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微觀經濟學本質

      微觀經濟學本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微觀經濟學本質

      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第1篇

      微觀經濟學邊際效用分析

      邊際效用作為微觀經濟學中消費理論的基礎概念,對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邊際分析法作為標記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經濟學家只有掌握邊際效用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對微觀經濟學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

      一、關于微觀經濟學-邊際效用的相關概念

      1、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個體經濟學,屬于現代經濟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一門以社會中的單個經濟單位所產生的經濟行為作為研究主要目標的科學,因此,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市場經濟學。

      2、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由于消費者新增的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是服務所帶來的相關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說,在外界相關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隨著消費量的增加,從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之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被稱之為邊際效用。在邊際效用中,商品的消費量是自變量,由商品消費量增加而產生的效用是因變量。

      3、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

      首先假定消費者對某一商品的消費量保持不變,那么,該消費者從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中所獲得效用的增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對該規律的透徹掌握,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消費者所進行的消費行為。

      二、在微觀經濟學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邊際效用的意義

      1、邊際效用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效用對與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通俗的來說,正是由于邊際效用的出現,才使得商品使用價值、消費者消費目的以及消費者消費感受三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系,同時,經濟學家也通過邊際效用的幫助對消費者在收入確定的情況下,針對商品價格的約束所表現出來的理性消費的行為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因此,邊際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觀經濟學從傳統的唯物主義的困境中得以解放,使微觀經濟學成為一門具有實際意義的社會科學。

      2、邊際分析法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分析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針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方法,通過把進行追加的支出和收入進行比較,得出數值相等時的臨界點,也就是所得利益、投入資金以及輸出過程中產生的損失相等時的點。隨著邊際分析法的逐漸普及,對不同經濟變量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這對于微觀經濟學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各種經濟學現象進行解釋,同時為經濟學家進行經濟均衡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除了應用范圍最廣的遞減規律以外,還包括成本的遞增規律、產品邊際轉換率的遞增規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邊際分析法在經濟學家對微觀經濟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三、對邊際效用中遞減規律問題的分析

      1、邊際效用是否唯心

      雖然消費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感,即商品的邊際效用,但是,由于消費者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必然會擁有不同的消費偏好和傾向,這就決定了不同的消費者對于同樣一件商品在效用評價方面必然會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因此把依存于讓消費者心理而產生的效用評價與心理學或是唯心主義劃上等號。雖然社會的經濟和科技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過程之中,但是在現階段人類所達到的科技水平仍舊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這就導致了經濟學家無法直觀的對消費者在進行商品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相應的邊際效用進行衡量,但是并不能以此而否認邊際效用的存在,因為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商品效用是可以被消費者所感知的,商品關于物質方面的屬性以及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都是有客觀依據所支持的,由此可以看出,邊際效用是客觀存在的,而并非是由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所虛構出來的,但是想要對邊際效用的存在進行否定卻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因此,作為具有客觀存在性的邊際效用與唯心主義從本質上就背道而馳。

      2、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否唯心

      通常情況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消費者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礎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因,這里需要重點進行強調的是,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依托于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而產生的,但是這與唯心主義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無法通過實質性的物質進行準確的衡量,但是,通過在可控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已經將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進行了證實,這說明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同樣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不能因為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的產生是以消費者主觀的心理感受為基礎,就認為該規律是主觀唯心的,如果僅僅因為無法被衡量就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唯心主義的,那么我們就會進入思想的誤區,從而影響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運用。

      3、貨幣在應用邊際效用時是否遵循遞減規律

      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曾在《世界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貨幣具有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這一觀點,但是由于貨幣具有流通手段、價值尺度、儲藏手段以及交易媒介四種職能,不同的職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馬歇爾提出的理論僅僅適用于貯藏手段和價值尺度這兩種貨幣職能,這是由于邊際效用在應用到消費的過程中時,針對商品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則。但是對于貨幣的儲藏手段這一職能來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即使適用,也只有在擁有了大量貨幣的人身上才能體現。除此之外,由于過量發行貨幣而導致的通貨膨脹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當做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的應用,所以,在貨幣的發行量正常并且進行正常流通的基礎上,經濟學家在消費者收入既定的情況下,對通過商品價格的約束所形成的理性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就可以對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而造成的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進行忽略。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除了以上兩種貨幣職能之外剩下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的職能來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并不適用。實際上,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在微觀經濟學中具有普遍適用的特性,該規律是一個具有客觀存在性的經濟規律,同時它又沒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并且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最后一點,由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世界,而經濟只是占據了世界中的某一個層次,所以經濟學在很多時候都與法律和政治緊密相連,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導致了某一現象通過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法律或政治的層面上來看,就無法實行,因而,在運用邊際效用進行微觀經濟學的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領域進行結合,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綜上所述,邊際效用的合理應用對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經濟學研究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通過對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應用到的相關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達到促進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目的。參考文獻:

      [1]黎有.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邊際效用”分析[J].金田,2013(04):172.

