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供應鏈實施方案

      供應鏈實施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第1篇

      觸電事故是水運工程施工中常見的事故,也是建筑工程人身傷亡事故的主要類型。從觸電者的最終傷害程度來看,當觸電者搶救及時、方法正確是極有可能獲救的。

      編制觸電事故應急預案及演練的目的是盡最大努力把觸電受傷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把事故的人員傷亡減少到最低程度,同時提高處置觸電事故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檢驗XXXXXX工程項目部編制其安全演練應急預案的可行性,為以后編制更新應急預案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為諸多應急預案的實際操作提供借鑒,使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一、演練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XXXX項目所有從事現場施工的員工,在施工現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責任;在其他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義務。

      二、演練現場

      假設觸電事故發生在XXXXXXX泊位灌注樁施工平臺,由于樁機電纜在樁機移動時被砸破,致使樁機帶電;電工檢查電箱時未按規范要求檢查漏電保護是否有效,由此造成施工人員觸電。

      三、演練時間

      演練時間計劃于2018年4月XX日上午X時。

      四、預案組織機構及職責

      應急救援小組機構及職責表

      組織機構

      成員

      職責

      總指揮

      1)全面負責現場應急急救工作;

      2)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3)指揮應急急救工作。

      執行

      總指揮

      1)組織應急急救工作;

      2)協調各部門統一調度工作;

      3)負責調查、監測及急救方案的確定。

      副總指揮

      1)協助總指揮、執行總指揮做好相關事宜;

      2)協調與當地醫院、公安的溝通。

      事故處理

      、調查組

      1) 確定救援方案并組織人員車輛施救,搶救觸電人員;

      2) 對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拍照、取樣,并做詳盡的記錄。

      3) 負責演練資料搜集、整理等工作。

      醫療

      救護組

      及時趕到事故現場搶救觸電人員,視傷情決定在現場或就近醫院急救,確保人員的生命安全。

      警戒

      聯絡組

      上傳下達領導指令和疏導交通線路,對外聯絡告知現場發生的觸電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并記錄演練全過程。

      后勤

      保障組

      聽從指揮部領導的指令,安排救援演練車輛的調派以及應急資金的及時供應。

      五、演練程序

      (一)步驟一

      上午9時整,灌注樁班組班長王XX進行班前喊話并布置工作,強調現場安全和現場注意事項:

      ①勞保穿戴整齊;

      ②嚴禁上崗飲酒;

      ③做到“四不傷害”;

      ④臨邊作業前設置欄桿,防護墜落;

      ⑤鉆孔作業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防止機械傷害;

      ⑥檢查鉆機平臺是否穩固,機械擺放平穩后方可作業,防止機損、物體打擊;

      ⑦臨時用電配電箱等接線處做好防雨措施,一箱一機一閘一漏保,防止觸電;

      ⑧機械用電電纜架空,外接電纜應有保護措施,嚴禁人踩車壓,防止觸電;

      ⑨臨水作業穿好救生衣,防止淹弱。

      隨后班長王XX帶領2名施工人員進入作業面,工人周XX手扶操作臺,指揮葉XX合上開關箱電閘,此時周XX觸電倒地不省人事。葉XX見狀呼救:

      來人啊,老周觸電了。

      班長王XX聞訊立即到現場拿干竹竿把電線挑開,并立即分別向現場總包主管XXX與分包XXX報告:

      XX,老周觸電了。

      XXX立即報告應急領導小組:

      XX,6號泊位灌注樁施工現場一名工人觸電了,現在正在組織搶救。

      同時現場安全員王寅帶領救護組將傷者移到安全地帶,對工人周XX進行組織搶救。

      注意:救護人員需跪在傷員一側肩旁,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cm——5cm,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如此反復進行。

      如果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急救車趕到后將觸電人員送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和調養。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棸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觸電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XX宣布:

      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二)步驟二

      1、9:05應急救援小組在組長XX的帶領下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同時給現場負責人XX電話:

      ①命令電工迅速切斷開關箱電源,防止事故危害擴大;

      ②加強對觸電人員的搶救;

      ③注意保護現場。

      2、9:05醫療救護組王寅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救人員同時采取“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心臟胸外擠壓法”對觸電人員急救。

      3、9:07警戒聯絡組員在領導的指導下迅速拉起警戒線,引導周圍職工撤離到安全區并疏散圍觀人員,既杜絕了二次觸電的可能也為現場救護提供了足夠的場地。

      4、9:30經過現場搶救,XX向XX報告:

      報告XX,觸電人員的心跳和呼吸經現場急救,已基本正常,請指示。

      XX:

      為確保傷員身體恢復健康,救護組王寅用項目救護車與醫院救護車對接,立即將觸電人員送醫院進一步檢查醫治,救護組全體人員隨車出發。

      解說: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注意脫離電源方法:

      1) 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得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

      2) 低壓觸電脫離方法:低壓設備觸電,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絕緣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脫離導電體,最好用一只手進行。

      3) 高處觸電脫離方法:高處作業發生觸電,應迅速切斷線路電源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對低壓帶電線路,由救護人員立即登上能確保自己安全的位置,系好自己的安全帶后,用帶絕緣柄鋼絲鉗、干燥的絕緣體將觸電者拉離電源。在完成上述措施后,應立即用繩索迅速將傷員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臺上。解脫電源后,可能會造成高處墜落而再次傷害的,要迅速采取地面拉網、墊軟物等預防措施。

