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聯點村幫扶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永和鎮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四年奔小康、五年有突破”的工作目標,認真組織黨員干部,積極參與行動實施,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拓寬群眾致富門路,優化創業投資環境,全鎮“雙聯”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聯村聯戶基本情況
永和鎮共轄9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6141戶,26798人,其中貧困戶3042戶,12622人,占全鎮總人口的47.1%。“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我鎮共確定縣直幫聯單位11個,幫聯干部229人,鎮直幫聯單位12個,幫扶干部114人,縣級領導干部3人,沒有省、市、單位和領導聯系。根據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實際情況,全鎮共確定幫扶村9個,貧困戶692戶。
二、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
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召開之后,永和鎮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黨委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于3月1日召開了全鎮“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傳達了省、市、縣有關會議精神,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各村黨支部書記及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永和鎮“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并布置了專門的辦公室,確定了專職業務人員,制定下發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靠實了工作責任,細化了工作任務,明確了工作措施,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各村、各有關單位也按照鎮上的要求,及時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分層次召開了群眾大會進行了動員。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
為使“雙聯”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鎮“雙聯”辦把宣傳工作作為搞好“雙聯”行動的重要抓手,采取召開群眾會議、發放宣傳資料、出動宣傳車輛、懸掛宣傳橫幅、刷寫宣傳標語、編發工作簡報等通俗易懂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法,組織干部群眾及時進村入戶宣傳“雙聯”行動的目的、意義、任務、措施。活動開展以來,召開各類專題會議50多場次,懸掛橫幅30幅,刷鞋宣傳標語100多幅,制作宣傳牌面50個,發放宣傳資料500多份,編發簡報27期,制作大型宣傳版牌2個,通過多領域、深層次的宣傳活動,真正使“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工作成效。
一是摸清底子,理清發展思路。鎮上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入村組農戶、田間地頭,按照“雙聯”行動的具體要求,帶頭宣傳政策、調查摸底、查找問題、尋找貧因。各幫聯干部都能夠進村入戶后,幫助農戶理清發展思路,破解致貧難題。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確定了科學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找到一條適合聯系村、聯系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為進一步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二是公開公平,找準幫扶對象。根據上級工作要求,按照貧困戶倒排序的方法,對全鎮貧困戶以村為單位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調查,初步確定符合條件的貧困戶702戶,經村黨支部初步提議,民意調查測評,村民代表會議審定,并對確定的對象在行政村內進行了公示,鎮“雙聯”辦對各村確定的幫聯對象進行了審核,最終確定幫扶對象692戶,真正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三是制定計劃,穩步有序推進。根據各村的資源特點、產業結構、致貧原因的不同,要求各村要及時與幫聯單位對接聯系,因村施策、有的放矢、分類指導。各幫聯單位和干部針對各村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為幫扶的村、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工作措施,鎮上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也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鄉鎮在幫聯活動中的紐帶作用,積極做好與幫聯單位、幫聯村對接協調工作,幫助縣直單位按計劃進行對接、制定幫扶計劃。同時,鎮“雙聯”辦根據幫聯單位和幫聯對象實際情況,認真搜集梳理幫扶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及時建立了臺賬,印發《永和鎮“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干部聯戶工作手冊》114本,發放到了全鎮幫扶干部手中,并做好檢查運轉工作。四是落實措施,確保取得實效。幫扶對接工作完成后,鎮政府與各村積極行動起來,與幫聯單位勤聯系、多匯報,各單位能夠按照工作要求,結合創先爭優活動,認真落實幫扶承諾,各幫聯單位和鎮政府共承諾事項1658件,并將口頭承諾的事項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目前,各幫扶單位均落實了幫扶措施,為貧困戶捐贈物資1384件、科技書籍692本,為村對接項目6個,組織農民培訓28期,3200人次,現場指導11場次,參與群眾500多人。