      [2]鄒傳偉.銀行宏觀審慎監管的基礎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2013.

      [3]陳凱.基于習慣形成和地位尋求的中國居民消費行為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

      [4]朱海洋.連鎖商業視角下的消費環境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3.

      [5]方培培.資源約束下的適度經濟規模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第2篇

      最初的專著性西方財政學是從經濟學角度展開論述的,巴斯塔布爾指出,“從最初意義上看,財政科學是經濟研究的產物?!保ㄗⅲ築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漢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財政學大綱》第一章第三節標題就是“公共財政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盡管作者接著于下一節“公共財政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也指出了財政學與政治學、歷史學的密切關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關于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觀點。

      與這種經濟學觀相反,西方財政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開始出現了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觀。道爾頓(Dalton,H.)1922年的《公共財政學原理》一書,第一句就指出,“財政學是介于經濟學與政治學之間的一門學科?!保ㄗⅲ篋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3.)不過,由于英美早期財政思想傳統的影響,直至本世紀50年代末為止,認為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財政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主張隨著社會抉擇理論從60年代開始逐步被納入西方財政學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社會抉擇論從威克塞爾開始,就是主張政治程序進入財政分析視野的。為此,作為社會抉擇學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財政學:教科書導論》一書“前言”中就指出,財政學是涉及經濟學與政治學兩個方面的學科。(注:Buchanan,J.M.ThePublicFinances:AnIntroductoryTextbook.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60,pvii.)此后盡管許多財政學著作不再指出財政屬于何種學科,但由于它們所包含的有關社會抉擇論的內容,總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學的分析。所以,現代西方財政學盡管從根本上看屬于經濟學,但又具有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將其視為純經濟學科的看法,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

      財政學僅屬于微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學兼有?

      宏觀經濟學是本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后的產物,在此之前西方財政學是談不上以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的。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財政政策的成功運用,它逐步進入西方財政學中而成為其重要內容,就很自然了。這樣,西方財政學除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之外,同時出現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內容,威廉斯(Williams,A.)1963年的《公共財政與預算政策》一書,就鮮明地體現了這點。該書體系分為兩大部分,即“A編:微觀經濟學”和“B編:宏觀經濟學”,前者分析的內容包括稅收、政府支出和預算范圍等問題,后者則分析了經濟結構、經濟穩定與增長、預算與經濟政策等問題。(注:Williams,A.PublicFinanceandBudgetPolicy.NewYork:PrederickA.Praeger,Publisher,1963.)紐曼(Newman,H.E.)1968年的《公共財政學引論》指出,公共財政學所分析的政府三大任務,即穆斯格雷夫所指出的效率、公平和穩定,前二者屬于微觀經濟學,而后者即穩定任務則屬于宏觀經濟學。(注:Newman,H.E.AnIntroductiontoPublicFina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8,P223.)溫弗雷(Winfrey,J.C.)1973年的《公共財政學:公共抉擇與公共經濟》,也將財政的微觀與宏觀問題分開論述,即該書第三篇為“微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稅收與公共支出;第四篇為“宏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等的財政政策。(注:Winfrey,J.C.PublicFinance:PublicChoicesandthePublicEconom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73.)此外,其后還有許多西方財政學也包括了財政政策的內容,表明傳統地只局限于微觀經濟分析的西方財政學,已開始接納宏觀經濟內容了。

      但與此同時,許多西方財政論著仍堅持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傳統。這點,只要看一看許多西方財政學仍然不包括財政政策的內容就可明了。布朗(Brown,C.V.)和杰克遜(Jackson,P.M.)1978年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就明確指出:“……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發展,是限制在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知識范圍內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尤其是一般均衡分析的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使公共部門經濟學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理論發展,應直接歸功于微觀經濟理論?!保ㄗⅲ築rown,C.V.&P.M.Jackson.PublicSectorEconomics.Oxford:MartinRober-taon,1978,P7.)瓦格納(Wagner,R.E.)1983年的《公共財政學:民主社會中的收支》一書,也將財政學研究對象歸入微觀經濟學中。他指出:“公共財政學的研究有兩個主要分支:公共抉擇和運用微觀經濟學?!\用微觀經濟學,檢驗的是公民個人對公共抉擇的反映?!保ㄗⅲ篧agner,R.E.PublicFinance:RevenuesandExpendituresinaDemocraticSociety.LittleBrown&Co.,1983,P4.)羅森(Rosen,H.S.)的《公共財政學》在1995年的第四版中,仍未將財政政策內容包括在內,并且也如同其他許多主張財政學僅屬微觀經濟學的財政學論著一樣,設有專門的微觀經濟學基本內容的篇章,作為全書的理論基礎。(注:Rosen,H.S.PublicFinance.4thed,Homewood:Irwin,1995.)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財政學屬于微觀經濟學的主張。

