鯤, 等.蚌埠市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淮海醫藥, 2013, 31(6):507-508.
[2] 陳月琴. 24所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調查分析.護理研究, 2013, 27(10):3825-3827.
[3] 王淑瓊, 周俊容.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的探討.西部醫學, 2007, 19(5):984-986.
何為醫療垃圾
醫療垃圾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險的廢物。
醫療垃圾分為:
1.感染性廢物: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質,醫療機構收治的隔離傳染性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體培養皿、標本和器皿,以及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器械等);
2.病理性廢物: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實驗動物尸體;
3.損傷性廢棄物:能夠刺傷人體的廢棄醫用用品(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刀、手術刀、備皮刀以及載玻片和玻璃試管等);
4.藥物性廢物: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污染的廢棄藥品(一般性廢棄藥品如抗生素等,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如三苯氧氨、司莫司汀、順鉑、苯巴比妥等,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學性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物(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及廢棄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醫療垃圾含有腐敗變質成分及大量細菌、傳染病毒、放射性物質、有害化學藥劑等,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在國外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如經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場,則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成為流行病的源頭。
醫療垃圾處理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機構產生的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其危險性也非同一般。預計到2010年,全國醫療垃圾的產量達到68萬噸,平均日產量達到1870噸。這些廢棄物除一次性輸液管外,還包括人體組織、器官等手術廢物,治療用的紗布、脫脂棉,實驗用的動物尸體和化驗用品制備的廢渣廢液,病人的血、痰以及排泄分泌物等。
1991年,我國加入了國際社會于1989年簽定的《巴塞耳公約》,以推進我國危險廢棄物特別是醫療垃圾處理的國際化進程。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經濟實力,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基本完成了醫療垃圾的安全處置,在對醫療垃圾的安全轉運、無害化處理和規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體系,并且對醫療垃圾進行了嚴格分類并制定了針對性處理方案。但我國在醫療廢物的處理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大部分的危險廢棄物處置處于低水平綜合利用,簡單存儲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去。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的醫療垃圾危害常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我國醫療垃圾處理現狀如下:
一、醫療垃圾的處理不規范
2003年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三章明確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辦法。但有關醫療機構不能做到明確分類,且無專門回收單位。存在問題主要有:輸液器、注射器用后不作消毒、毀形等無害化處理;偶爾可見輸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會;清創包、縫合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復滅菌造成黑、硬,達不到滅菌的效果;還有個別診所仍使用玻璃注射器,用普通鋁飯盒消毒,用后清水沖洗即行處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淡薄,大部分沒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針頭回套等。
二、醫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后,處理技術參差不齊
以我國工業危險物總處置能力僅為18萬噸/年,我國現有的生產醫療廢棄物處理設備企業的生產規模小,產品的性能與無害化處理標準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并且全國沒有任何一座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危險廢棄物處理中心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目前,除廣州、沈陽、大連等少數城市對醫療垃圾集中處理外,大部分由醫院自己分散處理,但醫療廢棄物處理的能力卻不盡人意。大多數醫院沿用以往配備的小型焚燒爐對醫療垃圾進行處理,且傳染性醫療垃圾和普通垃圾未經分類就混合處理。傳統的焚燒設備不能適應醫療垃圾處理的熱值與成分變化大的特點,造成醫療廢棄物的毀形不充分,高溫燃燒不徹底,具有毒害化的污染物重新進入環境,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污染。如1999年轟動全球的“二惡英”事件就是由于焚燒生活垃圾中的危險物引起的。此外,醫療垃圾處理設備隔絕性能及自動化等問題尚未能很好的解決,工人的身體健康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沒有合理的收費制度,醫療垃圾的處理需要高昂的費用
