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服裝設計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CFG樁復合地基質量控制應用
CFG樁即是水泥粉煤灰樁,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和而成的高粘結強度樁。通過在天然地基中設置一定比例的CFG樁體,并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由樁、樁間土和褥墊層一起組成復合地基,共同承擔基礎傳來的上部荷載。CFG樁目前較為流行的施工工藝是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工藝。因其施工工藝簡便,對周邊環境影響小,成樁速度快,提高地基承載力幅度大,地基變形小,工程造價較低等優點。近來,在許多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地基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工程概況
某住宅樓長38.40m,寬41.90m,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工程地質概況:①耕土層,層厚0.4m~0.6m;②粉質粘土層,0.3m~2.9m;③粉土層,1.2m~4.4m;④-1粉質粘土層,0.3m~1.7m;④-2粉質粘土層,0.2m~1.7m;⑤粉土層,1.0m~3.6m;⑥細砂層,0.0m~2.5m;⑦中砂層,1.2m~4.0m;⑧粉土層,4.0m~8.4m;⑨粉質粘土層,4.9m~12.0m;⑩細砂層,0.0m~4.0m;⑾中砂層,0.5m~2.9m。此工程基礎底部坐落在④-1、④-2粉質粘土上,該土層均勻性較差且承載力較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最后,經設計院進行地基強度和變形驗算,選定用CFG樁進行地基處理。
二、CFG樁設計方案
1、本工程為CFG樁復合地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330KPa。
2、施工樁長為12.2m,有效樁長為11.9m,樁徑為400mm,樁間距為1.21m×1.42m、1.46m×1.42m,置換率為6.0%,設計總樁數為742根。
3、混凝土強度等級C15,細石粒徑為0.5~1.0cm。
4、施工完畢后,在基底下鋪設20cm的碎石墊層,碎石粒徑為1~2cm。每邊超出混凝土墊層外邊緣10cm,用平板振蕩儀振實后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三、原材料及成樁質量要求:
1、原材料按照設計要求和驗收規范經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并按規定制作試塊,標準養護28天,測定其立方抗壓強度。
2、質量標準
在施工過程中,設專人對孔徑、孔深、樁(孔)垂直度、樁位偏差、原材料配比、提升速度、成樁長度及樁徑等參數進行檢查,并填寫CFG樁施工質量檢查記錄表;保證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允許偏差項目:樁垂直度誤差≤樁長的1%,樁徑誤差≤10mm,樁位偏差≤1/4樁徑。
四、 CFG樁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
1、測量定位放線,以建筑物的四個摟角及有關軸線控制樁做為布樁的依據。準確放出各樁位中心點。
2、與建設、監理單位共同確定+0.00位置并作出標記。
3、施工工序流程:樁機就位沉管至設計深度停振下料振動搗實后拔管留振10s振動拔管、復打。應考慮隔排隔樁跳打,新打樁與已打樁間隔時間不應少于7d。
4、樁機就位須平整、穩固,沉管與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如帶預制混凝土樁尖,須埋入地面以下300mm。
5、在沉管過程中用料斗在空中向樁管內投料,待沉管至設計標高后須盡快投料,直至混合料與鋼管上部投料口齊平。如上料量不夠,可在拔管過程中繼續投料,以保證成樁標高、密實度要求。混合料應按實際配合比配制,投入攪拌機加水拌合,攪拌時間不少于2min,加水量由混合料坍落度控制,一般坍落度為30~50mm;成樁后樁頂浮漿厚度一般不超過200mm。
6、當混合料加至鋼管投料口齊平后,沉管在原地留振10s左右,可邊振動邊拔管,拔管速度控制在1.2~1.5m/min左右,每提升1.5~2.0m,留振20s。樁管拔出地面確認成樁符合設計要求后,用粒狀材料或濕粘土封頂。
