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危害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基本情況
區現有生產經營企業400余戶,其中煤礦、非煤礦山85戶,機械加工制造企業7戶,飼料加工企業36戶,冶金、水泥建材企業12戶,蓄電池生產企業1家,木制家具生產企業1戶,酒類釀造、面粉、食品、麥芽加工等輕工企業200余戶,共有從業人員約3.5萬人。根據省、市在重點行業領域和企業開展職業危害專項整治以及“打非治違”工作的有關要求,經過我們細致摸排,全區涉及職業危害重點整治的企業共計70戶,涉及從業人員近370余人,主要集中在煤礦、部分非煤礦山、木制家俱制造、水泥建材、冶金等行業,危害因素為高溫、粉塵、噪音、有毒有害氣體等方面。
二、主要工作
(一)精心安排部署,落實工作責任。一是根據省、市安監部門年初對生產經營企業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開展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全區實際,我們對全區生產經營企業開展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全區開展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工作方案,下發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和重點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企業中;二是要求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和重點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企業對此項工作也要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三是依據省、市、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兩個責任規定”的要求,就企業開展職業危害專項整治暨“打非治違”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責任,在年初區政府與各各鄉鎮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和工業園區管委會簽訂的工作責任書中,也把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列為一項年中、年終責任書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明確工作重點,堅持抓主抓重。為全面掌握企業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底數,落實企業對職業危害的有效預防、控制,保護職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推進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在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日常工作中,我們對轄區內生產企業了職業危害因素較多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摸排,確定冶金、建材、木制家具、金屬非金屬礦山等行業領域的20戶企業為職業衛生健康工作作為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工作的重點。結合日常檢查,我們對其它一些行業企業也開展了職業危害“打非治違”工作。
(三)堅持因企制宜,工作成效明顯。在轄區內生產經營企業開展職業危害專項整治暨“打非治違”工作中,我們堅持既要服務企業,又要督促企業嚴格按照上級安監部門的要求,不折不扣的做好企業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清潔的工作環境。元月份以來,轄區內共有58戶企業通過網上對職業危害進行了申報;2戶企業已進行了職業危害“三同時”預評價工作;有62戶企業為員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并按規定進行了入廠、崗中、離崗體檢;有150余戶企業建立了勞動防護用品發放臺帳,對員工的勞保用品按規定進行了發放。寧海商貿公司是一家木制家具制造企業,2012年底被省安監局列為職業衛生《許可證》發放試點企業,從去年以來,我們把該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始終抓在手上不放松,督促企業投入巨資改善了生產環境,健全了規章制度,完善了各項工作措施,為其它企業開展職業衛生工作樹立了典型。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督促中大鋁型材、隴巖建材、西涼水泥等20戶企業由疾控中心對其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現場檢測,同時為了抓好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工作,我們確定市金安特鋼有限公司、華源肥業有限公司、光明電力制桿廠等10戶企業為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工作試點企業,止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三、采取的方法措施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員工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認識。一是結合日常安全檢查,向企業從業人員宣傳了新頒布的《職業病防治法》和安監總局“一辦法四規定”以及省、市、區開展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的有關要求;二是督促轄區內50戶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市安監局3月、7月份舉辦的“全市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會議”,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進一步提高了企業負責人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三是結合“5.29”、“12.4”市、區舉辦的法制宣傳日活動,組織局機關工作人員在文化廣場開展了生產經營企業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活動,現場解答群眾咨詢問題30多個,散發宣傳資料2000多份;四是督促生產經營企業組織員工開展了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工作。根據我局年初安排,部分企業已制定了員工職業衛生培訓教育計劃,皇臺酒業、紅太陽面業已對員工進行了全員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工作。
