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第1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畜禽養殖污染,是指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養殖場排放的廢渣,清洗畜禽體和飼養場地、器具產生的污水及惡臭等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壞。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養不適用本辦法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行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擬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根據本地實際,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并將其污染防治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中。

      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畜禽養殖場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中,應規定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

      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

      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

      縣級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

      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本辦法頒布前已建成的、地處上述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場應限期搬遷或關閉。

      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措施必須在畜禽養殖場投入運營的同時予以落實。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對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進行竣工驗收時,其驗收內容中應包括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措施的落實情況。

      畜禽養殖場必須按有關規定向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排污申報登記。

      畜禽養殖場排放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在依法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內,畜禽養殖場必須按規定取得《排污許可證》,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

      畜禽養殖場排放污染物,應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向水體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應按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本轄區范圍內的畜禽養殖場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現場檢查,索取資料,采集樣品、監測分析。被檢查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資料。

      檢察機關和人員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畜禽養殖場必須設置畜禽廢渣的儲存設施和場所,采取對儲存場所地面進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廢渣滲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養殖場應當保持環境整潔,采取清污分流和糞尿的干濕分離等措施,實現清潔養殖。

      畜禽養殖場應采取將畜禽廢渣還田、生產沼氣、制造有機肥料、制造再生飼料等方法進行綜合利用。

      用于直接還田利用的畜禽糞便,應當經處理達到規定的無害化標準,防止病菌傳播。

      禁止向水體傾倒畜禽廢渣。

      運輸畜禽廢渣,必須采取防滲漏、防流失、防遺撒及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妥善處置貯運工具清洗廢水。

      對超過規定排放標準或排放總量指標,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圍環境嚴重污染的畜禽養殖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提出限期治理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被責令限期治理的畜禽養殖場應向做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限期治理計劃,并定期報告實施情況。提交的限期治理計劃中,應規定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方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對畜禽養殖場限期治理項目進行驗收時,其驗收內容中應包括上述綜合利用方案的落實情況。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儲存的畜禽廢渣滲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發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向水體傾倒畜禽廢渣的。

      違反本辦法其他有關規定,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本辦法中的畜禽養殖場,是指常年存欄量為500頭以上的豬、3萬羽以上的雞和100頭以上的牛的畜禽養殖場,以及達到規定規模標準的其他類型的畜禽養殖場。其他類型的畜禽養殖場的規模標準,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參照上述標準作出規定。

      地方法規或規章對畜禽養殖場的規模標準規定嚴于第一款確定的規模標準的,從其規定。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第2篇

      目前,北京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走在全國前列,絕大多數養殖場已有治理設施,大部分養殖場采用干清糞工藝,少部分采用水沖糞工藝,畜禽的糞便和尿液多以直接還田方式來處理,僅有8%和 5%的養殖場分別采用沼氣工藝和有機肥工藝處理糞便。1999 年糞便排放污染物中 BOD5 為 5.29 萬噸,CODcr 為 7.26 萬噸,NH3 為 1.13 萬噸,同期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 CODcr 排放量為 3 萬噸到 14 萬噸。據北京市環保局等部門對一些豬場排放的豬糞尿進行監測,并用國家污水排放標準進行評價,結果表明COD 超標 53 倍,BOD 超標 76 倍,SS 超標 14 倍, 達到嚴重污染的程度。畜禽糞便污染現已成為北京市環保工作的又一重大難題。防治這一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需要從法律方面著手,通過不斷完善各項相關制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

      一、北京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概述

      自制定《北京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規劃》以來,北京市已經在畜禽污染防治道路上走過十余年的光陰,并在此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效果,這一切不得不歸功于諸多法律的出臺與實施。以下就是與畜禽污染防治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法律。

      1987 年 9 月 5 日通過、2000 年 4 月 29 日修訂通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中第 12 條規定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向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污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并提供防治大氣污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第 40 條規定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的排污單位,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周圍居民區受到污染。這一法律的頒布有利于加強畜禽污染排放的監督,為養殖地區周邊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1995 年 10 月 30 日通過、2013 年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除了之前對工業固體廢物、垃圾、農用薄膜等做了相應規定,在第三章第 20 條規定養殖者要對畜禽污糞進行收集、貯存,防治環境污染。由此體現出該法律的不斷完善以及對畜禽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1984 年 5 月 11 日通過、2008 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的第四章第 49 條規定:國家支持養殖場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設施,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治污染水環境。此舉有利于保障養殖區周邊水資源安全。