7、樁體經7d達到一定強度后,才可進行基槽開挖;如樁頂離地面在1.5m以內,宜用人工開挖;如大與1.5m,下部700mm亦宜用人工開挖,以避免損壞樁頭部分。
8、按照設計要求,復合地基檢測合格后,在基底下鋪設20cm的碎石墊層。起作用如下:
(1)人為地使樁頂向上刺入,為樁間土參加工作提供條件從而使樁間土一開始就分擔較大份額的上部荷載,較好的發揮了樁間土的承載力;
(2)依靠褥墊層材料與基礎底面的摩擦,使CFG樁復合地基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
(3)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
(4)對地基的不均與沉降有一定的補償作用。
五、試驗與檢驗
1、復合地基靜載試驗
為檢驗CFG 樁施工工藝及復合地基加固效果,現場有代表性的選取4根樁進行了復合地基靜荷載試驗。4根樁復合地基試驗單樁處理面積為2.10m2,采用方形壓板,壓板邊長1.45m,最大加載值為660KPa,加載程序和判定標準按規范要求。
靜壓4根單樁復合地基試驗結果表明:該4根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的Q -s曲線、s -lg(t)曲線均未出現陡降跡象,在最大試驗荷載660KPa的作用下均為破壞。按相對變形s/b =0.01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單樁復合地基在標準值為330kPa 的荷載下沉降值與壓板作用寬度之比s/b 分別為0.0022、0.0023、0.0017、0.0024,其比值均小于0.01,表明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并且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在標準值為330kN 時,沉降分別為3.23mm、3.31mm、2.42mm、3.56mm,說明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仍有很大潛力。
2、低應變動力試驗
試驗依據《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規程》進行,檢測樁數為總樁數20%。本項低應變完整性試驗共檢測150根樁,其中樁身結構完整的一類樁143根,占95.3%;樁身結構基本完整、樁身局部輕微離析、對樁的使用不構成影響的二類樁7根,占4.7%,無嚴重缺陷樁和斷樁。
六、結束語
丁婧男
“年度創新設計”獎獲獎設計師
本次作品的靈感源于我對于時空的思考,想象如果將不可能重疊的時空相重疊會是怎樣一翻景象?我以占星為主題,以占星學的神秘與科學性為切入點,將神秘主義與天文學融合到一起。從原始部落到文藝復興到未來、從神秘的星盤、藝術的圖騰、古老的巫術符號,到對太空未知的探索、星球的奧秘、科技帶來的光感線條等等都成為本次設計的靈感元素。
科技的發展促進所有產業的提升,就如激光技術、3D打印技術的發展并不只局限于單一行業的應用,而是廣泛的應用到服裝、機械等各個產業。可見科技與設計并不是獨立存在的,科技的發展對當代設計起到推動作用,而設計則賦予科技以靈魂。當科技與服裝設計結合,設計師能調用一切有助于加強作品的各種力量,將服裝設計推向到了一個相對自由、多元、獨立、互動的創作環境中。而同時,科技就是未來,其代表的就是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所以時裝與科技的結合更是時代潮流的指向。”
在人們審美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對服裝的消費已不再是單純購買一件衣服,其背后蘊含的是一種觀念,是由形到情的升華,對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這種原創設計所帶來的成本負擔也成為設計師們的難題,在設計與商業的權衡中,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我們還是要爭取不斷突破創新,積極呈現自身的價值,來通過市場的認可,得到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黃勖
“哥本哈根皮草?綠色創新”獎
獲獎設計師
此次獲獎作品“異.空”靈感來源于現實空間與四維空間的對話,是用皮草這種貌似會顯得臃腫的材質通過工藝與設計的創新展現出空間的作品,作品力求表現手法大膽創新。科技在未來一定會逐步更多的融入各種設計行業,包括服裝行業,它能更好的表現a手工無法實現的效果以及工藝,節省成本的同時更節省時間,一舉多得。皮草也可以有更多的創新設計,我相信通過逐步創新設計皮草的款式與工藝一定能讓大家慢慢擺脫對皮草的傳統認識,而有更多的了解!