(二)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執法力度。今年以來,我們結合開展的元旦、春節前的“兩節”、春季安全大檢查活動,抽調專人,集中力量,對轄區內存在職業危害因素較大的冶煉、水泥制造、面粉生產、家具制造、印刷、礦山開采、裝飾材料加工、磚瓦粘土等77戶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集中排查,重點從責任制落實、機構設置、規章制度、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與教育、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等13個方面進行了規范,針對部分企業在開展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責任落實不力、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不健全、對員工職業危害宣傳教育不到位以及現場檢查中發現的職業危害因素,我們現場下發現場檢查筆錄及處理決定書各120多份,截止12月中旬,對檢查出的問題90%以上的企業進行了整改,個別企業對檢查出的問題正在積極整改之中。
(三)堅持服務與監管并重。在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專項整治暨“打非治違”行政執法活動中,我們堅持服務與監管并重,既要求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又幫助企業解決了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中一些不知道該怎么做的問題。在職業危害網上申報過程中,我們編印了申報步驟下發企業,使企業按步驟進行了職業危害網上申報工作;針對部分企業對職業危害防治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的問題,我們先后幫助寧海商貿、中大鋁型材、天康飼料、匯能生物工程公司等35家企業建立完善了職業危害防治的各項制度和規程;幫助企業制定了安全生產責任制,使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做到了責任到崗、到人;在開展企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過程中,就部分企業關心檢測費用問題,我們積極與疾控中心聯系,建議疾控中心本著服務企業發展的目的,盡量增加監測點,減少對檢測費用的收取,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對此給予承諾;
(四)認真落實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在開展職業危害工作中,我們堅持要求相關鄉鎮、部門、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和生產經營企業對此項工作有領導機構,有專兼職工作人員,有明確的工作職責。一是在年初區政府與鄉鎮、部門、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簽訂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書后,相關鄉鎮、部門、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立即與轄區內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書,企業與車間、車間與班組都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書,把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作為一項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切實做到了責任到人;二是加大了資金投入,我們督促轄區內冶金、木制家具、水泥制品、水泥生產等職業危害因素較重的企業加大對本企業職業危害因素的整治力度,對一些一時難以整改的問題要定計劃、定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整改完畢,切實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清潔的工作環境;三是落實員工職業衛生防治工作培訓教育責任,絕大多數企業堅持對員工開展班前會,在會上班組上明確要求作業員工正確佩戴工作服、工作帽、防護鏡等勞動防護用品,要做到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在作業過程中班組長隨時檢查督促;四是對職業危害因素重點部位懸掛了告知牌,由車間、班組負責人經常性的對員工進行提示、提醒。
四、存在的問題
在開展企業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工作中,全區上下盡管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些成就,但認真總結,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工作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反映在:
一是部分企業負責人法律意識淡薄,未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企業目標管理責任制。個別企業領導不能夠認真學習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病防治知識,忽視對作業工人的培訓。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治理工作不夠重視,車間未采取全面機械通風和局部機械通風措施,對從業人員不能及時提供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車間未配備急性職業中毒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設備等。
二是部分企業未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無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不到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未將職業病危害及其防護措施在合同中告知,對新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從業人員未能組織上崗前健康檢查和培訓;對在崗期間及離崗前的職工不能定期組織職業性健康檢查。
三是一些企業職工缺乏職業危害防治相關知識,自我防范意識不強。
通過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研究,提出加強職業病預防機制的研究對策。
【關鍵詞】
職業病;建設項目;危害;對策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的貫徹實施,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穩步開展,對切實保護勞動者健康,從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作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的基礎,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這些問題,進一步做好評價工作,提高評價質量,本文通過文獻查閱和相關資料的分析,對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職業病危害現狀分析
