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垃圾分類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摘 要】本文論述了餐余垃圾分類回收的現狀以及餐余垃圾回收中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了現有餐余垃圾桶在使用過程中的缺陷,基于餐余垃圾分類回收的需求,對餐余垃圾桶進行了重新的改良設計,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餐余垃圾;分類;設計
基金項目:嘉興學院2014年度校級一般SRT計劃項目“新型餐余垃圾桶設計”。
作者簡介:陳雷毅(1994—),男,嘉興學院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學生。
0 緒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餐余垃圾的產生量越來越大。據調查資料,一般的大城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在3000 t以上,其中餐余垃圾約占50%[1]。目前我國城鎮全面實施餐余垃圾分類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才剛剛起步,現有餐余垃圾桶在功能設計上存在較大缺陷,對現有餐余垃圾桶進行改良設計功能優化是推進城鎮餐余垃圾回收進程的重要途徑。
1 餐余垃圾桶設計調查分析
1.1 餐余垃圾現狀調查
隨著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社區餐余垃圾的產生量也不斷增加。餐余垃圾中的廢棄油脂則被一些不法商販回收提煉,制成“潲水油”,這種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的“潲水油”被摻入到食用油中出售,再次返回到餐桌,這無疑是給人類的健康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2]。
在餐飲垃圾回收與處理中,與處理環節相比,餐余垃圾的回收環節更為重要。因為回收環節是“源”,而處理環節是“流”。具有關研究統計,我國城市年產約6000萬t餐余垃圾,該類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占比例約為50%,對其進行回收處理勢在必行[3]。據研究表明,餐余垃圾具有很高的再利用價值,有人稱餐余垃圾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保護環境和資源匱乏的大環境下,對其的回收在利用能產生巨大的環保效益和經濟價值。
相對于餐館、學校、機關食堂等餐余垃圾產量大,便于回收處理的場所來說,居民區的餐余垃圾大多夾雜于生活垃圾中,且單位產量小,過于分散,不易收集,已成為城市餐余垃圾回收的“死角”。針對這一特點,此回收設施的目的在于為居民提供了一套專門儲放餐余垃圾的空間,實現餐余垃圾與普通生活的分離和集中回收處理,降低環境污染。
1.2 餐余垃圾桶設計需求分析
隨著國家城鎮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每天產生的餐余垃圾急劇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大家越來越重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大量餐余垃圾的不合理回收處理對居住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產生了很多社會不穩定因素。本設計以城市社區為應用環境,社區作為城市生活的基本組成單元,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社區餐余垃圾不能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現在社區沒能給居民提供專門集中回收餐余垃圾的設施,大部分餐余垃圾最終混在普通生活垃圾中一起丟棄[4]。
本設計針對社區居民對生活垃圾與餐余垃圾分類不合理的現象,根據餐余垃圾的特點,對城市社區餐余垃圾桶進行了重新設計,滿足城市社區餐余垃圾集中回收的目的。此餐余垃圾桶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居民現有餐余垃圾的處理習慣,通過合理設計,提高回收設施的可用性[4]。讓居民易于接受這種垃圾處理方式,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有效解決居民區餐余垃圾污染大,難回收,難處理,浪費嚴重,同時防止大量的餐余垃圾被沒有資質、沒有技術、沒有能力收集、運輸、處理的個人收走等問題,不管是對環境保護,還是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1.3 餐余垃圾桶設計要點分析
本次設計主要以社區居民的餐飲垃圾回收設施為設計對象,結合居民自身的行為、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習慣,從餐余垃圾桶的風格、材料選擇、比例尺度、色彩選擇、使用環境等方面對社區餐余垃圾桶設計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并遵循實用性和環保性原則、設計制作出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的餐余垃圾桶。
根據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使用人群,主要對餐余垃圾的特性以及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等進行了初步調研。人機工程學方面,由于居民處于不同的年齡段,受文化程度也不同,所以要保證該裝置的使用的簡捷性,以及安放的位置和高度。安全環保方面,社區居民的餐余垃圾餐余垃圾桶要結實和嚴密,防止餐余垃圾泄露,滋生大量的蚊蠅,造成二次污染。在材料上,裝置的主體要采用不易染上污漬又牢固的材質,而活動的單體應選用輕巧且結實的材質。社區居民心理方面,餐余垃圾桶的風格、材料、色彩、使用方式,均要考慮社區居民的適應與承受能力,不過分體現個性與前衛,追求實用與簡潔[5]。
2 餐余垃圾桶設計方案
2.1 通過色彩進行分類的垃圾桶設計
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概念認識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很難對垃圾進行準確的分類處理,現有垃圾桶包括餐余垃圾桶沒有為使用者提供垃圾分類處理的有效幫助信息。色彩作為設計元素之一,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和差異性,本設計方案(圖1)根據不同餐余垃圾與色彩之間的關聯性本設計方案運用色彩元素進行分類垃圾桶設計,該設計很好地從用戶的行為及心理等方面汲取了養分,以各種簡約形象的色彩、形態對人們的垃圾分類行為進行了良好的引導。通過色彩與不同垃圾之間的關聯關系,運用設計心理學相關理論進行設計,引導人們正確進行垃圾分來處理,提高分類垃圾桶的可用性。
