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

      一方面,伴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與人口老齡化趨勢,慢性病逐漸呈現“井噴”格局,但這些長期帶病生存的慢性病患者不僅需要良好的治療方案,同時還需要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社區干預服務,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血壓/血糖持續監測、行為生活方式改變等。

      另一方面,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越來越趨于專業化、精細化,導致呈現出“高健康需求”與“高服務技術”之間的錯位格局,在現實中很多患者很難準確找到相契合的醫療服務技術,就會出現諸多病急亂投醫的現象。通過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借助家庭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夠幫助缺乏專業知識的患者提升合理選擇醫療機構就醫的行為能力,獲得長期、協同的健康照顧。

      在構建分級診療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呢?

      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保障制度、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督體制的綜合改革”的精神,加強醫療與醫保、醫藥部門的協同性,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醫保支付方式聯動改革,著重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一體兩翼”式的機制創新:“一體”(本體)即通過完善組織管理機制,明確家庭醫生、簽約對象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圍繞簽約服務構建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的新型服務模式,賦予家庭醫生在服務體系中的服務提供、平臺資源、團隊管理以及考核分配上的自力。

      “兩翼”其一是構建協同服務機制,對家庭醫生開展簽約服務提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二、三級醫院及區域性醫療資源共享平臺等全方位協同支持,以提升家庭醫生服務能力。

      “兩翼”其二是構建合理的補償激勵機制,圍繞契約服務建立醫保按簽約人頭支付服務費的補償機制,逐步形成與簽約服務績效相掛鉤的家庭醫生收入分配機制,使家庭醫生有動力提供更多有價值服務,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醫保定點醫院為適應醫療保險制度要求,從實踐出發,探討建立完整、有效的科室醫療保險管理組織和標準化管理指標,實現全程、實時的監控和考評、客觀公正的評價與結果的正確利用,提高醫療保險管理水平,為參保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論文關鍵詞】醫療保險 醫院管理 考評制度

      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鋪開,我國醫療保險的覆蓋面也隨之擴大,逐漸改變了醫方主導的局面,醫療服務“買方市場”逐步形成,新醫改方案中也明確提出“全民醫保”的目標,這些都將是定點醫院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定點醫院只有通過規范醫療保險管理,建立科室醫療保險管理考評制度,提供讓參保患者滿意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及良好的人文環境,才能提高參保患者的滿意率,提高醫療保險服務管理工作效率,同時也才能讓醫保經辦機構滿意,最終達到醫、保、患三方的滿意。這才是醫院醫療保險服務管理的最終產出,才能形成和諧的醫、保、患關系。我院通過建立科室醫療保險管理考評制度,提高醫療保險管理水平,為參保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醫保住院人數大幅攀升,醫療質量得到有效保證,服務優質,費用合理,得到了參保人的歡迎與肯定。

      1科室醫療保險管理組織

      進行醫療保險的規范化管理,首先必須建立完整、有效的科室醫療保險管理組織。經過多年的實踐,我院醫保管理組織經歷了從醫務科專人負責到現在院長負責、醫保科主導、臨床參與的組織模式,為實施醫療保險服務的規范化管理,提高醫保管理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我院探索建立的院長負責、醫保科主導、臨床參與的組織模式是:醫院院長重視醫療保險管理工作,親自擔任廣東省醫院協會醫療保險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并由分管醫療的副院長主管醫保工作,負責指導全院醫療保險管理工作;醫院成立了醫療保險管理科,直接隸屬醫務處領導,配備了三名專職人員,負責全院醫保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我院還在各臨床科室成立了醫保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了醫保專管員。醫保工作領導小組由科主任、區長和護士長組成,負責向科內醫務人員和參保人宣傳醫保政策,指導科內醫務人員正確貫徹落實各項醫保政策,合理控制本科醫保病人的定額費用及自費費用,正確運用醫保政策與醫保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做好科內醫保政策咨詢釋疑工作,并在醫保科的指導下解決醫保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醫院還在各臨床科室設立了一名兼職醫保專管員,醫保專管員在各科室醫保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進一步加強臨床科室醫保工作的管理力度,促進醫保服務管理規范化,醫院每月給予醫保專管員一定的補貼作為激勵。醫保科定期與不定期召開醫保專管員工作會議,及時通報各科室在醫保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