      進一步看,就是并不反對財政學也包括宏觀經濟分析內容的許多學者,也仍將財政學的分析基點和重點放在微觀經濟分析上。在西方財政學界有著很大影響的阿特金森(Atkinson,A.B.)和斯蒂格里茲(Stiglitz,J.E.),在其1980年的《公共經濟學教程》引言中指出,“最認真地說,(本書)不打算包括穩定和宏觀經濟政策內容?!谀滤垢窭追驎r代,他可以在其《公共財政學理論》(1959)中包括210頁的有關穩定政策的內容。然而,自那時以來,經濟學出版狀況變了,人們在文獻中對該問題作了大量的精彩描述。所以,我們的重點僅放在(政府)目標而不是穩定政策上?!保ㄗⅲ篈tkinson,A.B.&J.E.Stig-litz.LecturesonPublicEconomics.NewYork:McGraw—Hill,1980,pxv&P4.)盡管這段話表明了作者并不反對財政學也包含有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但至少表明了作者仍是將財政學重點和基點放在微觀經濟學上的。對此,米爾利斯(Mirrlees,J.A.)在奎格里(Quigley,J.M.)和斯莫琳斯基(Smolensky,E.)1994年主編的《現代公共財政學》中總結性地指出:“在穆斯格雷夫的《公共財政學理論》中,他以三個政策目標:配置、分配和穩定等術語,概括了他的主題,……。該書以超過200頁的篇幅研究了穩定問題,即我們現在稱之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在較后的教科書即阿金森與斯蒂格里茲的《公共經濟學教程》(1980)中,宏觀經濟政策問題被排除了?!步洕鷮W,甚至公共財政學,被認為僅涉及配置和分配問題。而穩定問題則被留給宏觀經濟學及其教科書?!保ㄗⅲ篞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然而,西方經濟學關于微觀和宏觀的劃分,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而爭論不休,這造成了西方財政學的爭論和困惑。也是在奎格里與斯莫琳斯基主編的《現代公共財政學》中,由戴門德(Diamond,P.)撰寫的第八章名為“配置與穩定混一的預算”,資源的配置屬于微觀經濟學問題,而經濟的穩定屬于宏觀經濟學問題,因而該標題清楚表明了作者將宏觀經濟分析和微觀經濟分析兩大內容統一于財政的意圖。(注:Q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附帶應指出的是,即使在主張財政也應包括宏觀經濟學內容的西方財政學著作中,其體系內容的大部分以及基礎部分仍然是微觀經濟分析。因此,西方財政學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不在于有沒有包括微觀經濟學基礎,而在于有沒有包括宏觀經濟分析的內容。

      總之,盡管現代西方財政學已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但從根本上看,它沿襲的仍然是微觀經濟學的傳統。此外,西方財政學在其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還隨著微觀經濟學的變化而變化。早期西方財政學專著已包含了福利經濟學思想,這在道爾頓《公共財政學原理》第二章“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中就有反映。作者在該章中批判了薩伊的“金律”,即“最好的政府是支出最少的政府,最佳的稅收是數額最低的稅收”的觀點,反對了傳統的“稅收邪惡論”,提出了財政和稅收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7—15.)此后,作為微觀經濟學分支的福利經濟成為西方財政學的理論基礎,關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問題的分析,最終落實到社會福利函數所確定的最大效用點上。這使得西方經濟學關于公共經濟學的效率分析,與私人經濟學的效率分析一樣,都統一到福利經濟學基礎上來了。這是西方財政學完全建立于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理論表現。

      西方財政學的價值理論基礎

      不管是主張財政學具有何種學科性質,西方財政論著都必須對財政問題進行大量經濟分析,因而必然要受到當時流行的經濟學價值理論和概念影響,必然或遲或早地按照已變化了的經濟學價值理論和概念來修正與重構自身的理論體系。

      在英語財政學專著出現之前,西方經濟學上的“邊際革命”已經發生,邊際效用價值論很自然地成為西方財政學的價值論基礎。道爾頓的《公共財政學原理》鮮明地體現了這點。他在該書第三章第二節提出,私人分配支出所應遵循的邊際效用相等原則也應運用到公共支出的使用分配上來,指出:“除了法律上的意義以外,公共當局并不是一個人,難以象一個人那樣預計各種支出的邊際效用。但政治家們據以開展行動的總原則仍是相同的。對于公共當局來說,各種公共支出的邊際效用應該相等。從理論上看,既定支出總量在不同項目之間分配就是這樣決定的”(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17—18.)

