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英語學習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本文基于實驗對于162名學生以問卷形式,對目前大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策略方面的關系進行研究,并對于當前的教學現狀提出改進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法;學習策略
作者簡介:魏華(1978-),女,陜西咸陽人,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級應用語言學。
張云霞,(1978-),女,陜西咸陽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級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069-02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有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交際教學法,有介乎于兩者之間的折中教學法,及雙外教學法,3T教學法,還有近年來比較受到關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教學法,極大地豐富了英語教學法。但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還是語法翻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近年來,隨著自主學習教學法的興起,不少教師開始使用這種方法。
關于學習策略不同的學者的界定不同。筆者姑且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采取的一切行為,包括與學習有直接的或間接關系的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為。對學習策略的分類,作者參照O’Malley和Chamot及Ox-ford,把其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等四種。
關于目前大學英語課堂上普遍使用的教學法和學習策略的關系的認識方面還沒有太多的研究。Holmes &Ramos(1991)認為,為了幫助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擁有更大自主權,需使他們認識到一些對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勵自主學習。目前,在大學英語界,對于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的研究以介紹概念、歸納種類、總結意義為主,缺乏保質保量的實證研究,對于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自主性學習相關性的調查更少。(張殿玉,2005)因此,我們設計并實施了一個有關現在廣泛使用的大學英語教學法和學習策略的相關性調查,力圖發現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對于學生學習策略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要回答的問題是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法中的語法翻譯教學法,交際法及自主學習教學法與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否相關?如有相關,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造成正或負相關的因素有哪些?
(二)受試
受試為甘肅某高校2010級法學專業A,B,C三個班的新生,這三個班人數分別為47人,59人和64人。參加此次問卷調查并所答問卷有效的學生有162人,其中男生84人,女生78人。這些學生中,年齡最小17歲,最大22歲(2名),平均年齡為19.2歲,17-18歲(11名),21-23(12名),大部分為19或20歲,年齡差異不明顯。
(三)調查工具
本項研究的調查工具是問卷。問卷由“教學方法”與“英語學習策略”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筆者自行設計而成,分為“語法翻譯法篇”,“交際法篇”和“自主學習法篇”,第二部分是采用 Oxford(1990)設計的英語(英語作為二語)學習策略問卷(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簡稱 SILL),并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英語作為外語)有所改編。問卷共有 40個項目, 4個要素。這 4個要素分別是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交際策略等。答卷反應方式采用 Likert量表形式,從“完全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共分 5個等級,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項。
筆者在課堂上向學生說明填寫問卷的具體要求,問卷在課堂上由學生填寫并當場收回。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為 162人,回收的有效問卷為 161份,因為其中一位學生未按要求完成問卷。問卷回收檢查后,用SPSS13.0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關鍵詞 英漢對比分析法 寫作教學 負遷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英漢對比分析法
在心理學領域,早期的行為主義者認為在外語學習中存在一種“遷移”現象,新知識的習得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前一項學習任務的完成會影響后一項學習任務的進行。①當母語和外語規則相同時,產生正遷移;當母語和外語規則有差異時,產生負遷移。差異的程度與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程度有密切的聯系。母語和外語越相似,學習者學習越簡單;母語和外語的差異越大,學習者學習越困難。對比分析法就是對比分析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重點是找出兩者的不同,幫助學習者克服母語造成的負面遷移,達到更好地學習外語的目的。
2 英漢差異造成的寫作錯誤及分析
2.1 詞匯層面
英語有豐富的詞綴和曲折變化,名詞的復數、時態的變化、詞性的變化都要通過詞綴或者詞形的變化體現出來,而漢語往往是通過添加其他的詞來體現這些方面,原詞并沒有發生變化。這就給學生在記憶和運用這些詞法規則時造成了麻煩,在寫作中往往因為疏忽而造成錯誤。
此外,由于受母語影響,中國學生常常會使用母語思維,將漢語詞匯直接對應翻譯成英語詞匯,導致漢語的負遷移。
2.2 句法層面
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②英語和漢語在句法上最顯著的差異可以說就是形合與意合的差別。一般來說,英語的每一個句子都要有完整的主謂結構,各個分句之間需要有連接詞來體現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而漢語句子相對來說要松散得多,只要聽話人明白說話人的意思,表示邏輯關系的連接詞往往省略。學生習慣了漢語的句法習慣之后,就會把它遷移到英語句子中去,于是就出現了用逗號連接分句的現象。例如: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pring Festival.