      現在院長負責、醫保科主導、臨床參與的組織模式是一個全員參與、分層次進行的、科學、有效、完整的醫保管理網絡體系。醫療保險管理越來越需要重視影響醫療質量的主體一醫務人員,要醫院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都參與到醫保管理工作中來,承擔醫保管理的責任,納入醫保管理網絡。醫保科作為職能部門起著上傳下達,制定政策及標準、組織實施與監督考評等重要作用。

      2醫保質量標準化管理指標

      我院為確保醫保政策的正確實施,不斷探索醫保服務管理的有效模式,結合醫保管理工作的體會,參照醫院醫療質量標準化管理,率先引入醫保質量標準化管理的理念,將醫保工作的全過程實行質量標準化管理。建立指標體系時重視在醫保管理中的指導作用,與醫院的醫保管理目標和制度結合,為臨床工作指出改進和提高的方向,保持其穩定性和持續性;制定指標體系注重科學依據;考評標準設置簡單明了并盡可能量化,針對性強;考評工作考慮程序化,操作簡便易行。

      根據廣州市社保局和廣州市醫保局的政策法規及醫保協議的要求,制定《中山一院醫療保險質量管理標準》,醫保質量管理標準包括醫保政策宣傳培訓學習、執行醫保協議及各項規章制度、信息系統管理、監督管理、文明服務和醫保控費管理六項指標共46條細則,涵蓋了醫保服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并且根據市醫保局定額,結合各專科的實際情況,確定各專科定額費用,定額費用控制情況作為科主任的考核指標之一。

      3全程、實時的監控和考評

      為確保醫保政策的正確實施,規范醫療行為,我院加大了對日常醫保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斷探索醫保管理的有效模式,制定了“規范操作、全程管理、實時監控”的醫保管理制度,多渠道開展醫保管理工作。

      由醫保科專人負責每月定期按照醫保質量管理標準,對全院各相關科室以及醫院內部各環節醫保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綜合日常工作中通過各種渠道反饋的有關醫保服務管理問題計算質控得分,納入全院質控管理,與考核性補貼掛鉤。對質控管理發現的問題,以書面形式反饋各相關科室和領導,限期整改,確保政策實施與落實。

      建立科室定額控費管理制度。根據各科室上年次均住院費用及廣州市醫保局與我院簽定的定額,定出各科室的定額,超定額部分費用不計人科室收入。醫院為各臨床科室安裝了“醫保費用實時管理”軟件,實時提供在院醫保病人的醫療費用情況,醫保科的工作人員通過院內信息網,每天對全院在院醫保病人的醫療費用、自費比例進行實時監控,每天查閱在院醫保病人的費用明細,發現問題及時與科主任和主管醫生溝通,并給予正確的指導。每月匯總全院醫保病人費用、自費比例及超定額費用,對于自費比例高及發生不合理費用的科室,在全院醫療工作例會上通報并納入醫保質控管理。

      4客觀公正的評價

      4.1及時反饋信息

      每月、季、半年、全年將全院各科室總費用、定額費用、自費率、超定額費用及時反饋到科室負責人,使各科心中有數,可以更合理地控制費用;在現場檢查時,將檢查發現的問題直接反饋給相關科室和部門,并限期整改。

      4.2分析結果,制定改進辦法和措施

      每月匯總全院、門診、住院各專科病人費用、自費比例、平均費用、超定額情況,反饋到有關部門和領導,并制定具體操作措施,研究醫院病種和項目成本,尋找自我控制或放大的著力點和重點,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合理保障醫院的利益。

      4.3獎優懲劣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 急診服務的JCI評審標準

      JCI是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AHO)下屬的一個分支機構,其宗旨是通過提供全球范圍的認證和咨詢服務,來提高全世界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醫療機構“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周到、優質的服務[2]。JCI有關醫院急診服務的評審標準明確要求:制定清晰明確、可操作的急診患者服務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對相關員工進行急診服務制度規程的培訓,確保每一位員工規范采用相應制度與操作規程來指導急診服務,以保障醫院急診服務的安全有效、降低相關風險[2]。

      2 基于JCI標準的急診服務實踐

      2.1 醫院急診科概況

      急診科歸屬于醫院的危重醫學科,急診科主任直接向危重醫學科主任匯報。急診科設有四個醫療組,每個醫療組由1名主診醫師(Attending,獲得副主任醫師職稱1年以上,并通過醫院內的資質考核認可)[3]、1~2名高年資住院醫師和3~4名低年資住院醫師組成。主診醫師對所診治的患者負全責,并直接向急診科主任匯報。醫院急診科根據不同功能設置,分搶救室、診療室、清創室和急診監護室(EICU)4個區域,其中搶救床15張、診療床12張、清創室1間、急診監護床10張。

