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景區提升計劃

      景區提升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景區提升計劃

      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第1篇

      如何才能同時將交錯繁雜的成百上千個項目管理得更加科學高效,又能突破監察瓶頸呢?這正是我們今天關注成都市成華區項目管理的初衷所在。事實上,不只是我們瞄準了成華,2013年8月12日,成都專門針對全市的項目管理系統建設大會就特意在成華區召開。

      成華區項目管理的“絕活”在于:自主創新研發并已正式運行的《項目信息管理系統》,讓政府服務功能動態前置,變“紙”上談兵為“運籌帷幄”,化被動為主動;確保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介入協調或提供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順利推進各個項目。該系統9月份已在成都全市推廣,并將直接惠及項目較為集中的天府新區及“北改”區域。

      為進一步加快產業信息化進程,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項目管理效率,不久前,成華區創新研發出專門針對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使全區項目進展形象化、統計分析動態化、效能監察常態化,在項目管理上真正實現“三化”同步。

      該系統于7月18日開始正式運行以來,其行政效能和適用價值日益凸顯,已得到成都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充分認可,升級后今年9月份已在全市推廣,并將深度服務于項目較為集中的天府新區及“北改”區域,強力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實時跟蹤項目信息盡在“掌”握

      記者登陸成華區經濟社會發展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后看到,該系統呈現出的一張張電子地圖,十分注重對項目的動態管理,全區今年共501個項目已盡收其中,且在地圖上一目了然。相關部門和街道可實時跟蹤項目,及時了解項目上報及審核、問題協調、項目進展、統計分析、效能監察等各情況。

      項目立體呈現,相關信息一目了然?!澳憧?,地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各個項目所處位置、進展情況等,并以不同顏色直觀區分項目進度:綠框為進度正常,紅框為進度滯后,黃字為需協調問題,黑字為爭取開工和儲備,白字為竣工達產和加快建設?!背扇A區發改局一位負責人指著屏幕介紹時,難掩一臉的興奮。記者隨機點擊“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總部基地”項目,該項目的圖片、投資額、項目規模、建設進度等詳細數據便立即顯現出來,十分快捷明了。為方便查找,系統還提供按組合條件進行搜索,比如可以按照所屬轄區、責任單位、進度狀態和是否需要協調問題等進行組合搜索,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及時有序,運行直觀高效。據了解,成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項目今年共計501項,其進展情況目前已全部輸入系統,每個項目都可作實時跟蹤,相關信息一觸即知。“我們管理的項目多而繁雜,但以前對項目進展情況等都是采取紙質上報的辦法,既不直觀具體,時效性也不強,監管也不夠科學。而現在這個系統就猶如大樹樹干,將枝蔓般的項目分類、歸總,將雜亂變有序,直接、有效地反映項目具體情況,便于更好地跟蹤項目進程,強化管理,可明顯加快項目的進展?!辈稍L中,成華區政府一位項目管理人員如此坦言。

      突破監管瓶頸,不再“紙”上談兵。為保證項目有效運行,該系統還特別融入了效能監察版塊。該區紀委一位科室負責人對此表示:“我們要根本性解決以往項目管理的不足和頑疾,在項目監管過程中就不能再‘紙’上談兵。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區紀委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督項目落實情況,比如通過系統顯示的‘滯后項目’,可以查看項目的連續滯后月數,并可查看具體的項目位置和詳細數據,同時可以發送預警短信給項目聯系領導,促進項目加快推進”。

      “三化”同步項目管理鑄“利劍”

      這個系統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里呢?專家們認為,該系統通過“三化”同步,強化項目動態管理,已顯現出項目進展形象化、統計分析動態化、效能監察常態化等三大優勢。

      項目進展形象化。首先,通過系統可查看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項目名稱、精確位置、是否滯后等。點擊項目名稱,可查看項目的更多重要信息,如建設內容及規模、年度計劃投資、投資進度、當前形象、責任單位等。其次,所有項目可根據所屬轄區、“四個一批”、需協調問題等進行分類顯示,或根據條件篩選后顯示。最后,項目進展情況可通過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

      統計分析動態化。系統具有統計分析功能,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需要統計分析的條件進行統計,如項目按行業分類完成投資占比、各大功能區項目投資完成情況、重點項目按“四個一批”投資占比情況、街道或部門完成投資進度排名情況、需協調解決問題督察督辦統計情況、商業竣工面積統計情況等,統計分析結果以餅圖或柱狀圖等圖表形式顯示,并列出具體項目清單,及時統計分析項目運行情況。

      效能監察常態化。各目督辦、監察及發改部門通過系統可及時督辦進度滯后項目督查情況以及需協調問題項目督查情況,查看項目所有詳細信息及項目滯后狀態、滯后原因、預警次數、督辦時間(最新)、需協調解決問題、已解決問題、未解決問題、督辦通知次數等具體信息,根據不同的情況,按照相關規定和制度進行辦理,推動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高效適用價值凸顯

      該系統在成華區的正式運行還不到三個月,但各部門和單位已普遍反映其項目管理的行政效能和價值十分顯著。

      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實施項目管理服務,不僅可減少、規范基層辦事環節,提高決策信息的準確性及管理服務反應速度,還能做到對重點項目的服務“又快又好”,切實改善投資軟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工業生態化;測評體系;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204-02

