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環境調研

      經濟環境調研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環境調研

      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是經濟發展投資軟環境,影響投資軟環境的因素有哪些,又如何更好地搞好投資軟環境建設呢?

      筆者認為,投資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軟環境是相對硬環境而言的,指的是影響、決定投資者進入并取得預期收益的諸多非物質因素的總和,如影響投資行為的社會、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因素。

      一、影響投資軟環境建設的因素

      顧名思義,影響投資軟環境建設的第一位因素即“總開關”是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對待投資者的觀念問題。正所謂成也觀念,敗也觀念。觀念轉變的力度決定一個地方對外開放的深度,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速度。黨的十六大后,面對新一輪的大開放、大競爭、大發展,必須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克服、摒棄“官本位”思想,樹立“客本位”思想,樹立誠實守信、善謀實干的新觀念,力求通過思想大解放來謀求經濟大發展。

      服務是影響投資軟環境的第二位因素。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有急必救、有訴必查”的服務理念,能形成一個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創建一個使外來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有錢賺、發展快的投資熱土。

      有關規章、制度、優惠政策是影響投資軟環境的第三位因素。當地政府應該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規定,合理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優惠政策,并力使這些規章、制度以及優惠政策公開、透明,讓投資者易于得知。在政策優惠方面,除了全面貫徹、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外,還要根據當地的承受能力,對外來投資者實際上給予更大的優惠。

      “企業投訴中心”是否高效運轉是影響投資軟環境的第四位因素。當前,多數地方都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那么地方優勢就變成當地投訴中心有沒有把切實解決外商投訴問題作為進一步推進投資軟環境建設的突破口,有沒有對外來投資者提出的投訴即時答復、限時解決,有沒有真正拓寬、暢通投訴渠道,真正發揮投訴熱線電話、舉報信箱的積極作用。

      深層服務則是影響投資軟環境更高層次也是能打造出地方軟環境特色的因素。為投資者提供關系其建設、發展、壯大的超出我們常規服務內容的深層服務,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政府的協調功能,發揮各方面的優勢。

      另外,員工及周邊群眾的素質、治安環境、公務員工作效率等都影響著投資軟環境的質量。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投資者對投資軟環境的要求和心理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

      二、如何搞好投資軟環境建設

      針對影響投資軟環境的各種因素,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兩個堅定不移”的要求,開拓創新,把整治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紀檢監察機關服務經濟建設的切入點,精心打造投資環境,為企業和投資者營造一個寬松有序、依法辦事、透明公正、廉潔高效的經濟發展環境。

      一是狠抓宣傳教育,營造服務經濟的氛圍。把開展黨紀條規教育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緊密結合,形式多樣、聲勢浩大地開展宣傳教育,號召干部職工樹立“人人是環境、人人為環境”的服務經濟意識,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為治理經濟環境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

      二是健全制約機制,規范有關部門的從政行為。人是權力的主體,是權力的實施者,要從規范公務人員行政行為入手,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一要抓人的世界觀。各級領導干部要著力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政廉民自安,官清客自來”。二要對有關職能部門實行測評制度。權力失去監督,就容易滋生腐敗。要切實搞好對有關職能部門的測評工作,完善行風評議的方式方法,做到半年一小評,年終一大評,并通報評議結果,擴大評議的社會效果。三要加強監督管理。要不斷強化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克服權力部門化,服務利益化,政策教條化。

      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第2篇

      關鍵詞:區域經濟 環境 協調發展 評價

      一、舟山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狀況定性分析

      經濟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的主旋律,但經濟發展必須保持生態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發展規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所以研究地區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舟山地區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環境質量卻伴隨工業發展逐漸下降。怎樣使得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對環境影響最小,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舟山市經濟發展現狀

      舟山市按照要建設以海洋漁業、海洋旅游、臨港產業、港口物流四大產業為主的城市的定位要求,對全市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國民經濟總量得到長足發展。根據歷年舟山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1999年至2007年舟山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9年間全市的生產總值從106.15增加到408.52億元,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全市的財政收入從8.19增加到52.5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9856元。200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118元,已經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見表1)。