      2.2 急診服務管理體系的構建

      醫院參照有關急診服務的JCI標準,成立“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全權負責醫院的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由醫務科科長任主席,成員包括醫療副院長、護理副院長、危重醫學科/急診科/麻醉科/內外科/呼吸治療科主任、急診室/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委員會從醫院整體角度出發,根據整合的信息,通過分析判斷,為醫院的急診服務做出計劃和決策。其具體職責為:制定急診服務的制度和工作規程,建立急診急救器材、藥品配備的標準,審核急診科醫務人員的資質,監督相關制度、規程落實情況,全面監測急診服務質量,協調急診服務相關的一切事宜[4—5]。

      2.3 急診服務管理制度規程的建立

      醫院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根據JCI的有關標準,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討論、制定詳盡的急診服務制度與規程,以規范醫院的急診服務,確保不同的醫務人員為急診患者提供同質的醫療服務。醫院急診服務管理制度、規程包括以下內容。

      2.3.1 急診服務范疇 包括各種創傷和非創傷急診;但未滿14周歲的兒童、燒傷患者、急性傳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須向專科醫院轉診(醫院未設小兒、燒傷及傳染病科)。

      2.3.2 急診服務原則 無論患者是否具有付費能力,急診科無條件為所有需急診處置的患者提供標準的急診服務,包括初步檢查和急救治療;急診初步檢查處理后,若患者有專科方面的問題,急診科醫生聯系相應專科的高年資值班醫生會診;被急診科呼叫的任何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回應;如果被請求急會診,會診醫師必須在10 min內到達;開設院內緊急求救專線電話“3999”,接到該電話的任何員工,務必在5 min內到達急診科直接參與急救工作。

      2.3.3 急診醫師職責和操作規范 急診醫生工作職責對急診各級醫師的權限、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詳細制定了急診醫生實施診斷/治療性操作的范圍。

      2.3.4 急診會診制度 規定急診科在每周7 d、每天24 h全方位地得到全院各臨床科室,以及醫院醫療/行政/護理總值班人員的支持。

      2.3.5 急診診療室管理原則 需住院進一步診治的急診患者,在診療室滯留時間不得超過2 h;無需住院但需進一步觀察的患者,在診療室滯留時間不得超過24 h,超過24 h的患者,必須請相關專科醫師會診后轉診治療。

      2.3.6 急診科醫務人員任職資格 急診科醫師/護士除外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護士執業證書,還應參加醫院組織的急診專科醫生/護士培訓并通過考核,同時具備有效的心肺復蘇(CPR)證書和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證書。

      2.4 急救器材藥品的統一配備

      急診室的每一個區域,都配備有統一型號、統一配置的搶救車。搶救車車頂統一放置除顫儀、右側邊統一懸掛呼吸皮囊,搶救車內物品、藥品根據急診管理委員會制定的統一標準配置,包括各類型號注射器、搶救藥物、輸液用物、敷料、呼吸道用物、器械類物品及負壓吸引裝置等,放在車內指定的位置,并在每層抽屜外貼上明顯的標簽[4]。

      2.5 急診員工的培訓考核

      急診科醫務人員的專業培訓由醫院急診管理委員會協調指導、醫院技能培訓中心主任、急診科主任/護士長共同負責,對員工進行CPR、ACLS、急診專科理論/操作技能、急診服務相關制度/規程、以及突發事件應對的培訓考核,獲得CPR和ACLS證書,以確保每一位提供急診服務的醫務人員具有必須的急診醫療素養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并能自覺遵循醫院的急診服務制度,以適應醫院急診不分科、給急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和持續可獲得的醫治需求[6]。急診科員工每2年一次必須參加醫院定期舉辦的CPR和ACLS培訓并通過考核、以重新獲得有效的CPR和ACLS證書。技能培訓中心還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指南,及時調整更新CPR和ACLS培訓方案和課程內容,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臨床需求[4]。

      2.6 急診服務的質量考核監測

      把急診服務的安全管理納入到醫院質量考核體系中,對于引導醫務人員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急診服務的安全有效,將具有積極的意義。醫院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委托醫院質量辦公室,對醫院的急診服務進行全程監控考核,以評價檢測各項制度規程在臨床的實際執行情況及員工的急救能力。如被緊急呼叫員工的到達時間、患者在急診室的滯留時間、臨床模擬搶救抽查、急救器械物品的完好率、急診病歷書寫合格率、急診患者候診時間、搶救成功率等。及時改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持續關注改進效果,以求不斷完善。同時將考核結果跟員工的年度考評相關聯。