      2014 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的第 49 條規定: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對畜禽糞便、尸體和污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由此體現對畜禽污染防治的重視,有利于加強人們的防治意識,增強治理的決心。

      2013 年 11 月 26 日國務院頒布我國首部農業農村環保行政法規《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 2014 年 1 月 6 日開始實施。它的頒布填補了我國專門針對農村制定的環境保護法的空白。《條例》第一章要求從兩方面即加大資金投入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對于無害化技術處理的鼓勵方面進行論述。體現了國家對于畜禽污染問題的重視以及防治的決心。第二章是預防。劃分養殖區域同時要求其根據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設施方可投入生產。此條款有利于養殖場建成完善的配套設施,保證其正常運行。第三章是對于污染物的綜合利用與治理。要求從事畜禽養殖活動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活動,應當及時對畜禽糞便、污水等進行收集、貯存、清運,防止污染的擴散。同時要求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對其進行監管,對于被迫遷走而造成損失的養殖場要給予補償。此章通過綜合利用的方式防止資源浪費的同時保護了環境。第四章是通過扶持支持規模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進行污染防治的設施建設。同時對于養殖場與養殖小區提供咨詢幫助。有利于激勵畜禽養殖戶的積極性,引導更多人投入到畜禽污染防治中。第五章是對于違反本條例及未履行職責的各級主管部門進行處罰。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證《條例》的施行和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實。

      2001 年 11 月 12 日北京市農業局初步制定《北京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主要對養殖區域,養殖審批及養殖原則三個方面進行規范制定。首先要合理制定養殖業區域布局,要求養殖業逐步從近郊向遠郊和山區轉移,并從《規劃》制定之日起,新建養殖加工企業一律要遠離水源保護區、遠離城鎮、遠離居民區。縣級以上公路和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和地下水防護區內禁止新建養殖企業,現有養殖場要做好工作,逐步轉移。同時建立并落實環保審批制度。要求: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要依照國家環保總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由市農委、市農業局、市環保局聯合審批。逐步改造現有養殖場工藝不合理的地方,實現達標排放。實行集約化舍飼養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推廣使用有機肥,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按照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原則對畜禽糞便進行綜合利用和治理。采取人工撿拾清糞、建立場外或田間儲糞池實現達標排放;保證糞便經加工處理后水分含量低于 60以下;保證畜禽場緩沖區有毒有害氣體含量達到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實現畜禽糞便經治理后與種植業有機結合的目標。《規劃》的制定在加強北京畜禽養殖業保護的同時也為畜禽污染的防治提供了有力保證。

      2006 年 9 月 5 日北京市農業局根據市環保局要求印發《北京市農業局畜禽養殖業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第一章明確提出其面向北京市農業局承擔市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關于畜禽養殖業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的項目。同時養殖場要將糞便加工成肥料進行還田,對于污水要盡量實行零排放。此條款有利于促進養殖場技術提升,規范養殖場秩序,保護周邊環境。各區縣的相關主管部門要做好前期的立項工作,并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前提出下一季度的治理計劃與目標。同時要求區縣畜牧主管部門和養殖場應加強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為施工單位提供必要條件,確保工程保質按時完工。《辦法》有利于完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申報制度,為污染防治環節提供便利。

      二、北京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存在的法律問題

      1.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不健全。北京市已經按照《北京市農業局畜禽養殖業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項目管理辦法》和《北京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規劃》開展了十余年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同時也依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這兩項法令。但是依然面臨現有的法律法規所規制的對象較單一,無法適應現階段農村等情況。僅將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或養殖小區作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相關法律的制定對象,對于未達到一定規模的散落小戶并沒有提出明確規定,這就成為之后執法環節中的漏洞,部分個體養殖戶也因此肆無忌憚,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受經濟水平和地理環境制約的影響,即便是北京的農村,雖然畜禽養殖戶具有一定規模,但是數量依然少于規模標準以下的個體養殖戶,因此對于占據畜禽養殖主要地位的個體養殖戶而言,急需完善現有法律以切實做到農村畜禽養殖工作的防治。

