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能建筑定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關村壹號的定位為總部企業聚集區,以新材料、下一代互聯網、導航與位置服務及科技金融為重點引入對象。項目建成后,將引入企業300余家,就業人數3萬人,企業總收入50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40億元,對于地區創造產值和稅收、解決就業都將起到巨大作用。目前,入駐企業有賽爾網絡、北銀消費、天地融科技等國內知名科技創新企業。
中關村壹號項目地處海淀北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區核心區的中心地帶,南臨北清路,西至永旭北路,北臨豐秀東路,東至永嘉北路,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不僅建筑本身達到綠建三星級標準(綠色建筑最高級別),同時在內部裝修和外部裝飾過程中,也將采用節能環保、智慧低碳型技術和產品。據悉,項目后期建設將優先選擇中關村企業的技術和產品。
“待中關村壹號正式建成時,她不僅是海淀北部的地標建筑,更是中關村高精尖技術與產品的展示地,是中國乃至世界最低碳、最智能的建筑。”項目總工袁世劍透露,該項目將能用到的產品和技術包括冷熱電三聯供、光導筒、雨洪利用、微噴滴灌系統、地下車庫一體化、BIM設計與應用、智能監控、智慧樓宇管理、能源管理系統、餐廚垃圾處理、LED光源產品等。
“我們要打造這個時代集科技、低碳、智慧于一體的建筑,引領科技園區建筑的發展方向。”這是實創股份董事長陳曉智對中關村壹號項目提出的要求。
中關村壹號項目連接翠湖科技園和永豐產業基地兩大組團。項目建成后,園區企業的入駐將極大激發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活力,積極帶動北部地區的產業升級,有力促進整個區域向國際一流園區邁進。
隨著信息傳輸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新技術逐漸滲透入建筑行業,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智能建筑無疑將成為現代建筑文化的必須詞。近年來,建筑智能化技術在住宅建筑中大量應用,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功能的住宅小區和樓宇大廈不斷涌現,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僅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綜合標志之一,它也成為人類社會住宅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智能建筑技術普及 未來標志
【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igh and new technique has infiltrat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words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culture for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largely applied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constantly emerging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mansion with the functions of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digital, and there provides higher and higher design requirement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To rais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not only become a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but also one of the comprehensive symbol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the future symbols
中圖分類號: K928.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正文】
目前,我國出現了很多具備“智能化住宅”特點的現代化居住小區,這些小區獨具特色的綜合“信息系統”,近年來中國對智能化住宅的關注力度逐漸加大,國家對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發展政策將更加注重綠色、環保、智能和可持續性。中國智能化住宅的發展將有兩個階段性目標。第一個階段,到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爭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夠達到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標準,全國城鎮建筑的總耗能要實現節能50%,據有關數據統計,已達成第一階段目標。第二個階段,到2020年,要通過進一步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使全社會建筑的總能耗能夠達到節能65%的總目標,這些就需要國家政策和激勵措施的積極推進,以及建筑行業的同仁的共同努力,完成這一宏偉目標。
一、建筑智能化的定義
所謂建筑智能化,就是給具有 “重、厚、長、大”的骨骼和肌肉的傳統建筑加上“聰明”的頭腦和“靈敏”的神經系統。 建筑智能化涉及廣泛,涵蓋電氣、安裝、裝修、弱電、計算機、軟件等諸多學科,又屬于建筑行業的一個邊緣分支,在很多時候不受各大設計院青睞,多數設計院都把建筑智能化劃在了電氣專業,而有些業主更是把建筑智能化劃在了IT或信息化專業,對建筑智能化的定義可謂是五花八門。