      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已納入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規劃之中,該區域以占江西省3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近50%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經濟總量,是江西經濟密度最高、承載能力最強的地區。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報告又對新型工業化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充實和完善,使新型工業化的內容、體系更為全面、系統和科學。新型工業化的內涵突出強調了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新型工業化的實現過程中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建立生態工業體系。生態優勢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最大的優勢,以經濟生態化的理念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工業,能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一、工業生態化的內涵及目標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可持續發展思想影響,人們逐漸認識到,工業體系與環境的關系對可持續發展的成效至關重要。所謂工業生態化就是把作為產品生產過程主要內容的生產活動納入到生態系統中,運用現代生態化技術改造和重組工業經濟結構,把生產活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置于大生態系統物質、能源的總交換過程中,不僅要達到社會經濟系統中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而且要達到大生態系統中自然總供給能力和人類總需求水平的平衡,實現大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與持續發展[1]。與傳統工業化模式比較,工業生態化力求把工業生產過程納入生物圈的物質循環系統,把生態環境優化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衡量工業發展的質量、水平和程度的基本標志,而納入其工業發展過程中,實現工業發展的生態化[2]。

      在鄱陽湖區域,雖然從“九五”中國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來,單位GDP的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強度有了較大程度降低,但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粗放式發展等問題還相當嚴重。為徹底扭轉這一現狀,鄱陽湖區域工業生態化的目標應是建成低消耗、低污染的,工業發展、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工業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工業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循環,即在組織內部各生產部門之間充分利用上一部門的廢棄物、副產品和產出。另一方面要建立工業企業之間生產過程循環,也就是在企業之間建立一種類似于生態鏈的網絡關系[3],在網絡內的各企業相互利用各自的廢物、副產品和產出,以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降低污染。

      二、鄱陽湖區域工業生態化測評體系的構建原則

      1.生態性原則。鄱陽湖區域屬于典型的發展中地區,生態優勢是該區域的最大優勢,用生態優勢謀求生態產業的發展將具有極大空間。從經濟學角度看工業生態化的實質就是如何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投人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資源環境資產既包括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也包括無形的生態環境的使用價值,所以,在構建指標體系時,不僅要包括反映自然資源使用價值變化的指標,也要包括反映生態環境使用價值變化的指標。

      2.區域性原則。鄱陽湖區域工業起步晚,經濟模式和工業體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落后產能存量小,走工業生態化道路有利于改變鄱陽湖區域在工業化過程中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利于應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由于鄱陽湖承擔著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屏障的重要作用,水環境的保護是鄱陽湖區域經濟發展應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指標體系的構建,既要反映工業生態化的一般評估要求,更要合理選擇可以度量區域水環境在工業發展中質量變化的指標。

      3.實用性原則。在盡可能選用權威性統計數據的基礎上,指標體系的構成應盡可能簡單。為有利于縱向對比,要盡可能選用歷史數據比較豐富的具體指標,對于少數確實重要,但又缺乏實際的歷史性數據的指標,可以采用回歸、內插等方法,以現有的實際數據為基礎進行估算。為有利于橫向對比,各項指標所涉及的原始數據要盡可能獲取方便,避免部分數據在有些區域出現缺失的狀況出現,以最大限度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性。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工業生態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工業生態化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劃分為一個由目標層(A)、系統層(B)、變量層(W)和指標層(X)構成的四層次結構模型(見表1)。其中目標層由系統層反映,系統層由具體的變量層和相應的指標反映,目標層是對系統層、變量層和指標層的概括。

      表1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工業生態化評估體系

      指標層的具體內涵包括:

      1.經濟發展指標: 重點評價區域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包括三個方面。X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2城市化率;X3制造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

      2.產業結構指標:評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四個方面。X4高新技術產業比重;X5信息產業比重;X6裝備制造業比重;X7服務業比重。

      3.綜合效益指標:評價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包括三個方面。X8工業增加值率;X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X10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

      4.資源利用指標:評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狀況,包括五個方面。X11萬元產值水資源消耗;X12萬元產值能源消耗;X13萬元產值土地資源消耗。X14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X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5.綠色制造指標:評價工業化進程中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狀況,包括四方面。X16區域ISO14000/ISO18000/ISO8000認證企業數。X17萬元產值工業廢水排放量;X18萬元產值工業廢氣排放量;X19萬元產值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

      6.技術進步指標:評價工業科技進步和企業技術創新對工業經濟增長發揮的作用,包括四個方面。X20工業科技進步貢獻率;X21研發投入比重;X22專利授權比重;X23品牌商標影響力。

      7.人力資源利用指標:評價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發揮狀況,包括三個方面。X24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活動人員數;X25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及增長率;X26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

      為衡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及各縣域工業生態化水平,采用工業生態化水平指數進行計算:

      A=BjWkCiXi (1)

      在公式(1)中,A為工業生態化水平指數,Bj為經濟效益、資源效益、技術效益在工業生態化水平指數中所占的權重。Wk是各變量層的權重。Xi為變量層中具體指標的權重,Ci為Xi的賦值。

