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續約合同

      續約合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續約合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續約合同

      續約合同范文第1篇

      承租方:_____,以下簡稱乙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及有關規定,為明確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等關系,經雙方協商一致,續簽本合同。

      第一條、甲方將自有的坐落于市___區____路___的房屋____棟____間,建筑面積____平方米,出租給乙方做____使用,乙方愿意承租。

      第二條、租賃期共個月,甲方從年月日將上述房屋交付乙方使用至年月日收回。

      第三條、乙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甲方有權終止合同,收回房屋:

      1、乙方擅自將房屋轉租、轉讓或者轉借的;

      2、利用房屋進行非法活動的,損害公共利益的;

      3、拖欠租金個月或空關個月的。

      合同期滿后,如繼續出租房屋的,乙方擁有優先承租權。

      租賃合同因期滿而終止時,如乙方確實無法找到房屋,可與甲方協商酌情延長租賃期限。

      第四條、租金和租金的交納期限

      甲乙雙方議定月租金_____元,由乙方在____月______日交納給甲方。

      第五條、租賃期間,甲乙雙方不得無故解除合同否則屬于違約,如有特殊情況需要終止合同,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對方,雙方協商解決。

      第六條、乙方在使用房屋期間,不得擅自房屋結構和用途,如乙方對房屋設施故意造成損害的,應負責修繕恢復原狀或賠償經濟損失,如要對房屋進行裝修,應征得甲方同意,費用由乙方自行負責。

      第七條、租賃期間房屋的修繕

      房屋出現建筑設施質量不合格問題,由甲方負責維修,乙方給予協助,不得阻撓施工;乙方因使用不當或其他人為原因造成房屋或設備損壞的,應當由乙方負責賠償或給予修復。

      第八條、違約責任

      1、乙方逾期交付租金,除仍應補交欠租外,并按租金的___%,以天數計算向甲方交付違約金。

      2、乙方擅自將承租房屋轉給他人使用,甲方有權責令停止轉讓行為,終止租賃合同,同時按約定租金的____%,以天數計算由甲方支付違約金。

      3、本合同期滿時,乙方未經甲方同意,繼續使用承租房屋,按約定租金的____%,以天數計算向甲方支付違約金后,甲方仍有終止合同的申訴權。

      第九條、其它約定事宜

      1、合同期滿前一個月乙方需配合甲方租賃看房。

      本合同一式2份,甲乙方各執1份。

      出租方:(蓋章)簽名承租方:(蓋章)簽名

      電話:電話:

      簽約時間:

      續約合同范文第2篇

      6月合格性考試報考要求

      6月合格性考試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技7門科目。

      高一年級合格性考試開考科目為:地理、生命科學和信息科技。

      高二年級生合格性考試開考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

      未參加過高一、高二年級考試科目的高二、高三年級學生可向其學籍所在學校申請報考合格性考試。因休學等原因在籍但不在校就讀的學生不得參加相應科目的報考。

      其他考生可自愿報名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7門科目的合格性考試。

      其他說明

      考生不得再次報考已合格科目的合格性考試。

      本市在校生若有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科目合格性考試成績不合格,在校就讀期間可再次參加對應科目合格性考試作為補考(信息科技科目補考僅在6月份開考)。其他科目合格性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由所在高中學校組織補考;其他考生若有合格性考試科目不合格,也可再次參加對應科目的合格性考試。

      續約合同范文第3篇

          試用期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為了互相了解、選擇而約定的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

          根據勞動部勞部發[1995] 309號和勞辦力字[1991]40號復函的規定,試用期應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一般對初次就業或再次就業者約定。在原固定工轉制過程中,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時,可以不再約定試用期。企業與合同制職工續訂勞動合同時,職工改變工種的,應重新約定試用期;不改變工種的,不再規定試用期。重新就業的勞動合同制工人,仍從事原工種的,不再規定試用期;改變工種的,應約定試用期。

       

      續約合同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秩序法哲學;政治共同體;法理共同體;法律

      中圖分類號:D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81(2012)04-0054-05

      一、秩序法哲學的發軔過程

      秩序法哲學是秩序哲學的一種。權力集中的、個人主義的近代國家從中世紀舊秩序中脫胎而來,這當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其理論的主要貢獻者是16、17世紀的第一波啟蒙思想,即秩序哲學。“1648年至1750年左右的這段時期,由于在先前的世紀中經歷了痛苦的變革,許多人恐懼社會迅速解體會陷入混亂,因此歐洲的精英們全力以赴,恢復秩序。”秩序哲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對現代秩序進行擘劃。