1、國內對智能建筑的基本定義::
我國建筑業普遍認同的定義為:智能建筑以建筑為平臺,兼備通信、辦公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提供一個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的建筑環境。
2、國外對智能建筑的定義:
歐洲智能化建筑集團,把智能化建筑定義為:“使其用戶發揮最高效率,同時又以最底的保養,最有效的管理本身資源的建筑”。智能化建筑提供“反映快,效率高和有力支持的環境,使用戶達到其業務目標”。
美國智能化建筑研究所則定義:智能化建筑通過對建筑的四個基本要素,即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以及她們之間內在的關聯的最優化考慮,來提供一個投資合理的但又擁有高效率的舒適、溫馨、便利的環境,并幫助建筑物業主、物業管理人員和租用人實現在費用、舒適、便利和安全等方面的目標,當然還要考慮長遠的系統靈活性及市場能力。
日本對智能化建筑下的定義是:智能化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廈,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訊設備:2)采用樓宇自動控制技術,使其具有高度的綜合管理能力。
新加坡對智能化建筑下的定義是,智能化建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安全、舒適的環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溫度和濕度控制功能以及燈光及其它樓宇設備的控制功能,2)良好的通訊網絡設施,使數據信息能夠在大廈內傳輸。3)足夠的對外通信設施與通信能力。
二、智能建筑的基本特點和主要功能要求
一)基本特點
1、智能建筑與節能環保以及使用者的經濟效益緊密相聯。
建筑物的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智能建筑發展必須考慮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條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須與用戶或業主的經濟效益緊密相關。
智能建筑充分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智能建筑的最終受益者應該是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棟大廈智能化程度,不能光憑其所裝設備器材的先進度來認定,而主要取決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智能建筑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簡單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來實現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環境的品質,更好地為人服務。智能建筑是信息產品升級換代和業主自身需求的結合。智能建筑的發展完全是一種市場及使用者行為的結果。而業主完全是根據市場和自身的需求來投資適用的智能建筑,不會盲目攀比。同樣,建筑商或設計也不會為標榜自己而設計建造一棟沒有市場需求的智能建筑。
二)智能建筑具備的主要功能
1、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中心(SIC)
該中心具有各個智能化系統信息總匯集和各類信息的綜合管理的功能。具體要達到以下三方面要求:
(1)匯集建筑物內外各種信息。接口界面要標準化、規范化,以實現各智能化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信協議(接口、命令等);
(2)對建筑物各個智能化系統的綜合管理:
(3)對建筑物內各種網絡管理,必須具備根強的信息處理和數據通信能力。
2、綜合布線系統(GCS)
該系統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利用雙絞線(u’rP)同軸電纜及光纖來傳輸智能建
筑或建筑群內的語音、數據、圖像和救控信號。Gcs是智能建筑連接3A系統各種控制信號
必備的基礎設施。目前已被智能建筑廣泛采用。Gcs通常是由工作區(終端)子系統、水
平布線子系統、垂直布線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子系統及建筑群室外連接子系統等六個部分組成的。
Gcs克服了傳統布線各系統互不關聯,施工管理復雜,缺乏統一標準及適應環境變化
靈活性差等缺點。它采用積木式結構,模塊化設計,實施統一標準,完全能滿足智能建筑高效、可靠、炙活性強的要求。
3、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S)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對智能建筑中的暖通、空調、電力、照明、供排水、消防、電梯、
停車場、廢物處理等大量機電設備進行有條不紊的綜合協調,科學地運行管理及維護保養工作。它為所有機電設備提供了安全、可靠、節能、長壽命運行可信賴的保證。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必須包括以下三個子系統:
(1)建筑物管理子系統是對建筑物內所有機電設備完成運行狀態監控,報表編制,起停控制及維護保養,事故診斷分析的系統。建筑物中央管理系統通過設在現場各被控設備附近的控制分站來完成上述工作;
(2)安全保衛子系統在具備高度信息化的辦公室內對安全保衛系統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出入口警衛、防盜、防災、防火、車庫管理、商業秘密等都屬安全保衛系統a它采用了身份卡、閉路電視、遙感、傳感控制等來實現安全保衛要求;
(3)能源管理子系統它的任務是在不降低舒適性的前提下,達到節能因而降低運行費用的目的。