凌雅麗 LES SUITES
“中國定制”獎 獲獎設計師
本次獲獎作品句芒璞典JUMANGPUDIAN是一種有沉淀而珍貴的記憶,是我內心深處的幻想,一個魔幻的虛擬世界。奇妙的幻想是具有特殊力量的,它能喚醒人類內心奇妙的想象空間,從而創造出神乎其神的夢境世界。我的創作因為夢境而千頭萬緒般新點層出不窮,那些題材不是我絞盡腦汁的牽強附會。而是夢境里神秘的虛幻構建。然而夢境的特征多種多樣,各不相同。我想講述一段我初中時的奇異夢境,那是一次極具幻想的“經歷”。就像一個奇妙的寓言一般至今讓我著迷不已,時時回想,一切場景歷歷在目。
中國定制概念在我看來首先設計的靈魂是中國的文化,但這種文化的體現必須是自然而然的設計流露。不是簡單的元素體現和符號化,應該是一種神韻里的精神氣質透露出來的中國時尚視覺。其次,它必須絕對的原創,原創也是一種對知識和對他人的尊重,也只有絕對的原創才能受到國際社會上的設計尊重,體現自我民族的文化底蘊。再次,中國定制更需要突現設計師的不同風格,與時代與市場接軌,不僅具備高識別度的設計,同時塑造出那個設計師對生活的理解和虛擬空間的構建,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時尚,豐富自我的生活空間。
王適
“當代中國3D設計”獎
關鍵詞:服裝;設計;教育;人才;培養
實踐出真知。服裝設計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學科,既要求藝術性,又要求實效性。服裝的藝術性即服裝的審美價值。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服裝設計者只有深入生活,接近群眾,才能理解和感受到真正的社會的美、自然的美、藝術的美,才能把源于生活和實踐的真正美的藝術,融入自己的創作手法中去,設計出蘊含著真實美的服裝作品來。另外,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俗、勞動方式和經濟收入的不同,以及對當代社會時尚流行的理解和理念不同,對服裝的要求也千差萬別。服裝設計者只有深入生活,了解各地區風土人情的差異,才能設計出為當地群眾所喜愛的服裝。
服裝設計者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決定著服裝作品設計藝術品味的高低。服裝設計者必須努力營造自己的藝術空間,從多種門類的藝術寶庫中汲取營養和創作靈感,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
一、敏銳的聽覺藝術
好的音樂、戲曲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優美的旋律,強烈的節奏感,時空的共鳴,這些不僅帶給你精神上的愉悅,更會使你思緒奔騰,產生強烈的情感沖動和創作欲望。
二、廣闊的視覺藝術
我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先民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使我能感受到的視覺藝術范圍極其博大廣闊,如:雕刻、繪畫、文字、書法、建筑藝術、服裝設計等,它們無不凝聚著深邃的人文內涵。學習借鑒這些優秀的文明,對掌握材質運用,提高設計藝術品位,豐富服裝款式造型等,有很大作用。視覺是心靈的天窗,絢麗的色彩會給服裝設計者開辟出無限廣闊的世界空間。
三、現代化的感官藝術
“感”是感受,“觀”是觀察。改革開放之風,吹開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大量的西方前衛藝術和時尚潮流通過各種載體,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觀察和學習東西方藝術中于我們關聯密切的服裝、服飾、色彩、造型等,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會極大地豐富設計者的創作素材,擴寬設計者的創作思路。
四、綜合分析藝術
盡管音樂、舞蹈、戲曲、雕刻、繪畫中都有很多好的、美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但服裝設計師一種再創造,是一種新的藝術門類,它可以綜合百家藝術之長,卻不是其中的某一種,更不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服裝設計的目的是要表現某一特定的主題。服裝設計者應觀察和學習的多種藝術,并融會貫通,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把聽覺、視覺、情感、思維、聯想、構思等諸多內心的理解和感受,進行綜合分析和合理地取舍。