漢語句子短小精悍,而英語各種從句組合在一起可以構成結構非常復雜的復合句,中國學生在寫英語文章時,簡單句要比復雜句用得多,同樣也是受到漢語影響的結果。另外,英語的謂語動詞要隨著主語人稱、數量和時態做相應的變化,而漢語動詞卻沒有這些變化,學生作文中也經常出現這方面的錯誤。
2.3 篇章層面
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喜歡開門見山,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文章最靠前的位置,然后按照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依次講出其他內容;而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型的,在進入重點之前,喜歡先做一些鋪墊,交代背景信息和其他客觀條件,然后再逐漸引出主題,文章布局顯得比較含蓄。因此,中國學生在文章的布局謀篇上會受到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寫出的文章可能沒有什么語法錯誤,但是又算不上地道的英語文章。
3 英漢對比分析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3.1 改進詞匯學習方法
詞匯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在學習一個新的英語單詞時,并不是簡單地會拼寫,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了,關鍵是掌握它的用法,熟悉詞與詞的搭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語境,將新單詞放在句子甚至篇章中整體記憶,還可以讓學生發揮聯想,把幾個新單詞串聯成有意義的句子。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單詞,而且還練習了單詞的用法,鍛煉了寫作能力。同時,要注重同義詞的辨析,提高學生用詞的準確率,這也是擴大學生詞匯量的一種好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用已學的英語單詞去解釋新單詞,盡量不要在詞典中查找英語單詞對應的漢語意思,避免產生漢語的負遷移。
另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進行英漢對比分析,把重點放在英語詞匯有的現象,例如各種詞綴構詞法、人稱和數的變化、冠詞用法等。還要分析英漢用詞的差異,例如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同一概念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不同表達方法,反復練習,避免將中文的用法轉嫁到英語中去。
3.2 熟悉英漢語法差異
學生在句子層面出現的錯誤主要是因為對英語語言不熟練,在寫作中不自覺地借助漢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套用漢語的語法規則。英語語法是寫作課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教師在講解語法規則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英漢對比,比如,英語是主謂結構突出的語言,除省略句外,每個句子都要有主語和謂語,而漢語句子有很多是“主題+評論”結構,主題占據主語位置,但是不等同于英語句子的主語。學生通過教師的對比分析,然后自己模仿造句,體會英漢表達方法的不同,從根本上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語法規則,有意識地避免在寫作中漢語句子結構的影響。
3.3 對比分析英漢篇章結構
在有一定的詞匯儲備和語法知識以后,學生的英語作文還是會出現問題,比如,文章的開頭部分主題不突出,段與段之間不連貫等等。這與英漢思維模式差異是密切相關的。漢語思維是螺旋式的,開篇介紹背景信息,正文各個段落圍繞中心思想展開,最后得出結論;而英語思維是直線型的,開頭提出主題句,然后再逐步論證,最后總結。英漢形合和意合的差異在篇章中也有體現。漢語的段落之間看起來比較松散,段與段之間大多依靠文內意義關聯;而英語篇章的粘連性和連貫性要求比較高,需要用一些外顯的連接手段。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做英漢語篇對比分析,可以把同一主題的英漢篇章放在一起對比分析,用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思維方式對篇章結構安排的影響。
3.4 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習慣
通過英漢對比,我們了解到學生英語寫作存在的問題大多源自英漢思維差異。語言符號的學習只是表面,思維方式的轉變才是學好語言的根本。而目前中國學生都是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英語,這本身就給外語學習帶來了種種不利因素,怎樣在這種客觀條件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就成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閱讀是一種了解西方文化,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原版閱讀材料,對一些能夠體現西方文化的篇章可以重點講解分析,還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段落要求學生背誦。在我們無法接觸英語語言環境的條件下,背誦是學生語言輸入的有效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其他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例如觀看英語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通過網絡了解西方風俗習慣等等。
中國學生在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寫作時會不自覺地受到漢語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的影響,這也是學生寫作中眾多問題的首要原因。英漢對比分析法是幫助學生擺脫漢語干擾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英漢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去,鼓勵和引導學生找出兩種語言在詞匯、句法、篇章等層面的異同,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差異對寫作造成的影響,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克服漢語干擾,提高寫作水平。
注釋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法;任務型;應用