      2.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環境執法薄弱。由誰來進行農村環境的監管,這一問題尚不明確。北京同全國一樣采用環保局中央統一領導,其所屬各級環保部門分級管理的方式,這就出現各環保部門各自為政的現狀,由于一些區縣的環保部門認為遠離市區,就忽視對于環境的監管。之前由于沒有頒布正式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依據環境法來開展。然而環境法較多地強調污染者即養殖者應當承擔的環境責任,針對政府責任卻很少提及,這就使政府以此為依據淡化環境執法的行為。但是在 2013 年 11 月 26 日國務院頒布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中已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農牧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履行的職責,并且為了防止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瀆職行為,特在《條例》第五章法律責任的第一條中明確提出對于以上部門過失的處理辦法,由此可見國家對于環境執法的重視。相信有了《條例》的約束,農村環境監管主體不明確的現狀能夠得到改善。

      地方政府缺乏對于環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認識。為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方政府僅片面執行中央制定的污染防治政策,僅僅看到畜禽養殖業的經濟價值而忽視它所帶來的污染問題。農村僅部分地區設置環保部門對其周邊環境進行監管,但大多數地區則沒有設置相應的部門,這明顯體現該地區的環保意識欠缺仍需繼續加強。對于農村環境監管通常僅局限于各區縣的中心區域,對于偏遠地區的管理往往力不從心。因此就會由于中心區域一片整潔,產生整體環境良好的錯覺。殊不知偏遠區域仍然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北京市某村為例,由于遠離所屬區縣的中心區域,環境監管力度較小,就將畜禽養殖場設在道路周邊,人們每行至此處就會嗅到一陣畜禽糞便的惡臭,無不掩面迅速離開。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周邊人們的正常生活,急需當地政府著手解決。由此體現加強北京市農村偏遠地區畜禽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同時,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或養殖小區數量有限,相關部門無法按照大規模的養殖場的標準對其進行收費,然而環境監管的費用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排污收費,兩者息息相關,相互影響,所以治理費用的缺乏進一步限制了污染防治的執行。因此以上這些嚴重影響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執法環節。

      3.司法處罰措施尚不完善。對于處罰措施,無論是 2001 年頒布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還是 2013 年底頒布的國內首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其主要是進行行政處罰,同時以力罰和罰款居多,其中力罰是針對生產經營者實施的違法行為而責令其停產,停業的活動,很少涉及到司法處罰。僅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中提到對于政府環保部門和農牧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員構成犯罪的,會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于畜禽養殖者或其他人員因違反《條例》造成危害后要承擔的司法處罰并未提及,同樣對于通過訴訟制度維護環境公益的程序涉及較少,這樣會使部分人存在僥幸心理,甚至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對違反《條例》不以為然,為其順利實施埋下隱患。

      三、北京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問題的對策建議

      1.立法方面。修改《環境保護法》,增加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針對城市環境改善和工業污染處理進行環境保護,而對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并沒有正式的規定,即便有方面涉及也十分片面而且隱晦。針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對《環境保護法》進行修改與完善。建議是:在《環境保護法》的目錄中單獨增加一章關于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內容,規定各級政府及相關養殖場(戶)應承擔的環境責任及違反規定后相應的處罰措施,特別是針對中小型規模的養殖戶也要將其劃入污染監管的范圍,改變其在法律中的盲點地位,使得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最后,要針對已開始施行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中存在的問題對《環境法》加以完善,做到與《條例》相互補充,實現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形成的目標。

      2.執法方面。建立職權統一的環境執法機構。北京市涉及的農業部門眾多,但是由于環境執法機構各不相同,很多時候會出現農村環境無人監管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避免不同農業部門間相互推諉,要在各農業部門外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機構。具體建議是北京環保局對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機構進行垂直領導和統一工作部署,其他各級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干涉。根據每個區縣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污染防治計劃與標準。各村鎮要設定環境檢測員進行污染的監督,同時該檢測員要定期向上級環保部門進行報告。此項做法有利于了解村鎮周圍污染的真實情況。

