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神經性高血壓治療方法

      神經性高血壓治療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神經性高血壓治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神經性高血壓治療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氯沙坦 卡托普利 原發性高血壓 臨床療效

      原發性高血壓(EH)是人類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而高血壓及高血壓前期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社會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其預防和治療也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本文探討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壓,為了進一步明確兩種藥物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對所納入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評價,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納入標準:入選病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高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1,2]。

      排除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不穩定、惡性高血壓或伴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和對兩種藥物過敏;在試驗期間接受其他高血壓治療措施。

      治療方法: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175例患者進入本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75例患者隨機分為氯沙坦治療組(LOS,87例)和卡托普利對照組(CAP,88例)。患者分別服用氯沙坦50mg,1~2次/日,卡托普利25mg,2~3次/日;觀察12周,治療過程中禁用一切影響血壓的藥物,患者出現的任何不適或癥狀均按不良反應加以記錄。

      觀察指標及方法:診室血壓及心率測定:由固定醫生按國際標準要求測血壓,每2周隨訪1次,于8:00~10:00就診,每次測心率和坐位右上肢血壓,血壓取兩次讀數均值。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假設檢驗統一使用雙側計算,給出檢驗統計量及其對應的P值,以P<0.05做為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用X2檢驗,方差齊的計量資料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的計量資料用秩和檢驗。

      結 果

      基線資料:氯沙坦組和卡托普利組相比,性別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年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受教育的各個不同層次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收縮壓和舒張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血壓變化:兩組服藥12周末,氯沙坦組收縮壓/舒張壓下降18.4±13.3/13.9±6.7mmHg。卡托普利組收縮壓/舒張壓下降17.8±13.4/11.1±7.4mmHg。兩組間2、6、12周血壓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藥降壓程度近似,見表1。

      不良反應:咳嗽發生率在氯沙坦組2例(2.3%),顯著低于卡托普利組10例(11.4%,P<0.05)。兩組患者在頭暈、困倦等癥狀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無腹瀉、肌痛和皮疹等不良反應。

      討 論

      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受體水平增加可使血壓升高,但對血壓正常的高鈉受試,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對血壓的影響很小;而低鈉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S)處于活動狀態,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會使血壓發生明顯的下降[3]。氯沙坦是一種新型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類的抗高血壓藥物,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中的首創藥物,通過可逆性、競爭性阻滯AT1受體與血管緊張素Ⅱ結合,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血管收縮作用及醛固酮分泌作用,使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減弱而起到抗高血壓作用[4]。卡托普利為人工合成的非肽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主要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RAS系統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止血管緊張素Ⅰ轉換成血管緊張素Ⅱ,并能抑制醛固酮分泌,血管阻力減低;同時還抑制緩激肽的降解,對多種類型高血壓均有明顯降壓作用,并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5]。

      氯沙坦與卡托普利二者均以抑制RAS系統活性而達到降壓效果,但作用于RAS的環節不同。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后,由于緩激肽系統激活,造成緩激肽的蓄積而發生降壓作用,同時緩激肽也可刺激支氣管,發生咳嗽反應,嚴重時使患者不能耐受而停藥或換藥。氯沙坦同卡托普利相比,作用部位不同,且不抑制緩激肽的釋放,因此降壓作用相似,但氯沙坦不引起干咳、血管神經性水腫。

      本研究表明氯沙坦與卡托普利在2、6、12周收縮壓/舒張壓下降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藥降壓程度近似,但氯沙坦不引起干咳、血管神經性水腫,耐受性明顯優于卡托普利,且氯沙坦組對收縮壓的降幅略高于卡托普利組,而且不良反應輕微,故對ACEI無法耐受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考慮使用氯沙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12):919-922.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2010:18.

      3 張健,葉鈺,裴衛東,等.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合并高血壓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I/D多態性的比較研究[J].高血壓雜志,2000,8(2):129-131.

