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系統知識

      計算機系統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系統知識

      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教學策略

      Teach Thinking of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Basic Knowledge

      Hou Liang

      (Henan Arts&Crafts School,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non-computer majors undergraduated"Computer Basic"course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analysi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and propos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efore concep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alog case.

      Keywords: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Teaching strategies

      一、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基礎教學旨在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計算機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系列中,作為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發揮著重要作用,承擔著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的重任。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系統核心組成部分。從理論學習的角度看,操作系統實現中所采用的思想與方法也被廣泛應用在整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了解操作系統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對于理解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機理具有重要意義。從操作技能培養的角度看,應用軟件與操作系統的關系十分密切,學習操作系統知識有益于對應用軟件的理解和對操作技能的掌握。

      與計算機專業“操作系統”課程相比,“大學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部分的教學存在著特殊之處:

      (一)教學目標不同。“操作系統”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操作系統基本概念和結構,理解各子系統的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法,培養其操作系統應用、維護、管理的能力,重在學習原理,掌握設計與開發技術。與之不同的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教學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操作技能訓練為輔,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些系統軟件基礎知識,結合操作訓練,加深其對計算機系統工作機理的認識,重在理解與應用。

      (二)教學對象不同。計算機專業“操作系統”課程安排較晚,原因在于前導課程的教學需要一定的周期,包括“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原理”等,經過前導課程學習的學生建立了支持理解操作系統知識的知識結構,較為熟悉計算機系統。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開設在入學之初,大部分學生缺乏系統的學習,對計算機的認識很多是靠經驗和直觀感覺獲取的,與科學概念之間存在著差距。

      二、基于遷移理論的教學策略設計

      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對象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直觀認識,但認知不夠準確或全面的知識點,另一類是學生完全缺乏相關經驗和背景的新知識點。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等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的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又會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等產生影響。因此,教學應盡可能的利用其原有知識、創設情境,促成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之間的關系。

      遷移理論是教學策略設計中的常用理論,它體現了新舊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遷移是“在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對另一種情境中的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的影響”(James M. Sawrey)。遷移既可以是順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如果學生根據所學的科學概念解釋了操作系統問題,或利用原有的其他領域知識獲得了操作系統知識或解決了操作系統問題,這就是順向遷移;如果學生原有的知識不嚴謹、不全面、不正確,不足以支持對操作系統的理解,需要通過教學,在肯定原有知識合理性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補充、改組或修正,這就是逆向遷移。

      (一)基于前概念的教學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學策略主要針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觀念的知識點,教師應在肯定或者補充學生概念的基礎上實現教師的引導。學生在科學領域學習某一概念和原理之前,根據日常經驗或在學校教學情境中,對事物和現象的正確或不正確的看法和觀念,稱為前概念。前概念與錯誤概念不同,它可以與科學概念一致,只是缺乏嚴謹而科學的表述,對于這部分概念,教師只要稍做引導即可;它也可以與科學概念相沖突、甚至相悖,對于這部分概念,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試著去理解其合理性,進而對概念進行補充修正,實現知識的逆向遷移。

      (二)基于相似情境的教學策略。一般而言,“大學計算機基礎”中的操作系統內容比較淺顯,以基本概念居多,大多可以通過日常經驗或在教學情境中形成前概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但是,也有一些涉及計算機系統運行機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術,受實驗條件所限,很難獲取直接經驗,加上缺乏必要的前導知識,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學習是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等進行的,因此,對于這些缺乏經驗和背景的知識點,應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從社會文化背景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和背景,使其能夠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體系。

      三、結束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普通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課程,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相關知識必然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由于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的差異,操作系統基礎知識的教學歷來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一個難點。本文根據這些特點以及教學實踐經驗,在知識分類的基礎上,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教學策略進行了一些探討。實踐表明,這些教學策略較好地解決了學生聽操作系統內容枯燥、理解操作系統概念難的問題,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操作系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改善了教學效果。“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還在不斷發展完善中,隨著社會的進步,該課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因素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相關的教學策略的研究也將繼續。

      參考文獻:

