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年英語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聽課要求
1.認真作好課堂筆記,課堂筆記是系統復習的重要資料;
2.每篇課文的課后練習需要嚴格按照要求完成,以保證聽課效果;
3.盡可能抽時間做配套的練習冊,鞏固所學知識。
第1周
1.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詞匯為857個,自我檢查詞匯量是否到要求。如果已經達到要求可以直接進入課堂第二冊學習,否則,需要安排1周時間背誦詞匯(可結合背誦四級詞匯),作好聽課前的準備。
2.根據教材給出的測試題,作一個自我測試,了解自己在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
(1)整體能力是否已經達到學習要求;
(2)對四方面能力的強弱做到心中有數,學習過程中加大對弱項的訓練。
第2-19周
聽課要求
1.課前預習要求能夠背誦下一課的生詞并復習上一課的單詞;結合上課語法要求、關鍵詞組,能復述文章大意;
2.根據錄音朗讀課文,每天至少堅持1個小時以上;
3.完成教材要求的課后練習,不懂部分及時向老師反映解決;
4.完成老師要求的背誦內容,并根據磁帶聽寫課文內容;
5.掌握老師教授的基本語法以及詞匯、短語的用法;
6.課堂上要踴躍發言,讓老師有機會給您糾正錯誤,有助于提高口語水平。
備注
1.第25、55課時的學習完成后,建議安排階段復習;
2.全部課時結束之后,安排時間進行總復習,根據課堂筆記,復習重點內容;
3.教材第4單元課文的生詞和語法已在前面課程中通過同義、近義和類似的聯想教學作出了講解。據統計,新概念教材第二冊詞匯量為1126個,而課堂實際要求掌握的詞匯則達到了3000個;
4.第二冊學員應在40課以后聽懂純英文授課,能進行簡單的書信寫作,在聽、說、讀、寫方面水平顯著提高;
5.完成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學習內容的學員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考試技巧培訓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一心爭取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下能大幅度提高。激發和保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際的意識和勇氣十分重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新湘少版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一、學情分析:
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英語學習,學生對英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同學學習興趣持續高漲,課堂上,他們舉手積極,氣氛活躍,絕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課后作業。但少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紀律松懈,作業拖拉,學習效果差,又缺乏家長的積極配合,學習英語的能力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有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重點和主要目標:
本冊教材的特點是: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
3、突出興趣激發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展
7、實現整體設計。
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兩個復習單元。教材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融合學科內容,重視靈活擴展,實現整體設計。教學重點和主要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0個單詞和詞組并能聽、說、讀、寫61個單詞和24個句子(包括學校、時間、衣服、天氣、購物、農場動物、數字、顏色等幾個話題),并簡單運用。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學會3個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唱7首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教學方法及措施:
鑒于以上原因,本學期我將從以下方面著手展開教學:
1、融會話教學與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實物、頭飾、卡片、chant
等來幫助進行單詞教學。
3、利用讀寫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的指導。
4、繼續加強基礎部分的教學,同時采用小老師帶徒弟的辦法,幫助學習相對滯后的同學。
針對部分學生“喂不飽”的現象,本學期繼續把C部分的教學內容滲透到AB的教學環節中,同時繼續加強口語練習和日常用語教學,以不斷擴充學生的英語信息量。在課堂上盡力運用小組競賽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周安排二課時每個單元共12頁,第1-2頁呈現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不占用課時);第3-8頁為重點教學內容,各用一課時,共6課時完成。第9-12頁為選學內容(不占用課時)。
課時安排如下:
教學內容 課時
Unit 1 Our School 6課時
Unit 2 What Time Is It? 6課時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6課時
Recycle 1 3課時
期中復習檢測 3課時
Unit 4 It’s Warm Today 6課時
Unit 5 How much Is It? 6課時
Unit 6 At a Farm 6課時
Recycle 2 3課時
總復習 6課時
共計 51課時