      在計算過程中,首先把X1―X26等26項指標分成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類。對于定性指標,利用調查資料按重要或影響程度進行分級,并對不同級別進行賦值,具體賦值按程度不同分別取值為1、3、5、7、9等;對于定量指標,按具體數值的大小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用間距量表的方法進行分級,并對每一級別進行指標賦值,具體賦值也按程度不同分別取值為1、3、5、7、9等,最后得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及各縣域工業生態化水平的各影響因素的單項指標值。結合實測數據,利用公式(1)計算得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工業生態化水平指數。

      四、結論與討論

      結合上述評估指標框架,根據實際采集的數據,可以分別計算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及各縣域的工業生態化水平進行橫向比較?;蛘吒鶕v史數據計算某一縣域工業生態化水平的年度系列數據,進行單一區域的縱向比較,為提升當地工業生態化水平提供依據。

      本文在區域工業生態化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選擇和具體數據采集與計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數據方便采集,部分生態指向指標沒有完全納入,不能完全客觀而準確地描述工業生態化發展的狀況,不同層面、不同指標的權重賦值也可能導致計算結果存在系統誤差,在實際應用中還需對測評體系和計算過程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何勁.論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工業生態化建設[J].湖南商學院學報,1998,(5).

      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景觀;符號;生態化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9.046

      近幾年,景觀設計已成為學術研究和市場追捧的熱點,風景園林專業也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呈三足鼎立之勢,三個學科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人居環境科學”的基礎,而景觀設計一直以來被設計者視作雞肋,景觀設計師在觸碰建筑設計時捉襟見肘,在進行城鄉規劃時目光短淺,所以景觀學或者風景園林學在一定意義上說是附屬于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學,以求得自身發展的一門獨立學科。

      1 景觀的符號化

      在對城鎮公園、廣場、居住區景觀的調查中發現,對文化符號的濫用是讓景觀變得乏味的重要原因,城鎮的景觀幾乎“千園一面”,往往都是進行跟風式的設計,地產景觀“玩”的是流行趨勢,近年來流行東南亞的熱帶景觀,于是很多地區都模仿東南亞熱帶景觀,并且是劣質的景觀設計,因為真正的高品質景觀是不能夠大量產生的,而景觀的營造也就被市場消費,棕櫚樹小噴泉就是東南亞景觀,土黃色的鋪裝在城市各處蔓延開來,這就是地產景觀建設浮躁的表現。城鎮公園都是按照江南園林的布局進行設計,亭臺樓閣榭的設計完全照搬江南的東西,江南園林的手法并沒有在設計中得到體現,文人的風雅在城市景觀中喪失殆盡,只模仿其形未見其神,取而代之的是浮躁的建設,亭臺的柱子用水泥柱代替,飛檐翹角都用水泥一并砌筑,似乎這些行為都和“公園就該那樣”有關,設計中無論怎樣都要建造一個像亭子的亭子,要挖一塊像水池的水池,這些元素和符號被恣意的使用后造出的景,建出的公園,將讓我們慢慢喪失對傳統建筑和園林的認識,取而代之的是錯誤的符號和空間感知。

      缺乏地域性的設計一定是失敗的,但地域性的表現并不是一味地把符號放到設計中來,例如隨處可見的各民族的文化元素,手拿標槍、頭戴頭巾的民族兄弟,札札弄機杼的婦女都一味地放到巨大的浮雕上,表現人們的生活幸福和各民族的大團結,這是在景觀設計中一種典型的直白表達,卻也是粗野的、不假思索的表達,換湯不換藥而已。

      2 景觀的去符號化

      2.1生態化設計

      國外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就有人研究生態設計,其中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最先提出了工業時代負面性;Lynn White揭示了環境危機的根源來自西方文化的根基。所有這些都把設計師們從對美與形式及優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引向對其他文化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引入生態學概念將設計與生態真正結合起來,使用生態學的分析手段對設計過程形成影響,小氣候的影響通過系統的分析,給出設計的指導和評價。其中對鄉土化的研究是生態化設計中的一個重點,“適地適樹”是對自然的一種尊重手段,并且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設計,生態化設計應該塑造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自然環境和時間的推動形成新陳代謝式的設計,通過對自然系統和組織的調動進行指導設計,才是真正的生態化設計所關注的重點。

      2.2行為學設計

      通過對人的行為研究,將行為學的指導作用引申到公園設計中,阿爾伯特?拉特里奇的《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就是一部真正關注人在公園中使用的著作,將人的行為習慣視為設計者對公園設計后使用的預判標準。只有將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作為環境設計的最重要依據并根據行為學研究者提出的觀點和評價標準,制定一套新的針對設計的觀察和調研的方法,一改往常的設計程序將關注點對準使用者,才能打破局限為人類服務。