      強化農村環境執法監督。目前北京市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久不見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方政府對于畜禽養殖戶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換句話說就是政府的環境責任沒有得到全面的落實。在農村環境執法方面,不僅要建立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機構,還要定期對于達到一定規模的養殖場進行排污檢查,同時要不斷加強對于環境監管人員的教育,使其能夠正確處理與養殖戶及其他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北京市政府出臺相關制度,將對于農村環境執法情況的考察作為政府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眾所周知,各地對于政府官員考核以經濟績效為主,因此各地均以經濟發展作為中心,從而使生產力得到大力的發展。如果將對于農村環境執法情況的考察上升到對于經濟效益考察的高度,相信政府官員一定會不遺余力地進行治理與預防,從而改善當前的污染現狀。在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的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北京市將把控制污染物總排放量和改善環境質量等環境指標納入對于各級政府效績的考核,其結果作為領導綜合考察與干部選撥任用評價的重要依據。環境政績考核制度的建立將改變目前僅以當地經濟發展情況作為評定官員工作優劣的片面狀況,對于不主動執行環境監管的官員要追究其法律責任,有利于督促政府承擔更多的農村環境責任。將官員的自身利益與農村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制度的落實能夠激發官員的環境治理熱情,從而使北京地區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為保證農民環境權益的實現,要建立農村環境執法的公眾參與及監督制度。公眾參與環境執法監督有利于使環境執法的過程更加透明,減少和避免官員濫用職權行為的發生,有利于加強公眾對于環境執法的理解,同時體現出公眾對于環保意識與維權意識的提升,利于激發公眾廣泛參與的熱情。首先,為保證公民對于農村環境污染現狀與執法情況的知情權,要使各級地方政府及時公開污染數據與相關信息。其次,要保障公眾在參與環境執法監督過程中的權益。對于公眾提出的各項意見和建議,環境執法部門要廣泛聽取,認真總結在工作過程中的不足,同時不斷改進。如果在此過程中,公眾的環境權益或人身財產受到威脅,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要對此負責。同時要建立環境部門與政府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制度,以減少或避免瀆職行為的發生。

      通過具體的制度與措施,保證公民能夠廣泛參與到環境執法監督的過程中,實現政府環境執法效率的提高。

      3.司法方面。健全農村環境侵權保護公益訴訟制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指法律允許任何組織或個人在發現有致使環境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發生時,均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的制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目的在于維護環境的公共利益。首先,訴訟面向社會保護所有公民的環境利益不受侵害,而非為了保護私人利益。這一點體現了該制度的公平性。其次此制度規定訴訟請求可以在損害結果未發生前提出。這一點體現了制度的預防性,有利于降低損害帶來的風險甚至可以有效杜絕損害的發生。同時訴訟的原告不僅僅是利益受損的直接受害人,還可以是保護環境公益不受侵害的任何人或組織。也就是說一旦發現某種行為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任何人或組織都能以原告的身份提出訴訟。這項制度可以有效彌補司法程序上對于訴訟制度的不足,同時增強了人們對于環境公益訴訟的觀念。

      農村環境侵權公益制度的建立要體現保護農民環境權益的理念。第一,由于農村居民受自身文化程度及經濟實力限制,環保的觀念經常被淡化,甚至在環境權益遭到損害時不知道如何維護自身利益,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侵權行為,對此習以為常。針對這樣的現狀,要通過開放特殊的渠道來幫助他們,可以通過一些民間的環保組織進行宣傳,培養農民的環保意識,同時也使民間環保組織在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第二,針對環境侵權上訴條件眾說紛紜,有學者將對于人身、財產及精神造成損害的環境侵害稱為對人的損害,將對于環境的不利影響稱為對環境的損害,但是人們多數情況下,只有在真正造成了對人的損害時才會有所感悟,對于潛在的對環境的損害,似乎關注較少,然而對于環境的損害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因此,農民們要通過加強環保意識在周邊環境可能或已經遭到破壞時,立即向有關部門提出訴訟,以減少對于環境造成的損失。第三,針對農村環境侵權公益訴訟的費用問題,要采用對農民傾斜的政策。可通過減少其在上訴過程中的必要費用或采用在有合理舉證的情況下事先不用支付訴訟費用依據審理結果而定,若勝訴則由被告承擔費用,若敗訴則酌情承擔較少的金額。對農民進行照顧,以加強他們對于此項訴訟制度的信賴。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畜禽養殖;污染現狀;水體污染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9-0221-2

