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聲樂藝術心理學

      聲樂藝術心理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聲樂藝術心理學

      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聲樂藝術 教學 理念 建構

      先進的聲樂藝術教學理念應該以本民族聲樂藝術成果為基礎,廣泛汲取和借鑒西洋聲樂藝術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形成世界性的中國聲樂藝術。

      一、如何建構先進的聲樂藝術教學理念

      一要打破傳統的“三種唱法”的思想禁錮。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去造“聲音”。

      二要扎根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沃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聲樂藝術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化。早在2000多年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了聲樂教學理論的記載:

      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

      這即是說,教唱歌應先看學生的基本條件,強調教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

      這說明在當時歌唱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歌唱如線貫珠。

      中國的京劇唱腔,聲區統一,字正腔圓,既能婉轉如歌,又能抒發悲壯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強勁有力,穿透力強,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組的c-e,甚至更高。此種唱法及其訓練之道,能否借鑒于中國聲樂演唱訓練,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鑒“西洋唱法”的先進經驗。人類發音器官的結構和發聲原理是相同的,絕對沒有哪位歌唱家的發音器官比別人多一個或少一個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鑒的地方。“西洋唱法”歷史悠久,除語言和音樂風格與我們有區別外,在嗓音訓練方法和聲音美學方面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過去有人說,“西洋唱法”聲音宏亮、寬廣、渾厚,有較強的戲劇性,不宜表現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其實,中國聲樂藝術也同樣要求聲音的宏亮、渾厚、結實、寬廣,我國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獷、豪爽、奔放、熱情、真摯,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質來表達我們的音樂。例如:滕格爾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帶嘶啞的聲音和通俗的風格來表現,完全還可以用明亮、寬厚、奔放的男高音來表現。

      到底如何借鑒“西洋唱法”中的先進經驗,中西結合,達到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目的,我們的先輩和廣大聲樂工作者已經作出了長期的、艱苦不懈的探索,也總結出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總的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聲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聲音特點,因材施教,廣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進的訓練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將美好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嗓音運用于風格不同的中國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確理解科學的發聲機理建立切合實際的發聲體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樂器,一件能用不同語言表現音樂的奇妙的樂器。人要做到能正確、科學的發聲并利用好嗓音這件樂器表現音樂,了解嗓音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是前提。

      人的發聲器大體由聲帶(含假聲帶)、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構成。簡單的發聲原理是:聲帶在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振動,然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經過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頭腔的共鳴,便發出響亮和動聽的聲音。音質、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鳴腔體調節出的不同結果。要做到自如調節共鳴腔體,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自然的歌唱與人的情緒、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積極配合、協調有極大的關系,甚至是歌唱活動“生死存亡”的關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氣息怎樣運動,路線如何,軟腭在不同音高時的狀態,舌根、舌頭的運動,下巴如何運動,怎樣張嘴,人的身體如何配合等都關系到聲音的

      人的嗓音雖然在發聲原理和生理結構上具有共性,但每個人的聲音特點是不同的,除有男聲、女聲、童聲,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還有音色、發音習慣、語言習慣的不同,另外,還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個人在學習聲樂的時候,建立正確科學的符合自己聲音特點的發聲體系是關鍵。在練習時,每發一個音都必須符合歌唱發聲原理;聲音通暢,氣息流動,音色優美,自然動聽,有音量而不“傷嗓”(傷聲帶)是總原則。

      有的同學急于求成,教師拔苗助長,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結果,學生一開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學聲樂時,把中聲區的基礎打牢固,形成正確、積極、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歌唱訓練的原則性問題。

      樹立正確的發聲體系,還有一個歷史問題要克服,那就是唱法問題。過去人們把聲樂分成“民族”和“美聲”兩大類,后來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長時期以來,不管生還是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常常說某某學生適合唱美聲,而某某學生適合唱民歌;嗓門大的、粗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聲”料子,嗓門不大,但優美、細膩、抒情、嘹亮的則是民歌料子。在教學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東西,去“造聲音”。其結果是將音樂教學引入誤區。正確的發聲體系,要尊重實際,尊重民族,尊重發聲的科學原理,切不可人為的、主觀的去認識。

      更要強調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想辦法去修飾每個學生的聲音,使之流暢、有支持、有彈性、婉轉動聽或有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科學,穩步前進,切忌模仿。過去我們要學生多聽人家唱,那是要求學生多聽人家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嗓音,怎樣把握作品風格,適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鑒,但不可模仿。藝術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