      2.3“風雅”的設計

      我國的文人園林在明清以后再無人能企及更莫談超越,原因是當時社會對文人的不重視,解決“生死存亡”的問題自然將“風雅”的文人放到一邊,如今想要重拾“文化”二字又談何容易,精而小的園林景觀對城鎮的影響是積極的,既沒有大量的使用土地讓住房成本上升,又讓真正的文人精神得以重現,街頭的小游園一定要成為“文人園林”的主要戰場,結合自然環境營造一定的精神氛圍,用低廉的造價還原精神性的空間,切勿再用混凝土代替輕盈的木構架,精神性的塑造應通過一定的空間變化來隱喻,而不是直白的用壁畫、浮雕、文化柱來表達。文化符號用于點題是十分恰當的,通過空間的體驗來塑造空間的精神性,可使用不同的材質,空間穿插,高差變化,顏色變化,假山奇石等手段來實現。不應拘泥于江南園林的構成手法而放棄本土化的表現。當然,賦予空間精神內涵是十分困難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摸索前行。

      3 結語

      對景觀被符號化充斥的批判是基于目前浮躁的建設情況的表達,景觀符號化也有其一定的成因,不應一味地怪罪于設計師的手法或是人們審美趣味不高,應該從社會和體制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符號化的解決必須用恰當的手段來疏導,去符號化也不是純粹的消除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使用,而是用真正的場所精神,即“體驗”來代替直抒胸臆的表達,即“看”,這種由“看”到“體驗”的設計轉變,也正是景觀設計由劣質到精品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吳良鏞.從人居環境看中國城市建設.[J].科技導報,2008,26(18).

      [2]吳良鏞.中國城市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J].城市發展研究,2006,13(02).

      [3]俞孔堅.走向新景觀[J].建筑創作,2005(02):5.

      [4]湯茂林,金其銘.文化景觀研究的歷史和發展趨向[J].人文地理,1998,(02).

      [5]俞孔裕王志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 [J].華中建筑,2005,(04).

      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區域文化;文化基因;大學生;綜合素養;就業創業

      中圖分類號 G64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02-0047-05

      高校是培養人的綜合素養的陣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文化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傳統文化、區域文化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經典正在被遺忘,文化遺產正在消失。在海絲文化重新提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不斷加強的今天,閩南文化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筆者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角,結合當前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現狀和閩南文化的傳承發展現狀,以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主線,探析現階段閩南文化對人才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尋找其發揮作用的路徑與方法。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素養教育中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創業素養教育與大學的知識教育、技能教育是相輔相承的,但又有其特殊性。就業創業素養不僅代表了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技能掌握,而且包含了具有開發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的水平,是素質教育的整體表現。隨著95后、00后大學生不斷進入大學校園,原有的素質養成教育慢慢變得不適應,并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一)視野狹窄且單一,價值觀混亂

      得益于高校教育軟硬件的提升,以及信息傳播的多樣化和便捷化,大學生的學術及技能素質得到較快提升。但是,過分專業化的教育趨向和經濟化的職業導向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趨于實用和單一,造成了知識視野的狹窄。狹窄的視野“專注”于時髦的大學生創業、青年創業、風口創業等,使自己成為孤獨的“類精英”,進而又帶來了人際交互缺乏、生涯規劃缺失、思維模式呆板等問題。

      從整體來看,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積極的,但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價值目標的設定上,表現出自我化、短視化、功利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奉獻精神、理想抱負缺失等。這些表征的出現,其原因在于大學生的“三觀”尚未成熟,在多元混雜的社會思潮影響下,以金錢為唯一的目標,以庸俗的標準來衡量自我,從而造成價值觀的混亂。

      (二)文化歸屬淡,人文底蘊薄

      傳統人文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區域文化傳承的沒落與失聲,傳統閱讀、漢語寫作能力的整體下降,西方節慶文化和日韓娛樂文化的滲透,不斷割裂大學生與區域文化之間的關聯。這些現象深度影響了大學生在精神層面、文化層面上的成長,具體表現為文化歸屬淡,人文底蘊薄。一部分大學生對人生中的真善美缺乏鑒賞,沒有基本的人生修養和高雅的文化情趣,將對個體的這種影響放到高校中來看,就出現了“宅”亞文化的興起、沉迷游戲群體的擴大、素質養成類社團的降溫等現象,同時又表現出對高校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了解不足,認同度不高。

      (三)就業創業心態的茫然

      當代大學生由于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大部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由此,影響到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心態,一部分學生趨于安逸、守成,一部分學生則略顯過激。兩極化的心態互相影響,在大學生圈內進行反復交鋒與傳播,使大學生群體中多數缺乏立場的人很茫然。這種普遍化的茫然心態,導致了學習目的性的缺失、工作中的隨性、未來規劃的無序等。

      當然,上述在價值觀念、知識視野、文化歸屬、文化底蘊、心態意識等方面出現的不足,深刻影響到了高校人才與區域發展之間的關聯。高校根據區域發展的需求設置專業、招收學生、培養人才,但是現實中卻是人才大量外流,未滿足區域發展的需求,反而加劇了人才需求的擴張。這種現象必須加以改變,要將區域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素養,對其就業創業工作進行熏陶和引導。而在此之前,必須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與剖析,進一步去探求背后的原因,從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素養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環境區域文化弱化帶來的文化根基缺失

