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包裝設計的問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子商務;普洱茶;包裝設計茶文化
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茶的發現及廣泛被人所熟知推動了茶的種植買賣及茶文化的產生。普洱茶作為極具云南特色的一種茶葉,也越來越多地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傳統的普洱茶更多以實體商鋪的形式進行買賣。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使其銷售渠道也發生了改變,逐漸變為電商銷售的實體銷售與網絡銷售并存的狀態。
1普洱茶在電子商務領域現狀
普洱茶當前銷售渠道是實體與網絡銷售并存,但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得消費者更多通過電商渠道了解普洱茶。淘寶舉行的“雙11”購物活動中天貓茶類電商的銷售數據表明,僅僅是天貓中的普洱茶電商就有數萬家之多,并且在關注點擊次數、搜索點擊次數、成交店鋪數等數據中均名列前茅。隨著大數據時代和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進一步轉向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普洱茶市場中客戶對普洱茶品牌理念、產品分類、產品質量、價格等要求進一步提高。包裝作為普洱茶企業理念的載體、產品銷售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包裝設計理念,材料、風格等都將需要做出改變。
2電子商務發展對普洱茶包裝設計的影響
普洱茶的包裝設計需要針對消費者需求,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在電商時代下,消費者對商品的第一印象來源于產品的外包裝。電子商務對普洱茶外包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普洱茶外包裝要增強保護功能,要便于運輸。普洱茶的外包裝在實現包裝功能外,還兼具著宣傳功能。
2.1改變包裝材質,加強保護功能
對于產品的外包裝來說,對產品的保護是產品外包裝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核心要求。為了保證產品在運輸、儲藏、銷售過程中的完好性,產品包裝的保護功能非常重要。傳統銷售模式中,產品的銷售和商品的配送方式多是采用集中運輸、統一配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對零售物品的保護功能較為忽視,產品的安全系數較低。易碎怕擠壓的產品往往是通過外包裝加固的方式進行保護。其次,電子商務的發展,暴露了運輸中的缺點,如粗暴的物流分揀、配送不精心等問題。這就要求外包裝的設計極具保護功能。因此,在電商模式下,對普洱茶內外包裝結構設計的注重和對安全系數的增加非常重要。
2.2改變包裝形狀,便于運輸,裝載
在電商模式下,普洱茶外包裝設計與現代的物流倉儲相匹配尤為重要。以電商為主的零售渠道,外包裝設計的方便性直接影響著產品配送過程中的裝卸效率、物流成本、破損率等。雖普洱茶產品外包裝成本所占比例較小,但由于上述效率的降低,往往會增大產品成本。通過對物流倉儲特點進行研究,普洱茶外包裝應設計規則多面體結構,較之圓形結構更適合運輸,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浪費。另外,隨著電商的發展,物流運輸工作的加大,物流滯后問題逐漸增多,普洱茶在電子商務范圍的運輸應建立自己的物流網,以便于商家可以更好地掌握產品物流信息及客戶反饋信息。
3電商普洱茶包裝應具有的功能
產品的外包裝是產品銷售中必不可少的,外包裝設計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著重外包裝的視覺元素通過個性化設計,增強情感代入感,讓人們第一眼就體會到普洱茶的甘香醇厚和歷史厚重感,吸引著消費者眼球,給消費者帶來視覺沖擊。并且,很多時候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不是產品質量,更多的是產品外包裝。這深刻說明外包裝是產品的第一門面。普洱茶的外包裝設計不僅僅要求確保普洱茶良好的存儲與保護,同時還要求體現產品的特征性,給消費者在帶來視覺沖擊。
3.1包裝功能的延伸性
