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職業壓力;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預防醫學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7(a)-0121-03

      Explor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personnel

      GUO Yu HAN Suqing XU Ying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engche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engcheng 5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personnel. Methods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design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ere used to sample 497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workers in some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study subject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ccupational history,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by the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controlling of age, sex,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other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the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erience of "return" stress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B=-0.079), however, obtained work support (B=0.053), superior support (B=0.076) and colleague support (B=0.063)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mong which occupational stress contributed 13.9% to job satisfaction equ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contributed 18.0%.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workers.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第2篇

      關鍵詞:健康管理;專業人才;課程

      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健康管理最早誕生于美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條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眾關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漸形成一個產業,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體檢中心、保險公司、健康產品廠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在高職院校開設健康管理專業,開展健康管理研究,培養更多的健康管理專業人才,服務于健康產業,有重要的意義。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的學者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導向”職業教育思想,即學習領域課程理論,所謂學習領域,是指“建立在教學論基礎上、由職業學校實施的學習行動領域,包括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全部學習任務,通過行動導向的學習情境使其具體化。本文將嘗試通過利用學習領域課程理論,調研健康管理專業的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從而設計或確定職業導向的課程。

      一、健康及健康產業概述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一種軀體、精神、社會和諧融合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該定義清晰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精神狀態、社會適應能力和體格健壯等。而健康產業,是與人們健康相關的產業,范圍廣,如醫療衛生產業、制藥產業、保健產業、養生服務業等。從健康消費需求和服務提供模式角度出發,健康產業可分為醫療性和非醫療性健康服務兩大類,并形成四大基本產業群體,即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的醫療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的傳統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醫療產業、醫藥產業對于消費者而言多是被動消費,偏重于治療;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則是主動消費,偏重于預防;保健品產業介于二者之間。

      二、健康管理專業定位

      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國內開設健康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逐漸增多,如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商貿職業學院、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江蘇建康職業學院等。基本都是全日制三年大專教育,培養能開展健康管理相關資料的收集、健康風險評估與分析、健康指導及健康干預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就業面向主要是醫療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險公司、藥店、養生會所、養老機構等。根據健康及健康產業的定義,并參考各院校健康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我們可歸納總結健康管理專業應區別于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為健康或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治未病,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可以定位于培養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健康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區別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設流程

      健康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是以職業為導向,根據專業定位,調研學生就業的主要崗位,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再依據工作任務明確專業人才能力要求,從而確定學習領域,制定相應的職業導向課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討專業技能,對于人文素質等方面不做探討。

      四、專業人才能力建設

      為確定健康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課程體系,我們到部分健康管理企業進行了調研,同時通過智能招聘等網站調查了解企業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員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據所需要的職責和任務,分析所要求的職業素養與職能能力。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對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崗位主要有健康顧問、健康管理師、健康專員、健康咨詢員、健康管理業務主管、健康教育經理、健康市場專員、健康維護師、保險人等等,崗位職責主要是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健康醫學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詢服務、提供健康監測的提醒服務以及滿意度回訪工作、做好醫生與用戶橋梁溝通工作、為會員制定個性化健康評估和指導方案、健康檔案的管理、健康產品的銷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業對健康管理從業人員的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們發現可以將健康管理服務業中的職業崗位分為四類: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和經營管理。然后在這四類崗位中,再根據企業的需求,列出崗位工作任務及對應的專業能力要求,再確定學習領域,從而可指出對應的課程或設計相關課程.

      五、人才能力建設的對策

      1.專業應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健康管理專業屬于非醫學類專業,而且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以技術技能為主,在專業深度上與本科院校學生差別,因此,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應定位于非醫療產業中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以經營、服務為主,從目前企業對健康管理崗位的職責需求來看也是以經營或管理服務為主。培養的學生會使用簡單的體檢儀器,檢測結果會做初步的解讀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夠勝任健康產品、機構等的經營、管理。2.課程設置應以職業為導向。目前,高職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學科門類進行編寫,因此,健康管理專業的課程多是先學習醫學基礎知識,然后學一些技能課程,如了解體檢儀器的使用,這種課程的劃分或安排,有其優點,但不利于技能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特別是理論教學部分。因此,健康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應以職業為導向,在目前的學科課程基礎上,開發職業導向課程,將理論的教學、技能的培養貫穿于相應的職業課程中。如表1中健康經營管理職業崗位,根據就業崗位,可以設計開發健康產品營銷、健康機構管理、健康推廣等職業課程,將管理學、營銷學等理論融入到這幾門職業課程中,以實際的技能需求或案例來教學。

      六、結語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根據企業需求分析健康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從而設計職業課程,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群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41-142.