      4) 落地帶電導線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的帶電高壓導線,在未明確線路是否有電,救護人員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絕緣靴、帶好絕緣手套)后,才能用絕緣棒撥離帶電導線。救護人員應疏散現場人員在以導線落地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的范圍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傷人。

      5、事故調查組在解說時對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拍照、取樣,并做詳盡的記錄。XX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事故處理情況:

      報告XX,觸電事故事態已控制,無人員死亡,事故原因為樁機電纜在樁機移動時被砸破,致使樁機帶電;電工檢查電箱時未按規范要求檢查漏電保護是否有效,由此造成周XX觸電。

      XX:

      項目部要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實,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每位員工都應認真學習中科煉化作業程序文件,遵守中科煉化的管理規定,遵守施工作業的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和制度,切實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做到“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我宣布,結束應急狀態,解除警報。

      對施工現場安全隱患徹底排查后,及時恢復生產。

      警戒組撤除警戒線。

      6、9:45全部參演人員到指揮臺前集合

      1)總指揮及其他領導對應急預案演練進行點評;

      2)宣布演練結束;

      3)后勤保障組收拾現場。

      六、救援設備及物資

      救護用車一輛、擔架一副、醫藥箱及急救藥品、警戒隔離帶、袖套(警戒、救護、指揮)、擴音喇叭兩個;并對器材的完好情況進行檢查。宣傳用刀旗、標語。所有參加人員做好個人勞動保護,如勞保著裝、安全帽、絕緣鞋、絕緣手套、絕緣棒等。

      七、注意事項

      1)警戒聯絡組要認真詳細記錄演習的時間、人員傷情、現場人員情況等。

      2)后勤保障組在演練的當天必須保證在8點之前把所有演習人員及物質運送到演練場地,應急資金和后勤相關物質安排到位。

      3)施救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施救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聽從指揮部的命令,開展急救工作。施救結束后將所有人員帶出事故現場撤到安全區域。

      4)在演練過程中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施工隊伍要相配合、協同作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5)以通知形式通知全體員工演習時間和演習內容,特別注明演習時不得穿高跟鞋或拖鞋,所有參與人員全部統一穿反光背心并佩戴安全帽。

      通過此次演練希望使我們全體施工作業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應急救援預案的救援程序。在應對突發事件發生時保證應急預案實施的有序進行,為救援爭取了時間,達到了演練目的。

      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某市聯通現有營銷體系及存在問題

      合并之初,處于南方區域的某市聯通公司,無論在移動通信市場還是在傳統的固網業務市場均處于劣勢,如何建立快速響應、有戰斗力的營銷體系成為市場經營的關鍵。

      1.某市現有營銷體系現狀。某市現有營銷體系按照客戶群劃分為集團客戶部、商務客戶部、公眾客戶部。 其中集團客戶部設大客戶經理,對市內大客戶實行名單制服務維系,按照行業進行新客戶營銷;商務客戶部對中小企業高端客戶進行維系,但客戶經理人員有限,大部分低端客戶無客戶經理維系;公眾客戶部設置社區經理,按社區每人維護用戶約1.6萬戶,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

      2.現有營銷體系存在的問題。(1)基層營銷人員不足:社區經理人員有限,對分散的中小企業客戶無力進行全面覆蓋,商務客戶營銷體系尚未建全,人員有限,潛在集團公司中小企業客戶和中低端存量客戶銷售與服務不能充分保證。(2)考核和激勵不到位:社區經理崗位等級低,社區營銷未建立有效的業績目標考核體系,缺乏激勵政策,綜合能力較強的人員普遍轉崗到更高的崗位。(3)基層營銷缺乏協同機制保障:銷售部與集客部分工日趨細化,公眾和集團客戶銷售人員職責劃分日漸清晰,在原有社區內面向公眾和集團中小企業客戶的銷售人員如何實現協同、信息共享,最大范圍的挖掘客戶,最終將影響客戶無縫隙覆蓋的實現。

      總之,現有營銷體系下,中低端市場存在銷售空隙,營銷團隊缺乏競爭力,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因此,某市聯通急需實現由粗放式營銷模式向精細化營銷模式轉變,整合公眾和中小企業商務客戶兩個完全獨立的營銷體系,完善人員結構,建立以社區為基礎實施統一的網格化營銷模式。

      二、網格化營銷的概念

      網格化營銷是精細化營銷和網格化管理思想的有機結合,將目標市場按照一個或多個特定的標準進行細分,從客戶集合中劃分出一個個網格單元,每一單元對應一類特定的用戶群體,將企業現有資源細化分解并投入到對應的客戶單元之中,同時還需要對企業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網格化營銷以地理區域為中心,依據經濟情況、人口、用戶層次、消費水平等條件,對目標片區進行區域分割,而每一區域都有特定的產品和服務、銷售策略和手段與之配合,實現企業業務在區域市場的滲透和挖掘,滿足用戶差異化的需求。網格化營銷戰略利用各種有效的營銷方式和工具,使企業營銷資源重新組合和分配成網格化狀態,充分達到可能到達的每一個極度細分的消費群體,從而使得有限的營銷資源發揮出充分的作用。網格化存在使得企業即使損失了幾個網格也不會影響企業的整體性生存,大大降低企業的營銷風險。