      神經性高血壓治療方法范文第2篇

      過去認為老年人收縮壓升高是與增齡相伴的生理改變,對老年高血壓的降壓治療較慎重。近年來,隨著大量臨床研究證據的積累,人們對老年高血壓的認識不斷更新。2003年公布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JNC-7)、2009年日本高血壓防治指南(JSH)、2009年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指南(CHEP)、2009年歐洲高血壓指南再評價,以及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均對收縮性高血壓或老年高血壓的診治提出了建議。鑒于高血壓對于老年人危害更大,更應積極防治。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老年人高血壓的防治工作,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制定并頒布了《老年高血壓診斷與治療2008中國專家共識要點》。該共識公布后引起廣泛關注,對于促進我國老年人高血壓的綜合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兩年來,一些新的臨床研究結果有助于完善老年高血壓的防治策略。因此,需要對《老年高血壓診斷與治療2008中國專家共識要點》進行更新。希望新共識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老年高血壓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壓對我國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老年高血壓的定義

      老年的定義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人口健康報告中建議根據各國的社會經濟學背景確定老年人的年齡切點,即發達國家(如歐美國家)以≥65歲作為老年人的年齡界限,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0歲。1982年我國采用≥60歲作為老年期年齡切點,此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老年高血壓的定義

      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高血壓聯盟高血壓防治指南,年齡≥60歲、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mm Hg,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若收縮壓≥140 mm Hg,舒張壓

      老年人血壓的測量

      規范化測量血壓對于正確診斷老年高血壓至關重要,在臨床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問題:(1)一般測量患者坐位血壓,測量血壓前患者需靜坐至少5分鐘,且將血壓袖帶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2)與診室血壓測量相比,非診室血壓檢測(特別是家庭自測血壓)有助于提高血壓評估的準確性;(3)首次應測量雙側上肢血壓;(4)監測立位血壓,觀察有無性低血壓。

      老年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與防治現狀

      Framingham心臟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特別是ISH)的患病率增加。在年齡90%。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顯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

      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壓流行趨勢與防治狀況的重要指標。盡管許多臨床證據表明降壓治療可以使老年患者獲益,但在全球范圍內老年高血壓治療率及控制率均較低。Framingham心臟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逐漸下降。在年齡

      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

      收縮壓增高為主

      老年人收縮壓水平隨年齡增長升高,而舒張壓水平在60歲后呈現降低的趨勢。在老年人群中,收縮壓增高更常見,ISH成為老年高血壓最為常見的類型,占60歲以上老年高血壓的65%,70歲以上老年患者90%以上為ISH。大量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顯示,與舒張壓相比,收縮壓與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關系更為密切,收縮壓水平是心血管事件更為重要的獨立預測因素。

      脈壓增大

      脈壓是反映動脈彈的指標。老年人收縮壓水平隨年齡增長升高,而舒張壓趨于降低,脈壓增大是老年高血壓的重要特點。脈壓>40 mm Hg視為脈壓增大,老年人的脈壓可達50~100 mm Hg。大量研究表明,脈壓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預測因子。Framingham心臟研究顯示,老年人脈壓是比收縮壓和舒張壓更重要的危險因素。中國收縮期高血壓研究(syst-China)、歐洲收縮期高血壓研究(syst-Eur)和歐洲工作組老年人高血壓試驗(EWPHE)等老年高血壓研究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的基線脈壓水平與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均呈顯著正相關。我國腦血管病患者脈壓水平與腦卒中再發的關系研究提示脈壓水平與腦卒中復發密切相關,脈壓越大,腦卒中再發危險越高。

      血壓波動大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動脈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順應性降低,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更易隨情緒、季節和的變化而出現明顯波動,部分高齡老年人甚至可發生餐后低血壓。老年人血壓波動幅度大,進一步增加了降壓治療的難度,因此需謹慎選擇降壓藥物。此外,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冠狀動脈以及顱內動脈病變等,血壓急劇波動時,可顯著增加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損害的危險。

      容易發生性低血壓

      性低血壓是指從臥位改變為直立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 mm 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 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癥狀。JNC-7指南則將其定義為:由臥位轉換為直立位后收縮壓下降≥10 mm Hg且伴有頭暈或暈厥等腦循環灌注不足的表現。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減退,尤其當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物及精神類藥物時更容 易發生性低血壓。因此,在老年人高血壓的診斷與療效監測過程中需要注意測量立位血壓。

      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

      健康成年人的血壓水平表現為晝高夜低型,夜間血壓水平較日問降低10%~20%(即杓型血壓節律)。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壓晝夜節律的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20%(超杓型)、甚至表現為夜間血壓不降反較白天升高(反杓型),使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顯著增加。老年高血壓患者非杓型血壓發生率可高達60%以上。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人靶器官損害程度與血壓的晝夜節律更為密切。