      隨著畜牧業結構的調整、畜禽養殖方式的轉變和畜牧產業化的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但是,畜禽養殖環境管理薄弱,畜禽養殖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因此,加強畜禽養殖業的污染治理已成為現階段農村環保工作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1 龍井市畜禽養殖發展現狀

      近年來,龍井市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養豬、養牛、養雞的戶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龍井市現有畜禽養殖場27個,其中養豬場17個、肉牛養殖場1個、蛋雞養殖場8個、肉雞養殖場1個。養殖專業戶87戶,其中豬養殖專業戶25個、奶牛養殖專業戶10個、肉牛養殖專業戶33個、蛋雞養殖專業戶12個、肉雞養殖專業戶7個。全市生豬出欄量為52561頭、肉牛出欄量為43333頭、蛋雞存欄量為273088只。畜禽養殖業每年排放的糞便量為4.59萬噸,尿液量為4.49萬噸。由于龍井市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起點低,選址不合理,所產生的畜禽糞便未進行處理,隨意排放,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群眾反映強烈,以至環境糾紛不斷,這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雖然國家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管理辦法、技術規范、排放標準等規定,但規模以下養殖場未作規定,特別缺乏小型養殖場管理的標準和要求。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標準和要求,龍井市畜禽養殖業的污染幾乎處于失控狀態。

      2 畜禽養殖業對環境的危害

      2.1 嚴重污染水體

      畜禽廢水污染物是指糞尿與沖洗水及其處理后排放廢水中含有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有機物、無機元素、重金屬以及殘留農藥與獸藥等。1頭(只)畜禽就是一個污染源,1個畜禽飼養場就是1個污染排放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染負荷很高:高濃度畜禽養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嚴重污染水體,導致原有水體喪失使用功能。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進入并嚴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可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其使用價值,而畜禽糞便污染的地下水極難治理和恢復,將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2 嚴重污染空氣

      畜禽糞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時會產生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硫、糞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惡臭氣體,連同畜禽本身釋放的氣體,惡臭物質可達230多種。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周圍的空氣質量。在高溫下,這些糞便發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會產生大量氨氣和硫化氫等臭味氣體,造成空氣中含氧量相對下降,污濁度升高,使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畜禽生長發育,降低畜禽產品質量,嚴重影響養殖場周圍的空氣質量,危害飼養人員及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

      2.3 嚴重污染土壤

      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及畜禽污水過量施用于農田,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嚴重影響土壤質量;造成作物徒長、倒伏,造成減產、甚至不產。

      2.4 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畜禽糞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以及孳生的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畜禽養殖場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動物流動性增大,廄舍、環境等污染面也越來越大,由于一些散養戶養殖畜禽規模小,防疫意識不強,技術水平不高,飼養管理不善,往往引起畜禽疫病的發生。 這些傳染病的載體主要是家畜家禽糞便及排泄物。

      3 畜禽養殖環境的現狀分析

      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已成為龍井市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目前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仍相當薄弱。

      3.1 畜禽養殖業的管理機制不完善

      目前,龍井市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畜禽養殖業管理體系,環境保護部門偏重于環境執法的職能,尚未建立完善的畜禽養殖環境監測網絡,在畜禽養殖業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對畜禽養殖業的管理權限分割嚴重且存在交叉。

      3.2 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處理缺乏應有的政策扶持

      近年來,龍井市畜禽養殖戶向政府申請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等生活廢棄物進行有機肥、沼氣生產的計劃,包括環境友好型肥料產品的開發使用,但龍井市財政經濟狀況有限,國家在稅收和財政政策等方面缺乏支持,阻礙了畜禽養殖行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3.3 畜禽養殖場內部環境管理薄弱