目前,世界職業病危害形勢依然嚴峻。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全球每年超過2億人因職業意外或工作有關的疾病死亡。據保守估計,有職業病1.6億例。其中職業病造成了170萬人喪生,是工作場所的第一殺手,而這個數字在中國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還在上升。僅針對我國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的職業病存在以下幾個提點。
(一) 傳統職業病危害嚴重。
(二) 職業病危害行業范圍廣,流動性大,危害轉移嚴重。
(三)職業病群發,相關患者經濟負擔重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公共衛生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程分析不全面造成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遺漏
工程分析不深入,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概況、選址、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布局等等因素,由于評價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工程學知識以及工作經驗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建設項目的了解和分析不夠詳細和深入,導致工程分析不全面,未能找出所有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藝環節和接觸崗位,造成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遺漏;評價人員對化工工藝和新化學物質的了解不夠,對中間產品產生的危害了解少,尤其是某些工藝過程中有特殊要求,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而未能識別,造成因素識別不全。現今的職業病危害評價隊伍,評價人員主要由醫學類專業人員組成,衛生工程學專業的支持相對缺乏。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沒有衛生工程學的基礎,影響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全面、準確的識別,甚至無法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的全面評價。應加強衛生工程評價人員的培養,彌補評價工作的不足。
(二)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問題
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主次不分,缺乏重點。全面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遺漏,而篩選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則是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點環節和主要危害因素。實際工作中出現了由于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過多、過細等情況,以至于識別出來后很難評價,即使評價了也無法下結論的尷尬局面,導致對職業病危害“識別多,評價少”。在危害因素全面識別的基礎上,缺少對識別出的危害因素種類、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等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未能體現建設項目的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主次不分明。有的預評價報告對健康影響的分析完全照抄書本,而與所評價項目中的接觸機會或作用方式所導致的健康損害有較大差異,缺少針對性。
(三)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的職業性有害因素易忽略
職業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三類: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在實際工作當中,生產工藝過程中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常常被當做重點考慮和評價,從而忽視了勞動過程和工作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如不合理的勞動組織制度和作息制度、長時間處于不良、通風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等,這些有害因素同樣可以導致職業性損害。由于在識別過程中的忽略,致使評價工作不完整。
(四)評價報告的針對性不強
評價報告中提出的建議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差評價人員認為建設單位在初步設計中需進一步完善的有關內容,必須在報告中提出相關建議。但在實踐中,有相當多的建議過于原則性和抽象性,或是生搬硬套法規條文,缺乏具體方案,操作性不強,可行性差,流于形式。這種形同虛設的建議對建設單位完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修改初步設計起不到作用,失去了在源頭控制職業病的評價意義。
三、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評價人員自身素質,進行工程全面分析
評價人員除專業技術知識過硬外,尤其要補充對衛生工程學等相關知識的掌握。工程分析應當主要分析技術路線、簡要的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技術參數及其自動化密閉化程度、原輔材料、中間品及產品的性質、建筑物設計的衛生學、各項防護措施與設施、工人的操作方式,以及輔助用室、工時制度、接觸人數、接觸時間等。
(二)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應將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辨識出來。對各種有毒化學物質的聯合作用應進行綜合考慮,同時考慮異常生產情況下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工人的影響。在分析時應重點分析接觸人數或接觸機會多、危害性大、職業病危害因素較多的崗位或工種。而接觸機會極小、或產生數量極少、危害程度輕的崗位或工種,只做一般性分析即可。
(三)預評價結論的對策
應明確“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和“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概念上的不同;區分生產過程中有毒化學物質“使用”和“產生”概念上的不同以及“量”的不同。應當根據建設項目是否存在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工作場所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學特征、濃度(強度)、潛在危險性、接觸人數、頻度、時間、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風)險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后,對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進行分類。為了彌補個人判斷的不足,在對建設項目下結論時,常采用評價組或專家組會議的方式,結合對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互相啟發、交換意見、集思廣益,使評價結論更加準確。