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一家醫院每年年至少需要為醫療垃圾處理支付48至50萬元,許多機構為了節省成本,將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無視醫療垃圾所帶來的危害。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處理醫療垃圾采取收費制,使得醫療垃圾有利可圖,調動了有關部門的積極性,改變了長此以往無人管理的局面。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收費方式存在著不合理因素。目前現行的收費方式有兩種標準:一是按床位收費,二是按垃圾量來收取。由于各個醫療機構經濟效益不同,床位的占有量差異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費會導致收費不公平。按垃圾量收費,一些醫院為了節省處理醫療廢物的開支就把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去。
四、農村醫療垃圾無人問津,農村醫療垃圾的處理問題令人擔憂
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有關醫療垃圾管理政策的法規,但在農村地區的執行情況卻亟待解決。許多鄉鎮衛生院和小診所的醫療垃圾未做任何處理,隨意丟放在附近,不少農民因為缺少文化知識,不知醫療廢棄物的危害而撿拾其中的玻璃器皿盛食用油和生活用水,不少孩子把廢棄的一次性注射器當“玩具”去玩。
五、醫療廢物處理過程存在不法行為,有些醫院沒有按照國家規定處理醫療垃圾
在利益的驅使下將醫療廢棄物回收利用或者賣給私人再轉運到廢品收購站或直接進入了塑料制品廠,被制成一次性水杯、水桶等,這些帶有病毒、細菌的容器從而流入市場(主要是偏遠的農村地區),給社會的穩定造成威脅。
我國醫療垃圾處理問題產生原因
我國1998年1月4日頒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共列出了47類、數百種危險廢物,其中醫療垃圾名列“首害”。據清華大學固體廢物和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博士介紹,危險廢物是指具有腐蝕性、爆炸性、易燃性、毒性、
化學反應性、傳染性,對人的健康和環境能造成危害的固態、半固態和液態廢物。1999年,轟動全球的“比利時雞”事件就是焚燒生活垃圾中的危險廢物引起的。但是,我國醫療廢物的處置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為了節省成本,人們往往將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處置,這些廢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有害物質,具有很強的生物感染性,需要進行專業隔離和特殊的焚燒處理,絕不能與普通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處理。
其次,從體制上,管理多頭造成了垃圾處置的無序。上世紀90年代,處理醫療垃圾實行收費。“無利可圖的誰都不管,一收錢大家都搶著管。”劉建國說,醫療垃圾屬于危險廢物,應該由環保局負責。但很多單位將它納入生活垃圾范疇,醫院的主管部門衛生局也在做。
另外,在具體操作上,收費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我國現行垃圾收費主要有兩種標準:一是按床位來收取,二是按垃圾量來收取。各個醫院經營方向和效益不同,床位占有率差異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費就會導致收費不公平。如果按垃圾量收費,一些醫院會為了節省醫療垃圾處理的費用,把部分醫療垃圾混進生活垃圾。單純從技術上看,第二種方式更科學,但目前國內這兩種方法都在使用。同時,還存在著許多不法行為。有些醫院并沒按規定將醫療垃圾作為廢物處理,而是將紗布、一次性針管等器具回收利用,或低價賣給私人,從中牟利。不法商人又使這些具有生物感染性的器具重新流入市場,主要是邊遠的農村市場,給社會帶來極大威脅。
“其實,除了醫療垃圾,整個危險廢物處理都存在著很大隱患。”劉建國說。2001年,北京市環保局就成立了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集中力量專門處理垃圾,并設立北京市環境質量報告,對市內所有工廠每天產生、處理、排放、綜合利用的危險廢物量進行統計。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企業的危險廢物去向不明,無法被登記。此外,我國對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比較低。一些企業所謂的“綜合利用”實際上是轉嫁危險廢物,通過小商販將化學物品低價或無償送到北京附近的小企業,“出了北京城就不關北京的事了,”劉建國說,“這些小企業根本無力處理工業廢物,留下自己需要的東西就撒手不管了,由此引發的二次污染無法估量”。
最后,有關部門對醫療垃圾的危害認識不足,監管力度不夠。醫療垃圾屬于危險廢棄物,含有有害病原體和有害化學物質以及放射性醫用物質等。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垃圾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幾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成為疫病的源頭。有關部門為了本地經濟利益的發展,對醫療垃圾處理的投資不足,而且我國至今沒有統一的監管體系,對醫療處理的監管狀況上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地方政府機構部門存在職責不明、執法不嚴的現象,導致醫療廢棄物的去向不明,在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密封設備等方面存在缺陷,很可能導致醫療廢棄物的沿途丟失。醫療廢棄物的監管體系的問題直接影響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理的前進步伐。
如何解決醫療垃圾處理問題