      中國大陸的文化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原有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優質土壤正在消失。這種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化傳遞載體或素材遺失,原本出現在教育過程中的文化經典、出現在區域生活中的文化遺產等在慢慢消失,而新文化未及時承繼傳統文化造成的空白。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等優良品質,正在被現實的功利化、短視化等局限思維“驅逐”,西方文化與西方科技的并行輸入沖擊了日益薄弱的傳統文化陣地,原有文化載體被弱化并開始消亡。三是快速發展的時代給大學生提供了眾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陣地,而文化類、素養類的學習陣地顯得相對單調,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無法有效地驅動大學生參與其中、融入其中。

      (二)機制保護失效帶來的高校文化缺失

      學校作為相對于社會大環境而獨立存在的活動空間,其內是學術、知識,其外是經濟、社會,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但是,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互聯網的興盛,加上校企合作、廠校融合等多元教育模式的參與,高校對大學生的保護層正在不斷地消失?!氨Wo失效”的過程中,高校面對著校園內經濟意識的突顯、政治意識的淡泊、學術氛圍變淡的現狀,未進行有效的氛圍營造,大學生直接暴露在社會的宏觀氛圍中,導致了校園氛圍變得急躁、不安、功利。高校文化缺失影響到了校風與學風,影響到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的養成。

      (三)移動新媒體的出現帶來文化傳承路徑的混亂

      W絡改變了信息傳播的路徑,各種文化、各種社會意識直接呈現在大學生的面前,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智成長和素質養成。大學生每天都會接收到無數的信息,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內容所占比重不斷變小,有效無效的信息混淆在一起。快節奏、娛樂化的方式擠占了原有的傳承路徑與培養陣地,知識更迭、文化變遷對高校教師的沖擊,以及信息在大學生之間快速傳遞、互動頻繁,造成了文化傳承路徑與陣地建設的混亂。

      如何有效地應對上述變化,筆者認為,挖掘區域文化中有益的文化基因,并將之導入具體培養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素質。以閩南地區的漳州文化為例,可以看到區域文化基因具有其明顯的特征,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具有極大的養成作用。

      三、閩南文化基因及其對區域大學生就創業素質的提升作用

      (一)文化基因的概念界定與特性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基因”是指具有遺傳效應的DN段,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這種片段具有可傳承性,并且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全方位表征。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文化基因內涵豐富,“凡是直接接受文化因子影響的基因,如語言基因、笑的基因、飲食基因和的基因等,都屬于文化基因的范疇,或都可謂之‘文化基因’。”[1]文化基因根植于同個區域、同個民族的文化血液里,影響到了區域內人群的價值取向、思考方式、生存方法、生活內容等。

      文化基因藏在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之中。物質文化主要表現為建筑、景觀等硬件;非物質文化主要表現為口頭文學、表演藝術、手工技藝、民間知識等,這些文化遺產通常由師徒之間,采用口傳心授的的方式進行,從而世代相傳,“不斷流、不泯滅、不消亡,是“活”的文化。”[2]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都是由區域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沉淀而來,并在傳承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內涵,而文化基因就藏于其中,而閩南文化亦是如此。

      (二)閩南文化基因的特性及表現

      1. 閩南文化基因的多元性與復雜性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福建設置閩中郡,從此開啟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歷經漢晉、晉唐、宋元,越來越多的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并扎根其上,使閩南文化日漸成型,并得以發展?!伴}南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越文化、楚文化以及中原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生成的?!盵3]從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根植于本土的生產實踐之中,并吸收了多元的外來文化的特質和合理因素,如農耕文化的內斂、海洋文化的外放、山丘文化的淡泊、平原文化的樸素,等等,閩南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在歷史與經濟的變遷之中,文化基因日漸形成,形成了山海兼濟、農商并重、冒險開拓、團結拼搏、重教崇文、兼收并蓄,并深化成為務實、開放、平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格。

      2.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基因傳承的重要載體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閩南物質文化正在日益消失,過去時代中藏著的文化基因也正在日益消散。相比較而言,文化基因在非物質文化中保存得更好――得益于心口相傳,文化基因在依托技能、作品等進行傳承的過程中,加入了傳承者的再創作,從而在傳承中得到更大的活力。以漳州為例,截至2016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已公布了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達到129項,大致可分為十大類,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曲藝、體育雜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在政府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挖掘出來,被納入保護,并得到相應傳承和推廣。其中傳播的不僅是文化的表征,更是藏在其中的文化基因。

      (三)閩南文化基因具有的“五力模型”

      對閩南文化基因進行梳理,可以看到閩南文化形成五種對就創業素質具有推動作用的能力,并彼此作用。

      閩南文化基因中的道德力。所謂的道德力并非專指道德而言,而是包括了各種優良的品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近大海的地理區域、出海捕撈的生產方式等造就了閩南強烈的宗族觀念和廟堂文化,也造就了世代傳承的樸實、厚道、義氣、豪爽、團結、敢拼與奮進等優良的品格。這些優良品格得益于中華傳統文化與閩南文化基因的交融,成為教化歷代閩南人的道德之力。