      常與多種疾病并存,并發癥多

      老年高血壓常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腎病及血脂異常、糖尿病、老年癡呆等疾患。若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更易發生或加重靶器官損害,顯著增加心血管病死率與全因病死率。部分老年人的靶器官損害常缺乏明顯的臨床表現,容易漏診,應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療策略。在老年患者中腦血管病變較常見,應注意篩查評估,若患者存在≥70%的雙側頸動脈狹窄伴有嚴重顱內動脈狹窄,過度降壓治療可能會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險。

      診室高血壓

      又稱為白大衣高血壓,與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人診室高血壓更為多見,易導致過度降壓治療。因此,對于診室血壓增高者應加強監測血壓,鼓勵患者家庭自測血壓,必要時行動態血壓監測并評估是否存在診室高血壓。

      容易漏診的高血壓

      1 繼發性高血壓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繼發性高血壓較常見,如由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所致的腎血管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如果老年人血壓在短時內突然升高、原有高血壓突然加重、或應用多種降壓藥物治療后血壓仍難以控制,應注意除外繼發性高血壓。此外,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S)可導致或加重老年人的高血壓,表現為夜間睡眠及晨起血壓升高,血壓晝夜節律改變。老年人常因多種疾病服用多種藥物治療,還應注意由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引起的高血壓。

      2 隱匿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Masked Hypertension)是指患者在診室內血壓正常,動態血壓或家中自測血壓升高的臨床現象,其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與持續性高血壓患者相近。其中,夜間高血壓容易被漏診并導致靶器官損害。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

      老年高血壓降壓治療的臨床證據

      老年人降壓的隨機對照大規模臨床試驗主要包括: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研究(SHEP),瑞典老年高血壓研究(STOP-H),歐洲收縮期高血壓試驗(Syst―Eur),中國收縮期高血壓試驗(Syst-China),老年人認知功能和預后研究(SCOPE),高齡老年人高血壓試驗(HYVET),以及日本老年高血壓患者最佳收縮壓研究(JATOS)等。在Syst-ChinaN究中,降壓治療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死率降低55%。對老年高血壓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表明,降壓治療可使老年人卒中減少40%,心血管事件減少30%。多個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老年患者無論是收縮/舒張期高血壓,還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降壓治療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及病死率。降壓治療使老年人持久獲益,平均降低10 mm Hg的收縮壓和4 mm Hg的舒張壓使治療組卒中的危險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降低13%,7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脈壓增大或存在心血管系統合并癥者獲益更多。在上述研究中只有JATOS研究將患者的收縮壓降低至140 mm Hg以下,雖然將平均收縮壓降至138 mm Hg,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收縮壓降低至147 mm Hg),較低的血壓水平并未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新近發表的INVEST研究顯示老年人收縮壓70~79歲控制在135 mm Hg、≥80歲控制在140 mm Hg比

      老年人降壓治療的目標及J形曲線

      治療老年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保護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風險。臨床試驗證據表明,對于血壓中重度升高的老年患者積極合理的降壓治療可以顯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以及全因病死率,在心腦血管病高發的老年人群中降壓治療獲益更大。目前,尚不清楚老年患者的血壓降至140/90 mm Hg以下是否有更大獲益,老年患者血壓的最佳目標值有待于更多臨床研究確定。

      基于現有臨床證據以及我國高血壓指南的建議,本共識推薦將收縮壓

      對于高血壓合并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老年患者,本共識建議采取個體化治療、分級達標的治療策略:首先將血壓降低至

      降壓治療的J形曲線現象近年來備受關注,血壓過高可增加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但過度降低血壓可影響各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同樣會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由于老年人血管彈差、植物神經系統自動調節功能減弱,更易發生腦卒中及靶器官損害。冠心病患者舒張壓水平低于65~70 mm Hg時可能會增加不良心臟事件的危險,而卒中與J形曲線的關系并不明顯。由于我國老年人卒中發生率遠高于西方人群,降壓達標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防卒中尤為重要。對于伴有缺血性心臟病的老年ISH患者,在強調收縮壓達標的同時應避免過度降低舒張壓。各類降壓藥物的降壓幅度與基線血壓水平密切相關,基線血壓越高其降壓幅度越大。應用降壓藥物后收縮壓下降幅度往往較大,而舒張壓降低較少。因此,不應因為擔心舒張壓過低而放棄對老年人ISH的治療。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策略