4、通信網絡系統(CNS)
該系統能高速處理智能建筑內外各種圖像、文字、語言及數據之間的通信。可分為衛星通信、圖文通信、語言通信及數據通信等四個子系統。
(1)衛星通信突破了傳統的地域觀念,實現了“相隔萬里近在眼前”的國際化信息交往聯系,起到了零距離零時差信息傳輸的重要作用。
(2)圖文通信在當今智能建筑中.可實現傳真、可視數據檢索、電子郵件、電視會議
等多種通信業務。由于數字傳輸和分組交換技術發展及采用大容量高速數字專用通信線路實
現多種通信方式,使得根據需要選定經濟而高效的通信線路成為可能。
(3)語音通信系統可給用戶提供預約呼叫、等候呼叫、自動重撥、快速撥號、轉移呼叫、直接撥入、用戶賬單報告、語音信箱、E-Mail等上百種不同特色的通信服務。
(4)數據通信系統可供用戶建立區域網,以聯結其辦公區內電腦及其外部設備完成電子數據交換業務(EDI):多功能自動交換機系統還可使不同業主的電腦相互之間進行通信。
5、辦公自動化系統(0AS)智能建筑中要處理行政、財務、商務、檔案、撤表、文件等管理業務,安全保衛業務以及防災害業務。這業務特點是部門多、綜臺性強、業務量大、實效性高。沒有科學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來處理這業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辦公自動化系統被譽為智能建筑的忠實可靠的人事、財務、行政、保衛、后勤總管。
oAs系統是在cNs系統基礎卜建立起來的信息系統,主要由曰常事務型和決策型兩個子系統組成。前一個子系統是通用的,主要是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后一個子系統是與人們從事的工作領域有關,是“專門領域的應用信息系統”.如金融領域的專用信息系統、工業企業領域的專用信息系統、國家經濟宏觀調控領域的專用信息系統等。
三、智能建筑較傳統建筑的突出特點
1、技術方面
智能建筑與傳統建筑最大的區別就是智能建筑各智能化系統高度集成。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就是將智能建筑中分離的設備、子系統、功能、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集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協調的系統,實現信息、資源、任務的重組和共享。智能建筑安全、舒適、便利、節能。 2、節能方面以現代化商廈為例,其空調與照明系統的能耗很大,約占大廈總能耗的70%。在滿足使用者對環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廈應通過其“智能”,盡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氣冷量(或熱量)來調節室內環境,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按事先在日歷上確定的程序,區分“工作”與“非工作”時間,對室內環境實施不同標準的自動控制,下班后自動降低室內照度與溫濕度控制標準,已成為智能大廈的基本功能。利用空調與控制等行業的最新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點之一,其經濟性也是該類建筑得以迅速推廣的重要原因。 3、節省運行及維護費用根據美國大樓協會統計,一座大廈的生命周期為60年,啟用后60年內的維護及營運費用約為建造成本的3倍。再依據日本的統計,大廈的管理費、水電費、煤氣費、機械設備及升降梯的維護費,占整個大廈營運費用支出的60%左右;且其費用還將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所以依賴智能化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可發揮其作用來降低機電設備的維護成本,同時由于系統的高度集成,系統的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員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4、創造安全、舒適和便捷的環境智能建筑首先確保人、財、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智能建筑提供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風以及多媒體音像系統、裝飾照明,公共環境背景音樂等,可大大提高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智能建筑通過建筑內外四通八達的電話、電視、計算機局域網、因特網等現代通信手段和各種基于網絡的業務辦公自動化系統,為人們提供一個高效便捷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現代化建筑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體現、文化表現,也是一個國家先進科技的表達。通過現代化建筑的智能化標準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現如今的高科技水平。據相關數據預測,21世紀以后中國的智能化建筑將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現如今,我國建筑電氣經過電氣化階段、自動化階段兩個階段后,以邁進智能化階段。智能化建筑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
1智能建筑的含義