綜上所述,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在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也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做好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從源頭抓起,切實保護勞動者相關權益和健康。
參考文獻: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從講政治、促進穩定、促發展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領導的批示精神,以《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對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進行整頓治理。通過專項整治,規范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監督管理責任和工作措施,消除職業危害隱患,有效遏制職業病的發生,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整治的范圍和重點
這次專項整治范圍為全縣所有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加工企業,重點為制鞋、箱包加工、玩具制造、印刷、家具制造等涉苯的企業,礦山、陶瓷等粉塵作業的企業,電鍍業、鈕扣業。
三、整治措施
(一)對沒有工商營業執照的用人單位,要立即責令停業整改,并依法予以查處。經整改后符合條件的,給予辦理工商登記;仍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予以取締。
(二)對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予以查處;情節嚴重的,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關閉。
(三)對違法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的企業,依法予以查處,并封存收繳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和產品。
(四)由于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工傷事故傷害與職業病的,督促用人單位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治,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有關費用待遇,并依法予以處罰。
(五)對違反規定招用勞動者、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以及違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責令改正,并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對使用童工的用人單位或者個人,責令其立即將童工送回原居住地,并由其承擔有關費用。對單位或個人使用童工,以及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外出打工出具假證明的,依法予以處罰。對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責令立即支付,并賠償勞動者的損失。
(六)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工作步驟
全縣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自5月中旬開始,至9月底結束。
(一)第一階段為全面檢查階段(5月中旬至5月底)。各鄉鎮要組織力量,對轄區內企業,特別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進行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普查,摸清轄區內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基本情況。
(二)第二階段為整改整治階段(6月上旬至8月底)。縣政府組織有關鄉鎮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開展檢查和集中整治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全面梳理,對照《職業病防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訂方案,抓好整改。同時,要列出一批職業危害嚴重,勞動條件惡劣,各種防護措施嚴重不到位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名單,進行重點整治。對經整改仍達不到有關規定要求或者不具備職業衛生基本條件的企業,要責令其立即停業整頓。對拒不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頂風違法違規的單位和責人要依法嚴肅查處,務求集中整治取得實效。對專項整治期間發生的職業中毒事故,要依法從快從重進行查處。經過整改整治,進一步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落實各項職業危害防護措施,改善勞動生產條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職工職業健康檔案,消除各種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三)第三階段為驗收處理階段(9月上旬至9月底)。為確保整改整治措施落實到位,縣政府組織有關鄉鎮和部門對整改整治情況認真進行驗收。對一般整改單位達不到整改要求的,責令其重新整改。對重點整治單位整治后仍不具備職業衛生基本條件的,責令其立即停產整頓;停產整頓后達到有關要求并驗收合格的,方可恢復生產;仍達不到要求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堅決予以關閉,吊銷其營業執照。同時,各有關鄉鎮、部門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總結,匯總上報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五、有關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有關鄉鎮和部門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上級領導對加強職業衛生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認識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依法監管的關系。縣政府成立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內)具體部署和組織實施本地區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各有關鄉鎮和部門要切實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恪盡職守。