普洱茶外包裝的設計應從物質化、利益化向人文化、非物質化轉變。運用普洱茶產地特點,加入云南的人文特征和頗具云南特色的藝術形式,著重體現民族文化在普洱茶外包裝的運用。運用適合普洱茶的色彩,如淺灰色淺咖啡色等,不僅能增加產品辨別度,而且增加產品附加值,為建立良好企業形象打好基礎。普洱茶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應在外包裝設計上體現茶文化的重要性,滲透五千年茶道文化沉淀的精髓和云南人文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加入了茶道文化和民族藝術的普洱茶包裝設計,不僅能使消費者耳目一新,并且能體現企業的文化內涵,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了解,提升好感度。從另一方面說,現代人們養生意識逐漸加強,在普洱茶的外包裝設計加入茶理念文化和具有民族文化傳承意義的云南民族特俗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發展和茶文化的推廣,在一定意義上說,使電商環境下的普洱茶搭上了茶文化發展的順風車。
3.2具有宣傳功能
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下的茶企業應當重視包裝設計中的圖形文字語言信息,充分利用外包裝中的語言文字信息來突出產品特性,并且體現企業對客戶的人文關懷,通過圖文方式將產品成分表示出來。同時展現產品性能和銷售政策。普洱茶的外包裝可以在每款茶中印有產品說明,并且在每一小包裝中加注補充說明,例如沖泡小貼士等,充分利用包裝上的文字圖形信息,起到宣傳功能。
3.3具有保護效果
傳統的外包裝,僅僅注重了外包裝的感官設計,而在網購的外包裝設計中除了對包裝的外形設計之外,還要運用合適的材料保護商品,使商品安全無損地到達消費者手中。所以在普洱茶的外包裝設計中,外包裝一定要堅固,才能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損壞,且外包裝表面應做到光滑,便于運輸和擺放。更重要的是普洱茶在運輸儲存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普洱茶的包裝設計應考慮到消費者多次取用的問題,在設計上改變因多次取用可能會受潮、變質的問題。
4電商背景下,普洱茶外包裝的健康環保問題
一種優秀的包裝設計可以使普洱茶的銷售在電子商務中越來越吸引顧客。一方面來說,我國是產茶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有著千年的茶文化和眾多的產茶廠家。另一方面來說,隨著消費者對茶的需求增加,對茶的品質及包裝要求也逐步提高。市場經濟作用下,普洱茶的包裝從設計理念、材質、風格、文化展現等各方面呈現出逐步完善的趨勢。無論是實物銷售還是電子商務銷售,普洱茶的包裝逐步成為了產品的一部分,在實現宣傳裝飾作用的同時,也實現了產品的保護儲存功能。在宣傳企業理念和企業文化方面也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普洱茶在電商狀態下,銷售最應該注重的就是健康環保問題。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即環保問題,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滲透進人們生活中,消費者對產品的環保理念要求也逐步提升。電子商務模式下,更多的人尋求一種低碳環保的生活狀態。所以在普洱茶的包裝方面,應積極采用綠色的環保材料,形成綠色的包裝方式。綠色的包裝不僅僅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負責,更是對現代社會嚴峻的自然環境的一種負責。并且綠色的包裝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大大的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當今市場的普洱茶包裝沒有一個規范性的結構。而很多電子商家一味追求普洱茶包裝的美觀性,在材料選擇上不加以篩選,而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購買產品時,沒有實際接觸過普洱茶的外包裝,不知道外包裝材質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甚至影響社會風氣。
一、畢業設計選題中難度系數與評價
所謂難度系數是指完成一件事情的難易程度,是評價事情完成優劣的一個關鍵因素。畢業設計的難度系數特指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對包裝選材、內部結構、外部造型、裝潢設計等環節,在原創性、創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體現出的程度,以及所需能力范圍的大小予以綜合評定之后的總數值③。如前沿性的選題或者實際應用類的選題,其難度系數往往大于一般的傳統選題或虛擬選題。因為前瞻性選題在設計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更高,而實際類選題對選材、成本計算、工藝等環節的要求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包裝設計中還有幾個環節的完成與實現是比較難的,如以容器創造性的造型與結構設計、開啟方式設計、原創性符號為主導的裝潢設計等。