      (二)舟山市現有的環境狀況

      由于工業發展、機動車尾氣排放等原因,舟山生態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以工業污染物排放強度為主要指標,工業廢水排放量從1999年的826萬噸,增長到2007年1687萬噸,增長了1倍。工業廢氣SO2排放量從1999年的9982噸,增長到2007年的26557噸,增長了近2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也從1999年的14.01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65.35萬噸,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在9年間增長了近5倍。總體來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污染物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見表2)。

      但是舟山能夠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進行環境污染治理與防治工作,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的排污費的征收從1999年的551.01萬元,到2007年增加到2736.93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從1999年的48.8%提高到2007年的9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從9年間最低2002年的74.2%提高到2007年的98.3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因為工業占地等因素而減少,反而增加到38.38%。綠化覆蓋面積與1999年的2410公頃相比,曾一度在2005年達到2919公頃,到2007年仍然能夠保持在2200公頃以上。

      二、舟山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評價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得到的環境系統的原始數據如表1和表2。

      下面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舟山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狀況進行實證分析。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及代表性,根據舟山統計年鑒等資料選取了部分反映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反映環境生態的指標進行分析。利用SPSS軟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及主成分貢獻率,得到這些指標在各主成分上的載荷矩陣。

      根據上述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度評價模型,其中C為協調度。由表1、表2分別計算出環境綜合評價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數。式中為相應的指標權重,通過主成分法取得。考慮到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的安全同等重要,取k=2。對1999到2007年舟山環境指標和經濟指標分別進行處理,并代人公式,利用SPSS軟件求得舟山1999至2007年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度為:

      計算結果見表3,從1999年至2007年,兩者協調度不斷提高,曾在2005年,協調度達到了0.996,屬于高度協調發展。但是在近兩年又有了下降的趨勢2007年兩者的協調度為0.707,這說明在2007年舟山環境與經濟發展屬于中等協調發展。從定性分析來看,舟山地區經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但環境污染也伴隨著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日益顯現。綜合看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速度高于環境的改善速度,經濟發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暫時處在環境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三、促進舟山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舟山工業化進程尤其是臨港工業等進一步加快,無疑帶動了舟山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如何提出在促進舟山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又不對環境造成破壞,保持舟山優良的生態環境的對策,使舟山成為以海洋漁業、海洋旅游、臨港工業、港口物流共同發展的海洋經濟強市,成為舟山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調整舟山產業結構

      充分利用好舟山原有的漁業、旅游、港口資源的優勢,構筑以現代漁業、海洋旅游、港口物流為等主導并將相關產業有機串連起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具體地,對第一產業的調整要遵循再循環、再利用的原則,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漁業。舟山有大批的漁農民轉產轉業,必須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對農副產品、水產品加工企業的支持,實現勞動力的轉移。對第二產業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項目。要考慮環境容量、總量控制等綜合因素,從城市污染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合理布局。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通過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通過旅游業來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舟山作為以海洋漁業、海洋旅游、臨港工業、港口物流共同發展為目標的海洋經濟強市,臨港工業和港口物流在大橋經濟時代背景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而這些項目的運營都直接影響舟山當地的生態環境。循環經濟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和“低開采一高利用一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中,實現經濟活動生態化、經濟發展高效化和經濟、環境的協調持續發展。在舟山開展循環經濟,可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延伸產業鏈,減輕環境壓力,使舟山經濟發展走上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三)構建生態工業園區

      就工業企業而言,單個企業的清潔生產和廠內循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資源的綜合和有效的利用。對生態工業園區整體建設,通過工業小區的集聚,對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治理,以主體企業為核心,可以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副產品。以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生態工業園區,在園區規劃和招商引資方面,注重體現循環經濟的思想,使之成為舟山工業發展的方向和經濟發展的聚集區域。

      (四)突出重點地區的環保工作

      舟山近幾年隨著臨港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六橫、馬岙等地的環境污染開始日趨嚴重。具體措施是抓好工業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實現廢物資源化。這樣不僅實現了資源的永續利用,提高了工業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突出重點地區的環保工作,重點監控重點污染企業的環保工作。要求制訂出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資源的規劃。健全企業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并嚴格實施。

      參考文獻:

      [1]尹海偉,孔繁花.山東省各市經濟環境協調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2).

