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農村 家庭 幼教 短板
(一)
近年來,農村欠發達地區年輕的父母大量進城務工,留守幼兒大多由爺爺、奶奶等老輩家長負責監護。老輩家長對子孫固然疼愛有加,也有一些育兒的傳統經驗,但由于觀念落后,力不從心,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弱化,成為幼兒教育體系中的一塊短板。具體表現為:
一、精力不夠,難以施教
老輩家長在農村是耕種收割的主力軍,尤其是農忙季節,一日三餐都難按時,哪有時間教育孩子?筆者去年曾走訪了六十多所農村幼兒園和部分農村家長,大多數老人都是夫妻倆帶著兩至三個孩子,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平安健康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有的老人體弱多病、自顧不暇,更是無法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二、觀念陳舊、放松教育
農村老輩家長對早期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普遍存在重養輕教現象。他們認為,小孩上幼兒園就是去玩玩,有人管就行了。還有的老輩家長,為了下午打麻將,中午12點多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晚上6點多才能接回家,導致孩子活動時無精打采,有的甚至趴在桌上就睡著了,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給幼兒園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方法欠缺,不會教育
由于缺乏現代科學育兒知識,許多農村老輩家長盡管望子成龍心切,但方法不當,事與愿違。主要表現有:一是溺愛放縱。他們對孩子十分寵愛,當你從幼兒入園和離園的時間段觀察,你會看到抱著孩子走的多數是爺爺奶奶,買零食給孩子吃的還是爺爺奶奶。二是方法簡單粗暴。許多爺爺奶奶由于不懂幼兒期的生理、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對幼兒好動、好問、好模仿感到不耐煩,有的甚至大聲訓斥,如,有一次大班的老師帶孩子們觀察小蝌蚪的生長情況,放學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拉著奶奶的手要奶奶也來看小蝌蚪,沒想到這位奶奶卻說:這有什么好看的?快回家,我還要做飯呢!一句不經意的話挫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觀察的積極性。在大班,有的孩子作業做錯了,有的爺爺奶奶會說,你怎么做錯了呢?你看人家某某某,一題也沒錯,你真沒用!不恰當的語言,不恰當的方法,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三是重孩子知識的學習,輕情感、能力的培養。許多農村老輩家長把幼兒園是否教拼音、算術、甚至英語作為評判幼兒園好壞、教師是否負責任的標準。他們不懂得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能力本身就是一種終身受益的品質。比如,在孩子不小心自己摔倒時,祖輩往往會急忙抱起孩子然后用手或腳拍、踢孩子摔倒的地方,嘴里還說:“就怪你就怪你”。他們沒有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而把責任推給了別人。這樣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提高,以后犯了錯還會把責任推給別人。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有的祖輩在看孩子繪畫時,他們主要是看畫得像不像,我經常聽到的還有一句就是:你看老師怎么畫的?你畫的一點都不像。他們不懂藝術教育主要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他們強調的是學會而不是會學。四是與幼兒園缺乏溝通和配合使幼兒園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許多祖輩在送孩子時,根本不和老師見面,由于缺乏和老師的溝通和交流,許多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習慣到家里又變回來了,如要求孩子飯前便后要洗手,到了家里就變成了飯前便后擦擦手,有的甚至擦擦手都沒有。幼兒園的許多活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如主題《好吃的水果》、《甜甜的糖果》,都需要家長從家中帶兩至三種水果和糖果,由于祖輩不了解,也不愿意帶,給活動的正常開展帶來了難度。在《香香的蔬菜》這一活動中,要求家長帶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這在農村應是最容易的事,但偏偏許多孩子不認識,老輩們說長大了自然就認識了。
四、言行不雅,難以師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許多老輩家長由于長期生活在農村形成一些陋習,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如隨地吐痰、亂扔煙頭、穿拖鞋進入公共場所、語言粗俗,對幼兒潛移默化,產生不良影響且難以消除。
農村家庭教育短板的形成,既有現實條件,也有歷史原因。年輕父母順應時代潮流走出去創業發展,爺爺奶奶理所應當走上前臺,擔當留守幼兒教育的主角,這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社會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客觀現象,也是時代賦予老輩家長們的責任和使命。但是爺爺奶奶們由于文化觀念方面的原因,對唱教育主角不適應、不勝任,只能被動接受。這是客觀現實,也是歷史的尷尬,短期內難以改變。
由于農村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影響了農村幼教水平的提高,對基礎教育乃至幼兒一生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要站在關心民族未來的高度,切實重視解決農村家庭幼教短板問題,為提高幼兒教育水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摘要】目的 探討產后家庭訪視對母嬰健康的影響。方法 產后7天對產婦及家屬產后相關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針對每個家庭存在的健康問題予以健康教育,產后14天再次對上述內容進行評估。結果 家庭訪視后,產婦及家屬對產褥期保健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產婦的自理能力以及對新生兒護理知識、技能有了顯著提高(P