      在1928年的《公共財政學研究》一書中,皮古也有相同的表述:“就如一個私人應當通過在不同支出類別之間保持平衡,從而以其收入獲得更大的滿足一樣,作為一個共同體通過其政府的活動也應如此?!保ㄗⅲ篜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接著還運用這些原則,去解決公共部門如何決定哪些公共服務應予提供的難題,指出“支出應當用于戰艦還是用于濟貧,應按此種明智的方式,即由它們各自所提供的最后一先令所產生的相同的真實報酬來決定?!保ㄗⅲ篜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按皮古的看法,這一方式可用來得出某一精確的社會平衡點,即如果共同體是一個統一的存在體,“支出就應在各方面逐步增加到這一點,此時花費的最后一先令所獲得的滿足,應等于由于政府服務而相應要求的最后一先令所損失的滿足?!保ㄗⅲ篜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所建立的這一模型被稱為皮古模型,是現代西方財政學關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若干著名模型中的一個。這樣,皮古就從邊際效用價值論出發,在理論上界定了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資源配置的最佳點。

      不過,皮古等人引入西方財政學的,是當時通行的可測度的、可比較的、同一的基數效用函數。這一效用函數在本世紀30年代,隨著帕累托新福利經濟學取代了皮古的舊福利經濟學而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主觀的個人評價的序數效用函數,等效用曲線等帕累托概念也被運用到財政學上來。其后西方財政學對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模型問題的分析,對于稅收以及其他各種財政效率問題的分析等,也都建立在效用無差異曲線上了。

      這樣,私人經濟分析所能適用的價值理論和其他基本概念,都被運用到公共經濟分析上來了,公共財政學不再是與經濟學的其他分支相抵觸的一門學說了。與西方經濟學在價值論上的統一,無疑為西方財政學在本世紀60年代及其以后的大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條件。

      西方財政學理論基礎分析的借鑒意義

      第一,財政學從根本上看是一門經濟學,但又具有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

      關于財政學僅是經濟學分支,還是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問題,我國財政理論界也曾有過類似爭議,即關于“財政是上層建筑還是經濟基礎”問題的爭議,這是本世紀60年代初由于財政本質問題爭議而引發的。此后,在后的80年代初,我國財政理論界結合著新的歷史背景舊話重提,又一次以財政本質問題為中心形成了對此問題的爭論。這些爭議大致形成了三大類不同的觀點:(1)主張財政屬于經濟基礎,僅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認為只能從經濟的角度去分析財政問題;(2)主張財政屬于經濟基礎,但又兼有上層建筑的性質,或者主張財政既是經濟基礎又是上層建筑。這就不能僅從經濟角度來看待財政問題;(3)主張財政屬于上層建筑。在我國財政理論界,持第三種觀點的人數很少,大部分持第一、二種觀點,并且第一種觀點還有逐步占據優勢的趨勢。但如同財政本質問題一樣,這一爭議在當時被視為是一種純學術的探討,經過那兩次爭議之后,至今已極少有人問津,除了在高校教學中作為一種理論問題介紹外,似乎已被人們遺忘了。在實踐中,人們則是將財政作為經濟工作來對待的。

      然而,財政作為政府的分配活動,它采用的不是市場自愿等價交換的方式,而是由政府以強制形式完成的;它不是以市場為媒介和通過市場渠道來完成的,而是由政府在國家預算的形式下,通過政治程序的安排與運作來展開的。這樣,財政的運作過程就直接表現為是對市場的否定,具有強烈的政治內容和因素。對于計劃經濟來說,由于其本身就否定著市場,本身就政企不分,因而財政這種非市場性與計劃經濟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提財政的經濟性而不提政治性,并不影響問題的實質,即不影響人們實際上從經濟和政治兩重角度去考慮財政問題。

      但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不同。由于此時政企必須分開,這樣財政所包含的兩重屬性合一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財政作為一種分配,它是經濟活動的一部分;但作為通過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活動,它又與政府的具體政治制度和規則密不可分。此時如果只談論財政的經濟性,其結果只能是忽略政治程序在財政活動中的作用,忽略政治權力憑籍財政分配介入和干預企業正常市場活動的可能性,這顯然是不利于根據財政的特性去指導財政實踐的。