這些難度系數較大的設計選題,更加能夠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局限,其雖然從事設計教育,卻沒有設計實踐的具體經歷,一定程度上對選題設計難度系數缺乏客觀的把握,從而導致在指導與評價作品的過程中出現誤導,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僅追求作品的展示效果,忽略了設計的過程與設計的難度。很多學生在這種誤導下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追求外表,忽略本質,盡力避免一些難度系數較大的環節,進而大大降低了設計的難度系數。在2012年湖南工業大學的畢業設計評分中,就出現了上述情況,試舉兩例進行說明:其一是沒有內部結構的瓷器包裝設計,其二是盜用他人設計元素的兒童文具用品包裝設計。這兩組包裝作品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都具有華麗的外表,整體性強,數量多,初看都可列為優秀設計作品。然而,仔細查看,這組瓷器包裝的內部卻未見一個內結構。而另外一組文具包裝,其裝潢元素和品牌字體都是套用現有元素,沒有設計者的原創成分。作為本科包裝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所要檢驗能力包括整體策劃能力、裝潢設計創新能力、結構造型設計創新能力等,如瓷器之類的包裝設計,它的內包裝結構比外包裝造型更重要,難度系數也更大,而該學生的包裝只完成了該套設計任務的難度系數最小的裝潢設計部分,未能把握設計的核心內容。而這組文具包裝即為商業設計中所謂的“模版設計”,以套用別人現成的元素進行半模版設計,屬于一種低水平的粘貼與版式設計,不能稱為真正的包裝設計。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大大降低了設計難度與設計含量。以上兩組作品,如果僅看作品的外表,忽略本質,拋開難度系數,其評價結果將完全不同,后果可想而知。
二、畢業設計中“勞動工作量”與“設計工作量”之辨析
近年來,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數量每年呈遞增趨勢,每個班級的畢業展示作品數量都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規定,甚至有超過了20多倍的。僅從表面現象上看這毋庸置疑是件好事,但細細看來這些設計作品很多都是對形式相同的包裝進行多個復制,其原因值得我們深思。難道學生真的在水平與做事態度上提高了這么多?一些學生根據往屆學長的畢業設計經驗,認為數量越多分數就會越高。當然如果能在短時間內把每一個包裝都設計得兼具功能性與創新性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只是追求數量上的簡單復制,那就違背了設計的初衷。他們誤解了所謂“工作量”中的兩個概念——“設計工作量”與“勞動工作量”。并不是作品數量越多,就表明在設計過程中的工作量越大。如果把同樣的盒子進行機械的復制,那只能代表其勞動工作量大。這種盲目追求勞動工作量的做法與包裝設計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我們不是培養繪圖員與設計員,而是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設計師。設計工作量其實是一種在設計過程中耗費的工作量或者說是設計含量,即在完成一套設計的各個環節所花費的設計時間、心思與精力。設計工作量的評定可以在整套設計過程符合包裝設計程序前提下,用設計作品中的設計點的數量以及每個設計點的含金量來合計而得。在此定義之下,很多學生的設計便顯得“華而不實”。他們往往追求作品的外表華麗卻忽視了包裝本質,甚至為了達到設計效果,“不擇手段”顛倒設計程序,“為做包裝去設計包裝”。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先尋找好聽的品牌名稱、現成的元素、好的包裝結構,然后根據結構與裝飾來搭配相應的內裝物,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包裝設計的一般步驟——根據產品或商品的基本特征去設計包裝。這樣的設計在設計工作量上必然遠遠小于正常設計的設計工作量。因此,即使是相同的設計,其設計工作量也有可能有很大區別,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嚴格把關。以上是筆者在近年來的畢業設計指導中發現的幾點問題,并提出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本文能夠對包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設計過程中更好地把握選題與設計,以及指導包裝設計的畢業設計導師合理地甄別出好的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為一名包裝設計專業的教師,筆者建議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多引入一些企業的實際項目或者一些前沿性的創新課題,在設計的過程中鼓勵原創性的作品,做到仔細鑒別,準確評判,以起到正確引導學生設計方向的作用。