五、完善各項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干部聯系戶登記制度。干部每次入戶必須有入戶記錄,對聯系戶的家庭情況必須全面掌握,把群眾實際困難和所需、所想、所盼記錄清楚,并針對農戶實際情況及致貧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見建議,找準發展路子,拓寬致富渠道。同時,鎮“雙聯”辦對下發的《永和鎮“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干部聯戶工作手冊》定期進行調閱檢查,對干部入戶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干部入戶次數和入戶時間。
二是進村入戶考勤制度。鎮“雙聯”行動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了“幫聯”行動考勤工作小組,對幫聯單位、幫聯干部進村入戶情況進行考勤,要求幫聯單位必須保證每年進村不少于4次,累計時間不少于1個月,每個聯戶干部必須保證每年入戶不少于兩次,累計時間不少于1周。年終由鎮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鎮通報幫聯單位和幫聯干部進村入戶情況。
村委會窯場自然村,地處環公路旁,依山靠林,農戶36戶,現有人口110人,現有黨員3名。該自然村交通便利,現有耕地179畝,多為水稻田。林地150畝,一村一品發展以飼料加大工為支柱產業。
二、幫扶工作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通過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大力推進以“五新一好”為要求的新農村建設,以培植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著力點,以整治農村居住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保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充分發動農民群眾,幫助指導農民群眾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將窯場自然村小組建設成產業旺、農民富、環境美、班子強的文明和諧新農村,真正實現“干部受教育、農民得實惠、組織增活力、發展見成效”目標,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三、幫扶工作目標
重點指導、幫助該村建成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基礎設施配套,人居環境優美,村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按照“生產發展”的要求。依托農村創業有成的能人帶頭,通過農村能力的現身說教,吸引周邊農戶發展飼料加工產業,使飼料加工產業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三年后銷售收入480萬元,占全村總收入83.5%,實現人均收入5000元。
2、按照“生活寬裕”的要求。著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環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520元以上,達到6250元。
3、按照“風文明”的要求。著力建設文明村落,指導、幫扶村組因地制宜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成立村組議事議規理事會,由3人組成,積極調處民間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力提倡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樹立良好社會風氣。村組實現計劃生育率100%,義務教育率10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100%,農戶安裝有線電視和電話達95%以上。預計投資10萬元籌建1個600㎡休閑廣場、宣傳欄、體育健身等公共設施,創建和諧家庭,培訓新型農民,做到全村無偷盜行為,無犯罪案件,村民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100%。
4、按照“村容整潔”的要求。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村計劃投資10萬元籌建環村主干道400米,村路綠化率100%,統一規劃自籌資金改水改廁,基礎設施配套較全的定居點。
5、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著力推進村組建設,村組班子團結,戰斗力強,理事會實行組務公開,收支公開,一事一議制,重大事項實行村民大會表決制,村民對組務公開、民主管理滿意率達到100%,對村組班子滿意達到100%。
四、新農村建設主要項目
1、發展主導產業
水稻以種植超級高產水稻品種為主要發展目標,增加農民傳統的收入。以發展一村一品飼料加工產業,進行重點培植,經過3年的努力形成初期市場規模化。
2、基礎設施建設
①硬化環村主干道400米。資金籌集:一是主要靠村民集資、二是縣供銷社支持1萬元、三是爭取上級政府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扶助。
②綠化建設:沿進村道路旁栽種果樹或風景樹。
3、亮化、美化建設