      我國財政理論否定政治程序是財政活動的內容之一,在實踐上導致了忽視乃至否定建立科學規范合理的財政制度與程序的結果,使得我國實際財政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的規范、制衡與監督。隨著市場取向改革的進展,由于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政治權力本身的不規范行為,導致了我國財政新老問題和弊端的急劇膨脹與擴大,是目前我國財政經濟工作分配秩序嚴重混亂,腐敗浪費低效猖獗的關鍵原因所在。因此,承認基本上是一門經濟學的財政學,具有一定的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正視財政活動中所具有的政治性質與內容,在實際的財政工作中相應地從整頓規范與財政相關的政治程序和規則入手,使之從原有的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基點轉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基點上來,才是對癥下藥之舉。為此,在以經濟學為基礎理論的同時,也有必要從政治學角度來開展我國的財政研究。

      第二,財政學以微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也包括著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關于財政學以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問題。我國財政學從未討論過這一問題,但由于我國財政理論強調財政是國家作為社會中心組織進行的一種分配,是從整個社會角度進行的活動,因而人們理所當然地視財政為一種宏觀經濟活動,而否定從微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待財政問題。在最近的政府機構改革中,財政部被列入宏觀部門之內,就充分地說明了這點。對此,在過去的計劃經濟下是無關緊要的,因為當時正是以否定企業的獨立自主性和以國家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直接安排國民經濟活動為體制特征的,并且此時的財政是國家從整個社會角度安排經濟建設資金的主要和基本手段。但在市場經濟下則不同。此時社會的經濟單位已不再是國家而是企業了,此時財政從宏觀上調控經濟盡管是其極為重要的內容,但尊重企業的獨立市場運營主體地位,確保國家不干預企業正常的市場活動,則是我國政府和財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學會的嶄新內容。

      西方財政學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待財政問題,對我國是具有重要借鑒作用的:

      1.西方財政學從微觀角度分析財政問題,是隱含著這么一種涵義的,即此時的政府參與社會資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業和個人一樣,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場活動主體,即企業和個人是處于市場有效運行領域的活動主體,而政府則是處于市場失效領域的活動主體,它們進行的都是同等的資源配置活動。這樣,它們之間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稅納稅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預,而不能是國家凌駕于企業和個人之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干預它們的市場正?;顒?。

      2.財政活動除了作用于宏觀經濟的內容之外,僅就其本身對于社會資源的配置來看,則應視為是一種微觀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界定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否則的話,將財政活動等同于宏觀調控,而財政干預企業市場活動也就等于政府的宏觀調控活動,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宏觀調控又是必要的,其結果實際上是為政府和財政隨心所欲地干預企業的微觀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些年來,人們在財政經濟工作中總會情不自禁地干預和插手企業的正常市場活動,其理論根源就在于此。這點,在防止政府和財政隨意干預企業問題上,是可資借鑒的。

      3.在財政僅是一種宏觀經濟行為的思想指導下,我國迄今為止在稅收和財政支出的具體分析上,即如何按效率原則來取得和配置歸政府支配的資源方面,其研究是相當薄弱的。這也是我國現實財政工作缺乏效率和嚴重浪費的關鍵原因之一。這與西方財政學所進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微觀經濟分析,是形成鮮明對比的。為此,借鑒西方財政學的微觀分析方法去研究我國的財政問題,也是我國財政研究亟須開展和加強的領域。

      摘要:自1892年巴斯塔布爾(Bastable,C.F.)出版《公共財政學》以來,百余年間西方財政學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其理論基礎問題上則始終存在分歧。本文認為,財政學從根本上看屬于經濟學,但又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學內容,是經濟學與政治學的交叉學科;財政活動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微觀經濟活動,但也包含著派生的宏觀經濟內容。

      關鍵詞:西方財政學;財政學理論;理論基礎

      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第3篇

      1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多,課時偏少。微觀經濟學需要講授的內容特別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教學用書,該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內容包括需求、供給和均衡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結構論等,教師很難在規定的50個(左右)課時之內完成教學任務。第二,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弱。微觀經濟學主要是對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介紹,理論性非常強,難免會有些枯燥。并且,現在講授經濟學的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缺少實踐經驗,對一些經濟問題、經濟現象缺乏深刻理解,講起理論來自身都感覺空對空,沒什么依托,底氣不足。學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課件和記筆記上面,很少聯系實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喪失了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熱情反過來也受到了打擊,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第三,研究方法多而雜。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很多,經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邊際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和數學方法等。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學生所接受。像有些數學模型,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就難以接受。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很重要。第四,教材的選用存在問題。國內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原版的《微觀經濟學》,主要闡述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思想,為西方學者所寫,更有權威性;第二類是中國學者根據自身對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綜合中國的實情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國內得到大多數的認可并運用;第三類是照抄別人的教材而組編形成的教材,編者對研究一些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徹,易誤導學生,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材質量層次比較低。第五,考試方法單一。選擇什么樣的考試方式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目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試方式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微觀經濟學課程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學以致用,現有的理論閉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情況。