作者:柯勝海
關鍵詞:包裝材料、包裝設計、茶文化、文化、色彩、圖形
一、茶產品包裝現狀
茶葉有著千年飲用歷史,在文化產業日益重要的今天,茶文化得到了更多的青睞。目前茶葉產品的包裝設計良莠不齊,有些高檔的茶葉產品在包裝設計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設計形態,而有些產品的包裝設計卻頗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在設計上如何表現中國茶文化的問題上,雖然很多該方面的設計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也開始注重表現這些方面的內容,但是確沒能形成一種明確的認識。
目前,市場上用于茶葉包裝的材料種類繁多,包括金屬罐、襯袋盒裝、復合薄膜袋、紙袋、竹(木)盒等等[1]。各種包裝材料的選擇除了有利于茶類產品的保存外,也為產品的包裝設計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條件。
金屬罐包裝是用鍍錫薄鋼板制成,在設計上,金屬罐包裝的設計更加具有質感,外表更能顯示出美觀高貴的氣質。復合薄膜袋包裝的材料多樣,有防潮玻璃紙/聚乙烯/紙/鋁箔/聚乙烯/雙軸拉伸聚丙烯/鋁箔/聚乙烯等。復合薄膜袋包裝形式多種多樣,有三面封口形、自立袋形、折疊形等。它有良好的印刷性,適合銷售包裝設計。用薄濾紙為材料的袋包裝,通常稱為袋泡茶,用時連紙袋一起放入茶具內。處于環保的要求,現在逐漸流行不用袋線的袋泡茶。竹(木)盒多用作禮品包裝。這種容器通常造工精細,表面印有美輪美奐的圖案,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而且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茶類產品的包裝形式目前比較單一,多以柱形,方形或袋裝形式。包裝形式的設計對于產品包裝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獨特的包裝不僅能夠更好的傳達產品信息而且能夠更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二、從中國茶文化的內涵確定現代茶包裝設計的定位
茶的歷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人文發展史,又是一部絢麗多彩的民俗史[2]。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累,茶文化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既包括了道家文化的養生之道,又有佛教的禪文化,還包括了品茶、煮茶、茶道、茶具等各種方面。茶文化是人們對養身的追求也是對茶品質的贊賞。
隨著歷史的前進,茶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提出或闡揚了不同的人生價值思想,構成了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內容。茶文化是人們在對茶的認識、應用過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融會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會了儒、佛、道諸家深刻的哲理,人們通過飲茶,明心凈性,增強修養,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中國茶文化的關鍵不在于茶葉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內涵上。從茶文化的內涵上來看,其“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最為重要,它是一種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發。茶文化由于有了中國儒、釋、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禮、茶德、茶道、茶藝等等,這就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有著鮮明的5個特點,這也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是“清”。