      [3]匿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記錄[C].日內瓦:WHO,1946:100.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第3篇

      物流信息化已成為物流企業提供服務的前提條件,更成為物流企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改進客戶服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該課程對于學生的職業素質養成及綜合運現代物流信息系統進行物流相關業務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對近幾年來《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課程的教學實踐總結基礎上,從課程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課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課程基于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路。

      關鍵詞:

      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教學改革

      現代物流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快速響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使物流系統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為物流企業提供服務的前提條件,更成為物流企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改進客戶服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為物流管理專業高職學生重要的專業課之一,那么,如何結合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課程的教學現狀,提高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的教學質量,達到增強高職學生市場競爭力的目標?通過近幾年來對《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改革,本文從教學設計思路、教學內容等進行討論總結,提出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的課程改革方案。

      1、課程設計思路的改革

      本課程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上緊緊抓住理論和實踐兩條主線。課程立足于物流崗位群,構建出高職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項目主題式”的“分析崗位任務-確定主題任務-設置項目情境”的課程教學模式,設計了五個項目任務,主要包括認知物流信息系統、SCM系統管理與維護、WMS系統管理與維護、TMS系統管理與維護等內容。以項目管理和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設計和開發大量物流虛擬實訓場景,讓學生在近乎真實的運作環境中,用近乎真實的設備,按不同的崗位,通過虛擬企業的角色扮演,進行物流技能的實操和體驗,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對接和融合[2]。

      2、項目化教學內容改革

      整門課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養為主線,由教學鏈與實訓鏈構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元強化,實現兩者的緊密銜接,設計了五大課程模塊如表所示:

      3、教學方法改革

      通過導入項目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尋求以模擬管理或情景教學作為在校實訓的基本形式,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分組對抗、案例教學與自主學習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在實踐中探索并完善以參與式、體驗式、交互式和模擬教學等多種實訓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3.1項目教學法

      從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全面闡述了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關鍵技術原理及其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側重于實用性和操作性,設計了5個項目任務,主要包括認知物流信息系統、SCM系統管理與維護、WMS系統管理與維護、TMS系統管理與維護等內容。

      3.2案例分析

      本課程在教學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均是較為典型的、具有學生討論與研究空間的案例。通過分析討論經典案例,讓學生從真實的企業實踐中領悟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作用。

      3.3小組討論法

      在本課程教學中經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針對“SCM系統管理與維護”項目,學生首先就需要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在課程中設置了分組合作進行討論、思考和解決物流管理某業務中的實際問題,達到了本專業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3.4系統仿真

      我們從理論出發,結合物流中的實際發生業務,通過教學輔助軟件,更形象生動地解釋先修課程的理論知識[3],學生可以通過Flexsim仿真軟件完成配送中心貨架、分揀操作臺、叉車、操作員等仿真設計,營造一個仿真的操作平臺,進行配送中心優化設計,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麗貞 單位: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方輪.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9).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第4篇

      “教”與“學”一直是傳統教學的模式,這種模式規定了教師是主體,學生作為客體是被動接受的一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沒有積極性的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也不高,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方法上打破“教—學”的單一模式,引入真實的工作氛圍。教師扮演客戶的角色,讓學生分組扮演設計師的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在案例的操作中融入理論知識,這樣學生就明確地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欠缺,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教學效果會更好。