      2.7 急診服務的JCI認證過程

      JCI認證,是一個全員參與、多部門合作的持續質量改進過程。急診服務的JCI認證是在醫院整個JCI認證體系下、由醫院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領導、醫院急診科和質量管理辦公室共同協作完成的。在建立JCI標準下的各項制度/流程基礎上,確保每一位員工理解并嚴格參照執行。同時根據JCI檢查流程和追蹤方法,定期組織模擬檢查、實地查訪制度/流程落實情況,并對檢查結果提出整改意見、追蹤其改進結果,保證制度/流程在科室所有員工的一致實施并保持穩定,促進科室員工的積極參與[7]。

      3 結果

      3.1 規范了醫院的急診服務

      急診服務的規范管理,是確保現代醫療活動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邵逸夫醫院急診服務管理委員會,嚴格按照JCI標準,制定統一的急診服務管理制度、規程。清晰可操作的流程,使得員工在提供急診服務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因而為患者提供同質安全的急診服務。同時急診室每一個診療區域急救器材、藥品的統一配備放置,為急診醫務人員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確保了醫院急診服務的規范有序開展。

      3.2 提高了急診服務的醫療質量

      嚴格的急診醫務人員任職資格,標準規范的急診員工培訓計劃,不定期的院內急救模擬訓練,以及每2年一次的CPR和ACLS的復習考核制度,使得急診醫生具有獨特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即“大急診”能力,而不是單純內/外科醫生的知識和能力[6]。專業訓練有素的急診服務隊伍和制度上保障全院各臨床科室、行政后勤部門的全方位強有力支持,確保了醫院急診“時效”、“救命”、“質量”原則的有序進行[8],提高了醫院急診服務醫療質量。2010年急診患者平均候診時間在10 min以內,患者/家屬滿意度為98.5%,醫療護理質量達標率100%,急診搶救器械物品完好率100%,搶救成功率97.8%。

      3.3 確保了綠色搶救通道的暢通無阻

      急診服務制度明確規定了患者在急診科轉診的時間限制,確保患者在急診室滯留不超過24 h,因而能隨時為需要救治的患者提供足夠的醫療空間和急救人力資源;同時制度明確規定,即使患者不具備付費能力,急診科仍然無條件為其提供標準的急診服務,急診科醫務人員在收治無付費能力急診患者時,無需請示即可直接進入醫療流程,為其提供規范的急診救治,因而確保每一位來院的急診患者能得到迅速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服務,真正做到了綠色搶救通道的暢通無阻。

      4 討論

      急診醫學是一個多學科的邊緣學科,僅憑某一專業知識不能解決急診患者的問題[9],因而對急診醫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及流程規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邵逸夫醫院在JCI標準下的急診服務實踐,嚴格急診醫務人員的準入制度及高標準的規范培訓,清晰明了的統一流程,規范一致的急救器械物品的配備,實現了醫院急診醫學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患者的生命,運用最先進的設施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盡最大可能挽救急危癥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傷殘[1]。急診醫務人員嚴格按照統一標準,為急診患者提供高標準的醫療服務,避免了因醫務人員個人工作習慣或能力的不同,造成救護質量差異,從而大大降低了醫療事故和差錯的發生率,保障了急診醫療安全[10]。同時明確的轉診制度和流暢的工作流程,保證了急診服務有條不紊的開展,縮短了急診患者候診時間,因而避免了因為過度擁擠而導致的醫療服務質量下降、患者滿意度降低的現象[11]。

      參考文獻

      [1]江觀玉.急診醫學的理論與實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1):5—6.

      [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3rd ed. Illinois USA: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8.

      [3]陳正英,王勁,王家鈴.如何完善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度[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5):293—294.

      [4]徐凌麗,秦建芬,潘紅英.院內心肺復蘇的一體化管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8):725—726.

      [5]張悅怡,Tingwalc K.全院性搶救系統的設置及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0,15(5):293—294.

      [6]王佩燕.我國急診/急救醫療的現狀及對未來改進的思考兼論“大急診”[J].醫學雜志,2005,30(1):1—4.