      從整體上看,龍井市畜禽養殖場內部管理粗放、薄弱,基本處于低水平管理,大多數養殖場缺乏必要的環境治理措施,而且對環境治理及綜合利用的投資力度明顯不夠。

      4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對策

      4.1 統籌規劃,強化管理

      在考慮本地區養殖業發展時要堅持農牧結合、種養結合原則,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實現種養平衡和污染集中處理。積極鼓勵和引導集約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逐步縮小散養比重。規劃、土地、衛生、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畜禽養殖行為實施監督管理。畜牧部門負責轄區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實施工作,環境保護部門對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4.2 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域

      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中,禁養區的劃分原則,劃定本轄區禁止養殖區域的具體邊界,并報市政府、市環保局、市畜牧局。禁養區內禁止開展任何養殖活動,經劃定的禁養區內現有各類養殖場要集中整治限期實施搬遷,并恢復原貌,散養要停止養殖活動。

      4.3 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管理

      畜禽養殖場在建設期間,污染治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配套建設的污染治理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不得投入生產。從事畜禽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所在市(縣)環保部門依法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并同時向市畜牧部門申領動物防疫合格證。畜禽養殖場必須設置有防滲處理工藝的畜禽廢渣儲存場所和設施,防止因惡臭和畜禽廢渣滲漏、溢流、雨水淋失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為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總量指標控制,畜禽養殖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排放污染物,對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市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責令限期治理或停產整治,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養殖場,報經市政府批準后責令關閉。

      4.4 推廣生態養殖,做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從改善生態環境,減輕農民負擔角度出發,積極創造條件,在適養區建立適度規模養殖小區,推行集中治污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減少農村散養規模。加快干濕分離、雨污分離、有機肥加工、污水收集入網、沼氣資源化利用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推廣。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樹立樣板,穩步推廣,促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5 建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長效管理制度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畜牧業面源污染 產生原因 危害 治理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隨之帶來的畜禽糞便污水的排放大量增加,由于糞便利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規范不達標,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畜牧業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分布廣泛、成因復雜且潛伏周期長等特點,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許多國家已將畜禽污染的管理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制定法律、法規,嚴加控制和管理。2001年3月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把畜牧業污染防治正式納入環境保護規劃。目前,我國大中型畜禽場畜禽糞、尿年流失率達50%以上,致使畜禽場周圍環境惡化,群眾反映強烈,已經成為阻礙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強畜牧業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減輕畜牧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危害。

      一、畜牧業面源污染的產生原因

      據2007年底統計,全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達1.4萬多個,加上農村小規模飼養戶,禽畜糞便及沖洗污水產生量巨大,年排放量達1 800億t以上,且基本上難以做到達標排放,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并列水環境污染的三大源頭之一。畜禽養殖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過去我國畜禽養殖是以分散戶養、小規模經營為主,產生的糞尿總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隨著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量增加,推動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生產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越來越多,逐步形成了污染問題。二是農業生產上化肥取代農家肥比例增加。畜禽糞尿等農家肥與化肥比較,有體積大、用量多、裝運不便等突出問題,加上化肥來源已相當方便,很多耕地大量施用化學肥料,造成畜禽糞便沒有了應用出路,從“利”變為“害”,成為了污染源。三是畜牧業養殖環節屬微利行業,無力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污染治理。與工業等其他行業不同,畜禽養殖業從總體上看利潤率不高,而污染又相當嚴重,污染治理成本過高。此外,很多養殖戶不了解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和清潔生產技術。四是城市周邊地區被清理的部分規模養殖場向農村遷移,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畜牧業污染問題。近年來,一些大中城市陸續出臺相關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實施辦法,全面清理城市周邊養殖場,實行嚴格的禁養政策,畜牧業生產重心將向農村轉移,污染也必然會向農村轉移。

      二、養殖業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水體。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魚塘中,使氮、磷含量

      高,造成水體嚴重富營養化,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有毒、有害成分進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減少,水體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機污染;使原有水體喪失使用功能,極難治理和恢復。二是污染空氣。畜禽養殖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氣體,惡臭難聞,引發養殖場與周圍群眾關系緊張,甚至產生社會矛盾。三是傳播病菌。畜禽廢棄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可成為人、畜傳染病的傳染源。