2.2 防異味餐余垃圾桶設計
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餐余垃圾很容易產生異味,現有垃圾桶在密封性等方面存在較多設計缺陷。本設計方案(圖2)通過垃圾桶內部結構的優化設計,在使用時,輕踩其下方的踩踏板便可打開桶蓋,此時隔板是閉合狀態,直接倒入餐余垃圾,閉合桶蓋,此時隔板會慢慢打開,垃圾滑入桶中,提高了垃圾桶口的密封性,降低異味的散發,提高垃圾桶的整體性能。
3 總結
綠色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的必然趨勢,城市餐余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和能源化處理已經成為共識。符合綠色設計為理念的餐余垃圾桶能提高餐余垃圾的有效分類程度,同時也能通過改變人們處理生活垃圾的習慣,提高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為推動全民環保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餐余垃圾桶設計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進行細分化設計,本設計只針對社區餐余垃圾的處理進行了設計,整個城市的餐余垃圾分類回收需要對最基礎的垃圾桶設計進行更家深入的設計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王莉,劉應宗.城市餐余垃圾分級回收處理模式探索[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9,9(3):110-114.
[2]王向會,李廣魏.國內外餐余垃圾處理狀況概述[J].環境衛生工程,2005,13(2):41-43.
[3]杜吳鵬,高慶先.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現狀及成分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06,19(5):85-90.
[4]姜虎,李文哲.城市餐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問題和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6):27-3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與日俱增,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廢紙、塑料、廢電池、等,這些垃圾絕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資源,而家庭餐余垃圾果皮變質食物和建筑垃圾都為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分類已經倡導了很多年,而且我們身邊的很多垃圾筒也分成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垃圾筒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人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到一起。
這不僅是一種對于環境的污染,更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相信,當垃圾處在正確的位置,我們將會收獲一大筆財富。因此,推廣垃圾分類處理,不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這必然也將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
為全面貫徹落實《阜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及《阜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上級文件精神,我社區按照鼓樓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制定措施,在轄區所有小區和街巷全面推進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全面部署
年初我社區招開動員大會,傳達有關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全體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和社區志愿者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來做好創建工作,城管管理日常工作為主,小區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全力配合,并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中。同時,要求各包片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和物業、業主委員會小區,切實履行好職責。
二、真抓實干、狠抓落實
每季度開展“資源回收日”宣傳活動,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更新老舊分類垃圾桶30個。垃圾分類標識標貼30張,半年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培訓2場。更新戶外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垃圾分類宣傳畫3處。在小區和街巷路口發放阜陽市家庭垃圾分類宣傳單50份。小區垃圾中轉站實施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密閉運輸。
三、創新舉措,加強管理
改變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為此我辦創新性提出了三期工作法即“導入期”“執行期”“維持期”對居民垃圾分類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其中導入期中又有更具志愿者監督員。
依托居民組長,在各小區招集環保志愿者,統一培訓,教會方法,熟練應用社區垃圾方類操作指南。依靠這些居民組長和環保志原者在日常垃圾分類中起到監督和榜樣作用,引導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