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時光荏苒,轉眼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教學工作,有令人欣慰的收獲,又有困饒自己教學的不足:由于教學內容的難度太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受阻,班級中學生的兩極分化出現。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嚴格遵從教學的五個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積極探索小學英語快樂課堂,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搞好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下面結合本學期教學實踐總結一下教學情況如下:
一、認真備課、面向全體授課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閱讀各種教科參考書,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編寫好教案制定好教學計劃,并不斷地加以改善修改,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關心愛護學生,特別是差生,課堂密切注意他們,教育他們求學勿半途而廢,在思想教育的同時,還耐心地輔導學生復習遺漏知識。使他們的學習成績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學。幫助他們樹立學好各門知識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
第一、在課堂上,認真授課,運用實物教具、簡筆畫,情景教學、手勢語言等方法來啟發、教育學生。教學生做游戲、唱英語歌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有疑難和不懂讀的地方,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帶讀,力爭讓他們學了就懂,懂了會用。
第二、在批改作業方面。學生的作業總是按時及時地批改,并詳細地做好批注,對普遍性錯誤,在全班重復講解、分析。針對個別學生的作業還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習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三、在聽力方面。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常讓學生聽英語歌曲及英語會話的錄音磁帶,還讓學生表演對話,背書。
總之,本學期以來,本人勤勤墾墾地做好各項教學工作,孜孜不倦地傳授給學生各種英語會話知識,努力開發快樂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一、本冊教學總目標
在教材總體設計目標上本冊教材內容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在教學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語言教學內容上,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的培養。它符合新的課標精神,遵循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規律以及兒童心理、生理發展的需求,是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為基本出發點,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和素質教育思想,寓教于樂,寓學于教,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是
1)突出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每個單元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和與小學生年齡相仿的兒童,課堂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采用聽、說、做、唱、玩、演等活動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感,保持學習興趣。
2)突出對初步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教材每個單元的話題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情景引入,有利于學生及時練習和使用新學的語言知識,這正好與我校生活教育的理念,生活教育的六個特質是一致的,將教材內容和生活有機結合并融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3)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教材中有“自我評價”體系,體現了對傳統測試形式的改革,又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具體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句子的書寫規則,能正確抄寫一些單詞并會正確拼讀。
2.能歸納教材中詞語的類別:星期,天氣,動詞詞組,時間的表達。
3.掌握簡單的對話,如:詢問別人每天干什么,詢問時間和天氣,征求別人建議。
4.會讀會默一些簡單的英文詞匯,如:周一,下雨的,四十五等。
5.能分辨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不同類的單詞。
6.能夠聽英文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
Unit 7 Today is Monday.
1.What
do you do on Monday?I go to school.
2.What
day is it today?It’s Monday.
Unit 8 Mocky is late
1.What
time is it? It’s one o’clock.
2.It’s
time for school.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Unit 9 Day and night
1.When
do you get up.I always get up at seven.
2.When
does he get up? He often gets up at seven.
Unit 10 Making suggestions
1.Let’s
play football.
2.Shall
we go to a movie?
3.Do
we have enough time?
Unit 11 The weather
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eat dinner.
2.He
is going to see a movie.
3.We
are going to watch a video.4
。 It’s going to be a fine day.