      要建立正確的發聲體系,老師是關鍵。初學者若不通過教師的指點,幾乎不可能正確把握自己的聲音,自己聽與別人聽是有區別的。因此,老師必須有相當靈敏的耳朵和聰明的智慧,對學生美好的聲音能自如把握、準確分析,然后讓學生通過鍛煉得以和穩定。

      三、運用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聲樂教學,難就難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對不同的學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幾條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則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即“相才”是關鍵。在開始系統訓練之前,老師對學生必須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個學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統的訓練方案。

      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第2篇

      閱讀能力的培養并非語文教學的“專利”,數學教學也必須重視和加強新聞記者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學生學習的材料。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一方面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體現“教材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學師為主導”的三為主原則: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打開數學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下面是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點心得:

      一、設法激發閱讀興趣

      數學教學重講練、輕閱讀的現象已習以為常,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靠老師講,學生練。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缺乏學習自主性,如何談得上學生有閱讀數學書的興趣呢?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激發學生閱讀數學的興趣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焦點。我認為,培養閱讀興趣可以這樣入手:(一)用榜樣引路。激勵學生讀書,讓學生懂得古今中外許許多多在數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人,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新知的基礎上,用大量的時間廣泛地閱讀有關的數學資料,才能在數學領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二)創設渴求閱讀數學書的情境,變要學生閱讀為學生要讀。如有理數減法的數學,老師可創設“12-30”這一問題,提問:“夠減嗎?怎樣計算?”進而引導學生閱讀有理數減法則的推導過程,在使學生弄清有理數減法法則內容的基礎上,對閱讀產生興趣。(三)及時表揚,增強興趣。經常接觸學生,善于發現學生在閱讀教材過程中的成功點滴,及時予以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如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有理數除法有內容時,有些學生理解了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有些學生悟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有些學生懂得有理數除法中的除數也不能為零道理,我都一一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閱讀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漁,終生受用不盡。閱讀數學書,不是讓學生簡單、機械、盲目地讀,我們應指導閱讀方法。(一)課前預習讀,讀中生疑。即要求學生弄清下一節課講什么內容,疑難之處用筆圈注,重點用著重線劃上。(二)課中指導讀,讀中質疑,釋疑。例如指導閱讀“有理數的乘方”一節,首先提問:什么叫乘方?在乘方中什么叫底數?什么叫指數?什么叫冪?乘方運算法則是什么?學生邊讀邊思考,或同桌、小組討論,然后老師講解,解決學生的疑難之處。(三)課后復習讀,整理、強化知識,形成知識點。引導學生閱讀,把閱讀與動手、動腦、動口緊密結合起來。邊讀邊想:新舊知識有何聯系?把知識連成知識線。再將各知識線歸納、概括,形成知識面。例如學生學完初中幾何“三角形”一章后,通過復習題,讓學生明白該章有三角形的定義、類型、性質、定理等幾個重要的知識點,然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將這些點串接起來記憶理解,形成知識線。再總的歸納概括三角形的所有知識,在大腦中形成三角形有關知識的整體印象,把知識線組成知識面。這樣把知識點連成知識線、知識線組成知識面,能使學生領會新舊知識問的相互銜接和聯系,在大腦中構建起有機而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提高閱讀能力

      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個性心理控制能力緊張情緒氣息

      在聲樂演唱中,所謂的控制能力就是演唱的才能,它包含對聲音力度、演唱速度、氣息能量的控制,這些都屬于聲樂藝術心理學當中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歌唱氣息、緊張情緒的控制能力在演唱技巧、歌唱訓練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氣息的控制

      聲樂演唱中氣息的控制是演唱者在演唱技巧中需要應對的最本質問題,只有掌握了對氣息的控制,才能使氣、字、音結合為一體,形成高、中、低音區聲音的統一。在我們學習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學生深感氣息不夠用,致使一首歌曲唱的支離破碎,其主要原因就是對吸入的氣,不能控制使用。歌唱用氣的主要原則應該是計劃和節省使用,不能在每一句的第一小節就把氣用盡,甚至干脆憋住僵持在兩肋之間不用等,這些現象都說明學生們都不具有很好的氣息控制能力。在演唱過程中對氣息的控制主要表現在:

      首先,吸氣的控制,大部分初學者在吸氣時,喉嚨中的氣管在吸氣時會發出“咝咝”的響聲,這說明沒有對喉嚨和氣管進行打開控制,即沒有使氣暢通無阻的吸入肺里并給予飽滿的控制,而是急急忙忙的吸入一點點氣。正確的吸氣控制應該是有意識的,或者是有意志力的,將喉嚨和氣管打開,這個動作是非常關鍵的吸氣控制動作。與此同時,要使橫膈膜下降,胸腔有擴張的感覺,從而為肺騰出足夠的空間,這時的小腹稍稍擴張,概括來說,“開喉”、“擴腹”的動作就是正確的吸氣控制動作。其次,氣息的保持,這是氣息控制的主要環節。很多人收腹起唱,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收腹意識可能會使橫膈膜上移,致使肺部的氣向外涌出。所造成的后果不僅使氣息從氣門“泄出”,而且還會使身體的支點從橫膈膜轉移到喉嚨,從而使喉嚨卡住,聲音干癟。要使氣息保持住,就不能隨便亂用和浪費掉氣息,就應對吸入肺里的氣采取有效的控制,具體的控制辦法就是小腹不能收縮,而且有向外略擴的意識,這樣就能將氣息保持住。第三,呼氣的調節,實際上是靠演唱者自身的調節,是自動化的供給,無需演唱者本身有意供給,直到樂句即將結束時,演唱者才有意識的收腹結束。這個有意動作一是使聲音有效的進行,二是將肺內剩余的氣息呼出,保證下一口氣能夠在肺內有足夠的空間吸進。如果在呼氣時出現收腹意識不但會使學生的氣息運用的僵持,而且還會造成一種弓腰腆肚的不正確的演唱姿勢,從而使氣息不能通暢的貫穿整個身體。因此,氣息的吸入、控制、呼出三個環節的控制,都是靠演唱者對氣息的控制動作實現的。

      二、緊張情緒的控制

      聲樂大師卡魯索曾說“所有的藝術家都會有舞臺緊張的表現”。它是每一位歌唱者必須要訓練的最基本的問題。所謂演唱者的緊張情緒,籠統的來說分為演唱前和演唱中的緊張情緒。

      (一)演唱前的緊張情緒控制

      唱前總是感覺嗓子不適,咳痰、喉嚨發干或有分泌物等;心情不安、情緒煩躁、失眠、心神不定;由于唱前的動機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反應;與演唱無關的雜念干擾而分散了注意力等。我作為一名聲樂演唱者,對于控制這些唱前的緊張情緒,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與大家一同來分享。

      首先,充分準備。準備的不充分,必然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要做到:第一,有足夠的試練時間,熟悉樂譜、注意音準、節奏、速度。第二,熟背歌詞,必須達到無意識脫口而出的程度,這樣就不必擔心忘詞、錯詞。第三,多合伴奏,找出伴奏中的難點,節奏型,并找親臨舞臺的感覺。第四,選擇適合自己音域的歌曲,并且能夠最佳的表現自己的音色,無論高音、低音唱起來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第五,公開練習,為了鍛煉自己,平時多請自己的同學、朋友、聽自己的演唱,積累經驗,吸取教訓。第六,在上場前,小聲靜過一遍,無論歌曲的生熟,還是緊張與否,都要靜過一遍,這會減少緊張度。其次,建立信心。演唱者在表演之前,不知道自己能否發揮正常,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的演唱,也不知道能否把高音演唱的圓潤悅耳,這些“未知”正說明了演唱者沒有成功的信念。演唱者一定要樹立“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獲勝!”的信心。樹立成功的映像,在演唱之前要幻想自己演唱成功的映像,以輕捷瀟灑的步子,大方而熱情的面容出場,笑容可掬的向伴奏致意開始;去想象自己優美的歌聲,令人感動的歌曲形象與情感,并沉浸在這種美好的想象中,從而消除恐懼,放松意念,激起興奮演唱的欲望。之后做做擴胸運動、伸展運動,走一走,靜靜的深呼吸,準備出場。

      (二)演唱中的緊張情緒控制

      首先,放松演唱第一口氣、第一個字。當前奏結束時,要從容不迫的張開嘴,打開喉嚨,放松兩肩,放松小腹深吸氣,把第一個字像說話一樣唱出來,這是第一口氣、第一個字的放松技巧。其次,集中注意力。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動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注意力的集中性是使人的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從各個方面集中到某種對象或現象上,并對其他活動產生抑制性的影響。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應把注意集中到歌詞的情感表現上,不能又注意速度,又注意節奏,又注意伴奏,抓不住注意的集中點,導致作品演唱失敗。