(一)指導思想: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進程。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推動、項目支撐、社會參與”的運作機制,提高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
(二)工作原則:貫徹落實《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原則;堅持源頭管理、系統管理、長效管理原則;堅持先易后難、循環漸進、先行試點、后續推廣;堅持從實際出發、多種形式并舉的原則。
二、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工作目標: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一項系統工程,難點是垃圾分類投放,核心是垃圾循環利用和源頭減量,要按照系統性、廣泛性、有序性和市場運作的要求,由簡入繁、注重實效、穩步推進,最大限度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年,全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30%,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
(二)工作任務:
1、以街為主,推進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區3%管理條件好的社區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往后逐步擴大推行范圍。
2、推進黨政機關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年底以前,全區所有黨政機關要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具體工作為:要配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實施垃圾分類投放處置;禁止或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在區委、區政府機關綜合樓、區公安分局機關大樓等辦公人員相對密集場所,配置垃圾生化處理設施,實施垃圾生化處理。
三、垃圾分類和操作流程
(一)生活垃圾的分類標準。結合我區實際,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為三類。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類、玻璃、金屬和紡織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剩余飯菜、瓜果皮殼、煙頭,花草、灰土、衛生廢紙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熒光燈管、油漆桶、化學品、廢舊電池等。
(二)垃圾分類容器的設置。按照綠、藍、紅三種顏色設置垃圾分類容器,綠色為可回收垃圾分類容器,藍色為不可回收垃圾分類容器,紅色為有毒有害垃圾分類容器。垃圾分類容器由城管局和各街道安排。
(三)分類垃圾的處置。可回收垃圾由管理責任單位處理;不可回收垃圾由環衛作業單位負責收集、運輸和處理,推行垃圾生化處理的小區和單位對有機垃圾實施生化處理;有毒有害垃圾由環保部門組織處理。
四、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
(一)組織領導。成立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區政府副區長任組長,區政府辦副主、區文明辦主任、區發改委主任、區城管局局長任副組長,區直機關工委、財政局、房產局、規劃分局、環保局、經貿委、各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日常辦公地點設在區城管局。
(二)責任分工。
1、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區城管局具體負責制定各區垃圾分類收集年底計劃和實施方案,負責垃圾分類收集日常組織、協調、檢查、推進工作:
2、區城管局負責全區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的規劃、宣傳、組織、協調和指導。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督辦。組織全區環衛作業單位落實垃圾分類收集的各項具體措施和規范性要求。組織城管執法隊伍依法查處隨意傾倒生活垃圾、擅自從事生活垃圾的經營、無準運證件車輛運輸生活垃圾等違法行為,切實擔負起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的全程管理。
3、各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的宣傳、組織和協調。協助房產部門及各物業管理公司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對未實行物業管理的社區,負責組織環衛作業單位實施垃圾分類收集工作。
4、區文明辦負責把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納入創建文明單位的考核內容。
5、區直機關工委:負責落實全區黨政機關垃圾分類收集工作。
6、區房產局負責組織、督促物業管理公司落實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要求。
7、區規土分局負責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垃圾分類收集、生化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并將其作為新建小區驗收的必備條件。
8、區環保局負責落實有毒有害垃圾的收集和處理工作,在居民區內配套建設廢舊電池回收點,完善廢舊電池回收網絡。
9、區經貿委負責落實區內集貿市場以及具備條件的大、中型工商企業的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加強全區廢品收購行業的規劃、指導和監管。
10、各環衛作業單位結合日常垃圾運輸工作,做好與垃圾分類收集單位的工作對接。改革垃圾運輸模式,逐步實行垃圾分類運輸,切實保證不可回收垃圾的日產日清。
五、實施步驟
為確保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順利實施,分以下三個階段推行:
(一)宣傳發動階段。各作業單位建立基本情況數據臺帳,制定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方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各作業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配置人員和相應的設施設備,逐步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三)驗收鞏固階段。各單位進行自查自驗,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考評,定期通報,年終總結表彰。
