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前教育新學期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誤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75-01
1 教育信息化主要誤區
1.1 設計架構為中心,實踐流于形式
僅僅局限于設計架構,看重形式是制約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誤區。1994年,克林頓政府就已經提出讓美國每個教室,每個圖書館都實現聯網的計劃。在1999年所做的國情咨文中,關于教育方面就有專門的硬指標,要求7個學生要有一臺計算機,實際上,美國已有95%的中小學和72%的教室都連上了互聯網,平均5個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而我國,平均121個學生才擁有一臺計算機。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浪潮的推進,我國各地中小學紛紛對硬件環境進行建設,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配備了“高大上”的信息化教學設施。但卻忽視應用軟件和教學資源的開發,致使信息化教育設備無法投入到實踐中去,只能流于形式。在我國中小學校園網絡中,超過50%的設備都被閑置,不考慮耗費如此高額資金的信息化設備對教學是否真正產生了有效的作用。這樣一來就使投資變成了一種浪費。并且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教育信息化背后所支撐的理念,思想也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只是單純的以為使用了信息化教學設備就是教育信息化,這是錯誤的觀念,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更應該是看作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只有將這種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融入到信息化教育中去,真正的信息化教育才得以實現。
1.2 主體框架強大,應用資源缺乏
應用資源匱乏,即使擁有再強大的主體框架也無濟于事。教學應用資源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內容。若要促進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則要保證應用資源的充足。如果偶爾使用一兩次信息化教育技術,對于學生發展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平日里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真正融入到教學中去,這就需要有應用資源的保證。而應用資源則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在我國一些地區的中小學即使面臨著資金不足的窘境也要配備信息化教育設備,甚至覺得配備了信息化教育設備就是信息化教育了,這種觀念致使應用資源配備難以達標,信息化教育難以實現。
1.3 教育者觀念落后,應用模式不合理
即使配備了先進的信息化教育設備,教育者觀念落后,缺乏相應的技能,應用模式不合理,設備的配備就體現不了價值的存在。大多數教師的教學還是習慣于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模式,一個學校中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的教師依舊為數不多。這就嚴重制約了教育資源的應用水平,制約了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進程。教師信息素養亟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培訓,緊跟時代步伐,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只要注重培訓的數量,質量更值得關注。不僅僅是技術應用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師教育素養,學科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整合的過程。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2 加強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2.1 為學校提供專業系統的指導
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效率,及時了解和調控教育教學情況,保證管理部門之間信息的交互傳遞和政令的暢通,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規范化、程序化是教育管理的基礎,教育管理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實時性、共享性和公正性信息,提高教育質量。這就需要學校得到具有專業系統的指導。不僅在硬件技術方面給予指導,更應該提高相應的軟實力。對于硬件技術技術上的指導,技術隊伍要求掌握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在軟實力方面,具體體現在中小學學校教師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信息化這個環境下提高執教從教的能力,以及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育的素質。信息化教育引發了傳統教育的變革,最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可以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在職學習和短期培訓,結合不同教師所在不同崗位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合理的進行培訓,我們可以采取以在職培訓模式為主、多種培訓相結合、分層推進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師教育信息綜合素質。尤其是加強教育信息評價、信息處理和信息應用能力的訓練。以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育素養,使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學得到充分體現。
2.2 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
在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這就需要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全校教師共同制訂一套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規范和評價指標,使學校各系統管理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遵循相應的規范而協同發展,指導和促進學校的整體化信息建設。真正實現自己為自己立下規矩,定下標準,并進行實施。評價機制的作用就在于對信息化教育工作進行的實施和監督,并以此促進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并保證信息化教育的質量。共同制定評價機制,這種制定方法對于本校教師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部分人擔心的不公正因素,保證信息化教育的落實和有效性。
3 結語
信息化教育的實現需要中小學長期為之奮斗,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革新,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這就需要大家攜手去探索和改進,提高中小學的信息化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志波,鄭良棟.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M程中的主要誤區及其對策[J].中小學電化,2004,(8):76-77
[2] 王昌海,陶斐斐.中國教育信息化研究[M].2009.