      2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對策

      第一,調整教學班級的人數規模,班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這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課堂交流中,學生可自由提問、自由發表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上課前要充分備課,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講授的理論,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第二,教師應首先把理論講透,再聯系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論。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科學,對消費者、生產者和商品價格等進行研究,其實就是對日常經常經歷的事情進行討論。比如,物品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當一方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價格的波動。教師可聯系實際生活,如夏天熱就會引起對冷飲的需求增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需求發生變化時會影響價格的波動,那么需求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影響需求增減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價格、收入、偏好、預期等等是屬于什么因素呢?第三,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經濟學理論。通過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糙的東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東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F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具體化數量化,而數學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經濟學中有很多數量方面的關系,有時候數學模型可以幫我們清楚地了解這些數量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它們的真實存在性。但數學模型的建立也要適當,對數學基礎好的班級可適當多講一些。第四,教師應盡量采用雙語教學。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都是外國人寫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譯過來的教材,有的用國內學者組編的教材。由于翻譯上的習慣和文化差異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學的原始概念,而這種原始概念更能體現經濟學的精髓,因此教師應該盡量采用雙語教學,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和表達經濟學的一些思想。第五,建立更科學的考核體系。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版本為例,章節內容非常多,48個課時連課程內容都講不完,根本沒時間復習,有時學生學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僅通過閉卷考試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應該建立更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如可以把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期中測試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考核。

      3結語

      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第4篇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中普遍開設的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這一課程本身內容覆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一些概念和理論分析過于抽象且難于理解和消化,因而,對于本科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又由于這一課程普遍是在大一、大二年級開設,對于剛剛入學的大學生難度就更大。因此,有必要改革、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手段,著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激發其積極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潛能;同時,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點難點講授和訓練;注重理論分析和現實問題分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提高經濟學理論的現實分析力和解釋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為此,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多角度強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筆者根據日常教學實踐,建議綜合使用以下教學方法。

      1.大量運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的優點在于將理論聯系實際,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要盡量多舉現實生活的實例來說明和闡述微觀經濟學中的抽象概念和抽象理論。通過案例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思辨能力,提高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如微觀經濟學研究微觀個體即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規律和特征,在實際生活中這方面的案例很多,因此,教師平時就要經常收集整理相關教學案例,在教學活動中盡量用案例形式展開分析和講解。每次在講授新課過程中也可要求學生準備案例并闡述其經濟意義,教師可通過總結和點評讓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從而加強對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應當注意到,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要更多地激發學生的思考主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便于理解經濟學知識,因而,教師不能僅僅利用理論解釋所列舉的案例,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發散思考、深入思考,然后給予解答。在案例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2.善于啟發教學

      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因此,要充分引導和發揮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需要靈活設置多種問題或疑問,以吸引學生思考和回答。在上新課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提前觀察若干與即將學習理論相關的現象;其次是要求學生在觀察現象后提出問題,即通過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總結其中所表現出的經濟理論、規律;再次,要求學生運用邏輯推理能力來說明或證明其從觀察中所得到的結論,即鍛煉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推導歸納其結論,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規范的經濟學語言表述,少用生活化語言,訓練其表達能力;最后是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探究出來的結論進一步解釋已有的現象或對其未來發展做出預測,使學生們體會到經濟理論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3.重視討論式教學

      這一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提倡學生多多思考和多多發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甚至于否定經濟學中的部分觀點和思想,發表和闡述自己的不同見解,以發散思維、創新思維來思考現有理論的優點與不足,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寬容的態度,要努力保護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積極性,借此來啟發和調動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積極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們的主動思考習慣就會養成。