茶別名清友、清人樹等等,味道是清味悠長的,“清”在中國文化中是特別受到推崇的。茶秉天地至清之氣,卻能讓人在繁雜的塵世中獲得片刻清閑,所以它深受文人墨客的贊賞,并常以繪畫、詩詞、歌賦等形式來表達品茶的情趣,使茶文化更加絢麗多彩。二是“淡”,一個人最難逃的是繁華,最難放棄的是名利,而世俗的牽絆與功利的心往往會讓一個人迷失自我,中國古代的名人像陶淵明就是放棄了對名利的追求,淡泊名利,翩然隱居歸山田,得到了后世的稱贊與推崇,而茶的淡符合了這種淡泊的心志,為人們所喜愛。三是“靜”。寂寞對習慣熱鬧的人很可怕,但對會享受生活的人來說,往往是甘于寂寞,享受寂寞?,F在浮躁風很歷害,心理不健康的人較多,喜歡喧嘩的人不是會飲茶的人,飲茶要靜靜地品,“忘卻自我”?!办o”,是人生的“靜”,把人生“品”清楚了,容易生“靜”。四是“虛”。按道家、墨家學說,人要“虛”,虛懷如谷,而不是從熱衷推銷自我到浮夸、形式主義。五是“和”。茶功至和,茶是一種平和的飲料,它追求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和諧的相處模式。以和為魂,符合茶來自大自然生命不息的固有特征。品茶要同人品、環境、器具相和諧,方能顯出神韻。以和為魂,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人強調“天人合一”、“大同世界”、“五行和諧”、“中庸”、“和為貴”等自然觀、社會觀、文化觀。茶道中體現的倫理、道德、思想、文化,既清心、淡雅,又勵志、向上,正是來自這種中國特有的哲理。
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給茶類產品的包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元素,無論是色彩、圖形還是文字,這種豐富的內容利于我們對茶類產品的包裝設計確定一個主體,也就是明確其設計定位。作為一個成功的包裝設計不僅要充分反映產品的信息,還要充分考慮整個產品的文化因素以及環保因素。通過對茶類包裝的設計研究,結合茶文化的內涵和影響,實現兩者的融會結合,更好地體現產品的文化韻味,提高產品競爭力。
從古至今,關于茶的詩句,關于茶的故事也是很多的。很多茶的來歷也是充滿了故事性的。例如洞庭碧螺春與康熙的故事,“洞庭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初未見異??滴跄衬辏春蚨?,筐不勝載,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采者爭呼嚇煞人香。嚇煞人吳俗方言也,遂以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懷間,而朱元正家所制獨精,價值尤昂。己卯,車駕幸太湖,改名曰碧螺春”。關于茶的詩句更是多,李白、杜甫、蘇軾、劉禹錫、皮日休、李商隱、白居易、王維等著名的詩人都曾做過關于茶的詩。茶圣陸羽的《茶經》;被后人尊為茶中亞圣的盧仝,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也稱《七碗茶詩》,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為世人稱奇。
茶文化內涵豐富,因此在茶類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有豐富的設計空間。茶類包裝設計應該借鑒茶文化內涵,體現文化性和民族氣質。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給予產品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各種茶葉都有原產地,因此地域文化差異是重要因素。西湖龍井產于杭州,普洱茶產于云南,鐵觀音產于福建,碧螺春產于洞庭。于是,對西湖龍井茶葉進行包裝設計時應充分根據杭州西湖的文化背景,顯示龍井茶的文化內涵。
茶葉分品類,綠茶清新,紅茶醇厚,花茶芬芳,這其中蘊含茶葉的文化品質。如將鐵觀音的厚重的包裝風格運用于西湖龍井之上,那肯不是一個成功的設計方案。包裝作為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傳遞商品本身的產品特點與文化品質。中國文化藝術形式多樣,其中國畫與書法是茶類包裝中最常使用的元素。國畫寫意,它意境高遠深邃的境界,與茶文化的境界最相吻合。書法會形,具有很強的形象美。在茶葉包裝中,使用國畫和書法的圖形與元素,效果甚佳。除此之外,印章雕刻等傳統技藝也具有非常出色的文化表達效果。
三、中國茶文化在茶類包裝中的體現
(1)通過色彩表現中國茶文化
茶葉包裝要富有文化氣息,體現中國茶文化,首先離不開色彩的渲染?!斑h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視覺藝術中常常具有先聲奪人的力量,它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極易引起人的情感反應與變化。不同的色彩會給人產生不同的主觀感情和客觀感情,如綠色象征希望與生命;藍色展示沉靜與清爽;紅色則體現沉著與穩健等等。