      三、治理對策

      1.切實加強對畜牧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領導

      各級政府要將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根據環境容量條件科學制定畜牧業發展計劃。在具體工作中,實行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依法綜合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各級財政應安排治理污染專項資金,以促進和推動整治工作開展。通過多種途徑,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處理和利用難度,降低處理成本,為提高資源化水平創造條件。加大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吸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全社會畜產品安全和環保意識。通過科技進步,推廣高效、實用、價廉的治理技術,實現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抓好污染源頭控制

      一是劃定禁養限養區。禁限養區范圍內不再審批新建畜禽養殖項目。二是改建、擴建、新建畜禽養殖場。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規劃可養殖區域應有總體建設規劃,并進行區域環境影響評估,提出用地規模、區域布局、治理模式、載畜量、環境目標等控制性要求,防止產生新的集中污染。今后凡新建場選址上要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和環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納污染物土地或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三是種植與養殖有機結合。養殖場從平原片區向山地轉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積確定養殖規模,采取干濕分離措施和沼氣治理措施等,將廢渣、廢液用于作物施肥,利用植物(作物)全部吸收有機污染物,達到廢水零排放的標準。

      3.推廣畜牧業污染治理模式,加強對現有畜禽養殖場的監督管理

      引導散戶向規模化轉化,規范處理措施,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排污量。應用飼用酶制劑等高效、無毒副作用和環保型的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減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脫氨—好氧生化、沼氣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處理工藝[1-2]等方法處理養殖業廢水,使之達標排放。禁養區內養殖場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關停,不再開展養殖活動,原有養殖場及配套設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規模養殖場要結合實際,配套建設干濕分離機、沼氣池、沉淀池、生化塘(機械曝氣或自然氧化)、魚塘等足夠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設施,減少或不排放污染物質[3-4]。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的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于金蓮,閻寧.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方法探討[J].給水排水,2000(9):44-47.

      [2] 陳銀祥.畜禽養殖廢水生物活性酶技術的應用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09(16):228-229.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辦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畜禽養殖 污染負荷 治理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150-01

      1 畜禽養殖污染綜述

      最近幾年我國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同時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畜禽養殖業發展過快就我國生態造成很大的破壞,是我國環境的一大威脅。畜禽養殖業是地下水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國的眾多河流中,由于畜禽養殖業的原因造成的水污染比比皆是,總體來說,50%以上的污染負荷均來自畜禽養殖業。其中飼養圈的清洗與污水的隨意排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糞便污水排入環境中,未凈化污水對水體造成破壞,許多專家研究表明畜禽糞便流失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機污染的關鍵因素。當然,畜禽業還會污染空氣,傳播細菌,危害生態,但歸結到底還是產生的糞便造成的。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該污染的負荷計算與治理分析。

      2 禽養殖產生糞便負荷量計算

      (1)畜禽養殖產生糞便負荷量,首先要考慮的是計算畜禽每年的糞便量,主要利用存欄量與排泄系數和飼養周期相乘求積。

      (2)畜禽糞便負荷量的計算:計算完每年的糞便量后,便可以考慮負荷量計算,而糞便的處理方式也比較單一,即以有機肥料的形式重復利用。但由于不同畜禽糞便的肥料效果相差巨大,所以在計算負荷量之前還要以含氮量為基準將其進行轉化,轉化為標準豬糞當量,然后就可以計算負荷量。計算過程中,以耕地面積作為我們實際的負載面積,再根據糞便的負載量,即可算出結果。對應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畜禽糞便以豬糞當量計的負荷量[];Q為畜禽糞便轉化為豬糞的總量();s為有效農耕面積();X為各類畜禽糞便量();T為各類畜禽糞便轉換為豬糞當量的換算系數。

      (3)畜禽最大負荷值計算:畜禽最大負荷值即可承受極限,作用為當地肥料是否超過農耕地的最大承受能力,是否對周邊會有環境威脅。計算公式為:

      其中,R為各種糞便最大負荷值,為畜禽糞便以豬糞當量計的負荷量[];為農田有機肥料最大承載量。

      (4)小結。

      通過對近幾年一些調研結果的參閱,我們可以發現畜禽養殖污染負荷量與調研當地的自然條件關系很大,人口集中地和畜禽產品供應地的污染相當嚴重,同時必須要警醒的一點是,全國只有不超過10個省份污染負荷量合格,對環境都存在潛在威脅。所以,針對已經發生的情況,我們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對這些污染進行治理,并在日常勞作過程中注意防治結合。

      3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分析

      (1)畜禽業污染治理的第一步,就要最廣泛的使飼養者和企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加強思想認識,提高環保意識,由于畜禽養殖業的工作疏忽給周圍帶來的環境問題致使周遭環境破壞,甚至造成與當地住戶的矛盾,所以宣傳工作很重要。此外,各大主要部門也要將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級領導、有關部門要把治理工作記為議事日程,制定工作計劃,對于困難企業與個人政府要適當予以補貼與幫助,對畜牧業的主管部門給予經濟支持,把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2)根據不同地區的畜禽養殖現狀,可以適當調整布局,合理規劃,實現有效治理。同時應堅持加大治理投入,加大法制管理。在充分論證證據合理的前提下,對于污染較大的地方一定要嚴格處理,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基本原則來處理。相關污染防治的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舉措,積極發揮政府職能,開展專項整治,地區政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以糞便資源化和綜合利用為立足點,以環境容量為基準,嚴格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來執行,同時加強對私排偷排的監管,對于那些完全依靠污水處理的企業或畜禽場提高征收費用,爭取早日實現地區污染負荷達標。

      (3)對于畜禽養殖污染,最簡單最基本的處理方法是對污染物的合理處置,比如盡量減少水洗籠舍,改為人工清理糞便,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減小水的污染程度。其次,還可以加強廢水污水的處理,加大技術投資,爭取實現污水處理后的資源回收利用,如可以采用廢水厭氧處理方法等,都能有效治理污水,改善環境,還可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推廣糞便干、濕分離技術,也可以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實現生產模式從傳統農業“資源—畜產品—廢物排放”的生產過程向“資源—畜產品—再資源化”生產過程的成功轉變。

      (4)我們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處理污染的水資源是一方面,但其他處理的污染同樣不可忽視,比如如果動物為了保證生長需要攝入某些營養元素,如氨磷等,那么必然會造成排糞中兩種元素的污染;再比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采用種養配套結合的辦法,回收糞污返田,結果則是飼料中的其余添加劑的殘留致使土壤遭到破壞。相關問題還有很多,所以在思考的解決辦法時候必須從畜禽品種,圈養方法,食用飼料全方位多角度考量,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污染問題。

      (5)加大科學投入與糞污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研究。根據當前的養殖計劃,找到最合適的科學的養殖與排污方案,實現城市鄉村網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例如可以推廣清潔生產的技術,整個養殖過程從飼料,飼養管理,飼養清潔等多方面全程控制,控制飼料種類,以科學的方式喂養與管理養殖,科學飼養,科學配料,環保排放,增添防污措施,降低排泄物的氣味散發,廢水沼氣化,綜合利用各種條件治理防污。同時,在城市郊區,如果經濟能力允許,可以建設畜禽污水處理工程集中處理,也可與鄰近企業共建環保污水排放處理區;如果經濟能力不高或是規模不大,可以先作為試點高效肥料生產基地,研究有機肥料與飼料的改進方案;加強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研究,爭取技術早日完成研發,投入市場,這樣污染的防治定會更上一層樓。

      (6)建立一批糞污處理企業也是一種解決途徑,畢竟現如今的很多污水污物排放都是企業或養殖場自行解決,處理手法業余,也沒有積極性,如果建立很多專門的廠商的話,問題就迎刃而解。另一方面要加強模范單位的帶頭示范作用,給予表揚與優惠,推廣成功經驗與經營模式,這樣會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4 結語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按照合法,科學,有效地污染治理道路前進,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國的畜禽養殖前途光明。

      參考文獻

      [1] 張緒美,董元華,王輝,等.中國畜禽養殖結構及其糞便N污染負荷特征分析[J].環境科學,2007.

      [2] 張克強,高懷友.畜禽養殖業污染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亚洲成AV人片在|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