      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第2篇

      一、電算化會計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不同之處

      1.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會計不相容崗位分離的控制,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監督和制約,按照規定取得和填制原始憑證,設計良好的憑證格式,對憑證進行連續編號,規定合理的憑證傳遞程序等等。在電算化會計中這些都轉移到了計算機內,計算機會自動進行借貸平衡、余額平衡檢查等。

      因此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企業會計系統的控制由單一的制度控制轉變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會計系統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數據的輸入,還要對相關的計算機軟、硬件維護及電算化程序的安全進行控制。

      2.內容不同。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給會計工作增加了新內容。手工條件下的會計系統控制主要是針對經濟事項本身的交易處理,即每項經濟業務的處理都要經過有相應權限的人簽章,多個業務崗位和多個責任人獨立操作而形成明確的責任分工。在電算化條件下,原先應由會計人員按一定程序及授權處理的有關業務事項,現在可能由其他業務人員在終端機上一次完成;原先應由幾個部門按預定的步驟完成的業務事項,現在可能集中在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完成。業務人員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權進行多項業務的操作,甚至不經授權也可進行某項操作。

      由于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工作人員不僅要保存好相關的紙質數據文件,還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各種會計數據和計算機程序;會計系統控制也相應增加了新的內容,如計算機系統的使用、授權、病毒的防治等進行控制及軟硬件、磁盤、軟盤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見,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與手工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相比較,控制范圍更大、控制程序更復雜。它將職能控制與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計算機控制相結合,是一種綜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電算化會計系統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一方面電算化會計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關設備的保養和維護知識。有些會計人員雖然在會計業務方面的經驗豐富,但計算機專業知識卻很匱乏,難以勝任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工作,在計算機面前表現得束手無策,不能將豐富的專業知識在計算機中進行轉化。另一方面計算機軟件開發及維護人員對會計知識掌握的不夠,因此軟件設計不能滿足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軟件功能與會計功能相脫離,導致計算機技術不斷升級,而會計功能徘徊不前的尷尬局面。

      2.電算化軟件多樣,績效不明顯。由于財務軟件的開發未能實行統一的標準,再加上各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是向不同的軟件開發商購買的,軟件版本千差萬別,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單位使用的軟件也不盡相同,或是相同軟件版本不同。導致了報表匯總、數據查詢、數據傳輸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實現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單位的領導對會計電算化工作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不舍得在軟件后期的開發與維護、升級與培訓方面進行必要的投入,造成電算化軟件強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開發利用,形成電算化軟件的閑置與浪費。

      3.電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2008年6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本規范對內部控制及其目標、原則、要求等進行了明確,但是企業應如何應對,如何依據規范進行實務操作,切實防范和規避經營風險,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財政部1996年就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企業實現電算化后,會計部門人員的結構、會計業務的處理方法、會計檔案的保存介質和方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與之相應的規章制度卻不完善,給計算機犯罪留下可乘之機。

      4.加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由于電算化軟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給利用計算機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超越權限或未經授權的人員可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瀏覽全部數據文件,篡改、復制、偽造、銷毀重要的財務數據,達到犯罪的目的。據統計,全世界利用計算機犯罪直接盜走的資金達200多億。我國金融領域發現的利用計算機作案的經濟案件達l00多起。從1986年深圳發現的第一起案件至今,涉及計算機的犯罪從類型到發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類型成倍增加,可見利用計算機犯罪數額更大,手段更先進,方法更隱蔽,因此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更大。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嚴格執行會計制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同時還要根據財政部的有關文件,制定出適合電算化特點的、能夠有效防范經營風險的內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強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

      1.要在內控制度上有新內容。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針對會計核算過程進行控制的。然而現在在電算化條件下,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原有會計憑證、會計數據的傳遞方法,原有的授權、審批程序發生了改變,這些變化要求在會計系統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內容,以適應電算化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要求,具體包括計算機的使用、數據管理、系統軟件的安裝、權限分配、密碼設置與更改等規章制度等,通過這些新的規章制度保證電算化會計核算的全程受控。