      [7]酈忠,葉志弘,徐玉斕,等.JCI評審準備策略[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9):611—612.

      [8]柯蕾,嚴光.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院,2006,10(12):17—20.

      [9]李春盛.急診醫學與急診ABC[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2,11(6):426—427.

      [10]馮海珊,劉代媂,劉亞黎,等.臨床路徑在搶救集體食物中毒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6(8):872—874.

      [11]Sinreich D, Jabali O, Dellaert NP. Reduc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waiting times by adjusting work shifts considering patient visits to multiple care providers [J]. IIE Transactions,2012,44(3):163—180.

      (收稿日期:2012—06—0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39

      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項目(2012R10046—14)

      作者單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護理部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以下簡稱定點醫療機構),是指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取得定點資格,由市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經辦機構確定,并簽訂協議,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和退休人員(以下簡稱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

          第三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全市定點醫療機構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本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具體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市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經辦機構在取得定點資格的醫療機構范圍內,根據參保人員的選擇意向統籌確定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醫療服務協議;審核、結算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區、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按照規定負責支付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

          第四條  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應方便參保人員就醫并便于管理;兼顧專科與綜合、中醫與西醫,注重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作用;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合理控制醫療服務成本。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經市和區、縣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以及經總后衛生部批準有資格對社會開放的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所屬醫療機構,可以申請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醫療機構,可以申請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取得定點資格的,可以作為定點醫療機構供本單位參保人員選擇。

          第六條  定點醫療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和要求:

          (一)符合本市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二)符合醫療機構評審標準。

          (三)遵守國家及本市有關醫療服務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有藥品、醫用設備、醫用材料、醫療統計、病案、財務管理等醫療服務管理制度;有符合本市醫療質量管理標準的常見病診療常規。

          (四)嚴格執行國家及本市物價部門制定的醫療服務和藥品的價格政策、收費標準,經物價部門檢查合格。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所屬醫療機構還應取得《中國事業單位有償服務許可證》和《中國事業單位有償收費許可證》。

          (五)嚴格執行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政策規定,建立了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適應的內部管理制度;有根據業務量配備的專(兼)職管理人員,醫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成立由主管院長(主任)負責的醫療保險內部管理部門;有滿足醫療保險需要的計算機等辦公設備。

          第七條  愿意承擔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的醫療機構,向所在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申請書》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副本及復印件。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所屬醫療機構提供《中國事業單位有償服務許可證》和《中國事業單位有償收費許可證》。

          (二)醫療機構評審合格證書及復印件。

          (三)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檢查合格的證明材料。

          (四)市物價管理部門單獨批準的醫療機構收費價格證明材料(列入市物價局、市衛生局現行的《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的除外)。

          (五)本單位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制度、內部管理制度目錄和常見病診療常規目錄。

          (六)上年度業務收支和門診、住院診療服務量(包括門診診療人次、平均每一診療人次醫療費、住院人數、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醫療費、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醫療費等)、單病種等有關資料,以及可承擔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的能力。

          (七)單價收費在200元以上的大型醫療儀器設備清單。

          (八)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有關材料。

          醫療機構注冊地以外的分支機構應單獨提出申請。

          第八條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收到醫療機構的申請后,對材料齊全的,在3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并書面征求區、縣衛生、財政部門的意見,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第九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報送的審核意見和醫療機構申請材料后,3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同時書面征求市衛生、財政部門的意見,并作出決定。如有特殊情況,可順延30個工作日。

          第十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核發《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證書》(以下簡稱《資格證書》),并向社會公布,供參保人員選擇。

          《資格證書》實行年檢制度,有效期為三年,期滿后重新辦理資格認定手續。

          對已確定為定點醫療機構后轉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其原定點資格繼續有效。

          第十一條  定點醫療機構合并,以及名稱、地址、所有制性質、法定代表人、醫療服務能力、醫院等級等發生變化,或轉變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應當自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之日起十五日內,持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變更書》到所在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二條  市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經辦機構在取得定點資格的醫療機構范圍內,根據參保人員的意愿統籌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并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協議。

          第十三條  市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的醫療服務協議包括服務人群、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質量、醫療費用結算辦法、醫療費用支付標準以及醫療費用審核與控制等內容。協議有效期為一年。任何一方違反協議,另一方均有權解除協議,但須提前3個月通知對方和參保人員,并報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備案。