【關鍵詞】家庭訪視;健康教育;健康問題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home visit on the metamal and child health.Methods Conduct home visits to puerpera at 7 days after her delivery.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each family have o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the Post-Partum health.Then conduct health education to each family to solve health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each family.Do all these things again 7 days later. ResultsThrough home visits,these maternal and their families have learn more about the health care during puerpurium. And the level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n newborn care of these puerpera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Home visit;Health education;Health problems
產后訪視是產褥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住院分娩的延續,通過訪視可以了解產褥期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狀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1]。筆者對503例接受家庭訪視的產婦作了問卷調查。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200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居住在城區并接受了家庭訪視的503例產婦。其中經產婦65例,占12.92%,初產婦438例,占87.08%。
1.2 方法
1.2.1 調查問卷調查表為筆者根據《四川省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有關產后訪視的規定和要求,參考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并經過多位婦產科專家修改審核,具有較高的效度。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訪視人員在產婦產后7天和14天于家庭訪視時根據產婦及嬰兒的實際情況填寫。
1.2.2 訪視人員由具有責任心強、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健康教育知識的醫生、護士擔任。
1.2.3訪視時間產后家庭訪視一共2次,分別為產后7天、14天。
1.2.4訪視內容(1)評估家庭環境:居室通風情況、家庭育兒觀念、產婦的飲食起居、心理狀態、家庭對產婦的心理支持、有無不良習俗及衛生習慣等。(2)評估母乳喂養的情況。(3)體格檢查:產婦充盈情況及有無皸裂;子宮復舊、惡露、傷口愈合情況;新生兒睡眠、吃奶量、皮膚黏膜、臍部、大小便、生長發育情況等。(4)對產婦、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導。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家庭訪視前后產婦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比較,見表1。
表2表明:家庭訪視后產婦及家屬的新生兒護理知識、技能比訪視前明顯提高(P
3 討 論
3.1 產后家庭訪視可提高產婦的自我保健水平由于醫學的發展,產科新技術的不斷使用,產婦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加之絕大多數產婦為初產婦,很難在住院期間全面接受醫護人員對她們傳授的產褥期保健知識。我們在訪視中發現仍有很多產婦存在民間“坐月子”的不良習俗,如:房間門緊閉、靜臥不動、不洗浴、不刷牙、忌吃某些食物以及產后大補等現象。通過產后家庭訪視,與產婦及家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他們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產婦掌握了自我保健知識,懂得了合理飲食、均衡營養、適當運動、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保護自己健康的活動中來,摒棄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滿足了產婦的健康需求,使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
3.2產后家庭訪視可使產婦及家屬樹立養育、護理新生兒的科學健康理念在訪視中發現,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的觀察、日常護理及正常生理表現等方面的知識缺乏。由于現階段的產婦多為初產婦,且相當一部分為獨生子,盡管產前在書本上、網絡中學習了不少育兒知識,但在實踐中仍顯得不知所措。還有個別家長仍按傳統、憑經驗養育、護理小兒。及時的家庭訪視,訪視人員針對諸多問題,予以一一講解,簡明扼要解釋新生兒期特點,科學育兒知識,從而增強了他們相信科學的信心,轉變了不良習俗的養育觀念[2]。同時,提供正確的護理措施,為家庭的嬰兒護理提供了支持和幫助,提高了他們對新生兒的照護能力。
3.3產后家庭訪視能提高訪視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及醫院的社會滿意度通過家庭訪視我們發現在產褥期存在著大量的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基本需由訪視人員獨立面對。這就要求訪視人員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還要有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如心理學、營養學、預防醫學、社會學、美學、育兒知識、醫患溝通技巧等,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產婦及家屬的需求[3]。也只有具有廣博知識及良好溝通技巧的醫務人員才能取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使其樂于接受醫務人員提供的健康信息。另外,通過訪視可及時發現影響產婦及新生兒的不良習俗及健康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面對面的進行健康教育,給予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導,解除其心理壓力和焦慮,拉近了訪視人員與產婦和家屬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加融洽了醫患關系;通過家訪,還能了解到產婦及家屬對醫院存在的不滿現象,可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溝通、補救和改進,以真誠的服務感動產婦,從而提高了產婦及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增加了醫院的社會效益。同時將訪視中母嬰存在的健康問題反饋到相關的臨床科室,不斷改進治療、護理措施,以適應新的健康模式的發展,確保母嬰健康。