      4.積極開展慕課教學

      慕課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新型在線課程教學模式,它是將過去那種零散的各種學習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式課程教學模式。在微觀經濟學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把一部分或全部的教學資源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講義、教案等等全部共享到網絡上,供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測,教師則通過在線輔導或答疑檢查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同時,利用年輕人求知愿望強烈的特點,教師也可定期組織開展與經濟學理論緊密相關的研討話題和同學們平時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在研討課、討論課活動中,教師給出一些具體題目,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就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則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對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通過經常性的教學研討和師生對話,就可以幫助解決學生的各種學習困惑,加深對微觀經濟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5.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經濟學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于理論聯系現實,更在于實際中的學以應用。因此,需要將課堂所學理論用以指導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課堂教學效果,增加課程吸引力。如通過到企事業單位學習參觀、邀請企事業單位管理者舉辦專題講座、利用假期參加社會生產實踐等形式來體驗經濟學理論的現實解釋力,領悟經濟理論的獨特魅力。結合目前高校普遍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可指導同學通過申請創業課題、社會實踐課題、參與課題研究等等形式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二、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重點難點知識講授

      微觀經濟學內容涵蓋面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加之教學時數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因此,要重新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結構,突出和強化重點難點知識講授,突出和強化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傳授、訓練。

      1.微觀經濟學教學應該主次分明、突出重點

      根據微觀經濟學主要內容體系和結構安排,在教學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上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重點講解如均衡價格理論及應用、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等基礎知識,要做到精講并講透。其他內容可以做簡單扼要介紹,或者以課外作業形式要求同學自己閱讀,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相關的財經類文獻,并進行簡單分析,從而加深對經濟學的了解。通過講授內容調整和優化,力求培養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側重基本理論內容講授,淡化數學內容講授

      盡管現有教材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運用于日常教學,如圖表、公式等,用以推導、證明經濟學中基本理論、原理,但數學只是輔助用于說明經濟學理論,因此不能過多講授數學。對于初次學習這門課程的新生而言,重要的是學習理解基本理論和原理,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講授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淡化數學方面講授,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只是經濟學的分析工具,經濟學不是數學,學習重點在于掌握基礎理論,而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或公式化推理。

      三、創新微觀經濟學課程作業設計與學業成績考核方式

      課程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完成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的過程,也是檢驗其學習效果、學習水平的過程;而學業考試考核更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它既是測評學生的成績,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和參考,因而也相當重要。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也需要加強課程作業設計與考評,創新作業方式和考試方式,改變以往單純筆試的考試方法,采用多種考核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

      1.創新課后作業和課堂練習形式

      要學好微觀經濟學,一定量的習題必不可少,通過大量思維能力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程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將作業完成情況及時通報學生,既督促學生的學習活動,也能增加師生雙方的教學互動。通常,教師可以小論文、案例分析或者專題報告、調研報告形式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查閱相關資料與文獻資料撰寫專題報告,這樣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對所學經濟理論的認識和應用,使課程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傊?,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組織展開、實施及其效果,更要加強課后作業和練習環節的規劃設計,通過多種形式、體裁多樣的課后作業和課堂練習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微觀經濟學本質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經濟人 對立統一 效用 盈不可久 經濟模型

      我國哲學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部分是關于人的研究,西方微觀經濟學本質上就是研究微觀經濟主體的學科。兩者之間殊途同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此,把兩者結合起來看,是極有價值的。

      《易經》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老子也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抽象的,是無形的,是指客觀存在都有著規律性。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任何事物都脫離不了“道”,《管子》中提到過“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用的話說就是真理具有穩定性。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也有著“道”,無論是人的偏好、效用、選擇、需求都有著一定的規律性。

      一、微觀經濟學的哲學視角

      (一)經濟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統一

      我國哲學的二元論認為“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即陰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西方經濟學中假設經濟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所謂理性就是指經濟人能根據市場情況、自身環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斷,從而使所追求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敖洕思僭O”體現出了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從而反映了西方哲學觀念中的人對物質的追求。這種假設是有作用的:在研究問題時,使矛盾的次要方面先排除,主要方面得以體現,以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研究消費者選擇商品達到效用最大化時,無論是基數效用論,還是序數效用論,就只考慮了消費者理性自利的一面,從而得出“邊際替代率MRS=兩種商品邊際效用的比MU1/MU2=兩種商品價格的比P1/P2”,最終會得出消費者會使每單位貨幣帶來的效用相同。這種結論是有意義的,它使我們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會達到最大的滿足。不過這些結論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的,是種假設下的結論。

      佛理中認為人性有著貪、嗔、癡,從而執著與世俗欲望,形成了對認識能力的有限性?,F實生活中,人不可或缺的有著非理性的成分。經濟人應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不對稱的,比如消費者把其有限的收入用來購買商品時,不排除至少有1種商品受到廣告、包裝或者是推銷員等非理性成分的影響,等使用了商品之后,才會對商品做出評價,理性成分使自己知道這種商品給自己帶來的效用,隨著消費者認識能力的提高,欲望驅使下消費者會考慮同等價格自己更滿意的商品,等下次購買時就會關注更多的商品,所以消費者達到效用最大化是一個理性與非理性共同作用的過程概念。