      2.要在風險控制上有新舉措。電算化會計使企業的會計核算更高效更準確及時,但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經營風險,利用計算機犯罪,手段更加隱蔽,篡改原始數據不易留下痕跡,企業必須根據電算化會計的特點,制定嚴格的風險控制程序,包括計算機系統內及磁盤內會計信息的安全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控制,計算機操作員、系統管理員、系統維護員的崗位控制,數據備份控制、憑證修改與刪除權限控制,反記賬與反結賬權限控制,計算機接觸控制等。只有控制措施得當,才能降低經營風險,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

      3.要在人員培訓上有新形式。在電算化條件下,會計機構由財務人員和計算機人員共同組成,改變了原來單一的組成形式,因此在人員的培訓上必須對這兩方面的人員進行雙向培訓,即對會計人員在原有會計專業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增加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培訓,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電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時對電算化軟件的開發人員和計算機的維護人員進行必要會計知識培訓,這樣會使軟件的開發和編制更貼近會計核算工作的實際,更好地發揮企業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功能。

      4.要在制度的貫徹落實上有新措施。會計系統的控制制度不但要與企業的發展同步,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已經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實的貫徹落實,不要讓制度停留在紙上,而是落實在行動中。以甘肅電力公司財務處處長顧某貪污案為例,她能在短時間內貪污1 707萬元巨款,不僅和她本人法制觀念淡薄有關,也和一些會計人員違反內控程序進行會計處理有關。試想如果每名財務人員都嚴格按會計系統控制程序處理會計業務,那么從下屬電廠匯往甘肅電力公司的資金就不可能匯到外地的一個股票賬戶上,顧某也達不到犯罪的目的。所以要在會計人員當中進行經常性的內控制度的學習和貫徹,使內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實處,使會計系統的控制真正發揮作用。

      5.要在內部監督上有新方法。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內部控制監督的執行部門,企業內部審計要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內部控制環境采取新的審計方法,在會計實現電算化后,審計部門不僅要對會計核算的方法、過程、會計賬簿、憑證進行審計,還要對原始數據的輸入、輸出進行審計,由于內部審計人員熟悉本單位的業務和核算流程,通過內部審計及時發現電算化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現象,及時整改,可以更有效地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保證企業經濟工作的高效、有序,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準確。

      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 GAMP5 GMP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1)08-0403-03

      隨著中國醫藥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計算機化系統在藥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不斷增多,制藥企業和相關軟件廠商運用信息技術和系統控制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改進生產質量管理成為醫藥行業計算機化系統應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這樣,如何對計算機化系統進行有效地驗證就成為制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也是質量保證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面臨的新課題。若無法對計算機化系統進行有效地驗證,必然阻礙信息技術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和推廣。雖然國際上存在業界認可的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指南,如國際制藥工程協會(ISPE)的良好自動化生產實踐指南(GAMP)以及針對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特別法規,如美國FDA的21CRF Part11,但目前國內制藥企業在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方面的實際案例較為缺乏,國內制藥企業在執行計算機化系統驗證中存在較多的困惑,而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GMP)中第一次將計算機化的倉庫管理系統和其他相關計算機軟件的變更納入變更控制范疇要求。本文通過描述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制藥二廠(簡稱信誼二廠)對藥品生產全程質量監控在線、實時技術平臺進行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過程,探討中國制藥企業遵循GAMP5執行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可行性和具體實踐方法。

      1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項目的背景

      藥品生產全程質量監控在線、實時技術平臺是信誼二廠根據本廠藥品生產管理流程的業務需求開發實施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用于對藥品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系統還采用RFID對物料進行識別和追蹤,并利用應用系統的控制功能進行生產過程控制,以電子記錄的形式創建和維護生產記錄,確保生產記錄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系統成功實施后,信誼二廠管理層決定對該計算機化系統進行驗證,證明系統同時滿足信誼二廠的生產業務需求和國家新版GMP的法規要求,并且能夠長期穩定運行,通過計算機化系統驗證,將系統納入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代替原有的人工控制和原始生產記錄,使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最大化。同時,也為中國制藥企業進行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提供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案例。