      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第3篇

      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KY1342

      【文章摘要】

      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工業生產由原來的分散型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型轉化,開發區作為城市產業集聚中心取得了長足發展, 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開發區是經濟技術國際化的先導區,是要素、人才和體制等多元素與國際接軌的實驗區,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輸出體系,開發區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已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增長點。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國環境質量卻顯著下降,各地方的生態環境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變化。依據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經濟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鑒于此,本課題擬對蕭縣經濟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承受能力進行充分調研,研究開發區的經濟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研究開發區的環境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

      【關鍵詞】

      經濟開發區;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1 安徽蕭縣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背景

      蕭縣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家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三部委核準,自皖政秘【2006】22號文由省政府批準籌建以來,建成區面積已達2.0平方公里,存量土地小已對開發區的發展形成了制約,開發區擴區是蕭縣經濟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安徽省蕭縣經濟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主要內容:2012年2月29日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蕭縣經濟開發區擴區規劃面積初步意見的函》初步認定蕭縣經濟開發區擴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擴區展望面積18.7平方公里。規劃區位于蕭縣縣城以東約7公里處,包括龍城鎮、白土鎮和永堌鎮的部分用地。

      經濟開發區具有優越的資源優勢,蕭縣的多數煤礦、瓷土和高嶺土、石灰巖石均集中在開發區10公里范圍圈內。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基地也都在其周圍山區。同時閘河、倒流河在開發區境內交匯,地表及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蕭縣依托自然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現代生態環保型都市工業園區,對于蕭縣接下來的發展有著歷史性的作用。

      為使開發區成為蕭縣經濟增長的平臺和載體,成為全縣重要經濟增長極,起到展現對外招商的窗口作用。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舉全縣之力加快開發區發展”的總要求。開發區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大重點,經過建設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功能效應初現。

      2 分析安徽蕭縣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現狀

      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在經濟的增長中,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于是我們在以后的發展中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中央對促進經濟增長部署的十項措施中的第五項是環保措施,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開創了經濟發展要與環境相適應,切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著眼于安徽蕭縣經濟開發區,在安徽省蕭縣經濟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中,也明確提出了規劃方案實施后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及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方面。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高度重視保護環境,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3 實現蕭縣經濟開發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探討

      在新的發展階段,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新時期蕭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新的挑戰。蕭縣開發區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功能、優化區內環境、形成園區特色、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要把發展園區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加以扶持。下面提出三點政策建議。

      (1)蕭縣經濟開發區應以包容性增長為經濟發展的指導理念,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在現階段,中部地區正處于以犧牲環境和資源來換取高速經濟增長的時期。促進社會發展,經濟增長是必需的,但并非充分的。飛快的經濟增長雖然豐富和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分配不均等一系列問題,人們的幸福感隨之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務必將包容性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指導理念,以期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蕭縣應該把環境因素納入發展規劃,堅持經濟增長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使更多人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另外,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蕭縣地區還需充分考慮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嚴格控制高污染企業的比例。開發區是建設基礎是靠征用農民耕地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工業園區周邊居住著大量的人民,為工業園區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降低了企業一部分的生產成本,企業應該利用這些節省的成本,大力建設環境機制,是企業可以穩定持續發展。

      4 采取財政扶持和資源稅費征收的方式

      支持和扶持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大力推動區域生態經濟建設、加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蕭縣的開發區經濟雖然尚處于發展階段,但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表明,經濟的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了做到有效地實現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蕭縣經濟開發區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相關稅費的開征做到按照“污染者付費”和“受益者補償”的原則,嘗試健全并綜合利用多種生態補償機制模式,包括財政轉移型、反哺式、異地開發式和公益性,等等。