      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時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降壓速度不宜過快, 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有無腦循環低灌注及心肌缺血相關癥狀、藥物不良反應,對于高齡、體質較弱、多種疾病并存者尤應如此。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同時存在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和/或靶器官損害,應認真選擇降壓藥物,避免因藥物選擇不當或矯枉過正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聯合應用兩種以上降壓藥物才能達到降壓目標,強調老年人降壓治療應為多種藥物聯合、逐步使血壓達標,多數患者聯合應用降壓藥物時需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藥物種類及劑量。根據老年患者的個體特征、并存的臨床及合并用藥情況選擇降壓藥物有助于獲得更好的降壓效果,在降壓治療的同時還應積極評估并干預患者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在藥物治療初期以及調整治療方案過程中應注意監測立位血壓,避免因性低血壓或過度降壓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對于效應明顯者應根據其坐、立位血壓判斷血壓是否達標。動態血壓監測有助于了解血壓波動情況,條件允許時可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診斷及療效監測的常規檢查項目。家庭自測血壓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監測血壓及療效評估有重要價值,應鼓勵老年高血壓患者選擇使用合適的袖帶式電子血壓計并掌握基本測量方法,加強血壓的自我管理。

      老年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療法是降壓治療的基本措施,包括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具體內容如下。

      1 減少鈉鹽的攝入鈉鹽可增加高血壓發病的風險,由于老年人群中鹽敏感性高血壓更為常見,限制食鹽攝入更為重要。建議每日攝鹽量應少于6 g,高血壓患者的攝鹽量應更低,最好

      2 調整膳食結構鼓勵老年人攝入多種新鮮蔬菜、水果、魚類、豆制品、粗糧、脫脂奶及其他富含鉀、鈣、膳食纖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3 控制總熱量攝入并減少膳食脂肪及飽和脂肪酸攝入飲食中脂肪含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飽和脂肪酸的量應

      4 戒煙、避免吸二手煙吸煙及二手煙增加發生高血壓的危險、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彈性、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及病死率。戒煙并避免吸入二手煙對老年人心腦血管病防治、保持健康狀態意義重大。

      5 限制飲酒 老年人應限制酒精攝入,不鼓勵老年人飲酒。飲酒者男性每日飲用酒精量

      6 適當減輕體重建議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25 kg/m2以下。高血壓患者體重指數降低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左心室肥厚。

      7 規律適度的運動運動有助于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系統調節能力,有助于降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可根據個人愛好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并容易堅持的運動方式,如快步行走,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

      8 減輕精神壓力,避免情緒波動,保持精神愉快、心理平衡和生活規律。

      注意事項: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過于嚴格的控制飲食及限制食鹽攝入可能導致營養障礙及電解質紊亂(如低鈉血癥),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飲食治療方案。過快、過度減輕體重可導致患者體力不佳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抵抗力降低而易患其他系統疾病。因此,老年人應鼓勵適度逐漸減輕體重而非短期內過度降低體重。運動方式更應因人而異,需結合患者體質狀況及并存疾病等情況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

      老年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合理選擇降壓藥物不僅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預防靶器官損害(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功能不全)。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理想降壓藥物應符合以下條件:(1)平穩、有效;(2)安全性好,不良反應少;(3)服用簡便,依從性好。

      1 常用降壓藥物及其作用特點臨床常用的5類降壓藥物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及β-受體阻滯劑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壓的治療。老年人使用利尿劑和長效鈣拮抗劑降壓療效好、副作用較少,推薦用于無明顯并發癥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初始治療。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損害,或并存其他疾病和/或心血管危險因素,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降壓藥物。

      鈣拮抗劑(CCB):由于第一代CCB(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硝苯地平)降壓作用持續時間短、不良反應較多,目前推薦長效二氫吡啶類CCB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基本藥物。此類藥物降壓療效好,作用平穩,無絕對禁忌證,與其他4類基本降壓藥物均可聯合使用。長效CCB的副作用較少,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外周水腫、頭痛、面色潮紅、便秘等。