      2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過程

      信誼二廠的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方法遵循國際制藥工程協會(ISPE)的良好自動化生產實踐指南第五版(GAMP5)的V模型和美國FDA的21CRF Part11的要求。該模型是使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實現合規與符合預定用途的通用方法,其將驗證過程分為規范階段和驗證階段,構成V字,同時根據計算機化系統的分類,在規范階段和驗證階段分別執行特定的驗證活動。 藥品生產全程質量監控在線、實時技術平臺屬于可配置軟件產品,根據GAMP指南,在規范階段需按順序建立用戶需求規范、功能規范和配置(設計)規范,在驗證階段按順序進行安裝確認、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分別用于驗證對應的規范得到滿足。該項目包含的驗證活動的V模型見圖1。

      2.1 風險評估

      GAMP5指南提出了質量風險管理的概念,要求將風險管理貫穿于從系統設計至系統引退的整個計算計劃系統的生命周期中。驗證項目采取了基于風險的驗證方法,其風險管理的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 在制定驗證項目計劃前,實施最初的風險評估,用于識別系統受監管的法規并確定驗證范圍。驗證團隊通過供應商審計和業務訪談的形式完成了初步風險評估。2)在建立功能規范后,實施功能性風險評估,從法規、業務、技術角度評估各項系統功能的風險水平。由驗證團隊和業務部門骨干通過風險評估問卷的形式共同完成功能性風險評估。3)在驗證階段,根據各項系統功能的風險水平,采取相應的測試方法,從而將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驗證過程。

      2.2 執行規范階段的驗證活動

      在規范階段,需依次建立用戶需求規范、功能需求規范和配置(設計)規范文檔。為了識別系統的用戶需求,驗證團隊先對系統支持的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編制了詳細的業務流程圖,并在業務流程圖中標注由系統功能執行的步驟。在業務流程圖的基礎上,由業務部門的流程負責人對用戶需求進行識別,可保證用戶需求的完整性。識別用戶需求時,必須同時考慮業務需求和法規需求。書面記錄每一個識別出的用戶需求形成用戶需求規范。對每一個用戶需求規范,由系統開發人員繼續編寫功能需求規范和配置(設計)需求規范,以記錄系統功能和軟件配置(設計)的規范要求,形成功能需求文檔和配置(設計)需求規范文檔。規范文檔需在進入驗證階段前,依次由驗證主管進行復核和審批。規范文檔中記錄的需求,將作為驗證階段編制驗證測試腳本的依據,每一個識別出的需求,都將能夠被追溯到特定的測試案例,同時,也是判斷測試結果通過與否的衡量標準。表1是一個針對某系統功能的用戶需求、功能需求和設計需求規范的完整實例。

      2.3 執行驗證階段的驗證活動

      驗證階段的驗證活動分為依次執行的安裝確認、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安裝確認的目的是證明系統是按照書面的、預先已批準的規范進行安裝的。驗證內容包括軟、硬件的安裝和配置。運行確認的目的是證明系統在規定的運行范圍內,是按照書面的、預先已批準的規范運行的。性能確認的目的是證明系統在業務流程和運行環境范圍內,能夠按照書面的、預先已批準的規范正確執行所要求的流程活動。

      對于每項確認都包括:1)編寫確認協議,在確認協議中定義測試范圍,測試流程(包括測試偏差處理的流程),參與測試人員的職責。由驗證主管批準確認協議。2)編寫測試實例,根據在規范階段識別的需求及其風險水平編寫測試實例和測試腳本。由驗證主管批準測試實例和腳本。3)執行測試,記錄測試結果,對于發生的測試偏差進行記錄,分析,確定處理解決方案(比如變更系統和重新測試)。由驗證主管批準測試結果。4)對測試文檔進行歸檔,編寫確認報告。最后由驗證主管批準確認報告。

      2.4 驗證總結

      驗證階段的活動完成后,驗證團隊對所有的驗證文檔進行整理歸檔,并編制驗證總結報告。驗證總結報告需陳述所有驗證活動的執行情況和執行結果,記錄系統存在的缺陷和限制,并提供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結論。

      3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項目的體會

      通過在本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項目中對遵循GAMP5的驗證方法進行探索,驗證團隊證明了該方法在中國醫藥企業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并在驗證項目中形成了一套適用于本企業的驗證文檔模板。

      通過此驗證項目的實施,我們體會到:

      1)應建立跨部門的協作團隊。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活動,其驗證的對象是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受控的流程在內的計算機化系統的整體,需要驗證團隊擁有驗證理論、業務流程、信息技術、GMP法規甚至軟件開發等領域的綜合知識技能。目前國內醫藥企業極少擁有能進行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專門團隊,因此,為驗證項目建立跨部門的協作團隊非常重要。跨部門組成的驗證團隊應包含質量保證、信息技術、各業務部門流程負責人和業務骨干,驗證團隊成員進行跨部門協作,并由企業執行決策層的高級管理人員領導驗證項目,以保障驗證項目的順利推進。

      2)注重項目管理。 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項目涉及的部門和參與人員的角色較多,溝通需求頻繁,對驗證活動執行的時間和順序要求高,多數國內醫藥企業在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領域又缺少實踐經驗,這對驗證項目管理的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信誼二廠驗證團隊在項目全程嚴格執行了多方人員出席的周例會制度,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解決。使用編制項目滾動計劃、問題跟蹤表等項目管理工具和技術,保證了各項驗證活動按時、按標準完成。

      3)借助外部專家的經驗。探索遵循GAMP5的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方法在中國醫藥企業的實踐是一個較新的課題,目前國內擁有該領域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人才較為缺乏。聘請在國內外計算機化系統驗證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驗證顧問是現階段十分必要的,這樣做即降低了項目風險,同時也促進了企業驗證團隊的成長。

      4 結語

      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云計算;知識分享;MVC;PaaS;JPA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1-2515-03

      The Design of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JIANG Zhong, LOU Ju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t .Dalian Neusoft Instidute of Information,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 is constructing a platform to share knowledge and skill with others.The course and the user are more,The system sourse are more,so the system fit for constructing on th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knowledge sharing; MVC; PaaS; JPA

      云計算可以以較低成本和較高性能解決無限增長的海量信息的存儲和計算的問題,使得IT基礎設施能夠實現資源化和服務化,使得用戶可以按需定制,從而改變了傳統IT基礎設施的交用和支付方式。中國云計算已經從概念宣傳階段,進入實質發展階段。知識分享系統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與他人分享自己知識與技能的平臺,該文在云計算平臺上以成熟的MVC開發模型來構建知識分享系統。

      1云計算

      1.1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是一種新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將任務分布在大量服務器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用戶應用系統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獲得處理能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

      1.2云計算類別

      1)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將軟件作為服務將整個應用集合虛擬化并提供給最終用戶。即也可以稱作的應用即服務(SaaS)。SaaS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應用模式。用戶按使用時間和使用規模付費,用戶不需安裝,打開瀏覽器即可運行,軟件(應用服務)按需定制

      2)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將基礎設施作為服務

      基礎架構云通常以虛擬機的形式,通過網絡提供CPU、網絡和存儲等計算服務。通常安裝在基于網絡的虛擬機上。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安裝在這種類型的云上。基礎架構云還包括基于IP的VPN廣域絡及通訊服務,以便最終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接口來管理自己的虛擬資源。

      3)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將平臺作為服務平臺云可以提供一個位于云架構上的硬件和軟件集合(包括操作系統、開發/管理工具、數據庫等),從而為用戶提供應用開發和生產環境,以及相應的主機環境以及基礎架構,Paas的一個典型例子就的Google公司的App Engine。

      1.省略免費域名來訪問自己的應用程序,但目前域名在中國不可用。

      GAE支持以多種編程語言開發Web應用程序。通過GAE的Java環境,用戶可以使用業界標準的Java技術(如Java servlet)創建應用程序。GAE還提供專用的Python語言運行時環境,包括一個Python語言解釋器和Python庫。

      2知識分享系統的系統分析

      知識分享系統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與他人分享自己知識與技能的平臺。知識提供者可以建立課程并提供相應服務,而知識學習者可以學習課程并接受相應服務。管理員可以對整個平臺進行管理。

      圖1是知識分享系統的用例圖

      圖1知識分享系統的用例圖

      3知識分享系統的系統設計

      圖2為知識分享系統的系統模塊圖

      圖2知識分享系統的系統模塊圖

      4 Google App Engine平臺下開發框架下的搭建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知識分享系統占用的各種系統資源是隨著課程數量的增多和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知識分享系統非常適合構建在云計算平臺上。而在Google App Engine上開發應用系統可以使用Java和Python,Java作為一種成熟的Web開發技術,技術成熟、性能穩定,所以知識分享系統采用Java作為程序設計語言。目前MVC開發模型是Java Web開發最常用,也是效率很高的一種開發模型。