六、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并成立相應的工作專班,認真研究分析,抓緊規劃實施,做到目標明確,方案具體,措施可行,注重實效。各單位工作方案于5月20日前,以書面形式報區垃圾分類收集領導小組。
2、加大投入,政策引導。各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能,使垃圾的收集、運輸、利用和處置等各個環節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促進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良性循環。要積極籌措專項經費,用于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宣傳、組織、協調,以及社區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工作的運行補貼。
關鍵詞1:生活垃圾分類
781個社區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2019年,廣州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全市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社區達781個。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啟動垃圾分類街鎮創建活動。優化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開展餐飲垃圾統一收運處置試點,日收運量穩定在180噸。基本完成第二批56座垃圾壓縮站分類收運升級改造。
在推進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方面,為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廣州因地制宜在越秀、海珠、荔灣、花都、增城等區開展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對接,積極開展廢玻璃、廢木材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試點,推進廢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深化實踐垃圾分類廣州經驗,陸續形成了荔灣西村、海珠輕工等一批垃圾分類企業化服務模式。
關鍵詞2:長效化機制
市財政增加1.4億元環衛經費補助
2019年,廣州印發《廣州市深化建設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長效化工作實施方案》,推進建立長效化管理工作機制。建成環衛行業監管和環衛工人信息管理系統。
廣州組織開展了4次環境衛生專項清潔行動,2019年市財政增加1.4億元對各區環衛經費進行專項補助,通過新增部分掃路車、清洗掃路車、高壓清洗車、隔音墻清洗車等機械化設備,加強了越秀、天河、白云區等重點區域機械化清掃工作,全市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90%。
為持續加大城管綜合執法力度,深化推進公安城管協同聯動執法,廣州印發《嚴查嚴控違法建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違法檢查查控工作。
民生方面,廣州去年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47.95萬戶、點火用戶29.17萬戶,建設紅外線燃氣管道137公里。整治瓶裝液化氣無證經營點1122家。完成574個液化氣供應站規劃布點及179.5萬只氣瓶標簽安裝和信息錄入,改造灌裝秤240臺。
此外,廣州完成30個容貌示范社區的創建工作,進一步改善社區環境面貌。聯合市交委和各區城市道路管理部門編制出臺了前3季度的挖掘計劃,全年共審批許可臨時占用8宗、挖掘22宗。
關鍵詞3:制度體系
制定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
2019年,廣州制定出臺政府規章《廣州市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修訂政府規章《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和《廣州市燃氣管理辦法》;出臺《生活垃圾分類 設施配置及作業規范》地方技術規范,出臺《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試行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監管辦法》、《廣州市糞便管理規定》、《廣州市居民住宅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引;正積極推進制定、修訂《廣州市死禽畜及其廢棄產品處置管理規定》、《廣州市落實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工作方案》等規章。
來年9大重點工作精益求精
深化生活垃圾分類
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處理法規制度體系,全面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推進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推進流動收購人員網絡化管理,推廣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試點,加快垃圾處理費隨水費征收改革等等。
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嚴格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建設目標,倒排工期推進建設,確保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一期和第六、第七資源熱力電廠2019年底點火,興豐填埋場七區工程2019年中建成交付運營,其他資源熱力電廠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2019年全面建成等等。
加強市容環衛精細化管理
開展市容景觀和環衛樣板路創建工作,力爭2019年中心城區內主要道路達到樣板創建標準等等。
繼續推進燃氣發展
持續推進管道燃氣3年發展計劃,2019年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50萬戶。全面啟動南沙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建設等等。