      三、某市網格化營銷體系實施方案

      某市聯通公司網格化營銷體系以物理網格劃分客戶市場營銷區域,在網格內設立社區經理、樓宇經理和商客經理,打造一支有區域競爭力的營銷團隊,對公眾和集團中小企業客戶實施主動的、精細化的、系統化的全業務銷售管理,從而實現物理區域和客戶市場的無縫覆蓋,保存量客戶、擴新增市場、提高公司整體經營收入。

      1.某市聯通公司網格化營銷體系建設原則。市場無縫覆蓋:通過物理網格、邏輯子網格、聚類市場的劃分,最終實現客戶市場的無縫覆蓋,解決潛在的集團中小企業家客戶和存量集團中小企業中低端客戶的營銷問題,實現公眾和集團中小企業客戶銷售的有機結合。團隊協同作戰:網格內采用團隊營銷方式,各司其職、相互協助、協同作戰、最終實現客戶群體營銷的無縫覆蓋,完成網格的整體收入指標。考核激勵并舉:崗位、薪酬和激勵方案設計要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優秀的銷售人才,多勞多得、鼓勵銷售。人員優化配置:人員專崗專職、競聘上崗、擇優聘任、確保一線營銷團隊的專業人水平。

      2.某市聯通公司網格化營銷實施方案。(1)網格劃分。網格是根據各區域特點在確定當地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形成物理網格(按照地域劃分)和邏輯網格(按客戶特點劃分)。①物理網格。物理網格中在公司所負責的區域通信市場上,根據網絡通信資源覆蓋、地區行政區劃、服務面積與人口密度、地區特點與發展前景、客戶消費水平與潛在客戶等因素,綜合考慮所劃分的最小營銷責任單元。每個營銷網格中根據公眾客戶和集團中小企業客戶群屬性、建筑樓宇分布、經濟區域特點,包括公眾和集團兩類不同的邏輯子網格。物理網格劃分原則。原則一:均衡原則。同一物理網格內邏輯網格的劃分盡量均衡、客戶數量、客戶收入、發展潛力等要素要平均,以便考核的統一性。原則二:無遺漏原則。實現邏輯網格內客戶的無縫覆蓋,實現樓宇內入駐客戶的無縫覆蓋、實現競爭對手已經進行基礎網絡接入的樓宇的無縫覆蓋、實現即將入駐、搬遷客戶的無縫覆蓋。原則三:便于管理原則。考慮網絡資源分布,以分局便于管理和維護為原則。原則四: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社區,劃分營銷網格。②邏輯網格。邏輯網格劃分方案:梳理物理網格中的建筑及入住的客戶類型、業務發展情況、收入,根據入住客戶的主要客戶類型定義各建筑物屬性,將各個建筑物納入相應的聚類市場,最終形成公眾和集團兩個邏輯子網格。對于一個建筑物內可能存在公眾和集團兩類客戶群體,以主要客戶群屬性定義建筑物所屬聚類市場類型。

      (2)網格人員配置。對網格內各類聚類市場,細分客戶群體,設定商客經理、樓宇經理、社區經理三類銷售經理負責銷售工作,網格內人員采用“1+N+M”模式不配置,即一個網格經理、N個客戶經理、M個銷售助理。①網格經理:是必選強制性配置。首先承擔網格(或者網格內一個區域)的銷售和服務工作,其次承擔網格的管理、支撐、協調工作;網格經理可通過直接選聘具有較強業務拓展經驗、綜合協調和溝通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②客戶經理:是必選強制性配置,N=2—4。客戶經理負責網格內一個區域的銷售和服務。應有一定的權重考核網格的銷售任務指標。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拜訪客戶、制訂方案、促成訂單、協調后臺、客戶服務、客戶維系等。③銷售助理:是可選指導性配置,M=0—4。對部分不適合從事面對客戶銷售工作的人員承擔信息收集、制訂方案、協調后臺、客戶服務維系工作(送發票、送禮品、催欠費、電話服務)。

      3.營銷網格的考核與激勵。網格考核:市公司將全業務收入分解到各區、縣,各區、縣將收入指標分解到各網格,區、縣負責考核網格的總體收入。公司設定各網格經理的主要考核指標,區、縣根據網格收入的分解,對網格經理、銷售經理、銷售助理進行考核。考核指標一般包括:收入指標、發展量、服務指標、規定運作(拜訪、資料整理、宣傳等)、欠費追繳等。網格激勵:在基本工資保障的前提下,重視業績獎勵。實行績效獎金和考核結果掛鉤。實施業務單項獎勵,按超額發展量給以獎勵,鼓勵銷售。

      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施工監控,應力監控,撓度監控

      【Abstract】It is difficult to avoid errors during the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continuous concrete bridge with the method of cantilever casting. Thus we ne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bridge construction. In this articl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varying section box girder bridge, introduced the purposes, contents,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the strategies to adjust the construction error of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and provided th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constructing bridge safely and completing the bridge in a reasonable state.