      秩序哲學經歷了從秩序政治哲學到秩序法哲學的變遷。秩序政治哲學肇始自馬基雅維里,集大成于霍布斯。秩序法哲學則萌芽于格老秀斯,集大成于普芬道夫。

      格老秀斯是一位原創性的近代思想家,在他那里,自然法哲學開始成為獨立的理論形態。通過確立自然法對世俗政治的支配性地位,格老秀斯開創了秩序法哲學思考。如果說霍布斯的理論是早期現代時期秩序的政治哲學思考的最高形式的話,格老秀斯的理論則開啟了對現代秩序的法哲學思考。

      就對秩序塑造的哲學史而言,格老秀斯的重要地位并非取決于他的國家理論,而是取決于他對調節國家間行為的法律的見解。專制君主制的興起,以及在它們的關系中或多或少公開接受了馬基雅維里的主張,使得暴力成了國與國之間交往的裁決者。戰爭、戰爭,在政治野心和經濟利益的誘惑下,西歐各國沿著擴張、殖民、商業拓展和開發新領土的道路大肆邁進。格老秀斯認為,要實現人類的幸福,就必須要對國家的行為進行限制,要用法律支配政治。他在《戰爭與和平法》中指出,甚至是戰爭這種大家認為最不可能受法律支配的國家瘋狂行為也需要接受法律的約束。基于這一立場,格老秀斯指出,有必要對支配國家間關系的準則進行全面的探討。在他看來,“這樣的工作格外必要,因為我們今天如同以往的時代一樣,以輕蔑態度認定這門法律空有其名而無實質內涵者大有人在。”這一調整國家間行為的法律就是自然法。這一法律是所有國家市民法的支柱,并且,由于它固有的公正性,它對所有的民族,對于臣民和統治者,都具有約束力。簡言之,一切政治單位都受它的約束。通過自然法,法律取得了對政治的支配。

      人的社會性,即斯多葛學派所謂的“群居習性”決定了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本身即是一種內在的善。法律最終的正當性即來自于對秩序的維護。格老秀斯寫到:“這種對于社會秩序的維護,正是所謂的法律的來源。”基于秩序維護的需求,法律(自然法)就獲得了至上的支配性。自然法本身是正確理性的指令,不僅者無權干涉、變更,甚至是上帝的意志也無法加以改變。所以,自然法與算術規則一樣,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由此,法律獲得了高居于政治之上的權威。法律取代權力,變成了秩序的守護者。也正是在格老秀斯這里,秩序法哲學萌生了。

      秩序法哲學經過發展,在普芬道夫那里取得了集大成。弗里德里希,邁內克稱普芬道夫是17世紀“偉大的建設性思想家之一”,其最大的建設性就在于超越秩序的政治哲學創立了秩序的法哲學。30年戰爭以后,歐洲的法政理論家們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尋找一種理論范式來說明、解釋和證成變化了的歐洲新局勢。普芬道夫的理論就是這種努力的體現。普芬道夫是對后威斯特伐利亞合約時代歐洲政治秩序及國家秩序體系進行理論上總結的第一人。他所要做的就是從理論上闡明如何可能通過國家達成持久的和平秩序,若要完成這一使命,國家內部又該存在何種法權安排。也就是說他既要從理論上證成國家秩序的正當性,又要給出理想的國家秩序圖景。他繼承了格老秀斯和霍布斯開啟的政治秩序的世俗化和去封建化,創造性提出了政治秩序的法治化發展路徑,全面論述了國家的法權結構安排問題。

      格老秀斯對國家間秩序的法權關系進行了擘劃,普芬道夫的獨特貢獻則是對國家秩序的法律建構。普芬道夫把國家描繪成一個法理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法律作為秩序的支配者居于主宰性地位。個體和國家作為道德主體(Moral Person),都受法律這種道德實體(Moral Entity)的支配。依法則而生存是道德主體的必然命運。法律為道德主體設定了與其地位相應的義務和權利,遵此而行便可達成秩序。國家是確保法則得到實施的公共責任主體。國家是個體契約的產物,是絕對的擁有者,是和平的護衛者。國家的核心使命是維護共同體的安全和福利,為此,統治者肩負著照看國家的義務。未履行此義務,法律為統治者設定了基本的義務。公民是共同體的主人,讓渡部分自由組成了國家。調處國家與公民自由的關系便成了普芬道夫法政理論的核心主題之一。