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一
一、情況分析:
1、年齡結構:在25歲左右
2、學歷結構:大專100%(其中一位教師正在進修本科)
3、專業結構:90%
優勢分析:
1、年輕教師學歷層次較高,而且都好學,能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在提高學習。
2、年輕教師創新意識、現代化教學技能比較強,善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非常大的挖掘潛力。
3、新教師有愛心、有活力、有沖勁,對工作的積極性非常高。她們能相互學習,積極的團隊工作氛圍正在形成。
4、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拜師,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珍惜外出學習何園內的各種學習機會。
5、教師資源比較豐富。
弱勢分析:
1、非專業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0-2年新教師較多,實踐經驗嚴重缺乏。
2、對幼兒園一日環節的組織和實施缺乏相應的措施,對如何抓好班級常規比較困惑。
3、缺乏班級管理經驗和與家長交流的藝術,處理家長工作存在困難。
4、實踐經驗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
5、由于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不準,教師在集體活動設計中缺乏對活動價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同時活動內容缺乏新意,活動環節缺少聯系性。
二、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為準繩,依據幼兒園教師隊伍培訓規劃,以師德教育為核心,以教師專業成長為重心,聚焦課堂,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的水平,促進新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培訓目標
1、加強新教師師德修養,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和師徒帶教等培訓方式,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2、聚焦集體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為研討重點,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的能力。
3、采取有效培養措施,使我園新教師遵守師德規范提高師德水平,在專業理論、教育技能、班級管理等諸方面,做到熟悉本年齡段課程。
4、初步運用有效教育手段實施教學,班級管理基本到位,最終做到教學常規入門、課堂教學過關、教學能力基本達標。
四、具體措施:
(一)XX年新教師
培訓目標:
1、加強新教師師德修養,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2、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使新教師盡快發展成成熟型教師。
具體措施:
1、根據幼兒園三年發展規劃,制定自培計劃,成立0年新教師成長檔案。
2、通過參加縣級新教師培訓及幼兒園的自培活動,促使新教師盡快成長。
3、通過一對一跟班觀摩、老教師經驗談、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及自身的實踐等,提高新教師的一日環節操作的能力。
4、通過每月的考核課及課后的交流和反思,提高新教師設計與組織實施的能力,同時使新教師不斷積累實踐經驗。
5、加強周、日計劃中各個環節的教學反思,提高新教師的反思能力和調整能力。
6、積極觀摩其他教師的活動,并能大膽地反思和評課,鼓勵新教師對活動進行反思和調整。
7、成立“老帶新、新促老”組,運用網絡等平臺不定時地開展各項活動,分享經驗,使新教師向成熟型發展。
8、鼓勵新教師承擔教研課、公開課等,在實踐中提高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9、除了幼兒園集體的理論學習外,要求新教師自學各類專業書籍,結合實踐作好學習筆記,每月兩篇。
10、每月不定期地組織管理層、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對新教師進行聽課指導。
11、創設機會,組織新教師階段匯報展示活動。
(二)1-2年成熟型教師
培訓目標:
1、提高2-3年新教師駕馭新教材的理解與運用的能力和各學科領域的組織與設計的能力,使自己更趨于成熟。
2、創設能者為師的相互學習氛圍,開展技能技巧的自培和他培的活動,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具體措施:
1、通過培訓活動,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為研討的重點,提高教師開展集體教學活動的水平。
2、運用“優秀課例”等資源,開展課例研討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活動環節設計能力。
3、以“一課三研”“同課異構”等方式,開展實踐研討活動,提高教師集體教學的組織實施的水平。
4、以多種方式鼓勵教師大膽的反思與評課,鼓勵教師對活動進行反思調整。
五、活動安排:
八、九月份:
1、制定新教師自培計劃
2、專題培訓:《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崗位職責,撰寫體會
3、新教師學習活動(一)
4、摸底課(語言活動)
十月份:
1、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成立新教師檔案袋。
2、匯報課(社會活動)
3、專題培訓:學習《綱要》
4、新教師學習活動(二)
十一月份:
1、匯報課(科學活動)
2、專題培訓:案例
3、新教師學習活動(三)
4、新教師自查反思
十二月份:
1、專題培訓:《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
2、匯報課(藝術活動)
3、新教師學習活動(四)
元月:
1、專題培訓:機動
2、匯報課(健康活動)
3、新教師學習活動(五)
4、教師培訓小結。
學習內容:
1、崗位職責、職業道德培養、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
2、業務技能方面:如教學活動設計、技能技巧培訓
3、如何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工作
4、保育護理工作、衛生保健工作的培訓等
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快幼兒園素質教育進程,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我縣把教師培養的工作當作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努力使教師了解前沿理論動態,拓展新的教育基礎理論,擴大人文與科學領域知識面,學習并掌握最新的幼兒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規律,增強專業技能。形成園本化的課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學專長。
二、培養目標和任務:
結合《幼兒園指導綱要》,從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教育新理論,新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途徑使教師迅速成長成熟起來。通過一年的培訓,力爭使每位教師在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素質和教學育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達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礎上,培養一批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骨干教師隊伍。
三、培養對象:
全縣幼教工作人員,堅持政治上高標準,嚴要求;業務上壓擔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熱情關懷,為他們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促使他們上一個臺階。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建設,把師德修養放在首位。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規程》、《綱要》、《幼兒園管理規范》、《幼兒教師行為規范》等教育、德育綱領性文件,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等,用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激勵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的思想觀念。
(二)通過以老帶新結隊子,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基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因此,我們把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作為培訓重點。
(三)加強教科研培訓,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引導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開展教科研活動,展開教育教學的研究,學期結束圍繞這一方面撰寫論文和教學心得。
(四)狠抓教學常規,在備課與上課、聽課與評課等方面著重指導。
(五)做好其他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后勤組做好保健醫生、保育員、廚房工作人員的在崗培訓工作,緊緊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將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服務水平作為重點,力爭使人員素質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訓內容)
2月
制定新學期幼兒教師培訓活動計劃
3月
組織幼兒教師優質課展評,
培訓教師如何組織教育活動,備課、上課、評課。
指導青年教師活動(聽課、評課)
走出去、請進來教學觀摩活動。
4月
幼教校長、園長培訓
5月
幼兒教師舞蹈培訓
6月
幼兒教師業務培訓
7月
幼兒教師活動設計、論文評比。
8月
參加市暑期教科研培訓
9月
保健醫生、保育員、廚房工作人員的在崗培訓
專家講座或外出參觀學習。
10月
幼兒教師技能技巧比賽
11月
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開展教學觀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