4 小 結
產后家庭訪視是對產婦及新生兒出院后健康狀況的延續。在家庭訪視過程中通過一看、二問、三檢查、四宣教指導,可及時糾正產婦及家屬對產褥期保健知識、育兒知識的一些認知誤區,使其掌握了科學的“坐月子”方法及育兒技巧。所以婦幼保健工作者應在院內、院外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廣泛的健康教育及指導,把孕產婦、新生兒與社會及其生存的外環境視為一體[4],為他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姜麗娟.835例產婦產后訪視結果分析[J].2009,3(1):48-49.
[2] 楊莉.健康教育與產后訪視[J].現代護理.2009,3(8):95-96.
2.你們的歡樂照亮了世界。孩子們,愿你們節日歡愉!
3.感謝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兒童事業的關心和撐持!
4.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5.為學生造就高水平的西席,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學生。
6.今天陽光,明天希望。努力成長,未來棟梁。
6.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7.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8.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9.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家長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為子女做表率。
10.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
1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不雅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12.樹立終身學習的不雅念,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路成長。
13.不斷優化少年兒童康健成長的社會環境,全面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14.學習環境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環境法制不雅念。
15.積極參與社區和學校的環保公益活動,自覺愛護公共衛生、樹木花草和環保設施。
16.今天陽光,明天希望。
17.努力成長,未來棟梁。
18.優秀花環;獻國獻黨。
19.努力學習,明天棟梁。
20.全社會都該當關心兒童的康健成長!
21、忽視教育等同于忽視兒童未來的希望!
22、童心頌祖國,六一的快樂孩子們!
23、營造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
24、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25、讓健康幸福的新時代兒童在新時代茁壯成長。
26、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
27、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28、全社會都應當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
29、培養祖國的花朵,撫育人類的未來。
30、學習環境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環境法制觀念。
31、不斷優化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全面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32、人生春秋六十載,兒童尤為一枝花。
33、關心兒童成才,就是關心民族的未來。
34、兒童優先,關心兒童,尊重兒童,支持兒童,優化兒童成長環境。
35、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36. 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
37.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38. 維護兒童合法權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39. 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40. 讓健康幸福的新生代兒童在新時代茁壯成長。
41. 孩子們,愿你們節日快樂!
42. 優化兒童發展的社會環境,讓兒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傷害。
43. 孩子們!節日快樂。
44.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45.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棟梁。
46. 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做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47. 堅持兒童優先,共塑民族未來。
48. 兒童優先,關心兒童,尊重兒童,支持兒童,優化兒童成長環境。
49. 關心兒童成才就是關心民族的未來。
50. 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
51、忽視教育等同于忽視兒童未來的希望!