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明確職責,加強監管力度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關系到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政府應本著執政為民的態度積極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嚴格醫療廢棄物的監管管理,落實危險廢棄物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依法對危險廢棄物的安全轉運、處理實行監管,堅決從重查處醫療垃圾回收利用等不法行為。明確醫院以及運輸、儲存、處理企業的相關責任,對運輸、儲存、處理實施許可證制度,禁止不具備從業經驗以及基礎設施的單位從事醫療垃圾的處理。對收集、運輸、儲存及處置執行聯單管理制度,防止醫療垃圾的遺失,杜絕不法交易如賣給塑料廠的行為。規范鄉鎮衛生院及小診所的垃圾處理,制定合理的收費政策,照顧他們的經濟能力,保證國家抓大方面的同時,能兼顧局部方面的利益,使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得到安全的處置。
二、建立合理的收費制度,政府有關部門舉行聽證會聽取
醫療垃圾的范圍和處理費用的多少等問題制定出具體的收費細則,對不法分子回收利用醫療垃圾、亂排亂放等行為給予高額罰款甚至刑罰,保證處理中心的正常運營和防止因費用而造成醫療廢物的流失。
三、增加投資力度,建立醫療廢物處理中心
高標準建立一批醫療廢物處理中心,解決醫療廢品聚集重點地區和特殊廢品如放射性物質等的處理問題,逐步完善醫療廢物的運輸、處理體系,對醫療垃圾實行統一收集和完全密封性的運輸以及無害化的處理,兼顧農村地區的醫療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地方政府也應當將醫療廢物處理中心當作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國家投資外,也可以吸引其他資金參加建設。國內外的企業界對投資我國的醫療垃圾處理有很高的積極性,政府應該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吸引多種形式的資金進入該項領域,積極實施醫療廢物處理設施的企業化經營、社會化管理。
四、積極宣傳,加強社會監督
開展醫療廢物防治以及其危害的宣傳,加大媒體的監督力度,對違規事件進行暴光,鼓勵群眾成立醫療垃圾管理、處理的研究學會或民間團體,動員群眾對醫療廢物處理中的問題給予意見和建議,對不法行為積極舉報。增強公眾的健康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我們人類的生存健康問題。
五、培養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醫療垃圾的產生、運輸到處置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滲及健康、環保等諸多方面,為了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建議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培養相關專業的應用性人才;成立醫療廢棄物學會,對醫療垃圾的處理標準,處理企業的資格認證以及培訓教程等方面作出規定。定期開辦培訓班以提高工作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的健康、安全、環保問題的認識,突出員工在總體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與責任,建立一支素質高的專業化隊伍。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醫院感染
隨著《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醫療廢物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引起臨床重視,加強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環節。
2004年1月我院手術室以《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為指南,嚴格手術室的醫療廢物管理,進行了科學分類、專人管理。強化手術室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規范護理行為,手術室工作人員的銳器傷明顯減少,傳染病感染率為零,有效預防了院內感染,取得了成效,現將管理體會介紹如下:
1建立健全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根據《醫療感染管理規范》制定手術室醫用廢物分類、回收管理制度及相關獎懲制度,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在手術醫療廢物管理中應遵循的規則。清潔衛生員的工作要求等。
2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培訓
組織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反復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部門規章,提高防護意識,讓手術室全體人員具備如何處理、分類和收集醫療廢物的知識、自覺依法行事。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有目的、有計劃的選派人員參加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培訓班,做到人人自覺履行在醫療廢物管理中護理人員的責任、義務和權利。
3保潔人員的培訓,注重加大對保潔人員的培訓及考核力度
保潔人員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醫院感染知識,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醫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類放置、密閉運送處理,致各類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嚴、垃圾袋重復使用、垃圾桶不及時保潔等問題的出現,增加了醫院環境污染和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性。為保證醫療廢物管理的規范化。我們定期組織保潔員認真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熟記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理過程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指派專人對保潔的工作進行示范指導,并對手術室每日醫療廢物管理進行檢查監督,嚴格做到醫療垃圾分類放置、及時清運。每月對保潔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各項規章制度、醫療廢物管理流程的考試,并與其經濟效益掛鉤,獎懲并舉,使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監管到位、獎罰分明。