一、大學英語專業教學法概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使得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而社會也急需要具備英語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綜合性人才。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培養人也是高校的根本。但是,高校大學英語專業的教學成果一直以來不夠理想,而非英語專業更是差強人意。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成績的主要因素,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方法得當,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才能夠將大學英語教育事業推向更高的層次。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優勢和局限,大學英語教學中更是需要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灌輸式、聽說式或者注入式等等,這些教學方法都被廣大的英語教育工作者所認可,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有著不足。在語言發展的歷史中,比較典型的教學方法有:語法翻譯法、情景法或者視聽法等等,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語法翻譯教學法、直接法以及交際法等等。
二、大學英語專業教學法的主要類型及其應用
第一,直接教學方法,即直接法。這種教學方法最早出現在國外,它是與翻譯法相對立的,是指對英語的直接學習和應用,直接教學法的主旨是,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要按照學習母語的模式進行,尤其主張通過說話的方式來學習外語,并且將說話的內容作為學習的材料進行反復的練習和模仿,直到完全掌握和養成說話的習慣。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只需要通過直觀的手勢和表情動作就可以與學生的思想語言建立聯系,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形成外語氣氛,培養大學生敏銳的外語思維能力。但是,直接法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視覺和聽覺記憶的訓練,對聽說讀寫的順序需要以聽說能力作為優先地位,而讀寫能力應該次之培養。直接法與傳統的翻譯法相比較,是教學方式的一大進步,但是難免存在弊端,主要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偏重于經驗傳授和感性認識。
第二,交流教學方法。交流教學方法也叫交際法,它主張用具體的主題作為交流的內容,比如,可以通過購物、問候、看病、做客等主題作為交際的內容,而不是通過語言的形式來填充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根據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定教學目標,或者以學生的就業方向為線索安排交際內容,它是以發展大學生交流和交際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交流和交際法的主要內涵和核心思想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它認為學生真實交際的過程就是外語學習的最佳途徑。因此,這種教學方式試圖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交際活動,讓學生具備運用外語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不僅要能夠準確地運用語言,還需要得體地使用語言。交流交際法重視對大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并用真實語言材料以情境教學的模式,鼓勵大學生抓住運用外語的各種機會。
第三,任務型教學方法,是在其他幾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方法的優勢而與其他教學方法不排斥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方式包含了很多要素:師生角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環境等,任務型教學方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主要區別在于任務型教學方式更加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真實的活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提前設定的教學目標和語言交流項目進行,并且設計出具有可行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讓學生可以在交流與表達的過程中進行語言活動的實踐,并且完成一定的任務,這種任務可以驅動學生進行外語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以完全達到學習和掌握外語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過程性和實踐的特點,它是將具體的課堂語言教學進行社會化,使得語言學習的目的變成了學生由有目的、有任務的進行交際的過程,學生是為了完成某一個任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行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語言實踐學習。
任務型的教學方法體現了英語教師從傳統的重視語言知識傳授向重視語言交流的轉變過程,這從側面體現了英語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地位,通過設計一系列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思考和參與課堂教學,但是英語教師應該注意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符合學生的真實生活和興趣,通過真實的任務,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加強語言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與此同時,同學之間還可以分享積極的個人經驗,因此,任務型教學方法即綜合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各種優勢,又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吸引力。
[摘 要]英語教學法是研究教授和學習英語規律的科學。文章旨在選取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影響較大的幾種外語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對其做出評價,辨析利與弊。比較權衡之后得出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以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關鍵詞 ]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5-0072-01
一、各具特色英語教學法
英語教學法研究的是英語教學中師生的“教”與“學”,目的在于掌握英語教學內部規律,為更有效的教和學提供幫助。英語教學是講究方法的一門課程,是在一定的教學方法思想指導支配下進行的。筆者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來確立教學目標和選用教學方法。本文就幾種主要的英語教學法各自的優缺點作一些探討。
1.語法翻譯法。18世紀的語法翻譯法是以傳統語法為基礎,以名家作品為范文,重書面語而輕口語。授課是以教師為中心,重點是解釋語言中的語法概念和規則,再進行翻譯。以往的教學是采用語法翻譯法為主,這是因為它簡便易行,對教師的外語水平、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學設備、班級編制等方面的要求低。但此方法也存在著忽視學生的口語聽力能力的培養,以至產生能讀不能寫、強調死記硬背語法規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過于被動的缺點。