      閩南文化基因中的技能力。閩南文化本身就是生產生活的文化,文化的傳承與生產的技能等結合在一起,成就了獨特的閩南文化,如閩南石雕、木雕、建筑藝術、服飾文化等。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就包括了相應的技能力的培養。除了專業能力之外,還包括體現于其中的文化基因,以及人際交互、語言溝通等生存技能,這些技能是生存的需求,也是職場發展、創業成功的基石。

      閩南文化基因中的學習力。中華傳統文化與閩南區域中的海洋文化、吳越文化的融合過程,使閩南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更具獨特性;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加入了自身生活體驗的再創作;這一過程也不是功利的,而是從整體精神上傳遞的非功利。這種變化使學習者獲得更多的思考能力,能夠從文化表面入手去把握內在基因,從一時一地的文化入手去把握區域整體精神,從物質文化中挖掘出精神文化的卓越。這樣的思考過程,能夠推動學習力的提升,使身處閩南的人,更全面、更具體、更科學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基因。

      閩南文化基因中的協作力。文化基因能夠培養人的合作能力,建構在同一文化背景環境下的一群人,會具有更多的溝通可能與協作可能。“在進化心理學看來是人類通過文化基因的復制進化出‘合作模塊’的結果。這種‘合作模塊’常被生物學家稱為‘互惠的利他主義’。”[4]在閩南先民的生產中,無論是農忙收割,還是海漁,都需要多人合作;而這種品質也是大學生需要被強調、被加強的素養。

      閩南文化基因中的創造力。文化的沉淀過程記錄了先民對于自然的發現與思考。發展至今,閩南文化要與時代的傳播載體、教育機制等相適應,這就需要進一步理解和提升思維層次?!八季S層次是文化基因中‘創造力’密碼的關鍵信息,理解層次越高,其對于不同文化的認同水平就越高,獲得的文化營養就越豐富?!备移磿A、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等精神的存在,成就了閩南文化本身的創造力,表現在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對不同時代變遷的及時轉化性,也表現在創新、實干、誠信的行為準則以及人格修養。

      上述五個培養角度,推動著文化基因不斷影響著被教育者的素養,并使之彼此相互作用,形成共融共榮的心理特質、行為基準等。這些基因彼此作用,有效地拓展個人的視野,推動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交互,并形成吸收各種文化的優良因素而融入自身所屬文化的優勢,使自身的就創業素質得到不斷優化。

      四、以閩南文化基因推動大學生就創業素質提升的“五力模型”建設路徑

      (一)“五力模型”中內在驅動機制的建立

      閩南文化基因中包含的優秀的精神品質,是區域高校建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體現我國傳統的平和、中正、崇文等理念的同時,繼承了閩南文化中的開放、拼搏、務實的個性;既有對區域文化的挖掘、精神內核的傳承,又有對時代觀念的重視、民族責任的承擔;要把這些閩南文化的優點融入到高校文化之中,并形成內在驅動機制。內在驅動機制要把理念構建、榜樣驅動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使閩南文化基因成為推動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內在動力。

      所謂的理念構建,就是要通過“閩南文化”或者“漳州文化”、“泉州文化”等具體內涵的強化,為大學生植入閩南文化的觀念,樹立起區域文化的精神理念――愛拼敢贏、艱苦奮斗、人定勝天等,使之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大學生道德約束的標尺,樹立正確“三觀”的基石。所謂的榜樣驅動,就是要通過對區域文化中的先進人物與事跡的研究與呈現,如陳元光、黃道周、蔡新、鄭成功、陳嘉庚、李叔同、林巧稚等,挖掘出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基因和優良傳統,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正向榜樣和內在力量,從而成為大學生就創業過程中的指導。

      (二)“五力模型”中行為規范機制的建立

      信息社會的快節奏,讓大學生們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傳統文化,對古老文化的看法也在潮流的沖擊下轉變了,地方禮俗、傳統習俗也被一切從簡的形式取代,而西方節日、日韓文化的侵入之勢日趨變強。一些傳統被遺忘,一些傳統被取代,一些傳統則正在慢慢消失,隨著這些包含著閩南文化基因的文化行為、文化載體的變遷,造成了文化行為上的不足。因此,要加強對區域內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還需要從行為規范上入手,通過文化傳承,將閩南文化基因轉化為行為方式、行為規范,并使之成為高校大學生推崇的生活、學習、工作方法,從而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素質進行有效的塑造。具體可以包括行為約束、行為感染和行為協同三個方面:所謂的行為約束,就是將傳統文化中一些需要被遵守準則性的內容,包括那些不能做的事情,通過懸掛上墻、張貼宣傳等,入心入腦,從而推動大學生的遵守與執行。所謂的行為感染,則是以“潤物細o聲”的方式,在校園建設中以環境的布置、氛圍的營造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如以歷史文化名人來命名校園內的建筑物、道路,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內歷史文化名人的名言,設計、放置名人雕像等。所謂的行為協同,就是要將區域文化基因注入大學生的班團建設、社團建設之中,注入到師生的成長之中,進而成為大學生群體的不懈追求和價值取向,成為高校持續穩定發展的健康“基因”。

