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地震安全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梁季彝紀念學校小 六年(2)班 白海媚
災害無情,地球每一年發生的災害都奪去了不少人的生命。其實受害的人本來是可以逃生的,但是他們缺少自救常識,災害來了,也只會盲目應對,而受害者大多數都是中小學生,所以對中小學生進行災難時的安全自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觀看《中小學生災難安全自救教育》這個電視節目后,我覺得受益非淺。
從這個節目中,我學到了許多災害時的一些逃生方法,如:1。在學校如果是在上課時發生地震,應該聽從老師指揮躲到課桌底下,雙手抱頭閉上眼睛,以免受到傷害,適當的時候聽從指揮往安全通道迅速疏散。2.如果在家時發生地震,應關上煤氣,并找較大較輕的物品護住全身,千萬不可以跳樓,只能躲到床底或墻角等不易倒塌,不被砸傷的地方躲避。3.如果地震時被震物積壓在底下時,要盡量找東西頂住震物,以免余震使震物再次倒塌,在震物底下要尋找食物.水等補充體力,并通過硬物敲擊發出求救聲,但千萬不可以亂動,以免震物倒塌。
這些是政府請避震專家對中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除此之外,專家還補充了一點,就是關于火災時的一些逃生方法,1.火災時要迅速逃跑,不要貪戀財物,保住性命要緊,如室外著火封住了房門,應用濕被單堵住門縫,防止煙霧攻入房屋。2.如室內著火,應關上煤氣,打開窗用手電筒或通過大喊向樓下的人求救,還可以用濕衣被結成繩索栓在堅固物上順其往沒有著火的樓層爬下逃生。
這些是我從節目中學到的自救方法,從這些方法,我還聯想到了溺水自救方法,1.如不慎落入水中,應脫掉鞋子,頭向后仰,盡量屏住呼吸,使身體浮出水面,并雙手輕輕向岸邊劃去。
通過講座,讓我學到了許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及其它方面的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就在老師的指揮下跑出教室,或躲在桌子底下。在遇到火災時,就用濕毛巾捂住鼻口,沿著安全路線迅速逃跑。其次講了,在道路上行走就注意:不要在馬路上看書,不要在馬路上玩耍,不要橫跨護欄,不要在馬路上打鬧,不要橫穿馬路。最后講了中小學生在游泳時,必須和大人一起去,不要在游泳池里打鬧,不要成群結隊去河里游泳。我還知道了在發生自然災害時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人。
通過對安全知識的了解,讓我明白了面對無情的自然災害時,我們應該坦然的去面對。此時我想到那些在汶川地震中能自救的人們,因為他們知道一些地震自救常識,才能能幸存下來。
通過這次的講座,也讓我懂得了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時刻把安全銘記在心!!
星期天上午,我觀看了農科頻道播放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通過這次講座,我知道了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避震、面對火災我們該如何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天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們掌握了更多地安全知識之后,在災難降臨時就有可能有更多的獲救機會。
我在收看了講座后,學到了很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等方面的知識及其它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要躲到桌子下或狹小空間的墻角處。夏天游泳時要做到四不要,當其它小朋友溺水時,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報警。遇到火災時要及時報警,用濕毛巾捂住嘴和鼻子,盡量貼近地面逃離火災現場。我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打鬧。
通過觀看這個安全知識講座,我學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識,學會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災難 教育 中小學生 應對威脅 綜合素質
一、中小學災難教育的的意義
災難,是指“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嚴重損害和痛苦”[1]。近幾年來,發生在我國的大地震、大水災、強臺風等自然災難造成了包括少年兒童在內的大量人員的傷亡以及巨額財產的損失;心理異常者致少年兒童群死群傷,因施救方法失當而致少年兒童群體溺亡的新聞也屢屢見諸報端。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各種自然災難和人為災難越顯頻繁、日趨嚴重,已經或將要給人民群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帶來嚴重的身心傷害。然而,毋庸諱言,無論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因應國內形勢而言,我國中小學災難教育的開展明顯滯后,是中小學教育鏈條中缺失的一環。
在中小學中實行有效的災難教育,通過平常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可讓中小學生增強危機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認識生活和生命的應有之義,學會應對各種災難的威脅;同時,有效的災難教育還可提升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從而提高其整體綜合素質。可以說,災難教育牽涉千家萬戶、關乎國泰民安,是筑牢“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
二、中小學災難教育的困境
1.缺乏強有力的保障制度
目前,相關部門并未對中小學的災難教育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甚至沒有明晰的指引,缺乏科學的操作性強的監督、考核、評價機制。對災難教育,相關部門大多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游擊戰法:某地發生大地震,一紙行文要求學校開展避震減災教育;某地學生多人溺水而亡,又一紙行文要求學校開展游泳安全教育……到了學校和教師這一層面,大多是被動應對、見招拆招,執行起來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將它當成“包袱”、“累贅”而置之不理。災難教育得不到具體的落實,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災難教育知識不成體系,災難教育教師極度缺乏
災難教育是一個牽涉知識面極廣、結構極嚴謹、綜合性極強的課題,但在現行的中小學教育知識體系中,災難教育知識微乎其微,頂多也只是零星地散見于各學科知識中,靠各學科教師“好心情”時去傳授。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災難教育知識的碎片化特征,相關知識斷裂、缺失、零碎,不成體系。