      最后,堅強的意志是驅除恐懼心理的最有力的法寶。表演實踐證明,意志堅強、勇敢潑辣的人與意志薄弱、膽小如鼠的人登臺演唱所表現出來的緊張度有著明顯的區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能自覺的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過程是意志過程。而演唱的意志過程是心理活動的自我控制能力。演唱者對于對作品的音高、音強、時值、節奏的控制,以及放松心理都需要意志的調節。據心理學研究調查表明,在緊急和困難的情況下,人的意志特征表現不是驚慌失措、猶豫不定,而是勇敢堅強、鎮定果斷。因此,演唱者的意志力是戰勝演唱者恐懼、驚慌失措情緒的最有利武器。個性心理特征是聲樂藝術心理學中歌唱者心理活動的一個方面,它們是與歌唱者的心理活動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聲樂;表演教學;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243-01

      歌唱藝術又稱為聲樂藝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直接以音樂和語言來舒暢地表達歌曲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而歌唱心理是腦的機能對客觀現象的反應。歌唱藝術心理學是音樂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學科。在歌唱的整個過程中,這些內在心理導向的藝術發揮,正是情的依托與抒發,兩者既是統一具體的,又是緊密聯系和不可分割的。

      一、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培養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采用相應的方法來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演唱方面的心理障礙等問題,還可以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引導他們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以此來幫助學生培養歌唱的樂趣和樹立信心。為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并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放松心情,這是保持信心的基礎。在演唱時要有“破釜沉舟”的想法,在情緒上要積極興奮,還要保持相對冷靜的心理,滿懷信心,不受外界任何的影響和干擾,完全投入到歌曲演唱當中。

      歌曲中,最能抒發感情的地方也是最沒底、最令人擔憂,甚至恐懼慌亂的焦點,也就是歌曲中的高音區。所以,心理上的運用和調控是歌曲進行的基礎,怎樣調整好心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此時,只要進入到歌唱的角色之中,調節好氣息,毫不猶豫地唱出來,恐懼感自然會消失。這樣長此以往,唱高音時不僅不會害怕,還會有一定的把握。

      二、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和歌唱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興趣,讓他們了解音樂的魅力。人的情緒和興趣不夠高漲、精神不愉快,就會力不從心,認知效果就不好,甚至產生心理障礙,這些都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可見,在教學之中,用美好的事物激緒,啟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體驗,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和積極的情緒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課堂上起到主要引導作用的音樂教師,應該始終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實踐證明,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演唱好歌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興趣。科研與教學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這就要求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講唱結合,激發學生的歌唱欲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審美情趣,并努力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研究、探索,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強歌唱的信心和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才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失敗到成功,得到鍛煉,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并具備良好的歌唱心理。

      三、加強舞臺實踐

      因為歌唱藝術是必須同聽眾見面的藝術,所以,歌唱者不但需要掌握科學而系統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更需要加強舞臺實踐經驗,積極地參加一些演出活動和比賽,積累舞臺實踐經驗,增強舞臺感覺和自信心,通過舞臺鍛煉培養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環境轉換能力,這對于缺乏舞臺經驗的歌唱者是非常有益的。

      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教學與學習中很重要的部分。心理學與歌唱有著密切的聯系,歌唱水平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與控制,同時良好的心理又可促進歌唱水平的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歌曲作品的感情、美好的藝術表現和處理方式,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什么樣的情感及內涵,歌唱者都要清楚明確地了解并準確把握,并迅速投入到歌曲之中,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只有這樣歌唱者才能聲情并茂地演唱并深深地感染觀眾,更好地完成歌曲作品。而這一切,都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和作用。

      歌唱不僅是簡單的發聲,也是整個身體的運用。歌唱藝術的能力就是順利完成歌曲演唱活動的心理表現。同時,歌唱與心理也是緊密聯系又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演唱者除了要具浞岣壞囊衾種識,良好的文化修養和較高的表演才能外,還需要具備一種正確的心理狀態,只有掃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和控制,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情自心生。所以,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與學習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是一樣重要的,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2]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3]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三環出版社,1989.