      【Key words】Prestressed continuous concrete beam;Construction monitoring;Stress monitoring;Deflection monitoring

      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作為一種結構剛度大、跨越能力大的橋型,在橋梁建設中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連續梁的分段懸臂澆筑法是目前國內外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主要施工方法,但在施工過程中的諸多因素(如:混凝土彈性模量,澆筑主梁混凝土超方量及單T兩側重量不平衡,混凝土收縮、徐變,橋梁施工臨時荷載,掛籃的變形特征,結構體系轉換和合龍等)都會影響橋梁結構線形及內力方面與設計出現偏差。當上述因素與設計不符,而且不能及時識別引起控制目標偏離的真正原因時,必然導致在以后階段的懸臂施工中采用錯誤的糾偏措施,引起誤差積累[1]。因此,需要對掛籃懸臂澆筑施工過程進行監控,制定有效合理的施工監控方案一方面可確保橋梁結構在施工及成橋后受力合理,以使得橋梁結構的成橋線形達到設計狀態和要求;另一方面可確保懸臂澆筑施工過程中結構的穩定和安全,以使得整個施工過程安全順利的進行。

      1. 工程概況某主線橋平面位于R=700m圓曲線上,主橋采用45m+2×80m+45m四跨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上部箱梁采用單箱雙室截面,變高梁段箱梁底板上下緣均為1.8次拋物線。箱梁頂寬16.5m,底寬9.1m,根部梁高4.8m,跨中2.3m,腹板厚40~60cm,墩頂處箱梁頂板厚60cm,其余處箱梁頂板厚28cm,底板為25~55cm,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法施工。

      2. 施工監控內容大跨橋梁施工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具體而言就是對橋梁上部結構懸臂澆注施工的過程進行應力、變形及穩定性等的監測與控制,其施工監控工作具體包括:

      (1)對橋梁設計的進一步分析復核,確保橋梁施工過程及成橋狀態的受力與變形符合現行規范要求;

      (2)在上部結構正式施工前,對施工組織進行詳細審查,對施工方案的安全性進行分析,特別是對掛籃懸澆、施工支架及墩梁固結設施等的復核與安全性分析;

      (3)大跨度橋梁的施工均采用分階段逐步完成的施工方法,為達到成橋的線形和受力狀態,需確定與設計成橋狀態相應的合理施工初始狀態。

      (4)對施工過程的結構變形、應力及穩定性進行監測,確保施工過程結構受力及幾何形態處于受控狀態。

      3. 施工監控細則

      3.1橋梁結構復核。對掛籃懸臂澆注施工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性分析計算,以確保施工過程安全及施工控制參數的準確性。

      (1)施工過程結構應力驗算;

      (2)成橋正常使用狀態下結構應力及變形驗算;

      (3)成橋極限承載狀態下結構強度驗算;

      (4)施工過程橋梁變形分析,以確定設計預拱度。

      3.2預拱度設置。對于懸臂澆注施工的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其線形調整主要是通過設置合理的預拱度來實現的。因此,線形控制的關鍵在于分析預拱度的組成以及確定各組成的取值。預拱度控制主梁懸澆段的各節段立模標高可按下式確定: Hi = H0 + fi + f掛籃 + 1/2fp

      (1)

      式中: Hi——待澆筑段主梁底板前端立模標高;H0 ——該點設計標高;fi ——該施工階段及以后各施工階段對該點撓度影響值,該值包括恒載、移動荷載、徐變、體系轉化、預加應力等影響;f掛籃——本節段的掛籃變形值,由加載試驗提供;fp ——活載作用下產生的撓度。上述各參數在有限元分析基礎上,根據實測信息,對計算預拱度進行調整和預測,確定最佳預拱度[2,3]。

      3.3線形監控。通過對懸臂澆筑掛籃變形及主梁線形進行監測,可以掌握懸臂澆筑掛籃體系的變形情況,從變形上來判斷掛籃結構的工作性能及安全狀況;可檢查施工好的混凝土主梁的線形同設計目標線形間的差異情況;還可積累混凝土梁施工過程中懸臂澆筑掛籃的變形資料和混凝土主梁的變形資料,為下階段主梁預拱度的設置提供參考,為線形控制服務。因此需進行的監測項目主要包括:掛籃結構、混凝土主梁標高、混凝土主梁中線。

      3.3.1線形測點布置及方法。為進行線形監測與控制,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控制點,并在模板、混凝土梁段及掛籃的關鍵位置設置觀測點。采用幾何水準方法(水準儀+水準尺)對懸臂澆筑過程各測點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根據標高的變化情況,來推算掛籃和混凝土主梁的變形。測量時應避開溫差較大的時段。懸臂澆注正式施工前,應首先確定統一的變形監測網,變形監測基準點埋設在穩定的地方。根據地面基準點,再將基準點引至每一墩頂箱梁0號塊底板與頂板。底板作為立模高程控制點,頂板作為撓度監測工作點,并做好明顯的紅色標識。懸臂澆注施工過程中,一般在底模板前端選3個特征位置,以控制施工立模誤差。為了進行懸臂澆筑掛籃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的變形測量,需要對主桁架、底籃及行走滑道的標高進行測量。在主桁架前吊桿上錨固位置、底籃前吊桿下錨固位置及行走滑道的前、中、后位置布置變形測點,橫向與兩主桁架的位置相對應。對于各施工節段,沿縱向,在各施工節段懸臂前端及0號塊中間、前端設置測點;沿橫向,在腹板頂板相交處、頂板中部設置測點。各測點采用約30cm長的短鋼筋,要求鋼筋頭露出澆注好的橋面約2~3cm,并要求將露出橋面部分均用油漆涂成紅色并編號。懸臂澆筑掛籃施工混凝土橋梁的線形如圖2所示。 圖2懸澆施工混凝土主梁線形測點布置示意圖