建設城市管理智能化
升級800M數字集群調度系統,強化視頻監控系統應用,增強發現問題能力。開發城市管理綜合監管系統,集中受理各類城市管理案件,確保城市管理問題得到快速解決等等。
加大城管執法力度
保持查控違法建設高壓態勢,按照早發現、早拆除,先停控、后清拆原則,落實區、鎮(街)屬地和主體責任,利用低空遙感動態監測等手段對違法建設進行常態化核查和動態監控,將違法建設消除在萌芽狀態等等。
完善城市管理綜合考評機制
按照客觀公正、反映實情、統籌兼顧、鼓勵先進、科學競爭原則,以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為總要求和主要考評內容,修改完善以原城市管理考評方案綜合提升考評為基礎,充分發揮綜合考評、監督檢查在破解城市管理難題、推動重大工作落實方面的作用等等。
宣傳構建全民參與機制
充分發揮和運用各類媒體的宣傳鼓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社會宣傳的質量和成效,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入宣傳,廣泛動員和引導全社會人員參與城市管理各項工作,努力構建城市管理全民參與的良好機制等等。
應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以世界衛生日的宗旨為依托,希望引起世界各國對衛生問題的重視,并動員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關心和改善當前的衛生狀況,動員我們的社區居民,推廣和普及環保意識,提高人類健康水平。
二:活動主題
告別陋習,關愛社區
三:活動意義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環境問題日益惡化,嚴重影響著公共衛生和個人健康。作為地球主人的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改變陋習,關愛社區,關愛我們自己。因此,我臺開展“告別陋習,關愛社區”的活動來向全體小區人員推廣和普及有關環保知識,改變我們陋習,提高我們健康水平。
四:活動時間
2012年4月7日
五:活動地點
XXXX社區
六.舉辦單位
主辦:湖北電視臺
承辦:湖北電視臺壟上頻道
協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環保局、衛生局及贊助商。
七.活動形式
文藝匯演、知識講座、義務診療、環保評選
八.活動內容
1.活動一:環保知識宣傳講座
活動對象:全社區居民,以家庭主婦為主要對象
活動內容:宣揚低碳環保,推廣使用天然氣;垃圾分類,有效合理再利用資源。
2.活動二:義務診療,預防疾病
活動對象:全社區居民,以老年人群及病患者為主。
活動內容:由武漢XXX醫院帶領的多名醫生,為當地居民進行量血壓、為患者診察疾病,包括施以簡單的治療,還有回答居民有關健康疾病的問題,宣傳預防措施,提供有效建議等,為廣大居民解決看病難以及對自己身體狀況有個了解并能有效預防疾病的問題。
3.活動三:貼近居民,文藝演出
活動對象:全社區居民,喜愛表演者為主
活動內容:演出內容以相聲、小品、歌舞為主要形式,重點是小型話劇,也就是征集喜愛表演的社區居民,為他們安排一出體現主題的小型話劇,由他們自己來演繹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以及對社會環境的看法,同時為壟上泥巴劇做宣傳。
4.活動四:評選小區環保之星
活動對象:全社區居民
活動內容:由社區全體居民投票評選出小區的環保之星,再由主要單位公正評選出前三名,并給與榮譽及獎勵。
5:活動五:走進居民生活調查問卷
活動對象:有充足時間的家庭主婦、老人、上班族
活動內容:以訪談的形式,貼近民心,采訪報道社區活動、現場解答觀眾提問、征集新聞線索、聽取觀眾對欄目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可以進行調查,填寫調查報告一份。
6:活動六:廢棄物品回收
活動對象:家庭主婦
活動內容:在社區進行使用無磷洗滌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廢舊電池回收,垃圾分類放置等主題宣傳。
附件: 環保調查問卷 性別_________ 年齡________ 婚否________
1、您認為當前國內的環境破壞程度如何? 非常嚴重
一般
較輕
2、您的環保意識如何? 很強
一般
幾乎沒有
3、您對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投入垃圾箱
隨手扔掉
4、您的房間多長時間打掃一次?
半天
一天
兩天 三天以上
看情況
5、您的房間多長時間整理一次?
兩天
五天
十天
十天以上
看情況 6、您對廢電池了解多少? 很清楚
知道一些
知之甚少
7、您使用最多的是下列那些電池?
一次性電池
充電電池
條形電池
8、您怎樣處理廢電池?
回收利用
扔進垃圾箱
隨手扔掉
9、您購買電池的頻率如何?
一般不買
有時買
經常買
10、您認為廢電池的回收是否必要?
非常必要
無所謂
每必要
11、您能否有效的進行廢物利用?
能
不能
12、您使用一次性飯盒的頻率如何?
從來不買
盡可能不用
經常用
13、如果同時有發泡餐具和紙制餐具,紙制的較貴,您使用那種? 發泡
紙制
14、您認為目前身邊危害最大是那種污染?
噪音
空氣
水源
意識
15、您的房間無人時是否熄燈?
熄燈
不熄燈
不一定
16、您出去愿意 騎自行車
乘公交
打的
開車
17、您對目前缺水的情況了解多少? 非常清楚
知道一些
聞所未聞
18、您會主動關水龍頭嗎? 不是
偶爾
經常
19、您開展或參加過環保活動嗎?
有過
沒有
20、您認為環保重要嗎?
不是
很重要
一般
感謝您的合作!
九:活動實施
1、人員安排
以湖北電視臺壟上頻道工作人員為主要負責人,做好分工,有詳細的人員調動安排和緊急應對措施。
邀請著名醫生會整以及環境專家進行現場講座,以及對文藝匯演的人員及節目流程有周密的部署。
現場的保安及保護措施要周密。活動結束會,收拾現場,不能影響社區居民生活和破壞社區環境。
2、現場環境及設施安排
搭建表演舞臺,以及安排專家義診講臺,各個方面的道具以及必需用品安排。
十:困難及應對方案
1、邀請嘉賓或醫生有事不能如期到達。
解決方案:盡量確保都如期而至,不然做好后備工作,安排好替補人員。
2、現場環境亂,無法控制
解決方案:做好保安工作,對現場環境有個整體把握
3、天氣
解決方案:查看及時天氣情況,做好下雨的準備,搭建帳篷,準備好雨傘和雨衣。
4、當天現在人員稀少
解決方案:做好前期宣傳活動,做到每家每戶都知道這個活動。
5、一些臨時無法預料的問題。
解決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十一:經費
1、 邀請嘉賓:知名醫生、環境專家、文藝匯演各個人員費用
武漢大學醫學部一名教授
地方小有名氣歌手
舞蹈團隊
小品、相聲演員
2、 調查報告打印費
打印一千份調查報告表
3、 現場搭建舞臺和講座
搭建一個舞臺
準備現場義診和知識演講
4、 午飯以及水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