4嚴格醫療廢物的管理,專人負責,由一名主管護士作為院感質控員
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嚴格分類放置,對一次性醫療廢物、專人發放、專人按數回收、集中消毒毀形、送院感進行焚燒,避免流入社會,污染環境和回流市場,引起醫源性感染,造成社會公害。
5醫療廢物的科學分類與正確處理
5.1銳利廢物的處理:每一手術間放置一個銳器盒,該盒必須具有不損漏,能防刺穿,不會出現破裂,易于焚燒等性能。
主要用于收集手術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針頭,動靜脈留置針、手術刀片、縫針、麻醉穿刺針等銳利廢物,手術結束后由巡回護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間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統一回收處理。
5.2非銳利廢物的處理:將非銳利廢物分類放置,即未被血液,體液污染(包括一次性無菌物品包裝袋、藥品包裝袋等)的廢棄物用黃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辦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間、手術間分別設置大小合適的垃圾桶,根據要求,桶內放置不同顏色的塑料袋,當裝滿3/4時立即封口扎緊送至污物存放間,由院感科統一回收處理。
5.3一次性用品的回收處理
5.3.1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頭、吸引器瓶及氣管插管等的處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針頭,針頭放入利器盒內,針管充滿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時間30分鐘,如為肝炎病毒、結核桿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濃度1﹪,作用時間為30分鐘,消毒后放入黃色垃圾袋內,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頭、瓶等使用后毀形,然后放入黃色垃圾袋內,由院感科統一回收處理,吸引瓶內盛裝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內,作用時間30分鐘,然后倒入專門指定下水道。
5.3.2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廢棄物處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廢棄物放入黃色垃圾袋內,由院感科回收處理,如有傳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黃色垃圾袋內。
5.3.3感染手術敷料的處理:我們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裝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扎緊并注明感染手術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統一送處理場焚燒。血紗布,鹽水墊用0.5﹪84液浸泡后裝入黃色垃圾袋內,統一送處理場焚燒。
5.4死嬰、殘肢等廢棄的手術標本處理:我們在標本存放間里設置盛裝特制紙箱并貼上標簽,標簽上注明種類、病人姓名、住院號、床號、日期、巡回及洗手護士的姓名,手術切下來的殘肢或死嬰放入黃色垃圾袋內,如為感染標本則需用雙層黃色垃圾袋扎緊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紙箱內,保潔員及時送醫院廢物處理中心,交付給專管人員,并雙方簽名,注明科類、數量,交接時間。
6體會
6.1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術室各級醫護人員執行各項相關操作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各級醫護人員都嚴格按要求進行醫用廢物分類放置和處理,使手術室醫療廢物處理盡快達到衛生部要求標準。
6.2提高了各級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將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相關知識及醫療感染知識作為年終考核的主要內容, 使各級護理人員都認識到管理好手術室醫療廢物是預防和控制手術室感染的關鍵。
提高了手術室各級人員工作中的不良習慣,使手術室各項操作規范化,并采取逐級帶教方式,使手術室各級人員都熟練掌握并經常檢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規定處理手術室廢物。
6.4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監測與控制的重要部門,手術室醫用廢物的管理,是控制手術室醫源性感染的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科學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由于我們加強了醫療廢物的管理,增強了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減少了銳器刺傷的發生,防止了傳染性疾病的傳播,一年來未發生因銳器刺傷傳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無菌手術感染率,提高了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期刊論文,中國護理管理,2004(1)
[2]任小英、鄧敏,護理人員工作中被針刺傷調查及對策,期刊論文,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