智能建筑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筑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首先產生了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概念。它的興起和發展主要是適應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需要。1997年6月,清華大學張瑞武教授就智能建筑給出了如下定義: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建筑物。這一定義對于我們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幫助。而在國外,關于智能建筑的記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樓,是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與通信設備,采用樓宇自動化技術高度綜合管理的大樓(日本)。美國智能建筑學會(A IB I)是關于智能建筑的相關描述是:智能建筑就是通過建筑的四個基本要求,即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進行最優化的組合,為用戶提供一個高經濟性、高效率、高舒適性的建筑物。以上是國外提供的智能建筑的定義。
2與傳統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的優點
智能建筑通常具有三大主要特征,即建筑物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即BA),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即OA)、布線綜合化。稱為3A智能化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是更有優勢的。
2.1智能控制的研究對象是存在模型嚴重的不確定性,即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動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結構和參數,而傳統的自動控制是建立在確定的模型基礎上的。
2.2傳統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輸入或輸出設備與人及外界環境的信息交換很不方便。傳統的自動控制系統具有控制任務單一性的特點,對控制任務的要求要么使輸出量為定值(調節系統),要么使輸出量跟隨期望的運動軌跡(跟隨系統)。
2.3與傳統自動控制系統相比,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足夠的關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對象及環境的有關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變結構特點,可以總體自尋優,具有自適應、自組織、自學習和自協調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統能以知識表示的非數學廣義模型和以數學表示的混合控制過程,采用開閉環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結合的多模態控制方式;智能控制系統有補償及自修復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總而言之,與傳統的控制理論相比,智能控制系統通過智能機自動地完成其目標的控制過程,其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自動地或人一機交互地完成擬人任務,對高度非線性的控制對象處理比較完美。
3建筑電氣系統
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臺上實現的,脫離了建筑這個平臺,那么智能建筑也就無法實施。建筑電氣系統是現代建筑實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對整個建筑物功能的發揮、建筑布局和結構的選擇、建筑藝術的體現、建筑的靈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證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電氣信號系統是建筑電氣系統中專門用于傳輸各類信號的弱電系統。智能建筑中弱電系統的設備、纜線安全必須依靠電氣技術如:電源技術、防雷與接地技術、防諧波技術、抗干擾技術、屏蔽技術、防靜電技術、布線技術、等電位技術等眾多的電氣技術來支持方可奏效。建筑電氣信號系統主要有:消防監測系統、閉路監視系統、電腦管理系統、共用電視天線系統、廣播系統和無線呼叫系統等。‘
4智能化建筑的發展現狀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的,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廈——城市廣場,僅僅二十年里,美國現已有上萬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60%都是屬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幾十座高樓大廈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統。人們已經認識到并開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帶來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國智能建筑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據不完全統計,至2001年底,國內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約有2300幢,按國際標準設計、施工與管理。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廈已轉向大型公共建筑,如會展中心、圖書館、體育場館、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等。據相關數據預測,21世紀以后中國的智能化建筑將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國步入信息社會的今天,現代建筑作為城市的信息單元,是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發展是必然趨勢。