      二、秩序法哲學的思維特質

      秩序法哲學的第一個思維特質是強調法則先于權利。秩序政治哲學強調權利在先。因為,秩序政治哲學是一種自然權利哲學。在秩序政治哲學那里,整個社會是以權利為基礎建構起來的。從個體在自然狀態中的自然權利,到政治契約保留的權利,這些存在于之外并和并立的權利構成了秩序的基礎。它們使得個體擁有了某些內在于自身的權利,正是這一權利使得他們可以對抗國家。個體由此擁有了和對抗的武器或手段。就性質而論,這種構成國家秩序基礎的自然權利不過是個體的本能和利益。而個體的本能和利益之所以需要得到尊重,最關鍵的還在于個體能力(尤其是成年個體的體力)的大致接近,任何人都無法確保對他人絕對的優勢。所以,就實質而言,對自然權利的這種承認是一種“功利”性的承認,是建立在互利基礎上的。換言之,是理性認識到的“功利”引導達成了妥協。而這一互利性的妥協就構成了秩序的推理起點。所以說,在霍布斯那里,是“自然權利”產生“自然法”,而非相反。秩序法哲學則強調法則先于權利,是法則賦予了權利,同時也為個體施加了義務和責任。它強調個體的權利,但同時也強調個體的義務。換言之,權利的實質不是功利妥協的產物,而是外在法則的賦予;不是個體理性導出的應然,而是客觀理性規定的應然。

      秩序法哲學的第二個思維特質是強調法則支配權力,倡導“法律”。秩序政治哲學強調權力塑造秩序,權力支配秩序。統治權力不受任何外在的約束。在這一意義上講,秩序政治哲學是一種權力哲學。秩序法哲學則強調從權力社會向法律社會過渡,從法律社會向法律國家的發展。國家被認為不過是一系列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系統集合體。秩序法哲學塑造的現代國家秩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法律秩序。中世紀以前的國家理論是以正義論為主導的,秩序政治哲學國家理論是以權力為主導的,而在古典自然法這里,國家則不過是一種法權安排。國家建構的起點不再是神圣起源,而是自然狀態和個體的自然權利。國家不再是向善的工具,而成為法律生成和執行的工具。法律超越正義、超越權力成為國家秩序的最高守護者。中世紀以前的國家是要講德性的,而秩序法哲學所塑造的國家則是要服從法律的。這一法律就是自然法。自然法理論是一種建國理論,當近代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以后,支配國家的法律就由自然法變成了基本法。自然法的法律支配國家論就成了后世法治理論的濫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秩序法哲學這里,法律占據了最高支配地位。這里的法律不是傳統遺留下來的法律,也不是習慣和習俗產生的法律,甚至也不是國家自己制定的法律,而是“自然法”。換言之,這是一種“自然的”或“理性的”秩序理論。它認為,在社會、國家之外,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先在的規則體系。社會秩序或國家秩序正是由這些規則體系安排的。不管是作為個體的個人,還是作為團體人格的國家,都需要服從這一規則體系。法律被認為是一切個體權利和政府權力的基礎。法律不但是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來源,而且是所謂者的權利的基礎。

      秩序政治哲學試圖通過權力打造出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但是,即便這種努力打出秩序,也無法長久地維持秩序。長久和平的公共秩序需要一個更為堅實的基礎。自然法哲學是在痛苦和暴力沖突中間形成起來的,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替代導致宗教戰爭和沖突的基督教義,為新秩序確定一個理性的基礎。自然法則的提出,是為了讓沖突的各方可以有一個達成共識的載體。同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自然法的提出不僅是要控制宗教沖突,還是要控制宗教沖突的控制者——國家。借著控制宗教沖突,國家獲得了絕對的權力,秩序政治哲學甚至提出這種權力可以不受法律的約束。自然法的提出就是要控制這一絕對權力。

      秩序政治哲學找到了權力作為秩序形成的砝碼,秩序法哲學則給這種秩序施加一種規范性約束,從而維持和平與秩序。無論是倡導法則先于權利,還是倡導法則高于權力,秩序法哲學即古典自然法哲學所汲汲不忘的是要形成一個紀律性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中,沒有任何主體可以超出法則的約束。

      三、法理共同體作為秩序法哲學的核心理想

      秩序政治哲學和秩序法哲學雖然都把核心關注點放在秩序的塑造和維護上,但是二者的立足點卻存在本質差異。秩序政治哲學主張通過權力實現秩序,塑造政治共同體。秩序法哲學則主張法則支配政治,塑造法理共同體。