在包裝設計中,色彩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設計表達要素。不同國家、民族甚至每個人對顏色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中國人偏愛紅色,西方則認為紅色代表沖動、血腥。對于茶包裝設計的色彩運用,需要根據不同的茶葉產品來進行設計。綠茶清新;紅茶醇厚;花茶清香,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品質。在茶葉包裝色彩中,綠色最為常用。在茶文化中,綠色代表著自然,代表了一種道家的返璞歸真與養身之道。棕色就是一種厚重、嚴肅、華麗的顏色,給人以穩重感。
以“西湖龍井茶”的包裝設計為例,綠色調是大部分綠茶包裝都會用到的主色調,它可以表現茶葉的本身屬性,正好表現西湖龍井茶“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綠色也可以呈現出一種清新自然,與傳統茶文化中的“和”不謀而合,都代表著“天人合一”的境界。
(2)通過圖形表現中國茶文化
包裝設計離不開圖形設計,設計師借助設計因素所組合的視覺圖形,應當以圖形的隱意能否表達出消費者對商品理想價值的要求來確定圖形的“字意”形式[3]。也就是說,以圖形輔助文案,刺激消費者內心矛盾,進而刺激消費。貢牌西湖龍井茶就采用了名家繪畫作為圖片背景,包裝設計中的圖片是唐寅的《事若圖》,將《事若圖》融于茶葉包裝設計中,可以突出茶葉包裝的傳統意味,提升茶葉包裝的文化內涵,使得茶葉這種蘊含傳統文化的事物能夠更直觀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也契合了中國“貢茶”的這一主題,可以成為中國形象的代表。
此外,現代圖形也能很好地展現茶文化?,F代圖形范圍很廣,可以通過攝影和一些抽象概括的現代圖形來實現。攝影圖形可以直觀、準確地傳達商品信息,真實地反映商品的結構、造型、材料和品質,也可以通過對商品在使用中的情景做真實再現,突出商品的特征和形象。[4]在西湖龍井茶的包裝設計中,可以有效地運用攝影這種手段來再現茶文化,包括制茶過程、茶具、茶俗、以及西湖龍井茶本身的“四絕”特質:色綠、香郁、味甘、形美,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
(3)通過文字表現中國茶文化
在包裝設計中,文字或文案承擔傳達商品信息的重任。文字重形,文案重內容。優秀的文字設計吸引消費者的視覺,優秀的文案創作吸引消費者的思想。漢字從古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無論其形或意都有豐富內涵。書法文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由于中華文化的傳延性,人們對書法文字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欣賞能力。茶文化與書法的結合更是從古自今一脈相承。不提傳統國內各大類茶,國際品牌茶葉立頓紅茶,在新推出的茶包系列中,其中一款為中國風味茶,為了充分展現立頓的國際性形象,卻又不致使立頓與中國茶有格格不入的感受,特以“茗閑情”作為副品牌名,且以毛筆書寫其品名,東方情調,得到了中國內人士的贊賞[5]。
書法字體應用到茶葉包裝設計中并非隨便搬過來即可使用,必須經過反復推敲及加工設計[6]。商品名稱是包裝上的重要文字,是商品信息的直接表達,消費者能在中國商品中迅速地識別該品牌的產品就是依靠商品名稱。所以商品名稱應當被突出,應極力適應消費者挑選商品的需求,一方面要清晰易識別,另一方面則要新穎獨特、有魅力,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在龍塢西湖龍井茶的禮盒包裝中,在包裝盒上,最具特色的就是“龍塢”兩個字,采用的是繁體漢字書寫,特別是“龍”字運用中國書法,與“塢”字在書寫形式上以及大小上形成對比,突出這個主字“龍”字的形象特點,顯得生動活潑。關于這個主字“龍”的寫法上也頗有講究,在“龍”字上著重體現了書法的墨法特點,大寫“龍”字的左下一撇以及右下部分采用了書法墨法的渴筆,這種帶飛白的線條,點畫之間顯得蒼茫而老辣,使整幅作品變得非常精神,顯得雄強有力?!褒垺弊志褪钦麄€包裝的點睛之筆,突出了作品的風格和意境。
參考文獻:
[1]楊靜.食品禮盒包裝設計[J].文藝研究,2013(12).
[2]湖州茶文化(二)_荻溪竹隱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aac2180100z511.ht
[3]王志固.論茶葉包裝設計與印文化的融合[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4]萬彤. 現代包裝視覺設計的新語言[J]. 包裝工程2013(6).
[5] 向立強. 科學的茶葉包裝設計[J]. 藝海,2012(8).