服裝設計屬于藝術設計門類的一個分支,設計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我們俗語經常說“衣、食、住、行、用”,其中衣就是排在第一位。我們穿上衣服不僅可以遮體御寒,得體的穿著也能為自己加分起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在國際潮流中,服裝等同于時尚,英文翻譯也將服裝稱之為“Fashion”,因此,服裝也伴隨著流行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狀態下,開始追求精神物質享受,對于“衣”也有了美的渴望。服裝設計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設計行業。它包含了對象、目的、時間以及地點和場合5個要素。是在考慮了被設計者的自身條件(如身高、體重、膚色等)和附屬條件(性格、職業等),對特定人群特定使用場景進行的服裝設想與構思,要具體地量體裁衣。設計場合分為街道經驗豐富的裁縫師傅的手藝與工廠的專用設計師設計的成批量生產的服裝,近些年隨著社會發展,外來設計思想的涌入,人們對于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師從初出茅廬到成立自己個人品牌服飾。服裝設計根據不同的穿著時間與場合,分類有春夏秋冬裝以及職業裝、運動裝、泳裝、禮服等;根據不同人群與材質分類有男裝、女裝、童裝等以及皮革、絲綢、棉麻等。在這些分類里面,面料屬于服裝設計的載體,它與科學技術有直觀聯系,除了有實用功能,還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通過面料的質地、色彩和觸感同樣能夠帶給人們視覺與觸覺的美感。
二、電影文化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電影文化作為傳播媒介對服裝設計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推動作用。作為獨立傳播手段,電影是經過了藝術處理的高度濃縮以及概括的表達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數量多的特點。隨著新時代背景下多媒體的發展,短短的120分鐘,電影給我們呈現了集視覺、聽覺、體驗為一體的綜合盛宴,由于傳播方式的多種多樣,電影帶給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相比電視而言,鐘愛觀賞電影的人對電影制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一部電影的制作也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精雕細琢,比如劇情的跌宕起伏、場景氛圍的營造、電影表現的技術手段、人物角色的精細刻畫或是電影中人物衣食住行所代表的劇中時代的典型特點。同樣,電影中所引領的時代特色也潛移默化影響著觀眾,從劇中的建筑風格、室內的家具特色、交通工具及電子產品、人物的妝面及服飾會讓很大一部分人爭相模仿。以韓劇為例,近年的韓劇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增大,通過韓劇我們了解到了韓國主流的服飾文化,劇中男女主角的各種風格的時尚裝扮成了我國不少人群的服飾潮流指南,甚至有消費者直接做韓國產品代購,包括化妝品及電子產品也引領著整個市場,根據調查發現,在淘寶、魅力惠等我國幾大主流購物網上都劃分了韓流風的版面,韓流服飾大量引進,同時也對我國本土的服飾設計提出了思考。當然我國也有很優秀的服飾代表的影片,如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得主是張曼玉飾演的《花樣年華》中的服裝設計,片中的旗袍也達到23套之多,襯托出了張曼玉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自影片播放之日起,全國立馬掀起了一股旗袍風,新古典旗袍設計在這種氛圍中茁壯成長,同時也擴展了服裝設計中的旗袍設計特色。電影構成元素中的主體——人的塑造是影片的主線,與人相關的服飾也成了經典之制作,因此,在很多著名電影頒獎獎項上專門設立了最佳服裝設計獎,如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是為了鼓勵在電影中做出優秀服裝設計成就的獎項,而且自獎項誕生起,大部分獲獎的電影也在奧斯卡中拿到最佳影片獎項,由此可見,服裝設計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對于影片中服裝的準確把握決定了主角的人物塑造,如第78界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服裝設計”是由章子怡主演的《藝妓回憶錄》獲得,片中的服裝總數更是達到了250套之多,服裝設計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飛越,也把章子怡飾演的角色轉變襯托的更加經典。
(一)電影文化刺激消費,推動服裝市場,促進服裝設計行業發展
電影文化的興盛,不斷吸收著不同藝術門類的精華,也帶動了很多相關產業,也很早就形成了特定的影視服裝設計,熱門劇中男女主角的服裝襯托著人物角色,往往人物出場時還沒開口,觀眾直接就會被主人公的衣著氣質所吸引,劇中整體服裝的基調符合并引領觀眾的審美,甚至配角的服裝款式也會在購物網站的熱搜中出現,好的服裝設計師需要通過經典的電影打開市場,好的電影也會讓人們更加關注服裝。出于對熱播電影的喜愛,觀眾熱衷于對劇中人物服裝的模仿,一時間該服裝款式成了爆款,需求不斷擴大,相應品牌類型的服裝需求也逐漸擴大,市場在擴大,對于服裝設計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對服裝的搭配、面料及款式要求越來越高。在電影事業的影響下,服裝設計具有時效性,更新很快,但是當服裝設計遇到懷舊電影,設計風格又會回到當初的樣式,我們叫它懷舊風。身處于凸顯個性化的時代,人們又不斷追求在模仿中尋求創新,電影文化無形中很大程度影響了消費者的審美并推動了服裝設計行業。
(二)電影文化影響服裝設計發展,引導服裝設計