全縣專項整治工作要按照“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原則,縣政府負責領導和全面協調工作,由衛生部門牽頭,會同經貿、勞動保障、工商、公安、安全生產、工會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鄉鎮政府負責轄區內職業危害企業基本情況調查摸底;衛生部門負責職業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安全生產設施及措施的監督檢查;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的監督檢查;工商負責對違規生產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公安部門負責對涉嫌犯罪案件的查處;工會部門負責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各鄉鎮和部門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
(三)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整治工作要立足于治本,多管齊下,搞好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要將整治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促進依法生產、依法監管結合起來;與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職業安全技術水平結合起來;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結合起來;與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職業病防治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一、指導思想
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認識和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加強對勞動者健康的保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對各鎮(街)轄區內涉及粉塵、有機溶劑、重金屬等存在職業病危害的重點行業徹底整治,使之符合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制度、工傷保險制度和安全生產制度,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
三、工作依據
《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工會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和相關法規。
四、檢查范圍
各鎮(街)轄區內涉及粉塵、有機溶劑、重金屬等存在職業病危害的重點行業和企業。
五、檢查內容
(一)涉及粉塵、有機溶劑、重金屬等存在職業病危害基本情況;企業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情況;職業衛生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申報危害項目情況;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情況;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情況;對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病病人以及違反《職業病防治法》的用人單位的處理情況等。
(二)簽訂勞動合同情況;合同中告知職業病危害情況;企業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情況和處罰(處理)情況;職業病病人勞動保障待遇落實情況(工傷認定、傷殘評定、勞動能力鑒定工作開展情況)。
(三)企業工會組織建立情況;工作開展情況(在維護職業病病人權益方面和宣傳、教育職工防治職業病方面的情況)。
(四)企業安全生產防范各項制度的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情況。
(五)企業登記和合法經營,生產原料、產品的打假。
六、檢查方法和步驟
自查與檢查相結合,各鎮(街)以自查為主,市衛生局、市工商局等九個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對重點地區進行地毯式檢查。
(一)監督檢查步驟。監督檢查分四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9月25日至10月10日)。制定具體檢查方案,確定檢查企業和具體檢查內容,培訓人員,統一檢查方法。
2.自查自糾階段(10月10日至11月10日)。各鎮(街)配合市衛生監督所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全面開展摸底造冊和監督檢查,督促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進行整改,并將有關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重點地區檢查階段(11月份)。市衛生、安監、勞動保障、*、工商、質監、環保、經貿、外經貿、工會等部門聯合組成專項檢查組,分組對重點地區涉及粉塵、有機溶劑、重金屬等行業進行監督抽查(督查的地區和具體時間安排由市衛生局另行通知)。
4.總結階段(12月份)。各檢查小組匯報檢查情況,由市衛生局匯總后向市政府報告。
(二)檢查方式。
各檢查小組采取聽取匯報,查閱有關材料,召開座談會,現場檢查等方式進行檢查。
七、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由市衛生、安監、勞動保障、*、質監、工商、環保、經貿、外經貿和總工會組成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衛監股)。人員組成和主要職責如下:
(一)鶴山市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
(二)鶴山市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任:*
(三)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全市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監督檢查工作的指導和組織協調;
2.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
3.組織對重大案件查處;
4.開展重點地區監督檢查,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工作;
5.負責監督檢查工作信息的匯總上報工作。
(四)各有關部門職責:
1.衛生部門負責職業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
2.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的監督檢查。
3.工會組織負責企業勞動者權益維護工作的監督檢查。
4.安監部門負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
5.*部門負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