      3.3.2線形測量工況。在采用掛籃進行各孔懸澆施工時,從線形控制的角度出發,共設置了如下的測量工況

      (1)立模后;(2)鋼筋綁扎后;(3)混凝土澆筑后;(4)預應力張拉前;(5)預應力張拉后;(6)脫模后;(7)掛籃行走后。

      3.4主梁截面應力監測。為了掌握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混凝土箱梁的應力隨施工過程的變化情況及確保混凝土箱梁受力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有必要對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混凝土箱梁的應力進行監測與控制。

      3.4.1應力監測方法。采用鋼弦式應力計對混凝土橋梁結構的應力進行測試,通過測量測點應變換算應力值。對于鋼弦式應力計,是利用傳感器內腔中鋼弦頻率的變化來反映被測物體的應變。鋼弦式應力計的輸出信號為鋼弦的振動頻率,其與應變的關系如式(2)。f=12lσρ =12lEgερ(2)對于混凝土結構,采用鋼弦式應力計測得的是總應變,其包括了非應力應變成分,要得到被測位置的真實應力,必須準確扣除非應力應變。而非應力應變又因測量對象及測量位置的不同而異。其應力測量的計算公式如下:σ=E(εT-εu)(3)

      式中:σ——荷載作用下被測結構測點的應力;E——被測結構材料的彈性模量;εT——應力計直接測得的應變;εu——各非應力應變成分的總和。對于埋入混凝土中與粘貼在混凝土表面的應力計而言, 的組成可分別由表達式(4)、(5)給出:εu=εc+εs+εt=εc+εs+αΔt (4)εu=εtαΔt (5)

      式中:εt——溫度變化引起的材料變形量;α——鋼材的線膨脹系數;Δt——溫度變化量; εc、 εs——分別為混凝土徐變和收縮引起的非應力應變成分。在采用鋼弦式儀器進行結構的應力測試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溫度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在應力計算時須將溫變引起的自由應變予以扣除。因此,從溫度對鋼弦式儀器進行應力測試影響的角度考慮,每個鋼弦式應力計都必須配置一個溫度傳感器。 對于采用埋入鋼弦式應力計進行混凝土結構應力測量,其測量精度還受到混凝土徐變和收縮引起的非應力應變成分等的影響,須采取相應措施對該非應力應變成分進行剔除,目前通常是在應力計附近埋置無應力計進行應力補償。本應力監測將在目前測試技術基礎上,通過增加測量次數,即在各關鍵工況前后分別測量應變值,通過計算增量的方法減少混凝土收縮、徐變對應力測試真值的影響。

      3.4.2應力測點布置。為了掌握橋梁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應力狀態,須對主梁的關鍵受力截面進行應力監測。對于主梁,一般選擇懸臂根部、1/4L、1/2L處截面作為應力監測截面。其中,主梁懸臂根部截面是施工過程應力監測的重點截面,必不可少。從技術、經濟角度考慮,選擇其中的一個T構,對懸臂根部、1/4L、1/2L處截面進行全面的應力監測,對其它T構關鍵截面選取應力較大測點進行應力監測。應力測試截面測點布置如圖3所示。

      3.4.3應力測試工況在施工過程中選擇各節段混凝土澆筑完畢、預應力張拉完畢、掛籃前移到位以及各合攏段澆筑前后、合攏段預應力張拉后、上二期荷載前后等作為應力測試工況。同時要求每隔一段時間定期測量(半年內每兩月一次,半年到一年之間3個月一次)。應力測試工作最好在溫度較為恒定時進行,同時須進行溫度的測試。

      3.5主梁溫度監測。溫度是影響主梁撓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溫度變化包括日溫度變化和季節變化兩部分,日溫度變化比較復雜,尤其是日照作用,季節溫差對主梁的撓度影響比較簡單,其變化是均勻的。因此為了摸清箱梁截面內外溫差和溫度在截面上的分布情況,在梁體上布置溫度觀測點進行觀測,以獲得準確的溫度變化規律。

      3.5.1測量方法。采用經封裝的熱敏電阻作為監測傳感器,用自動采集單元進行溫度場測試數據采集,采樣間隔將依據溫度場的變化速率進行設置。如對混凝土水化熱的測量,可按15分鐘采樣一次,而對混凝土結構大氣溫度效應的測量可半小時一次。

      3.5.2溫度測點布置。該橋主梁截面形式為單箱雙室,其施工過程及成橋運營期間的溫度效應往往較為明顯,對結構的受力和變形影響較大,從把握結構受力及控制橋梁線形的角度,有必要選取一典型主梁截面(d-d)布設溫度傳感器,用自動采集單元進行主梁溫度場的監測,其測點布置如圖4所示。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在相應位置設置一輔助測試截面(a-a),其測點布置與主測試截面相同,即共設置兩個溫度場測試截面,每個截面布置35個溫度測點。