5.It’s
going to be fine today.Unit 12 Review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歸納教材中詞語的類別:星期,天氣,動詞詞組,時間。
2.掌握簡單的對話,如:詢問別人每天干什么,詢問時間和天氣,征求別人建議。
3.能分辨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不同類的單詞。
四、本冊較上冊新增及版塊變化、擴充內容
1.Reading
Comprehension篇幅加大;增加了回答問題的練習。教學要求及建議:在教學中可利用課本提供的插圖練習,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和短文復述。
2.Talk
together,Touch, Ask and Answer和 Ask and find out更加圍繞KeyStructure來開展句型機械操練和真實情境中的會話,并將會話與書寫練習相結合,落實機械操練及會話成果。 教學要求及建議:加大課堂Pairwork、group work的實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開展主句型的機械和意義操練。
3.Uncle
Booky’s Blackboard更加集中主句型,并在本單元新知識學習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做大量的可供句型操練的替換詞組的羅列。教學要求及建議:落實書寫,能夠按照英語的書寫要求默寫這一部分的句子。
4.Self-assessment新增結合單元知識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書面回答問題的練習和短文仿寫。
更加體現了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學以致用。教學要求及建議:要求學生給出完整的書面回答。此外,教師可舉一反三結合單元內容進行問題再設計。
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4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繼續接任四年級四個班教學任務,經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四年級學生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有了一定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也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盡管如此,各班的學習情況不盡相同。有些班學生英語課紀律比較好,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上課雖然不講話,但出現“神游”狀態,而且學生對于英語的領悟能力與接受能力不是很強。由于班主任相對較配合,所以課外作業完成的比較及時,但質量還有待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還有以下問題有待解決:
一、部分學生興趣不是很高,個別學生有“一無所知”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還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興趣。
二、回家不會學習,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英語鍛煉的機會幾乎為零。
三、部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是很強,導致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作業不能按時認真地完成,這在書寫和聽力作業上表現尤為突出。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心態,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教材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如第一單元介紹了小學生在不同課室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第二單元介紹了四個國家的時差;第三單元介紹了漢語中四了外來詞語的由來;第四單元介紹了華氏與攝氏兩種表示溫度的方法;第五單元介紹了不同國家的衣服與鞋子不同型號的表示方法;第六單元介紹了英語中與動物有關的三條諺語。
三、教學內容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0個單詞和詞組并能聽、說、讀、寫61個單詞和24個句子(包括學校、時間、衣服、天氣、購物、農場動物、數字、顏色等幾個話題),并能簡單運用。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學會3個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吟唱7首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1、本冊重點學習學校課室及功能室的名稱、分布和不同的功能;
2、學習時間的表達以及描述不同時間進行的日常活動;
3、學習服裝名稱及其單、復數的使用習慣;學習表示天氣狀況的形容詞;
4、學習有關衣服和鞋子的大小、評價價格、顏色和款式;
5、學習農場上常見的牲畜和蔬菜名稱以及包含名詞復數形式的一般疑問句。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開展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前進。
5、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盡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英語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一、學生現狀分析:
四年級有學生65人,男生35人,女生30人。
通過近一年的學習,以對本班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同學成績不夠理想主要在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時不能高度集中,思想開小差,小動作多。本學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學內容有兩點。
1、New
standard English。一年級起點第八冊。
2、Englishchildhood。