6.質監部門負責企業生產原料的監督檢查。
7.工商部門負責企業的登記、注冊和生產材料的打假工作。
8.經貿、外經貿、環保等部門負責向企業業主宣傳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
9.各鎮(街)負責本轄區的廠企開展職業危害自查自糾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嚴峻性,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嚴格監督管理。市衛生、安監、*、質監、工商、經貿、外經貿、環保、勞動保障和工會等部門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面落實檢查方案,積極開展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工作。
【關鍵詞】煤礦 職業危害 防治對策
煤礦不良現狀具體體現在,一方面嚴重的威脅煤礦企業員工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高溫高濕和粉塵,以及噪聲和振動,還有毒物等為煤礦職業危害主要類型,粉塵是其中造成最大危害類,塵肺病是由粉塵引發的,就目前來看,其屬于我國職業病發病最多的,并且我國塵肺病人數最多。以下兩方面為直接導致塵肺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根源:(1)粉塵濃度普遍達不到標準,具有較差的作業環境;(2)具有較多人員接觸粉塵,并具有相對較大患病總人數。 由此可知,我國相關部門對防治煤礦職業危害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應成為必要之舉。
1煤礦職業危害分析
塵肺病在我國職業病中,屬于發病率最高的,并且在當今世界上最多人數塵肺病國家就包括我國,而各個廠礦企業為塵肺病產生主要場所。在我國煤礦企業每一個作業環節,諸多職業病危害因素生產性毒物和有毒有害氣體等等幾乎都存在,是作業人員患有職業疾病職業中毒和噪聲聾等不同程度的直接導致因素,而比重最大的職業病就是塵肺病,煤工最主要的塵肺病就是塵肺和矽肺。有效分析相關數據表明,正在逐漸的縮短成為煤礦行業塵肺病發病工齡的主要趨勢,20 歲為最小的發病年齡,41 歲左右為發病平均年齡。
2我國煤礦行業職業危害的問題
2.1作業場地缺乏對有害物質的監測
眼前利益成為我國很多煤礦企業驅動力,這些煤礦企業在檢測人員和測塵設備上不愿投入資金,就目前煤礦粉塵來看,其作業場地粉塵濃度處于嚴重超標狀態。 企業在監測作業場地有害物質態度上往往是消極的,主要由于煤礦企業擔心測塵不達標必然得接受懲處, 同時煤礦企業為了目前利益在防塵措施上不愿投入更多的資金。 而且很多企業不具備健全的技術服務保障體制, 有害物質檢測中心站雖然被建立起來,但具有偏高的收費,加上過遠的路途,在定期鑒定和檢測煤礦上,產生的影響力極大,在企業監測有害物質方面其真正的促進作用最終無法發揮出來。
2.2企業缺乏對職業危害防治機構的重視
在大型的國有煤礦企業中,職防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雖然被設置,而且所需的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但職業危害防治技術人才依然處于短缺狀態,監測與檢定設備處于老化或不足狀況, 而且管理水平低下,職業危害防治基礎工作還處于極不到位狀況。此外,多數的地方煤礦企業專門對職業病進行防止的相關機構還沒有設置,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2.3職業病統計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
就現階段很多煤礦企業來看,診斷職業病工作還處于沒有開展狀態,相關的統計數據就更談及不上;煤礦企業一旦中毒傷亡等事故出現,通常也僅是停留在調查與處理事故層面上, 沒有以職業病病理報告對待;并把主要職業病作為職業病報表進行報送,在法定職業病中,煤礦企業對待治療較為簡單的往往以無礙健康視之,以不需要報告和診斷來對待。
3防治煤礦企業職業危害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止體制
我國要想使職業病的產生從根本上得到防止,各個煤礦企業就應把煤礦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建立和健全起來,具體體現在使用維修管理防毒與防塵等設施,衛生安全檢查工作環境,重視分析和統計以及上報職業病和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狀況等。
3.2強化防治監察環節
相關煤礦監察機構在日常監察工作中應注重檢查作業場地衛生管理措施和設施情況;培訓職業衛生情況;評價和監測作業場地危害因素狀況;貫徹執行國家相關職業衛生標準情況;有關違規違法行為等方面。一旦發現煤礦企業粉塵與有毒物質沒有達到標準,個體勞動保護不到位,相應治理措施匱乏的,需運用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限期促進其進行整改,以停產整治或關閉懲罰嚴重者;并堅決依法查處 對相關職業危害防治違背行為,嚴肅查處并追究職業危害事故責任人。 形成嚴格執法和依法行政氛圍。
3.3建立和完善職業衛生安全監察技術體系
對于職業衛生安全監察技術體系,煤礦企業應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的建立并完善,把職業病防治院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作用發揮與利用到最大化,為資源共享的實現而努力。企業應以當地的實際狀況為切入點,積極的合理的整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源,主要就把職業衛生安全監察技術體系逐步的完善和健全起來,從而在技術支撐和咨詢上做好防治煤礦企業職業病工作的堅強后盾,定期的評價與監測煤礦企業作業場所,把諸多職業危害因素找出來,做好科學合理的技術服務, 從而為監察與監督職業衛生,處理調查危害事故提供便利。
3.4加強對企業員工的職業衛生安全培訓
煤礦企業應充分的重視職業衛生安全培訓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管理和主要人員都應成為培訓者,企業應當定期培訓在職人員,加強相關職業衛生安全教育,這是使在職人員綜合素質從根本上被提高的有效途徑。職業衛生基本常識和職業危害事故分析以及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等等為培訓的主要內容。 以正規嚴格的系統性培訓為手段, 促進職工職業危害防止技能的進一步提升。
4結語
煤礦行業職業危害控制與預防工作在社會性工作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于塵肺病防治而言,其重中之重體現在注重把行之有效的社會機制建立起來,對煤礦企業行為進行規范, 促進政府監察和監督功能進一步強化。在防治職業危害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工作力度,從而使廣大群眾和整個社會深刻認識到其危害性,進而充分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整個社會防治意識得到加強,這是使塵肺病發病率得到有效遏制的唯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俊虎,楊晨光,李昊.寸草塔二礦采掘工作面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8).
[2]李金泉.梧桐莊礦職業危害綜合防治技術分析[J].煤礦安全,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