目前全世界對智能建筑還沒有統一的規定,我國對智能建筑的定義是:“指通過將建筑物的設計、設備、管理、服務等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安全、高效、便捷的人性化建筑環境”。智能建筑是以現代化建筑技術為手段,由辦公自動化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和通信自動化系統三大系統所組成,幫助用戶在費用開支、人身安全、生活舒適等方面實現利益最大化。目前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管理程度還較低,各個系統之間基本上單獨存在,不具有面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管理能力。
2 智能建筑突發事件模型與分析
2.1建筑突發事件分類
突發事件通常包括自然性突發事件、社會性突發事件和綜合性突發事件。對于智能建筑的突發事件而言,它具有出現的頻率較高和損失集中、劇烈的顯著特點。根據事件的特殊狀態可分為:“正常”、“異常”和“故障或失效”三種狀態,當智能建筑中的事件處于“正常”和“異常”狀態時,一般不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當智能建筑中的事件處于“故障和失效狀態”時,通常指智能建筑的特性和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智能建筑監控和管理系統的重點是使智能建筑運行在“故障或失效狀態”之外。
2.2建筑突發事件優先權機制
智能建筑中,有可能出現很多突發事件一起發生的情形,對于這些一起發生的突發事件如何進行管理是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統必須認真處理的首要問題。有些突發事件非常重要和緊迫必須馬上得到處理,例如關系到用戶安全的火災報警事件和關系到用戶財產的盜竊事件。而有些突發事件可以延緩處理,例如空調系統的失效、照明系統的失靈。為了使管理系統不僅處理“突發事件”,也能響應“正常事件”,本文對各類事件優先權級別的分配如下:
優先權數組大小的確定。由于優先權數組的大小影響管理系統的實時性,為了滿足智能建筑管理系統的需要,本文確認優先權數組的大小為16。
優先權數組項目的確定。由于面向突發事件的智能建筑集成系統,在沒有突發事件時要管理和監控樓宇設備的正常運行,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要啟動應急預案,協調各種資源進行消災和減災運行,為了避免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存在先天性缺陷,優先權數組項目要包括手動生命安全、自動生命安全、手動安全防范、自動安全防范、最高權限操作、最小切換控制、臨時性事件和人工操作七類事件。
3 樓宇自控網絡數據通信協議及集成案例
在智能建筑中,各種樓宇自控設備分布地安裝在不同的位置,為了高效地監控和管理智能建筑內的各種突發事件,就要在各種樓宇設備之間建立通信網絡。樓宇自控網絡數據通信協議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在現場層和自控層實現互連和互操作的基礎,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3.1 BACnet 體系結構
BACnet標準是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面向現場總線的產物,目前,BACnet標準已經成為樓宇自控網絡數據通信協議中唯一的一個國際標準。該標準具有以下優點:
1)技術先進、完全開放;2)專門應用于樓宇自控網絡,具有高效的優點;3)被很多國際的主要標準組織接收為標準,具有權威性;4)不依賴現有的網絡技術,具有良好的互連優勢;5)良好的伸縮性和擴展性。
BACnet標準根據互操作功能將服務分為文件訪問、對象訪問、遠程設備管理、事件與報警、網絡安全和虛擬終端六個類別。
3.2 BACnet設備描述模型
由于智能建筑由眾多系統和設備組成,這些控制系統和設備有可能來自不同的廠家,具有不同的型號、功能和控制協議,例如空調設備的功能和監控設備的功能就肯定不同,即使都是監控設備,有可能來自不同的廠家,就具有不同的控制方法和通信協議。因此,如何對智能建筑中眾多的設備進行描述是集成管理系統首要解決的難題。對設備進行描述的過程也就是對樓宇設備進行形式化和模型化的過程。
由于樓宇設備在控制功能上可以分解為以下基本單元:
1)硬件二進制的輸入或輸出值,如繼電器的開關狀態;2)硬件模擬量的輸入或輸出值,如壓力的測量值;3)軟件二進制或模擬值,如控制參數的初始化;4)文件,如記錄文件、程序文件和歷史文件等;5)字符串,如報警信息的顯示。
3.3 BACnet系統集成方法
在實際的系統集成工程項目中,還要有適用的技術規范,為了滿足很多技術人員對BACNET標準不太熟悉的需求,BACnet標準定義了六個標準設備:操作員工作站、樓宇控制器、專用控制器、高級應用控制器、智能傳感器和智能執行器。這六個標準設備具有預先定義的互操作功能,由于標準設備概念直觀,很容易被一般的技術人員所應用,例如,當智能建筑管理系統中需要一個傳感器時,就可以直接在標準BACnet設備類型中選用“智能傳感器”即可。
3.4 某實驗教學樓管理系統集成
某高校的實驗教學樓安裝有消防系統、空氣調節設備、安全防范設備和集中式空氣調節系統等。消防系統局部設備有自動噴淋系統,火災報警采用人工按鈕防范,監控設備選用的是基于BACnet標準的自控產品、安全防范系統中報警控制器安裝在一樓的門衛值班室。
1)事件優先權分配。根據優先權的分配機制,在本系統中消防系統手動按鈕產生的事件和火災自動探測器產生的事件屬于“生命安全”事件,優先權最高。手動安全防范、自動安全防范、最高權限操作、最小切換控制、臨時性事件和人工操作等事件優先級依次降低;2)數據傳輸。本文研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中,事件源和事件接收者之間采用“推”方式進行傳輸,當事件源產生事件時,首先查詢事件接收者列表,然后根據接收者列表把事件主動發送給接收者,由事情接收者進行處理。
4 結論
智能建筑具有預測和預防各類突發事件,對突發事件進行實時響應,使建筑防患于未然,并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降低損失的功能。