      (三)“五力模型”中體驗培養基地的建立

      高校要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的提升,首先要創建體驗及培養基地。這一基地具備了呈現文化、體驗文化、接受文化的功能。其具有三種形式。一是具體的場地建設。如非遺文化展館、區域書畫名家展覽、校內外文化角等,是開展五力體驗與培養的具體場所。在創建基地之后,要發揮基地在閩南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引導推動師生到基地開展各類活動。二是培養實際五力的具體協會或機構的建立,如提升道德力與學習力的文化研究會、提升技能力的剪紙藝術協會、提升協作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保護志愿組織等。三是開展閩南文化培育工作的閩南文化教學等。在實際教學中,把閩南文化的內容滲透到文學研究、藝術鑒賞、技能創新等課程中。如公共必修課“藝術鑒賞”中加入具有區域特色的戲曲欣賞和書畫欣賞等,或開展“閩南文化”、“閩南名人”等相關講座,以閩南文化的生動性、現實性在充實課程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體驗文化、提升素養?;氐幕顒討_成三個要求:一是針對性,即要有針對性五力的體驗與培養;二是趣味性,即要能夠有吸引當代大學生參與活動的內容;三是驅動性,不只讓大學生知道閩南文化的表現及內涵,還要有驅動大學生開展文化活動的動力。

      (四)“五力模型”中傳輸分享平臺的建立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充滿著各類的信息與資料。閩南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分享,也必須要建立起相應的平臺,包括媒體平臺、分享平臺、競賽平臺。

      一是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網站等。根據“五力”的培養要求,挖掘閩南文化,形成有益的五力內容,結合不同時間節點――民俗文化節日、文化活動時間等,應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推送。當然,也可以采用傳統的廣播、宣傳欄、校報、海報等媒介進行推廣;還可以創辦具有閩南文化特色的校園刊物,將線上線下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傳播平臺。

      二是分享平臺。主要集中在校內外互動的活動上,如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的閩南文化周,推動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入民間的閩南文化采風活動等。在條件成熟時,可以推動大學生與民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多溝通交流,走訪藝術家工作室、觀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過程,結合口述與采訪、資料整理與搜集等工作,努力把民間文化記載下來、傳承下來。通過活動的執行,大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閩南文化,使之進入自己的腦海與行為,并外化成分享,傳遞給更多的人。這種分享平臺的策劃、執行及持續都是閩南文化基因的傳播與再造,都是讓大學生吸收五力提升就業創業素質的過程。

      三是競賽平臺。95后、00后的大學生具有自身獨立的個性,以及對個體成才的需求,追求快速、新鮮的事物。因此要讓他們接受閩南文化中的有益內容,就要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推動他們主動參與五力的訓練和學習之中,這就需要采用競賽機制??梢栽O定與學生相關的綜合類賽項,例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創新大賽等,通過賽前賽中賽后的多元訓練及總結,導入講座、互動式培訓等方式――開展與閩南文化相關的專業講座等,幫助大學生全面學習五力,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閩南文化基因能夠適應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的發展,其表現為道德力、技能力、學習力、協作力、創新力五個方面,通過構建出“五力模型”的內在驅動、行為規約、體驗培養、傳輸分享的不同模塊平臺,能夠使閩南文化基因通過精神、物質、行為上的多種渠道,作用于大學生“三觀”的塑造、能力的提升,從而推動其綜合素養的提升。然而,具體的問題仍然需要一項一項完成,并結合區域內不同文化的表現,形成具體的工作推進方案,這需要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

      參 考 文 獻

      [1]孔憲鐸,王登峰.基因與文化[J].東岳論叢,2010(2):5-11.

      [2]潘勤.“非遺”:滲透血脈的文化基因[J].江淮法治,2014(18):6-7.

      景區提升計劃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尋找在超聲條件下從棉花根、莖、葉中提取黃酮的優化條件,并測定與比較植株不同部位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方法提取采用正交設計法,以乙醇濃度、提取次數、提取溫度及固液比為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進行正交設計;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黃酮含量。結果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濃度60%,超聲溫度25℃,固液比1∶10,提取3次。黃酮含量分別為:葉0.494%,莖0.398%,主根0.268%,側根0.257%,葉柄0.289%。結論棉花植株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葉,莖,主根,側根,葉柄。

      【關鍵詞】 棉花 黃酮類化合物 超聲提取

      Abstract:ObjectiveTo ascertain optimum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ndition for flavonoids from the root,stem and leaf of cotton , and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concent of flavonoi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tton.Methods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four factors (ethan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ime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material and solvent ratio)at three levels respectively,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by ultroviolet spectrophotometry.Results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60% ethanol extracting with material and solvent ratio 1∶10 for 25℃ ultrasonic extraction for 3 times.The content of flavonoid were leaf 0.494%,stem 0.398%,taproot 0.268%,lateral root 0.257%,petiole 0.289%.ConclusionThe order of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tton is leaf﹥stem﹥taproot﹥lateral root﹥petiole.