《英語的童年》的教授。配合外教老師進行口語課的教學活動,利用可以利用的機會創設情景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大膽說英語,表現自己,使學生大膽說,積極做,努力唱。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11個模塊。內含一個復習模塊。每模塊分兩個單元。一般情況下,第一模塊呈現本模塊所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模塊提供若干任務型練習,包括一首歌謠或小詩。本書要求學生能運用語言、學會組織和創造,突破口語的表達。
四、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及書寫基礎。
3、盡可能用英語進行日常會話交流。
4、培養一定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我會按照教學的大綱完成教學要求,他們將會學會用英語如何表達將來式、過去式、以及愿望的表達。同時在此基礎上提高他們的發音、書寫的能力。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及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通過潛移默化、后繼薄發的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
口語教學工作,與外籍教師共同探討如何實施英語教學,讓學生和外籍教師多接觸、多交流,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六、教學措施:
一、20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1.制定中心年度工作規劃。按照集團公司安全環保1號文件精神,結合中心實際,從人身、行車、設備、客運、貨運、承包商等19方面制定年度工作規劃,明確工作任務并嚴格落實。
2.建立健全安全環保管理制度。按照集團公司安全環保有關制度,結合中心實際,制定了《安全生產會議管理辦法》、《應急救援管理辦法》、《雙休及節假日值班管理辦法》、《現場安全環保檢查管理辦法》等8項制度,規范日常安全工作。
3.組織召開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協調聯絡會。為有效開展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中心組織神朔鐵路公司、機務分公司、神燕公司召開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協調聯絡會,建立安全環保管理工作聯絡機制,提高安全監察工作效率。
4.組織人員參加集團公司春季安全大檢查、防洪專項檢查活動,認真細致查找現場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同時,按照集團公司《現場安全環保檢查管理辦法》,中心扎實開展日常安全檢查工作,共發現隱患問題28項,并對隱患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持續進行跟蹤。
5.加強高風險作業安全管控。中心在全面排查和梳理管轄范圍內高風險作業的基礎上,確定了專業安全管控重點項目,其中車務重點管控項目18項,工務重點管控項目18項,并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確保高風險作業受控。
6.扎實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按照集團公司《關于開展2020年上半年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心全面梳理各項工作任務,按照風險矩陣分析法,辨識出危險源4項,其中中風險危險源3項、低風險危險源1項,并對危險源逐項制定執行標準和管控措施。
7.扎實開展六月“安全月”活動。按照集團公司六月“安全月”活動方案,中心結合實際,制定六月“安全月”活動保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并對各項安全工作逐項推進落實。
8.扎實做好旅客列車開行及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旅客列車開行前,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對旅客實名制進站上車、站場封堵、“三品”查堵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行檢查;二是疫情期間對各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檢查,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9.為推進燕家塔大煤臺的開通進度,6月10日,中心安排專業監察對大煤臺設備消缺整改情況及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檢查和驗收,為大煤炭的順利開通打好基礎。
10.認真落實值班值守工作。按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中心制定年度值班排班表并嚴格落實值班制度,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和分析。
11.按照績效考核工作要求,中心結合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神木北安全監察與應急救援中心績效考核指標,為開展績效考核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夯實基礎。
12.按照應急管理工作要求,5月27日組織人員參加機務分公司車輛起復救援演練,6月1日組織人員參加府谷站旅客列車開行演練,6月17日組織人員參加集團公司防洪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及時發現和糾正現場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提高現場應急處置能力打好基礎。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完善各類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適宜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結合中心實際,對集團公司各類安全環保制度辦法進行細化,明確責任、嚴格落實,確保各類制度辦法落到實處。
2.加強現場安全監督檢查。一是按照《現場安全環保檢查管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檢查量化指標要求開展現場監督檢查工作;二是開展專項檢查前,制定檢查計劃及檢查清單,按照清單對各單位實施檢查,提高檢查效果。