教學觀念是帶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規律和觀點。在反映服裝教學觀念的案例中,執教者抓住其中能說明問題的“亮點”展開,并加以分析,進行教學設計。實際上,這個“亮點”完全可以反映出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并展現出他的教學設計水平。比如:學習服裝設計起初以點、線、面作為服裝設計的基礎和重點,后來逐漸開始重視服裝繪畫效果圖的繪制。這樣一來,往往美術基礎好的同學容易得到高分,而那些美術基礎差的同學則一籌莫展,甚至失去對服裝設計的信心。近年來,隨著資訊的發展與傳播,服裝行業的發展激發了服裝行業的設計人才的專業化,更明晰了服裝設計的內涵及行業的需要。服裝設計已不再是單純的款式和樣板設計,它包含了產品定位、需要特征,也包含了企業和品牌的定位和特征。無論是點、線、面為主導的服裝設計教育,還是繪畫效果圖為內容的服裝設計,都片面地把服裝設計理解成一種與繪畫相關的技能。實踐證實行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是一個產業化的設計過程,一個“合適”的設計需要同時滿足許多相關的不同需求。因此,服裝業的發展要我們重新審視服裝設計,重新審視我們所從事的服裝設計教育。服裝設計教育需要適應行業的發展,完善自身的教學體系。因此,我們教師在激起認知動因、安排認知方法、組織認知內容和利用認知結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應突出地展現出現代服裝教學的一個或幾個基本教學觀念。
二、學習過程的設計體現自主精神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精神的充分發揮,改變傳統教學過程。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幻燈片組合播放、討論等方式,交流活動是通過“會話”來實現的,交流的對象除師生交流外,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交流的內容是廣泛的,可以交流知識、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體會等,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比如:08服裝班的王艷紅、蘇小琴等同學他們就有新的創意,自己到街上買了各自喜歡的面料,結合自己所學的設計技能,做出了自己喜歡的服裝并且天天穿上,總的來說是時尚,雖然做工不是那么精美,但是款式很動人。形成學生自我尋求發展的愿望,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精神。
三、知識構建體現教學改革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假設,它必將隨著人們的認識程度的深入,不斷地變革。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實際情況安排好學生的認知過程,支持、幫助學生逐步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如:結合人體曲線,更好地描繪出新型款式。因此,這個過程的安排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通過反饋和調控的操作來安排好這一過程。作為一個即將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學生而言,服裝設計的專業技能是他們從業的基本手段和必備能力。包括從對各種面料、輔料的性能和作用的了解到選擇和使用面料、輔料的能力,建立在面料基礎上的設計造型能力,平面和立體的制版能力以及使用各種工具進行操作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有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是發展設計能力的基本體現,包括眼力訓練、腦力訓練和表達能力訓練。在現代設計中,眼力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礎和體現。而表達能力已不再停留在從前的繪畫效果的基礎上,它包含著對各種新工具的運用,創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服裝設計教學必須走出純粹是課堂練習,要針對行業進行改革。
四、課件制作體現動態交互
一般的演示課件只能按事先設計好的數據、過程向學生作出展示,學生仍是被動接受課件的演示結果,更有甚者,學生的思維始終跟著計算機的演示走,計算機課件反而成為學生思維活動的障礙。在新理念下,計算機課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術,體現真實、美觀、動感外,特別強調它的交互性,所用數據可以修改,使課堂成為實驗室;我們學校開通了無線網絡,讓所有的學生帶筆記本電腦來,可以隨時在網上交流新的學習要點。在 CAD教學中,學生可以不斷的練習,可以跟世界接軌的服裝新潮流互動。學生可上機設計并操作,還留有課后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的余地。
五、服裝設計課程要與企業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