      所謂共同體,“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特點,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性、社會的結合或道德上的承諾,以及時間上的連續性。”概言之,共同體是指人集體生存的一種聯合狀態。共同體可能是以親族關系、宗教、政治權力、革命以及種族為基礎形成。其基礎必須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和足夠的持久力,以結合其成員,激發他們的認同感和忠誠感。根據上述組織基礎的不同,共同體可以分為宗教共同體、血緣共同體、政治共同體、種族共同體等。秩序政治哲學的理想是塑造一種政治共同體(political community)。這一政治共同體是現代性的,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宗教社群、血緣社群、群。宗教群主要靠信仰,血緣社群主要靠血親,群主要靠征服,而政治共同體則主要靠權力結合起來。

      秩序政治哲學所塑造的這種靠權力結合起來的政治共同體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以下七個。(1)國家對武力的獨占。這一點并非政治共同體所獨有,是一切國家的特性。政治共同體學說不過是對此加以吸收而已。其加以改進的地方在于設置常備軍隊。在政治共同體所統治的地域,就所有的人和所有的關系而言,國家的權力是絕對的、無限的和不可侵犯的。只有國家才可以合法地擁有武力。國家有權力剝奪人的生命、拘禁、罰款、沒收財產等等。(2)國家擁有。是國家之內最高的政治統治權威。這種最高的統治權直接及于個體,這就阻絕了親族、宗教和行會等團體的干預的權力。導致了權力向國家集中。(3)國家統治的地域領土化。國家與領土是分不開的,它在領土范圍內享有統治權,藉著獨占武力而行使。“現代早期的一個普遍特征就是國家的團結統一:即由一個獨立的執行機構來統一行使領土統治。”這就取消了封建領主舊有的在封地上的政治統治權,也取消了親族藉血緣關系擁有的權力和宗教團體依信仰擁有的權力。(4)國家制定規定性的法律。國家有權制定法律,頒布法律,并有權決定哪些傳統的規則可以納入法律。這是國家權力從司法向立法的擴張。在它面前,傳統的、習俗的、親族的、地區的規范通通都要失效或接受國家的再評價。(5)國家的官僚科層制。這是廢除封建分封后,國家統一性權力層層分解的需要。科層制與常備軍制度一文一武,有效維護國家的統治。(6)國家的組成分子是國民。所謂國民是把現實身份抽象剝離的結果。一個人,只要符合國家所定的條件,便可以成為國民,而無需經由家族、氏族及部落等中間結構的干涉。國民具有兩重性質:第一,他是臣民,直接臣服于國家的權力;第二,他是公民,是政治共同體一份子,享有此種資格所帶來的權利義務。(7)個體享有積極的權利。在政治共同體這種組織形式出現以前的那些組織,如親族、軍事共同體和宗教組織等,均未賦予個體積極性的權利,而只給予責任。個體權利的觀念,也就是個人和團體免受國家權力節制的觀念,是現代國家在與競爭性組織形式競爭的過程中產生的。

      秩序法哲學的核心理想是塑造法理共同體。秩序法哲學并非只關注秩序,它塑造的秩序是有著特定道德意涵的秩序。這一道德意涵就是公民在秩序中的主體性地位。公民不再是舊秩序中的被統治客體,而是變成共同體的締造者。這就涉及秩序法哲學對權力與自由張力的調和,它試圖克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二元論,實現一元化。

      密爾曾經指出,傳統政治最大的特征就在于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二元對立。統治者靠統治強權,主要是武裝暴力,壓制被統治者;被統治者接受壓制,但在忍無可忍時則起而反抗。這種專制型政治不可能帶來持久和平,因為社會中總存在兩種對立的勢力。近代以來的秩序哲學則試圖彌合這種二元論。博丹邁出了整合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二元論的第一步。博丹提出,一方面,必須具有絕對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社會整合起來;另一方面,必須受到限制,統治者不可享有無限的權力,這樣會損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統一性。但是,博丹的努力并不徹底。對于的來源,他還是含糊其辭,他對的界定還是前現代的;對于的限制(自然法、神法和習慣)也是模糊不清。所以,在他那里,專制主義和反專制主義同樣重要,君主和臣民還是二分的。