      3.6施工誤差調整策略

      3.6.1施工監控方法。大跨度橋梁的施工均采用分階段逐步完成的施工方法,在主梁各節段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實際狀態并不總是與其理想吻合。橋梁結構的實際施工狀態與理想施工狀態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即理論預測存在誤差。橋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實際狀態最大限度地與理想設計狀態相吻合。要實現實際與預測相吻合,就必須全面了解可能使施工狀態偏離理論設計狀態的所有因素,以便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控制。自適應施工控制方法是目前最常用、最先進的施工控制方法。自適應控制是在反饋控制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誤差識別過程。當結構的實測狀態與理論狀態不相符時,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根據該原因重新調整計算,使模型的輸出結果與實測結果相一致。自適應控制是一個預告-施工-量測-計算-參數識別-分析-修正-預告的循環過程。即在施工過程中,比較結構測量的受力狀態與模型計算結果,依據兩者的誤差進行參數調整(識別),使模型的輸出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一致。利用修正的計算模型參數,重新計算各施工階段的理想狀態,按反饋控制方法對結構進行控制。這樣,經過幾個工況的反復識別后,計算模型就基本上與實際結構相一致了,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施工狀態進行更好的控制。

      3.6.2施工誤差調整。引起理論預測誤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結構參數誤差、施工誤差、施工監測誤差、結構分析模型誤差及溫度變化不一致等。結構參數是施工控制中進行結構施工模擬分析的基本資料,它主要包括構件截面尺寸、材料彈性模量、容重、收縮徐變系數、熱膨脹系數、施工荷載、預加應力等[4],其正確性直接影響分析的結果。實際研究表明,模型誤差及設計參數誤差是引起大跨度橋梁施工控制的誤差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自適應的控制方法,對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懸澆施工過程中的預測誤差調整,采取如下策略:

      (1) 采用準確模型進行施工過程的模擬仿真分析,以盡量較小模型誤差;

      (2) 比較實測值與理論預測值,若兩種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則按原預測值繼續下一節段的施工,否則進行第(3)步工作;

      (3) 進一步分析誤差的原因,特別對實際的設計參數進行識別,采用較為準確的設計參數進行結構分析,據此確定下一節段的立模標高等施工參數,對今后的施工狀態進行預測。

      4. 結語施工監控在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的建設中是必須的,是一項技術系統工程,施工監控的項目組織應和項目的施工組織計劃協同制定,在充分分析設計數據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制定監控方案,采用自適應控制法對橋梁進行施工控制,以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同時保證成橋后各構件的線形和內力狀態符合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應戰, 鄭明玉.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施工控制[J]. 山西建筑, 2005,13(5): 79.

      [2]王照臨. 現代控制理論基礎[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8,11-23.

      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供應鏈 中小電子企業 系統選型 AHM

      引言

      全球經濟下,我國以勞力資源優勢成為第一制造大國,出現大批中小企業。供應鏈背景下,該類企業具有一定共性。首先,在國際分工中,企業扮演供應商角色,且有等級之分。其次,供應鏈管理中,該類企業處于被支配地位,越是處于多級,企業的自由度越小。最后,企業重生產,結構簡單,管理較粗曠。此類企業有信息化需求:一是隨著發展,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原有簡單管理已不適用;二是鏈式合作下,市場對響應速度提出要求,為緊密與上下游的協同關系,信息化是必須手段。自MRP、ERP產品出現,ERP以其管理綜合性在眾多工具中占據相當優勢。中小企業對ERP建設的熱情高漲,在管理軟件的目標市場中,中小企業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黃喜,2007)。但是,ERP在中小企業中實施并不理想,主要有系統選型與實施過程失控兩個原因。作為第一步,選擇合適的系統至關重要,本文將結合供應鏈背景,對中小電子制造企業的ERP選型進行討論。

      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特點及選型要點

      (一)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特點

      供應鏈背景下,電子行業具有以下特點:產品方面:品種多;產品生命周期較短;質量控制嚴格。訂單方面:訂單多,訂單量小;交期短,急單多,插單頻繁;變更訂單現象較普遍,如訂單取消、數量更改、交貨日期變更等。物料/庫存方面:原材料種類多,且同種材料有不同規格之分。除公用材料、特殊材料,電子業還涉及到委外加工部分,增加庫存管理難度;部分存在單位統一問題,例如膠帶,采購以“卷”為單位,但生產中卻以“米”為單位;物料齊套性常成為生產瓶頸。采購方面:訂單較多,公用材料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難以統計;材料采購周期較長;材料需求難以預測。生產方面:多品種小批量的同時生產,工程變更頻繁;生產模式混合,在客戶跟供應商的共同牽制下,企業很難單純地面向訂單或是面向庫存生產;訂單的變動導致生產計劃難以安排。供應鏈方面:鏈式的合作,對企業的響應速度、物流成本提出一定要求;由于沒主導力,企業需要迎合大企業需求,如客戶延遲收貨,占用中小企業的庫存。

      (二)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的選型要點

      作為節點的中小企業缺乏主導能力,對系統使用和流程改善均有影響。在系統使用方面,要注意上下游企業接口問題。例如,客戶要求供應商送貨時進客戶系統打印單據,出貨時,如何把供應商的出貨信息傳入到客戶系統,是兩個企業間系統銜接的問題。在流程改善方面,基于供應鏈的背景,企業必須重視貿易伙伴間的電子商務流程,如何將內部流程改善并外延融入到供應鏈至關重要。結合供應鏈背景,中小電子企業在ERP選型時,需要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產品功能:功能模塊能否滿足企業需求。系統要完善企業的進銷存管理, 減少人為管理,實現資源有效共享,并提供相關分析報表,使管理者及時掌握企業的運營情況;企業是否使用其他外掛系統,如條碼系統,不同系統的接口問題能否解決;產品升級及將來系統轉移是否方便。