      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學生應該具有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思維的特點在于其不受固定思維的約束,思維主體可以從任意一個思維的起點出發,向各個方向任意發展。這個過程有很強的隨機性,會不斷產生新的思維方向。發散性思維有流暢性、變更性、獨特性三個不同層次的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以求異的思維方法來思考。對于一個課題,教師可以安排較多的構思草圖訓練任務,著重考查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與變更性,并配合及時的指導與反饋,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造。

      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改進教學手段

      第一,引入公司方案討論會的模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內容和學生作業做成課件或者動畫進行展示。這種方法能夠更加直接地將課程內容和學生作業展示出來,更加形象、生動。第三,運用網絡教學法,教師通過QQ群及時一些比賽、實踐的信息,同時可以在群內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這樣的溝通更加快捷方便,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更加便利。

      改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弊端

      以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注重表現和技術,輕視創意和構思。這樣的作業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層次的內涵,經不起推敲。作品雖然花哨但不夠實用。這樣的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設計出來的作品很難被社會接受,而這樣的結果也是教育者最不希望看見的。針對這種弊端,教師可以適時地把專業比賽信息和社會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教學,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為他們了解社會需求和行業標準提供了便利,這樣的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很快地適應社會需求。

      根據學生特點,改變教學思路

      高職類的學生有著不同于本科學生的特點,他們不是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是更多地以實踐為目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上不能以本科的“理論先行,實踐跟進”的思路來指導教學,更不能以“放棄理論,全力實踐”的極端思路來指導教學。教師應該以實踐為主,以將理論融入實踐的思路來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要求。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深入社會、行業,收集第一手資料,根據社會的需求和行業的標準不斷轉變教學思路,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

      結語

      工會管理職業學院范文第5篇

      【關鍵詞】企業;軟實力;工會;作用

      隨著我國企業對于建立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視,也逐漸把軟實力的構建納入到了企業發展戰略之中。實踐表明,通過強化企業全面質量管理,以及增強品牌號召力的努力,將顯著提升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而這對于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的實體經濟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梳理現階段的相關文獻可知,諸多作者在討論企業軟實力的構建時,往往從單向度的視角進行問題討論。如,上文提到了“強化全面質量管理”和“增強品牌號召力”的要求,于是在策略構建上也只是在傳統模式上進行路徑解析。實則不然,通過建立企業工會的品牌效應,將借助該效應的正外部性來形成企業的軟實力,即品牌號召力的形成。道理很簡單,企業工會工作的良好聲譽將吸引潛在勞動力前來應聘,這在當前廣泛存在民工荒的情況下不能不說是一種優勢。

      一、對工會形成企業軟實力的認識

      從品牌意識的產生沿革來看,其實質在于建立起與其它同類型產品之間的區別。隨著商業環境的日益成熟和復雜,品牌的功能就逐漸超越了上述定位,而是以建立顧客忠誠度為導向的機制設計。可見對工會形成企業軟實力的認識,則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建立企業標識

      如同品牌的傳統功能定位那樣,工會品牌仍然具有建立企業標識的作用。這種作用通過建立起外界對企業的識別,將有助于企業在招聘領域的優勢。當前,面對著日益增長的人工成本,如何建立起員工價值創造與人工成本支出之間的平衡態勢,則要求大量的潛在優質員工能在企業工會品牌的號召下,自主應聘到本企業工作。

      (二)形成企業文化

      建立起適應中國本土需要的企業文化,成為解決企業離職率普遍偏高問題的著眼點之一。其中,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是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本土元素,這在企業的表現就是體現為員工內心中的歸屬感。因此,通過工會建立自身品牌時的工作開展,將逐漸形成廣大員工的歸屬感,進而形成企業的精神文化。

      (三)增強企業凝聚力

      不難知曉,在當前以項目作業為特點的生產模式下,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將顯著提升全員生產率,這也為企業應對經濟危機事件提供了強大的人力保證。工會在品牌建立的過程中將實施一系列的公關活動,這些活動在配合了具體人文關懷的工作后,將增強員工的企業公平感。這樣一來,就在企業文化的作用下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二、認識引導下的工會作用解讀