      霍布斯繼續沿著博丹的道路前進。辛斯利指出,霍布斯能夠超越博丹解決存在于君主和臣民之間的二元論分裂。霍布斯以“國家一公民”的區分取代了博丹的“君主-臣民”的區分;以“個體的自然權利-”,取代了“共同體權利-君”的區分。在產生國家之前,個體享有自然權利,通過契約,產生了國家和;在國家誕生之后,個體就成了公民,國家的基本目標就是保護個體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見,通過強調自然權利要素和隨之而來的公民資格,霍布斯大大加強了政治體的共同體特性。同時,通過強調來自于契約,統治權和公民自由的對立也大大緩和了。這樣一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二元論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解決。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統治權力既絕對又受限制的矛盾還沒有得到解決。霍布斯只是強調權力來自于人民的契約,可是,者并非契約的當事人,并且對于權力的行使,人民絲毫不能發揮影響。這就會導致“統治者堅持宣稱從人民那里獲得了權力,他們是根據人民的同意進行統治的,但是卻從來不會如此行為”的情況發生。

      秩序法哲學的集大成者普芬道夫第一次全面完成了超越二元論、塑造共同體的工作。普芬道夫通過兩重契約一項法令建構起來了一個法理共同體。法理共同體的建構經歷了以下過程。首先,通過理性抽象,將不同種族、地域、性別、年齡、職業、地位、血統的人還原成抽象的“人”。這一超越性的人是公民出現的必要條件,沒有這個“人”就不會有公民。其次,通過自然狀態和自然權利的描述,描繪出“人”的本性條件作為準備性要件。這些條件是其后一系列法權安排的依據和基礎。再次,通過契約建國將國家的民主實質固定下來,并通過一系列法權安排予以制度化。霍布斯的工作揭示出,契約論對于克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二元化的分裂,構造一個一元化的政治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于是,普芬道夫對霍布斯的契約論進行了改造:(1)他把者設計為契約的一方當事人;(2)他讓者受到這一雙務契約的約束;(3)他對契約的內容進行了改造,把“積極的權力移轉”改成“消極的權力移轉”。在此基礎上,普芬道夫為彌合二元論,還進一步把國家和區分開來。在普芬道夫那里,國家人格和者是有區別的。國家是契約構建的共同體,而是這一共同體所享有的權力,者則是國家的代表者,代表國家行使權力。這樣區分的邏輯后果就是可以從國家利益出發,對和者提出限制性要求。普芬道夫彌合二元論的第三個做法是把中的“決斷權”和“治權”進行區分。“決斷權”事關共同體安危大計,是不可限制的。但是,具體性的“治權”則可以而且必須要受到限制和制約。“治權”是的常態化形式,與公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通過對這些權力做出限制,可以大大緩和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對立感。

      在彌合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二元化區分、強調法律支配性地位的基礎上,法理共同體被創造了出來。這種法理共同體對秩序政治哲學構造的政治共同體是有所繼承的,在此基礎上,法理共同體有以下特質:(1)法律。在法理共同體中,法律高于任何主體,享有最高的支配性地位。這有別于政治共同體中的權力至上。不管是公民權利,還是國家權力,都在法律統治之下,都是法律的“臣民”。(2)法律地位平等。法理共同體是一個平權結構,取消了階層特權。在法律共同體中,一切主體的法律地位均平等。這是從個人的自然平等推導出來的。個體在共同體建立之前在尊嚴、權利方面的平等決定了共同體建立之后所有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共同體應當平等保護所有公民的權利。法理共同體消融了統治者與統治者的二元對立,消除了階層特權。(3)靠合法性維系共同體。由于消除了二元對立,法理共同體不再靠暴力性壓制維系共同體存續,而是改靠合法性維系自己的存續。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法理共同體才是真正的共同體。(4)政治權力以公共利益為依歸。就共同體目的而論,起源的民主性決定了共同體目的的公共性和平等性,即共同體以公益為依歸。所以,在法理共同體中,政治統治者沒有自己的私利。

      四、結語:秩序法哲學的超越性意義

      秩序法哲學的核心理想是塑造一個法理共同體,它希望借由法理共同體的塑造,實現人類社會的永久和平。在它看來,敬畏法則、尊重公民權利,并在此基礎上彌合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二元對立,是實現人類社會永久和平的根本希望之所在。這就表明,秩序法哲學關注的不只是權力的有效性,它還關注權力的合法性。而正是這一創見讓它超越了“羅馬”,走向了“現代”。