3.災難教育既輕知,更輕練,單一化、僵硬化特征顯著
出于種種原因,災難教育知識在中小學師生中普遍存在知曉率低的現象。新浪網教育頻道曾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進行過調查。在接受調查的數千人中,84.2%的受調查者不知道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19%的受調查者不知道當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避震,67.2%的受調查者不知道在室外遭遇核輻射時該如何做[2]。對絕大多數中小學校而言,災難教育可有可無,處于邊緣化局面,不具常態化特征。教師在講授災難教育知識時,往往只是照本宣科,一點即過,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又往往只顧及自然災難方面的知識,忽視人為災難方面的問題。技能訓練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過分集中于疏散演練方面,忽視其它方面的技能訓練。筆者曾參觀過某地多間中小學應對災難的演練,均集中在疏散演練方面。形式單一不說,不少參加演練的學生還懶散應付,“嘻哈”完事,缺乏應有的嚴肅性和緊張感,場面堪憂。
4.軟硬件設備設施遠遠跟不上教育與訓練的需要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普遍對災難教育未予以足夠的重視,置其轄下的中小學自然難以得到必要的資金支持,相關的軟硬件設備設施或殘或缺,連基本所需都難以達到。與災難教育相關的參觀、訓練場館在全國范圍并不多見,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更有甚者,個別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經濟或其他目的,刻意淡化、掩蓋某類災難的殘酷性。
三、中小學災難教育的對策
1.建立健全的操作性強的保障機制
只有在制度層面上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學的災難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順利開展。相關政府部門應分層級制定災難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并最終將之分解到學校和教師個人層面。同時,健全相關的監督、考核、評價機制,將考核評價結果與學校及教師個人業績相掛鉤。考慮到災難教育綜合性強、關乎家運國勢的特點,結合國際形勢、中國國情及環境趨向,筆者認為,將災難教育分列為一門獨立學科并將之納入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并非矯枉過正、也并非不合時宜――大勢使然!
2.編寫正規教材,培養合格人才
現時,災難教育知識以零散的形態羞澀地躲藏在各學科中,形成了顯著的碎片化特征。即使有相應的教材,也只具有“課外讀物”的地位,并且不規范統一,顯得不夠科學不夠嚴謹,更不合形勢之需。因此,國家應組織專家編寫正規的災難教育教材。新編教材應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體現出不同年齡段認知差異、地區性差異等狀況,并突出技能訓練的重要性。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培養合格的足夠的災難教育教師。從長遠看,以在大中專學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專才為宜;從中短期看,通過對在職教師加強培訓以提高他(她)們對這一板塊的教學能力,是一種可取途徑。
3.災難教育要做到學練結合,學以致用
在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中,一名年僅10歲的英國女孩憑所學知識準確預判出災難的即將來臨,讓父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了海灘上的游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這一英雄事跡令人印象深刻,成為“知識拯救生命”的典型范例。在災難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應看到,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學生還具有為專家學者所詬病的“高分低能”特點,技能訓練相對較少,應對能力普遍低下。因此,災難教育還應從技能訓練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自身參與其中,進行災難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演練,學習識別、研判、躲避、逃生、自救、他救等基本技能,提高應對各種災難的能力。
4.逐步完善教育、訓練基礎設備設施
災難的頻現及其巨大的危害性已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擔憂,他們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呼吁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個別地方政府也順應形勢投入資金改善相關教育設備設施。據《京華時報》報道,本月16日(2005年6月16日,筆者注),設在北京市海淀展覽館的全國首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將與市民見面,人們可以在這里看到地震海嘯、洪水火災、交通事故等各種災害,同時學到應付災難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展館特意復原了曾震驚北京的藍極速網吧火災,參觀者可以體驗如何在火災現場逃生。海淀區政府要求在海淀就讀的中小學生在上學期間必須到公共安全館里進行一次參觀學習[3]。另據報道,國內首家大型災難主題公園項目在北京房山區十渡鎮正式啟動。整個公園建設總周期預計為3年,至2016年全部建成。由于具有公益性質,公園運營后部分體驗項目和培訓將免費針對公眾開展[4]。上述兩地的做法對全國而言雖屬少數,但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值得肯定,更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相比較而言,災難教育在我國尚算是一個新興課題,無論從哪一角度看,均遠未達成熟的程度,諸多因素也制約著它的進一步發展。也正因如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負起固有的職責,自覺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傾向,志存高遠、不慕虛名,以發展的目光努力探索中小學災難教育的有效途徑并用諸實踐,為筑牢“中國夢”、 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2]災難教育 “課”不容緩.安青網,http://anhui.cc/news,2011,04,20。