改水改廁建設:每戶投資3000元,預計10月底完成。
4、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①、建設一個80㎡的活動中心及農民夜校,籌資10萬元。
②、繼續亮化美化休閑廣場建設。
總體通過一年的幫扶努力,全村都能用上清潔干凈的自來水,實現道路交通聯成網,水利灌溉聯到山,綠化美化聯庭院,技術培訓聯市場,骨干產業聯成片,文化醫療聯農民,文化陣地聯民心。
五、實施措施
1、堅持村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性。
2、把握重點,循序漸進。一是抓好產業建設,二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努力做好公共公益事業。
“我們辛苦點,
老百姓就能少吃點苦”
1996年設立的包扶辦(1999年改為幫扶辦,2016年改為聯群辦)隸屬于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是個臨時機構,只設3名工作人員。在很多人眼里,這個部門并不起眼,沒編制、沒職數、沒經費。但這個部門在幫扶工作中承擔著牽頭抓總的職責,具體負責自治區100多個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組織協調、宣傳交流、督促檢查、總結驗收及評比表彰等工作。兼任幫扶辦常務副主任以來,韓曉光沒有休過年休假,周末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在韓曉光看來,幫扶工作就是群眾工作,群眾利益比天大。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他帶領幫扶辦工作人員可謂是“跑”斷了腿,跑自治區黨委、政府,跑各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跑被幫扶的盟市、旗縣幫扶點,從領會政策、建立工作制度到組織工作對接、調研協調幫扶項目,他都事必躬親。了解到幫扶點有地方病,他就帶著醫療隊下鄉義診,了解到哪個村子交通不便利,他就協調交通廳過去修路……他就是這樣事無巨細、樂此不疲地為村民忙活著。正如他常說的:“我們辛苦點,老百姓就能少吃點苦。”
“要干好,就得多想辦法”
“幫扶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辦法。”韓曉光說,“要把政策吃透,要把農民的心理吃透,要把各項本領和技術掌握好,要把干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那么簡單。
一次,韓曉光在烏蘭察布市農村被一位72歲的大爺“教訓”道:“我種了一輩子地,能種啥不能種啥比你這后生可懂得多。”原來,幫扶工作隊根據當地特殊的土地條件,經過調查研究,決定發動村民種植覆膜玉米。可村民一開始并不認同,為此,韓曉光耐心細致地向村民講解種植技術,進行利弊分析,發動幫扶工作隊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才使覆膜技術在當地推廣,增加了農作物產量。
近年來,韓曉光和幫扶辦的同事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經驗、創新幫扶機制。在定點幫扶工作中,他們將幫扶工作與省級領導聯系貧困旗縣制度、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三到村三到戶”以及“十個全覆蓋”工程緊密結合,積極整合資源,互相配合促進,推動了幫扶工作全面展開。
“我會在幫扶的路上
一直走下去”
一、基本情況
2019年,我縣共有家庭經濟困難(建檔立卡)學生4895名涉及3648戶。其中,縣域內就讀貧困家庭學生3887名(學前段718名、義教段2555名、高中段500名、中職段124名);縣域外就讀貧困家庭學生998名(學前段48名、義教段62名、高中段23名、中高職/大學學段865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全面部署,落實教育脫貧工作責任。省市縣2019年扶貧攻堅會議召開后,我們先后兩次組織專門會議,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結合省市縣會議精神,制定印發了《甜水縣教育局2019年教育脫貧工作計劃》。2月28日,我局召開教育系統2019年春季開學工作會議,對教育扶貧宣傳、資助政策落實、控輟保學等重點工作做了詳細安排部署,將工作任務細化落實到人,確保了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2、多方發力,強化教育脫貧政策宣傳。我們先后印制教育扶貧政策宣傳單3萬多份,宣傳冊1萬余份,充分利用科技趕集下鄉、殘疾人日、愛心捐助活動及發放貧困生資助現場會的有利契機,先后開展大型宣傳活動12次,現場講解、答疑解惑,發放傳單、提升效果。各中小學充分利用師生“一幫一”家訪活動,一方面進行學業輔導,一方面進行勵志教育和政策宣傳,全力提升政策宣傳力度,確保全縣教育扶貧政策知曉率入村入戶,達到全覆蓋。各中小學充分利用開學有利契機,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家長會等形式,向學生、家長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利用班級微信群、校園展板、宣傳標語、黑板報等平臺,廣泛開展扶志扶智教育,幫助學生及家長建立正確的脫貧觀念。
3、精準發力,積極開展落實控輟保學。一是落實控輟保學責任,我們把開學第一周定為“控輟保學活動周”,將控輟保學作為學校開學工作檢查的重要內容,嚴格 “七長”責任制,完善“一冊兩表四書”內容,推行控輟保學月報制度,及時掌握學生就學動態,積極做好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今年以來,全縣4名輟學學生全部入學,實現了控輟保學“雙百一零”目標。二是開展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活動,推行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及送教上門等三種殘疾兒童入學模式,對23名不能入班就讀的殘疾兒童,按照區域劃分,確立23名教師,定期進行送教上門。三是積極開展貧困生摸排。通過戶籍、學籍、考籍三定位,重點圍繞外出務工人員子女,組織各中小學走村入戶,對全縣外出貧困學生進行摸底排查,掌握第一手信息,確保控輟保學不留死角、不留盲區,達到全覆蓋。