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也慢慢進入老年化社會,農村社會養老是中國社會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進行分析,尋找中國農村養老保險的對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老齡化社會;集體保障
一、農村居民養老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0%以上,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0%以上,其中農業人口占75%,因此要解決中國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重中之重,沒有九億農民的養老保障,也就沒有真正實現中國居民的養老保障。然而與城市不同的是,我國農村居民養老主要以家庭自我養老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封閉的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的現實以及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決定了家庭養老是目前我國農村居民養老的主要方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積谷防饑,養兒防老”已成為我國農村居民的傳統思維與行為模式,子女贍養老人不僅成為一種社會道德責任,而且已寫入我國的憲法、婚姻法、繼承法以及刑法等等。據調查,我國農村的老年人依靠家庭贍養,養老內容主要是經濟上供養及少量生活照料。
集體養老主要是對于農村中的特殊人群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三無”老人及優撫對象由村集體供應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方式,資金主要來源是村集體提供的公益金和鄉鎮統籌基金,供養的主要形式有集體人住敬老院和分散供養兩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迅速發展根據國務院決定,民政部門從明年開始在農村經濟發達和比較發達的地區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規范,各級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都非常重視,至年底,全國已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多個縣市、區開展了這項工作,目前全國已有數萬名農民已經領取了養老金。
二、發展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農村養老方式的必然選擇
我國正快速地步入老齡化時代,人口的老齡化是家庭養老不堪重負,以“4-2-1”的家庭模式為例,很多年輕夫婦沒有精力去給老人相應的照顧,加上人們的道德水平開始滑坡,很多農村子女存在盡贍養義務上的不足,半數以上的老人在年老體衰時,經濟上無保障,生活上缺少照料。隨著農村的非農化和城鎮化,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進城,有些甚至常年居外,就業的巨大壓力以及自身社會保障問題的困擾使他們對老人無暇照顧。近幾年來,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農業不僅面臨巨大的自然風險,而且還要承擔嚴酷的市場風險,以上因素無疑使農村家庭養老舉步維艱。因此,能否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是我國能否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的關鍵,是完善和同意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就目前而言,廣大農村群眾的基本要求與愿望是實現“老有所依,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因此在農村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建設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設是重點。
三、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對社會養老保險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猶豫基層干部對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宣傳不到位,致使農村居民對社會養老保險認識很少,許多農民誤以為是政府集資攤派,所以對養老保險持懷疑態度。二是參保率低,投保檔次低,保障水平差。截至年底,全國有多個省上萬農民參加了農保,但是參保率不足,其中大部分都在投保檔次中選擇最低一檔,加上銀行利率下調或通貨膨脹等因素,這些養老金對于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無異于杯水車薪。三是保險基金來源結構不合理,未能充分體現社會的責任和城鄉公平,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必須堅持“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植”的原則。但由于現實國情和財力有限,國家也僅僅是在政策上給予扶植。
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對策建議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民對社會養老保險的認識和投保積極性,采取多種宣傳方式,使農民逐步認識道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注意在廣大人民身邊樹立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帶動作用。二是要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發放管理,繼續積極籌集養老保險基金,使籌資結構合理化,可以提倡社會化發放,委托農業銀行及農村信用社等單位進行養老金發放。三是要積極拓寬基金的投資方向,合理化投資結構,增強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在基金營運過程中注意合理安排投資結構。四是完善多層次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優先,繼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繼承和發揚我國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結合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一并構成我國農村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必將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社會保險體系建設 問題 對策
近年來,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險工作,將社會保險工作列為民生工程納入地方整體工作大局,全力推動實施。特別是在當前國家人社部、省人社廳對廊坊人社工作關心氛圍越來越濃、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的環境下,廊坊社會保險工作呈現出“重點工作有進步、難點工作有突破、服務發展有支點、創新工作有亮點”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廊坊市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情況