20XX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做好“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促進學校安全教育建立和諧校園,防災減災,勝于救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校是人員最集中場所之一,特別是中小學生體質還相當柔弱,抵抗力非常有限,一旦發生大的水災、火災、、地震、重大突發性災害等,極易造成重大傷亡。因此,當自然災害降臨時,逃生和自我保護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使大家應急避險知識,提高全校師生在密集場所緊急避險、自救自護和應變的能力,掌握災害來臨時最有效的逃生方法,學校今天上午舉行了全校師生防震逃生演練。演練中,教師沉著鎮定、恪盡職守,學生臨危不懼、師生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演練因此十分成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班子重視,演練活動組織到位
為了確保演練活動落到實處,我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各班班主任等為組員的領導小組,并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全校教職工大會,部署演練工作。會上,學校領導要求全體教師首先從思想上要引起重視,增強安全意識,在學生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抓住這次演練機會,提高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學校領導還著重強調,對于這樣的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確保這次演練活動順利進行。
二、認真籌劃,演練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練的時間、路線、內容、對象都作了具體的說明。對這次演練的具體操作程序、疏散要求與注意事項作了認真的講解。為了確保演練活動按方案順利進行,進一步明確疏散集合地點、疏散順序和注意事項。要求班主任教育學生,聽到宣布后,全校師生必須服從指揮,聽從命令,立即快速、安全進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擁擠、推搡,搶先出教室,不得重返教室,不得喧嘩、不開玩笑;如發現有人摔倒,應將其扶起,幫助一起逃離危險地。各位領導到達規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務。
三、井然有序,演練效果良好
校長下達命令:“演練開始:請大家不要慌,一切聽從老師的指揮,馬上有秩序地撤離?!痹趫鼋處熤笇W生有秩序地迅速撤離。到達目的地,各班主任馬上清點人數,向校長匯報。這次活動全部學生從教室撤離到操場只用了3分多鐘,(兩次演練從組織到演練結束只用了15分鐘。)演練按預案進行,整個演練過程既緊張、又有條不紊。這次演練活動是對我?!缎@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的一次檢驗,不僅再次落實了我校應付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實際應對和處置實發安全事件的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增進師生之間的患難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練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
四、觀看安全教育片,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組織學生觀看《安全專題教育片,知識守護生命》,這堂特殊的課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為學生講述的是用知識守護生命的道理,倡議小學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通過觀看,不僅讓師生學會了避險知識,還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識,懂得了災難面前堅持就是勝利,懂得了民族團結就勝利的偉大和力量,懂得了團結互信、相互扶持的意義。
五、以教育講座宣傳,學習防災減災知識
1、學校共同努力營造“防災減災宣傳”的氛圍,讓全體師生明確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利用主題班會宣傳安全教育防災的重要性,各班以安全教育課活動課為陣地,向學生講授防災救災知識,開展防災減災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2、各班利用板報,展出防災減災圖片、防災減災科普掛圖等,制作了各種防災減災知識板報、手抄報,以“關愛生命,防災減災”為題,專欄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在活動中,我們向全校師生征集安全主題手抄報,并從中選出部分優秀作品在校園中進行展示,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3、利用遠程教育組織學生收看“地震來了該怎么辦?”網絡視頻,了解地震的發生與避震措施,發生火災消防隊員臨危不懼撲救大火,在大水中武警官兵同惡浪搏斗,挽救了在大水中將要走到盡頭的一個個生命。學生學到了知識,增強了團結意識。
4、組織學生聽“防震減災”安全知識講座,提高防震減災意思,增加知識。
5、組織學生學習“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開展交流討論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演練、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師生對防災減災的認識,讓廣大師生了解和認識防災減災工作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師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以宣傳教育為體驗平臺,掌握防災減災的技能
為進一步提高全校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應急意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防災避災知識和技能,增強師生的應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這次宣傳教育、知識講座、觀看教育影片、實際演練活動既是對我校師生的應急避險的一次檢驗,也是師生的一次生命體驗。不僅再次落實了師生應付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師生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師生防震、防災減災的安全意識,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中學防震減災活動總結 例2