      Key words:Cotton; Flavonoids; Ultrasonic extrac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在生態系統中,農業環境日益惡化是一個嚴峻事實,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雖是一個涉及面極為廣泛的問題,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大量的使用化學殺蟲劑而產生了“農藥公害”。

      植物源殺蟲劑具有對害蟲高效、無殘毒,不污染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對非靶標生物無明顯影響等特點。棉花的根、莖、葉中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有著重要的抗病蟲害作用。在我國的棉花抗蟲(?。┬曰A研究中,棉花黃酮一直是備受注目的次生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對有害生物抗生性、阻食性、抗孢子和酶抑制性的作用[1],是一類具有很大潛力的抗蟲(?。┪镔|。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50萬噸左右,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1/3,棉桿、葉資源每年達600~750萬噸[2]。為了充分利用新疆這一寶貴資源,筆者對棉花根、莖、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進行了提取和含量測定,以便為后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Spectrumlab54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HF-2.5B超聲循環提取機(北京弘祥降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TDL-5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儀器廠)。

      1.2 試劑和材料乙醇、甲醇、氫氧化鈉、濃硫酸、苯酚(5%)、鹽酸、氫氧化鉀(10%)、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棉花根、莖、葉等。(取自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試驗場)。

      2 方法

      2.1 黃酮含量測定方法本研究以蘆丁為標準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黃酮含量。

      標準曲線的繪制:精密稱取120℃干燥至恒重的蘆丁標準品適量,加水溶解,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每毫升含蘆丁0.2 mg),精密吸取此溶液0.0、1.0、2.0、3.0、4.0、5.0、6.0ml,分別置于25ml容量瓶中,各加60%乙醇至10 ml,分別加入5%NaNO2溶液0.3 ml,放置6 min,然后加入10%Al(NO3) 3溶液0.3ml,混勻,再放置6 min,加入4%NaOH溶液4 ml,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放置15 min,在分光光度計上掃描波長從400~600 nm之間的吸收度, 在510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值,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標準溶液濃度為橫坐標做標準曲線,數據經回歸處理,計算得回歸方程:y=12.384x-0.0004,r=0.999。

      2.2 單因素實驗

      2.2.1 乙醇濃度取棉花莖4 g,50 ml 30% 乙醇為溶劑, 25℃下超聲提取兩次,30 min/次。再在相同條件下分別以40%,50%,60%,70%,80%,90%乙醇為溶劑提取。過濾,濾液分別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并計算出黃酮類化合物含量。

      2.2.2 超聲溫度取棉花莖4 g,30% 乙醇50 ml,分別在25,35,45℃下超聲提取。過濾,濾液分別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并計算出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

      2.2.3 超聲次數超聲次數不同提取效果不同。實驗發現超聲次數太多,浪費溶劑,提高成本;超聲次數太少,不能充分提取出有效成分。根據實驗具體情況,選定超聲次數為1,2,3次進行正交實驗。

      2.2.4 固液比固液比不同提取效果不同。實驗發現固液比太小,影響超聲提取器的循環和攪拌;固液比太大,浪費溶劑。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 ,選定固液比為1∶8,1∶10和1∶12進行正交實驗。

      轉貼于

      2.3 正交實驗在對以上單因子因素分析和實驗的基礎上,對影響棉花黃酮提取效果的乙醇濃度、超聲溫度、固液比、提取次數等4個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見表3),用L9(34)進行正交實驗設計。

      2.4 棉花葉﹑側根﹑主根﹑葉柄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分別取棉花葉﹑側根﹑主根﹑葉柄各4g,在相同條件下提取。分別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計算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

      3 結果

      3.1 單因素實驗結果

      3.1.1 乙醇濃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60%的乙醇做溶劑時提取效果最好,因此選擇乙醇濃度為60%左右時進行正交實驗。

      表1 乙醇濃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略)

      3.1.2 超聲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超聲溫度為35℃時黃酮的含量最高,35℃后開始降低,因此選擇35℃左右進行正交實驗。

      表2 超聲溫度與含量的關系(略)

      3.2 正交實驗設計結果見表3。

      表3 L9(34)正交設計及結果(略)

      實驗結果表明,黃酮的最佳提取條件為A2B2C2D3,即乙醇濃度 60%,超聲溫度35℃,固液比1∶10,提取次數3次。根據極差分析結果,影響黃酮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為:濃度>次數>溫度>固液比。該提取工藝影響因素最大的是乙醇濃度,最小的是固液比。

      3.3 驗證實驗結果取棉花莖4 g,60%乙醇溶劑40 ml。根據篩選得到的最佳提取條件平行提取3次。分別測定棉花黃酮的含量。結果見表4。

      表4 驗證實驗結果(略)

      驗證實驗證實,根據最佳提取條件提取的黃酮含量均大于正交設計中的含量,所得的結果正確。

      3.4 棉花葉﹑側根﹑主根﹑葉柄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棉花其他部分的黃酮含量(略)

      4 結論

      棉花黃酮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濃度60%,超聲溫度35℃,固液比1∶10,提取次數3次。

      棉花植株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葉,莖,主根,側根,葉柄。以蘆丁為標準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別測得其含量是葉0.494%,莖0.398%,主根0.268%,側根0.257%,葉柄0.289%。

      超聲輔助法提取棉花植株中的黃酮,不僅操作過程簡單,提取時間短,而且提取效果好,對成分破壞性小,是一種高效的提取方法。

      【參考文獻】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