          第十四條  定點醫療機構要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的宣傳工作,配合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部門共同做好各項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  定點醫療機構要執行基本醫療保險各項規定,使用基本醫療保險專用處方、出院結算單和票據;執行基本醫療保險的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對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單獨建賬,及時、準確提供參保人員醫療費用的有關資料和統計報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監測網;嚴格執行本市醫療服務收費標準。

          第十六條  市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經辦機構應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和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的協議,按時足額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醫療費用。

          第十七條  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與衛生、物價、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險服務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或由衛生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對違反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由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醫療醫療服務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培訓對象:醫院全體中層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訓內容

      1.醫院戰略管理

      對戰略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內容主要包括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競爭走勢;國內外衛生和醫療改革前沿和熱點問題;醫院外部政策環境和醫院內部組織結構與經營管理的戰略性分析;衛生事業改革與醫院發展戰略定位;醫院戰略管理的藝術與實務等。使學員通過學習能夠熟悉環境分析、規劃過程、資源分配、組織結構、競爭對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解中國醫院所處的政策環境和外部競爭環境,應用戰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醫院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的關鍵點。

      2.醫院人力資源管理

      認識到人力資源是醫院最有價值的資產。內容主要包括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院人力資源戰略與競爭優勢保持;醫院人員招聘、人員培訓與職業生涯規劃;醫院績效考核與管理;醫院薪酬設計與管理以及醫院完善的激勵機制的建立等。通過學習使學員認識到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職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發人的活力。

      3.醫院營銷管理

      提高把握中國醫療市場的主觀能動性,內容主要包括醫療服務營銷的理論和觀點演變;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和差異性;醫院營銷戰略規劃與醫院市場定位;醫院市場營銷策略;醫療服務產品設計與開發;醫院客戶關系管理以及醫患溝通技巧等。通過學習使學員熟悉基本營銷理論。解未來發展態勢,具備進行營銷規劃和設計營銷策略的能力。

      4.醫院財務管理

      學會用財務數據來分析醫院經營狀況并指導決策。內容主要包括醫院財務報表分析;醫院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醫院財務費用控制及其程序;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分析;醫院財務分析及其前景預測;醫院的收購與兼并;醫療行業的融資渠道;醫院改制和醫院資產評估等。通過學習使學員熟悉醫院財務報表的內容。

      5.醫療質量與醫療風險管理

      從而讓學員提高工作效率和樹立全新的醫療服務質量和醫院整體素質。內容主要包括醫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醫院質量控制及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考核與評價;醫療費用控制評價;循證醫學在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醫患溝通的風險防范和規避等。通過學習讓學員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醫院醫療質量保證體系、強化醫院醫療質量意識、進行醫療質量控制和費用控制。

      6.醫院文化與醫院形象管理

      培育醫院文化將成為醫院經營管理者的重任。內容主要包括醫院的文化的功能與作用;醫院核心價值觀的確立;醫院文化和醫院形象的管理;醫院形象設計;醫院品牌建設與管理;醫院團隊建設;學習型醫院建設;醫院變革和文化創新等。通過學習使學員認識到文化競爭是醫院最高層次的競爭。

      7.醫院信息管理

      并對信息技術管理方法實施提供實用工具。內容主要包括醫院經營能力分析與決策;醫院信息系統的內容、作用與意義;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醫院信息系統管理;醫院統計指標的分析與應用等。通過學習將使學員了解信息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的戰略地位。

      8.醫院后勤服務管理

      并學會一些具體的后勤管理方法。內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務管理在醫院運營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實施后勤服務管理;業務科室如何與后勤服務部門有效協調;后勤服務對顧客滿意度的影響等。通過學習將使學員認識到醫院后勤服務在醫療服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醫院管理創新

      將涉及到醫院發展潛力、核心競爭力等概念。通過學習將提高醫院經營管理者的綜合管理素質,內容主要包括醫院管理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觀念創新以及文化創新等。強化預測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

      10.醫院管理方法與藝術

      利用科學加藝術的方法對科室實施高效管理。內容主要包括中層管理干部角色定位與有效管理;科主任時間管理;科主任與院長、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屬的溝通藝術;科主任的激勵藝術等。通過學習將使科主任找準角色定位。

      三、培訓課程

      1.邀請專家來院講座

      打造優秀團隊增強核心競爭力》1內容:加強科室建設。

      主講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教授

      2內容:醫院優質服務體系建設》

      主講人:新加坡服務培訓咨詢專家、

      3內容:如何當好科室主任》

      主講人:衛生部顧問、北京教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