4、從嚴把關,全面做好貧困生資助金發放。
一是嚴格貧困學生資助申請和發放程序。2017年春季學期,共發放縣內各學段學生資助資金484.3875萬元,受助學生7265人。其中,為建檔立卡學生發放資助金190.375萬元,受助學生2966人(學前段:718人、義教段:1667人、高中段493人、中職段:88人);同時還為100名建檔立卡高職學生發放一次性資助30萬元,二是積極拓寬資助渠道。在認真實施好政府層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礎上,廣泛宣傳扶貧助學工作,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捐資助學的良好氛圍,積極行政、企事業單位與社會愛心人士開量。積極聯系縣電視臺和倡導各社會愛心人士民、愛心團體,愛心民營企業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開展慈善助學活動,匯聚社會正能,奉獻社會關愛。先后組織開展捐贈活動14個場次,受贈學校14所,共計錢物約14萬余元,惠及貧困學生864人。
5、全員參與,扎實開展教育幫扶活動。結合行業特點,我們把教師結對幫扶作為教育扶貧的亮點工程來抓,我們組織全縣教師認真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全系統3800余名幫扶教師人人有幫扶計劃,個個有幫扶措施,通過家庭走訪、談心談話、課業輔導等方式,鼓勵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生活、學習觀念,提高學業水平成績,促進貧困學生健康成長發展。 “五優先五關愛”(學習上優先輔導,關愛學業;生活上優先照顧,關愛生活;活動優先安排,關愛發展;物質上優先幫扶,關愛家庭;思想上優先解惑、關愛成長)活動開展深入,得到了各界一致認可。
6、齊頭并進,扎實做好職業技能培養、高校幫扶、兩聯一包”等工作。一是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分發揮縣教育培訓中心為民服務職能作用,積極開設果樹栽培、養殖業、畜牧等農民實用技術課程3次9場,培訓600余人次。在我縣春夏冷凍和冰雹等自然災害后,及時聯系農業、果業等部門,組織專家深入村隊,積極開展災自救知識專題培訓。特別是針對昭陵鎮地域特征,我們開展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受到了廣大貧困戶大力歡迎,服務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致富,幫助貧困家庭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二是扎實做好“兩聯一包”,根據市委組織部、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做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的轉換工作通知》,我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調整,精心選派了12名精干力量,入駐西山、小墻、南河、明水等四個村,強化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三是高校結對幫扶高校開展。落實科技幫扶計劃,建立健全產學研基地運行機制,加快了縣職教中心專業、課程開發、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師資隊伍、實訓室等方面的建設。目前,各項工作已完成了各項預定目標。
7、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是持續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一是以薄改項目為主體,以改善貧困村學校為重點,落實項目資金,統籌安排,積極籌備并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啟動了以石嶺土橋學校、金山鎮王莊學校、靠山社區車流學校3所貧困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劉王鎮張村學校、王鎮中心校、亞東中心幼兒園等3所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并做好其他薄改項目規劃及篩選工作,全力提升農村特別是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二是均衡師資配置,形成了教師合理流動的長效機制,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師校長隊伍建設的意見》,落實鄉村教師待遇,形成了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機制,細化和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工作,做好教師職稱評定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支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存在問題及下半年工作設想
扶貧脫貧量大面廣、任務艱巨,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但仍有一些不足存在。一是一些學校對教育脫貧工作重視程度不高、工作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扶貧攻堅的整體效果。二是高校幫扶合作的步子邁的不大,讓需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我們將向貧困戶家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方面要效益,向高校幫扶措施落實要成效,向教育扶貧政策宣傳要力度,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措施,強化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制度,明確要求,履職盡責,主動作為,以必勝的的信心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