      第二,實施能力:企業可以通過演示方案及成功案例等方面對服務商進行篩選。一個可行的實施方案,是支撐整個實施的關鍵,既包括實施目標、計劃等,又包括流程的優化方案。

      關于目標,企業需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判斷服務商的實施目標是否合理。

      流程優化/業務流程重組。ERP的應用,不僅僅是軟件的使用,使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自動化,其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傳統的經營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是從流程這一企業最基礎層面進行“根本性改變”來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李愛軍,2010)。流程重組,是系統實施的核心。結合供應鏈以及電子行業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服從供應鏈的運作,尤其是電子行業,訂單變更或插單情況無法避免。服務商必須提供相關方案,實現訂單有效管理,同時解決由訂單變更引起的采購、生產等問題。二是在物料管理方面,電子行業要實現物料編碼、統一物料單位、齊全產品結構。系統必須保證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并設立庫存預警,解決配料缺料問題。三是在采購環節,方案必須確定采購模式,是按訂單采購還是合并采購。同時,方案必須解決如何預測物料需求,如何確認每次采購數量、時間等問題。四是關于企業的生產,方案需要關注如何利用系統得出合理的生產計劃,訂單變更或是插單情況下,生產計劃如何調整,提高出貨準時率等內容。五是流程再造需考慮到供應鏈背景,一方面企業內部流程的改善,將非增值流去掉;另一方面需要將內部流程外延到前后企業。流程的優化方案,是評價服務商實施能力的重點,公司可以此來篩選咨詢公司。

      第三,成本效益:ERP的實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跟資金。中小企業選型時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關鍵。實施成本包括硬件費用、軟件費用、培訓費用、咨詢費用以及維護費用等(王瑩,2010)。硬件費用、軟件費用容易確定,而其他費用則要看實施的實際情況。選型階段,企業需要與服務商商定好培訓、咨詢及維護費用,費用按照目標完成情況支付。同樣,效益分析也是期初基于實施目標得出。企業一方面要權衡投入和收益,另一方面要根據預算選擇產品/服務。

      第四,其他因素:一是風險因素:系統實施幾乎牽涉企業所有的關鍵部門,一旦實施失敗,后果嚴重。因此,風險預測也是選型階段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風險的存在包括人力、物力、資金、時間的浪費;原業務流程的破壞,對客戶、供應商的影響;失敗的新流程可能比原流程存在更多問題;不合理的新流程會招致職員的不滿;項目負責人信心遭受打擊等。二是產品的成熟度、安全性,系統人性化程度;三是售后支持,主要是咨詢培訓、二次開發、后期維護等;四是服務商的信譽口碑,合作程度等。

      系統選型,需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確立目標體系,選取合適的ERP產品和服務。根據以上分析要點,可以得出中小電子企業選型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產品功能、實施能力、售后支持、實施成本、易用性、實施風險等。

      (三)利用AHM方法選型

      在選型模型方面,大多專家學者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它是一種將半定性、半定量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把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然后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模型判斷矩陣,并通過一套定量計算方法為決策提供依據。與AHP模型較為相近,屬性層次模型(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l,AHM)是一種無結構決策方法。AHP基于重量模型,用特征值法求出測度排序,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有嚴格要求,實際應用中很難滿足。而AHM基于球賽模型,對一致性要求很低,只要模型中的數據滿足:a>b,b>c,則a>c。該方法條件放寬很多,運算簡單,是一種簡單的決策方法,比較適合實際運用。ERP選型問題,屬于單目標多層次問題,本文以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為對象,使用AHM法進行ERP選型的決策分析。AHM有三個步驟: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權;計算方案對系統目標的合成權,以進行決策。

      1.建立層次:最高層即目標層G,選取合適的ERP系統;中間層為準則層,即影響企業選型的因素(上文分析得出六個因素);最低層是方案層,經過初步篩選后,可供選擇的ERP系統種類(假定有三種方案)(見圖1)。

      2.構造判斷矩陣。兩兩比較矩陣是專家或其他權威人士打分得出,根據Satty的1-9標度法,給出各目標下的判斷矩陣。此處,可由企業內部實施團隊、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服務商共同打分得出。A=(aij)m×n,aij為目標g下,影響因素Pi與Pj的重要性比值,“1”表示兩者一樣重要,“3”表示Pi比Pj稍微重要,“5”表示Pi比Pj明顯重要,“7”表示Pi比Pj強烈重要,“9 ”表示Pi比Pj極端重要;且滿足aij≥0,aji=1/aij(i,j=1,2,…,n)。

      構造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以最高層和中間層的每個元素為準則, 構造下一層元素的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以最高層為例,第一,通過公式將比例判斷矩陣轉換成屬性判斷矩陣U,其中uij表示相對屬性測度,計算公式如下:

      (1)