      CCB類藥物具有以下特點:

      (1)對代謝無不良影響,更適用于糖尿病與代謝綜合征患者的降壓治療;

      (2)降壓作用不受高鹽飲食影響,尤其適用于鹽敏感性高血壓;

      (3)對于低腎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患者療效好。

      此外,CCB對心肌、竇房結功能、房室傳導、外周動脈和冠脈循環存在明顯差異。硝苯地平、維拉帕米與地爾硫卓應避免用于左室收縮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心臟房室傳導功能障礙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慎用維拉帕米、地爾硫卓。

      利尿劑:多個歐美人群的降壓治療臨床試驗表明,利尿劑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并降低病死率。歐洲指南將其推薦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初始及聯合治療。迄今為止,尚缺乏以我國人群為基礎的大規模臨床對照試驗證據。過去有關噻嗪類利尿劑降壓獲益的多數研究使用的劑量較大(相當于50~100 mg/d氫氯噻嗪),也有研究顯示小劑量利尿劑(氫氯噻嗪12.5~25.0 mg/d)可使患者獲益。鑒于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呈劑量依賴性,目前臨床上很少單獨使用大劑量利尿劑用于降壓治療。

      利尿劑應作為老年人高血壓聯合用藥時的基本藥物,可用于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尤其適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水腫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長期應用利尿劑增加電解質紊亂、糖脂代謝異常的風險并可能影響腎臟血流灌注,需監測腎功能的變化及電解質水平、預防發生低鉀血癥和高尿酸血癥。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利尿劑應從小劑量開始,肌酐清除率

      ACEI與ARB:ACEI對于高腎素活性的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壓療效及具有明確腎臟保護作用,適用于伴有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左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或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壓患者。ACEI對糖、脂代謝無不利影響,不增加心率、不影響心排血量,副作用較少;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咳嗽、皮疹,少部分患者可出現味覺異常、腎功能惡化;偶見血管神經性 水腫,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ARB類藥物的降壓及腎臟保護作用與ACEI相似,咳嗽等副作用較少,血管神經性水腫罕見,尤其適用于不能耐受ACEI咳嗽等副作用的患者。

      老年患者常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性腎血管疾病或其他腎臟病變,需要使用ACEI或ARB治療的老年患者,需除外雙側重度腎動脈狹窄。在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血鉀及血肌酐水平的變化。

      β-受體阻滯劑:雖然近年對β-受體阻滯劑在降壓治療中的地位存在爭議,如無禁忌證,仍推薦作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首選藥物。β-受體阻滯劑禁用于病竇綜合征、II度及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長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糖脂代謝紊亂。老年人常存在心動過緩、竇房結功能異常,應根據適應證決定是否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及用量。

      α-受體阻滯劑:一般不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一線用藥。有癥狀的前列腺增生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可選用α-受體阻滯劑。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性低血壓,治療時應從小劑量開始、睡前服用,并監測立位血壓以避免發生性低血壓,根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逐漸增加劑量。

      2 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利用多種不同機制降壓,降壓效果好、不良反應少、更有利于靶器官保護,同時具有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成本/效益比的優點。當使用單藥常規劑量不能降壓達標時,應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通常,老年高血壓患者常需服用2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可根據老年個體特點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以達到協同增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

      確定聯合治療方案時應考慮到患者的基線血壓水平、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靶器官損害情況。近年的臨床研究表明,以長效二氫吡啶類CCB為基礎的聯合降壓治療副作用小、療效好,CCB與ACEI或ARB聯合使用有更多臨床獲益;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長期大劑量聯合應用時可加重糖脂代謝異常,非二氫吡啶類CCB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可誘發或加重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合并其他疾病時的降壓目標及藥物選擇

      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如冠心病、糖尿病、腎臟疾病、腦卒中患者等)降壓治療的最佳目標值尚不明確。多數高血壓指南建議將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此目標值的確定缺乏大規模臨床試驗獲益證據。INVEST研究和ACCORD降壓試驗結果表明,嚴格控制血壓不能進一步降低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但是,包括ACCORD降壓試驗在內的多個臨床試驗顯示積極控制血壓顯著降低卒中的發生率。對于老年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迄今尚無相關的降壓目標值研究。