3.扎實開展各類安全活動。按照集團公司三個安全百日、風險管控年、標準化建設鞏固提升年、安全環保三年整治計劃等活動要求,扎實開展各類安全活動,并定期對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片斷一:有層次、有重點地呈現新知并有效操練
A:教學句型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
Guessing game:教師逐一出示三個人物的圖片,并簡單介紹各人物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看三個人物的圖片,聽教師的描述,猜出人物是誰。
T:He is my friend.He is thin.He has black hair and big eyes. He is an American boy.Look! This is his photo.引出主句型并教學。
B:教學句型:What’s her name?/Her name is…
Guessing game:教師出示三個女生人物的圖片,認一認分別是誰,然后讓學生看描述,猜出人物,引出句型What’s her name?/Her name is…板書并教學。
解析:新授部分在分別教學了兩組主要句型后,進行替換練習。其中兩個Guessing game是本部分的一個亮點,設計好且應用性強。具體體現在:(1)從活動的形式看,以游戲的方式引入本課新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2)從活動的內容看,活動的語言將新舊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以舊引新,自然承接。(3)從活動的性質上看,緊密圍繞語言目標,為教學服務,實效性強。(4)從學生能力培養看,前一個Guessing game是通過看圖聽音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且培養學生“抓關鍵詞”的聽力方法和技巧。后一個Guessing game則是通過閱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一個活動的兩個不同要求,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性強且寓教娛樂,學生的參與度高。(5)從教師的理念上看,該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感知新語言,在任務中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符合課標要求。
片斷二:回歸文本,點到即止
1.教師:我們的朋友John,他也有一位好朋友,讓我們猜猜他是誰?帶著問題聽音一遍。What’s John’s friend’s name?然后核對答案。(意圖: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2.再帶問題聽音一遍,并要求在書上標劃出問題的答案。What’s Zhang Peng like?然后核對答案。(意圖:帶著任務進一步細讀,通過尋讀的方法,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并培養學生思、勾、畫、記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3.看課文動畫分句跟讀兩遍,教師強調各別語句的升降調、連讀、停頓、失去爆破等朗讀技巧,引導學生讀得準確,語調自然標準。第三遍跟讀,課件中只出示每句的關鍵詞,要求學生看關鍵詞跟讀。
4.借助課件中的關鍵詞,教師與學生分角色讀文,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再同桌間分角色讀文,鼓勵看關鍵詞背下課文。最后展示幾組。
解析:文本作為主要知識點的載體,其目標定位在理解熟讀的程度,因此本部分處理很利落。首先帶問聽音解決理解層面的問題,然后朗讀訓練解決語音的問題,最后簡單地分角色讀文是練習并輸出,為后面的語用能力的培養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與空間。
片斷三:在拓展應用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猜朋友活動:拿出學生課前的個性化作業描述朋友(自己朋友的畫像,下面寫出對朋友的描述),并讓同桌猜出是誰。教師示范一組,請大家猜一猜。然后同桌間練習,在展示環節中,一生描述,全班猜一猜。(意圖:綜合運用所學句型對人的外貌特點和愛好進行描述。)
關鍵詞:化學競賽;有機化學;教學方法;學科結構;發現學習
受一位朋友之托,用六天的時間給他的侄子講講競賽化學的內容。我也覺得是個挑戰,所以稍有猶豫之后,接受了這個任務。接受任務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從事多年化學競賽培訓之后,我覺得確實應該重新反思一下過去:化學競賽到底是培養了學生的記憶能力,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造就了一只完美的知識容器,還是激發學生潛力,培訓學科的科學素養。
正是基于這種想法,準備的過程成為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厚厚的兩大本《基礎有機化學(邢其毅版)》,而只有六個小時,這種壓力尤其讓我感到痛苦。在壓力和責任面前,促使我在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肯定中,艱難地尋找著有效的教學方法。當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明確常態的競賽有機化學是怎么教的,學生是如何學的。
一、常態的競賽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教學后的反思讓我充滿了恐懼,我真的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了嗎?我從來不關心學生高中化學對他們學習的作用嗎?我不在乎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嗎?
在競賽課上,當教師拿了一本一本的教科書發給學生,學生買了一本又一本的化學練習冊去做,這些行為背后已經把常態的競賽課堂的教學生態以最原始的方式暴露出來了,即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記、背、算等簡單認識能力的訓練。新的知識是通過大量機械訓練得到的,知識的存儲是呈點狀、線狀的。
從教學過程來看,“查缺補漏”教學法是不過分的。如羰基化合物性質的教學,通常在呈現完紛繁復雜的各種類型的反應之后,教師就開始“賣關子”了,為什么會有這些性質呢?這個時間就是老師講誘導效應,講共軛效應,講親核試劑的時候了。似乎很完美,不過學生真的學到了什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化學的認識能力真的提高了嗎?