2.直接法。19世紀中葉,誕生了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法——直接法。它通過用全英語進行的會話、交流和閱讀來教授外語。因而,在直接法中,它所教的英語詞匯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是直接聯系起來的。直接法在語法規則的學習和講解上重視不夠,對母語與外語、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關系處理上比較簡單、片面,耗時甚多,難易不好把握。
3.情景法。加世紀20年代期間,英國的應用語言學家創立了情景法,又稱口語情景法。它主要強調語言在情景中的應用,目的在于通過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基本的語言技巧,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和情景的緊密結合,使教學更接近于自然的交談。但它的缺點就在于過分強調整體結構,人為地割斷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聯系,重語言形式而輕語言內容。
4.聽說法。聽說法有獨特的主張與做法,即“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在教學中,學生就必須超量地學習語言,通過大量模仿、記憶和操練,熟練掌握各種語言結構,以培養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聽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是其優點。然而,由于過于強調單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義而忽視語境,只教會學生大量句型而不教給他們如何在真實情景中使用語言,因而語言交際能力不強是它的不足之處。
5.認知法。認知法將外語教學過程分為語言理解,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這三個階段。它要求學生在理解教師提供的外語材料,明白語言規則并懂得它們的構成和用法的前提下,通過有意識、有組織、有意義的操練來獲得語言能力,讓學生更自主地進行交際性練習,培養學生的真實交際能力。認知法的優點是課堂氣氛較為輕松、愉快,學生的主動性能得以發揮,對母語的使用較恰當;缺點是過分強調規則的指導作用和強調成人學習外語的特殊性,而對語音語調的要求要略遜一籌。
6.交際法。交際法注重培養學生外語的交際能力,即要培養他們懂得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活動是為真實交際做準備而設計的??梢允蔷湫筒倬殹υ挼软椖?,目的是對外語中的句型和結構進行訓練,為交際活動作好準備。交際法的優點是能培養學生真實的交際能力,從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過程真實化、交際化。它的缺點是存在缺乏確定語言功能項目的標準及教學順序的科學依據,語言形態和結構難以和功能項目協調一致等問題。
二、取長補短,去粗存精
英語教學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呢?其實質究竟是什么?就英語而言, “教學的實質是交際”。隨著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語教學的目的也越來越突出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v觀以上各教學法的特點與優缺點,對于目前的英語教學來說,交際法是比較適合的一種英語教學法。這可以從以前的英語教學所造成的局限來分析。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一直被廣泛地使用著,往往過于強調對語法規則的學習.而完全忽視了口頭交際能力和聽力的培養,導致的結果是“高分低能”,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與語法規則,卻不善于與別人用語言來相互交流。這又造成了另一種后果:學生雖然掌握了不少單詞,可偏偏對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單字不認識;可以做很難的語法題,會分析句子成分,可一旦要與人交流的時候卻聽不懂,也說不出,成了“啞巴英語”。這種明顯忽視交際能力的教學法顯然是行不通的。
教學中應該強調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正確運用語言能力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教會學生的是能力,使他們在使用語言時不僅語法正確,而且懂得在何時、何地與何人能使用某種語言。為貫徹交際性原則,實現課堂交際化,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教師應運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缺少的是語言環境,大多只有在課堂上才有極少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而長期以來,英語課堂又是進行著“填鴨式”的教學,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很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運用英語來組織教學,這是師生間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真實情景中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它能使學生絕大部分時間能聽、說英語,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做到“用中學,學中用”,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2.教師應正確處理語言知識與言語交際活動能力的關系。學習語言必須學習語言知識,它是學習、掌握英語的手段,掌握了知識的人只有通過技能訓練,才可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英語教學的任務就是精講語言知識,使學生正確使用英語并加強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使學生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流利地使用英語,從而逐步發展成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活動的能力。在結構性練習和前交際性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接近真實性情景的交際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少干預,注意觀察、記錄,作為以后學習中補課的依據。
3.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語境。創設語境即設置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去積極思考,主動地運用英語表達思想,提高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促進語言知識的鞏固和語言技巧的形成。交際性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是朋友式的關系。整個外語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運用英語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意,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詞匯學習;方法