      5 完善和加強環保問責制度

      逐漸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充分的授權和充足的資源,同時完善和加強環保問責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責任追究和嚴厲的違規處罰制度,對不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政策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因決策失誤或行政干預等原因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要追究有關單位及其負責人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同時,要加大對環保監管機構的問責,對出現監管機構失職、無所作為和亂作為的情況,要追究監管機構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文昌.安徽蕭縣縣域經濟淺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年1 月

      [2]常旭.我國縣域經濟開發區發展及對策研究.特區經濟Special Zone Economy 2012年10月

      [3許傳陽.區域協調發展的環境政策體系框架:以五大區域為例《生態經濟》2013年第1期總第262期

      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第4篇

      [關健詞] 環境質量 經濟結構

      Grossman指出,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經濟規模、經濟結構和技術進步。經濟規模擴大會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水平,導致污染的增加;經濟結構從污染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的轉移有利于減輕污染程度;技術進步對污染的影響取決于技術的類型,一般“紅色”技術進步有增加污染的趨向,而“綠色”技術進步則有利于減輕污染。

      由于經濟規模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國家的財政、稅收、預算、就業等都得利于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靠壓縮經濟規模解決環境問題不僅政府不同意,企業和居民也不會同意。雖然技術進步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但不足夠改善環境-收入關系的方向,即技術進步并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因素。只有在結合規制措施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才有可能改善環境質量。

      結構調整可以采用“存量調整、增量改革”的方法,存量調整主要針對現有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結構,采取增長方式轉變、清潔生產等改善環境質量。增量改革指的是新增的經濟成份要以有利于環境保護為導向,首先是行業調整,縮小第二行業所占比重,接下來是行業內的產業結構調整,縮小污染性行業所占的比重、減輕污染行業的污染壓力。

      一、實行非物質化的經濟策略

      這種策略可以稱之為“激進的非物質化”。是一種漸進而大規模的反向替代,以人類勞動替代從環境提取的化石燃料和物質。急劇削減經濟過程中投入的物質和能源是削減正開始超過環境同化能力的廢棄物和污染的惟一可靠途徑,因此激進的非物質化策略也是最有效和可行的長期綠色策略。繼續進行經濟發展是必須的,但繼續沿著現行軌跡繼續的經濟發展卻是生態無法承受的。因此可持續的經濟必然大大縮減第二產業的比例,以服務為基礎。羅伯特?艾爾斯提出,以服務為基礎并不是不再需要物質商品(特別是資本品和耐用品),而是意味著企業不再能將產品賣給最終消費者。相反,他們將出售這些產品的服務,而保持產品本身的所有權(以及長期責任)。產品責任和回收法律將變得非常普遍。只有在這樣一種重構的經濟體系下,企業才會有動力提高運行效率和實施耐用品的恢復、再利用、改裝、再生產和再循環。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的2007年《財經藍皮書》指出,中國服務業目前吸納就業人口不及全部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服務業(第三產業)將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遠多于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高等收入國家的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也是第二產業的2倍到3倍。由此可見,我國實行非物質化的經濟策略有很大的空間。

      二、嚴格實行產業準入政策

      要嚴格實行產業政策,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企業的準入制度。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和基礎設施,達不到治理條件的,一律不能再上。制定嚴格的污染行業的準入條件,準入條件由國家發改委制定。新建和擴建項目必須符合準入條件,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報送省級以上環保部門審批,報國家環境總局備案。項目上馬后出現環境問題負責審批的環保部門應負擔責任。現有企業也要通過技術改造達到環保、能耗、資源消耗、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準入條件。達不到準入條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依法決定撤消或者責令關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責令其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

      我國中西部地區是國家生態屏障之所在,大部分地域環境生態基礎脆弱,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將是中西部開發的重要任務和切入點。西部開發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區域規劃。規劃應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實行經濟建設與生態和環境保護并舉。大力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構建高科技為主的產業結構體系,實施產業結構生態化。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實施生態補償機制。

      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集約型之路

      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實現由“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向“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轉變。