**年上半年,在上級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扶貧協作工作堅持“鞏固提升**縣脫貧摘帽”的目標定位,緊扣“兩個瞄準,四個堅持”的具體任務,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扎實推進蘇陜扶貧協作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今年以來工作開展情況
(一)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深化兩地融合。認真貫徹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意義,從思想上、行動上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總要求,認真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今年以來,持續深化產業、人才、勞務、教育、衛生、鎮企等多方面、多層級的扶貧協作和合作。截止目前,兩地互訪**批**人次,新增村企友好結對幫扶3對。爭取省統籌協作資金**萬元。年初,印發了《**年**縣蘇陜扶貧協作工作計劃》和《**年**縣蘇陜扶貧協作重點項目計劃清單》,做到目標任務菜單化、責任分工具體化、進度計劃節點化,有力指導蘇陜扶貧協作工作順利開展。
(二)擴大統籌資金覆蓋面,進一步鞏固脫貧增收。今年省統籌資金使用范圍擴大至5大類25個項目,不僅涵蓋了光伏、蠶桑等主導產業,還兼顧了發展村集體經濟,以及人才協作、勞務協作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項目已全部啟動建設,建成后將帶聯**名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此外,**年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個電站已于今年**月全部順利并網發電,當前發電量累計達**萬度,產生效益**多萬元,持續帶動逾**戶以上貧困戶每年增收不低于**元,收益期**年。
(三)致力精準招商,進一步助推可持續發展。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力推光伏產業。跟蹤推進南京日托光伏集團棗園村20兆光伏電站項目落地。目前,項目已完成前期所有手續,并向陜西省發改委申報,待批復。二是盤活蠶桑產業,力促企業聯姻。為發展**當地蠶桑產業,幫助當地龍頭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提振蠶農從業信心,保障持續穩定增收。6月4日,組織**百盛繭絲綢公司董事長前往國內最大的繭絲綢企業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考察學習、洽談合作,已初步達成共識,近期江蘇蘇豪將組織人員來鎮考察。三是引入5G技術,打造智慧城市。為解決**私家車擁有量急劇上升帶來的交通擁堵、停車矛盾突出的“頑癥”,引入全球首個擁有5G物聯網平臺技術的深圳贏時集團,通過提供智慧交通系統解決方案參與城市管理。此外,持續保持與途牛網、空中英語、無錫卓感等企業的溝通聯系,跟蹤推進項目投資合作。
(四)發動社會力量,進一步構建全方位幫扶。一是人才交流常態化。今年以來,**選派小學校長、教師等24人前往**區開展為期15天的學習培訓。**區先后3批次,選派18名老師到**開展送培交流、學科培訓,并捐贈教育扶貧資金**萬元。**區第二批“三支”隊伍9名專家長期在**一線工作。醫療專家接待患者**人次、治療住院患者1096人次、開展學術講座17次。農林專家下鄉調研30多次,深入大坪和**開展2期200人次實用技術培訓。二是社會事業協作體系化。聯合南京倍德公益等愛心組織和人士,在南京地區開展了多場愛心義賣活動募集善款,繼續推進“重疾無憂”健康扶貧,今年將實現全縣**萬名小學生健康保險全覆蓋;“小小足球夢”愛心幫扶向**縣第二小學少年足球隊贈送了32套足球訓練服;“秦嶺啟示路”研學旅行即將開團,現已組團4批次約**人,7月6日首發團將入住中合村。三是勞務協作精準化。勞務協作培訓和輸出逐步邁向制度化和精準化,已搭建多城市、多渠道的勞務協作工作站,實現勞動力供給和崗位需求的精準匹配。今年以來,累計舉辦招聘會2期,招聘信息3期**個崗位,實現向東部轉移就業90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 30人;實現東西部協作以社區工廠、扶貧工廠解決就近就地就業473人; 2018年選送到**區職業中專校就讀的36名學生現已全部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5人。四是消費扶貧常態化。今年以來,**區“秦嶺小屋”**特色館、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已銷售木耳、魔芋、臘肉等農產品達**余萬元。以購代捐扶貧模式得到**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春節售出愛心大禮包**萬份,銷售額**余萬元。
(五)加強基層結對,進一步拓寬協作廣度。繼續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下沉,在鎮村結對幫扶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增8對“村企結對”,目前中合村、漁坪村、冷水河村已簽訂協議,將資源資金向貧困村聚焦,幫扶力度進一步加碼。村村結對方面,**道**社區4月赴**新聯村,支持**村食用菌及獼猴桃深加工產業項目前期**萬元。**街道辦****村兩委班子5月赴江浦街道辦同心社區交流對接,就*村脫貧摘帽后鞏固提升達成了幫扶意向。街鎮結對方面:**鎮與**街道已商排幫扶項目10個,明確了幫扶時限和幫扶內容。**鎮與**街道已確定**年幫扶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的**村二組3.5公里通組路已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