      MVC是三個單詞的縮寫,分別為:模型(Model),視圖(View)和控制Controller)。MVC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Web系統各組成部分的職能分工。MVC模型層實現Web系統中的業務邏輯。View層實現Web系統與用戶的交互。控制層是Model與View之間進行通信的橋梁,它可以對用戶的請求進行處理并選擇相應的視圖以用于顯示處理結果,同時它也根據用戶的輸入轉換為模型層相應的操作。

      我們將Java Web開發常用的一種MVC框架進行改造,使之適應知識分享系統和Google App Engine的要求。

      表1知識分享系統開發框架

      1)FreeMarker

      FreeMarker是一個基于Java的模版引擎,是一個使用模版生成文本的通用工具。FreeMarker用來動態生成HTML頁面,特別適合于開發MVC模式的應用程序,目前經常被用于代替JSP作為MVC開發模型的View層。FreeMarker具有一定簡單編程的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是由Java程序為其準備要顯示的數據,由FreeMarker來動態生成html頁面。

      2)Struts 2

      Struts 2是struts 1和WebWork技術進行了合并的全新的MVC框架。Struts 2的核心是WebWork,將顯示邏輯和業務邏輯完全分離,其攔截器的機制使Web程序開發效率更高。

      3)Spring

      Spring是一個優秀的開源MVC框架,是為了降低Web應用程序的復雜性而開發的。Spring框架相對于其它框架的主要優勢是其分層結構,Spring分層結構允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使用哪一個組件,在我們構建的MVC框架中,Spring的主要作用是實現MVC的模型層功能。

      4)JPA

      JPA全稱Java Persistence API.JPA通過JDK 5.0注解或XML描述對象-關系表的映射關系,并將運行期的實體對象持久化到數據庫中。對于App Engine數據存儲區,GAE包括Java持久性API (JPA)和Java數據對象(JDO)接口的實現。

      5結束語

      知識分享系統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知識與技能,將其建立在云計算平臺上,不僅能夠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使知識分享系統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參考文獻:

      [1]王鵬.云計算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20(5):1337-1348.

      [3]鄧儕妮,陳全.云計算及其關鏈技術[J].高性能計算發展與應用,2009(1).

      [4]朱惠娟.云計算及其在網絡學習環境構建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9(4):105-107.

      [5]歐陽鐘輝.云計算與信息集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9(3):38-43.

      [6]邁克爾·米勒.云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計算機系統知識范文第5篇

      實時系統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執行相應的計算或者處理事務,并同時對外部事件作出反應的計算機系統。很多的嵌入型的系統來說,一個設計優異的實時操作系統會使開發工程師掌握各類關鍵事件的時間,滿足系統的實時性要求。因此,本文針對如何提高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實時性給出一些建議和方法,希望對相關工作的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 控制系統 實時性 提高策略

      1 計算機控制系統概述

      計算機控制系統就是CCS。CCS就是應用的數字技術,又名為數字控制系統。所謂的數字控制系統有許多部分和結構組成,多數的目的都是實現工業控制。計算機的核心就是計算機控制系統,輔助的設備是與其相關的輔助部件和對象。大型的系統是以網絡為一個核心的架構的控制網絡,或者是嵌入式的工業控制設備。由于其系統覆蓋的范圍很廣,所以大到巨型計算機小到微型控制器都能應用在這個系統中。其輔助的設備可以是檢測裝置或者是關于輸出輸入等的控制設備,亦或是具體產品的生產線。雖然這些應用的目的都不盡相同,但都對要求有較高的實時性。

      1.1 實時控制系統概念

      實時控制系統,對資源的分配很重視,尤其是動態分配,為了做到資源的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該類的系統優勢是有較快的處理速度,以方便及時響應系統的要求。實時控制系統控制著整個系統的速度,對速度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夠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