      (二)“盈不可久”思想的經濟學應用

      《易經》中乾卦第六爻“上九:亢龍有悔”,意思就是太高亢激昂了就必定會后悔,指的是事物達到某種程度后必然出現某種新特征以阻礙這種程度的延續。我國學者通過對《易經》各個卦單獨變化以及卦與卦之間變化的研究,得出了“物極必反”,從而生出了中庸之道。乾之極為坤,泰之極為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否極泰來,泰極否來。為了維持某種特征,就不能達到最大飽和的狀態,即“盈不可久也”。

      消費者行為理論認為,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有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邊際效用=0時,也就是效用最大化的狀態了,如果繼續消費,就會出現效用遞減。這其實就是說明消費者的滿足程度不是無止境的,多多益善是在達到極點之前的限度內成立。用說就是凡事都有個“度”,這個度在經濟學也很常用,比如學校食堂管理員必須考慮其他食堂的價格,以及周邊餐館的影響,把價格放在合理的位置。如果價格太便宜,可能會面臨虧本,如果價格太貴,可能到最后連1個人都沒有去光顧的。

      比如某些壟斷性產業,如提供網絡服務的全國性公司。對于有些人來說,上網是生活必需品,在這個用戶的“保留價格”內網絡價格上漲,這些人上網的時間至少都會維持在生活必需的時長,從而不會出現價格上漲需求量下降現象,同時網絡公司為了經營不會把價格提高超過用戶的“保留價格”,也不會使其設計的價格最終盈利低于成本。再比如對學校食堂的米飯價格來說,假設學生主食為大米,且沒有替代品,而且學生購買米飯只用在自己一次用餐的用途上。食堂米飯價格再怎么漲,學生對米飯的消費量都是一定的,這就是學生對米飯的需求底線;然而食堂米飯價格再怎么跌,學生的消費量都不會超過其吃飽的狀態,這就是學生對米飯的需求飽和。

      (三)經濟模型本質是主次抽象思維

      微觀經濟學中都有各種假設和各種模型,比如經濟人假設以及消費者偏好的內生性,在各種假設的基礎上,經濟學家運用數學工具建立了各種模型來抽象地描述經濟現象,然而這些模型都是把經濟行為限定在一定范圍內來研究。不少學者批評過這種研究方法,還舉出不少社會中的反例來證明其局限性。其實假設和模型都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對社會現象中的局部或者階段性的描述,以及對人的行為限定性,來研究影響人行為的主要因素。一個可以描述社會所有現象或者人類所有行為的理論是沒有意義的,假設與模型的運用就是在于先抽象的表述經濟現象中主要因素,如果理論符合了經濟現象,就是說主要因素起到了主導作用,如果理論不符合了經濟現象,就是說在次要因素起到了主導作用。

      如博弈論理論囚徒困境模型中,單次博弈的納什均衡是雙方選擇(坦白,坦白),無限重復博弈的納什均衡是(抵賴,抵賴),有限重復博弈的納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如果現實中出現單次博弈雙方選擇不是(坦白,坦白),重復博弈又出現了其他情況,這就說明是模型外因素影響了博弈的結果,比如雙方沒有被隔離或者兩個囚徒是一家人,都相互關心對方。那么此時如果再考慮雙方的博弈,模型外因素就會變成主要因素,成為模型內因素,從而對結果產生影響。此時可以看出其思維方式是主次分明的考慮問題,如果次要矛盾產生大的影響,則次要矛盾就會加入主要矛盾來考慮,這恰恰證明假設和模型的價值。

      二、對待西方微觀經濟學的態度

      《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貞”。龍象征著有能耐,有很大作用的東西,比如知識、財富、權利等等。用九,就是把這些東西當成工具,“用其道而不為其所用”,這樣“見群龍無首”,而是以你為首,才是“吉”。用六,就是在運用這些知識財富的時候,也要讓自己成為配角,去學習發現當中的客觀規律性,以找到有價值的地方,這樣才能“利永貞”。

      西方微觀經濟學理論是把觀察到的行為限定在某個模式內,它所追求的是階段性與局部性的適用,而不是對微觀經濟主體所有行為的解釋。所以我們就應當辯證地看待它,既要學習它有價值的地方,也要把它當成工具,且不能機械式的按照它的模式來比較微觀經濟體的所有行為。告訴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消費者的研究,歸根到底,是想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出版社,2006

      [3]卡爾·雅斯貝爾斯.大哲學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