52、童心頌祖國,六一的快樂孩子們!
53、營造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
54、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55、讓健康幸福的新時代兒童在新時代茁壯成長。
56、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
57、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
58、全社會都應當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
早期教育多樣化發展規范化管理 0~3歲是人一生發展的起點和基礎,開展0~3歲嬰幼兒園早期教育,對于提高人口素質,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家長優生優育的觀念日漸加強,教育從零歲開始的理念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常熟在高標準普及幼兒教育的基礎上,將教育的視線延伸到零歲,以引導家庭、幼教機構、社區共同參與0~3歲早期教育。從實際情況看,相當一部分家庭在0~3歲嬰幼兒的養育方面缺乏科學的理念、知識和方法,社區中也缺少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對家長進行系統的科學育兒指導,這就形成了一個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為了深入了解早期教育的現狀,通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推進早期教育事業發展,特就常熟市早期教育管理現狀進行調研。
一、主要經驗
1.領導重視。常熟市委、市政府重視早期教育工作,1992年召開了“城區托兒所有關問題協調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托兒所的管理分工和職責:全市托兒所由市婦聯扎口管理,衛生局主要負責托兒所的衛生保健工作,教育局主要負責托兒所的教育業務指導。2007年,成立了由副市長任組長的常熟市早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指導委員會,建立了教育、衛生、婦聯、人口計生、民政相互協作的0~3歲早期教育工作的管理網絡,并把“開展科學育兒工作”列入政府人口目標管理簽約指標。2008年制定了《常熟市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暨科學育兒工作的實施意見》。
2.起步較早。常熟市全日制早期教育事業啟動于1992年,市婦聯先后創辦了虞園、常福、湖苑、漕涇四所托兒所,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了適合常熟的早期教育運行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服務方式,并積累了一定的教育和管理經驗。2003年,常熟市婦聯組織一批婦女干部和幼教工作者,前往上海參加了全國親子教育培訓班,并在直屬托兒所嘗試開展免費親子教育,得到了全國婦聯家庭教育調研組的高度評價。2005年,省婦聯把常熟市婦聯直屬托兒所作為親子教育試點單位,并下撥專項經費支持開展親子教育探索。
3.廣泛宣傳。一是利用“市民課堂”,邀請上海早教專家在市民課堂舉行“0~3歲嬰幼兒早期潛能開發”的科普講座,并通過新聞報道和專題采訪等形式在全社會宣傳0~3歲科學育兒的知識和理念;二是認真落實0~6個月科學育兒培訓教材,在對村級、社區的基層婦女、計生干部培訓班上,重點圍繞0~6個月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培訓科學育兒知識,指導婦女、計生干部具體操作方法,將“科學育兒”的理念逐步引入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之中;三是各鎮分別舉辦0~3歲嬰幼兒家長學校,組織家長觀看科學育兒VCD,并通過報刊、電視、電臺廣泛宣傳普及0~3歲科學育兒知識。
4.城鄉聯動。目前,全市開展公共早期教育的機構有二大類:一是全日制早教機構,有招收3歲以下幼兒全日制早教機構2所,以2歲以下幼兒為主同時又有3~6歲幼兒全日制教育的混合型機構8所,公辦幼兒園中開設的招收2歲幼兒的“園中班”49個。二是面向散居嬰幼兒的早教機構。本著成熟一個,扶持一個的原則,0~3歲科學育兒項目在全市社區拓展。2008年底,有19個科學育兒陣地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做到了全覆蓋,形成了“市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中心(常熟市歡樂寶寶活動中心)——各鎮世代服務中心(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分中心)、幼托機構活動點——村委會、居委會(社區)為一體的三級網絡”的格局,并通過了國家人口計生委培訓中心驗收,獲得“中國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稱號。
二、存在問題
1.早期教育的氛圍不夠濃厚。調查顯示,常熟市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度、參與度不高。一是散居在家是0~3歲嬰幼兒最主要的帶養場所,18個月以前都被關在家中相對封閉式看護;二是散居兒童的看護者大多是祖父母輩的老人和保姆,“口耳相傳,隔代撫養”,早期教育的意識單薄,教育觀念陳舊,滿足于讓嬰幼兒吃好、穿好、睡好,缺少科學育兒知識;三是孩子活動區域狹小,除了家中就是小區廣場等很小的范圍,缺少集體活動的場所;四是從玩伴來看,散居兒童接觸最多的是成人,缺少同齡兒童群體流。