      實時控制系統在有要求時間的時候會馬上得到回饋,沒有時間上的誤差,即實時性相當于是優先任務。這一系統在工業控制中廣泛的應用,實時控制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的完成規定的任務。控制系統必須按要求完成任務,不能隨意更改的叫硬實時,控制系統對于某些任務可以做一些改動,在某一時間段完成并沒有嚴格完成次序的叫軟實時。

      1.2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分類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傳感器裝置一般都是用的模擬信號,模擬信號會被計算機處理則需要一系列的環節。當計算機控制系統發出指令時,這些信號在到達系統的終端時候需要轉換成能夠執行指令的模擬信號,這時候需要數模轉換的環節。

      1.2.1 數據采集應用

      通過采集的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會以最快的速度采集到控制系統中。

      1.2.2 實時控制決策應用

      如果分析出上述采集的數據的結果,就可以得出相關結論去對下一步的控制系統作出決定性的判斷。

      1.2.3 實時控制應用

      上述的決策性判斷信息傳到下一個環節,中心處理單元根據這些傳入數據作出及時反映,在合適的時候控制完成整個控制系統的任務。

      2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實時性提高策略

      對于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要求之所以很嚴格,是為了相關的要求能夠及時被完成,下面就說幾條具體的策略。

      2.1 將中斷響應時間降到最短

      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外部事件觸發時會馬上做出反應,從相應到執行終端代碼的程序的時間要求很短,這個響應時間間隔被定義為終端延遲,能夠隨時相應處理中斷是優秀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必備的。現實應用中某些情況在處理這些程序是會屏蔽中斷。例如在數據庫修改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屏蔽中斷處理,因為可以保障數據庫的正常讀寫操作,因此這種屏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個屏蔽時間的最大值是最大中斷延遲。

      2.2 將進程切換時間降到最低

      如果控制系統突然面臨新任務新情況,這個任務的級別會被悠閑到最高,尤其是不能協調的情況必須先處理新的任務,不然會拖慢整個系統實施控制,那么中心處理器需要迅速切換任務,并保持當前任務的所有參數和設置。比如可以保存寄存器的信息和內存當前狀態和恢復任務需要的相關信息。這個過程相當的耗費時間,如果任務沒有交叉,這種情況不難處理,直接切換即可,但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互信息的任務需要處理的信息較多,為了保持其實時性,想辦法把切換消耗的時間降到最低。

      2.3 優先級繼承

      搶占優先級并不適合任何突發事件,操作系統的機制并不能完全保證把資源搶占資源,也會出現低優先級牢牢“控制”資源不放手的情況,因此為了使其實時性得到保證,可以通過控制系統就支持網絡架構的優先級繼承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對資源的占用,不然會使局部網絡癱瘓或系統停止的狀態。

      2.4 縮短進程資源分配等待時間

      多進程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資源是共享的,所以如何調度資源是最重要的問題。對于某個進程當它急需資源時,資源被搶占,有兩種方法:優先級繼承和優先級極限。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提高該任務的優先級讓其優先級和等待資源的優先級相同。

      2.5 簡化控制系統,突出實時性

      為了突出較高的實時性,摒棄那些美觀的界面,節省不必要的資源開支,見資源去滿足系統的實時需要,主要突出實時任務,現在實時控制系統雜多,在設計之初拋掉多于的考慮并把實時需求作為滿足的最優條件。

      總結:計算機控制技術并不單單只是計算機這一領域的技術,而是多學科多領域交回的家火速,以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核心,電子工業控制為過程,同時將自動化應用,無線電技術等等一些相關的網絡技術融合在一起。是實現精密儀器生產制造,工業自動化的前提廣泛的,也為國防科研等領域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國海東,左永文.關于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實時性的提高策略探究[J].煤炭技術,2013,32(04):234-236.

      [2]于啟學,朱廣宇,費樹岷.面向控制過程的計算機實時仿真系統的研制與開發[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18(08):15-17.

      [3]楊永浩,馮福沁,張勝修,等.基于xPC Target和iHawk的飛行控制實時仿真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3,21(07):1849-1851.

      [4]王翌丞,胡延霖,陳永明.小型無人機實時仿真系統設計研究――基于MATLAB環境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01):305-305.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