      我國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由于體制原因造成的,要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體制入手。一是加快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Fisher-Vanden等人在2004年對2500家公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能源使用量的降低,55%歸功于價格調整的結果,17%是研究與開發的結果,20%歸功于工業所占份額的變化,其中價格的調整作用最明顯。二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以轉變的最大障礙在于政府職能存在“錯位”、“缺位”的問題,應積極推進政府從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轉換,把政府職能轉到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的道路上,創造有利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制度環境。三是加強物耗、環境方面的規制建設。由于我國在物耗、環境方面的規制不嚴,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給其他經濟主體造成的負外部效應很少被算入生產成本,大大刺激了企業的粗放型生產行為。一套完善的規制體系有利于一國經濟的集約化發展。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科學技術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水平,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促進投入驅動型經濟增長向技術進步型經濟增長的轉變。

      參考文獻:

      [1]Grossman G .M.&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BER working paper, no3914,1991

      經濟環境調研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旅游經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51.214

      開展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應用旅游業促使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只有城市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性,才能促使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并且獲得持久的經濟發展力[1]。

      1 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的重要性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開放,旅游業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發展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保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人們進行生產生活的重要環境之一。隨著城市綜合實力基礎的不斷提升,各項城市設施的配置也逐步地于完善。開展城市旅游業促使城市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的同時,城市文化也可以被廣泛地傳播。但如果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被忽視,則城市的環境遭受破壞的同時,也會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

      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關注。生態保護研究專家,也將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2]。生態保護研究學者認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內容,就是旅游經濟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協調的、穩定的統一。因此,建立生態環境友好型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是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

      2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

      2.1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1)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概念。“協調”和“發展”的概念和含義是不相同的。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的主要內容是指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能夠保持一種較為良好的關系,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下,相互調節得當,保障相互的共存性,達到互不干擾甚至是良性循環的狀態,是一個城市在發展旅游業時保持健康狀態的基本要素[3]。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發展”的主要內容則是指系統不斷地擴張,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由部分到整體的發展過程。與“發展”概念相對立的是“負發展”又可以稱為零發展過程。而處于中間狀態的,則是“零發展”。“零發展”意味著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環境維持現狀,既沒有互相阻礙,也沒有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因此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旅游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和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互相促進發展的兩個概念集合的交集。指的是城市在開展旅游業發展經濟時,能夠將經濟發展理念與環境保護理念相互協調一致,有效地保障城市發展的經濟類型為環境友好經濟。由上述分析也可知,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一種綜合性的、整體性的經濟發展理論。因此旅游經濟和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求發展過程中兩個因素“旅游經濟”和“環境保護”都能夠得到良好的保障。協調是“環境保護”概念對于“旅游經濟”概念的條件約束,發展則是“環境保護”概念對于“旅游經濟”概念的條件促進。

      (2)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根據上述對于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概念可知。“協調”和“發展”都指的是同一系統內的兩種元素,可以互相影響并且彼此關聯的現象。而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的主要內容技術描述“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互相影響以及彼此關聯的程度[4]。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度的概念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究以及掌控“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的關系區間,做到“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之間的關系的動態平衡的保持。通過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可以有效地將“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內,促使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綜合兩種元素的共同特性。在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保持一種較為良好的關系,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下,相互調節得當,保障相互的共存性的同時,也能夠保障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兩種元素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探究一個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可以作為判定該城市環境友好型旅游業發展程度的判定標準。一個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越高,則表明該城市的旅游業的發展規模越合理,市場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便越強。

      2.2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判定方式研究

      根據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可知判定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是判定該城市環境友好型旅游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5]。因此研究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也應當從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角度出發。建立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模型以及模型計算方式則是判定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的有效的、科學的方式之一。

      通過建立綜合旅游經濟效益評價函數來判定城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可以促使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保持更加協調、友好、穩定的狀態。

      3 結 論

      探究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首先應當明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的重要性。進而開展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概念和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以及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判定方式研究。通過探究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可以促使城市建立環境友好型經濟,引導城市旅游業獲得更加生態化、可持續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程曉麗,張樂勤,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以池州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3(5):102-106.

      [2]石惠春,劉鹿,汪寶龍,等.蘭州市旅游經濟與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108-114,120.

      [3]王東紅,.伊寧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評價[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3-56.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