我校為了進一步貫徹上級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增強學生防震意識,提高學生防震減災自我救護能力。我校領導十分重視防震科普宣傳,結合學校第二課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識成為我校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宣傳教育實踐,我校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得以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健全機構,強化領導。
在防震減災工作中,校領導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緊抓實。調整充實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防震減災工作。修訂完善“山天中學防震減災工作應急預案”,并及時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領會其精神,并要求滲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強化宣傳,增強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子屏、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加強地震科普知識普及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強地震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師生人人皆知。同時,利用升旗儀式,史地生組的劉雪松老師向師生介紹了地震的成因及過程,受到學生的歡迎,較好地宣傳了防災自救知識,加強對在校師生的培訓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3、開展演練,提高能力。
5月13日,我校組織了防震減災演習活動,提高了師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了一把防震避險,提高廣大師生的應急避災能力。
今后,我校將繼續認真組織開展校園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并把這項工作常規化。結合學校的實際,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提高全鎮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確保災難來臨時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中學防震減災活動總結 例3
為了進一步做好學校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活動,增強全校師生的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提高廣大師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確保災難來臨時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認真貫徹我區教育局文件精神,在第二個防震減災日來臨之際,xx小學開展了“加強防震減災,關注生命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防震減災工作應急預案》,為構建“平安和諧校園”提供安全保障。現就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應急預案
1、“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鐘校長
副組長:宋書記、苗校長
組員:教導處、德育處、后勤主任及學年組長
2、召開防震減災專題會議,由后勤部門制定“防震減災工作應急預案”,并及時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領會精神。
3、成立學校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領導小組,由教導處、德育處負責主抓這項工作。結合學校實際,進行防震減災疏散演習與宣傳教育工作。
二、“防震減災”主題教育活動內容:
1、大力宣傳
20XX年5月11日早晨,學校門前的電子屏幕上就打出了“加強防震減災知識,提高抗震救災能力!”、“加強防震減災,關注生命安全”等宣傳標語。在學生、家長、教職工中進行大力宣傳,增強人們的重視。
2、班級召開“防震減災”主題班會
2010年5月12日7:45分,全校利用早自習時間組織召開了專題的防震減災主題班會,普及學生防震知識,切實提高應急避險能力。為做好此項工作,德育處還給班主任印發防震減災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宣傳。
3、在全校進行“防震減災”專題講座
20XX年5月12日9:30分,德育處利用廣播對全體師生進行了專題講座,提高廣大教職工、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內容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十二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在樓房里,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源,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三是:遠離危險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四是: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這次講座不僅讓師生們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過程,更受到學生的歡迎,較好地宣傳了防災自救知識。同時,師生們也知道了發生地震等緊急情況如何去應對。
4、開展全校性應急疏散演練
由后勤、教導處、德育處聯手根據學校教學樓結構和班級分布特點,制定相應的防震應急疏散預案,并組織師生學習。認真落實責任分工,當堂任課教師為各班的主要具體疏散責任人。按照辦公室位置每一樓層每一個樓梯都有一位教師負責安全疏導。當聽到防震預報緊急疏散鈴聲后,各班主任、當堂任課教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并盡快做到:拔掉電源,組織學生有順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遠離電線。
在學校領導安排下,全校用了5分鐘的時間到達指定安全地點,在本次活動中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了一把防震避險,加強了這方面的安全自護自救能力。
5、學生編出“防震減災”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