(一)率先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和全市覆蓋
2009年11月,大廠縣納入全國首批試點縣,標志我市新農保工作正式啟動。2010年,廣陽、安次兩區相繼自籌資金啟動新農保,同年10月被納入了第二批國家試點,我市新農保工作進入新階段。其余8個縣(市、區)在全市統一部署下,普遍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在2011年底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同時,于全市范圍內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2012年7月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兩項制度”和國家試點全覆蓋?;诖吮尘埃瑢ⅰ皟身椫贫取比诤希瑒撔陆⒘恕耙恢剖龣n”制度,比國家規定增設1個檔次,由城鄉居民在100元一3000元13個檔次中自主選擇參保繳費,多繳多得。
(二)多層次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基本形成
廊坊市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于2000年7月開啟,按照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則,廊坊市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起來,于2003年、2008年又相繼開展了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自此,廊坊市形成了三層次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第一層次,將所有城鎮從業人員納入體系中,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第二層次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覆蓋了城鎮非從業居民以及城鎮老年居民、學生兒童。第三層次是補充醫療保險體系。包括大額醫療統籌、參保職工醫療救助、公務員醫療補助等。目前,基本醫療保險從制度上實現了“全覆蓋”和“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的目標。
(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從1985年起,廊坊市率先在全省開始進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前實現了全省統籌。自1994 年起,作為全省四個試點市之一,廊坊市率先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試點改革。這次試點改革影響廣泛,從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開始,試點改革逐步擴大到各個縣區。當前,廊坊市基本已經構建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達到全市11個縣區、各類人員,社會統籌養老保險機制初步形成。
(四)隨著制度不斷完善,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基金規模穩定增長,基金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成果繼續鞏固,失業保險實現了市級統籌,工傷保險實現了省級統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統籌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斷探索。各險種的基金征繳數額、新增參保人數等主要社保指標完成情況均超過時間進度,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促進社會保障體系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
(五)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行基礎不斷夯實
社?;鹗抢习傩盏摹梆B命錢”,也是社保制度的“生命線”。近年來,我市堅持一手抓擴面征繳、力爭“顆粒歸倉”,一手抓基金安全、嚴防“跑冒滴漏”。一是社保基金做到由財政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二是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工作機構在征繳資金到賬的情況下,按規定時效全部存入財政專用賬戶。三是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業務流程,修訂和完善制定涉及社保風險、社保業務與業務數據等內控檢查監督管理制度,基金運行總體安全規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社會保險制度也在持續地完善過程中。當前,我市社會保險事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低,經辦服務分散,信息化水平低,與我市社會保險整體工作良好發展態勢不相適應。
二是社會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壓力大。我國人口正處于老齡化階段,退休人員總數不斷增多,且養老金連年提高,個人賬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壓力加大,如何實現收支平衡已經成為保險基金管理的一大問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低,資金來源狹窄,總量小,在報銷比例不斷升高的狀況下,為基金帶來支付壓力。
三是企業職工省級統籌機制有待完善。應進一步研討省級統籌模式,比如統收統支的層次、基金調劑的方法、地方政府的責任、獎懲制度的優化等。
三、如何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的對策構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障可持續性為重點,以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為目標,以京津冀一體化為契機,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在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統籌層次、推進城鄉一體化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1)以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在各項職工保險實現市級以上統籌的基礎上,推行 “五險合一”經辦機構和經辦業務整合工作,實現統一公共業務、統一基金征繳、統一繳費基數、統一稽核內控、統一信息系統。
(2)應保盡保,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確保職工群眾利益。強化宣傳力度,鼓勵參保,吸引長期參保人員,實現及早參保。
(3)確?;鸢踩芾恚M一步強化社?;鸨O管工作。在社會范圍內廣泛開展保險基金預決算制度,建立健全管理體系,重點強化社會保險反欺詐機制,全面推進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聯網監控。完善離退休人員資格認證制度,避免冒領養老金問題發生。此外,強化及時監控,保障基金安全。
(4)推廣社會保障一卡通,加強信息化建設。要盡快建設覆蓋全市、城鄉的社會保障信息網絡,搭建跨地區信息交流與結算平臺,推廣社保卡,保障信息溝通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