引言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詞匯。王宗炎指出“詞匯不易充分掌握”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癥結。大學階段詞匯在數量和難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學生對單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因此,以大學生心理特征為基礎,通過分析詞匯學習現狀,開展詞匯學習研究對于促進教學,提高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1.詞匯學習存在問題
目前,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
(1) 詞匯基礎薄弱。Laufer指出達到大學閱讀平均水平需要的詞匯量為3000,而學生入學時平均詞匯量約為1800。各種英語測試對詞匯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四級考試要求4000詞,六級5500-6000詞,考研5500詞,托福、GRE等對詞匯量要求更高。學生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大量擴充詞匯才能通過這些考試。這無疑給學習造成了一定困難。
(2)單詞學習質量無法保證。短期記憶習得的單詞通常只記住了漢語意思,對于單詞的運用并沒有真正透徹掌握。這樣習得的單詞對提高閱讀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學生往往無法主動將這些單詞靈活應用到寫作與交流中。短期記憶的信息儲存時間較短,習得的單詞通常在考后遺忘速度很快。
(3)缺乏科學的詞匯學習策略與方法。許多學生仍然沿用中學階段的學習方法,依靠死記硬背。教師應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記憶規律尋找合適的詞匯學習策略。筆者認為正確的詞匯學習策略是學生詞匯擴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第3節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2.詞匯學習策略
2.1先理解后記憶,避免機械記憶
記憶分為理解記憶與機械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機械記憶能力將逐步減弱,理解記憶能力則逐步增強。與機械記憶相比,理解記憶更符合大學生心理特征。單詞理解包括理解單詞的拼寫、讀音和語義。通過理解發現詞匯之間的規律,例如geometry中,從拼寫和語義角度可將其分為geo-(大地)和-metry(測量)兩部分,這樣再去記憶geology、thermometer等單詞時就會比較容易,且不易遺忘。
2.2多聯系勤總結,避免孤立記憶
單詞之間存在著多種邏輯聯系,發現并積極使用這些聯系可以幫助學習詞匯。典型的聯系包括近義詞,反義詞,相同專題的單詞。比如可以按照“時間”、“職業”、“情緒”等將單詞進行分類后進行記憶,還可以按照前綴、后綴、詞根等聯系對單詞分類記憶。
2.3注重平時積累,避免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單詞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各種零碎時間,化整為零地學習單詞,反復記憶。當遇到陌生單詞的時候應該及時記錄并系統學習。長期堅持,必定會擴大詞匯量。
2.4多閱讀多運用,避免脫離語境
記住單詞的音、形、義是學習單詞的第一步,只有能夠靈活運用才是真正掌握了某個單詞。閱讀是單詞運用最普遍的形式,通過閱讀既能鞏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同時還應該積極在口語、作文等場景中應用所學單詞。
3.詞匯學習方法
根據上一節提到的策略,針對大學生學習的特點,介紹以下幾種記單詞的方法。
3.1語素分解
語素是英語單詞中最小的表義單位。通??蓪卧~分為詞根、前綴和后綴。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該從熟悉的單詞入手,對單詞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語義單位,而后再將學到的語素知識應用到新單詞的學習中。如:factory/laboratory,其中-o(e)ry表示的含義跟“場地、場所”有關。待學生發現這一規律后,再將這一規律應用到dormitory/cemetery/territory/lavatory等單詞中。
3.2語義關聯
記憶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更擅長記憶存在聯系的內容。只要開動腦筋,就會發現單詞之間存在著豐富的聯系。例如同義詞的聯想,由basis聯想到base, foundation, ground。由hurt聯想到wound, injure。反義詞聯想,由good 聯想到bad,由sunrise聯想到sunset。
3.3專題學習
按照單詞的性質、語義和用途等進行專題學習來記單詞。比如“動物”有關的單詞,animal是上義詞,再找出相關的下義詞mammal, amphibian, reptile等。同屬于醫生類的詞有surgeon, physician, resident doctor等。這種學習方法的優點在于用到某一單詞時,可以回憶起它屬于某個專題,也有利于記憶。
3.4閱讀強化
正如魚兒離不開水,詞匯記憶也離不開語境。詞匯只有在語篇中才能體現其功能和真正含義。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學習者能對單詞的意義、語法模式、相關搭配等詞匯知識有直觀感知,也被證明是最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者需要調動許多層面的知識,如詞性、搭配等語言知識,非常有利于詞匯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4. 結束語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沒有詞匯,其它語言技能的習得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若干策略和學習方法。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記憶單詞的方法,積極為學生創造運用所學詞匯的環境與機會。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運用幫助學生全面充分掌握單詞,取得詞匯學習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崔義平. 英語詞匯學習三維途徑理念下的詞匯教學原則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4).
[2]卡倫霍夫曼. 行動中的心理學 [M]. 上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羅明燕. 詞塊理論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J]. 中國大學教學2009(6).
[4]吳霞、王薔.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詞匯學習策略 [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