      續約合同范文第5篇

      【關鍵詞】城市軌道;高架橋;沉降與徐變;鋪軌

      1.工程概況

      市地鐵六號線二期軌道工程北段,在龍鳳溪車輛段預留股道區域內設置鋪軌基地(以下簡稱“龍鳳溪鋪軌基地”)。該鋪軌基地承擔中梁山2#隧道出口(DK52+175)~北段設計終點(DK61+184.233)、出入線段及龍鳳溪車輛段的鋪軌任務,管段正線線路長度21.291km,車輛段鋪軌10.178km。該基地承擔的鋪軌任務十分繁重,北段能否按期完成鋪軌任務,直接影響整個六號線二期的通車目標。

      龍鳳溪鋪軌基地通過臨時線路接入車輛段咽喉區正式線路,連通出入段高架線,于龍鳳溪車站接入正線。根據設計文件及相關規范要求,出入線段高架線施工完畢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3~6個月)的沉降和徐變后,方可進行軌道工程施工。按照高架橋梁的施工進度,北段鋪軌工程面臨停工的危險。

      2.軌道線路臨時過渡方案

      2.1龍鳳溪車站左右線通過2組9號單開道岔和1組5米線間距9號交叉渡線與出入線段連接。出入線段高架橋長度約650米(含單開道岔、交叉渡線),其中小半徑曲線線路長367.106米。為解決高架橋梁的沉降與徐變期對軌道施工的制約,提出了從高架橋出段線鋪設臨時線路,接通鋪軌基地與正線軌道線路的臨時過渡方案。

      2.2具體實施方案

      出段線高架段小曲線半徑線路,曲線起點里程:CDK0+152.547;終點里程:CDK0+519.653,CJD1:ay-69°00′12.5″,R-255,l-60,T-205.658,L-367.106; 在高架橋段梁面采取“扣軌”的方式鋪設臨時軌道。

      高架橋橋面設計圖上有倒“L”形的接茬鋼筋,為便于橋面鋼軌的擺放,臨時線路兩股鋼軌采取偏鋪(向橋面幾何中心方向偏鋪0.45m)的方式,以錯開橋面預留接茬鋼筋影響;高架砼梁面平整地段直接鋪設鋼軌,梁面不平整地段“扣軌”前在鋼軌底范圍用干硬砂漿找平,干硬性砂漿厚度控制在2cm左右;曲線地段鋼軌軌距按1450mm設置;鋼軌與梁面采用φ12膨脹螺栓配特制扣板進行加固,扣板與膨脹螺栓布置間距按695mm(1440對/km布置)。

      (1)現場的梁面的情況

      (2)出段線橋面臨時軌道線路鋪設示意圖

      (3)特制扣板

      為保證臨時鋼軌與橋面固定牢固,特制扣板擬采用8mm厚度的A3鋼板加工而成,為能夠有效固定住鋼軌軌底,保證臨時股道軌距尺寸,扣板焊接8mm的圓鋼鋼筋,具體尺寸如下圖所示:

      (4)膨脹螺栓

      鋼軌扣板加固采用直徑為12的膨脹螺栓,現場鉆孔孔深75mm,最終錨入深度為50~70mm。

      3.實施過渡方案的注意事項

      3.1軌道施工時,膨脹螺栓鉆孔應盡量避開梁體鋼筋,必須避開梁體預應力鋼筋。實施前,由軌道專業做出鉆孔位置詳細布置圖,交橋梁設計單位復核后,報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

      3.2軌道專業施工過程中加強臨時線路軌道幾何尺寸檢查,發現軌道幾何尺寸變化和膨脹螺栓松動時,要及時處理。

      4.質量、安全保證措施

      4.1質量保證措施

      (1)對高架橋橋面“扣軌”位置先用干硬性砂漿找平處理,對于尺寸差異較大的位置可采取填塞小鋼板(或木板)來找平軌底;

      (2)小曲線段臨時軌道線路軌距采用1450mm,避免工程列車因小軌距對鋼軌產生較大的橫向擠壓力;

      (3)膨脹螺栓鉆孔深度要滿足要求,膨脹螺栓必須錘到位再擰緊螺母,確保特制扣板固定鋼軌牢固。

      4.2安全措施

      (1)在橋頭設置臨時限速標牌,工程列車在臨時股道過渡段行車速度不得超過15km/h;

      (2)定期派人對臨時線路幾何尺寸、膨脹螺栓松緊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結語

      市軌道交通施工過程中,利用臨時過渡方案,成功解決了由于高架橋橋梁需要較長時間的工后沉降與徐變影響鋪軌工期的問題,科學、合理的利用了現有資源,確保了按期完成鋪軌任務,為工程的按期投入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范立礎.橋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好看的亚洲黄色经典|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成色在线影院|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