      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并發冠心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選擇降壓藥物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些特殊情況并確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合并不同疾病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值與藥物選擇如下。

      1 腦卒中 (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24小時內降壓治療應謹慎,一般先處理焦慮、疼痛、惡心嘔吐和顱壓增高等情況。若血壓持續升高≥200/110 mmHg,可選擇靜脈降壓藥物緩慢降壓(24小時降壓幅度

      (2)準備溶栓治療者,血壓應控制在180/100 mm Hg以下。

      (3)急性腦出血SBPt>180/100 mm Hg時應給予降壓治療,目標血壓為160/90 mm Hg。(4)有高血壓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壓藥者,如病情平穩,可于卒中發病24小時后開始恢復使用降壓藥物。

      (5)缺血性腦卒中和TIA患者應評估腦血管病變情況,血壓控制目標為

      (6)雙側頸動脈狹窄≥70%或存在嚴重顱內動脈狹窄時降壓治療應謹慎,收縮壓一般不應

      2 冠心病血壓控制目標為

      3 慢性心力衰竭血壓控制目標為

      4 糖尿病血壓控制目標為

      5 腎功能不全血壓控制目標為

      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

      臨床研究證據

      高齡老年高血壓試驗(HYVET)研究是迄今唯一針對80歲以上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大規模臨床試驗,為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提供了重要證據。該研究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共入選3845例高齡(80~105歲,平均83.6歲)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有我國高齡老年患者1 526人,平均隨訪1.8年(1~5年)。坐位收縮壓160~199 mm Hg,和,或坐位舒張壓90~109mm Hg,隨機分為降壓藥物治療組(緩釋吲哚帕胺1.5 mg或加用培哚普利2~4mg)與安慰劑組。其主要終點為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事件發生率,次要終點為總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臟性病死率、卒中病死率以及骨折發生率。隨訪1.8年的結果顯示,治療組平均血壓144/78 mm Hg、安慰劑組平均血壓161/84mln Hg,降壓治療組血壓較安慰劑組平均低15.0 mm Hg/6.1 mm Hg。與安慰劑組相比,活性藥物治療組總病死率降低21%(P=0.019),卒中發生率降低30%(P=0.055),致死性卒中減少39%(P=0.046),心力衰竭減少64%(P

      HOT-CHINA研究是在我國進行的大規模臨床研究,對高齡老年亞組分析顯示,3050例高齡(80~90歲,平均年齡82.6±2.5歲)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顯著,達標率高,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提示以非洛地平緩釋片為基礎的聯合降壓方案對高齡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安全性和依從性。

      治療建議

      建議將80歲以上老年人群血壓控制在150/90 mm Hg以內,如果患者能夠良好的耐受,可繼續降低到 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心腦腎疾病、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及聯合使用多種藥物,其臨床特征更為復雜,治療更困難,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在強調降壓達標的同時,需要注意伴隨疾病的影響并加強靶器官的保護,避免過度降低血壓。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藥物選擇應更謹慎,從小劑量開始,遵循平穩緩慢適度的原則,盡量避免血壓波動,根據患者對降壓藥的反應情況調整劑量或治療藥物種類。在患者能耐受降壓治療的前提下,在數周甚至數月內逐漸使血壓達標。若治療過程中出現頭暈、性低血壓、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灌注不足癥狀時應減少降壓藥物劑量。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

      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常與其他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并存。多種危險因素并存時,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將顯著增加。因此,在積極降壓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脂、血糖管理以及抗血小板治療原則與一般成年人群相似,其具體治療方法參見我國現行的相關指南。由于老年患者存在特殊性,在臨床實踐中應予以關注:

      (1)血脂異常的老年人可從他汀的治療中獲益。通常,常規劑量他汀治療可使多數患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一般無需服用大劑量他汀。此外,老年人常服用多種藥物,在應用他汀過程中需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并監測不良反應。

      (2)與一般成年患者相比,低血糖對老年人危害更大。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容易發生低血糖的降糖藥物,在應用降糖藥物過程中應加強血糖監測。一般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目標值為

      (3)應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栓藥物可顯著降低老年人血栓事件的風險,但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認真評估抗栓治療出血的風險,用藥過程中注意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国产专区一va亚洲v天堂|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www.91亚洲|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