參考文獻
一、智能建筑的定義
我國智能建筑專家、清華大學張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廈門市建委主辦的“首屆智能建筑研討會”上,提出了以下比較完整的定義: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建筑環境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技術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現代化建筑物。這是目前我國智能化研究的理論界所公認的最權威的定義。
二、智能建筑的特點
1、節約能源。2、節省設備運行維護費用。3、提供安全、舒適和高效便捷的環境。4、廣泛采用了“3C”高新技術(3C高新技術是指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5、系統集成。
三、現階段智能建筑存在的問題
1、電氣施工圖設計不完善。建筑工程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時,往往重視建筑設計本身的平、立、剖,而對其他專業,特別是設備工程,包括水、電、暖等有所忽視,只要寫一個簡單的說明即可,而對智能化系統建設則未被列入內容,有的甚至不考慮。在設計方案評審時,有關主管部門提出或設計單位詢問建筑單位關于智能化設計時,項目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建筑單位才認識到需要這方面的設計,設計單位也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與樓宇自動化系統都是當前世界的先進技術,設計單位難以完全掌握,設計單位對選用的系統不熟悉,施工圖設計困難,對各系統應包括內容有分歧。
2、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與建筑設計不同步。正當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進行時,由于工期緊迫,建筑設計已進入施工圖階段,設計迫在眉睫,智能化系統總體方案甚至未經評審就進入施工圖設計。部分工程項目在進入施工后才發現缺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施工圖,于是重新找施工單位進行智能化系統設計。
3、系統集成商在準備進入項目實施時,發現沒有弱電井和弱電配電間,要不就是土建已超前,管路預埋已成空話,或雖有管路但冗余不夠等。介入時發現電話、電視等已有人實施,許多管路和信息出口的安裝位置,設備的安裝位置已被占用。諸如此類,使原方案必須重新修訂,系統指標和工程預算發生較大變化。
4、缺少國產化系統集成產品。目前我國還沒有開發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產品,國外如美國江森自控、I BM、朗訊科技等公司產品占據國內智能建筑市場。國外樓宇自動化系統的供貨都是從敏感元件、執行機構、閥門、變送器、現場控制站、子站、網絡服務器及所有軟件成套供貨,產品質量有保證,但現場調試、人員培訓、后期服務等方面不完善,在與甲方及施工單位配合上有難度。自身的技術力量薄弱。在施工過程中,接線、安裝等低級錯誤引起設備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對國外產品不熟悉和技術壁壘給智能建筑的正常運行帶來隱患。
四、智能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
1、智能大樓。是指將單棟辦公大樓建成綜合智能化大樓。智能大樓的基本框架是將BA、CA、OA三個子系統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發展趨勢則是向系統集成化、管理綜合化和多元化以及智能城市化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智能大樓作為現代化辦公和生活的場所。
2、智能廣場。智能大樓從單幢大樓變為成片開發,形成一個位置相對集中的建筑群體,稱之為智能廣場。智能建筑不再局限于辦公大樓,逐步向公寓、商場、醫院、學校等建筑領域擴展。智能廣場除具備智能大樓的所有功能外,還具有系統更大、結構更復雜的特點,一般應具有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統IBMS,能對智能廣場中所有樓宇進行全面和綜合的管理。
3、智能化住宅。智能化住宅的發展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家庭電子化(HE),其次是住宅自動化(HA),最后是住宅智能化,美國稱其為智慧屋(WH),歐洲稱為時髦屋(SH)。
智能化住宅是指通過家庭總線(HDS)把家庭內的各種與信息相關的通信設備、家用電器和家庭保安裝置都并入到網絡之中,進行集中或異地的監視控制和家庭事務性管理,并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境的協調,提供工作、學習、娛樂等各項服務,營造出具有多功能的信息化居住空間。
4、智能化小區。是對有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區的統稱。智能化小區是具有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區物業管理智能化、IC卡通用化的小區。小區智能化是一個過程,它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及人們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完善,表明了可持續發展是小區智能化的重要特性。
5、智能化城市。在實現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小區后,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將被進一步強化,出現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智能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