2.早期教育監管主體不明確。依照國家有關法規,教育主管部門只有權對幼兒園、托兒所和其他學歷教育進行審批,目前還沒有法律法規授權教育部門對早教機構的師資等辦學條件進行監管。這些早教機構含有學校的性質,但由于它們是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公司,教育部門很難以非法開辦教育機構的名義處理。實質上以公司名義注冊,進行嬰幼兒教育的早教機構是利用政策的“空當”,從事早期教育工作。對于早期教育機構的評價機制不全,沒有評價標準,沒有組織進行評價,早期教育的質量全憑舉辦者的“三寸之舌”宣傳,在社會上缺少對于科學的優質的早期教育的正確導向。
3.早期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專職化程度低。現有的早期教育從業人員由經過幼兒教育專業教育的教師擔任,這些人員缺少對于0~3歲嬰兒身心特點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缺少對于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指導的能力,理論底蘊單薄,實踐技能不夠。從事散居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專職人員非常少,大部分是托兒所、幼兒園在職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兼職從事此工作,沒有時間精力對于早期教育做深入的研究。
4.早期教育課程的科學性不嚴密。缺少一個明確的教學標準,國家沒有統一的課程指導綱要和相配套的課程實施方案,雖然,1982年全國婦聯頒布了《0~3歲教養大綱》后,2004年上海編制了《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試行)》,為早期教育中心編制實施課程提供了依據,但早教機構的研究力量不足,或有的早教機構根本不了解以上文件,部分早教機構的課程隨意性非常大,科學性、系統性欠缺。
5.幼兒教育布局還有待進一步調整。隨著城市化加快推進,規模型居住區建設不斷加速,城市功能布局的新定位導致人群集聚的新格局,凸顯出常熟幼兒教育資源配置尚不平衡。特別是城區托兒所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擴建又受到空間限制。另外,進入常熟城鎮務工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數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如何高質量保障這些新市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權利顯得格外重要。
三、對策建議
1.高度重視早期教育工作。加強0~3歲早期教育工作宏觀指導,建立政府推動、分級管理和部門協作的管理體制,整合人口、教育、衛生與宣傳部門力量,構建“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庭響應”的機制。加強規劃制定和政策協同,給予早期教育事業人才、經費、場所、機制的保障。按適齡人口數設立早期教育專項經費;由政府舉辦示范性早期教育中心,作為公益性質的事業法人在機構設立、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政策保障,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各早教指導站配備1~2名專職育嬰師,以集中精力完成早期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公共教育基地,可在新小區配套建設和幼兒園建設中配套建設社區早教指導站的專門用房,確保早期教育的專業化。將社區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對鎮、村、社區的考核指標中,發揮鎮、村、社區在推進0~3歲散居嬰幼兒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2.多種體制發展早期教育事業。目前我國正處在加快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發展時期,重視早期教育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同時應更加重視發展培育社會組織,這應當是促進早期嬰幼兒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民間團體和個人),賦予社會組織更多參與早期教育的職能,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資源,加大指導支持和保障力度,使其能夠承接政府轉移的這項社會服務功能,為家長和嬰幼兒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和服務。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一視同仁地對待公辦和集體辦服務機構。要不斷創新早期教育服務形式,如父母學校、專家咨詢、網上查詢、熱線電話、發放普及讀本和宣傳資料、親子學苑、送教上門、育兒沙龍、樓道早教小組、流動早教中心、社區嬰幼兒游戲中心等實施多樣化的教育指導。
3.組建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好一支專兼職的早教隊伍,成立0~3歲嬰幼兒教育師資培訓點,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與指導。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聘請富有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嬰兒病理專家、學前教育專家、嬰幼兒心理學專家、家庭教育專家作為講師團成員,通過講座、咨詢、論壇、沙龍等形式向家長傳授科學育兒知識與經驗。鼓勵和吸納社會人士從事社區0~3歲早期教育指導工作。組織引導心理、教育、醫護等方面專業人員成立社區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咨詢服務,對有特殊困難的嬰幼兒和家長,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進行指導。同時,進一步培訓婦聯和人口計生工作網絡隊伍,確保基層婦女、計生干部人人都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將服務的觸角更直接延伸到群眾身邊。建立激勵機制,重獎有關機構和人員,有步驟地推廣嬰幼兒社區教育的科技成果和先進經驗,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一、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普及育兒知識,提高嬰幼兒家長與撫養者的認識及教育技能