過去的問題就是我們太在意教給學生“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而過于忽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能力的訓練,而這正是競賽化學要幫助學生學會的。
在評價方面,通過卷子檢查學生這些知識記住了沒有,記準確了沒有。但競賽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沒有,這種通過簡單的陳述性知識的記憶程序的檢測幾乎是無效的,也就是說這種高一級的認知能力一定要通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測量,外顯學生的思維過程,了解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況。
因此,要讓化學競賽能成為撬動學生發展潛力的杠桿,改進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近五年的有機化學試題,內容可謂豐富至極,物質涉及烯烴、芳香烴,醇、醛和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機化合物等,反應類型包括親電加成反應、親核取代反應、親核加成反應等,還考過命名、異構……基礎有機里所涉及的內容幾乎都出現在了競賽考試中。當看到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都會找到各類名氣十足的大學教授了――高中老師確實有點搞不定呀。
不是反對教授這些內容,但是這些真是競賽有機的核心化學知識嗎?核心化學知識是如何體現在各類物質、各種反應類型中的呢?基于對這些問題的反思,我提出了基于核心概念應用的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二、基于核心概念應用的競賽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學方法,力圖改變傳統的培訓過程重知識、忽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傾向,強調對學生認知結構的重構和高級認知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認知過程外顯化評價方式的開發,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螺旋式上升。
1.競賽有機化學中的核心概念
對24屆、25屆、26屆化學競賽中有機化學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提煉出有機化學中的核心知識和方法:
(1)電子效應;
(2)常見的中間體產生,以及穩定性,各類有機物的活化位置;
(3)親電試劑、親核試劑的特征,親電反應、親核反應的實質。
2.教學流程的設計
教學流程的設計總是起源于學情的分析的,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們假設學生已完全掌握高中化學之物質結構課程標準的內容。從元素周期律、電負性、共軛等高中基本概念出發,按照從原子到分子,從熟悉到陌生的原則挑選素材,通過三個核心內容之間層次遞進的關系,讓學生以漸進的方式使用所學的知識,在學習“說題”的過程中外顯學生的思維過程,分析知識、方法、技能上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補救性教學。
教學流程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例子由淺到深,弱化定義性概念,核心過程的推進呈現螺旋上升的特點
弱化定義性概念的學習,是為了減少陳述性知識的記憶,而突出對概念實質的理解,也避免為了概念的嚴謹性而偏離教學的主軌道。例如,共軛效應的教學,以乙烯中的p-p共軛為基礎引入,從結構上分析產生共軛的原因,共軛的結果,進而引出p-π、π-π、σ-p等各種類型的軛,結合原子電負性談及+C和-C;例子也由乙烯到苯酚,乙烯醛,叔丁基碳正離子,由淺入深,由熟悉到陌生,但始終圍繞著電子云流動、平均化,以及額外的穩定性為主線。學生學的不是共軛概念的言上之意,而是共軛的言下之意,是在學習知識結構之后,通過反復地使用結構去應用新的素材,在應用的過程中掌握核心概念。
(2)在做中學,通過“說題”外顯思維過程,根據思維過程缺陷,及時進行補救教學
通過對已有知識結構的重構,強調在不斷地使用新的知識的過程中學習,這也是基于核心概念應用教學方法中“應用”二字的含義。在“做中學”,一是形成內容豐富知識“庫”,二是要促進知識“庫”的結構化。因此,強調兩個重要的過程,一是對期望未果的解釋,二是編排索引。
學生錯了,不知道是怎么錯的――由于知識、方法,甚至思維習慣的問題,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及時對學生進行結果評價是很重要的它是引起學生反思、建構的導火索。對錯誤的分析,是老師講的,還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對于學生能真正地發現自己的問題也是重要的。我提倡學生獨立鉆研,這將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重建認知結構,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只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完善。
三、基于核心概念應用的教學方法心理學假設:從結構中“發現學習”
1.“教”結構
學科基本結構具有以下重要性:(1)它能使學科更容易理解;(2)不易遺忘;(3)保證訓練的充分遷移;(4)縮小“高級”知識和“低級”知識之間的間隙。因此,突出有機核心概念的教學,是為學生理解、分析復雜問題服務的。但是絕對不能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只把學生當成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建構,掌握知識的整體和事物普遍性的聯系。
因此,教應該是廣義上的教的過程,即教和學,在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時,同時也注重學生的主動建構。
2.“用”結構
“用”有遷移、轉換之意,也就是指將知識處理成適應新任務的過程。從過程的角度上來看,用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用科學家的視角去探索,實現“再發現”。
(2)科學、動態編排檢索,促進正遷移。
(3)根據評價,反思、重構。
這些特征正是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因此,基于本文中應用的科學心理學含義就是發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