      公式(1)中,β通常取1或2,且uii=0,uij≥0,uji≥0,uij+uji=1,(i≠j)。

      第二,基于球賽模型,計算ui的得分fi以及得分率c,其中得分率組成相對屬性權向量w。

      (2)

      (3)

      同理,中間層采取同樣方法構造屬性判斷矩陣并計算相對屬性權。最高層下的相對屬性權向量用Wg表示,每個準則層因素下,各個方案的重要性權重向量可用wci表示。單指標測度矩陣Wc=(wc1,wc2,…,wcn)。

      3.計算方案對目標的合成權重。利用公式(4)計算方案對目標的合成權,由此確定各方案Pi對總目標的重要性。

      W=Wc*Wg=(wc1,wc2,…,wcn)*Wg (4)

      假設企業得出判斷矩陣如下:

      此處,取β為1,得出矩陣U。在本例中,f1=3.942,f2=3.833,f3=2.833,f4=0.8751,f5=1.042,f6=1.975,進一步得出c1=0.2628,c2=0.2556,c3=0.1889,c4=0.05834,c5=0.1028,c6=0.1317,在總目標下準則層下各個因素的重要性權重向量為:Wg=(0.263,0.255,0.189,0.058,0.103,0.132)T。同理可以求得在每個準則層因素下,各個方案的重要性權重向量(過程略)。

      以上合成權結果表明,在總目標下,優先次序為P1、P2、P3,因此企業應該選擇方案一。

      結論

      選型失敗是我國中小企業ERP實施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做好系統的選型,是企業更換系統時的首要任務。選型時,企業需要結合行業特點,分析自身需求,借助于服務商的力量選取合適的產品。電子行業具有產品周期短、品種多等特點,在供應鏈下,供需兩端(供應商、客戶)的不穩定,更加加重了中小電子企業業務流程的不穩定性。企業在選型時,需要從產品功能、實施方案等方面關注此類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喜.中小制造企業ERP實施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李愛軍.業務流程重組在中小企業ERP項目實施中的應用[J].銅陵學院學報,2010.6

      3.王瑩.我國中小企業ERP實施風險研究[J].燕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供應鏈實施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供應鏈;協調發展;大系統

      中圖分類號:F273.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能否快速、及時地滿足客戶日益個性化的需求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供應鏈成員的類型及數量是引發供應鏈管理復雜性的直接原因。如何優化企業的供應鏈成員以降低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成為很多企業思考的重點。隨著物聯網的不斷普及,通過信息共享和協調供應鏈成員的作業計劃,增加供應鏈的可視性,提高供應鏈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對供應鏈系統進行集成。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動態、時變大系統,涉及到眾多目標不同的企業,牽扯到企業的配送網絡的重構、配送戰略、供應鏈集成與戰略伙伴、庫存控制、產品設計、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以及顧客價值的衡量等,因此實施供應鏈管理必須確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關鍵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供應鏈大系統的協調發展,本文從大系統理論出發,通過供應鏈大系統各因素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探討建立供應鏈大系統協調控制模型的方法。

      1 供應鏈協調發展的大系統結構

      按照大系統的多級遞階結構思想,對于供應鏈大系統,可以設計并建立供應鏈大系統的多級遞階結構,如圖1所示。

      其中,最低級(第一級)為供應鏈管理綜合服務應用系統局部控制模型,該模型是微觀運行級模型。主要功能是為供應鏈大系統中的各子系統(產地決策子系統、倉儲管理子系統、運輸配送子系統、信息處理子系統、支付子系統等)提供局部控制,直接為供應鏈大系統中的企業和客戶提供配套的綜合服務,促進供應鏈上的各商家與客戶進行正常的生產與交易,提高客戶滿意度,減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中間級(第二級)為供應鏈管理協調發展控制模型,該模型為中觀管理級模型。主要功能是為供應鏈大系統進行總體遞階協調發展控制,運用協調預測模型和協調控制模型,分析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聯系,通過最優化手段,既對各子系統協調控制,又為最高級提供供應鏈協調發展的最優策略方案及綜合數據信息。

      最高級(第三級)為供應鏈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控制模型,該模型為宏觀調控級模型。主要功能是為供應鏈大系統進行綜合評價控制。通過遞階結構和協調發展指數模型,建立相應的綜合評價指標與實施方案,以實現供應鏈大系統協調發展的總體目標。

      這三個遞階控制級融為一體,可在定性分析指導下提出相應的供應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一套實用的評價方法,并通過適當的定量模型描述,求得具體的結果(最優控制策略)。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重點介紹其中的供應鏈管理協調控制模型中的協調發展預測模型。

      2 供應鏈大系統協調發展的基本評價模型

      2.1 歷史數據的預處理

      在建立供應鏈大系統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需先對子系統指標收集到的歷史數據進行預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4 結論

      本文從供應鏈大系統的相關因素的協調關系出發,研究供應鏈大系統的協調發展規律,從而建立起供應鏈管理的協調發展模型。由于供應鏈管理的時變特性,重點研究了供應鏈大系統的動態預測模型,模型規范,操作性強,故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席裕庚. 動態大系統方法導論[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8.

      [2] 湯兵勇. 市場經濟控制論[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3] 韓志剛. 多層遞階方法及其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4] 湯兵勇. 供應鏈協調運作的大系統多段控制[J]. 黑龍江大學學報,2005,22(5):610—613,618.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男人天堂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456播放|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