      (一)建立企業標識的作用

      1、建立起內部口碑。在增強企業工會工作的落地效應后,將使廣大員工切實感受到工會工作的開展彰顯出對自身的關心和幫助,這種落到實處的工會工作將增強員工的內心體驗。不難理解,這種被關心和重視的感受將在企業現有組織生態下,對員工產生深刻的印象。由此,就使工會建立起了良好的內部口碑。

      2、實現輿論的擴散。借助企業員工的流通性較大,以及存在著諸多非正式組織的狀況,就使得內部員工對工會的良好印象能通過輿論而釋放出去。這種包含了關心員工生產、生活的信息元素,就能使潛在員工主動前來應聘。從而,企業的外部識別機制就構成了。

      (二)形成企業文化的作用

      企業文化在構建過程中仍然需要遵照從上到下的形態,這實質是對企業管理層意志的一種傳遞。配合傳統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式,工會組織不僅賦予員工人文關懷,還潛移默化的將企業核心理念植入到員工內心,從而就以樹立企業思想文化為契機,推動了企業精神文化的形成。

      通過以上闡述可知,合資企業的工會還作為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中介,使員工在獲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的養分后,最終使企業核心理念進入到他們的內心。

      (三)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作用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的工會代表著員工利益,而與資本家集團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態勢。無論二者之間是否達到平衡,它們之間都呈現出對抗形態。然而,在我國國情下并隨著工會工作的落地,以及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可能將會讓本土員工淡化契約式管理的冷酷性的感受。從而,借助著企業文化的構建和工會人本主義工作方式的開展,來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

      三、解讀基礎上的工會工作設定

      (一)代表員工利益訴求的主體

      工會組織就應形成接受員工上訪的長效模式。借助書面、面談等多種形式,來切實了解部分員工的合理訴求,從而降低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惟有這樣,才能使員工相信工會工作的相對獨立性,進而使工會在員工中間形成良好的口碑。這里需要強調,員工有對公司不滿情節,工會應成為第一個傾聽者和疏導傳遞者,這樣雙方都可以有時間冷靜的思考對方原因。這樣一來,就會逐漸建立起工會獨特的地位、形象。

      (二)建立重大信息的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包括:信息的時間、信息的渠道,以及信息后的反饋形式。關于收集員工對重大信息的反饋也是工會工作的重點。為此,工會可以公開部門電子郵件,使得員工意見能直接反饋到部門。從最近諸多外資和企業的裁員行為可以看出,往往在普通員工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實施了立刻離職的決定。這不僅增大了那些員工的離職成本,也對社會造成了潛在的不穩定性。因此,企業的工會組織應形成相對獨立的處事作風,依法、合規的督促企業管理層,事先征求并公布包括涉及員工利益在內的“敏感”信息。

      (三)形成員工參與經營的重要載體

      根據筆者長期在工會崗位工作的體會,員工參與企業各項改革的方式主要表現為提合理化建議和被推選為職工代表參加職代會。為此,工會組織應在作用發揮上,承擔起收集、統計、歸類員工提交的合理化建議或職工代表意見的工作,并及時上報給企業管理層。與此同時,在企業內部跨部門協作的生產經營需求下,工會組織應建立起行政與工會小組聯習溝通機制,來助長員工在了解背景換位思考情況下的關系互動。

      (四)構建員工職業發展的關鍵推手

      企業的工會組織應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共同來完成這項工作。其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須從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對員工工作能力的績效考核中,針對性的提出員工發展規劃目標。工會組織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推進、管理員工的發展路徑。并通過引入人文關懷因素,以及爭先創優意識,來切實履行關心員工發展的任務。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誠然,對于本文主題的討論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展開,但筆者仍在獨特的視角下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四、結語

      本文認為,通過建立企業工會的品牌效應,將借助該效應的正外部性來形成企業的軟實力,即品牌號召力的形成。其歸因于,企業工會工作的良好聲譽將吸引潛在勞動力前來應聘,這在當前廣泛存在民工荒的情況下不能不說是一種優勢。

      參考文獻

      [1] 蘭金玲.中外合資企業工會工作的探討與實踐[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4).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