      [4]薛亮.歌唱的藝術[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

      作者簡介:

      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心理注意性格想象

      聲樂心理是指與聲樂有關的行為和精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的總和。優美的歌聲是心理活動靈敏指揮歌唱發聲器官在生理上作出反應的音響效果。一個歌唱演員的聲樂心理對其演唱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從心理學角度透析聲樂心理,分析聲樂心理的產生及作用、存在與影響,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使歌者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聲樂作為音樂的重要分支,是以人體為樂器,以人聲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樂,既人聲的音樂。正是由于音樂與人類主觀世界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聲樂心理才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聲樂心理中的哪些因素與歌唱有關,又是怎樣影響歌唱效果的呢?現作逐下分析。

      一、注意因素

      根據注意時有無自覺目的的意識努力,心理學上把注意分為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和無意注意三種類型。其中有意注意是指實現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需付出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無須一直努力的注意。也就是說,當歌者演唱時的注意發生轉移或分散、又或出現過分注意而緊張時,如果歌者能自然恢復放松狀態就是有意后注意在發揮其調節和監督功能;反之,如果必須有意克服則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影響聲樂心理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二者的結合。那么,歌者怎樣通過調節注意因素來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呢?現具體做以下分析:

      首先,應盡量設法去排除干擾。雖然有意注意并不太受外界或其他因素干擾,但干擾畢竟不利于有意音樂注意的保持。為了排除干擾,歌者可以通過心理暗示法在出場前將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把舞臺、燈光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動環境。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環境或演出對象的生疏感,排除客觀環境的干擾,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其次,要不斷加深對音樂任務意義的理解,理解的越深,完成任務的欲望越強烈,信心也越堅定;音樂活動目標越清楚,為完成這種音樂任務所必須的各方面越能引起音樂的注意。所以歌者必須忠于藝術,踏實地去表現歌曲內容,不要把演出中的個人得失看的太重,心理壓力不要太大,本著對觀眾負責的態度,將每一次登臺看作一次鍛煉的機會。并且平時要勤于練習,演出之前作好充分準備,這也是培養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第三,舞臺實踐有利于音樂注意的保持。大凡優秀表演者他們都能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越來越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所以,無論學生還是演員都要爭取盡可能多的參加演出,多熟悉各種各樣的觀眾和演出場所,對于初次登臺者最好選擇規模較小的演出機會,例如慰問演出之類的,在頻繁的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以很好的克服怯場心理。

      二、性格因素

      “性格是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征。那么,性格因素與歌唱有什么樣的關系?又是怎樣影響人的聲樂演唱的呢?

      首先,性格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構成物。從結構上說它由各種各樣的心理特征構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性格的情緒特征。情緒直接間接地影響歌者的發聲、演唱。雖然其發聲器官完全正常,但當其心理產生情緒異常并且與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達的意境產生沖突,也就是不能進入角色時,會嚴重影響到演唱水平。因此,歌唱時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歌者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更好的與觀眾交流,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而消極的情緒則適得其反,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由于緊張等心理因素,會使唱出來的聲音大打折扣,不能用歌聲很好的與觀眾進行交流,有時甚至中場打殼,失敗而歸。因此,性格中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歌唱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按性格的不同特征來劃分,性格可分為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情開朗、活潑、善交際,具有這種個性的歌唱者在舞臺或課堂上都能自如、放松的演唱,競技狀態會較好,超出平時訓練的水平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而內向型性格的人一般重視主觀世界,比較拘謹和害羞,比較重視外界的評價,因此在演唱時緊張度較高,這樣一來,演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發揮不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自身也會因此產生挫敗感。明白了這一點,歌者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不要過分計較自己得失,要專注于音樂作品的表達,這樣才能逐步消除緊張、怯場心理,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取得較大提高,更加有信心上臺演出,為觀眾獻上更多美妙、優美的歌曲。

      三、想象因素

      所謂想象是大腦在感知覺及條件刺激的基礎上,通過記憶所保存的表象為材料,經過分析綜合與提煉,創造出來曾知覺過的或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的過程。想象是藝術創造最重要的心理機制。聲樂藝術是充滿想象力、創造力的活動。例如歌唱中聲音的形象、色彩、共鳴、位置、運動感;歌詞表現的情境、人物形象;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等都離不開歌唱者的想象。

      想象使聲樂藝術充滿活力,歌唱者通過視覺想象、聽覺想象、更重要的是情感想象,從而使演唱更為生動。因此,想象是聲樂心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了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歌者可以通過以下做法來促進和提高歌唱想象與聯想的發展。首先,以感覺和知覺為基礎,因此要加強對歌唱感知的認識;其次,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用心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觀察周圍的一切現象,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歌者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聲樂.聲樂學術委員會組編[M].上海音樂出版社.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毛茸茸bbw亚洲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