1. 定期開展早期教育咨詢活動,宣傳早期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我們與幼兒園周邊的社區合作,定期開展咨詢、發放宣傳材料,并當面解答家長在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向家長介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3歲嬰幼兒腦發育的特點,早期教育應向幼兒“教”什么,親子活動對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等。
2. 召開座談會,與家長共同探討早教問題,宣傳早教的作用
我們多次召開家長座談會,與近百名家長座談交流,了解家長的需求,聽取家長的建議,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增強了我們開展早教工作的信心,確定了我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這一方法取得了直接的效果,加強了彼此的溝通與了解。
3. 建立了“陽光BABY”親子早教網
我們將園所、社區、家庭的人力資源、環境資源、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資源互補、資源共享,開設了“陽光BABY”親子早教網。網站共有“親子園動態”“育兒知識”“親子游戲”“教師手記”“家長心聲”等欄目。家長可以通過網站了解親子園舉行的各類活動及幼兒在親子活動中的表現,并可以進行育兒知識的交流。
二、探索親子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為嬰幼兒成長創造條件,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
1. 親子中心結合節日、季節邀請家長參加各類大型親子活動
(1)“我健康 我快樂 我運動”親子運動會。活動以親子互動游戲為主架構,建立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基本理念,強調家庭運動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元素,會場上家長們擺脫了平日的矜持,孩子們展示了本有的天真活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快樂笑容。(2)迎新年親子活動傳祝福。每年的1月1日,親子中心的家長和幼兒都歡聚在一起,通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舞蹈慶祝小寶寶又長大一歲了,感受成長的喜悅。(3)和媽媽一起過節。小朋友們通過和媽媽一起游戲,動手為媽媽做禮物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2. 親子體驗活動,提高家長對親子早教的認知
我們每學期免費為家長提供親子體驗活動,讓家長在與教師、幼兒的互動中學習、領悟科學育兒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家長與家長也可以在交流中體會、檢查自己教育方法。如我們設計的親子活動《快樂小廚師》,通過走進奧爾夫音樂、做餅干等環節,讓家長了解了如何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活動,怎樣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家長切實感受到了參與親子活動能學到有效的科學育兒的方法。我們親子中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設系列的親子活動,至今為止已有近千位幼兒參加了體驗活動,現在這些家長成為了我們親子中心的義務宣傳員,擴大了陽光BABY親子中心在社區中的影響。
3. 借助優質教育資源,建立特色親子課程
我們在深入研究《江蘇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0~3歲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動作特點,依托江蘇省幼兒基本體操訓練基地的專業師資,將體操基本動作與音樂、兒歌、游戲相結合,創編出簡單易學、富有情趣的親子體操,請家長走進親子體操,感受親子體操。如我們開展了親子體操會演、“金點子”采集等。許多家長漸漸對體操有了較充分的認識,也切身體會到了作為家長在活動中的作用。
4. 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實現家園共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最親密的環境,家庭的生長環境對嬰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引導家長為幼兒建立一種色彩豐富、便于幼兒主動活動的物質環境,而且注重這種物質性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認知、情感、思維產生的效應。同時,注重將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結合起來,使在家庭中的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